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_崔君霞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_崔君霞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气道呈黏膜高分泌及水肿损伤的病理表现,可使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咳嗽吞咽功能减弱,痰液及误吸物易在肺内淤积,导致大量细菌定植及繁殖,诱发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84%[1-2],直接影响脑组织供氧及患者预后。
在气道管理中,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误吸物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
但临床常规吸痰方式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深部淤积物,且因其在不可视状态下反复多次进行,可导致气管纤毛流失,造成气管黏膜损伤,增加肺部感染机会。
因此,如何科学实施气管内吸引、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损伤及肺部感染,成为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管理水平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将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B)灌洗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并与传统常规吸痰方式相比较,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7月我院颅脑创伤中心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的各种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ore,GCS)≤8分。
②入院后均接受规范神经外科治疗,行气管切开治疗。
③年龄≥18岁。
排除标准:①既往患有各类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或慢性肺部疾病者。
②已发生肺部感染者。
③已参加其他实验者,医嘱禁忌者或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④气管切开后7d内死亡者。
共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0例,按入院顺序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崔君霞金奕于华【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
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中的比较

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中的比较
冯全吉
【期刊名称】《医学信息:医药版》
【年(卷),期】2009(000)001
【摘要】目的比较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总结我院2005—2008年50名重型颅脑损伤术后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随即分成两纽,分别应用开放式、密闭式吸痰方法,对吸痰量、血氧饱和度、肺部感染率进行比较。
结果两种吸痰方法在吸痰量上有显著差异,密闭式吸痰的血氧饱和度较开放式吸痰有显著升高,肺部感染率则明显降低。
(P〈0.05)结论应用密闭式吸痰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及低氧血症发生率。
对患者预后有积极作用。
【总页数】3页(P59-61)
【作者】冯全吉
【作者单位】四川省西充县人民医院,四川西充637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1.15
【相关文献】
1.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李雪;何婧;王肜;罗敏;罗利琼;范韵涛
2.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J], 姜雪凤
3.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李方琼
4.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在气管切开中的效果比较 [J], 周津宇
5.半密闭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J], 解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不同吸痰方式对其颅内压的影响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不同吸痰方式对其颅内压的影响发表时间:2017-10-27T16:34:10.53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9期作者:邓春梅申启兰[导读]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伤情严重,其自主呼吸功能基本丧失,几乎无法正常排痰,因此必须采用辅助吸痰的方式。
(四川省大竹县人民医院四川达州 635100)【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组采用闭合式吸痰方式,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方式。
监测两组患者吸痰前后的颅内压、痰鸣音、心率以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
结果:观察组颅内压升高幅度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痰鸣音及心率变化对比对照组没有显著区别(P>0.05);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过闭合式吸痰方式治疗相比采用开放式吸痰方式效果更好,建议推广至临床。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颅内压;吸痰方式【中图分类号】R6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9-0169-02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通常伤情严重,其自主呼吸功能基本丧失,几乎无法正常排痰,因此必须采用辅助吸痰的方式。
但辅助吸痰有可能导致患者颅内压升高,如果情况严重,患者的病情很有可能恶化,因此对于吸痰方式的选择必须安全合理,在确保效果的同时,避免对患者造成危险。
在机械式通气过程中,患者的吸痰方式一般有开放式和闭合式两种。
经研究,采用闭合式吸痰方式对于维持气道压力,降低对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更为有利,因此闭合式吸痰方式也是机械通气患者气管内吸痰最常用的方式。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期间收治的9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研究对象均采用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方式进行治疗。
其中,患者年龄在19~63岁之间,平均年龄(38.62±4.37)岁;男性57例,女性37例;单纯急性出血患者50例,其余均为合并外伤。
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

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作者:林丽霞李碧双来源:《中外医疗》2017年第32期[摘要]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妇女保健中的作用。
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该院保健科治疗的400例妇女保健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综合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妇科疾病患病率。
结果观察组教育后在保健知识、保健行为、保健意识评分分别为(8.92±0.64)分、(8.78±0.93)分、(9.05±0.7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关键词] 妇女保健;健康教育;作用分析[中图分类号] R1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11(b)-0160-03[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 of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healthcare of women. Methods 400 cases of healthcare women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16 to June 2017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00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routine health education,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the comprehensive health education,and the mastery degree of health knowledge and morbidity rate of gynecology diseas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education, the healthcare knowledge, healthcare behavior, and healthcare awareness sco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8.92±0.64)points,(8.78±0.93)points and (9.05±0.73)points, which w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Key words] Healthcare of women; Health education; Analysis of effect妇女保健是临床保健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关系到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颅脑损伤及颅脑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的护理

