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 蛲虫
第三讲 钩虫、蛲虫
六、防治原则
1、普查普治 2、加强个人公共卫生 3、药物治疗:阿苯达唑(100-200mg/次, 隔周1次,连续3次)、甲苯米唑、噻嘧啶等。 蛲虫膏、龙胆紫涂于肛周有止痒杀虫作用。
丝状蚴
矿井下的温度高、湿度大、 空气不流通卫生条件差有利 于钩虫病的传播。
丝状蚴特点
1. 口腔封闭,活动力强 2. 存活时间3-4周,2周内感染力最强 3. 集中在土壤表层(90%在1-2cm深的表层土 壤内) 4. 有向温、向湿、向触性当其与人体皮肤接 触并受到体温的刺激后,虫体活动力显著增 强,主动钻入人体,约需时30min至1h。 5. 生存温度15-30℃, 适宜温度25-30℃, 15℃以 下对生存不利 6.可借助水膜沿植物的茎、 叶向上爬行。
♂
♀
蛲虫头部结构
头端角皮膨大
形成头翼
咽管末端膨大呈球形,称咽管球
2. 虫
卵
55×25µ m;
一则较平,一则稍
凸,柿核状
无色透明 壳较厚 内含一幼虫
透明胶纸法 查到的虫卵
二、生活史
生活史图解
2-6w
生活史特点:
1.寄生部位:回盲部。♀虫产卵后可进入生殖 系统,如阴道、子宫、输卵管;尿道或阑尾等 造成异位寄生。 2.感染阶段:感染期卵。 3.感染途径:经口;也可吸入、逆行感染。 4.食性:以肠内容物、组织和血液为食。 5.成虫寿命(♀):1月。 6.产卵量:1万左右。
2.虫卵
60×40µm 椭圆形 壳薄 无色透明 卵内多为4-8个细胞, 卵壳与细胞间有明显空隙
3.幼虫(钩蚴)
⑴杆状蚴 ⑵丝状蚴(感染期蚴)
Rhabditoid larva Rhabditoid larva hatching from egg hatching from egg
国产新药三苯双脒对肠道蠕虫的驱治作用
K e r s T i e d mi i e I tsi a emi t ; r a me t f c y wo d : rb n i d n ; n e t l l n h T e t n f t n h ee
三苯 双脒 ( r e dmiie T i n i dn )是 中 国疾 病 预 防控 b 制 中心 寄生 虫病预 防控制 所 ( 中国预 防 医学科 学 原 院 寄生虫 病研 究所 )在 2 O世 纪 8 0年 代合 成 的一 系
11 急 性毒性 试 验 . 小 鼠 1 次 灌 服 三 苯 双 脒 的急 性 L 0为 9 0 D5 5 mgk ,而 1次腹腔 注 射 的急性 L s 为 2 7mgk , /g Do 7 /g 大 鼠 1 灌服 三 苯双 脒 的急性 L 0 ( 0 1 7 ) 次 D5为 2 0 + 9
4 家 单位进 行 临床 观 察 ,结果 证 明 了三 苯 双脒 肠溶 片 是抗 肠道 寄生虫 感 染 的有效 药物 ,特 别 是对 钩 虫
l
一
一 w
,
图 1三 苯双 脒 的的 化学结 构
( 尤其 是对 美 洲钩 虫 ) 蛔 虫感 染均 有很 好疗 效 L J 、 4。
20 0 5年 又扩 大 临床验 证 ,分 别在 海南 省 、四川 省 和 I
物 实验 及 临床 疗效 进行 了综述 。
1 理 化和 毒性 试验
列 甲氨苯脒 衍 生物 。经 多种动 物 模型 及 自然 感染 的 药效 学试 验证 明,对 巴西 日本 圆线虫 、美 洲钩 虫 、
犬 钩 虫 、 鼠蛲 虫 、节 片戴 文绦 虫 、华 支睾 吸 虫 、麝
三 苯双 脒化 学 名称 为 N- [ 一( 一 甲氨 基 N 一 4 1二 双
钩、蛲虫
(二)流 行 环 节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人粪施肥、接触疫土 3、易感人群:
年龄:婴幼儿、15-40岁青壮年感染率最高
职业:农民、矿工(与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有 关,如赤脚下地) 矿井内温度高、湿度大、空气流通不畅、阳光不 能射入,有利于钩虫卵的发育,如四川曾调查煤 矿工人平均感染率高达52%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Ancylostoma duodenale Dubini,1943 美洲板口线虫 Necator americanus Stiles,1902
一、形 态
1、成虫 细线状,半透明,肉红色 长1cm,十二指肠钩虫比美洲钩虫大 十二指肠钩虫头、尾部向背面弯曲呈“C”形 美洲钩虫头向背面弯曲,尾向腹面弯曲呈“S”形
钩口科线虫的统称,发达的口囊是其形态 学特征 危害最严重的肠道线虫 世界性分布,尤其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 我国五大寄生虫病之一
种 类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 美洲板口线虫
寄生于人体
锡兰钩口线虫
犬钩口线虫 巴西钩口线虫
偶尔寄生于人体
感染期幼虫侵入人 体引起皮肤幼虫移 行症,皮肤上呈现 出蜿蜒弯曲的线状 皮疹,故称匐形疹
