钩虫和蛲虫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取混匀的粪便黄豆大小,涂于滤纸条上 2/3处
钩蚴培养法
4. 将滤纸插入试管中,下端侵入水 内,但不能接触管底,也不能使 粪便侵入水中
5. 将其置于25~30℃温箱内培养, 并注意每天补充蒸发之水分
6. 3天后用放大镜检察管底水中有无 蛇形运动、虫体透明的钩蚴
钩蚴培养法
7. 如为阴性或需要鉴定虫种, 应继续培养至第5天
实验诊断
夜间肛周发现成虫 肛门拭子法或透明胶纸法
检查虫卵
流行特点
城市高于农村 儿童高于成人 国内感染率40%-70%
防治原则
防重于治,防止自身重复感染 治疗病人与带虫者
十
二 指
口
肠囊
钩 虫 与
和 颈
美乳
洲突
钩
虫
十
二
指 肠 钩
雄 虫
虫交
与 美 洲
合 伞
钩
虫
钩虫卵
晚期钩虫病病人(贫血、浮肿)
Hookworm anemia and edema
钩虫性舌炎
钩虫丝状蚴
钩蚴性皮炎
钩 蚴 性 皮 炎
钩蚴性皮炎
钩蚴性皮炎
蛲虫成虫
雌虫长 8-13mm 雄虫长 2-5mm
蛲虫头端
蛲 虫 头 部 ( 扫 描 电 镜 观 察 )
50 :m
蛲虫卵
蛲 虫 生 活 史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成虫和虫卵形态 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生于回盲部 成虫寿命短(雄1周,雌1月) 雌虫夜间爬出肛门外,肛周产卵 虫卵发育快,6h可发育为含蚴卵(感染
期卵) 经口感染,肛门—手—口,自体感染
致病性
一般无症状 儿童可有肛门搔痒 成虫异位寄生于泌尿生殖系
统,可引起炎症
蛲
~10,000/day
虫
生
活
史
肛周成虫的检查
夜间小孩熟睡后,侧卧将肛门暴露 仔细检查肛门周围,若发现白色小虫,
用镊子加入盛有70%酒精的小瓶内,送 检
透明胶纸法
1. 将宽2cm、长6cm的透明 胶纸贴于载玻片
2. 检查时将胶纸一端掀起, 用胶面粘贴受检者肛门周 围皮肤
透明胶纸法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外界经一周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 经皮肤感染 幼虫经体内移行后定居于小肠发育成熟
钩虫致病
钩虫病人看大夫主要有四种主诉
脚手痒痛 咳嗽、吐痰、哮喘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贫血、心慌、消瘦、浮肿
钩虫致病
幼虫致病 幼虫移行 移行过程中产生组织反应 此过程可调节感染强度 临床表现 钩蚴性皮炎(粪毒) 钩蚴性肺炎
钩
虫
hookworm
人体常见寄生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钩虫形态
成虫
外形、口囊、咽管及咽管腺 雄虫交合伞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鉴别
虫卵
钩虫生活史
基本过程:
外界发育期
人体发育期
外界发育期
虫卵—杆状蚴—丝状蚴(感染期幼虫 )(适宜条件下发育所需时间:1周)
钩虫生活史
15℃以下对生存不利
钩虫在肠壁的寄生状态
钩
虫 在
( 口
肠囊
壁 的
咬 着 肠
寄粘
生膜
状)
咽管
态
口囊
咽管腺
钩虫在肠壁的寄生状态
钩 虫 的 生 活 史 过 程
钩 虫 幼 虫 在 肺 组 织 内 移 行
钩虫性贫血的特点及其发生机制
缺铁性贫血 钩虫吸血 创面渗血
贫血的程度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 膳食中的铁含量 体内铁储备 钩虫的感染度与感染持续时间
钩虫杆状蚴 钩虫丝状蚴
幼虫发育所需条件
温度:25 - 30℃ 湿度:60%-80% 隐蔽、疏松、肥沃的土壤(菜