上 。应定期做药敏试验和痰培养 , 应用足量、 有效的抗生 素。
3 小 结
本组病例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 , 均未 发生并发症 , 全部康 复出院。同时降低 了病死率 , 为患者减轻了痛苦和经济 负担 。 [ 收稿 日期 :00— 4— 1 编校 : 21 0 2 王丽娜/ 费越 ]
吸痰后作肺 部听诊 , 通过听诊 呼吸音 , 确定是否有效吸痰。
2 2 吸痰前 、 、 . 中 后的病情观察 : 在吸痰前应加大氧气 流量 到
5L mn 观 察 患 者 的全 身 情 况 , i 停 止 吸 氧 , 予 吸 痰 。 / i, 2m n后 给 在 吸 痰 过程 中要 注 意 观 察 患 者 有 无 口唇 紫 绀 、 率 加 剧 及 呼 心 吸改善等情况 , 稳后调节氧流量。 平 2 3 呼 吸道 的湿 化 : 目 的是 有 利 于 稀 释 痰 液 , 痰 液 及 时 . 其 使
1 临床 资 料
2 4 空气消毒 : . 病室 内 1~ 2次/ d紫外线 空气消毒 ,5 g L 2 0m /
的 “4 液 拖 地 3次/ 。 8” d
2 5 做好气管套管的护理 : . 医务人员对其进行 的各项 诊疗操 作都应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规 程 , 以控制感染 。保 持病室 内空 气新鲜 , 湿度 6 % 一7 % , 度 8—2 o 限制 人群 流 动量 。 0 0 温 0C, 金属套管的内套管 2次/ d取 出清洁 , 煮沸消毒 , 出内套管的 取 时问不宜超过 3 i , 0m n 以免外 套管 因分泌 物干燥 、 痂而 阻 结 塞, 使内套管无法 插入。插 入 内套管之前 应将气 管 内痰 液吸 净。保持气管切 口处的纱布 清洁 、 干燥 , 换敷料 2次/ ; 更 d 气 管套管 口应覆 盖一块 双层无菌 生理 盐水纱 布 , 并保 持湿 润。 根据 患者颈部创面肿胀消退情况 , 随时调整系带松 紧度 , 避免 过松或过 紧, 系带 更换 1次/ , d 打死 结。发 现痰 液渗 出污染 时, 应立即更换纱布 。保持吸痰管及 吸痰用具无菌 , 吸痰管每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

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护理进展蒙彩艳【期刊名称】《护理实践与研究》【年(卷),期】2017(014)017【总页数】4页(P20-23)【作者】蒙彩艳【作者单位】533000 百色市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二病区【正文语种】中文重型颅脑损伤是神经外科急危症,可导致全身多系统损害及功能紊乱,早期低氧血症发生率为48%~72%,明显呼吸障碍缺氧者多行气管切开[1]。
气管切开术是临床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措施之一,气管切开能及时缓解呼吸道梗阻,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误吸并进行机械通气等优点,同时也破坏了正常气道的防御功能,极易导致肺部感染[2]。
肺部感染是气管切开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率,同时也是导致气管切开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3]。
凡国华等[4]报道,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32.9%~88.3%。
崔君霞等[5]报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易诱发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84%。
因此如何预防和减少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是临床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现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护理现状及发展对策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的护理提供借鉴。
1.1 意识障碍意识水平下降可导致咳嗽反射减弱,意识障碍越严重咳嗽反射越减弱,严重者甚至消失,患者的呼吸道内分泌物不易咳出或口咽部分泌物不能下咽,易引起肺部感染。
李研等[6]研究发现昏迷时间长是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意识障碍是增加肺部感染危险性的因素。
1.2 误吸重型颅脑损伤由于意识水平下降使吞咽反射、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而容易引起误吸,误吸物反流至口咽部经气管误吸入肺,误吸发生后细菌随口咽分泌物、胃内容物进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
误吸物可以为口咽分泌物、食物或胃至食管反流物。
正常人口咽部寄居的微生物多达数百种,胃内定植菌亦是肺部感染的原因[7]。
有学者报道,误吸发生率中意识障碍者约为70%,气管切开者约为50~70%[8]。
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水平影响的效果分析

司) , 探头位于硬脑膜外或硬脑膜下。 1 . 2 研究 方法 患者根据采用 的吸痰方 式被分为 A、 B两 组 , 此
c s ) 对于重型颅脑 损伤患者 的疗效 , 这对提 高吸痰 的效 果 , 减轻
吸痰操 作对患者颅 内压( i n t r a e r a n i a l p r e s s u r e , I C P ) 的影 响及 控制
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患者 8 O 例, 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 , 并根 据随机数 字法分为开放式吸痰和闭合式吸痰两组, 每组各 4 0 人。 监测吸痰前后
患者颅 内压、 心率、 痰鸣音及血氧饱和度 的变化情 况。结果 开放式吸痰组颅 内压升高幅度大于闭合式吸痰组( R0 . 0 5 ) , 开放式吸痰组比 闭合式吸痰组更易发生低氧血症( P < 0 . 0 5 ) , 而患者的痰呜音及心率影响 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尸 > 0 . 0 5 o 结论 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
・
4 2・
T ODA Y NU RS E , De c e mb e r , 2 0 1 6 , NO . 1 2
不 同 吸痰 方式对 重 型颅 脑 损伤 患 者颅 内压 水 平影 响 的效 果分 析
赵艳 春 赵 丽 陈 志兰
摘要 目的 探讨不 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 2 0 1 2 年 1 月 ~2 0 1 5年 8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并行人
两 组患者在性别 、年龄 、损伤部位评分 等方 面均无显著性 差异 ( P > 0 . 0 5 ) 。A组 4 0例 , 男性 2 7例 , 女性 1 3例 。B组 4 O例 , 男性
2 0例 , 女性 2 0例 。两组患者采用相同的常规颅脑损伤综合治疗 方法 , 但吸痰方式不 同, A组为开放式吸痰 , B组 为闭合式吸痰 。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护理进展