(二)人体内的发育 丝状蚴 皮肤 小V 心 肺 气管 成虫 咽
胃 小肠(蜕皮) 5-7周
两次蜕皮
迁延移行:十二指肠钩虫幼 虫感染人体后,部分幼虫在 到小肠之前,以“潜伏”状 态滞留在组织内“暂停发 育”,长期(可达253天) 在体内移行后,到小肠发育 为成虫
感染途径: 主要感染途径: 其它感染途径: 经口感染:可直接吞入十二指肠钩虫丝状蚴,在 小肠内发育成熟 经口腔或食管粘膜,入血管,途径同经皮肤感染 经胎盘、母乳感染: 生食转续宿主的肉类:猪、犬、虎、狮、灵猫等
口囊发达,内有钩齿或板齿 钩齿2对 板齿1对
钩虫、旋毛虫、蛲虫
生 活 史
幼虫
(胃中) 猪 主 等 食 宿 入
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粘膜中发育一段时间后返回
感染后30~40小时,蜕皮4次
成虫♂♀
(肠腔)
猪鼠等相 互感染
20d
随血、淋巴移行
感染后
5天
幼虫囊包
(横纹肌内) 人 食 入
幼虫
(横纹肌)
幼虫 幼虫囊包
(横纹肌内)
幼虫 (胃)
感染后
30~40h
成虫
感染后 5天
钩虫、旋毛虫、蛲虫 广州管圆线虫
病原生物学教研室:吴 玉 龙
二零一三年九月
钩
虫
Hookworm
两种钩虫成虫形态鉴别
鉴别要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 雄(mm) 10~13×0.6
大小 雌(mm) 8~11×0.4 体形 口囊 背辐肋 头尾端均向背面弯 曲,“C ” 腹侧前缘2对钩齿
幼虫
随血、淋巴移行
20d
幼虫
(肠腔)
(横纹肌)
致
旋毛虫致病过程分三期。
病
1.侵入期 幼虫在小肠内脱囊并钻入肠黏膜发 育为成虫的过程,因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 空肠,故又称为肠道期。感染后1-2天
致病机理:受累部位机械性损伤。
临床表现: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并伴有厌食、 乏力、低热等全身性反应。易误诊。 病程一周。
2、幼虫移行期:新生幼虫随淋巴、血循环移行至全 身各器官及侵入横纹肌内发育为囊包幼虫,同时导致 血管炎和肌炎的过程。
因主要病变部位发生在肌肉,又称肌肉期。
感染后7-11天。
致病机理:幼虫移行时机械性损害及分泌物的毒性作
用,引起所经之处组织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浮肿、发热、水肿、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 多,病人突出且最多发症状为全身肌肉酸痛、压痛, 以腓肠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疼痛最明显。 有的可出现吞咽困难和语言障碍,还可表现肺部
线虫总论、蛔虫、鞭虫、蛲虫
2021/2/4
22
预防
粪便处理及卫生教育
菜园禁止使用水肥(或须经堆肥程序) 避免食物污染(如苍蝇、蟑螂等节肢动物的传播) 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饭前便后洗手) 避免生食根茎、块茎类植物(如地瓜)
2021/2/4
23
鞭 虫 Whipworm
鞭虫病 Trichuriasis Whipworm infection
9
形 态-2
蛔虫顶端 三片唇瓣
体壁结构
2021/2/4
10
形 态-3
蛔虫雄虫尾端结构
雄虫尾端 向腹面卷曲
2021/2/4
11
形 态-4
受精蛔虫卵:
45~70×35~50μ(60×45 μ ) 外覆一层蛋白质膜 透明玻璃状卵壳 卵内含一圆形卵细胞 两端有新月形间隙
蛋白质膜
脱蛋白质膜受精蛔虫卵 玻璃状卵壳
雌、雄交配,雄虫死亡并排出体外
雌虫产卵(肛周) 雌虫阴门括约肌在肛周因
接触空气而收缩,并一次
6 hr 蜕皮1次 产下全部虫卵
感染期虫卵 肛门-手-口
幼虫(结肠、直肠) 蜕皮3次
成虫
2021/2/4
再感染 幼虫重新爬回肠道
夜间移行到肛周产卵的雌虫
07
39
生活史要点
人类是唯一宿主 成虫寄生在 盲肠 及 大、小肠交界处
7
蛔虫、似蚓蛔线虫:
蛔虫病(Ascariasis)、蛟蛔 Ascaris infection (Roundworm infection)
2021/2/4
8
形 态-1
成虫:
粉红色,长圆柱形,形似蚯蚓 口孔周有三片品字形排列唇瓣 雌虫尾端钝圆 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有交合刺一对
蛲虫、钩虫、
Adult Pinworms
An Adult Pinworm
头端角 皮膨大, 形成头 翼。
咽管末 端膨大 呈球形, 称咽管 球。
头部结构
The cephalic alae are clearly seen at the anterior end. The cuticle and the alae are transversely striated. Corpus, isthmus and the oesophageal bulb are also visile.
