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概论(6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再配置以及两者之间的管理? 2.组织内部与外部劳动力市场 3.人力资源获取与配置的系统模型 4.人员招募的策略和渠道选择 5.人员甄选的依据和工具选择 6.人力资源再配置的理论基础 7.人力资源再配置的方式
【开篇案例】
索尼公司是享有盛名的跨国公司,索尼认为“一流是与生俱来 的”,因此索尼特别强调把好人才进出的第一关——运用科学的人 员甄选录用手段,获取最有发展潜质的人才。从诞生至今,索尼的 发展一直伴随着对优秀人才不懈的追求。
• 媒体的定位 • 媒体的相关内容集中度 • 多种媒体并用
各种广告媒体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类型
报纸
杂志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标题短小精练。广告大小可灵活 选择。发行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地 域。各种栏目分类编排,便于积 极的求职者查找
容易被未来可能的求职者所忽视。 当你想将招募限定于某一地区时。当可 集中的招募广告容易导致招募竞 能的求职者大量集中于某一地区时。当 争的出现。发行对象无特定性, 有大量的求职者在翻看报纸,并且希望 企业不得不为大量无用的读者付 被雇佣时 费。广告的印刷质量一般也较差
• 以职位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从职位说明书获得目标职 位的相关信息,以人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素质模型作 为标准;当前越来越多组织,尤其是大型组织倾向于使用素质模 型来界定工作。
• 下表是某企业一般管理职位素质模型的框架示例:
智力要求 战略前瞻性*
分析力 商业判断 计划能力
人际交往 说服力 人员管理 决策力 交流技能
广告招募
• (1)广告媒体的选择
– 一般说来,可采用的广告媒体主要有报刊杂志、广播电视、 网站以及随机发放的宣传材料等。组织在选择招募媒体时, 首要考虑的是媒体本身承载信息传播的能力,即各种传播媒 体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下表比较了部分主要媒体形式的特 征。
– 其次,在确定了媒体形式后,应进一步选择刊登招募广告的 具体媒体单位,主要有以下思考点:
思考1:面试时你最关注哪些方面?(行业,公司,职位)
? 思考2 :面试时你最关注企业的哪些方面
(小公司-个人发展,大公司-培训学习的机会) (自己的喜好、追求,个人的职业规划;公司的可能给予的机会,你想得到的,公司是否会给你!)
内部招募还是外部招募
内部招募
优点: ➢组织对候选人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 ➢候选人了解工作要求和组织 ➢奖励高绩效、有利于鼓舞员工士气 ➢组织仅仅需要在基本水平上雇佣 ➢更低的成本
人员招募的组织优劣势分析
• 包括组织的声誉、组织文化、职位的吸引力、角色的 自主性、报酬水平、职业生涯发展、培训开发的机会 以及工作场所的吸引力,以及在这些方面与其他竞争 对手的比较优势与劣势;
• 通过这一分析过程,组织可以明确自己在劳动力需求 市场上的相对位置,为招募策略、手段、广告的选择 与设计提供支持。
专业杂志会到达特定的职业群体 手中。广告大小富有灵活性。广 告的印刷质量较高。有较高的编 辑声誉。时限较长,求职者可能 会将杂志保存起来再次翻看
发行的地域太广,故在希望将招 募限定在某一特定区域时通常不 能使用。广告的预约期较长
当所招募的工作承担者较为专业时。当 时间和地区限制不是最重要的时候。当 与正在进行的其他招募计划有关联时
广播电 视
现场购 买(招 募现场 底宣传 资料)
不容易被观众忽略。能够比报纸 和杂志更好地让那些不是很积极 地求职者了解到招募信息。可以 将求职者来源限定在某一特定区 域。极富灵活性。比印刷广告能 更有效地渲染雇佣气氛。较少因 广告集中而引起招募竞争
在求职者可能采取某种立即行动 的时候,引起他们对企业雇佣的 兴趣。极富灵活性
组织战略
获人 取力 需资 求源
人力资源规划 人员需求计划
绩效考核
职业生涯发展
绩效改进需求
工作轮换需求
的人 方力 式资 与源 途获 径取 依客 据观
人员招聘与甄选 • 内部人员
• 外部人员
外部劳动力市场
工作与人的动态匹配
人力资源再配置 • 工作轮换 • 竞聘上岗 • 职位升降 • 末位淘汰
内部劳动力市场
作用有限。要使此种措施见效, 首先必须保证求职者能到招募现 场来
在一些特殊场合,如为劳动者提供就业 服务的就业交流会、公开招聘会、定期 举行的就业服务会上布置的海报、标语、 旗帜、视听设备等。或者当求职者访问 组织的某一工作地时,向他们散发招募 宣传材料
广告招募
• (2)广告形式与内容的设计 – 广告形式与内容的设计应满足“AIDA”原则: • A(Attention)——能引起求职者的注意; • I(Interest)——能激起人们的兴趣; • D(Desire)——能激发人们求职的愿望; • A(Action)——方便求职者的求职行为。 – 招募广告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广告包含的内容,即广 告需要传递的信息,下表列举了广告所应包含的主 要内容及其相对必要性:
• 人员需求表的功能和作用: – 传达人员需求信息; – 由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评价是否需要招募新员工,这是组织内控 体系的重要环节;
– 评价职位内容,决定是简单的人员替换还是由于职位要求变化 导致人事不匹配;
– 为招募活动提供信息支持。
思考:人员需求表包括哪些内容?