颅脑损伤昏迷病人气管切开护理进展翟荣霞【摘要】@@ 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由于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排痰困难,常需行气管切开术以保证有效呼吸.近年来,气管切开护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针对气管切开病人的气管套管选择、气管套管的固定、气道湿化、切口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全科护理》【年(卷),期】2011(009)015【总页数】3页(P1387-1389)【关键词】昏迷;气管切开;护理;进展【作者】翟荣霞【作者单位】23003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73.6颅脑损伤后昏迷病人由于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排痰困难,常需行气管切开术以保证有效呼吸。
近年来,气管切开护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迅速,本文针对气管切开病人的气管套管选择、气管套管的固定、气道湿化、切口护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1 气管套管的选择常用的气管套管有配有内套管无气囊的金属气管套管和无内套管的一次性低压气囊套管。
张霞[1]通过对使用两种气管套管的病人观察发现:金属套管因配有内套管便于清洗消毒,有效地防止了痰痂的形成;而一次性低压气囊套管的气囊装置可有效阻断反流液流入呼吸道,降低了误吸的发生率[2]。
刘华凤等[3]使用配有内套管具有气囊的掺硅胶聚乙烯塑料气管套管弥补了金属套管和一次性低压气囊套管的不足,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发音气管套管使气管切开病人在确保机械通气的同时重建发音功能和语言交流功能,在国外获得广泛应用。
汤秋芳等[4]应用可冲洗式气管套管自制发音气管切开导管改善了病人抑郁状况和生理营养指标,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体现了人性化的医疗护理服务。
2 气管套管的固定近年来,气管套管固定寸带对颈部皮肤的损害得到护理人员的重视。
临床上常规使用的气管切开套管固定法,是将单根系带从病人颈后绕过,穿过套管两翼分别打结固定。
金珠凤[5]采用双层扁纱布单结法固定气管套管,固定方法简单,减轻了局部摩擦。
具体方法:将宽1 cm,长70 cm~80 cm纱带,从气管套管一侧翼部穿过,双层绕过病人颈后,再从套管另一侧翼部穿出,外层扁纱带在离翼部5 cm处打结。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
方法选取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收集资料时间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为34例。
观察组患者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吸痰方式,对照组使用常规吸痰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气管切开早期粘膜出血、肺部感染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患者有5例(14.70%)发生粘膜出血,7例(20.58%)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患者中28例(82.35%)发生粘膜出血,20例(58.82%)发生肺部感染,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纤维支气管镜优化吸痰方式能够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的黏膜出血与肺部感染发生率,对气道的管理水平有所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标签:颅脑损伤;吸痰;气管切开;肺部感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气道建立以后,气道粘膜分泌物会急剧增加,对患者的呼吸、咳嗽、吞咽功能有所影响,最终降低脑组织供氧匮缺。
气道的分泌物是引发肺部感染的关键因素,采取的科学的吸痰方式至关重要[1]。
本次研究中将以纤维支气管镜与浅部吸痰方式相结合,探讨与常规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的差异。
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5例,女33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33.28±5.56)岁,按照患者自行选择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
两组患者从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进行对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观察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吸痰方式,浅部吸痰时,将吸痰管插入气道,大约深度为12cm左右,吸痰前供氧2h,每次吸痰时间为15s;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方式为:吸痰前供氧10h,插入气管镜前需要滴入含有2%成分的利多卡因2~3滴,从两侧进行吸痰。
改良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改良吸痰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采用改良吸痰法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吸痰法护理),研究组(41例,采用改良吸痰法护理),收集分析两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研究组患者肺部感染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采用改良吸痰法,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肺部感染情况,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改良吸痰法;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早期;应用效果气管切开术是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呼吸功能的有效治疗措施,能够清除患者气管内呼吸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患者呼吸正常。
但在吸痰期间,常规吸痰方法采用吸痰管刺激气管,引起咳嗽反应排痰,容易导致患者气道黏膜受损,肺部感染等情况,不利于患者治疗[1]。
本次研究,分析了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采用改良吸痰法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本院2018年11月-2019年11月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龄30-67岁,平均年龄42.75±2.96岁),研究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龄31-68岁,平均年龄42.53±3.06岁,)。
纳入标准:(1)患者均符合重症颅脑损伤临床诊断标准,并采用气管切开术辅助呼吸和治疗,(2)患者行气管切开术时间≤7d,(3)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出标准(1)患者严重存在心、肝、肾等器官疾病,(2)患者术前有气道畸形或凝血功能疾病,(3)患者护理前肺部感染评分≥6。
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症状等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吸痰方式的效果比较