(3)钩虫吸血,伤口渗血 (4)虫体经常更换咬附部位,形成新的伤口,原伤口仍 继续少量渗血。
美洲钩虫失血0.02~0.10ml/日/条 十二指肠钩虫0.14~0.4ml/日/条。 信阳卫校曾报道从一儿童患者体内驱出3 960条十二指肠钩虫。
3.异嗜症(机制:缺铁与毒素的作用) 4.上消化道大出血:持续性柏油样黑便与严重 贫血 5.婴幼儿钩虫病 国内543例,几乎全部为十二 指肠钩虫引起。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Adult
Anal smear showing large numbers of Enterobius eggs. In the background are also two Ascaris eggs. ×100. Enlarged by 5.4.
一、形态
(一)成虫
1、外形:细小,虫体中部膨大,尾端尖细,尖细部约占体 长的1/3,此为本虫的重要特征。 2、乳白色。 3、大小:雌虫大小为8~13×0.3~0.5mm,雄虫稍小,大 小为2~5×0.1~0.2mm。 4、头端结构:头端角皮膨大,形成头翼。虫体两侧角皮向 外突出如嵴,称侧翼。口孔位于顶端,周围有三片唇瓣。咽管末 端膨大呈球状,称咽管球。 5、雌雄虫区别:雌虫尾端直而尖细,在腹面正中前、中 1/3处为阴门,中、后1/3处为肛门。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泄殖 腔于尾端腹面,有一交合刺。
钩虫、蛲虫、丝虫
四、实验诊断(病原学检查)
粪便检查:直接涂片 饱和盐水漂浮法 钩蚴培养法
第五节 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俗称蛲虫(Pinworm) 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 分布特点:呈世界性 儿童感染高于成人 城市高于农村 集聚的儿童高于散聚的儿童
一、形态
二、生活史
生活史特点---决定流行特点 生活史周期短(2-6周) 产卵部位特殊(肛门) 钩虫的感染方式 体外发育快(6小时) 简捷多样 虫卵抵抗力强(比重低) 经肛-手-口、吸入、逆行 *极易重复感染与相互感染---不易根治 因此,预防重复感染比治疗更重要
三、致病性
蛲虫寄生回盲部,局部症状不明显, 蛲虫病地主要症状是: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 痒及继发性的炎症。 异位寄生---泌尿生殖系统的炎症或盆腔炎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蚊子叮咬 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在外周血液中,夜多昼少的现象, 称为夜现周期性 班氏微丝蚴 晚10时至次晨2时 马来微丝蚴 晚8时至次晨4时
三、致病性
1、微丝蚴血症/丝虫热 2、隐性丝虫病(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 3、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 丹毒样皮炎 4、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象皮肿 乳糜尿 睾丸鞘膜积液
1、幼虫致病 钩蚴性皮炎---俗称“粪毒” 呼吸道症状---肺炎、哮喘 2、成虫致病 消化道病变及症状---溃疡与腹痛等 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异食症---喜食生米、生豆、泥土、煤渣等 消化道大出血
钩虫病贫血产生机制
1、吸血 2、分泌抗凝素---渗血不止 3、经常更换咬附部位的习性---多处溃疡与渗血 4、虫体活动---造成组织、血管损伤
蛔虫 小肠 游离 小肠,24万/日 卵-感染性卵 感染性卵 经口 60-75天 1年
《寄生虫》重点整理
钩虫寄生在人体的钩虫主要有两种:1.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十二指肠钩虫)(Ancylostoma duodenale)2. 美洲板口线虫(美洲钩虫) (Necator americanus)思考题:1.两种钩虫成虫形态有哪些主要区别?2.引起钩虫感染的方式有哪些?主要感染方式是什么?(1)经皮肤感染(主要)侵入过程: A.穿刺作用 B.溶解作用侵入部位: 常见脚趾.手指间皮肤嫩薄处(2)经口感染(少见)A. 经口腔和食道粘膜侵入.B. 经胃不被胃酸杀灭,可到小肠发育为成虫.(3)经胎盘感染(极少见)(4)经母乳传递感染(极罕见)3.引起贫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钩虫本身吸血,边吸血边排血。
失血量: Ad: 0.1----0.4ml/条/天Na: 0.02----0.1ml/条/天(2)咬伤肠粘膜,分泌抗凝素,阻止伤口血凝,使伤口不断渗血。
(3)时常更换咬附部位,不断造成新的损伤,使新旧伤口不断渗血。
(4)铁、蛋白质供应不足和消化不良。
