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及建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摘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缺乏全面性、覆盖面不足、财务持续性不足以及管理体制不完善等方面。
这些问题的存在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历程有关,主要是由于过去对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重视不够,导致现有制度存在诸多缺陷。
为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以期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未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希望能够通过不懈努力,建设更加完善、全面和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全体人民提供更好的社会保障服务。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问题分析、原因分析、改进建议、未来展望、全面性、覆盖面、财务持续性、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目的、研究意义。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保障制度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历程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启动城市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制度,随后陆续出台了医疗保险、生育保险等相关政策。
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逐步完善和提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依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全面性,现有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较窄,无法覆盖所有劳动者和居民群体。
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足,许多人仍然面临着无社会保障的风险,尤其是农村地区和城镇低收入群体。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财务持续性也存在不足,资金缺口较大,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保障需求。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亟需改革和完善,现有的管理体制存在效率低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
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加强问题的原因分析和改进建议,对于推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找出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为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参考。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杨玉民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稳定的基石和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保证,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使国有企业改革走出攻坚阶段的重要前提。
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健全,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影响到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健康运行,也使得国有企业改革步履艰难。
因此,准确理解社会保障的基本含义,深入分析我国社会保障现存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具有现实意义。
一、对社会保障基本含义的把握和理解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动员社会财力为生活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支持,其本质是社会财富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再分配,具备明显的国家性、强制性、再分配性和基本保障性。
国家性是指有关社会保障的各项政策要由国家来制定,并且依靠国家的力量来组织实施;强制性是指落实国家制定的各项社会保障政策是必须的、具有强制力的。
国家性和强制性是密切联系的,国家是动员社会财富的最有效机器,是实现社会保障强制性的坚强后盾。
只有国家出面动员社会财富,才可能保证社会保障所用的财力要来自全社会,才能保证动员起来的社会财富在最长时间和最大空间上的再分配,使社会保障的再分配性充分有效地实现。
基本生活保障性是指社会保障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当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残、失业等困难的情况下,社会为其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资助。
国家性、强制性、再分配性和基本保障性是确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
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应当充分体现出上述“四性”的特征。
当前,在我国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的“儿子养老子”现象不是社会保障,是家庭保障;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和经济转轨时期,企业为其离退休职工发放退休金的养老形式也不是社会保障,是企业保障;靠动员一个地区或一个部门的财力为本地区或本部门的人员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可称作地区性保障或行业保障,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保障。
目前,我国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主要是靠家庭保障、企业(单位)保障和地区性(社会)保障来维持的,国家级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社会保险制度在确保全民基本生活权益的同时,也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我国社会保险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但是,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
本文将探讨。
一、问题分析1. 保障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虽然覆盖面较广,但是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险制度的规模较小,制度的覆盖范围有限,导致部分人群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权益;另一方面,由于补贴金额较低,导致一些参保人员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水平。
2. 风险分担不均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的风险分担存在不均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险制度的基金来源主要是来自于企业和个人的缴费,导致企业和个人的缴费负担较重,风险分担不均;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险制度中存在一些利益集团的问题,导致一些人员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权益,风险分担也存在不均的问题。
3. 制度运行效率低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些机制存在缺陷,导致制度的运行效率较低。
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险制度的管理和运营体系不够完善,导致制度的运行效率较低;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些资金管理机制存在问题,也导致了制度的运行效率较低。
4. 参保人员缴费意愿低目前我国社会保险制度中的一些参保人员对社会保险制度的参与意愿较低。
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险制度的规则和规定不够明确,导致一些参保人员对参保的认同感不强;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保险制度的缴费方式较为单一,导致一些参保人员对缴费意愿不强。
二、改革建议1. 提高保障水平为了提高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需要加大对社会保险基金的投入,提高补贴金额,扩大制度的覆盖范围,确保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权益。
2. 实现风险分担均衡为了实现社会保险制度的风险分担均衡,需要通过制度设计和政策调整,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资金来源,平衡企业和个人的缴费负担,保障参保人员的权益,实现风险分担的均衡。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保障覆盖面不够广泛。