气管切开术后两种吸痰方式的效果比较目的:探讨两种吸痰方式对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的排痰效果。
方法:将40例气管切开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观察组采用封闭式吸痰管加人工鼻进行封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吸痰管进行开放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的排痰效果、排痰次数、排痰时间及脉搏氧饱和度的变化。
结果:封闭式吸痰效果优于开放式吸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封闭式吸痰效果好、方法简单、节省人力,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气管切开;吸痰方式;排痰气管切开是现代急救医学必不可少的基本技术,随着这项技术的开展,气道的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管理的重点则是吸痰以确保呼吸道通畅。
为了使患者能得到更好的吸痰效果,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的不适,笔者所在科室将2012年1-12月行气管切开未上呼吸机治疗的4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
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吸痰方式进行吸痰,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2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行气管切开未上呼吸机治疗的患者40例,其中多发伤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3例,呼吸衰竭5例,肺部感染2例,重型颅脑损伤9例,脑血管意外13例,有机磷农药中毒2例。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21~72岁,平均(47.45±2.80)岁;观察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2~78岁,平均(43.80±3.60)岁。
两组患者格拉斯哥评分均在5分以上,且年龄、性别、临床诊断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对照组采用如皋市贝康医疗器材有限公司生产的晨晖牌一次性使用负压式DT-1型14号吸痰管,开放式吸痰。
气管切开导管外覆盖双层湿纱布,一次性吸氧管剪去前端的鼻塞后连接去掉针头的头皮针,然后将头皮针软管插入气导管内并固定于管口进行吸氧。
不同吸痰方式对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影响

颅脑损伤患者因脑功能不同程度受损 , 而致 咳嗽及吞 咽反 射减弱或消失 , 气管 内分泌 物无法 排 出, 导致 患者气 道梗 阻 出
1 . 3 吸痰 注意事项 : 吸痰 指征 : ①患 者有 咳嗽或 憋气 时 ; ② 床 旁 听到患者有 痰 鸣音 … 。吸痰 时应轻 稳 , 负 压控 制在 2 0 k P a
・
9 2・
中 国 实用 医 刊 2 0 1 4年 6月 第 4 1卷 第 1 1 期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P r a c i t c a l Me d i c i n e J u n e 2 0 1 4 ,V o 1 . 4 1 , N o . 1 1
照组 , 每组 2 3例 。两组患者在性别 、 年龄 、 疾 病程度 、 生命体 征
及治疗等 比较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1 . 2 方法 : 两组患者均采用氧气雾化器 持续 给氧兼雾 化 , 氧流
量4 L / m i n 。两组 患者 使用 的气 管套 管 、 吸痰管 和雾化 液均 相
气吸入 2 mi n 。 1 . 4 观察指标 : 两组均采 用相 同型号 的心 电监护 仪分别 监测 患者的呼吸 、 心率 、 血压 、 脉搏氧 饱和度 ( S p O ) 变化, 记 录吸痰
组采用 由内向外吸痰法 , 比较 两组吸痰效果 。结果
由外向 内吸 痰法对 患者的 呼吸、 脉搏 氧饱 和度 的影 响及 对 呼 对 于
吸道的刺激明显小于 由内向外吸痰法 , 吸痰效果佳 , 两种吸 痰方式比差异有 统计 学意义( P< 0 . 0 5 ) 。结论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患者采用 由外向 内吸痰法对患者的呼吸 、 脉搏氧饱和度影响及对呼吸道 的刺激 小, 吸痰 效果好 。
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研究

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研究李树伟;田秀芬【摘要】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efficacy the sternal elevation fossa combined with shallow sputum suction method for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patients with tracheotomy. Methods A total of 68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with 34 cases and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34 cases.The 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sputum suction method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used the method of pressure on the sternum fossa combined with shal-low sputum suction.The different suction method,suction pressure,the time,and sputum suction 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head injury tracheostomy was studied.Results The airway mucosa injury,numbers of sputum suction,and pulmonary infection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Press the sternal elevation fossa combined with shallow sputum suction method can reduce the operation of the airway mucosa injury,as well as reduce numbers of sputum suction,and the incidence of infection in the lung.%目的:探讨按压胸骨上窝联合浅部吸痰法用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效果。
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个性化吸痰深度进行气道护理的临床研究