4.钩虫病诊断有哪些方法?主要方法是什么?粪检1)直接涂片法:轻者易漏诊.2)饱和盐水浮聚法:检出率高,为最理想方法.3)钩蚴培养法:可鉴定虫种,但操作麻烦.操作方法(1)试管培养法(2)平皿培养法4)改良加藤法检测感染度,用于疗效考核。
5.影响钩虫病流行的自然条件有哪些?世界:约9亿。
我国:约2.5亿。
新疆、青海、内蒙等地没有钩虫流行。
以海南省感染率最高。
广东感染率为6.56% 。
北方以A.d.为主,南方以N.a.为主,普遍为混合感染。
我们对湛江市曲水村的调查发现感染虫种是美洲钩虫。
丝虫1、两种丝虫mf(微丝蚴)的形态鉴别2、两种丝虫mf(微丝蚴)夜现周期性的时间mf在人体外周血液中的出现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为夜多昼少,他们白天滞留在肺毛细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
机制:(不明)班氏丝虫:10pm—2am 马来丝虫:8pm—4am3、两种丝虫急性期与慢性期的主要病变(1)急性炎症期:Ag:虫体代谢产物;分泌物(尤雌虫子宫分泌物);蜕皮液、蜕皮;虫体崩解产物。
人体十大寄生虫
常用的驱虫药有甲苯咪唑(安乐
士)、阿苯达唑(肠虫清)、左旋 咪唑(驱钩蛔)、枸橼酸哌嗪(驱 蛔灵、六一宝塔糖),详见常用驱 肠虫药。由于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存 活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所以如果 能避免再感染,大约一年蛔虫病可 “自愈”
预防保健
包括查治病人和带虫者,处理粪便、管好水源和预防感染几 个方面。1、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不生食未洗净的蔬菜及瓜果,不饮生水,防止食入蛔虫卵, 减少感染机会。 2、使用无害化人粪做肥料,防止粪便污染环境是切断蛔虫传 播途径的重要措施。 3、对病人和带虫者进行驱虫治疗,是控制传染源的重要措施。 驱虫治疗既可降低感染率,减少传染源,又可改善儿童的健 康状况。驱虫时间宜在感染高峰之后的秋、冬季节,学龄儿 童可采用集体服药。由于存在再感染的可能,所以,最好每 隔3~4个月驱虫一次。 4、对有并发症的患者,应及时送医院诊治,不要自行用药, 以免贻误病情。 常用的驱虫药物有丙硫咪唑、甲苯咪唑,左 旋咪唑和构橼酸哌嗪(商品名为驱蛔灵)等,驱虫效果都较 好,并且副作用少
血吸虫病的宿主钉螺一般生活在草滩、 池塘、沟渠等野外多水区域。人们如果 接触了野外不明水域的水,血吸虫的幼 虫尾蚴就容易进入人体,造成感染。同 时,受感染者的大便中会带有毛蚴。如 果在野外随意排泄,毛蚴通过水进入钉 螺体内,就会造成大规模扩散的恶性循 环。
如何预防血吸虫病
2、疥虫形态
2、疥虫
1、这种寄生虫通过身体接触传播。 雌疥虫在的人的皮肤上产卵,引起 皮肤反应和发炎。当雌疥虫把卵埋 在皮肤下人的反应会加剧,如刺痒, 这就是疥疮。 2、疥虫离开人体皮肤尚可存活 2~4 天,在矿物油(中可存活 7 天之久,在 50℃ 的环境中 10 分 钟即死亡,卵在室温下约可存活 10 天。湿度高及低温之环境,有 助于疥虫之存活。 3、症状:刺痒、疼痛、脓结、皮 肤刺激
钩虫、蛲虫、丝虫
三、致病性
多症) 3、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
淋巴管炎 淋巴结炎 丹毒样皮炎 4、慢性期阻塞性病变 象皮肿 乳糜尿 睾丸鞘膜积液
四、实验诊断
病原学检查 夜间 采血检查微丝蚴
1、新鲜血滴法---厚血膜法 浓集法
2、体液、尿液中微丝蚴的检查—直接 查虫法 成虫的检查—病理切片检查
四、实验诊断(病原学检查)
粪便检查:直接涂片 饱和盐水漂浮法 钩蚴培养法
第五节 蠕形住肠线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俗称蛲虫(Pinworm) 引起蛲虫病(enterobiasis) 分布特点:呈世界性
儿童感染高于成人 城市高于农村 集聚的儿童高于散聚的儿童
一、形态
蛔虫 小肠 游离 小肠,24万/日 卵-感染性卵 感染性卵 经口 60-75天 1年
钩虫 小肠上端
固着 小肠,1万-3万/5千-1万
卵-杆状蚴-丝状蚴 丝状蚴
经皮、粘膜、口、胎盘 5-7周
5年/15年
三、致病性
两种钩虫的致病作用基本相似,但以 十二指肠钩虫的危害更大一些。 可表现:
钩虫感染(hookworm infection) 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
二、生活史
生活史特点---决定流行特点
生活史周期短(2-6周)
产卵部位特殊(肛门) 钩虫的感染方式
体外发育快(6小时)
简捷多样
虫卵抵抗力强(比重低)
经肛-手-口、吸入、逆行
*极易重复感染与相互感染---不易根治
因此,预防重复感染比治疗更重要
三、致病性
蛲虫寄生回盲部,局部症状不明显, 蛲虫病地主要症状是:肛门及会阴部皮肤瘙
第四节 钩虫(hookworm)
寄生虫生活史整理
寄生虫生活史整理表格一、似蚓蛔线虫(蛔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寄生部位:寄生在人体小肠的肠腔。
产卵量:一条雌虫每天产卵约24万个。
