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15文具的家

课文15文具的家
课文15文具的家

15 文具的家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谜语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将学生熟悉的文字和图片相联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1) 教师导问: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的是( )和( )之间发生的事。( )总丢文具,( )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 )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

文具、一次、丢失、仔细、检查、所有、他们、每天。

(3)教师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的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

(4)游戏“闪电读词”: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5)教师读:同学们,解决了生字的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师先来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圈画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由读: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我们可以用轻声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方式来读。

(7)轮流读: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和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识记生字

(1)游戏“闪电出字卡”。教师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

(2)学生举字卡“丢”。指名读准字音。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预设:生1:我是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的。一撇加一个“去”字,就念“丢”

生2:我是用想一想的方法记住的。“去”字就像一个人蹲在那里。上面的“撇”就像手绢。我想象小朋友们在玩“丢”手绢。

(4)教师读第2自然段,学生举字卡“找”。

教师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找”字。

预设:生1:我用加一加的方法认识“找”字。提手旁加一个“戈”就念”找”。生2:我用换一换的方法认识“找”字。“拍”字右边的“白”换成“戈”就是“找”。

(5)关注“新”的斤字旁和“些”字左上角的“止”。

(6)小组交流识记其他生字。

设计意图:本环节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多种识字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通过师读、学生自由读、轮流读等方式,让学生在语境中学字。“闪电出字卡”游戏旨在让学生愉快地巩固生字。

三、写字指导

1.教师课件出示“文”“找”“办” 3个要求会写的字,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2.教师边指导边示,注意占格位置。

文:注意最后一笔捺的起笔位置,不要和横相接。

找:右边的“戈”字,第一笔横向右上倾斜,第二笔斜钩在竖中线上起笔。办:教师书空示,起笔是横折钩,不要和“为”混淆。

3.学生在田字格里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设计意图:抓住写字的指导重点,有的放矢,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总结学习容,布置作业

1.教师导问: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本节课,你记住了哪些字?学会了几种识字方法?你认为你写得最好的字是哪一个?

3.作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强调平实、扎实、不花哨。所以,课后总体感知容,以及对识字方法的复习能使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这样对识字教学更有帮助。

第二课时

一、联系生活实际,激发阅读愿望

1.课件展示学生丢弃的文具,引发思考:这么好的文具,怎么被我们丢掉了呢?2.师:文具们可伤心了,怎样把它们送回家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文具的家》。(板书课题:文具的家)

设计意图:用课件展示平时学生不注意丢弃的文具,使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平时的浪费,让学生很快地进入情境。

二、看图读文,懂得要爱惜文具

1.多媒体课件出示文中的两幅插图。

教师指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看谁能说出与图画相符的话。

预设:生1:我看到桌面上有乱丢的本子。

生2:我看到桌面上的书摆放得乱七八糟。

生3:我看见妈妈惊讶地开嘴,好像很生气。

生4:我看见小女孩睁着大眼睛,好像在说“对不起”。

2.教师导学:同学们能够准确地说出图画上的容,真了不起。我们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多媒体课件依次出示文中第3、4自然段中的语句。)

找两个同学分角色朗读贝贝和妈妈的话。

3.你认为妈妈为什么生气?

预设:生1:贝贝是一个粗心的孩子,总把文具弄丢。

生2:她不爱惜文具,不会整理,不会照管。

生3:她总这样肯定会影响学习。

(师引导教育:文具是我们学习上的好帮手,好伙伴,我们应该像对待好朋友一样爱惜它们。)

4.妈妈说贝贝天天“丢东西”,请同学们想象一下,贝贝可能丢过哪些东西?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心里在想什么呢?

预设:生1:我确实不知道啊!

生2:我该怎么回答啊?

5.多天真可爱的孩子啊,假如你是贝贝,能不能读出她的感受呢?

