糖尿病与认知障碍关系综述
2型糖尿病患者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
![2型糖尿病患者伴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cab9e916c5da50e2524d7ffd.png)
5 王福 庆. 中医病证诊 断疗 效标准[ ] M. 南京 : 南京 大 学出版社 ,
1 94: 8 . 9 1 6
穴 和皮 肤 感 受 器 , 其 兴 奋 以改 善 局 部微 循 环 , 进 局 部 组 织 修 使 促 复 ; 药 物直 接 作 用 : 内 中 药 经 中医 辨 证 、 法 组 方 , 一 颈 枕 ③ 枕 依 方 可温经通络解痉 、 活血 化瘀 止 痛 , 于 风 寒 湿 型 、 滞 血 瘀 、 湿 用 气 痰
3 “ ” . 米 字操 形 象 简单 , 者康 复锻 炼 依 从 性 好 , 4 患 可成 为 颈椎 病 的系 统 保健 炼 功 操 ; 中药 颈 枕 作 为一 种 辅 助疗 法 , 材 方便 , 作 取 制
简单 , 患者易接受 , 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灵 活 度 ;米 ”字操 强 调 颈 椎 各 方 向 的锻 炼 ,使 颈 部 肌 肉平 衡 、 “ 协 调 , 于 保持 颈椎 的稳定 , 强 颈 肩 顺应 颈部 突 然 变化 的能力 目 有利 增 。 “ ” 操作 形 象 简 单 , 过 住 院 期 间 的康 复 指 导 , 能很 快 掌 握 米 字 通 均 并 坚 持 , 从 性 好 。 组 随访 到 的 35 患 者 坚 持 “ ” 操 锻 炼 , 依 本 2例 米 字
韧 带 等 组 织 受 到 充 分 牵 拉 , 缰 直 的颈 肩 部 肌 肉 得 到 放 松 , 善 使 改
其 组 织 血运 , 松解 粘 连 的 组 织 , 疼 痛减 轻 ;米 ” 操 使 颈 椎关 节 使 “ 字 在 各 方位 得 到 了充 分 的活 动 , 可缓 解 疲 劳 又 增 强 了 颈椎 关 节 的 既
生于4 岁 以上 的中老年人。 0 许多资料显示 , 糖尿病伴 有认 知功能 障碍 , 临床 表现为轻 、 中度 认知功能 障碍 , 主要为学 习能力下
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7349ed026fff705cc170a12.png)
也有研究表明,心理因素与T2DM认知功
能障碍的发生存在着联系。糖尿病患者抑郁症患病率显著增 高[2”“],而Gregg等研究发现,抑郁可能是T2DM认知功能减 退的独立危险因素[2”。
2发病机制
T2DM认知功能障碍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影响因 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研究人员分别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 对其机制进行了研究。
T2DM与apoE 14等位基因联合作用使发生AD的相对危险性
增加5倍以上口“。故认为两者在AD的发生中具有协同作用, 并可轻度增加发生血管性痴呆的危险性。尚有研究发现,携带
apoE
e4等位基因的T2DM患者认知功能减退的危险性显著高
于不携带apoE£4等位基因者。因此,严格控制apoE£4等位 基因携带者的糖尿病,对防止痴呆具有重要意义。
1.1急性因素急性并发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 昏迷、高渗昏迷以及低血糖昏迷均可直接损伤脑细胞,进而导 致认知功能受损。 糖尿病是脑血管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合并脑血 管病的比率是非糖尿病的4~10倍[4]。脑血管病的发生可以 造成学习记忆等认知功能的障碍。 上述因素对脑细胞造成急性损伤,称之为急性因素。损伤 的机制与非糖尿病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类似,缺乏糖尿病认知功 能损伤的特征性。学术界对慢性因素更加关注。 1.2慢性因素研究发现。T2DM即使不发生脑卒中或严重的 低血糖昏迷等急性并发症,也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5]。我们把 这峰因素称之为慢性因素。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这 些因素进行r探索。 1.2.1年龄Cukierman等的研究显示,T2DM患者认知功能 下降程度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其下降率高于同年龄段的非糖尿 病患者[6】。进一步的人群研究提示。T2DM是与年龄相关的认 知功能下降的危险因素[7]。Biessels等总结了近年来T2DM认 知功能下降与年龄关系的研究,提出T2DM认知功能的损伤在 40~80岁,尤其是在60~80岁阶段关系密切,在这一年龄阶段 是影响T2DM认知功能损伤的因素之一[8].
