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COVID-19疑似病例临床观察-郑佳连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4
第23卷 第2期 2021 年 2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23 No. 2 Feb .,2021
水平的轻、中度升高。

现代妇科认为(CA125)水平越高,异位内膜的活性越大,浸润能力越强,浸润的范围和深度越广,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破裂亦可导致(CA125)的升高。

女性体内(CA125)水平可随月经周期而波动,内膜增生期最低,月经期最高。

此外,绝经后和发育前的女性体内的(CA125)
水平低于育龄期女性[12]。

综上所述,中医化瘀消癥法和孕三烯酮治疗内膜异位囊肿,均可有效改善异位症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痛经症状,控制疾病进展,缩小内膜异位症囊肿。

化瘀消癥法在消除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确有优势。

性激素假孕、假绝经治疗,也为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但手术后性激素药物副作用以及长期管理中的复发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关注。

中药治疗过程中,需要面对经期的有序来潮,即可能面对暂时的囊肿大小、CA125的波动变化;目前由于巧囊破裂和复发后恶变的风险,中医药治疗方面缺乏大样本及远期疗效随访的依据。

也有研究报道囊肿超过4 cm 的中药干预效果不甚理想。

在消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及改善内异症病情的道路上虽不平坦,但仍需中医药人不断探索求证。

◆参考文献
[ 1 ]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子宫内膜异位症协作组.子宫内膜
异位症的诊治指南[ J ]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5,50 ( 3 ):165.[ 2 ] 郎景和.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认识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J ] .中
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 ( 3 ):195.
[ 3 ] 姚书忠,梁炎春.重视子宫内膜异位症手术治疗的恰当性和彻
底性[ J ]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20,36 ( 1 ):45-49.[ 4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子宫内膜异位症中
西医结合诊治指南[ J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39 ( 10 ):1169-1170.[ 5 ] 卫爱民,沈宇飞.散结镇痛胶囊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系统
评价[ J ] .中国实用医药,2014,9 ( 32 ):71.
[ 6 ] 张佟.丹莪妇康煎膏联合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治疗复发性子宫
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研究[ J ]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 ( 6 ):1424.[ 7 ] 孙秀丽,李亚凤,苏欠欠,等.桂枝茯苓丸联合达那唑和孕三烯
酮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观察[ J ] .河北医药,2018,40 ( 23 ):3550.
[ 8 ] 黄魁.桂莪棱乌汤对寒凝血瘀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术后
患者的影响[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6 ( 14 ):1555.[ 9 ] 马凤岚.红藤方治疗卵巢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 J ] .中国医药导刊,2016,18 ( 9 ):917-918.
[ 10 ] 廖文英. 内异方联合灌肠方对EMT 肾虚血瘀证患者术后复
发干预的临床研究[ D ]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6.
[ 11 ] 谢幸,孔北华,段涛.妇产科学[ M ]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266.
[ 12 ] 郑玮琳. 痛经文献分析及益气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痛经临床研究[ D ] .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加味治疗COVID-19疑似病例临床观察
郑佳连,卢秉久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
基金项目:辽宁省科技厅应急项目(2020JH2/10300014)作者简介:郑佳连(1984-),女,辽宁大连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后,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感染性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

摘要:目的 观察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加味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病例相关指标以及症状改
善情况,探讨加用中草药对COVID-19疑似病例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2020年1月25日—2020年3月5日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并符合COVID-19疑似病例诊断标准共32例患者。

其中对照组14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1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加味。

5 d 后收集临床资料,比较两组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及其消失率和其他症状(咽痛、气短、纳差、畏寒)的消失率。

胸部X 射线计算机体层(CT)以及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发热、咳嗽、咳痰消失率分别为100%、71.4%、88.9%,其中咳嗽、咳痰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0%、37.5%),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咽痛、气短、纳差、畏寒消失率分别为100%、81.3%、72.7%、100%,其中气短、纳差、畏寒消失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5.5%、30.0%、83.3%),P <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CRP,肺CT 病灶形态、分布以及大小的改善率分别为100%、44.4%、55.5%、44.4%,其中肺CT 病灶形态改善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44.4%),P <0.05。