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个性化吸痰深度进行气道护理的临床研究陈红艳作者单位:454750河南孟州,孟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ʌ摘要ɔ目的㊀文章重在探究对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采取个性化吸痰深度进行气道护理的效果和方法.方法㊀将本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法均分为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护理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准时吸痰,确保气道良好湿化护理,增强皮肤护理等.结果㊀将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较,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㊀在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后,应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极为有必要,其可使患者保持呼吸畅通,顺利排痰,有助于患者早期拔管和恢复健康,值得在临床护理中大力推广使用.ʌ关键词ɔ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护理效果ʌ中图分类号ɔR 47㊀㊀㊀㊀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B ㊀㊀㊀㊀㊀ʌ文章编号ɔ1004-5511(2018)02-0868-01㊀㊀气管切开术(T r a c h e o t o m y)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解决呼吸道阻碍,通常都是在紧急情况下才会使用的人工气道急救手术,只要是重型颅脑损伤,一般都不会在短时间内清醒,均要进行气道切开手术.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收治8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采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护理效果极为显著,现将全部内容报告如下:1㊀资料和方法1.1㊀一般资料㊀将本院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对照组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护理组40例患者采取(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其中男为50例,女为30例,两组患者年龄均处于8-70岁,均值为38岁;当中重型脑挫裂伤有48例,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有32例,全部采取气管切开术.手术时间最少为20天,最长为91天,均值为(32.2ʃ7.4)天,均没有发现因痰痂形成被迫拔除气管套管.病情得到较好转换,顺利拔管65例,带管出院10例,因病症复发致死5例.两组基础资料相较(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㊀护理方法1.2.1㊀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首先,对患者的就诊情况做简单的介绍,告知患者在在就诊期间应该注意的事项,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这样有利于为患者恢复健康增强自信,患者才能更快恢复健康.1.2.2㊀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个性化护理),现将全部内容总结如下:①就陪护方面工作应严格落实,减少探视数量,对病房区的人流动量加强管理,日常用品应进行严密规制,做到专人专用[1].②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工作,维护病房区内空气清新,每天定时开窗通风1-2次,每次为30分钟;病区内的湿度应保持在50%-60%左右;每天进行两次空气负离子消毒,使用有效氯每天拖地3次;室内用品也要保持每天进行适当擦洗.③为患者补充充足营养,防止因为胃内容物返流而发生致命性误吸.每次应对胃管进行相应的检查,应保持胃管容物流动通畅,确诊胃内是否有胃内潴留[2].在进行喂食后的30分钟,均不能变更体位.④应严格进行口腔清理,按照患者口腔污染的实际情况㊁pH 等,选择使用的清洗液.减少口腔容物流进气管引发下呼吸道的危险性.1.2.3㊀呼吸道管理㊀①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患者通常均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随即出现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法正常排痰,需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内的分泌物.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㊁血氧饱和度或者是咳嗽,就需要进行吸痰.选取适宜的吸痰管,应该按照正确的操作流程进行操作,尽量规避损伤呼吸道黏膜等情况出现.杜绝使用负压插管,动作应轻盈,能够有效的反折吸痰管,插入相应深度的内套管能够减轻反折,进行左右旋转抽吸并在且抽吸的同时将吸痰管向上提出.每次吸痰不能多于15s,并且复吸的时候应更换吸痰管[3].痰液出现粘稠情况就应适翻身,并用手掌按住患者背部,从下至上进行按压有利于更好的排痰,而且应适当鼓励患者咳嗽促使排痰.避免分泌物常时间积聚在套管气囊处形成痰痂.所以应使用呼吸机辅助患者呼吸,呼吸机应专人专用,并且用完后要进行消毒处理.1.2.4㊀加强雾化湿化㊀加强雾化湿化能够减少痰液的粘稠度,能够更好的排放痰液,降低痰痂的构成.护理组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应该查看湿化液水位降低情形,并按照实际情况加入相应的湿化液,通常保持在3-5小时加液1次,应用呼吸机根据无菌操作流程操作,呼吸机冷却后水为污染物,对此,呼吸机的螺纹管就应该每天进行更换,在换置前应该留取螺纹管出㊁入管和呼吸机接口处样本进行细菌培育.要保证每天换置1次湿化液[4].1.3㊀观察指标和评定指标㊀观察两组患者的入院时间㊁病症发生率㊁护理满意程度.使用问卷的方法对护理满意度进行有效的调研,这其中包含对护理人员的服务态度㊁操作技能㊁护患沟通和有关的就诊环境.就相关的治疗依从性要分成2项,①依从:可以完全配合护理工作者实施治疗和相关操作;②不依从:有时候患者会出现很大的情绪波动,无法完全配合护理人员开展工作,若是治疗阶段超过3次就放弃治疗.1.4㊀统计学方法㊀对本次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并将整理好的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 P S S 15.0数据包中展开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通过率(n %)表示,组间差应用x 2检验,各组间数据对比后获得的(P <0.05)时,表明统计学意义成立;若(P >0.05)时,则提示本次研究获得的数据具有可比性与统计学意义.2㊀结果在就诊期间,把两组患者入院的时间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入院的时间为(6.31ʃ1.2)d ,护理组患者入院的时间就是(7.76ʃ2.3)d ,那么相应的t 值就是5.7274,而相关的P 值就是0.0000,经过对比就会发现对照组患者入院的时间明显比护理组患者入院的时间短,那么相应的(P <0.05),护理组明显就比对照组要高的多,具有统计学意义.将两组患者的总发症率进行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总发症率达到18.1%,护理组患者的总发症率达到6.7%,那么相应的X 2的值就是5.9821,P 值就是0.0144,护理组患者的总发症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㊀讨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是因为气管切开创建人工气道,空气能够经过气管套直接进入下呼吸道,因为肺内的空气还未经过相应的过滤处理,并且空气中的病菌能够经过开放的气管直接进入肺部,若是护理不当,就会造成呼吸道感染.而且气管粘膜损伤就会导致很多的病菌直接进入肺部,就会引发肺炎.还有就是相应的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患者也会增多,所以就此方面应该加强重视.气管切开手术的品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手术能否成功和患者的预后.这就需要护理者具备足够的责任感和耐心,丰厚的临床经验㊁扎实过硬的疾病防范知识,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方式,及时吸痰,保持良好的气道湿化,正确的套管护理,增强皮肤护理等极好的防范呼吸道感染现象的出现,促使早期拔管,增强手术的成功率,患者的预后得到有效改善.参考文献[1]㊀曾梁楠.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个性化吸痰深度的探究[D ].西南医科大学,2016,9(13):145-146.[2]㊀钱瑶,历春玲.89例老年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临床观察与护理[C ]//中国干细胞与抗衰老美容高峰论坛.2012,16(31):214-215.[3]㊀毕娜,王建荣.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按需吸痰指征应用现状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10(32):3850-3854.868。
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