老年糖尿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现状
![老年糖尿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3050c28dd4d8d15abe234e5a.png)
老年糖尿病伴认知功能障碍研究现状作者:姚美忠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09期【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痴呆和糖尿病患病人数正在迅速增加。
许多资料显示,糖尿病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
目前对糖尿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亦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
本文就近年来对老年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老年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0908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4926-01我国在2000年已进入老年型社会,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201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33%,其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数的892%[1]。
调查显示65岁及以上老年期痴呆患病率为41%,在80岁及其以上人群中高达10%以上,老年期痴呆的患病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
估计到2040年中国及周边国家痴呆的患病人数将比西欧国家增加3倍[2]。
最近流行病学研究提示,糖尿病提高了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及阿尔茨海默病发病(Alzheimer disease,AD)风险,老年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严重的认知功能减退,糖尿病就很难得以良好控制。
2008年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CDS)组织的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每4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高血糖状态者。
糖尿病的慢性血管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威胁极大,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2005至2015年中国由糖尿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导致的经济损失达5577亿美元[3]。
把认知功能减退当作老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共病,本着维持健康脑功能的目的,应该长期把血糖控制在理想范围[4]。
目前仅在少数城市进行了痴呆和糖尿病两者关系的调查。
1患病率国外报道,糖尿病患者痴呆的患病率28-111%。
糖尿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fa2a6d826fff705cc170a8c.png)
糖尿病患者增加 12—15倍 , . . 发生 痴呆 的风 险 为非糖 尿病 患 者的 16倍 J . 。本 实验对 糖尿 病与 MC 的关 系进行 临床对 照 I 研究 ,以了解 它们在认知功能损 害发生 、 发展 过程 中的作用 和 意义 ,为临床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
一
附属医院老年病科住 院的 2型糖尿病患者共 6 , 2例 分为两组 : ( I ) 其 中遗 忘 型 轻 度认 知 功 能 障碍 患 者 2 MC 组 , 0例 ( — I aMC
究 正 日益 引 起 关 注 。 糖 尿 病 患 者 发 生 轻 度 认 知 功 能 障 碍 比 非
排 除标 准 : 明显影 响认知功 能测试 的视力 、 ① 听力障碍 ; ②酒精 依赖 以及 其他精神活性 物质滥 用病 史 , 如抗精 神病 药 、 苯二 氮
卓类药等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脑外伤 、 脑梗死 、 严重低血 糖以及糖 尿病酮症酸 中
姜丹 李华 田 勇
探讨 糖尿 病与 轻度认 知 功 能障碍 ( C ) 间 的关 系, M I之 为早期 诊 断 、 期 干预提 供依 据 。方 早
【 摘要 】 目的
法 6 2例糖尿病 患者分为认 知正常组 ( C组 ) 轻度认 知功能障碍组 ( I ) MC 组 分为遗忘 型( — I 和 非 N 和 MC 组 , I aMC )
I : 腹 血 糖 ×空 腹 胰 岛素 /2 5 R) 空 2. 。
14 统计学 方 法 : 用 S S 50统计 软 件。计 量资 料用 均 . 采 P S1. 数 ±标准差 ( ±s )表示 , 计数 资料用 百分率表 示。组 间 比较 计量资料用两样本 均数 t 验 , 数资料 用 两独 立样 本 ) 检 计 ( 检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4152d9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03.png)
关注患者教育和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患者教育
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其对2型糖尿 病和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增强自我管理能 力。
心理支持
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提供必要的心理干预 和支持,帮助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减轻焦虑 、抑郁等负面情绪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06
未来研究方向和挑战
深入研究2型糖尿病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
1 2 3
血糖控制
通过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将血糖控制在正常 范围内,减少高血糖对认知功能的损害。
血脂调节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提高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减少血管 病变风险。
血压管理