结论 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加减可明显缩短COVID-19疑似病例发热、咳嗽、咳痰病程,改善发热、咳嗽、咳痰、咽痛、气短、纳差、畏寒等症状,改善CRP 以及肺CT 表现,为防治该病提供了初步的临床研究证据。

关键词:小柴胡汤;玉屏风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21) 02- 0134- 04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Xiaochaihu Decoction(小柴胡汤)Combined with Yupingfeng
Powder(玉屏风散)in the Treatment of Suspected Cases of COVID-19
ZHENG Jialian,LU Bingjiu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enyang 110032,Liaoning,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related indexes and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of Xiaochaihu
Decoction(小柴胡汤)and Yupingfeng Powder(玉屏风散)on suspected cases of COVID-19,and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21.02.029
23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出现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

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该病毒命名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1]。

2020年2月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将2019-nCoV感染的肺炎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COVID-19)[2]。

随着疫情的传播,国家已将该病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3]。

中医药在此次疫情的救治过程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周期、减轻并发症等等[4]。

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合剂为《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中医学观察期推荐中药处方[5]。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为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

自2020年1月25日—2020年3月14日,我院发热门诊诊断、治疗COVID-19疑似病例共33例。

我研究团队采用该合方联合常规治疗COVID-19疑似病例,效果良好,现将临床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收集2020年1月25日—2020年3月14日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2例COVID-19疑似病例(共33例,排除恶性疟疾1例)。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体见表1。

1.2纳入标准
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七版)》[6],将符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者列为疑似病例患者的诊断标准。

表1 两组COVID-19疑似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一般情况治疗组(n=18)对照组(n=14)P值男∶女10∶87∶70.60年龄(x—±s)/岁 51.2±19.4 53.1±20.00.72发热/例(%)17(94.4)14(100)0.14咳嗽/例(%)14(77.8) 10(71.4)0.64咳痰/例(%) 9(50.0) 8(57.1)0.07抗生素/例(%)18(100)14(100)0.67抗病毒/例(%)15(83.3) 12(85.7)0.91白细胞(x—±s)/(×109/L) 8.3±0.44 7.90±0.350.75淋巴细胞(x—±s)/(×109/L) 0.6±0.05 0.55±0.070.33 C-反应蛋白(x—±s)/(mg/L)14.33±6.0118.09±3.770.76体温(x—±s)/℃38.50±0.4037.90±0.600.85心率(x—±s)/(次/min)89.10±5.6092.30±4.400.12呼吸(x—±s)/(次/min)18.20±1.9017.60±2.000.66既往史/例(%) 5(27.8) 4(28.6)0.81 高血压病/例(%) 3(16.7) 2(14.3)0.12 糖尿病/例(%)1(5.6) 2(14.3)0.47 冠心病/例(%) 2(11.1)1(7.1)0.60综合下述流行病学史和临床表现综合分析:(1)流行病学史:①发病前14 d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游史或居住史;
②发病前14 d内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者)有接触史;③发病前14 d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来自有病例报告社区的发热或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④聚集性发病。

聚集性发病是指2周内在小范围如家庭、办公室、学校班级等场所,出现2例及以上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的病例。

(2)临床表现:①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②具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早期呈现多发小斑片影、浸润影,严重者可出现肺实变[7]);③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正常或减少。