幼虫移行:幼虫在人体内需移行(经肝、肺)才能发育为成虫。
营养来源:肠腔的半消化物。
寿命:成虫在人体内的寿命一般为1年左右。
二、毛首鞭形线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主要寄生于人体盲肠,严重感染时也可寄生于阑尾、结肠、直肠甚至回肠下段。
产卵量:一条雌虫每天产卵5000-20000个。
幼虫移行:与蛔虫不同,无需经肝、肺移行。
营养来源:成虫以宿主血液和组织液为食。
寿命:成虫寿命一般为3-5年,长者可达8年以上。
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和美洲板口线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幼虫(丝状蚴)。
感染途径:经皮肤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上段,借口囊的板齿和钩齿咬附在肠粘膜上。
产卵量:十二指肠钩虫日平均产卵为1万-3万个,美洲钩虫为0.5万-1万个。
幼虫移行:幼虫进入人体要经过移行(经肺等处)才能发育为成虫。
移行过程为循环系统到呼吸系统,再到消化系统。
营养来源:以宿主的血液、组织液和肠粘膜为食。
寿命:一般成虫在人体内可存活3年左右,个别报道十二指肠钩虫7年左右,美洲钩虫15年左右。
四、蠕形住肠线虫(蛲虫)类型:直接发育型,属于土源性线虫。
宿主:人。
感染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经口或经空气吸入感染。
寄生部位:成虫寄生于人体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重度感染时也可达小肠上段甚至胃及食管黏膜等处寄生。
产卵量:发育成熟的雌虫子宫内含虫卵5000-17000个,必须到达肛周才产卵。
幼虫移行:在十二指肠内孵出幼虫后,沿小肠下行蜕皮2次至结肠蜕皮1次发育为成虫。
营养来源:以肠内容物、血液或组织液为食。
寿命:雌虫寿命2-4周,一般不超过2个月,最长101天。
寄生虫知识点
1.消化道(肠道)寄生虫:约30种蛔虫、蛲虫、钩虫、姜片虫、带绦虫、阿米巴等。
其他腔道寄生虫:约10余种胆道(肝吸虫)生殖泌尿(阴道毛滴虫)血管内寄生虫:约5种血吸虫、管圆线虫等。
组织内寄生虫:约20种脑(管圆线虫)肺(肺吸虫)皮肤(疥螨)肌肉(猪囊虫)细胞内寄生虫:约7种疟原虫、弓形虫、杜氏利士曼原虫、旋毛虫体表寄生虫/传病媒介:约60种虱、蚊、蝇、蚤、蜱、革螨等。
注意多组织、多器官、多部位寄生问题2.医学蠕虫学:蛔虫、钩虫、鞭虫、蛲虫、丝虫、旋毛虫、肝吸虫、血吸虫、肺吸虫、姜片虫、猪带绦虫、牛带绦虫、包生绦虫医学原虫学:阿米巴、弓形虫、杜氏利士曼原虫、疟原虫、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医学节肢动物:蚊、蝇及其他医学节肢动物。
3.钩虫:导致贫血和异嗜症可以经胎盘感染。
4.蛲虫:这是在课堂上学到的唯一的一种发病率城市高于农村,而且是发达国家偏多的虫子。
与其特殊的肛---手---口传播方式有关。
幼儿园是蛲虫病的重灾区5.丝虫:成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
6.旋毛虫:典型临床表现发热、浮肿、肌肉酸痛。
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
7.血吸虫:雌雄合抱。
感染阶段是尾蚴,生活在水中,通过皮肤钻入感染人。
需要中间宿主(钉螺),消灭钉螺是预防血吸虫的重要措施。
危害严重,尾蚴钻进人体后为了能够到达肠系膜,四处游走,造成严重后果(比如脑和肺),代谢物质的沉积也会危害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
8.带绦虫:(猪带2-4 米,牛带4-8 米)大量吸收人体营养。
误食囊尾蚴(米猪肉)导致消化不良。
误食虫卵(不熟的猪肉或牛肉制品,导致肌肉的疼痛(囊尾蚴)。
9.刚地弓形虫机会致病性寄生虫.可通过胎盘屏障,对孕妇危害大10.杜氏利什曼原虫主要寄生在肝、脾、骨髓、淋巴结等器官的巨噬细胞内;常引起全身症状,如发热、肝脾肿大、贫血等。
皮肤型黑热病:皮肤损伤除少数为褪色型外,多数为结节型。
结节呈大小不等的肉芽肿,或呈暗色丘疹状,常见于面部及颈部,在结节内可查到无鞭毛体。
钩虫,蛲2009
1. 肛-----手------口
感染期虫卵污染食物
2. 接触和吸入感染----粉尘,空气
3. 逆行感染
三、致病:
1.雌虫产卵所致局部刺激症状(主要因素) 肛门,会阴部瘙痒; 消化紊乱; 神经精神症状: 烦躁不安、 影响儿童睡眠、
夜惊、纳差、夜间磨牙等,脱肛; ,发育不良 2.异位损害
虫体或虫卵为中心的肉芽肿; 盆腔炎, 阑尾炎
生活史
成虫
(回、盲肠)
雌虫向肠下段移行
下行到达结 肠蜕皮三次
幼虫
(小肠)
经口误食或吸入
虫卵
(肛周 皮肤)
在肛周发育, 约6h 蜕皮一次
感染期卵
(肛 周 )
生活史
虫卵
感染期虫卵(内含幼虫)
成虫
• 雌虫产卵习性:
成虫寄生于大肠,妊娠期雌虫夜间移行至肛周 产
卵,六小时发育为感染期虫卵
• 人体感染方式:
流行
六、防治:综合防治 1、加强宣教,加强粪管 2、普查普治
丙硫咪唑, 甲苯咪唑