严格控制血压,降低高血压对认知功能的影响。
改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
健康饮食
推荐地中海饮食或 DASH饮食,多摄入蔬 菜、水果、全谷类、优 质蛋白质和健康脂肪。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如脑血管病变,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影响大脑功能。此外,糖尿病肾病 等并发症也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认知功能障碍对2型糖尿病的影响
自我管理能力下降
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导致患者自我管理 能力下降,如无法合理安排饮食、运 动及药物治疗等,从而影响糖尿病的 控制。
并发症风险增加
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增加患者发生糖尿 病并发症的风险,如低血糖、酮症酸 中毒等急性并发症,以及心脑血管病 变、视网膜病变等慢性并发症。
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共同病理基础
2型糖尿病和认知功能障碍可能存在共同的病理基础,如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炎症等,这些因素可能同时影 响糖尿病和认知功能的发病和发展。
相互影响
提高对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相关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相关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79f1e8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1.png)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相关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
的关系的开题报告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
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相关危险因素不仅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还可能会影响认知功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
随着糖尿病人口的
不断增长,认知功能障碍也将成为一个日益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因此,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相关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不仅
对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实际意义,还对公共卫生工作具
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 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精神疾病、肝肾等疾病的影响。
(2)数据采集:收集选定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血糖值、相关危险因素(如高血压、超重、高胆固醇、抽烟等)等指标,使用MMSE评估
认知功能障碍。
(3)数据分析: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
者血糖及相关危险因素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3. 研究预期结果
预计研究结果将揭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相关危险因素与认知功
能障碍的关系,提供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的预警指标和干
预建议,以帮助患者降低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并
为公共卫生策略和内科门诊临床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e5f71f01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e84d205.png)
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摘要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是在糖尿病病程中发生的认知功能减退,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线粒体功能障碍是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
线粒体自噬是线粒体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成分,起到清除细胞内受损线粒体、维持线粒体质量、保护线粒体功能的作用,对维持线粒体的健康形态与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该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中起到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认知障碍是糖尿病常见的合并症。
糖尿病显著增加了认知障碍相关疾病的风险[1 ]。
据报道,糖尿病使全因痴呆的风险增加1.25倍,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风险增加1.43倍,血管性痴呆风险增加1.91倍[2 ]。
认知障碍导致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经济负担增加,特别是在年幼患者和年老患者中,影响前者的神经功能发育、加剧后者的失能,增加家庭照护的负担[3 ]。
因此,探究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的机制有助于为防治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方向。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中的作用日益凸显[4 , 5 ]。
认知功能的基础是高度依赖能量的神经元的生存与活动。
同时,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之间的代谢合作,如神经递质再摄取、氧化应激防御和能量底物传递也依赖于能量可用性。
线粒体不仅负责能量生成,同时也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调控细胞内Ca 2+稳态、免疫反应和细胞凋亡等,对维持细胞生存至关重要。