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dding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to suspected cases of COVID-19,the experiment was impleted. Methods A total of 32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at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January 25,2020 to March 5,2020 and met the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suspected COVID-19 cases were collected. Among them,14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treatment;18 cas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Xiaochaihu Decoction and Yupingfeng Powder on the basis of treatment in the control group. Five days later,clinical data were collected,and the fever,cough,duration of sputum,disappearance rate,and other symptoms(pharyngeal pain,shortness of breath,anorexia,chills)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Chest X-ray computed tomography(CT)and C-reactive protein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uration of fever,cough,and sputum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ned(P<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fever,cough,and sputum disappearance rate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100%,71.4%,88.9%,in which the disappearance rate of cough and sputu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50%,37.5%),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disappearance rates of sore throat,shortness of breath,appetite,and chill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100,81.3%,72.7%,100%,of which the shortness of breath,anorexia,and chil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55.5%,30.0%,83.3%),P<0.05;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improvement rates of CRP,lung CT lesion morphology,distribution,and siz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100%,44.4%,55.5%,and 44.4%,respectively. The improvement of lung CT lesion morpholog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44.4%),P<0.05. Conclusion Xiaochaihu Decoction and Yupingfeng Powder significantly shorten the course of fever,cough,and sputum in suspected cases of COVID-19,improve the symptoms of fever,cough,sputum,sore throat,shortness of breath,appetite,and chills,and improve CRP and lung CT performance,providing preliminary clinical research evidenc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the disease.
Keywords:Xiaochaihu Decoction(小柴胡汤);Yupingfeng Powder(玉屏风散);COVID-19
135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3卷
中任意2条;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即可诊断。

1.3排除标准
明确其他疾病诊断的非COVID-19患者;COVID-19确诊患者;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符合以上任何一条,均不能纳入本研究。

1.4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及抗菌药物治疗。

1.4.1 对照组
用药:盐酸阿比多尔片,规格:0.3 g,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批号:AB19121701,服药方法0.4 g日1次口服,艾诺达;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规格:75 mg,上海罗氏制药有限公司分装,批号:M1045,75 mg日2次口服,达菲;盐酸莫西沙星片,规格:0.4 g,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批号:BJ48631,拜复乐。

1.4.2 治疗组
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联合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加减(柴胡9 g,黄芩9 g,清半夏9 g,贯众9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太子参10 g,黄芪15 g,防风9 g,炒白术9 g,生甘草6 g),伴有咽痛,加用牛蒡子10 g,桔梗15 g,蒲公英10 g;伴有咳嗽,加桔梗15 g,杏仁10 g,厚朴15 g;伴有高热,加石膏30 g,知母15 g;伴有腹泻,加藿香10 g,白豆蔻10 g;舌苔偏黄腻者加滑石20 g,车前子25 g,茵陈20 g,黄柏20 g;舌质黯伴有瘀斑者加三七3 g,丹参20 g,桃仁10 g,杏仁10 g。

中药颗粒剂均购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颗粒剂药局。

1剂水煎服至200 mL,100 mL日2次口服。

两组疗程为5 d,疗程结束后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

1.5观察指标
1.5.1 症状消失情况
观察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及其消失率和其他症状(咽痛、气短、纳差、畏寒)的消失率,胸部X射线计算机体层(CT)以及C-反应蛋白(CRP)改善情况。

1.5.2 安全性评价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及肝肾功能。

1.6统计方法
统计分析采用 SPASS 22.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

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及其消失率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和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1,P=0.00,P=0.02),见表2。

提示加用中药后,能够明显缩短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持续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发热消失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但在咳嗽、咳痰症状消失率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见表2。

2.2两组患者咽痛、气短、纳差、畏寒消失率比较
研究结果表明,加用中药后,改善疑似病例气短、纳差、畏寒症状的比例显著增高(P=0.03,P=0.00,P=0.02),见表3。

2.3两组患者CRP消失情况以及肺CT表现改善情况比较
在此次研究中,加用中药后,治疗组在改善病灶形态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改善CRP、肺CT病灶分布、病灶大小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P=0.32,P=0.49),见表4。

表3 两组COVID-19疑似患者咽痛、气短、纳差、畏寒消失情况比较
组别
咽痛气短纳差畏寒
例数/例 消失情况/例(%) 例数/例 消失情况/例(%) 例数/例 消失情况/例(%) 例数/例 消失情况/例(%)
治疗组 15 15(100.0) 16 13(81.3) 11 8(72.7) 10 10(100.0)对照组 10 10(100.0) 9 5(55.5) 10 3(30.0) 6 5(83.3)P值 0.12 0.03 0.00 0.02
表4 两组COVID-19疑似患者CRP消失情况、肺CT表现改善情况比较
组别
CPR肺CT病灶形态肺CT病灶分布肺CT病灶大小
例数/例 消失情况/例(%) 例数/例 改善情况/例(%) 例数/例 改善情况/例(%) 例数/例 改善情况/例(%)
治疗组 18 18(100.0) 18 8(44.4) 18 10(55.5) 18 8(44.4)对照组 14 14(100.0) 14 5(35.7) 14 7(50) 14 6(42.9)P值 0.77 0.01 0.32 0.49
3 讨论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其命名为2019-nCoV。