定义需求
二、定义人员需求
• 核心是定义人员需求的特征;
• 人力资源再配置
– 通过重新培育或认识员工的新价值,解决组织内部“适岗率” 低的核心矛盾,是组织人力资源获取的重要途径。
• 人才市场配置机制
– 指组织通过何种途径获取和配置人才。主要有外部劳动力市 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两个途径。关键是寻找内部外部劳动力 市场的平衡点。
人力资源获取与再配置的系统模型
人力资源获取与再配置的系统模型
• (1)人力资源获取与配置的需求
– 人力资源规划:
• 组织根据其战略发展需要制定的人力资源长期的获取规划, 其对人员供求缺口的分析,是组织获取的新的人力资源的 主要需求来源;
– 绩效考核:
• 解决组织内部的“人事不匹配”现象,对于个体素质能力 水平和职位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的员工以及现有职位再次 配置,组织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在有利于改进绩效 的前提下,重新配置人力资源;
缺点: ➢会导致“近亲繁殖”状态 ➢会导致为了提升的“政治性行为” ➢需要有效的培训和评估系统 ➢可能会因操作不公或心理因素导致内部矛盾
外部招募
优点: ➢更大的候选人蓄水池 ➢会把新的技能和想法带入组织 ➢比培训内部员工成本低 ➢降低徇私的可能性 ➢激励老员工保持竞争力,发展技能
缺点: ➢增加与招募和甄选相关的难度和风险 ➢需要更长的培训和适应阶段 ➢内部的员工可能感到自己被忽视 ➢新的候选人可能并不适合企业文化 ➢增加搜寻成本,等
– 职业生涯发展:
• 企业有满足其成员个性化需求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为 组织发展培育全方位人才也是组织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重 要途径;组织应通过有计划的工作轮换以及其他形式实现 人力资源的再配置与再开发。
人力资源获取与再配置的系统模型
• (2)人力资源获取的渠道 – 外部劳动力市场: • 主要指组织通过人员招聘从外部获取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 源; – 内部劳动力市场: • 除了组织内部的公开招聘以外,还包括通过工作轮换、职 位升降以及竞争上岗等形式获取人力资源新的利用形式。
人际敏感性
成就导向 内驱力 主动性 组织能力 影响力
适应能力 灵活性 弹性
讨论:企业初创期需要什么样的员工?