线粒体自噬是细胞中一种选择性自噬的过程,是线粒体质量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成分,通过选择性清除受损线粒体,起到维持正常线粒体的数量与质量、保护线粒体功能的作用[6 ]。
线粒体自噬的异常是造成线粒体功能异常的机制之一。
因此,本文就线粒体自噬在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中起到的作用和机制进行综述,以期为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的防治提供新的方向与理论依据。
糖尿病与认知障碍关系综述
![糖尿病与认知障碍关系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5e59a2a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8.png)
综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糖尿病是一组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有关的以高血糖为特征代谢疾病群,同时存在脂肪、蛋白代谢紊乱。
病因未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均可能参与其发病,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在此就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iabeticneuropathy,DNP)等微血管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
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在100gm以下的毛细血管网。
微血管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2型糖尿病病人DMAP的典型改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病变分布非常广泛,以眼底、肾小球、神经等为主,此外还包括皮肤等,最终导致多脏器损害。
2型糖尿病病人DMAP起病隐匿,尤其是DR,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
在DMAP患者中DR约34.3%,DN约33.6%,DNP约60.3%[2],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与其DMAP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关系,其病程越长,DMAP的发生率越高[3,4]。
各种微血管并发症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2.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很重的负担。
临床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5],与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disease,AD)均有密切联系[6]。
目前,关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十分有限。
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引发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核心为脑神经元受损、缺失和功能下调。
而影响糖尿病脑神经元功能的可能机制有脑血管因素、代谢失调、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细胞存活传导信息通路的障碍、神经细胞凋亡等。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https://img.taocdn.com/s3/m/a5d37a5d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86.png)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型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接受药物治疗和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还可能患有认知功能障碍。
认知功能障碍是指患者在思维、记忆、学习和决策等方面出现障碍的情况。
为了更好地防治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中国专家们制定了以下共识:一、早期筛查:对于高危人群,例如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有基因遗传风险的人群等,应该进行早期的认知功能筛查。
通过一些简单的问卷或测试,可以及早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认知功能障碍情况。
二、生活方式干预:对于已经发现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生活方式的干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首先,要加强患者的运动,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大脑的功能和记忆力。
其次,患者需要均衡饮食,增加摄入蔬菜水果的比例,减少高脂肪和高糖分的食物摄入。
此外,合理控制体重和血压也对改善认知功能有帮助。
三、药物治疗:对于认知功能障碍较为明显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一些药物来帮助改善认知功能。
临床研究表明,一些脑血管活性药物和改善血糖控制的药物对改善认知功能有一定的作用,但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
五、家庭关爱和社会支持:2型糖尿病患者的家庭和社会支持对于他们的认知功能的恢复和改善至关重要。
家庭成员可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社会组织和人员也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服务和支持来帮助患者。
最后,中国专家认为,认知功能障碍的防治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包括内分泌科、神经科、心理科等多个专业的医生和专家。