6.假如你身边的人也有什么事情不知道或者不明白,会眨着大眼睛问什么呢?7.谁能用“眨着眼睛”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借助插图,结合生活情境,了解词语意思,同时了解文章的主要容,对学生进行爱惜文具的教育。

三、指导写字,巩固识字

1.师导问:我们都来当写字小能手,在十分钟之,按老师教的方法,仔细观察“包”“让”“次”“平”的占格,分析字形。

2.小组交流,指生汇报。

重点:“包”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书写时应先外后。

示“平”的书写,上横稍短。

3.同桌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准确。

4.词语开花,积累词语。学生开火车读本课的一个生字并组词。

选择其中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设计意图:在教师的指导下互相交流每个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规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生字书写得正确、美观。

四、拓展延伸评价鼓励

1.导学:刚才小朋友们都明白了要爱护学习用品,每天要进行整理。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一个整理书包比赛,看谁能最快、最好地把文具和书本送回家。

2.学生整理书包。

3.评价、表扬、鼓励。

4.师生共同总结爱惜学习用品的好办法:包书皮、做笔套、给橡皮洗洗澡、每天清点学习用品、定期整理书包等。

5.总结:如果你们能坚持下去,就一定可以养成爱护学习用品的好习惯,再也不会把你们的小伙伴弄丢了。

设计意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板书设计

文具的家

铅笔橡皮转笔刀——文具盒

仔细检查——平平安安回家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的生字教学采用了多种识字法,抓住重点生字加以指导,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识写分开,目标落实到位。通过朗读、分析课文,学生明白了爱护文具的意义,再通过实际的“整理书包比赛”进一步明确了应该怎样去爱惜、保护文具,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教案

15 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检、查、所”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文、次、找、平、办、让、包”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认识“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检、查、所”12个生字,学会“文、次、找、平、办、让、包”7个生字。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学生学习习惯调查。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 2、小朋友自由发言。 3、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 (出示捡到的玩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板书课题:文具的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师: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情? 生:文章讲了贝贝乱丢文具,在妈妈的教导下学会了爱护文具的好习惯。(教师引导)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检、查、所”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文、次、找、平、办、让、包”,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精品」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课文15 文具的家

15 文具的家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谜语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将学生熟悉的文字和图片相联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1) 教师导问: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的是( )和( )之间发生的事。( )总丢文具,( )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 )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 文具、一次、丢失、仔细、检查、所有、他们、每天。 (3)教师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的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 (4)游戏“闪电读词”: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5)教师范读:同学们,解决了生字的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师先来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圈画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由读: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我们可以用轻声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方式来读。 (7)轮流读: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和勇气给予充分的肯定。) 2.识记生字 (1)游戏“闪电出字卡”。教师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 (2)学生举字卡“丢”。指名读准字音。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5文具的家》课后练习(附答案)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5文具的家》课后练习 作业设计1 一、小兔学播音。(用“ ”画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ji ǎn zh ǐ j ǎn z ǐ su ǒ d ū shu ǒ di ū 二、比一比,看谁的雪球滚得大。 放放学放假开放 文 平 三、重点段落品析。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1.用文中的近义词填空。认真—()2.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要做哪些工作?四、口语交际。 当你忘记拿铅笔、橡皮等文具时,你要用到它们,你会怎样向同学借? 检.查 所.以 仔.细 丢.掉

作业设计2 一.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斤()()冫()() 扌()()讠()() 二、看拼音写汉字。 wén jù yí cì nǎ lǐ xīn de ()()()( ) měi tiān pínɡān zhè xiē ()()() 三、形近字组词: 具()检()丢()每() 真()脸()去()母() 四.组词。 平()()()新()()()五.说一说你知道的文具名称。 六.你打算今后如何管理自己的文具?