初创期企业生存第一,发展第一,规则、制度第二; 人力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不完善; 需要有特殊技能的员工,迅速形成核心竞争力; 找到企业的盈利点;
人员招募
• 人员招募主要考虑的问题:
– 组织优劣势分析 – 内部还是外部招募 – 外部招募的渠道与策略选择 – 招募者的选择与培训
• 甄选
– 指通过采用适当的甄选方法和程序,在最优的时间和成 本的预算约束下,实现合适的人与合适的工作的匹配。
人员招募与甄选流程
• 人员招募与甄选由三项主要的活动: – (1)定义需求; – (2)招募候选人; – (3)甄选候选人
人员招募与甄选流程
人员获取需求
是否有职位说明书
招聘准备
有
更新修订
• (3)人力资源获取的客观依据: – 实现组织内部的“工作与人的匹配”是人力资源获取与配置的 客观依据
第二节 人员招募与甄选
招募与甄选的定义
• 人员招募
– 指组织确定工作需要,根据需要吸引候选人来填补工作 空缺的活动。
– 包括: • 根据组织预期成长,分析组织未来人员需求; • 集中注意力只吸引有资格的候选人; • 确定组织的招募和甄选活动的合法性; • 确定吸引候选人的过程是公开、透明的; • 确保人员招聘实践能够支持组织的战略目标,同时和组 织协调一致。
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是一个自信且略显武断的人,他常凭自 己的印象或第六感进行决策。在创业之初,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索尼的很多人才的招募就是考盛田昭夫的“灵感”来实现的,大贺 典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贺典雄是日本某大学音乐系的学生, 当盛田昭夫见到他后,对他印象非常好,觉得他象自己一样性子直 率又有见地,因此力邀其加盟索尼。因为当时的索尼远不及今日的 号召力,加上大贺典雄向往艺术家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因此屡次谢绝了盛田昭夫。盛田昭夫没有放弃,通过多方努力终于 如愿以偿。大贺典雄加盟后,立即通过自己积累起来的人际关系, 从其他公司邀请了40多个优秀的人才,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索尼公 司发展的中坚力量。除了大贺典雄外,盛田昭夫自己也四处招贤, 包括自己的同学,都根据需要“挖入”公司。
无
进行职位分析
是否有职位的素质要求 wk.baidu.com素质模型)
有
更新修订
无
开发素质模型
外部/内部候选人来源的决策 选择招募方法与途径
候选人招募活动
评价中心技术
人员甄选 标准面试
行为面试
笔试等方法
合适的候选人
定义需求
一、需求申请
• 大型组织通过正式的人力资源规划完成职位配置需求分析,中小型 组织中则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完成。有人员需求时,无论何种途 径,都要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正式的人员需求表;
【开篇案例】(续)
公司步入正规以后,索尼改变了自己的人员获取方式, 主要关注从大学生和企业内部招募人员,盛田昭夫认为在 公司长成以后,原有的人员招募方式会影响团结和营造平 等的氛围,因此应注意回避。
为什么索尼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人员招募 方式?索尼的人才观是否能为大多数企业效仿?通过本章 的学习,你会找到索尼在人才获取方面成功的原因。
只能传递简短的、不是很复杂的 信息。缺乏持久性;求职者不能 回头再了解(需求不断地重复播 出才能给人留下印象)。商业设 计和制作(尤其是电视)不仅耗 时而且成本很高;缺乏特定的兴 趣选择;为无用的广告接受者付 费
当处于竞争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求职 者看你的印刷广告时。当职位空缺有许 多种,而在某一特定地区又有足够求职 者的时候。当需要迅速扩大影响的时候。 当在两周或更短的时间内足以对某一地 区展开“闪电式轰炸”的时候。当用于 引起求职者对印刷广告注意的时候
研究表明:内部与外部招募的结合会产生最佳的结果。具体的结合力度 取决于组织战略、职位类别以及组织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相对位置等因素。
讨论
哪些岗位适合外部招聘?哪些岗位适合内部招聘? 为什么?