各个学科的医生和专家应该加强交流合作,制定出更为科学和有效的防治方案,为2型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和帮助。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c05c2c5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4.png)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分析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特点是胰岛素分泌不足导致血糖控制不佳。
除了血糖控制困难外,2型糖尿病还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认知功能障碍指的是大脑的学习、记忆、判断和语言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功能逐渐下降,老年人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2型糖尿病通常发生在中老年人,因此年龄是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一项危险因素。
2. 糖尿病病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是否稳定和病程的长短与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长期高血糖会对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加速脑功能的衰退。
3. 高血糖:高血糖是2型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高血糖可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和血管损伤,进而影响记忆和思维能力。
长期高血糖还会增加患者出现血管性认知障碍的风险。
4.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可能性较高,高血压可引发脑血管病变,增加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5. 肥胖:肥胖是2型糖尿病的常见危险因素,肥胖会引发慢性低度炎症和脑损伤,进而干扰认知功能。
6. 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有相互影响的关系。
心血管疾病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进而引起认知功能障碍。
8. 抗糖尿病药物:长期使用某些抗糖尿病药物,如胰岛素促泌剂和胰岛素,可能会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
9. 学历和社会经济地位:低学历和低社会经济地位可能是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这与受教育程度和生活环境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有关。
10. 心理因素:患有心理疾病如抑郁症和焦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障碍。
虽然上述因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存在关联,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会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患者和医生应该密切关注这些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干预措施,以延缓认知功能下降的进程。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e602a301ba1aa8114431d9e0.png)
6 54 6・
吉林 医学 2 0 1 3年 1 1月 第 3 4卷第 3 l 期
・
综 述 ・
2型 糖 尿病 患者 认 知 功 能 障碍 及 痴 呆研 究进 展
王 珏‘ , 王
理部 , 陕西
志 , 李翠翠 ( 1 .中国人 民解放军总参谋部 军训部北京 第一干休 所 , 北京
西安 7 1 0 0 5 4 )
1 0 0 1 4 3 ; 2 .陕西 省西 安市红会 医 院护
[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 认知功能障碍 ; 痴呆
随着生活水平 的提 高 、 人 口老 龄化及生 活方 式 的改 变 , 2
2 血 糖 因 素
型糖尿病 ( T 2 D M) 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 其 中认知
功能 障碍最严重的程度 是痴呆 。迄今 为止 , 美国 1 6 % 以上 的 老年人患 T 2 D M, 我 国糖 尿病患 者数 已超过 4 0 0 0万 人 , 其 中 T 2 D M 占9 0 %以上 。既往 研究 显示 , 糖尿 病可 引起 中枢 神经 系统损害 , 并认为 T 2 D M与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 密切相关 , 数 据表 明 T 2 D M患者发 生 痴呆 的风 险是普 通人 群 的 1 . 5~ 2 . 5
减少 T 2 D M 患者 的认 知功 能障碍 和痴呆 的发病率 , 延 缓 病情
进展。然而 , 试验结果却未达到预期 目标 。C o c h r a n e - 2 研 究表 昵他汀类药物对 有血 管疾 病 风险老 年人 的 痴呆 预 防效果 甚
微。关于降压药物能否 防止 高血压患 者痴呆 的发展 , 目前 尚
倍 。但 目前 , T 2 D M认 知 功能 障碍及 痴呆 的确 切发 病 机制
糖尿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糖尿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https://img.taocdn.com/s3/m/9f56a5d60740be1e640e9a29.png)
糖尿病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影响因素。
方法以T2DM患者280例和非T2DM患者204例为研究对象,并分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A组,252例)与认知功能正常组(B 组,232例)。
分别对影响认知功能的各种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80例T2DM患者中,合并MCI者188例,认知功能正常者92例,并对T2DM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①糖尿病、收缩压升高是MCI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文化程度则是MCI的保护因素;②血糖控制的情况和微血管的积分是T2DM患者MCI的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文化程度是T2DM 患者MCI的保护因素(P<0.05)。