参考答案 作业1 一、检 jiǎn仔 zǐ所 suǒ丢 diū 二、文具文章语文平时平常很平 三、仔细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四、示例:小明,我忘了带橡皮了,我能借你的用一下吗?作业2 一.斤:听折冫:凉冷扌:打拍讠:让认 二.文具一次哪里新的每天平安这些 三.形近字组词: 具(文具)检(检查)丢(丢掉)每(每天) 真(真的)脸(笑脸)去(出去)母(母亲) 四.平:平安和平平等新:新旧新意新娘 五.尺子卷笔刀橡皮铅笔水彩笔 六.今后不再乱扔文具,用完及时放回文具盒中。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5 文具的家教案与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集体备课 李坑中心小学李忠华 本单元围绕“习惯”这个主题,编排了《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4篇课文。4篇课文都渗透着责任意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文具的家》是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文具;《一分钟》是时间意识的渗透,让学生逐步学会管理时间;《动物王国开大会》让学生明白通知事情时,要把重要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小猴子下山》则渗透了做事情要有目标意识。本单元课文贴近学生的生活,故事情节充满童趣,语言通俗易懂,文中丰富的插图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文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文具的家 2 1.认识51个生字和2个偏旁,会写27个字;掌握半包围结构字的书写笔顺规则。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平平安安、后悔”等词语的意思;运用组词的方法继续积累词语;会用“掰、扛、扔”等动词说话。 4.借助插图、故事情节反复的特点读懂长课文。 5.能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借助文本情节,了解告知一件事情时,需要说清楚时间、地点等要素;能根据问题提取、整合信息,推断事情的原因、结果。 一分钟 2 动物王国开大会 2 小猴子下山 2 口语交际 1 1.在活动情境中明白游戏规则。

15 文具的家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 ◆教学目标 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字;积累由“新、平、些”分别组成的12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人物的对话;逐渐养成收拾整理文具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策略 1.识字写字 (1)识字。本课13个生字中,“次、仔、所”是平舌音,“新”的前鼻音和“平”的后鼻音要重点指导。字形上,本课有独体字和合体字,可采用多种方法指导识记。如,猜字谜:去字头上一把刀。(丢)加一加:亲+斤=新。减一减:海-氵=每。形近字比较:具—真、次—吹。 (2)写字。在指导书写时,可以提示学生将7个字根据结构归类。独体字要关注起笔和主笔的位置。半包围结构的“包”字是书写的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先外后内的笔顺书写规则。 2.朗读指导 第1、2自然段朗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关键字词来理解课文内容。第3、4自然段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借助课文插图和句子中的提示语学习朗读。同时,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指导学生根据标点符号把握好朗读节奏。第6自然段只有一句话,特别长,教师要范读,引导学生关注“呀、哇”两个语气词,读好长句子。 3.理解运用 本课字词学习,学生基本能在随文朗读中理解字词的意思。第3自然段出现的“一……就……”句式,可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教师还可以创设情境,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说话练习,如,“我一回到家,就……”“上课铃声一响,我们就……”等等。 本课的教学中,还要关注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在学习第5、6自然段时,可引导学生画一画词语或短语,说说从哪里可以看出贝贝现在对文具的爱护,让学生体会贝贝的变化过程。全文学习后,还可引导学生讨论:怎样才能不丢文具。也可以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给丢失的文具找家的活动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课文容的理解,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15.文具的家(优质教案)

文具的家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认真学会7个生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学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感。 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课文15《文具的家》

知识点 一、笔画笔顺 二、会写字及组词 文(文学)(语文)(文字)(古文)找(找到)(自找)(寻找)(找春天)办(办法)(办事)(办理)(办公)包(包子)(包工)(包办)(包围)次(一次)(多次)(次数)(次要)平(平时)(平分)(公平)(平安)让(让行)(礼让)(让座)(让位)三、会认字及组词 具jù(具体)(文具)(玩具) 丢diū(丢弃)(丢下)(丢失)哪nǎ(哪样)(哪里)(哪来)新xīn(新鲜)(新生)(新年)每měi(每天)(每次)(每个)她tā(她们)(她的)(她人) 些xiē(一些)(有些)(那些)检jiǎn(检查)(检阅)(体检)查chá(检查)(查询)(查看)四、多音字

仔zǎi(猪仔)(牛仔)zǐ(仔细) 转zhuǎn(转身)(转眼)zhuàn(转动)(旋转) 五、易写错的字 次:左边是“冫”,不要写成“氵”。 找:左右结构,左边是"扌”,不要把左右两部分连一起。 办:先写中间的“力”,再写左右两边的撇、点,不要写成“为”。 六、近义词 仔细—认真检查—查看所有—全部 七、反义词 新—旧大—小仔细—马虎 八、词语解释 ①检查:为了发现问题而用心查看。 ②平平安安:平稳安全。 ③仔细:当心;细心。 九、练习用“一……就……”说一句话。 1.我一上完体育课,就感到口渴。 2.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着了火。 3.我一看到上海美丽的夜景,就不想再离开了。 4.铃声一响,同学们就马上进了教室。 十、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全文共六个自然段,配有两幅图画,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第一、二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独立成段,句子结构相似,富有节奏感,能引起学生共鸣。第三、四、五自然段运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妈妈的教导,贝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第六自然段写贝贝逐渐养成了整理文具的习惯。