外部招募的渠道与策略选择
• 外部招募主要有以下渠道:
– (1)广告招募 – (2)推荐 – (3)校园招募 – (4)人才交流会 – (5)公共服务机构 – (6)网络招募 – (7)猎头
第六章 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再配置
【本章提要】
• 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再配置是整个人力资源 管理的第一个环节,通过本章学习你将对 这一技术性较强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再配置展示的企业在内 部和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活动过程以及在 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策略、方式、技巧选择。
课程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掌握以下问题: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再配置 • 第二节 人员招募与甄选 • 第三节 人力资源再配置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再配置
三个概念范畴
• 人力资源获取
– 指根据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识别、 选取、发掘有价值的员工的过程。狭义仅指组织内外部招聘 活动,广义包括内外部招聘以及人力资源在组织内部的再配 置过程。
【开篇案例】
索尼公司是享有盛名的跨国公司,索尼认为“一流是与生俱来 的”,因此索尼特别强调把好人才进出的第一关——运用科学的人 员甄选录用手段,获取最有发展潜质的人才。从诞生至今,索尼的 发展一直伴随着对优秀人才不懈的追求。
• 媒体的定位 • 媒体的相关内容集中度 • 多种媒体并用
各种广告媒体的优缺点与适用范围
类型
报纸
杂志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标题短小精练。广告大小可灵活 选择。发行集中于某一特定的地 域。各种栏目分类编排,便于积 极的求职者查找
容易被未来可能的求职者所忽视。 当你想将招募限定于某一地区时。当可 集中的招募广告容易导致招募竞 能的求职者大量集中于某一地区时。当 争的出现。发行对象无特定性, 有大量的求职者在翻看报纸,并且希望 企业不得不为大量无用的读者付 被雇佣时 费。广告的印刷质量一般也较差
• 以职位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从职位说明书获得目标职 位的相关信息,以人为基础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素质模型作 为标准;当前越来越多组织,尤其是大型组织倾向于使用素质模 型来界定工作。
• 下表是某企业一般管理职位素质模型的框架示例:
智力要求 战略前瞻性*
分析力 商业判断 计划能力
人际交往 说服力 人员管理 决策力 交流技能
广告招募
• (1)广告媒体的选择
– 一般说来,可采用的广告媒体主要有报刊杂志、广播电视、 网站以及随机发放的宣传材料等。组织在选择招募媒体时, 首要考虑的是媒体本身承载信息传播的能力,即各种传播媒 体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下表比较了部分主要媒体形式的特 征。
– 其次,在确定了媒体形式后,应进一步选择刊登招募广告的 具体媒体单位,主要有以下思考点:
思考1:面试时你最关注哪些方面?(行业,公司,职位)
? 思考2 :面试时你最关注企业的哪些方面
(小公司-个人发展,大公司-培训学习的机会) (自己的喜好、追求,个人的职业规划;公司的可能给予的机会,你想得到的,公司是否会给你!)
内部招募还是外部招募
内部招募
优点: ➢组织对候选人的能力有清晰的认识 ➢候选人了解工作要求和组织 ➢奖励高绩效、有利于鼓舞员工士气 ➢组织仅仅需要在基本水平上雇佣 ➢更低的成本
人员招募的组织优劣势分析
• 包括组织的声誉、组织文化、职位的吸引力、角色的 自主性、报酬水平、职业生涯发展、培训开发的机会 以及工作场所的吸引力,以及在这些方面与其他竞争 对手的比较优势与劣势;
• 通过这一分析过程,组织可以明确自己在劳动力需求 市场上的相对位置,为招募策略、手段、广告的选择 与设计提供支持。
专业杂志会到达特定的职业群体 手中。广告大小富有灵活性。广 告的印刷质量较高。有较高的编 辑声誉。时限较长,求职者可能 会将杂志保存起来再次翻看
发行的地域太广,故在希望将招 募限定在某一特定区域时通常不 能使用。广告的预约期较长
当所招募的工作承担者较为专业时。当 时间和地区限制不是最重要的时候。当 与正在进行的其他招募计划有关联时
广播电 视
现场购 买(招 募现场 底宣传 资料)
不容易被观众忽略。能够比报纸 和杂志更好地让那些不是很积极 地求职者了解到招募信息。可以 将求职者来源限定在某一特定区 域。极富灵活性。比印刷广告能 更有效地渲染雇佣气氛。较少因 广告集中而引起招募竞争
在求职者可能采取某种立即行动 的时候,引起他们对企业雇佣的 兴趣。极富灵活性
组织战略
获人 取力 需资 求源
人力资源规划 人员需求计划
绩效考核
职业生涯发展
绩效改进需求
工作轮换需求
的人 方力 式资 与源 途获 径取 依客 据观
人员招聘与甄选 • 内部人员
• 外部人员
外部劳动力市场
工作与人的动态匹配
人力资源再配置 • 工作轮换 • 竞聘上岗 • 职位升降 • 末位淘汰
内部劳动力市场
作用有限。要使此种措施见效, 首先必须保证求职者能到招募现 场来
在一些特殊场合,如为劳动者提供就业 服务的就业交流会、公开招聘会、定期 举行的就业服务会上布置的海报、标语、 旗帜、视听设备等。或者当求职者访问 组织的某一工作地时,向他们散发招募 宣传材料
广告招募
• (2)广告形式与内容的设计 – 广告形式与内容的设计应满足“AIDA”原则: • A(Attention)——能引起求职者的注意; • I(Interest)——能激起人们的兴趣; • D(Desire)——能激发人们求职的愿望; • A(Action)——方便求职者的求职行为。 – 招募广告的另一重要方面是广告包含的内容,即广 告需要传递的信息,下表列举了广告所应包含的主 要内容及其相对必要性:
• 人员需求表的功能和作用: – 传达人员需求信息; – 由人力资源主管部门评价是否需要招募新员工,这是组织内控 体系的重要环节;
– 评价职位内容,决定是简单的人员替换还是由于职位要求变化 导致人事不匹配;
– 为招募活动提供信息支持。
思考:人员需求表包括哪些内容?