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目的对比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气管切开后使用不同吸痰方法给其早期肺通气功能带来的影响,并观察患者的肺部感染状况。
方法方便择取2014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于该院就诊的8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全部行气管切开操作,并为其使用不同吸痰方法。
按照患者使用的不同吸痰方法將其分为两组,分别为采用常规吸痰法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改良吸痰法的40例研究组患者。
对比两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状况及早期肺通气功能指标。
结果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仅5.00%(2/40),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则为20.00%(8/40);研究组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为7.50%(3/40),对照组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则为30.00%(12/40);此外,研究组患者的氧分压与氧合指数均高于对照组,其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较于常规吸痰法,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气管切开后使用改良吸痰法,可以更加有效预防肺部感染、改善早期肺通气功能。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sputum methods on early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after tracheotom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and to observe the 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from December 2014 to December 2016 were treated with tracheotomy and different aspiration methods. The patients were convenient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methods of aspiration. 4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aspiration method and 40 patients with modified suction method.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and early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pulmonary infec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only 5.00%(2/40)and 20.00% (8/40)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incidence of airway mucosal bleeding was 7.50%(3/40),the incidence of airway mucosal hemorrhage in the control group was 30.00%(12/40). In addition,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oxygen saturation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ared with conventional sputum method,the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can improve th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early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by using the modified suction method after tracheotomy.[Key words] Sputum;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Tracheotomy;Early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Pulmonary infection;Influences重型颅脑损伤会使患者处于意识不清、咳嗽反射减弱或消失,无法自主排痰的状态,痰液等分泌物大量积聚于气道之中,会引发肺部感染、窒息等结果,临床为了确保患者呼吸道的畅通,通常会使用气管切开术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但是在气管切开早期患者的呼吸道黏膜会分泌出大量的黏液,本身也会发生水肿,再加上痰液与误吸物,会使细菌有了更好的繁殖场所,从而提高发生肺部感染的风险,患者肺通气功能下降,自然会影响到病情的恢复。
不同吸痰负压对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病人的效果研究

mn i 左右恢 复基线 , 吸痰频率较低 , 2h 4 吸痰间隔较长, 吸痰效果较理想。c组对 IP的影 响最大 , C 达到的峰值最 高, 恢复至基线 的时间最长 , 2h 4
吸痰频率最低 , 吸痰 间隔最长 , 但吸痰效果最理想。3组 吸痰负压 7d内气 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 的比较有 统 汁学意义 ( P<0 0 ) . 5 。结论 : 重型颅 脑损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 宜采用 1 1 5 Hg 2 —10mm 负压进行气管内吸痰 , 较为安全有 A B c三组, 、、 分别采取 9 10m H 、 1 10m H 、5 ~ 8 m g O一 2 m g 1 ~ 5 m g 11 10m H 压力进行气管内吸痰 , 2 分析 3 病人 吸 组
痰前后 I P数值变化、 C 吸痰频率 、 吸痰间隔 、 吸痰彻底评分以及 7d内气道黏膜损伤的发生率。结果 : A组 IP的影 响最小 , C 达到 的峰值最低 , 恢 复至基线 的时间最短 ,4h吸痰频率最高 , 2 吸痰间隔最短 , 吸痰效果最 不理想 。B组 在吸痰后 IP升 高, 平均 IP峰值较 A组 升高 , 在 2 但 C 但 C 并
c组采用的负压最大吸痰过程中能导致病人剧烈咳嗽从而引起了icp波动最大其icp在吸痰瞬间显著升高jpo05icp峰值较吸痰前基线水平升高约5424644l姗如0需要花最长的时间18429725s恢复至吸痰前的基线水平不利于icp稳定这与重度颅脑损伤治疗原则相违背
不同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效果的影响

不同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效果的影响作者:刘琴来源:《健康周刊》2018年第12期【摘要】目的:分析不同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配法进行分组,3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仰卧位,35例患者采用侧卧位作为对研究组,对比两组术后吸痰效果。
结果:研究组吸痰次数、耐受性、粘膜损伤方面的数据优于对照组,P【关键词】不同体位;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颅脑损伤主要由于外力的直接作用而导致的颅脑组织损伤,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记分法确定或再次昏迷者为重型颅脑损伤。
手术是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在手术治疗后,为了保证患者更快更好的康复,做好吸痰护理尤为重要[1]。
因此,本文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1例进行对比,分别采取侧卧位与仰卧位吸痰,旨在分析不同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效果的影响,具体操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我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
研究组35例,男女患者比例为21:14,患者年龄区间在21岁至71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51±8.36)岁。
对照组36例,男女患者比例为23:13,患者年龄区间在22岁至7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48±8.32)岁。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P>0.05,数据可比。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采取优质护理,并做好吸痰措施,具体操作如下:首先,制作患者病历资料登记表。
为了更好的了解患者基本信息与疾病治疗情况,医护人员应该为每一个患者制作资料登记表,包括基本信息表、吸痰信息登记表等,记录患者相关情况,便于为患者定制相应的护理干预方案。
其次,做好护理人员的培训。
在吸痰护理中,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对护理水平影响比较大,为了更好地保证吸痰护理效果,需要对科室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包括理论和操作技能培养等,要求护理人员充分明确做好吸痰护理的重要性,并且熟练掌握各种体位的吸痰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比较