15-《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主备人主备时间审核人 主讲人科目语文年级一年级课题《文具的家》总课时2课时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读会认‘具’、‘次’等13个生字,正确书写‘文’、‘次’等7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 教 学 目 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本课的学习,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重点识记生字 难点培养学生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材 分析 教具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 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 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 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 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 (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 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 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 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课堂伊始,以谜语形式导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将学生熟悉的文字和图片相联系,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1) 教师导问: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的是( )和( )之间发生的事。( )总丢文具,( )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 )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 文具、一次、丢失、仔细、检查、所有、他们、每天。 (3)教师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的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 (4)游戏“闪电读词”: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5)教师范读:同学们,解决了生字的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师先来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圈画生字的字音。 (6)学生自由读:想不想自己读读课文?我们可以用轻声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方式来读。 (7)轮流读:哪位同学愿意来展示一下,把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对于举手的同学,对他们的自信和勇气给予肯定。) 2.识记生字 (1)游戏“闪电出字卡”。 教师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 (2)学生举字卡“丢”。指名读准字音。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4)教师读第2自然段,学生举字卡“找”。 教师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找”字。 (5)关注“新”的斤字旁和“些”字左上角的“止”。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文具的家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具、次、丢"等生字,会写"文、次、找"等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各种文具的用途,懂得爱护学习用品。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用吗?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归纳: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出示捡到的文具)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它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

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随文识字(具):你有什么办法记住它?1.下列哪些物品是文具?用"√"标出来。 橡皮铅笔水杯 日历书包尺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 2.同桌互读。同桌有困难,请你帮帮他;同桌读得好,请你夸夸他。 3."小老师"领读生字。教师指导生字并扩词。 4.齐读生字--开火车认读生字--"火眼金睛"游戏,巩固生字学习。 2.选出下列汉字的正确读音,画上"○"。 具(jǜjù)新(xīnxīng)仔(zǐzhǐ)所(sǔosu ǒ) 三、反复阅读实践,读通课文内容 1.自由读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助,帮助对方把课文读通、读顺。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认读生字。3.这篇课文一共有个自然段。妈妈的话出现在第自然段。 四、整体阅读课文,读懂课文,质疑思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

15.文具的家 一、设计说明 《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二、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三、课时安排: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1) 教师导问:课文共有( )个自然段。写的是( )和( )之间发生的事。( )总丢文具,( )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 )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 文具、一次、丢失、仔细、检查、所有、他们、每天。 (3)教师指名领读在书上圈画的生字、新词,教师适时正音。 (4)游戏“闪电读词”:同桌一齐站起来,老师点哪个词,同桌就开始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5)教师范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圈画生字的字音。 (6)学生用轻声自由读、同桌合作读、小组轮读等方式自由读。 (7)个别轮流读。 2.识记生字 (1)游戏“闪电出字卡”。教师读第1自然段,请同学仔细听。当老师读到课文里的生字时,看哪个同学反应最快,第一个把字卡举起来。 (2)学生举字卡“丢”。指名读准字音。 (3)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它的? (4)教师读第2自然段,学生举字卡“找”。指导学生用多种方法认识“找”字。 (5)关注“新”的斤字旁和“些”字左上角的“止”。