补充营养、铁、蛋白质
3 、加强防护
合理安排劳动时间, 穿鞋、戴手套, 改变不良习俗, 机械化操作取代手工劳动, 皮肤涂布药物
蠕形住肠线虫(蟯虫) Enterobius vermicularis
生活史
钩虫,蛲虫
教学要求: 1.掌握蛲虫形态、生活史、致病及诊断。
2.掌握两种钩虫成虫形态鉴别点,钩虫卵特点; 生活史;致病与诊断。
两种钩虫的成虫比较
• 三种单细胞腺体 头腺一对,分泌抗凝素由头感器孔排出 咽管腺三个,位于咽管壁内,分泌乙酰胆碱脂酶等, 降低宿主肠蠕动,利于虫体附着 排泄腺一对,分泌蛋白酶
4.成虫
钩虫、蛲虫
2、成虫所致病变
成虫为主要致病阶段 贫血(anemia):慢性失血, (1)贫血(anemia):慢性失血,铁和蛋白 质不断耗损,再加上患者营养不良, 质不断耗损,再加上患者营养不良,血 红蛋白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 红蛋白合成速度比细胞新生速度慢,则 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变浅, 使红细胞体积变小、着色变浅,引起低 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贫血症状: 色素小细胞性贫血。贫血症状:皮肤蜡 粘膜苍白、眩晕、乏力甚至心慌等。 黄、粘膜苍白、眩晕、乏力甚至心慌等。 偶尔会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偶尔会出现消化道大出血。
5 ) 此外钩蚴有 “ 迁延移行现象 ” : 指十二指肠 此外钩蚴有“ 迁延移行现象” 钩虫的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后, 钩虫的钩蚴经皮肤感染人体后,部分在进入小 肠之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 肠之前,可滞留于某些组织中达很长时间,此 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 时,虫体发育缓慢或“暂停发育”,在受到某 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 些刺激后,才陆续到达小肠发育成熟。犬钩虫 也存在上述情况, 也存在上述情况,但未发现美洲钩虫迁延移行 现象。 现象。 6)还有试验证明某些动物(猪、狮、犬、灵猫、 还有试验证明某些动物( 灵猫、 猩猩、犀牛)可作为钩虫的转续宿主 转续宿主。 猴、猩猩、犀牛)可作为钩虫的转续宿主。
三、致病
人体感染钩虫后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与钩蚴侵入皮 肤的数量、成虫在小肠寄生的数量有关, 肤的数量、成虫在小肠寄生的数量有关,也与人 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及免疫力有关。 体的健康状况、营养条件及免疫力有关。 钩虫感染( infection) 钩虫感染 ( hookworm infection): 在粪便中可 检获虫卵,但无任何临床症状。 检获虫卵,但无任何临床症状。 钩虫病( disease) 既有钩虫感染, 钩虫病(hookworm disease):既有钩虫感染,又 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有临床症状和体征。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三个时期, 钩虫病的临床表现可分三个时期,即由幼虫引起 皮肤(或粘膜)侵袭期、肺部移行期 移行期和成虫在肠 皮肤(或粘膜)侵袭期、肺部移行期和成虫在肠 寄生期(此期危害最严重)。 道寄生期(此期危害最严重)。
人体寄生虫学-钩虫-丝虫-蛲虫-旋毛虫
2、雌雄虫的区别点
大小 外形 末端 生殖器官
雌虫 较大 梭形 细长直 双管型
雄虫 微小 “6”字形 稍卷曲 单管型
(二)虫卵
1、无色透明,中等大小 2、呈“D”字形 3、卵壳厚 4、内含蝌蚪期幼虫
夜现周期性: 微丝蚴白天不出 现于外周血液,集中于肺毛细血管, 而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这种夜 多昼少的现象。
班氏微丝蚴:晚10 时至次晨2 时 马来微丝蚴:晚8 时至次晨4 时
两种微丝蚴的区别
生活史
蚊再次叮咬吸血,经皮肤
感染性蚴
(蚊口器)
蚊人
成虫
(淋巴系统)
腊肠蚴
(蚊胸肌)
蚊叮咬吸血
虫卵
6
8 小 时
肛周
雌虫
成虫
(回盲部)
感染性卵
经口
幼虫
1、寄生部位:回盲部 2、产卵特性:夜间、肛周 3、感染时期:感染期虫卵
感染途径:肛 手 口 4、完成生活史约需2-6周,雌虫寿命2-4周 5、雌虫产卵后的去向: (1)死亡 (2)爬回肠道
(3)进入女性阴道、尿道、腹腔、盆腔等,即异位寄生
1、儿童集体机构聚集性,易重复感染 2、防止再感染 3、治疗: (1)内服:甲苯咪唑、阿苯哒唑 (2)外用:蛲虫膏、2%白降汞膏、
龙胆紫等
班氏丝虫主要寄生于深部淋巴系统 马来丝虫主要寄生于浅部淋巴系统
(一)成 虫
1、丝线状,乳白色 2、雌虫生殖器管为双管型
雄虫生殖器官为单管型