定义需求
二、定义人员需求
• 核心是定义人员需求的特征;
• 人力资源再配置
– 通过重新培育或认识员工的新价值,解决组织内部“适岗率” 低的核心矛盾,是组织人力资源获取的重要途径。
• 人才市场配置机制
– 指组织通过何种途径获取和配置人才。主要有外部劳动力市 场和内部劳动力市场两个途径。关键是寻找内部外部劳动力 市场的平衡点。
人力资源获取与再配置的系统模型
人力资源获取与再配置的系统模型
• (1)人力资源获取与配置的需求
– 人力资源规划:
• 组织根据其战略发展需要制定的人力资源长期的获取规划, 其对人员供求缺口的分析,是组织获取的新的人力资源的 主要需求来源;
– 绩效考核:
• 解决组织内部的“人事不匹配”现象,对于个体素质能力 水平和职位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的员工以及现有职位再次 配置,组织可以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在有利于改进绩效 的前提下,重新配置人力资源;
缺点: ➢会导致“近亲繁殖”状态 ➢会导致为了提升的“政治性行为” ➢需要有效的培训和评估系统 ➢可能会因操作不公或心理因素导致内部矛盾
外部招募
优点: ➢更大的候选人蓄水池 ➢会把新的技能和想法带入组织 ➢比培训内部员工成本低 ➢降低徇私的可能性 ➢激励老员工保持竞争力,发展技能
缺点: ➢增加与招募和甄选相关的难度和风险 ➢需要更长的培训和适应阶段 ➢内部的员工可能感到自己被忽视 ➢新的候选人可能并不适合企业文化 ➢增加搜寻成本,等
– 职业生涯发展:
• 企业有满足其成员个性化需求和职业生涯发展的目标;为 组织发展培育全方位人才也是组织获取未来竞争优势的重 要途径;组织应通过有计划的工作轮换以及其他形式实现 人力资源的再配置与再开发。
人力资源获取与再配置的系统模型
• (2)人力资源获取的渠道 – 外部劳动力市场: • 主要指组织通过人员招聘从外部获取组织所需要的人力资 源; – 内部劳动力市场: • 除了组织内部的公开招聘以外,还包括通过工作轮换、职 位升降以及竞争上岗等形式获取人力资源新的利用形式。
人际敏感性
成就导向 内驱力 主动性 组织能力 影响力
适应能力 灵活性 弹性
讨论:企业初创期需要什么样的员工?