随着疫情的传播,国家已将该病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进行预防和控制[8]。

新冠肺炎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9]。

中医药在此次国内疫情的防控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0-13]。

目前国内疫情相对平稳,主
表2两组COVID-19疑似患者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及其消失情况比较
组别
发热咳嗽咳痰
例数持续时间(x—±s)/d消失情况/例(%)例数持续时间(x—±s)/d消失情况/例(%)例数持续时间(x—±s)/d消失情况/例(%)
治疗组17 1.5±0.5 17(100.0)14 3.7±0.810(71.4)9 5.4±0.88(88.9)对照组14 3.4±0.713(92.9)10 5.5±0.5 5(50.0)87.3±1.13(37.5)P值0.010.330.000.010.020.00
136
23卷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要工作方向为“外防输入”[14]。

随着全球疫情的爆发,医疗压力巨大,采样设施以及医疗人员仍存在缺口[15-16]。

我研究团队先期已经建立辽宁地区COVID-19中医证候指标集,明确辽宁地区COVID-19核心中医证型及其与核心结局指标的相关性。

其次,将该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据此对疑似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预判分级,对疑似病例早诊断、早治疗、早干预,从而提高治愈率,改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从而优化目前针对疑似病例的预防及诊疗方案,做到既可有效改善确诊新冠肺炎患者的预后,又可使非新冠肺炎的患者得到有效防护及治疗,极大程度上提高一线防控的效率与水平[17-18]。

治疗方剂选自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中医学观察期推荐中药处方,适用于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等症状的COVID-19疑似病例。

根据伤寒六经传变的规律,有学者认为本病病机初起邪在肺卫[19]。

疫毒从口鼻而入,经过呼吸而侵入机体,犯于肺卫,肺卫被闭,从而失于宣发,在临床上可症见发热、干咳、咳嗽等。

而后邪入气分,肺气被郁,宣肃失司,在临床上可症见低热、咳嗽、胸闷等。

如果邪气进一步犯于少阳,枢机不利,临床上症见咽干口苦、目眩、呕恶、胸胁苦满、往来寒热、舌赤苔黄。

故正邪分争于半表半里之间,为病机演变的转折点,也处于治疗的关键,进则病重,退则病轻。

故疾病预后取决于正气充盛与否,如果正气盛,迅即奋起抗争,表现为发热恶寒或寒战;如正胜邪退,病情趋于痊愈;如正退邪进则热减退,但病情进展,肺部CT逐渐表现斑片影、实变,转为重症,危重病例会出现呼吸衰竭。

故和解少阳、扶助正气作为根本治则贯穿疾病治疗始终。

故本方剂由小柴胡汤合玉屏风散加贯众、金银花、连翘组成。

功效为和解少阳、益气固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方中小柴胡汤清解半表半里之邪,玉屏风散益气固表扶正,金银花、连翘、贯众清热解毒。

伴有咽痛、口干,加用牛蒡子、桔梗、蒲公英增加清热解毒之力;伴有咳嗽,加桔梗、杏仁、厚朴以宣降肺气;伴有高热、口渴、大汗出,加白虎汤(石膏、知母、太子参、粳米)以清解阳明热邪生津[20];伴有腹泻、纳呆、恶心者,加藿香、白豆蔻、苍术、厚朴以行气解表化湿;舌苔偏黄腻者加滑石、车前子、茵陈、黄柏,因势利导,使湿热之邪从下而解,体现了“通阳不在温,在于利小便”的治法;舌质黯伴有瘀斑者加三七、丹参、桃仁、杏仁,增加活血化瘀之力。