地、高杆阔叶植物地)
丝状蚴特点
1. 口腔封闭,活动力强 2. 存活时间3-4周,2周内感染力最强 3. 集中在土壤表层(90%在1-2cm深的表
层土壤内) 4. 有向温、向湿、向触性 5. 生存温度15-30℃, 适宜温度25-30℃,
3. 用绵签按压无胶一面,使 胶面与皮肤充分粘贴
4. 然后将胶纸平贴于载玻片 上镜检
棉拭子法
1. 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棉签(挤去多于的盐 水),擦拭受检者肛周皮肤
2. 将棉拭子上的擦取物涂于载玻片上的生 理盐水中
3. 加盖玻片镜检
钩蚴培养法
1. 取口径为1cmX10cm洁净试管,加入 冷开水1ml
2. 将滤纸剪成与试管等宽但较试管稍短的 “T”字形纸条
人体内发育期
(5-7周)
感染期幼虫(经皮)幼虫成虫(小肠)
(皮下心肺气管咽小肠)
感染阶段与途径 (经皮肤、口、胎盘) 幼虫移行 定居小肠发育成熟
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寄生状态(口囊咬着肠粘膜、不断更换叮咬位置) 成虫食性、寿命
钩虫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居于人体小肠上段,以血液为主 要营养
粪检虫卵 饱和盐水浮聚法
钩蚴检查;钩蚴培养法
送检标本
粪便
钩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流行概况 流行特征 流行因素
粪便污染土壤的机会 适于钩蚴发育的环境 生产劳动与生活过程中与泥土接触
的机会 人体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力 防治原则
蠕形住肠线虫 (蛲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钩虫致病
成虫致病
肠钩虫病
胃病样: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上腹痛 肠病样:腹胀、腹痛、腹泻 消化道出血:柏油样粪便
贫血 贫血性心脏病 异嗜症(机制:缺铁与毒素的作用) 小儿营养发育不良 婴儿钩虫病(先天性感染)
黑便、腹泻、贫血、支气管炎
钩虫感染的诊断
土壤接触史 病原学检查
钩蚴培养法
4. 将滤纸插入试管中,下端侵入水 内,但不能接触管底,也不能使 粪便侵入水中
5. 将其置于25~30℃温箱内培养, 并注意每天补充蒸发之水分
6. 3天后用放大镜检察管底水中有无 蛇形运动、虫体透明的钩蚴
钩蚴培养法
7. 如为阴性或需要鉴定虫种, 应继续培养至第5天
实验诊断
夜间肛周发现成虫 肛门拭子法或透明胶纸法
检查虫卵
流行特点
城市高于农村 儿童高于成人 国内感染率40%-70%
防治原则
防重于治,防止自身重复感染 治疗病人与带虫者
十
二 指
口
肠囊
钩 虫 与
和 颈
美乳
洲突
钩
虫
十
二
指 肠 钩
雄 虫
虫交
与 美 洲
合 伞
钩
虫
钩虫卵
晚期钩虫病病人(贫血、浮肿)
Hookworm anemia and edema
钩虫性舌炎
钩虫丝状蚴
钩蚴性皮炎
钩 蚴 性 皮 炎
钩蚴性皮炎
钩蚴性皮炎
蛲虫成虫
雌虫长 8-13mm 雄虫长 2-5mm
蛲虫头端
蛲 虫 头 部 ( 扫 描 电 镜 观 察 )
50 :m
蛲虫卵
蛲 虫 生 活 史
蠕形住肠线虫(蛲虫)
成虫和虫卵形态 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生于回盲部 成虫寿命短(雄1周,雌1月) 雌虫夜间爬出肛门外,肛周产卵 虫卵发育快,6h可发育为含蚴卵(感染
期卵) 经口感染,肛门—手—口,自体感染
致病性
一般无症状 儿童可有肛门搔痒 成虫异位寄生于泌尿生殖系
统,可引起炎症
蛲
~10,000/day
虫
生
活
史
肛周成虫的检查