15 文具的家

第7单元单元概要 教材简析 本单元由4篇课文、“口语交际”“一起做游戏”和“语文园地七”。 课文包括《文具的家》《一分钟》《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文具的家》讲贝贝天天丢东西的故事,教导学生要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一分钟》讲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教导学生要懂得时间的宝贵;《动物王国开大会》讲老虎让狗熊通知动物开会,狗熊反复通知了四次才说清楚开会的时间、地点的故事,教导学生通知时要将重要的内容说清楚、说完整;《小猴子下山》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一只猴子下山,先掰了一个玉米,然后看见桃子就扔掉玉米去摘桃子,看见西瓜就扔掉桃子去摘西瓜,看见兔子就扔掉西瓜去追兔子,最后一无所获。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一起做游戏”。“语文园地七”由“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5个栏目组成。 学情分析 这一单元选取的课文都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无论是讲生活中的故事的《文具的家》《一分钟》,还是童话故事《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设置这4篇课文都是为了教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正确的生活态度和处事方式。所以在本单元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学课文的同时,找到自身的相似点,从而达到寓教于学的目的。 目标导向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范写字,将字写得正确、端正、工整。 2.掌握“加一加”“减一减”的识字规律,并加以运用。 3.学会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自读自悟。 2.创设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反观自身。 3.引导学生用多种朗读形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喜欢上汉字学习。 2.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懂得时间的宝贵,懂得做事情要专心、细致、全面。 3.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乐趣,领悟生活中的道理。 教法与学法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倾听、书写、思考的学习习惯,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教授识字时,要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引导学生将当天学的内容当天巩固,指导学生把字写规范、写美观,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教授阅读时,要重视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读书中多识字,提高分析、理解能力;教授口语交际时,要尽力为学生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展开想象,自由表达。 课时安排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15 文具的家 设计者: 教材分析: 《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 理念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教法设计:观察法自主交流 学法设计:比较法游戏互动 教学具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设置预习案:见练习册 2、3题。 第一课时 预设学习目标:

1、会认读本课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读好长句子。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学生回忆在哪里见过“具”。如:商城里的“家具城”,商场超市里标牌上的“玩具”“文具”,书店里的“工具书”等。教师用大屏幕出示相应的画面。 (3)生齐读课题: 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检查预习案落实情况。 三、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15《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15 《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时的语气。 2、认识“具、次、丢、哪、新、每、平、她、些、仔、细、查、所”13个生字,正确美观 地书写“文、次、找、平、办、让、包”7个汉字,理解相关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养成保管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教育学生爱惜文具,养成保管文具的好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和两个偏旁,正确美观地书写“文、次、找”3个汉字。 3、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出示实物,质疑导入 1、师出示平时在教室里捡到的一些文具(铅笔、尺子、橡皮等),问学生这些文具是从哪 里来的 2、师告诉学生:这些文具有一些是老师在教室里捡到的,也有一些是同学捡到后交给老师 的,它们的小主人就是小朋友们,可是现在却无家可归,多可怜啊!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为文具们找一个家吧! 3、师板书课题:文具的家。出示词语卡片:文具,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 习实际理解“文具”的意思(学习中用到的一些工具),指导生字“文”的书写。 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相互交流自己听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指导,随文识字学词。 (1)指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 ①出示词语卡片:“一次”“丢到”“哪里”“找不着”,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正音:“次” 是平舌音,“哪”是鼻音,“找”是翘舌音,“着”是一个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读“zháo”。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词语。 ②区别“哪里”和“那里”:出示句子,选词填空: 放假了,你准备到()去玩呀 爸爸准备带我到北京,()有长城和故宫。 ③指导生字“次”“找”的书写:引导学生通过与形近字“吹”“我”进行比较,发现汉字 的结构和书写要领。师范写指导,学生观察书空。 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 (2)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生字卡片“新”,指名认读,强调“新”是前鼻音,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新”的意思,反义词是“旧”。 (3)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①出示词语卡片:“每天”“平平安安”“办法”“让”,指名学生认读,正音:“平”“让” 是后鼻音,注意读音要读准确。 ②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平平安安”的意思,再说几个类似这种结构的词语。 练习用“办法”一词造句。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课文练习及答案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文具的家》课文练习及答案 一、拼一拼,写一写 guāng míng gùxiāng qián hòu bàba zhōng wǔjiérìkàn zhe gāo xìng 二、选择正确的音节。 检_____(jiǎn jǎn)所_____(suǒshuǒ)新_____(xīng xīn)查_____(chá cá)些_____(xiē xēi)丢_____(duī diū) 三、比一比,再组词。 木(_______)四(_______)云(_______)问(_______)本(_______)西(_______)去(_______)同(_______) 四、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①一条小船②一个大盘子 (1)弯弯的月亮像(_______)。 ①往北飞②往南飞 (2)秋天来了,大雁(_______)。 ①春天②夏天③秋天④冬天 (3)(_______)荷花开。(4)(_______)雪花飘。 (5)(_______)稻谷黄。(6)(_______)小草绿。 五、想一想,连一连。 甜甜的天山一个大树

