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六:5.7《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材料解析(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课宏伟壮观的明十三陵
十三陵的兴建
1.《明史》记载的明成祖朱棣生平
文皇少长习兵,据幽燕形胜之地①,乘建文孱弱,长驱内向,奄有四海②。即位以后,躬行节俭,水旱朝告夕振,无有雍蔽③。知人善任,表里通达,雄武之略,同符高祖④。六师屡出,漠北尘清⑤。至其季年,威德遐被,四方宾服,受朝命而入贡者殆三十国⑥。幅陨之广,远迈汉唐。成功骏烈,卓乎盛⑦矣。然而革除之际,倒行逆施惭德亦曷可掩哉⑧。
──《明史》卷七《成祖本纪》赞
【解读】明十三陵之建,明成祖朱棣应为首功。由他开始建长陵,明朝一代十三陵浩大的古典陵墓建筑群,方历二百年之功建成。所以在教科书上此课首句即为“明成祖早在迁都北京之前,从1409年就开始在北京营造陵墓……”。因此本课材料解析必须首先介绍一下这位明朝第三代皇帝的简要生平,而《明史·成祖本纪》赞恰是最简单明了的朱棣一生简史,可贵的是既有平生功劳的记述,又有合理公平的批贬。使我们可以公平评价他的一生。
【注释】①文皇指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洪熙和明世宗嘉靖年间两次尊谥为“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和“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简称“文皇”。庙号一次称“太宗”,一次称“成祖”,后世一般称明成祖。此句说他少年即习兵法练武,后封为燕王,统治北京河北等广大险要地区。②建文即建文帝朱元,为明太祖之孙,明朝第二代皇帝。此句叙述朱棣乘建文帝生性软弱无能,从北方驱兵直向南京,夺取皇位,统治了全国。奄,覆盖、包括。
③明成祖“躬行节俭”明显例子有:永乐八年他领兵北征,“念士卒艰苦,每蔬食”,不吃荤。永乐十九年他自己的62岁生日,下令免去群臣的贺礼贺宴。每逢水旱灾他及时赈恤,朝发文告夕即实行,毫不延误。《本纪》记有即位当年即遣大臣出治“苏、松、嘉、湖”江南地区“水患。同年,又免河南蝗灾灾民赋税,这年九月再由国家铸农器,免费发给山东穷苦农民。永乐三年,下令免除天下农民的盐钞和田租,共达粮338万石。六年,北京地区地震,诏抚流民多人。等等。雍蔽,消息闭塞之意,“无有雍蔽”,是指明成祖时赈济慈善事业,无处不到。④高祖指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这里评论明成祖的任贤和武功跟父亲一样。⑤指明成祖对北方蒙古军队的讨伐,使北方边境安靖。⑥季年指末年,明成祖的威名遐被四方,入贡和交往东西邻国达到三十国。最值得提出的是郑和七次下西洋(1405年~1433年),有六次都在永乐年间。由郑和使团带回的各国使团达19国,致使“诸番使臣充斥于廷”。所以学者说:“永乐中晚期,也是中国历史上与西洋各国关系最密切的时期”。⑦幅陨,即幅员。迈,超过。卓,高远。⑧这一句是批评明成祖的意见,认为他在争夺皇位,革除建文党羽时,有些“倒行逆施”、过分残酷的手段,也很难因功劳巨大而被掩盖。曷,即何。
2.明十三陵之选址
明太宗永乐七年五月己卯①,营山陵于昌平县,遂封其山为天寿山②。时太宗择寿陵,久不得吉壤,而仁孝皇后尚未葬③。礼部尚书赵以江西地理术人廖均卿④至昌平,偏阅诸山,得昌平东黄土山最吉⑤,遂即日临视,定议封为天寿山。
──孙承泽《春明梦余录》卷七十
【解读】上述记载为关于明十三陵、长陵选址最典型而又简单明了的文字。除此外尚有《明史·礼十四·凶礼》、《明会要》、《大明会典》等的记载,都不如本段文字明白晓畅。从此段文字可知明时选择陵址,风水阴阳学说作用极大,统治者认为这关系于王朝的兴亡。
【注释】①明太宗即明成祖,永乐七年为公元1409年。《明史·成祖本纪》永乐七年亦载,此年“五月乙卯,营山陵子昌平,封其山曰天寿”。②天寿山原名黄土山。关于这里的风水秀丽壮美,《十三陵》一书有生动地描述:“明十三陵的所在地是个群山环抱的小盆地,其北面,天寿山主峰三峰并峙,宛如巨大的屏障,再后则千峰后护山势不断,蜿蜒回荡,遥接太行。其东面,有逶迤的蟒山盘绕于左,西面则有龙山、虎山、汗包山、昌平城后山等一座座秀丽如屏的小山峦环抱于陵区之前。此外,陵区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隅方向也都有山脉环绕,形成一个四面八方都有山脉屏护的闭合空间。这样的空间构成,即江西之法风水术中所讲的”北辰紫极垣“风水格局”(2004年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版22~23页)。③仁孝皇后指明成祖的徐皇后。徐后为明朝开国功臣徐达之女,朱棣即位后即为皇后,死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故直至明成祖选陵时“尚未葬”。“吉壤”指符合风水理论的吉祥的地方。④赵羾为明初大臣,生活于洪武至正统年间(公元15世纪中期至16世纪中期)。羾音gîng,赵羾在永乐年间官至礼部尚书,专管各种礼制和对外文化政治交流,曾出使交阯(今越南)和接待朝鲜使臣等。廖君卿为当时著名风水家,其祖廖三传说唐代就称为“江西派风水大师”,世代相传至廖君卿犹为明代风水名家。⑤黄土山本为一不起眼的山,经风水家廖君卿勘察观赏后,1408年,根据“外观山形”“内察地脉”,几经挑选,终于选出黄土山确为“最吉”之壤,上呈明成祖一篇题为《朝献山图表章》的奏章,选定了陵址。