初创期企业生存第一,发展第一,规则、制度第二; 人力管理制度、培训制度不完善; 需要有特殊技能的员工,迅速形成核心竞争力; 找到企业的盈利点;
人员招募
• 人员招募主要考虑的问题:
– 组织优劣势分析 – 内部还是外部招募 – 外部招募的渠道与策略选择 – 招募者的选择与培训
• 甄选
– 指通过采用适当的甄选方法和程序,在最优的时间和成 本的预算约束下,实现合适的人与合适的工作的匹配。
人员招募与甄选流程
• 人员招募与甄选由三项主要的活动: – (1)定义需求; – (2)招募候选人; – (3)甄选候选人
人员招募与甄选流程
人员获取需求
是否有职位说明书
招聘准备
有
更新修订
• (3)人力资源获取的客观依据: – 实现组织内部的“工作与人的匹配”是人力资源获取与配置的 客观依据
第二节 人员招募与甄选
招募与甄选的定义
• 人员招募
– 指组织确定工作需要,根据需要吸引候选人来填补工作 空缺的活动。
– 包括: • 根据组织预期成长,分析组织未来人员需求; • 集中注意力只吸引有资格的候选人; • 确定组织的招募和甄选活动的合法性; • 确定吸引候选人的过程是公开、透明的; • 确保人员招聘实践能够支持组织的战略目标,同时和组 织协调一致。
索尼的创始人盛田昭夫是一个自信且略显武断的人,他常凭自 己的印象或第六感进行决策。在创业之初,由于管理体系的不完善, 索尼的很多人才的招募就是考盛田昭夫的“灵感”来实现的,大贺 典雄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贺典雄是日本某大学音乐系的学生, 当盛田昭夫见到他后,对他印象非常好,觉得他象自己一样性子直 率又有见地,因此力邀其加盟索尼。因为当时的索尼远不及今日的 号召力,加上大贺典雄向往艺术家那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 因此屡次谢绝了盛田昭夫。盛田昭夫没有放弃,通过多方努力终于 如愿以偿。大贺典雄加盟后,立即通过自己积累起来的人际关系, 从其他公司邀请了40多个优秀的人才,这些人以后大都成为索尼公 司发展的中坚力量。除了大贺典雄外,盛田昭夫自己也四处招贤, 包括自己的同学,都根据需要“挖入”公司。
无
进行职位分析
是否有职位的素质要求 wk.baidu.com素质模型)
有
更新修订
无
开发素质模型
外部/内部候选人来源的决策 选择招募方法与途径
候选人招募活动
评价中心技术
人员甄选 标准面试
行为面试
笔试等方法
合适的候选人
定义需求
一、需求申请
• 大型组织通过正式的人力资源规划完成职位配置需求分析,中小型 组织中则通过一些非正式的渠道完成。有人员需求时,无论何种途 径,都要向人力资源部门提出正式的人员需求表;
【开篇案例】(续)
公司步入正规以后,索尼改变了自己的人员获取方式, 主要关注从大学生和企业内部招募人员,盛田昭夫认为在 公司长成以后,原有的人员招募方式会影响团结和营造平 等的氛围,因此应注意回避。
为什么索尼公司在不同发展阶段采用不同的人员招募 方式?索尼的人才观是否能为大多数企业效仿?通过本章 的学习,你会找到索尼在人才获取方面成功的原因。
只能传递简短的、不是很复杂的 信息。缺乏持久性;求职者不能 回头再了解(需求不断地重复播 出才能给人留下印象)。商业设 计和制作(尤其是电视)不仅耗 时而且成本很高;缺乏特定的兴 趣选择;为无用的广告接受者付 费
当处于竞争的情况下,没有足够的求职 者看你的印刷广告时。当职位空缺有许 多种,而在某一特定地区又有足够求职 者的时候。当需要迅速扩大影响的时候。 当在两周或更短的时间内足以对某一地 区展开“闪电式轰炸”的时候。当用于 引起求职者对印刷广告注意的时候
研究表明:内部与外部招募的结合会产生最佳的结果。具体的结合力度 取决于组织战略、职位类别以及组织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相对位置等因素。
讨论
哪些岗位适合外部招聘?哪些岗位适合内部招聘? 为什么?
外部招募的渠道与策略选择
• 外部招募主要有以下渠道:
– (1)广告招募 – (2)推荐 – (3)校园招募 – (4)人才交流会 – (5)公共服务机构 – (6)网络招募 – (7)猎头
第六章 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再配置
【本章提要】
• 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再配置是整个人力资源 管理的第一个环节,通过本章学习你将对 这一技术性较强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再配置展示的企业在内 部和外部劳动力市场上的活动过程以及在 这一过程中企业的策略、方式、技巧选择。
课程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主要掌握以下问题:
主要内容
•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再配置 • 第二节 人员招募与甄选 • 第三节 人力资源再配置
第一节 人力资源的获取与再配置
三个概念范畴
• 人力资源获取
– 指根据组织战略和人力资源规划的要求,通过各种渠道识别、 选取、发掘有价值的员工的过程。狭义仅指组织内外部招聘 活动,广义包括内外部招聘以及人力资源在组织内部的再配 置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