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风形成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1)了解大气环流的含义及大气环流的基本特性;(2)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的关系,理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规律;(3)了解北半球冬夏海陆气压中心的形成和东亚季风形成的基本原理;(4)了解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绘制三圈环流的形成过程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2)通过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图示分析,让学生学会读图分析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3)通过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和分布及其运动规律;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其影响;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知识回顾]
(通过对热力环流、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的回顾,以此为基础引入大气环流的教学。)
1.请结合下面图示资料,并运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在图中线段上绘制气流方向。
2.下图是北半球某地近地面水平方向的气压分布情况。请运用“近地面风的形成原理”画出下图中A、B、C三地的近地面风,并结合右图写出A、B、C三地的风向。
[新课导学]
导学1:上一节中我们学习了大气运动的最简单形式──热力环流。它是由于局部地区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我们运用已有的知识,能不能想像一下在全球高低纬度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热力因素”引起的空气环流呢?
学生讨论并结合教材P36第一段内容回答:
(1)大气环流是指: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三个特性:全球性、规律性、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活动探究]
请结合教材内容和有关示意图探究大气环流的形成过程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完成导学2~导学4。
导学2:假设大气在物质均一、地形平坦的地表运动;且地球不运动。请思考以下内容。
(1)赤道近地面空气在垂直方向上升(上升、下沉),近地面形成(赤道)低气压;极地垂直方向下沉,近地面形成(极地)高气压。(注:热力作用形成的热低压和冷高压。)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大气在赤道与极地之间水平方向的近地面和高空作水平运动。
(3)极地和赤道近地面气压差异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
(4)综上所述,赤道和极地间形成了“单圈环流”。结合上述分析完成下图(一)。
(图一)(图二)
导学3: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表运动;但地球作自转运动,太阳直射赤道。请思考:
(1)赤道高空向北分流的空气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最终的运动方向是在30°N附近高空偏转为西风。
(2)赤道高空的空气不断北流,在30°N附近高空堆积,导致北纬30°N附近高空的空气在垂直方向上下沉,从而使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
(3)30°N附近的近地面空气将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向南分流的气流偏转后形成了东北信风。
通过上述分析,赤道(0°)和30°N之间形成了一个低纬环流。
(4)自30°N附近的近地面北流的空气和自北极地区南流的空气相比较,热力性质如何?(近地面北流的空气为暖气流;近地面南流的空气为冷气流。)
在60°N附近(副极地)相遇后它们的运动状况有何不同?(暖气流沿冷气流向上运动,形成“极锋”。)
因此在60°N附近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注:动力原因形成的低压。)
(5)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30°N和60°N之间形成盛行西(西南)风;在90°N和60°N之间形成极地东(东北)风。
(6)在副极地上升到高空的空气将分别向北(北、南)和向南分流。
通过上述分析,30°N和60°N之间、90°N和60°N之间分别形成了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7)综上所述,在北半球形成了“三圈环流”,南半球同样也有。结合上述分析完成上图(二)。
(8)引起上述“三圈环流”的因素是:高低纬度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9)请结合你所完成的图(二),可知:全球近地面分为7个气压带,6个风带。
请观察并归纳它们的分布规律是: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变式拓展]
(通过变式图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三圈环流的形成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说明、分析的能力。)
“三圈环流”的变式图
[应用巩固]
A、B、C、D分别表示气压带或风带,请结合图中信息(图中箭头表示风带)判断A、B、C、D分别可以表示什么?在图中填写名称。
B
B
(通过该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并提高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导学4:在以上假设的条件下形成的大气环流与实际还是有差异的。我们都知道,地球不断的自转和公转。若考虑公转这一因素,三圈环流所造成的气压带和风带将会有何变化呢?试结合教材图2.11进行归纳。
地球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气压带和风带的南北移动。
[应用巩固]
读图并思考回答:
(1)该图表示北半球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试说明你的判断理由。
(2)说出图中字母表示的气压带或风带的名称。
A. B. C. D. 。
导学5:以上我们分析的大气环流(三圈环流)是一种理想模式。实际上,地球表面并不是均匀的。也就是大气环流还会受到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得更为复杂。
[活动探究]
1.请结合P39的图
2.12进行以下内容的探究。
(1)观察图2.12可知,陆地面积:北半球大于南半球,且海陆相间分布。
(2)依据物理学知识可知,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均快于海洋。
(3)读图2.12-a,由于冬季欧亚大陆降温快→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亚洲高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极地低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
(4)读图2.12-b,由于冬季欧亚大陆增温快→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亚洲低压(气压名称);而该纬度带原有的副热带高压带(气压带)也因此被这个气压中心切断。
结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气压带被高、低气压中心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