宽宽的大床一棵铅笔 美丽的水果一支太阳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贝贝一回到家,就向妈妈要新的铅笔、新的橡皮。妈妈说:“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贝贝眨着一双大眼睛,对妈妈说:“___________。” 妈妈说:“贝贝,你有一个家,每天放学后,你都__________地回家。你要想想办法,让你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也有一个自己的家呀。” 七、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贝贝想起来了,她书包里的文具盒,就是这些文具的家。 从此,每天放学的时候,贝贝都要仔细检查,铅笔呀,橡皮呀,转笔刀哇,所有的小伙伴是不是都回家了。 1.选文中划线的“文具的家”里都有什么?用“﹏﹏”画出来。 2.写出划线词语的近义词。 仔细——________ 伙伴——________ 3.第二自然段中,“________”可以看出贝贝对文具的爱护。

【教案】《课文15:文具的家》【省一等奖】优质课

15.文具的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具、次、丢、哪、新、每、平七个生字,会写文、平,两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引出课题 (1)师出示平时在教室里捡到的一些文具(铅笔、尺子、橡皮等),问学生这些文具是从哪里来的? (2)师告诉学生:这些文具有一些是老师在教室里捡到的,也有一些是同学捡到后交给老师的,它们的小主人就是小朋友们,可是现在却无家可归,多可怜啊!这节课,就让我们来为文具们找一个家吧!(3)、师板书课题:文具的家。出示词语卡片:文具,指名学生认读,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理解“文具”的意思(学习中用到的一些工具)。(课件出示文具图片)二、听读课文,回答问题 1、听录音朗读课文,学生标出自然段。 2、思考: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什么问题?三、初读课文,识文学词1、 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课件出 示朗读要求) 2、思考:文中的主人公是谁?她遇到了什么问题? (1)指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①出示生字卡:“具”“次”“丢”

“哪”,指名学生认读,教师相机正音:“次”是平舌音,“哪”是鼻音,“着”是一个多音字,在这个词语中读“zháo”。正音后再次指名学生认读词语。②区别“哪里”和“那里”:出示句子,选词填空:放假了,你准备到()去玩呀?爸爸准备带我到北京,()有长城和故宫。④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 (2)指名学生朗读第3自然段:出示生字卡片“新”,指名认读,强调“新”是前鼻音,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新”的意思,反义词是“旧”。部首是“斤”(3)指名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 ①出示生字卡:“每”“平”,指名学生认读,正音:“平”是后鼻音,注意读音要读准确。 ②鼓励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平平安安”的意思,再说几个类似这种结构的词语。 ③再次指名学生朗读第四自然段。4、巩固识字。 (1)师随机出示本课的生字卡片,通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方式再次巩固学生的认读情况。 (2)游戏巩固:给生字找朋友,把生字和和音节连起来。5、学生再次自由练习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强调要读得比第一次好)三、指导书写生字。(送生字宝宝回家) 1、师出示本节课指导书写过的两个生字:文、平、,指名学生认读并口头组词。 2、学生自主描红、仿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个别指导。四、小结

15文具的家教学设计

15《文具的家》教案设计 黄山市新潭小学吴瑶宜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自主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要爱护学习用具。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课件出示,谜语导入。 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 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直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出示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2)书空“具”并扩词。

(3)生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检查预习,认识生字词。 (1)生自读课文,标注自然段,圈读生字词 (2)教师课件出示新词:文具、一次、丢失、找不着、仔细、检查、所有、他们、每天、办法、不让、平平安安、书包。 (3)请生读,齐读。 (4)游戏“闪电读词” 。 (5)教师范读:同学们,解决了生字的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老师先来读,请同学们边听边注意圈画生字的字音。 2.生自读课文,初了解内容。 (1)学生带问题自读课文。 (2) 教师导问:课文共有()个自然段。写的是()和()之间发生的事。()总丢文具,()告诉她文具是有家的,最后()知道了文具的家在哪里。 三、看图读文,懂得要爱惜文具。 (一)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导学:是呀,贝贝就是一个很粗心的小朋友。 2.师范读一、二自然段,生有感情读。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你们瞧!贝贝又找不着东西了。课件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图。教师指导学生从左往右观察,看谁能说出与图画相符的话。