结论①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利于改善认知功能;②T2DM是影响MCI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标签:2型糖尿病;认知障碍;危险因素近些年来,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逐年提高,症状典型的认知功能障碍相对容易诊断,但难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所以,加强对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诊断,对延缓认知功能减退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论证2型糖尿病(T2DM)和MCI的关系以及可影响MCI的相关因素,为MC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科进行住院治疗的280例T2DM患者和204例同期在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人为研究对象。
T2DM的诊断依据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糖尿病分型标准。
MCI的诊断标准按照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精神障碍诊断第4版(DSM-IV),将上述受检者分为A、B组两组,A组为MCI患者,共252例,男164例,女88例;年龄为60~78岁,平均年龄(68.3±2.5)岁,病程为1~9年,平均(4.8±1.1)年;B组为认知功能正常者,共232例,男140例,女92例,年龄为61~77岁,平均年龄(67.9±2.8)岁。
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相关认知障碍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5163cf7fab069dc50220180.png)
WML s是 指 一 种 大 脑 的 结 构 性 改 变 , 以 中枢 神 经 细胞 的髓鞘损 害 为主要 特征 , 病变 累及 白质束 。 WML s发 生 机 制 极 为 复 杂 , 涉及 到 细 胞 内信 号 转
v a t i o n p r o t e i n , MA P) 信号肽途径 , 使 脑 血 管 内皮
的 内皮 细胞 直接 暴露 在 AGE s 下, AGE s 通 过 晚期
醣基 化 终 产 物 受 体 ( r e c e p t o r f o r a d v a n c e d g l y c a — t i o n e n d p r o d u c t s , R AG E) 在微 血 管 中积 累 , 微 血 管 中 AGE s — R AGE介 导 的慢性 炎 性反 应 导 致神 经 元发 生与 AD相 似 的病 理过 程 。因 此 , B D NF减 少
为糖 尿 病可 导致 认知 功能 障碍 提供 了形 态学 依据 。 最 近研究 表 明 , 约有 1 o 的 糖 尿 病 患 者 可 能 并 发 认知 功 能障 碍l _ 1 ] , 而且糖 尿病 可 能是 阿尔 兹海 默病
( Al z h e i me r d i s e a s e , AD) 的危 险 因素之一_ 2 ] 。但
的物质—— 大 脑神 经保 护 因子 ( b r a i n d e r i v e d n e u — r o t r o p h i c f a c t o r , B DNF ) , B DNF能保 护 神 经 元 抵
抗晚期醣基 化终产 物 ( a d v a n c e d g l y c a t i o n e n d p r o d u c t s , AGE s ) 的氧化损 伤 。 有研 究者 在链 脲 霉 素 诱 导 的糖 尿 病小 鼠模 型
《柳叶刀》连发3文: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的联系千丝万缕,关注合并疾病有效管理
![《柳叶刀》连发3文: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的联系千丝万缕,关注合并疾病有效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1b2435a1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22.png)
《柳叶刀》连发3文:糖尿病和认知障碍的联系千丝万缕,关注合并疾病有效管理▎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神经系统损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和痴呆症风险也会增加。
近日,《柳叶刀》发表“糖尿病与脑部健康”系列,通过3篇不同角度的最新进展研究,阐述了中枢神经系统与胰岛素调节的复杂相互作用,以及高危人群的筛查和防治。
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与各位读者分享其中的主要内容。
截图来源:Lancet糖尿病与大脑健康系列文章2型糖尿病合并认知障碍/痴呆症十分常见2型糖尿病和认知障碍本身都是高度流行的疾病,合并发病情况也十分常见。
在普通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和痴呆症约分别影响6%和5%的60岁以上人口。
而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多达20%的60岁以上人口可能会发展为痴呆症,风险显然更高。
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痴呆症的新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60-64岁人群中约为83例/1万人-年,85岁以上人群中约为1000例/1万人-年。
反之,糖尿病也是痴呆症患者的常见合并症,痴呆症患者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最高可达39%,一般患病率约为13%。
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前期与认知障碍到痴呆症的病程进展有关。
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加强糖尿病预防,可能会在数十年后对痴呆症发病率产生重大影响。
图片来源:Pixabay糖尿病影响认知功能的机制尽管流行病学证据表明两类疾病关联密切,但对于其中的因果关系仍有争论,尚缺乏明确证据表明认知障碍风险可以完全归因于血糖控制。
在大多数患者中,这涉及多种机制。
不过,糖尿病的许多分子和病理后果确实与可能导致痴呆症的因素相互重叠。
2型糖尿病会严重影响血管和心脏健康,导致中风和小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糖尿病也会通过淀粉样蛋白相关机制,增加神经变性的风险。
糖尿病患者中常见的胰岛素信号改变、高血糖症、晚期糖基化和慢性低度炎症,都是血管和神经功能退化的共同潜在机制。
该系列中的一篇文章尤其关注了胰岛素信号与脑部健康的关联。
老年糖尿病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
![老年糖尿病相关性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https://img.taocdn.com/s3/m/e0e38fab0029bd64783e2c3e.png)