(二)微丝蚴
检出钩虫卵或孵出钩蚴便可确诊
(1) 最常用:饱和盐水漂浮法 (2)其次: 钩蚴培养法
钩虫蛲虫冯
三、钩虫致病
钩虫幼虫、成虫均致病,以成虫致病为主。而且十二指 肠钩虫致病较美洲钩虫重。
(一)幼虫致病
1、钩蚴性皮炎 丝状蚴侵入皮肤,几十分钟内引起皮肤发痒、烧灼感并出
现充血斑点或丘疹。若继发感染则形成脓疮,最后结痂自 愈,俗称“粪毒”、“地痒疹” 。
钩蚴性皮炎
三、钩虫致病
(一)幼虫致病 2、呼吸道症状
伞:撑开时略呈扁圆形 ; 撑开时略呈扁圆形;交
背辐肋:远端分两支,
合刺:一刺末端呈钩状,
每支分三小支
常包套于另一刺的凹槽
内
大小 外形(体态)
口囊构造 交合伞
背肋分支 交合刺
雌 阴门位置 尾刺
两种钩虫成虫鉴别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较粗长。♀(10-13×0.6㎜)【大】 较细短♀(9-11×0.4㎜)
丝状蚴为钩虫的感染期,并有向温性、 向湿性与向组织性
口腔封闭的丝状蚴
二、钩虫生活史
(一)生活史图解
成虫
体内移行,蜕皮2次
(小肠上段)
幼虫 (皮下组织移行)
交配,雌虫产卵
人体
经 皮
土壤
肤
虫卵
杆状蚴
丝状蚴
3天
5—6天
特性: ①多存在于距离地面约1-2cm的土层 里,适宜条件下可活3-4W 以上。
②它具有向温性、向湿性、向组织性
♂(8-11×0.4-0.5㎜)
【小】 ♂(7-9×0.3㎜)
头/ 尾均向背侧弯屈呈“C” 字形
卵圆形,腹侧前端有两对 钩齿
略圆
头向背弯屈,尾向腹面 弯曲呈“S”形
近圆形,腹侧前端有一 对板齿
略扁似扇形
远端分两支,每支又分3小 支 两刺长鬃状,末端分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虫寄生部位:人体小肠上段,以空肠多见。
感染阶段:丝状蚴
感染方式:经皮肤钻入
移行途径:经肺移行(此外,幼虫有-钩蚴的迁延移行)
成虫寿命:十二指肠钩虫7年,美洲钩虫15年
三、致病
1 幼虫致病:钩蚴性皮炎(奇痒),3-4天;肺炎3-7天
2 成虫:
① 消化道症状:初期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及隐痛,继而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食欲多明显增加,而体重却逐渐下降。有少数患者可出现“异嗜症”
一、形态
1 成虫
雌虫:线头状,大小约为8~13×0.3~0.5mm,头端形成头翼,
咽管末端膨大形成咽管球,纺缍形,虫体后端向腹面卷曲。
雄虫:线头状,大小约为2~5×0.1~0.2mm,有一根交合刺。
2 虫卵 约50-60x20-30um,卵壳无色透明,一侧较平、一侧较凸,两端不等宽,卵内细胞多发育为蝌蚪期胚。
二、生活史
成虫寄生部位:盲肠、结肠、回肠下段
感染阶段:感染性虫卵
感染方式:经口(肛门→手→口途径)
成虫寿命:1个月
特点:雌虫夜间在肛周产卵
三、致病
主要症状:雌虫的产卵活动所引起的肛门及会阴部皮肤搔痒及继发性炎症,患者常有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惊等表现。
异位寄生,则可导致阴道炎、子宫内膜炎和输卵管炎等。
四、实验诊断
查虫卵:常采用透明胶纸拭子法或棉签拭子法,于清晨解便前前检查。操作简便,检出率高。若首次检查阴性,可连续检查2~3天。
查成虫:发现患儿睡后用手抓挠肛门时,查看肛周有无成虫。
五、流行与防治
分布:世界性
感染方式:自体感染(肛门→手→口);异体感染;吸入感染: 逆行感染
防治:根据流行特点,宜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措施。
3.难点: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
大体内容
与时间安排
教学方法
复习提问 5min
第四节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45min
第五节 蛲虫 40min
复习总结、作业题 10min
教具和教学方法:应用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教
第四节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应用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教 学 基 本 内 容
辅助手段与
时间分配
十二指肠钩虫与美洲钩虫的鉴别点
十二指肠钩虫
美洲钩虫
大小
略大
略小
体态
头尾都向背侧弯曲
头向背,尾向腹面弯曲
口囊
两对钩齿
一对板齿
交合伞
略圆
扁、扁圆
背辐肋
远端分2支,每支再分3小支
基底部分支,每支分2小支
交合刺
两根分开
合并,末端呈倒钩状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
课堂总结
1.钩虫生活史要点
2.两种钩虫的形态鉴别
3.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
4. 蛲虫的形态特点、致病作用及防治原则
复习思考题
及作业题
如何诊断钩虫病?