夜间小孩熟睡后,侧卧将肛门暴露 仔细检查肛门周围,若发现白色小虫,
用镊子加入盛有70%酒精的小瓶内,送 检
透明胶纸法
1. 将宽2cm、长6cm的透明 胶纸贴于载玻片
2. 检查时将胶纸一端掀起, 用胶面粘贴受检者肛门周 围皮肤
透明胶纸法
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 在外界经一周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 经皮肤感染 幼虫经体内移行后定居于小肠发育成熟
钩虫致病
钩虫病人看大夫主要有四种主诉
脚手痒痛 咳嗽、吐痰、哮喘 消化不良、腹痛、腹泻 贫血、心慌、消瘦、浮肿
钩虫致病
幼虫致病 幼虫移行 移行过程中产生组织反应 此过程可调节感染强度 临床表现 钩蚴性皮炎(粪毒) 钩蚴性肺炎
钩
虫
hookworm
人体常见寄生钩虫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钩虫形态
成虫
外形、口囊、咽管及咽管腺 雄虫交合伞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鉴别
虫卵
钩虫生活史
基本过程:
外界发育期
人体发育期
外界发育期
虫卵—杆状蚴—丝状蚴(感染期幼虫 )(适宜条件下发育所需时间:1周)
钩虫生活史
15℃以下对生存不利
钩虫在肠壁的寄生状态
钩
虫 在
( 口
肠囊
壁 的
咬 着 肠
寄粘
生膜
状)
咽管
态
口囊
咽管腺
钩虫在肠壁的寄生状态
钩 虫 的 生 活 史 过 程
钩 虫 幼 虫 在 肺 组 织 内 移 行
钩虫性贫血的特点及其发生机制
缺铁性贫血 钩虫吸血 创面渗血
贫血的程度取决于下列三个因素 膳食中的铁含量 体内铁储备 钩虫的感染度与感染持续时间
钩虫杆状蚴 钩虫丝状蚴
幼虫发育所需条件
温度:25 - 30℃ 湿度:60%-80% 隐蔽、疏松、肥沃的土壤(菜
地、高杆阔叶植物地)
丝状蚴特点
1. 口腔封闭,活动力强 2. 存活时间3-4周,2周内感染力最强 3. 集中在土壤表层(90%在1-2cm深的表
层土壤内) 4. 有向温、向湿、向触性 5. 生存温度15-30℃, 适宜温度25-30℃,
3. 用绵签按压无胶一面,使 胶面与皮肤充分粘贴
4. 然后将胶纸平贴于载玻片 上镜检
棉拭子法
1. 用生理盐水浸湿的棉签(挤去多于的盐 水),擦拭受检者肛周皮肤
2. 将棉拭子上的擦取物涂于载玻片上的生 理盐水中
3. 加盖玻片镜检
钩蚴培养法
1. 取口径为1cmX10cm洁净试管,加入 冷开水1ml
2. 将滤纸剪成与试管等宽但较试管稍短的 “T”字形纸条
人体内发育期
(5-7周)
感染期幼虫(经皮)幼虫成虫(小肠)
(皮下心肺气管咽小肠)
感染阶段与途径 (经皮肤、口、胎盘) 幼虫移行 定居小肠发育成熟
寄生部位(小肠上段) 寄生状态(口囊咬着肠粘膜、不断更换叮咬位置) 成虫食性、寿命
钩虫生活史特点
成虫寄居于人体小肠上段,以血液为主 要营养
粪检虫卵 饱和盐水浮聚法
钩蚴检查;钩蚴培养法
送检标本
粪便
钩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流行概况 流行特征 流行因素
粪便污染土壤的机会 适于钩蚴发育的环境 生产劳动与生活过程中与泥土接触
的机会 人体的营养状况与免疫力 防治原则
蠕形住肠线虫 (蛲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钩虫致病
成虫致病
肠钩虫病
胃病样:恶心、呕吐、反酸、嗳气、上腹痛 肠病样:腹胀、腹痛、腹泻 消化道出血:柏油样粪便
贫血 贫血性心脏病 异嗜症(机制:缺铁与毒素的作用) 小儿营养发育不良 婴儿钩虫病(先天性感染)
黑便、腹泻、贫血、支气管炎
钩虫感染的诊断
土壤接触史 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