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比较
张玉香
【期刊名称】《护士进修杂志》
【年(卷),期】2012(027)017
【摘要】目的寻求更有效的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方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2月~2008年12月25例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作为对照组,2009年1月~2010年8月的25例手术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用常规法、实验组用改进法吸痰,比较两种方法吸出痰液的量、性状、吸痰前后血氧饱和度,并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改进法吸痰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法吸痰,两种吸痰方法在吸出痰量、痰液性状、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进法吸痰,能充分吸出颅脑手术气管切开患者气道深部的痰液,有效改善痰液性状,减少残存气道的痰量及痰痂,防止气道阻塞,改善通气状况.【总页数】3页(P1613-1615)
【作者】张玉香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陕西宝鸡72100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6;R472
【相关文献】
1.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不同吸痰方式对疗效的影响 [J], 魏飞升
2.不同体位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吸痰效果的影响 [J], 曾惠莉;曾志生;
曾静
3.不同深度的密闭式吸痰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J], 徐建华;陆艳
4.不同吸痰方式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J], 王宏霞
5.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不同吸痰方式效果观察 [J], 郭华;廖煜;裴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肺通气功能和肺部感染的影响

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肺通气功能和肺部感染的影响朱艳伟【期刊名称】《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肺通气功能和肺部感染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6月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住院患者9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
对照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早期给予常规吸痰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术早期给予浅部吸痰与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相结合的优化吸痰方法。
比较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前及气管切开后第2、3、5、7天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包括动脉血氧分压( 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和氧合指数;记录两组患者气道黏膜出血发生率和肺部感染发生率。
结果两组患者气管切开前PaO2、PaCO2及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气管切开后第2、3、5、7天PaO2和氧合指数高于对照组,气管切开后第2、7天PaCO2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黏膜出血率为22.9%、肺部感染率为27.1%,低于对照组的44.7%、46.8%( P<0.05)。
结论浅部吸痰与纤维支气管镜灌洗吸痰相结合的优化吸痰方法能有效改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肺通气功能,降低气道黏膜出血和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putum suction methods on early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and lung infec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 Methods From June 2013 to June 2014,a total of 95 patients with severecraniocerebral injury were select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Anyang,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n=47)and observationgroup(n=48)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Patients of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conventional sputum suct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tracheotomy, while patient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shallow sputum suction combined with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lavage sputum suction at the early stage of tracheotomy. PaO2 ,PaCO2 and PaO2/FiO2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2 days,3 days,5 days, 7 days after tracheotomy,and incidence of airway mucosa bleeding and lung infection were recorded. Result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PaO2,PaCO2 or PaO2/FiO2 was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acheotomy(P>0. 05);PaO2 and PaO2/FiO2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2 days,3 days,5 days,7 days after tracheotomy,respectively(P<0. 05),while PaCO2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2 days,7 days after tracheotomy, respectively ( P <0. 05 ). The incidence of airway mucosa bleeding and lung infection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22. 9%,27.1%,respectively,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t of control group of 44. 7%,46. 8%, respectively( P<0. 05 ). Conclusion Shallow sputum suction combined with fiberoptic bronchoscopy lavage sputum su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arly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irway mucosa bleeding and lung infection.【总页数】3页(P85-87)【作者】朱艳伟【作者单位】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中医院神经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相关文献】1.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J], 王正元2.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J], 林丽霞;李碧双3.不同吸痰方式对ICU肺部感染病人吸痰效果及呼吸功能的影响 [J], 应德琴;徐丹4.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浅部吸痰方式对ICU病房人工气道患者肺通气及肺部感染的影响 [J], 金霞; 周春香5.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结合浅部吸痰方式对ICU病房人工气道患者肺通气及肺部感染的影响 [J], 金霞;周春香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气道呈黏膜高分泌及水肿损伤的病理表现,可使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咳嗽吞咽功能减弱,痰液及误吸物易在肺内淤积,导致大量细菌定植及繁殖,诱发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84%[1-2],直接影响脑组织供氧及患者预后。
在气道管理中,及时、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及误吸物是预防肺部感染的关键。
但临床常规吸痰方式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深部淤积物,且因其在不可视状态下反复多次进行,可导致气管纤毛流失,造成气管黏膜损伤,增加肺部感染机会。
因此,如何科学实施气管内吸引、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肺损伤及肺部感染,成为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呼吸道管理水平的重要问题。
本研究将纤维支气管镜(Fiberoptic Bronchoscopy,FB)灌洗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并与传统常规吸痰方式相比较,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7月我院颅脑创伤中心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