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以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为主,但是仍然存在许多人群无法享受到这些保障。
特别是一些特殊人群,如农民工、新生代农民以及未参加工作的居民等,他们无法获得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其次,社会保障待遇不够公平。
目前社会保障对不同人群的待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些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较高,而一些农村居民和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待遇则相对较低。
这种不公平待遇会导致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
此外,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着缺陷和漏洞。
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处于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阶段,一些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设计存在着缺陷和漏洞,无法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例如,一些农民工无法在城市享受到相应的社会保障待遇,一些失去劳动能力的人员无法获得相应的残疾保障等。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该采取以下对策:首先,应该加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
为了让更多的人群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我国应该逐步扩大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特别是对一些特殊人群的社会保障待遇应该得到更好的保障。
可以逐步建立完善农村居民、农民工以及其他未参加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他们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其次,应该加强社会保障待遇的公平性。
为了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我国应该加强社会保障待遇的公平性,确保不同人群在享受社会保障待遇时能够得到公平和平等的对待。
可以逐步调整和改革社会保障政策,实行差异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社会保障待遇的公平和合理。
最后,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规范。
为了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运行,我国需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规范,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发展和长期稳定。
可以加大对社会保障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和质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在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广。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较晚,虽然在过去几十年来得到了不断完善,但是仍存在一些地区和群体没有得到合理的覆盖,导致一部分人群在面临疾病、失业、养老等风险时缺乏有效的保障。
其次,社会保障水平不高。
尽管我国实行了多种社会保障制度,但由于缺乏有效的资金投入和管理,导致社会保障待遇过低,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再次,社会保障制度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停留在传统的政府主导模式下,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难以有效应对新兴社会问题。
最后,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管理体制不完善和资金缺口问题。
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相对分散,难以形成整体的管理体系,导致资金的使用效率较低,同时资金缺口问题也成为我国当前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我国应当采取一系列完善措施,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效能和服务水平。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需要加大对基层群众和特殊群体的保障力度,尤其是对农村、城乡低收入居民以及失业、疾病、残疾等特殊群体的保障力度,让更多的人群能够享受到基本社会保障。
其次,提高社会保障的水平。
需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确保社会保障水平能够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提高社会保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
再次,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可以引入市场机制,逐步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为补充的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好地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需求。
最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和资金保障。
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和监督,构建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提高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促进农民群众获得基本社会保障、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随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差距逐渐缩小,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也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仍存在不少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来加以解决。
一、问题分析1. 覆盖范围不足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仍然有限,很多农民依然面临着社会保障缺失的问题。
尤其是一些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农民,由于信息闭塞、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2. 待遇水平较低目前农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相较于城市地区仍存在明显差距。
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一般偏低,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这也导致了一些贫困农民的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有效改善。
3. 体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体制仍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如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足、资金来源单一、管理体制滞后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了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行效率不高,无法有效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4. 缺乏可持续性现阶段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可持续性发展机制,长期以来一直依赖政府的财政支持。
一旦政府财政面临压力,可能会影响到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持续运行,从而影响农民的社会保障权益。
二、解决对策1. 扩大覆盖范围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范围,可以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健全完善的信息系统,确保信息畅通;加强对社会保障政策的宣传,让更多的农民了解并享受到社会保障政策的好处。
2. 提高待遇水平为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待遇水平,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的投入,提高农民的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逐步建立健全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得到有效保障。