15.文具的家教案

15.文具的家教案

文具的家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阶段学生“会认”与“会写”的字量要求有所不同。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文具的家》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文字活泼,富有童趣,并配有两幅生动有趣的插图,符合一年级儿童的审美情趣和阅读心理。本课教学设计意在从学生兴趣出发,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导入,并进行扩词训练,借助课文插图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意思,感受人物的情感。教学中创设趣味的学习环境,用“闪电读词”和“闪电出字卡”的游戏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在课文阅读方面将以“朗读”训练为主,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认识生字、会读对话、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趣味。借助顺口溜总结整理物品的方法,通过“文具认领会”和“整理书包比赛”鼓励学生养成爱护文具的好习惯。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13个生字,认真学会7个生字,并端正、整洁地书写,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逐步培养孩子养成爱护学习用具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 1.学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感悟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1.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语感。 2.指导学生把对课文的感悟转化为自己日常的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1.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引出课题 1.谜语导入:同学们,我们猜两个跟文具有关的谜语,好吗?请你们在猜到的第一时间,高高举起你们的小手,保持安静,用眼睛告诉我你们知道,能做到吗?课件出示谜语:色彩各异像颗糖,擦去字迹不怕脏(橡皮);小小黑人长又黑,爱用木头做衣裳(铅笔)。(课件出示橡皮、铅笔图像) 2.导学:我们刚才提到了铅笔、橡皮,它们和格尺、转笔刀等都是我们学习时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3.认识“文具”: (1)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读课题。要求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该怎样识记“文具”的“具”。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15文具的家教案

15 文具的家 【教学要求】 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7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初步懂得整理文具,爱惜文具。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整理文具,爱惜文具。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小朋友的文具盒里都摆着铅笔、橡皮,能说说他们有什么用吗?(课件出示2) 2﹒教师:铅笔、橡皮、尺子等文具,能帮我们做这么多事情,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伙伴哪!(课件出示2) (课件出示3) (出示捡到的橡皮)可是这些小伙伴却被他们的小主人弄丢了,它们很伤心,让我们一起来帮助它们找个家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板书:15文具的家) 二.认读生字,初读感知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 提出要求: (课件出示 4)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5) wén cì zhǎo pínɡ bàn rànɡ bāo 文次找平办让包 ①各自拼读,找出翘舌音和整体认读音节的字。 ②指名认读,相机正音。 “次”是平舌音还是整体认读音节,“找、让”翘舌音,“办”是前鼻音,“平”后鼻音。 (2)出示新词(课件出示6)Array文具.一次哪.里新.的每.天平安这些.检查 ..仔.细所.有 ①借助拼音,开展读词游戏。 相机正音:“新、检”是前鼻音,“仔、所”是平舌音,“查”是翘舌音。 ②开火车读,再读。 ③小老师领读,齐读。 (3)让我们把这些字词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①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②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3)识记生字 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如: ①猜字谜。 “去字头上一把刀。”(丢) ②加一加,减一减。 亲+斤=(新)女+也=(她)此+二=(些)人+子=(仔) 海-三点水=(每)苹-草字头=(平) ③形近字比较。

最新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精编)15文具的家(教案).