3.风水术的来龙去脉和历史记载
风水,主要指古代人们选择建筑地点时,对气候、地质、地貌、生态、景观等各建筑环境因素的综合评判,以及建筑营造中的某些技术和种种禁忌的总概括①。它起源于人类早期的择地定居,形成于汉晋之际,成熟于唐宋元,明清时日臻完善……在古代,风水术盛行于全国各地,成了左右人们衣食住行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中国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79页
洛州南原兮山有嵩②,山川王气兮洛阳东③。宫阙崔嵬兮形胜通④,土圭测景兮天之中⑤。惟帝运之兴隆兮,盛大德而照融⑥。
──宋太祖《宣祖昭武皇帝改卜安陵哀册文》⑦乾坤聚秀之区,为阴阳和会之所⑧,龙穴砂水⑨,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⑩。
──《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八九
【解读】上引三段为使教师基本了解风水术之简单概况。风水学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一门综合气候、地理、地质、天文等的学问,有许多符合科学的道理,但在封建社掺有大量宗教迷信色彩。上
引文第一段是对风水学的简单科学阐述,二、三两段各引一段宋朝和清朝皇帝选择陵址的有关风水理论,可以参照理解,并对了解明清陵寝形胜阴阳风水有一科学观念。
【注释】①详细情况请参读徐吉辉《中国丧葬史》307~311、367~369、453~457、512~518页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关于相墓术历史发展情况。②此句意为在洛阳之南有嵩山。③意为山川帝王之气一直延及东边,实指北宋首都开封。④崔嵬,高大壮丽之意。形胜即为风水胜景。⑤土圭为侧量之具,土圭测景即风水阴阳地势测量。⑥意为帝王之气帝王宏运十分兴隆,表现出大德永照不衰。
⑦此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其祖陵迁葬之文。⑧乾坤可指天地。此句指雍正所选陵区为天地聚集秀丽之区,也是符合风水术的阴阳相合之地。⑨阴阳家认为若陵墓有砂又有水,方为无美不收的佳地,仅仅土带砂石则不吉祥。⑩咸,意是皆是、都有。此句意为无论地形、气候、风水标准,都是吉祥之地。此为清初大臣向雍正推荐泰陵(雍正陵)选址的推荐书。
明十三陵的布局
4.明十三陵各陵墓各居一山之下
在十三陵中,陵宫建筑规模最大的是十三陵的祖陵──长陵①。长陵位于天寿山中峰之下……
定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三位皇帝……皇后合葬墓②……
昭陵,位于大峪山东麓,是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皇后……合葬墓③……
献陵,位于天寿山西峰前,是明朝第四位皇帝……皇后的合葬陵墓④……
景陵,位于天寿山东峰(黑山)下,是明朝第五位皇帝……皇后……合葬陵墓⑤……
裕陵,位于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是明朝第六位皇帝……和皇后……合葬墓⑥……
茂陵,位于聚宝山下,是明朝第八位皇帝……皇后……的合葬陵墓⑦……
……
──《十三陵》55、73、95、106、110、112、114页
【解读】上述引文足以证明教科书中,明十三陵中“每座陵墓各居一山之下。除十三陵总体都围绕明孝陵所居天寿山主峰外,其余十二陵都各另有一高山峰为其靠背。这是明十三陵诸陵建筑群的建筑艺术的一大特色。
【注释】①长陵为明成祖称帝迁都后在北京所建第一座主陵,因为是其他各陵墓主的祖先,故又称祖陵。②明朝第十三位皇帝为明神宗万历皇帝,名朱翊钧,他的陵墓为和两位王氏皇后的合葬陵,即著名的定陵。③是指明穆宗隆庆皇帝和陈、李两位皇后的合葬墓。④献陵为明仁宗洪熙皇帝和张皇后合葬陵。⑤景陵是明宣宗宣德皇帝和孙氏皇后合葬墓。⑥裕陵为明英宗朱祁镇和钱、周两位皇后的合葬墓。⑦茂陵为明宪宗成化皇帝和王、纪、邵三位皇后合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