3. 加强体制建设为了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可以采取以下对策: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组织改革,提高运行效率;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农民的各种社会保障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社会保障制度也在逐渐完善,但是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发展,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采取有效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就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1. 覆盖面不广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并不广泛,仍有大量的农村人口、城乡居民、特困群体等未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
特别是在医疗、养老、住房等方面,存在严重的覆盖不足问题。
2. 保障水平较低尽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其保障水平仍然较低,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需求。
特别是在养老保险方面,存在着养老金水平不高、调整不及时等问题。
3. 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相对分散、职责不清、信息不畅、缺乏统一标准等问题。
这导致了社会保障资金的管理、分配等方面存在较大难题。
4. 经费不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补贴、社会保险费和个人缴费等,但是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社会保障资金的来源和分配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问题的对策1. 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为解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不足问题,应当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加大政府财政补贴、建立覆盖更广的社会保障体系、鼓励企业和居民参与社会保障等,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面。
2. 提高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为提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应当逐步提高社会保障金的标准,改善社会保障待遇,完善社会保障政策,以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
3. 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体制为解决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管理体制不合理的问题,应当改进社会保障的管理体制,建立起统一的管理机制、明确的职责分工、畅通的信息共享渠道等,以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效率。
4. 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为缓解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费不足的问题,应当通过增加政府的财政投入、提高社会保险费率、鼓励个人缴费等途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建议第一章: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构成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人民权益而制定的各种保障措施的总和。
它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福利、教育、医疗、劳动、退休等各方面的保障,起到了维护社会平衡和稳定的重要作用。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包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个方面。
其中,养老保险是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部分。
养老保险的目的是为养老人群体提供一定的退休保障,保证他们在晚年生活中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
第二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在多层次、全覆盖的基础上,但仍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保障范围有限。
当前,我国社保制度覆盖面虽逐渐扩大,但仍存在部分人群无法获得保障,如部分非正式就业人员、新就业人员、农民工等。
第二,保障水平不高。
我国社保制度的保障标准尚未达到普惠性的标准,部分群体的退休金、医疗保障等保障水平不高。
第三,城乡差异大。
我国社保制度的城乡差异较大,城镇和农村的社保福利水平和制度安排存在差别,这导致城乡居民在社保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和影响。
第四,基金运行压力大。
社保基金是社保保障的重要支撑,然而,由于基金数量有限,而且运行效益不好,导致基金运行压力持续增大。
第三章: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建议第一,提高保障范围。
加强对非正式就业人员、新就业人员、农民工等人群的保障,扩大保障范围,让更多的人受益。
第二,提高保障水平。
逐步提高我国社保制度的保障标准,增加退休金、医疗保障等福利体系的保障水平,使广大人民受益。
第三,缩小城乡差距。
加强我国社保制度的整合和统一,消除城乡差距,让城乡居民在社保方面享受相同的权益和待遇。
第四,加强基金管理。
建立合理的基金管理制度,加强监管力度,确保社保基金的合法运营,合理使用和提高基金收益水平。
第五,完善医疗保障制度。
建立全面、覆盖面广的医疗保障制度,加强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保障水平,让广大人民享受到更好的医疗保障。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摘要】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衔接不畅、待遇差距悬殊、管理体制不完善以及资金来源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导致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不完善和不稳定。
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起步较晚,缺乏经验和完善的管理体制。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必要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性和系统性,改善衔接不畅的问题,缩小待遇差距,完善管理体制,并稳定资金来源。
未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需要加强改革,完善制度,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对人民群众的需求。
【关键词】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原因分析、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衔接不畅、待遇差距悬殊、管理体制不完善、资金来源不稳定、对策建议、未来发展展望。
1. 引言1.1 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保障公民基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稳定而建立的一种制度安排,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作用。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通过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可以缓解社会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公平现象,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权利。
在现代社会,社会保障制度已经成为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保障手段,可以帮助人们应对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风险和困难。
社会保障制度还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现状可以说是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加快,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覆盖面和水平不断提高。
但与此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
虽然我国建立了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保障体系,但各项制度之间仍存在着衔接不畅、待遇差距悬殊的情况。
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一、问题分析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公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福利待遇。