15 文具的家 文本分析 本课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全文共6个自然段,配有两幅插图,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人物形象。第1、2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独 句成段,句子结构相似,富有节奏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3~5自然段运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妈妈的教导,贝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第6自然段写贝贝逐渐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课文叙事完整,结构清晰,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浅显的故事之中。 读好对话要作为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第3自然段出现了疑问句“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这是妈妈对贝贝说的话。在教学中可指导学 生观察插图中妈妈的神态,并结合课文的具体情境读出带有吃惊、责备的语气,感受妈妈当时的心情。第4自然段中妈妈说的话也可借助课文 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出妈妈耐心教育贝贝的语气。 教学目标 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字;能够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 人物的对话。 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观察插图,联系生活,体会心情,读好对话。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 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正确读写生字,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 2.图文对照,联系生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生互说,导入新课。 教师引说:同学们,请打开你们的文具盒,看看里面都有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铅笔、橡皮、转笔刀、尺子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文具。 2.揭示课题。 (1)教师引说。 师:我们都有自己的家,这些文具有家吗?它们的家又在哪里呢? (板书课 题,齐读课题:文具的家) (2)随题识字:学习生字“具”。 ①指名读、齐读,知道“具”的韵母是“ü”不是“u”。 ②比一比识记字形:具——真(里面都是三横);再组词巩固:文具、工具、玩具。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想一想:文具的家在哪里? 2.(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读课文。 (1)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借助拼音读课文,圈出课后生字,把字音读准确。 (2)给自己不懂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同桌之间互相交流。 3.(课件出示词语)学生合作交流,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1)学生开火车认读。 文具j ù一次c ì丢di ū失 平p ín ɡ平p ín ɡ安安她t ā们这些xi ē仔zǐ细检ji ǎn查ch á所su ǒ有哪n ǎ里新x īn的每m ěi天教师正音:“次、仔、所”是平舌音,“查”是翘舌音;“新、检”是前鼻

15 文具的家(教案)

第七单元习惯 爷爷习惯清晨去公园打太极,奶奶习惯饭后给花草浇水,爸爸习惯起床后看会儿报纸,妈妈习惯做完家务后听音乐,而我则习惯写完作业再看童话书。这些都是好习惯,可也有人养成了一些坏习惯。贝贝老是不照顾自己的文具,害得它们回不了家;元元贪睡一分钟迟到了好久好久;狗熊先生太马虎,一份通知通报了四次;小猴子拣了这个丢那个,最终两手空空……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故事,告诉学生要从小学习承担责任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的要点,一是学会根据课文信息做简单的推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读好疑问句和祈使句,可以先体会故事中角色的心理,再带着感情去朗读。本单元还要关注长课文的教学。如《动物王国开大会》,教学时可利用童话情节反复的特点,借助课文插图帮助学生梳理、读懂课文,再引导学生体验角色,读好对话。 分类具体内容内容简说教学要点课时安排 课文 文具的家 本文通过妈妈与 贝贝的对话,教会学 生要整理、保管好自 己的文具。 认识13个生 字和1个偏旁,会 写7个字;联系上 下文,理解词意; 联系生活经验,读 好对话。 2课时一分钟 本文讲述了小学 生元元“贪睡一分钟, 迟到二十分钟”的事, 让学生学习管理时 间。 认识13个生 字,会写7个字; 联系生活经验,理 解词意;能根据课 文内容进行简单 推断。 2课时动物王国开大本文写的是狗熊认识13个生2课时

和大人一起读 本部分编排的是 一首流传很广的儿歌 《孙悟空打妖怪》。 累关于学习的名 言;和大人一起读 《孙悟空打妖 怪》,巩固学过的 汉字,读出韵文的 节奏,感受共读的 乐趣。 15 文具的家 文本分析 本文通过妈妈与贝贝的对话,教会学生要整理、保管好自己的文具。全文共6个自然段,配有两幅插图,通过插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第1、2自然段交代故事的起因,这两个自然段都是独句成段,句子结构相似,富有节奏感,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第3~5自然段运用对话的形式,通过妈妈的教导,贝贝知道了文具也有自己的“家”。第6自然段写贝贝逐渐养成了整理文具的好习惯。课文叙事完整,结构清晰,将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在浅显的故事中。 读好对话要作为本课朗读教学的重点。第3自然段出现了疑问句“你怎么天天丢东西呢”,这是妈妈对贝贝说的话。在教学中可指导学生观察插图中妈妈的神态,并结合课文的具体情境读出带有吃惊、责备的语气,感受妈妈当时的心情。第4自然段中妈妈说的话也可借助课文插图,联系生活实际,读出妈妈耐心教育贝贝的语气。 教学目标 1.认识“具、次”等13个生字和斤字旁1个偏旁;会写“文、次”等7个字;能够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观察插图,联系生活经验,读好人物的对话。 3.初步养成爱护文具的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包”字的笔顺书写规则;观察插图,联系生活, 体会心情,读好对话。 课 时 安 排 2 课 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