老年糖尿病 与认知功 能障碍及痴呆 的关 系
即使 是 没有 合 并痴 呆 的 老年 糖尿 病 患者 ,其 认知 功能也不如 非糖 尿病患者 。据报道 ,糖 尿病患
并脑血管 障碍 。近年来 ,人 们 比较关心 的是血管性 痴呆 和 阿尔 茨海 默病 的分 界 问题 。 另一 方 面 , 随着年 龄 增 长 ,糖尿 病 发病 风 险
关键 词 :糖 尿病 认知 功能 障碍 痴呆 高血糖 脑 [ 图分 类 号】R 8 1 中 5 7. [ 文献标 识码 】A [ 文章 编 号】 1 7 —7 5 ( 0 8 1 -0 3 —0 2 8 1 2 0 ) 6 2 59 3
引 言
在 日本 ,随着 人 口老龄化趋势越 来越严 重 ,老
逐渐减退 。最近 ,细胞分子水平 的研 究表 明 ,缺血
迄 今为止 ,很多流行病学研 究表 明 ,糖尿病 可合 并痴 呆 。1 9 6年 发表的鹿特 丹研究表 明 ,与 9
对照组相 比,2型糖 尿病患者 合并痴呆 的相 对危险
率为 1 3 ( 统计学 意义 ) . 有 。正在 接受胰 岛素治疗
表 1 糖 耐量异常 与认 知功能 障碍 .
NG T:糖耐 量正 常 ,I T:糖耐量减低 G
表 2 2型糖 尿病合 并不 同类型痴 呆的相对危 险率 ( 5 CI . 9% )
果 。但 是 ,部分 老 年糖 尿病 患者 ,常 常会 忘记 吃 药 、注 射胰 岛素等 治疗 项 目,结 果导致 病情加 重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述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糖尿病是一组与胰岛素分泌或作用异常有关的以高血糖为特征代谢疾病群,同时存在脂肪、蛋白代谢紊乱。
病因未明,遗传、自身免疫、环境均可能参与其发病,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人更易发生认知功能障碍。
在此就糖尿病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学改变、相关机制作一综述。
1.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 是糖尿病患者特有的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糖尿病性神经病变(diabetic neuropathy,DNP)等微血管病变共同的病理基础,也是糖尿病病人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1]。
微血管是指微小动脉和微小静脉之间,管腔直径在100gm以下的毛细血管网。
微血管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是2型糖尿病病人DMAP的典型改变,常伴有微循环异常,病变分布非常广泛,以眼底、肾小球、神经等为主,此外还包括皮肤等,最终导致多脏器损害。
2型糖尿病病人DMAP起病隐匿,尤其是DR,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
在DMAP患者中DR约34.3%,DN约33.6%,DNP 约60.3%[2],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程与其DMAP的发生有着明显的关系,其病程越长,DMAP的发生率越高[3,4]。
各种微血管并发症是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2.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给患者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很重的负担。
临床主要表现为轻、中度认知功能障碍,学习和记忆能力下降[5],与脑老化及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均有密切联系[6]。
目前,关于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机制尚不清楚,临床药物治疗的效果十分有限。
目前国内外研究表明引发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核心为脑神经元受损、缺失和功能下调。
而影响糖尿病脑神经元功能的可能机制有脑血管因素、代谢失调、神经生长因子缺乏、细胞存活传导信息通路的障碍、神经细胞凋亡等。
[7](1) 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降低已有研究表明,神经突触的可塑性与生物体学习和记忆过程密切相关。
LTP 和长时程抑制(LTD)则被认为是反映了突触水平上的信息贮存过程,初步沟通了神经细胞可塑性变化与整体的学习记忆行为之间的关系[8]。
实验发现糖尿病大鼠海马CAl区高频刺激后引起的突触增强效应较正常大鼠明显减弱,持续时间也明显缩短,突触增强能力明显减退[9]。
糖尿病大鼠海马CAl区N-甲基-D-天门冬氨酸依赖的突触可塑性LTP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其表达逐渐减弱,并与糖尿病病程长短和病情的严重程度有关。
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和病情严重,LTP诱导能力下降(100 m)、LTD增强(1 Hz) [8]。
LTP效应与年龄也有关,糖尿病引起的学习记忆障碍随年龄增长而加重,老龄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的减退和突触可塑性LTP的损害较低龄大鼠更为明显[6]。
(2) 神经营养因子缺乏神经营养因子(neurotrophic factors,NTF)与特异性受体结合,被轴突末端摄取,经轴浆流逆向送到神经元胞体发挥维持和促进神经细胞生长、存活、分化和执行功能的作用。
神经元丢失或功能低下反映了神经元的存活存在某些障碍,最终引起神经元代谢障碍或神经元退行性变。
有研究发现,链脲佐菌素(srz)诱导的糖尿病鼠的NGF水平在靶组织中增高,在坐骨神经和交感神经节中降低,提示NGF逆向轴索运输被损害,不利于神经再生;同样神经营养素-3(NT-3)在传出和传入迷走神经中的减少也是源于逆向轴索运输被损害[10]。
SIZ诱导糖尿病大鼠脑内BDNF蛋白和BDNF mRNA显著减少。
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实验表明,SIZ 诱导的糖尿病大鼠脑区海马NGF、BDNF、NT-3蛋白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以及在糖尿病小鼠海马内表达的NT-3及胆碱乙酰化酶的神经元数明显减少,这些变化可能是形成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发病的基础之一[11]。
(3) PI3K信号转导通路障碍NTF和它的受体Trk结合后,激活Ras蛋白,发生一系列涉及蛋白激酶链相继激活的连锁反应,产生许多对神经突起生长及基因转录的继发反应。
在NTs依赖的神经元存活中Ras不是直接起作用,而是经过转化和介导NTs启动的多个信号转导途径,主要包括PI-3K/Akt和MEK/MAPK。
PI3K/Akt途径是其中最为主要的细胞存活信息转导途径之一。
PDK通路的主要成分为Akt/PKB和磷酸化的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CREB)。