纳入标准:①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的各种颅脑损伤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ore,GCS)≤8分。
②入院后均接受规范神经外科治疗,行气管切开治疗。
③年龄≥18岁。
排除标准:①既往患有各类心脏病、严重高血压或慢性肺部疾病者。
②已发生肺部感染者。
③已参加其他实验者,医嘱禁忌者或不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④气管切开后7d内死亡者。
共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70例,按入院顺序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5例。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采取不同吸痰方式的效果研究崔君霞金奕于华【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吸痰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肺通气功能及肺部感染的影响。
方法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顺序编号,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5例。
试验组在气管切开早期采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优化吸痰法,对照组35例在气管切开早期采取常规吸痰法。
分析两组患者在气管切开早期黏膜出血、肺部感染发生率及血气分析的变化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气管切开早期血气分析结果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试验组动脉血压分压、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试验组7例(20.00%)发生黏膜出血,对照组31例(88.57%)发生黏膜出血;试验组11例(31.42%)发生肺部感染,对照组23例(65.71%)发生肺部感染;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临床常规吸痰方法相比,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结合浅部吸痰的优化吸痰方式可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早期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维持肺部正常通气功能,提高气道管理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关键词】颅脑损伤;吸痰;气管切开术;护理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suctioning methods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i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tracheotomy/ CUI Jun-xia,JIN Yi,YU Hu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suctioning methods on the pulmonary functions and incidence of pneumonia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at the early stage of tracheotomy.Methods Seventy severe brain injuries patients with tracheotom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35in each group.The pati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received bronchoscopy combined with shallow suctioning,while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suctioning.The incidence of pneumonia,airway mucosal hemorrhage,and the results of blood gas analysi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Results The results of blood gas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levels of PaO2and PaO2/FiO2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while the level of PaCO2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airway mucosal hemorrhag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 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20.00%vs.88.57%,P<0.05),the incidence of pneumonia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also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31.42%vs.65.71%,P<0.05).Conclusion The bronchoscopy combined with shallow suctioning method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neumonia,maintain the normal pul-monary ventilation functions and improve patient outcomes.【Key words】Craniocerebral Trama;Suction;Tracheotomy;Nursing Care※重症护理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3.02.009作者单位:300193天津市天津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通信作者:金奕,E-mail:jinyi6196@崔君霞:女,本科(硕士在读),E-mail:cuijunxia88@2012-07-16收稿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研究方法本研究采取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研究周期为气管切开早期即气管切开后7d[3],气管切开当天即为气管切开后第1天。
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外科治疗及护理,均使用BMS型号气管切开套管及Fr12型号吸痰管。
试验前对本研究所涉及到的护理人员进行统一讲解和培训。
试验组采取FB灌洗吸痰与浅部吸痰相结合的方式。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后,每日进行FB灌洗吸痰1次,其余时间则根据吸痰指征进行浅部吸痰。
吸痰指征:床旁听到或听诊气道有痰鸣音,呼吸音减弱,脉搏加快或减慢,呼吸频率加快或减慢,血压升高或降低,血氧饱和度突然下降。
浅部吸痰时,将吸痰管深入气道超过气管套管头端1~2cm,作为吸痰管插入深度。
对于气管切开患者吸痰管进入气道的深度为12~13cm。
吸痰前给予高浓度氧吸入2min,每次吸痰持续时间小于15s,吸痰过程遵守无菌原则,此操作由患者责任护士进行。
FB灌洗吸痰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应用FB(Olympus CLE-10型)经气管套管吸痰。
此项操作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在操作前常规签署有创检查诊疗同意书,取得患者家属同意,由我科两名经专业培训且工作时间超过5年的专业护理人员完成。
操作前后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10min,置镜前常规气管内滴入2%利多卡因2~3ml,FB经气管套管进入后分左右两侧支气管进行吸痰,痰液黏稠或痰痂形成不易吸出时,局部进行支气管灌洗,每次5~10ml,反复灌洗,灌洗总量小于100ml,直至吸尽痰液。
操作过程中进行持续心电监测,如血氧饱和度≤85%,则暂停操作,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待恢复至95%以上,再进行操作;操作持续时间均不超过15min;操作过程中保持床头抬高30~45°,以利于脑脊液及静脉回流[4-5]。
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方法,根据患者气道分泌物的多少,在充分气道湿化及适当的胸部体疗后及时吸痰,将吸痰管插入气道遇到阻力后再上提1~2cm作为吸痰管进入气道的深度指标。
一般吸痰管遇到阻力时插入深度为15~23cm。
吸痰指征同试验组。
吸痰前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2min,每次吸痰持续时间小于15s,吸痰过程严格遵守无菌原则,此操作由患者责任护士进行。
1.3观察指标1.3.1血气分析气管切开前行血气分析以获取基线资料,而后分别于气管切开后第2、3、5、7天,每12h行血气分析1次,取其平均值为当日患者血气结果。
血气分析由研究者根据医嘱采集动脉血,采血后在5min内应用全自动血气分析仪(GEM premier)进行测量。
本研究观察的血气分析指标包括: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PaO2/FiO2)。
1.3.2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主要观察气管切开早期气道黏膜出血及肺部感染的发生情况。
①气道黏膜出血为本研究判断气道黏膜损伤的指标,并以人工气道建立1d后吸痰时发现痰中带血或血痰为判断标准。
②肺部感染由医师根据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判断气管切开后7d内肺部感染发生情况。
具体诊断标准: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湿啰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发热;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以x±s 表示,操作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两组不同时间血气分析结果比较(表2)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黏膜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试验组20.00%(7/35),对照组88.57%(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