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平补平泻针法技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平补平泻针法技术

[摘要]从文献与临床应用出发,探讨了平补平泻针法操作技术,指出了该法有单式与复式之分,单式手法应为均匀柔和的提插或捻转,而复式手法应为均匀柔和的提插、捻转结合。同时提出了平补平泻法与导气法、平针法之不同,认为《灵枢经》“导气法”为行气法,《医经小学》“平针法”是进针法与行针法的描述,均无补泻之意。

[主题词]刺法;针刺补泻;提插补泻

平补平泻针法,首载于明·陈会《神应经》:“凡人有疾,皆邪气所凑,虽病人瘦弱,不可专行补法,经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如患赤目等疾,明见其为邪热所致,可专行泻法,其余诸疾,只宜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邪气,后补真气。”其意是指虚实夹杂之疾,宜采用先泻后补的方法。明代医家杨继洲在《针灸大成》中又提出:“有平补平泻,谓其阴阳不平而后平也。阳下之日补,阴上之日泻,但得内外之气调则已。”实际上是小补小泻之法。石学敏、梁繁荣、和徐恒泽在各自主编的《针灸学》教材中均认为平补平泻手法是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后出针,并主要是用于虚实不太明显或虚实夹杂的病证;陆寿康主编的《刺法灸法学》认为:“进针至穴位一定深度,用缓慢的速度,均匀平和用力,边捻转,边提插,上提与下插、左转与右转的用力、幅度、频率相等。”由此可见,对平补平泻针法历代医家都有不同认识,尚未形成一种规范的补泻技术方法。笔者也查阅了大量文献报道,在针法补泻应用中,以平补平泻手法施术的占一半以上。以《中国针灸》2007年第7期为例,应用针法补泻的文章有9篇,其中采用平补平泻法的有5篇,而这5篇文章中,仅有1篇叙述了操作方法。可以说临床很多疾病均可采用平补平泻手法,但很多文献报道均未详细说明平补平泻手法的操作,这就使学习者很难把握其技术要领。笔者现将学习和临床中的一点体会作如下探讨。

1平补平泻手法的概念与分类

从目前临床的应用来看,平补平泻手法应该包括单式和复式2种,主要适用于虚实不太明显或虚实夹杂的病证。

1.1单式平补平泻

针刺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或均匀地捻转后留针或退针。

1.2复式平补平泻

(1)先泻后补法:即陈会之法。是采用提插或捻转的补泻手法,先施泻法,后行补法,先祛病邪,后扶正气。

(2)小补小泻法:即杨继洲之法。亦是采用提插和捻转补泻手法,是介于补

与泻之间的手法,也是均匀柔和的提插捻转手法。该法适宜于虚证或实证较轻的病证,同时对虚实夹杂及慢性病也较适宜。目前临床应用也多是该法。

由上可以看出,平补平泻手法既有单式手法,亦有复式手法。单式平补平泻手法主要以提插或捻转为主;复式平补平泻手法一般是指提插与捻转手法的结合施术。

2平补平泻法与导气法

导气法,出于《灵枢·五乱》,“徐人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即缓慢进针,然后缓慢出针的方法,与提插平补平泻法极为相似。“导”为导引之义,与“行气法”相同,是促使“得气”的一种方法。是施行补泻手法的开始阶段。“非有余不足也”其意也是指在没有针感的时候.施用该法。因此可以说“导气法”即是“得气法”“行气法”。该法并无补泻之意。因此,导气法应该是补泻手法的基础,只有在“得气”之后才能进行补泻,才能真正达到临床效果。平补平泻手法也是如此,只有在“得气”之后才能施用,虽然二者手法相似,但阶段不同,意义也异。

3平补平泻法与平针法

平针法,出于《医经小学》卷五·针法歌:“先说平针法……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近人也有将其称为平补平泻法。笔者认为,该文所述应属“进针法”与“行针法”范畴。如“掐穴故教深,持针安穴上,令他嗽一声,随嗽归天部”,显然是进针的一种方法。“停针再至人,再停归地部,待气候针沉,气若不来至,指甲切其经;次提针向病,针退天地人。”此段描述也是一种促使“得气”和“气至病所”的方法。由此可见,“平针法”应该是一种“进针法”和“行气法”的描述,而非“补泻手法”之意。

4讨论

理、法、方、穴、术是针灸临床的5个重要元素。明理者可立法,立法者可处方,处方者可取穴,取穴者可施术,施术是临床中的关键之一,手法技术更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医家手法技术繁多,令今人学习者莫衷一是,特别是从古到今,历代医家对手法技术的描述颇多,我们应该努力挖掘和整理。平补平泻法是针灸补泻技术的一种最多的方法,今人应用虽多,但描述其要领者甚少。因此,从针灸技术手法的规范角度出发,对此进行深入的探讨很有必要。

笔者通过学习和多年的临床体会,针对平补平泻手法提出:①平补平泻手法有单式与复式之不同。单式平补平泻是指均匀柔和地提插或捻转补泻,即介于补与泻之间的手法。复式平补平泻手法有先泻后补和小补小泻。先泻后补,即陈会之法,是先祛邪、后扶正的手法。小补小泻法即杨继洲之法,是提插捻转结合的均匀柔和手法。②平补平泻法与导气法不同,导气法实则为“行气法”,是促使得气的手法,二者施术阶段不同、意义不同。③平补平泻法与平针法不同。《医经

小学》的平针法属于“进针法”与“行气法”的范畴,无补泻之意。

综上所述,明晰针灸补泻手法技术操作尤为重要,建议今后医家及临床报道中一定要对针灸技术操作方法进行详尽描述,为今后针灸技术研究和针灸规范化研究奠定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