此次,除外病原学检测阴性,发热、咳嗽、咽痛等症状的消失也作为解除COVID-19疑似病例的条件之一。

故将发热、咳嗽、咳痰时间作为观察指标之一。

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在缩短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

在发热症状消失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咳嗽、咳痰症状消失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临床工作中,我们也会发现,很多患者服用药物后,体温快速恢复正常,但是咳嗽、咳痰症状却久治不愈,甚则持续月余。

而如果辨证正确后,加用中草药可以迅速缓解咳嗽、咳痰症状,缩短病程。

除外发热、咳嗽、咳痰,此次COVID-19常伴随咽痛、气短、纳差、畏寒的症状。

在改善气短、纳差、畏寒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咽痛症状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此次国家卫计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一版到第七版,均将CRP和肺CT作为判断疑似病例的重要指标。

以上结果说明,在改善症状以及缩短症状持续时间方面,加用中药优于单纯西药组。

研究结果表明,以该方作为基础方剂,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加减,可以缩短发热、咳嗽、咳痰持续时间,增加发热、咳嗽、咳痰、咽痛、气短、纳差、畏寒消失率。

由于条件限制,本次观察病例数量较少,但本研究充分显示了中医药在疫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以期为其他同道对COVID-19疑似病例的治疗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 1 ] 柴光军,索继江,刘运喜,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暴发疫情流行病学调查经验初探[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 ( 8 ):1147-1151.
[ 2 ] 徐宝丽,管甲亮,术超,等.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相关研究进展[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 ( 6 ):839-844.
[ 3 ] 李晔,蔡冉,陆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服的选择和使用[ J ]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 ( 2 ):117-122.
[ 4 ] 董尚娟,王彤,张敬锋,等.脾胃辨治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治中的探讨[ J ] . 天津中医药,2020,2 ( 3 ):1-3.
[ 5 ] 郑文科,张俊华,杨丰文,等.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 J ] .中医杂志,2020,61 ( 4 ):277-280. [ 6 ] 王春燕,王希营,金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 J ]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6 ( 2 ):1-7.
[ 7 ] 卢明明,袁飞.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2019)影像学特征的研究进展[ J ] .武警医学,2020,31 ( 3 ):265-268.
[ 8 ] 徐宝丽,管甲亮,术超,等.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相关研究进展[ J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20,30 ( 6 ):839-844.
[ 9 ] 赵鑫强,方路.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档案专题数据库建设初探[ J ] .档案管理,2020 ( 5 ):56-57.
[ 10 ] 郑文科,张俊华,杨丰文,等.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 J ] .中医杂志,2020,61 ( 4 ):
277-280.
[ 11 ] 谢春梅,武海萍,马雪萍,等.用于临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分子诊断新技术[ J ] .遗传,2020,5 ( 21 ):1-12.
[ 12 ] 邵灿灿,王豪杰,孟鹏飞,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医认识及治疗现状初探[ J ] .中医学报,2020,4 ( 10 ):1-6.
[ 13 ] 胡雯婷,戴红.基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J ] .中医学报,2020,35 ( 3 ):501-503. [ 14 ] 韩磊.“外防输入”第一关怎么守?[ N ] .中国民航报,2020-08-24 ( 2 ).
[ 15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J ]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40 ( 3 ):416.
[ 16 ] 钟慧钰,赵珍珍,宋兴勃,等.新型冠状病毒核酸临床检测要点及经验[ J ]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20,41 ( 5 ):523-526. [ 17 ] 蔡爱琴,李桂香,张元秋,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关口前移效果评价[ J ] .中国消毒学杂志,2020,5 ( 11 ):1-3.
[ 18 ] 朱中卫.构筑防范境外疫情输入的坚固屏障[ N ] .人民公安报,2020-10-03 ( 2 ).
[ 19 ] 符佳美,于金洋,谢晶日.从中医“伏邪”角度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发病[ J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29 ( 24 ):
2623-2627.
[ 20 ] 马鹏,李群堂,成茂源,等.薛生白《湿热病篇》以六经辨析湿热病规律探究[ J ]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9,21
( 5 ):1002-1006.
1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