然而,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不平等性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福利待遇上存在明显的不平等现象。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差异以及地区之间的差距,某些地区和人群享受到更多的福利待遇,而其他地区和人群则无法享受到相应的保障。
这种不平等性导致了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和不满情绪。
(二)覆盖范围有限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范围有限。
许多弱势群体,尤其是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以及自由职业者等,并未纳入到现行的制度中。
这些人口容易面临生活风险和贫困风险,但却无法得到适当的帮助和支持。
(三)管理效率低下目前,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效率较低,各种资金流转、信息交互等环节存在着繁琐的流程和冗长的时间。
这导致了资金发放的延迟以及信息不准确的情况。
此外,一些保障项目的衔接不够紧密,导致福利待遇无法被有效整合和利用。
二、改进建议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改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运营效果,以下是一些改进建议。
(一)优化福利待遇分配机制要解决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不平等问题,应当优化福利待遇分配机制。
首先,需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的特殊关怀和支持。
其次,应建立统一透明的资源分配规范和监督机制,确保各地区享有公平合理的福利待遇。
(二)扩大覆盖范围为了让更多人受益于社会保障制度,在现有基础上逐步扩大覆盖范围是非常必要的。
特别是要关注那些容易忽略或被较少纳入制度中的弱势人群,如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和自由职业者等。
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机构和政策来保障这些群体享有合理的社会福利。
(三)提高管理效率为了提高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效率,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要推行电子化管理,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种资金流转和信息交互的快捷便利。
其次,在衔接不同项目之间加强协作与整合,避免重复申请和审批流程,提高运营效果。
(四)加强监督机制为了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应加强监督机制的建设。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然而,我们也要看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需要进一步加以改革和完善。
本文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详细分析。
首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覆盖面不足。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各个方面,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人没有得到应有的保障。
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信息技术的不足,导致了社会保障制度的覆盖面更加狭窄。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宣传,提高人们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了解。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使人们了解到社会保障的重要性,从而增加参保意愿。
其次,应该对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优化和升级,提高服务水平,确保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的福利。
其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二是经济性不足。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性不足,导致了社会保障的保障水平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加大对社会保障的投入。
政府应该增加对社会保障的资金投入,提高社会保障的经济性,确保人们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社会保障。
其次,应该改进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和运营机制,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减少浪费,确保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三是服务质量不高。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服务质量普遍不高,存在着服务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等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人们的享受感,也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效果。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服务意识,提高公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服务质量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服务质量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目前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重要制度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然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包括覆盖范围不广、待遇水平不高、区域差异大、管理体制不合理等方面。
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我们需要采取相关对策。
一、覆盖范围不广的问题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不断完善,但仍存在覆盖范围不广的问题。
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基于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的,导致农民工和其他特殊人群的保障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差距较大,导致城市居民享受的社会保障待遇普遍较高,而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待遇相对较低。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建立统一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一视同仁,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2.加强对农民工和其他特殊人群的保障,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3.制定相关政策,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促进城乡居民的收入平等化。
二、待遇水平不高的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着待遇水平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时间短,关联性弱,导致其待遇水平相对低;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保障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导致社会保障基金不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提高社会保障的待遇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水平;2.多渠道筹集社会保障基金,保障社会保障基金的充足;3.鼓励企业、机构和个人参与社会保障,促进社会保障制度的多样化发展。
三、区域差异大的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着区域差异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城乡差异、东西差异、发展程度不平衡等方面。
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均衡,导致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人口流动性大,导致社会保障制度在不同地区的覆盖面存在较大差异。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问题分析1.1 政策不够完善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起步较晚,政策体系不够完善。
对于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主要集中在城市与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