已有实验证明,1型和2型糖尿病神经元均存在细胞存活因子转导通路PI3K-Akt-CREB的障碍,用Western blot方法发现SIZ糖尿病大鼠4周即出现海马IGF-IRa、Akt/PKB 和CREB的表达减少,Bax、AIF和GSK-3β的表达则增加[12]。
而通过外源性NTF 可使NGF的表达恢复正常,下调的信号途径相关蛋白Akt/PKB和P-CREB接近正常。
实际上,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的激活是正常控制神经元凋亡的主要途径。
当神经元存活因子长期缺乏或减少时,使其受体后传导信号的强度低于阈值,致使神经元基因转录不能被激活而导致神经元逐步产生退行性改变,甚至凋亡。
神经元退行性变实质上是神经元处于凋亡前状态,对凋亡刺激较正常神经元更为敏感。
因此,PI3K神经元存活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将会导致神经元逐步产生退行性变,甚至凋亡。
从而出现脑功能的障碍。
(4) 神经细胞凋亡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
在细胞凋亡的发生发展过程中,Bcl-2家族和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家族起重要作用。
1997年Michel等报道52例糖尿病尸检病例,其中生前具有轻、中度认知障碍者占23例(AD 9例、血管性痴呆4例、混合性痴呆l0例),说明糖尿病脑实质病理改变以AD为主,血管性痴呆为辅。
而神经元细胞的死亡或皱缩是AD的典型特征之一。
Bcl-2相关蛋白Bax是Bcl-2家族成员之一,Bax蛋白的过渡表达可诱导和加速细胞凋亡。
Bax和Bcl-2以及其他Bcl-2家族成员的蛋白产物之间的比例对细胞凋亡起着重要作用。
而在AD脑和SIZ诱导的糖尿病鼠中Bax蛋白表达增高[12]。
另外,Muranyi等[13]在用SI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7天后,经30 min动脉闭塞造成一次性脑缺血模型,在缺血后3 h和6 h后,caspase-3的蛋白表达比非糖尿病对照组显著升高。
(5) 神经细胞存活信息转导通路障碍神经细胞存活信息转导通路主要途径:神经细胞存活因子(NTs、IGF-IRα等)→PI3K→AKT→BAD-l4-3-3→CREB→Bel-2→细胞存活。
这一途径中各种成分磷酸化是使神经元存活的必要条件,如果各种成分不被磷酸化,就必然导致神经元的凋亡,NTF是激活这一通路最有效的因子。
Bcl-2是CREB的下游靶位,NTF通过信息传导途径激活Akt/PKB和CREB,而使Bcl-2的表达增高,因此,NTF同时通过Bcl-2家族抑制神经元凋亡信息转导通路。
当神经元存活因子长期缺乏或减少时,使其受体后传导信号的强度低于阈值,致使神经元基因转录不能被激活而导致神经元逐步产生退行性改变,最终使神经元凋亡。
当AKT缺乏时,不能控制procaspase-9作用,将会启动caspase的级联反应;以及不能使Bad磷酸化时,Bad与抗凋亡蛋白Bcl-2及Bcl-XL的结合形成异源二聚体,同时产生Bax同源二聚体。
两条途径都使神经元凋亡或处在凋亡前状态。
当P-CREB缺乏时,不能激活Bcl-2基因,Bcl-2表达过少,失去抑制凋亡的功能,最终使神经元凋亡。
有实验表明.Bcl-2能调节NTs依赖的神经元存活,而破坏Bcl-2将导致神经元致死性的损伤[14]。
动物实验表明,糖尿病神经元存在细胞存活因子转导PI3K通路障碍,通过补充外源性NTFAPPl7肽可使STZ诱导糖尿病大鼠海马NGF的表达恢复正常,下调的信号途径相关蛋白Akt/PKB和CREB接近正常[12]。
因此,糖尿病脑病发生的机制可能是NTF的缺乏,导致神经元存活信息传导通路的障碍,最终导致神经元细胞的凋亡。
(6) 灌流不足海马、前额叶、颞叶、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对缺血十分敏感,而这些区域是与学习记忆能力密切相关的脑区。
这些脑区细胞的损害必然会引起以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为主的痴呆症状。
,脑缺血首先引起脑组织葡萄糖和氧供应缺乏,导致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进一步通过氧化应激、钙超载、兴奋性毒性作用等损伤细胞,引起神经元坏死或凋亡,而且缺血程度和持续时间将会加重神经元坏死或凋亡[15]|。
短暂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导致海马CAl区锥体细胞Bax、Bel-2和caspase-3的表达,脑缺血后再灌注会导致神经元损伤和细胞凋亡[16]。
已有实验证实改善脑血流能抑制神经元凋亡。
由STZ诱导引起糖尿病大鼠出现认知功能障碍后,其在海马血流量比正常对照组减少30%;下丘脑减少37%;而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依那普利能改善认知功能和脑血流。
王桂侠等[17]报道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于缺血再灌12、24、72 h,在缺血半影区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的凋亡阳性细胞比非糖尿病组多;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定性分析细胞凋亡,糖尿病组可见5~6条的DNA断裂的梯形条带,非糖尿病组3~4条。
在电镜下观察,缺血再灌24 h后,糖尿病组可见线粒体肿胀,内嵴排列紊乱、空泡形成,严重者还可见细胞膜溶解,核膜不完整,核基质消失。
Muranyi等[13]。
也强调引起脑缺血再灌糖尿病大鼠脑神经元的死亡,细胞凋亡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由糖尿病导致的血管病变进而造成脑缺血也是糖尿病本身会引发的结局。
而且,脑缺血对老年痴呆有重要作用。
因此,脑缺血导致神经元细胞凋亡也是造成糖尿病脑病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有大量研究证明血脑屏障的改变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之一。
糖尿病患者脑微血管病变普遍存在,而血脑屏障(BBB)是脑微血管独特的生理功能,其从结构到功能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其中包括转运功能的改变——葡萄糖BBB转运减少(这可能是CNS对长期高血糖毒性作用的一种适应)。
其机制是葡萄糖转运子的表达减少,从而引起脑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入减低,导致认知功能障碍[18]。
而近来有研究证明IGF-I可以提高葡萄糖转运子转运葡萄糖的能力。
因此IGF-I可以通过改善BBB葡萄糖的转运来改善认知功能。
在上个世纪,几个研究都提出了反复低血糖对认知的影响。
虽然,成人1型糖尿病病人的回顾性研究已经表明,反复发作严重低血糖病史与轻微的认知功能损害有关。
但是,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并没有发现其中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