结合生活史阐明蛲虫病的诊断方法?
钩虫引起患者贫血的原因有哪些?
实施情况
及分析
圆满完成
专业外语词汇
蠕形住肠线虫(Enterobius vermicularis )
蛲虫病(enterobiasis)anal swab 肛门拭子法
钩 虫(Hookworm)hookworm disease 钩虫病
hookworm infection 钩虫感染
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mcylostoma duodenale)
讲究公共卫生,家庭卫生和个人卫生。
药物:甲苯咪唑、甲苯咪唑。
第五节 钩 虫(Hookworm)
主要有十二指肠钩口线虫(Amcylostoma duodenale)
美洲板口线虫(Necator americanus )
一、形态
1 成虫:1cm,细小线状、弯曲,半透明,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成虫雌虫大于雄虫。与吸血致病有关的结构:口囊:钩齿和板齿;头腺:分泌抗凝素,乙酰胆碱酯酶。咽管:细长 咽管壁肌肉发达 咽管腺:3对
2 免疫学方法:主要有皮内试验和间接荧光试验等,
应用于钩虫产卵之前,并结合病史进行早期诊断。
3 感染度的测定:A 饱和盐水厚聚计数法。
B 定量分析-甘油玻璃透明计数法(加藤厚涂片法)。
五、流行与防治
流行因素粪便污染土壤;人们易接触土壤,旱地;感染的季节(高峰期为7-9月);传染源(无保虫宿主)
2 防治:普查普治甲苯达唑等;治疗患者,纠正贫血(Fe)
授课题目
十二指肠钩虫和美洲钩虫、蛲虫
授课班级
2003级护理、心理、
管理专业
授课方式
讲授新课
授课学时
2学时
授课时间
2004-11-23
教 案
完成时间
2004-9-20
基本教材及
主要参考书
《人体寄生虫学》 第六版 李雍龙 主编
《临床寄生虫学和寄生虫检验》 沈继龙 主编
《寄生虫与临床》 沈一平 主编
教学目的
② 贫血:钩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由于成虫的吸血活动,致使患者长期慢性失血,铁和蛋白质不断耗损而导致贫血。
贫血(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③ 婴儿钩虫病 解柏油样黑便,腹泻、食欲减退,皮肤粘膜苍白等。
四、诊断
1 粪便检查出钩虫卵或孵化出钩蚴是确诊的依据
A 直接涂片法
B 饱和盐水浮聚法→有浓集作用,易识别
C 钩蚴培养法(定性诊断钩虫感染和钩虫病)
加强粪便管理
加强个人防护
应用PowerPoint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
本课题方面的 新 进 展
在对犬钩虫抗凝血肽AcAP5进行钩虫抗凝血的中和作用观察时,证实了头腺分泌物是成虫抗凝血活性的主要来源。这个抗AcAP5多克隆IgG能中和由重组和天然AcAP引起的凝血因子Xa的抑制活性。也能中和由重组和天然AcAP引起的激活部分促凝血酶原激酶凝血时间反应。这些结果显示犬钩虫抗凝血肽AcAP5可作为将来研究抑制成虫摄食血液的疫苗设计的靶目标。
与 要 求
1.掌握两种钩虫、蛲虫成虫的虫卵的形态特征。
2.熟悉钩虫、蛲虫的生活史的特点及对人体的致病作用和病原学诊断方法。
3.了解钩虫、蛲虫的流行特点及防治原则。
教学重点
及难点
1.教学内容:钩虫的形态、生活史、致病作用、实验诊断、流行与防治;简介旋毛虫。
2.重点:两种钩虫的形态鉴别;钩虫生活史过程及发育条件。钩虫引起人体贫血的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