而在农村,由于农民的流动性较强,导致他们无法享受城市的社会保障政策,同时也无法获得有效的社会保障。
因此,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需要更加完善。
1.2 资金不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由于资金来源单一,缺乏有效的筹资途径,导致资金紧张。
在“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支持下,需要增加对农村社会保障的投入,从而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水平。
1.3 服务不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服务不足,制约了农民的参与度。
由于农村地域辽阔,交通不便,导致了农民无法及时、全面地享受到社会保障的服务。
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服务的改善,提高服务水平,增强农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
1.4 覆盖面不足当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不足,很多农村居民尚未参与到社会保障体系中。
尤其是一些特殊群体,如残疾人士、老年人等,他们的社会保障需求更加迫切,但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因此,需要增加对农村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覆盖,促进社会公平和全面发展。
1.5 缺乏有效监督机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导致一些地方的社会保障资金使用存在滥用、浪费等问题。
同时,一些农村社会保障机构缺乏独立性,导致对政府主导政策的过度依赖,造成了监督不力的情况。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督和评估,促进制度的规范运行。
二、对策提出2.1 完善政策体系我国应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的政策体系,确保农村居民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居民相同的社会保障待遇。
这包括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统一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农村居民提供全方位的社会保障服务。
2.2 多渠道筹资为了解决农村社会保障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多渠道筹资的方式解决。
除了政府的直接投入外,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方式,丰富农村社会保障的筹资渠道,确保资金充足。
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政策建议(全文)
我国社会保障现状及政策建议(全文)部分一:社会保障现状社会保障是指国家为解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困难而实施的一种制度,目的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提高全民福利水平。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够广泛。
虽然我国建立了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在内的五项社会保障制度,但仍有大量农民工、个体工商户等人群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的居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其次,我国的社会保障标准偏低。
虽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由于各项保障标准偏低,很难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尤其是在老年人口增加和医疗费用不断上涨的情况下,社会保障标准跟不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仍面临较大的生活压力。
另外,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
尽管我国建立了一套社会保障制度和监管体系,但由于各地区之间社会保障水平差异较大,有的地方甚至存在“冷保温热”的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存在滥用社会保障资金的问题,导致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受到质疑。
部分二:社会保障政策建议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以下是一些社会保障政策建议:1. 加大对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居民的保障力度。
建立一套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社会保障制度,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标准,提高农村地区和中小城市居民的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差距。
2.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
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适时提高各项社会保障标准,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之更加公平、合理。
3. 加强社会保障监管,打击滥用社会保障资金问题。
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监管机制,严格审查和管理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打击各种滥用社会保障资金的行为,确保社会保障体系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
4. 加强对特殊人群的保障。
我国社会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社会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社会保障是国家对国民所提供的一种社会福利支持制度,其目的是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完善,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保障水平不高、保障范围不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建议。
首先,我国社会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保障水平不高。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不断完善,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水平不高、覆盖范围不广等。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不完善、保障水平低下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等。
其次,我国社会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二是保障范围不全。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规模日益扩大,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保障对象不全、覆盖范围有限等。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设置不合理、保障范围狭窄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完善社会保障法规、拓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建立社会保障信息共享平台等。
第三,我国社会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之三是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日益健全,但是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监管不到位等。
这些问题主要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设置不合理、监管不到位等因素导致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机制、加强社会保障监管等。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有保障水平不高、保障范围不全、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其对策建议包括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完善社会保障法规、拓宽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建立社会保障信息共享平台、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机制、加强社会保障监管等。
只有通过不懈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我国社会保障服务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我国社会保障服务水平,为人民谋福祉。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城市相比,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瓶颈。
