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专题重难点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经济专题重难点分析
(一)、中国重要经济典章制度之封建赋税制度
1、考查重点
租庸调制、两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等赋税制度的内容特征、演变趋势和实质。2、特征分类
(1)征税标准:
①以人丁为主要征税标准,如租调制和租庸调制;
②以土地和财产为主要征税标准,如两税法、方田均税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制度。(2)地租形式:
①征收实物地租(含徭役地租),如租庸调制;
②征收货币地租,如募役法、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制度。
3、演变趋势
(1)随着封建统治者对农民人身控制的逐渐松弛,收税标准从以人丁为主逐步向以土地为主转变,以唐朝两税法为主要标志。
(2)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赋税由实物为主逐步向货币为主转变,以明朝一条鞭法为主要标志。
(3)赋税征收种类由繁杂向简单转变,以明朝一条鞭法为标志。
(4)征税时间由不定时逐渐发展为基本定时,以两税法为标志。
(5)农民由必须服一定时间的徭役和兵役发展为可以代役,以“庸”制为标志。
4、赋税制度的演变所反映的实质问题
赋税制度的变革或调整实质上体现了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规律。
(二)、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社会经济发展原因
考查重点:是唐朝、明清(前期)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个别考查和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原因的归类分析。
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原因在共性方面一般包括:①统一稳定的政治局面,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客观环境;②前代农民战争推动后继王朝调整统治政策,而且政策具有连续性;③生产工具的改进、水利的兴修、历法的进步、科技著作的颁布、外国先进技术的引入等,成为社会经济恢复发展的科技条件;④国内各民族、各地区间的交流,相互学习,中外交往的加强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⑤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这是各代经济发展的根本原因;⑥每一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以前朝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等。
某一朝代经济发展的具体原因存在的差异:因统治者调整政策的内容有所不同而显示其个性特征。如唐太宗推行均田制、租庸调制,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的政策;清初实行“更名田”、“摊丁入亩”的政策等。顺便指出一点,封建社会中的历代政府对经济政策的调整,从广义上说属于对封建经济的改革,这种改革基本上应属于生产关系领域的调整。当这种调整符合当时社会生产力、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时,必然会起积极的作用。反之,将会激化社会矛盾。
2、明清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
这一时期,商品经济空前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得到缓慢发展;人口数量急剧增加,垦荒面积不断扩大,农作物种植区域扩大、单产提高和品种被大量引进;闭关锁国政策导致对外贸易急剧萎缩,等等。
3、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成就
(1)农业方面:
①生产工具的演进:金石并用时代→铁器时代,直辕犁→曲辕犁,人力灌溉工具→水力灌溉工具,反映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②水利工程的兴修:都江堰、郑国渠和隋元运河等,表明“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③农作物推广:汉使把西域的葡萄、胡萝卜等种子带回内地,明朝时玉米、甘薯等农作物传入我国,提高了人民的经济生活质量。
(2)手工业方面:
①矿冶业:商朝青铜器铸造,封建社会冶铁水平的提高:(动力)人力→水力。
②纺织业:麻、丝、棉等纺织原料,四川、扬州、南京、苏州、杭州、松江、广州等纺织中心的发展。
③制瓷业:景德镇瓷业的兴盛。
④造船业:南宋、明朝造船技术的提高。
(3)商品经济的作用:
在封建社会的不同时期,商品经济对封建地主制度和封建统治起着不同的作用,具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①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发展促进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人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
②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如隋、唐、北宋的都城洛阳、长安、开封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商业税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比重逐步增大。
③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封建制度日益腐朽,导致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黄宗羲作为民主思想的代表,猛烈抨击君主专制,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4、古代城市发展的规律及其时代特征
(1)我国古代城市的发展主要体现了如下特征规律:
①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②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③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④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2)明朝中后期城市发展的特色及其反映的时代特征:
①明朝中后期的城市未必再是封建统治的中心,商业贸易的内容已经日益接近人民的日常生活,商品经济开始侵蚀自然经济,农民与市场的联系开始逐渐密切起来。
②这时候已经出现了有一定专业化分工的工商业城市,并在苏州等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反映了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活跃,封建经济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发展过程、原因和特征
1、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这一地域性转变的发展过程
秦汉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地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经济中心在关中和中原地区,但淮河流域和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较快,南北经济差距明显缩小;隋唐时期,经济中心仍在黄河流域,但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已与之接近;五代十国和辽宋夏金元时期,长江中下游经济发展快,尤其是南宋时,江南经济已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明清时期,江南地区不仅是农业经济中心,也是工商业中心,在这里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促进经济重心转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