面对这些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才能够建立起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真正实现农村居民的全面保障。
下面就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现状1. 保障范围狭窄目前,我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农村养老保险、农村医疗保险和农村低保,但覆盖范围狭窄。
很多农村居民没有得到有效保障,特别是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民工、残疾人等面临较大的保障困难。
2. 保障水平低农村居民参保率较低,参保人群中也存在着水平不齐的状况,一些地区和群体的社会保障水平非常低,无法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
3. 管理体系不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管理主体单一,缺乏相应的监管和制约机制。
一些地方政府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重视不够,管理机构和人员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等现象比较突出。
4. 资金缺乏由于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财政收入有限,导致农村社会保障基金缺乏,财政支持不到位。
很多地方的农村社会保障工作都是“围着钱转”,资金缺乏成为了制约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对策建议1. 扩大保障范围,实现全民覆盖要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首先要扩大保障范围,实现全民覆盖。
这就需要加大政府投入,提高财政支持力度,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广泛、更有效的保障。
要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实现各项社会保障政策的全面覆盖和动态管理,确保每一个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2. 提高保障水平,保障待遇合理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是关键,要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养老金、医疗保障金额,确保其基本生活质量。
要建立健全医保、养老保险等制度,建立相应的调节机制,保障待遇能够随着时代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调整和提升。
3. 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监督制约要加大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建立健全相关管理体系。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近年来,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也得到了不断完善。
然而,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问题的出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的稳定。
本文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首先,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一是覆盖面不足。
虽然我国建立了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地区和人群没有得到有效覆盖的情况。
一方面,部分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水平较低,无法保障农民工的基本权益;另一方面,一些城市居民也存在社会保障不完善的问题,尤其是新移民和低收入群体。
这种覆盖面不足的现象,造成了社会的不公平性,需要做进一步改进。
其次,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二是待遇水平不高。
尽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多个方面,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待遇水平并不高,无法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
特别是对于一些低收入群体和小微企业职工来说,社会保障待遇往往不足以应对日常生活和应急支出,导致其生活质量的下降和社会稳定的不足。
另外,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之三是管理效率低下。
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实行的是分级管理和分权责制的管理模式,使得各级政府和相关机构分散、纷杂,而且多头管理、信息不畅通,导致管理效率低下,服务质量下降。
同时,一些不法商家和个人也往往通过各种手段,获得社会保障待遇,使得社会保障资源被浪费和滥用,影响社会公平。
针对上述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
首先,应该加大对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覆盖力度,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建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制度,确保所有人都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
其次,应该提高社会保障待遇水平,适时调整社会保障的标准和范围,确保社会保障水平与人民生活水平相适应,使广大人民能够享受到应有的社会保障待遇。
再次,应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管理和监督,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管理机制,增强社会保障体系的透明度和有效性,减少滥用和浪费。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及问题一、引言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国家重要的民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和社会稳定。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全面详细、完整且深入的分析。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1. 基本养老保险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目前,我国实行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制度。
这些制度在覆盖范围和待遇水平上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仍存在以下问题:•覆盖范围不广:目前仍有相当比例的人口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待遇水平不高: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居民之间的待遇差距较大。
•养老金调整机制不完善:养老金水平与物价上涨之间存在较大差距。
2. 医疗保险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由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组成。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城乡居民之间的待遇差距较大,农村地区医疗保障水平相对较低。
•医药费用过高,个人负担过重。
•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导致就医难问题。
3. 失业保险我国失业保险制度是为了解决劳动者失业后生活困难而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障制度。
目前我国失业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失业保险覆盖范围有限,部分劳动者无法享受到失业保险待遇。
•失业保险金水平偏低,无法有效支持失业者的生活。
•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不完善,导致部分失业者再就业困难。
4. 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的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制度已经初步建立,但仍存在以下问题:•工伤保险待遇水平不高,无法有效支持受伤职工的生活。
•生育津贴和产假补贴标准不一致,导致部分女性职工权益受损。
三、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1. 覆盖范围不广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覆盖范围上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特别是对于农村地区、个体经济户和新就业群体等特殊群体来说,参加社会保障制度的机会较少。
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建议
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缺陷及完善建议一、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1. 不够全面覆盖。
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针对城镇职工和部分农民工,但还有大量的自由职业者和低收入群体未得到有效保障。
这导致部分人口在面临疾病、失业等风险时无法得到及时的救助,增加了他们生活困境的可能性。
2. 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
社会保障需要大量的经费来提供保障服务,但现行制度中政府负担较重,而个人和企业缴费水平相对较低。
这导致社会保障基金面临着收支不平衡的问题,限制了其运作和发展。
二、解决现行社会保障制度缺陷的建议1. 扩大覆盖范围。
应该将社会保障制度向所有居民开放,包括自由职业者、低收入群体以及农村居民等。
可以通过多方筹集资金并建立统一管理机构来实现全民社会保障,并根据不同群体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不同的政策和服务。
2.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增加对社会保障的投入,提高财政补贴、减免等方式来降低个人和企业缴费负担。
同时,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参与社会保障基金的管理运作,提升基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 改革养老保障制度。
针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可以逐步延长退休年龄,并适当提高养老金发放标准。
此外,要推动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鼓励市场化运作,并完善养老金调整机制,确保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能够与经济发展保持相对平衡。
4. 完善医疗保障体系。
通过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现全民医保覆盖,并逐步取消以药品为中心的医疗服务支付模式,转向按病种付费或者按诊治过程付费模式。
此外还需要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的支持力度,并推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和质量。
5. 加强职业培训和就业安置。
社会保障不仅需要提供经济支持,也需要帮助失业人员重新就业。
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培训的投资力度,提升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同时,建立更加完善的就业信息发布平台,并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确保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综上所述,要解决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缺陷,需要全面覆盖、充足的资金支持以及改进各项具体政策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建议(一)社会保障基金筹措困难;(二)多头管理、体制分散;失业保险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三)人口老龄化对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都产生影响;(四)社会保障法制性不强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50年代初建立和发展其面对的主要是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职工,部分内容还涉及到城镇居民。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保障制度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社会保险工作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
社会保险金的征集管理和调剂使用制度被停止,国营企业一律停止提取劳动保险金,退休金、医疗费和其他劳保开支改在营业外列支,使社会保险变成了“企业保险”。
不但使职工失去了保障,也给负担过重的企业的经营发展施加了沉重的压力。
在“文化大革命”以后,中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期。
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恢复和重建。
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颁布,对从事危险工作的工人退休条件有所放宽,鼓励提前退休。
养老金替代率提高到60%~75%。
缴费率从1978年的2.8%增加到1985年的10.6%。
到80年代中期,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保障系统。
由企业负责资金的筹集、发放和管理,属典型的受益基准制,保障水平较高,其覆盖面主要是国有企业。
值得指出的是,直到90年代中期,改革主要针对企业职工养老制度和公费医疗制度进行,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制度变化不大。
中国部分地区在社会保障改革方面走在前面,一些国有企业在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方面从80年代初已经试行社会统筹的方法,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如上海市的养老保险改革始于1993年,现在已覆盖了国营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和机关事业单位,覆盖面达到97%(上海市劳动局,1997)由于我国农村的生活条件普遍落后,因此,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我国整个社保体系中占有及其关键的位置。
我国农村社保出现的问题主要有。
(一)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价值理念发生偏移。
社会学研究探讨的问题很多,但社会公平一直是核心问题。
因此在社会学视野中,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项社会政策,应该是以追求社会公平为价值目标,旨在保障公民个人及家庭的基本生活需求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而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建设是以“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指导。
一切社会政策都是为经济政策服务,社会保障制度是为了配套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此背景下社会公平的基本价值理念只能让位于或偏移于效率优先的理念。
因此,面对我国城乡收入的逐渐扩大和当前我国最大的弱势群体--农民的边缘化和弱势化的进一步加深,我国政府将更多的社会保障资源投向了城镇居民。
在这种价值理念支配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出现了偏差。
例如,该制度“坚持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仅予以政策扶持”的原则。
国家的政策扶持是“对乡镇企业支付的养老保险资金予以税前列支”,集体补助也主要是来自于乡镇企业的资金。
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是拥有较多乡镇企业的地区的农民比只有很少甚至没有乡镇企业的地区的农民要富裕。
在这种情况下,欠发达地区的农民无力缴纳保险费的同时也只能得到很少甚至得不到集体补助和国家财政支持,而富裕地区的农民自身有能力缴纳保费的同时又能得到集体补助和国家财政支持。
显然,这条原则与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养老需求形成悖论,未来养老面临困难的欠发达地区和没有能力投保的贫困农民有着较强的养老需求却不能享受到这项利国利民的好政策,造成了“保富不保贫”的不公平现象。
(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能很好地适应我国社会变迁。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快速变迁过程中: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变化;农村人口出现分化等。
这一系列变迁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农民养老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鉴于此,我国政府积极探索为农民养老建立正式制度安排。
可以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对我国社会变迁的积极回应,但却又未能很好地适应并促进这一变迁过程。
例如,该制度“坚持农村务农、务工、经商等各类人员一体化原则”与社会变迁事实不相符。
现在,农民务工、经商不再仅仅局限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一部分农民已经进入大城市务工、经商并且站稳了脚跟,成为“准城市人”,他们不可能回到其户口所在地办理养老保险。
而该养老保险却要求农村各类人员实行一体化原则,势必阻碍我国城市化进程和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也阻碍了、抑制了部分务工、经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
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对策建议。
传统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和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所面临的困境,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考虑以往曾经反复讨论过的问题:中国农村现阶段到底要不要搞社会养老保险?如果要搞是继续现行的制度还是寻求其它的办法?对于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从社会道义和社会现状出发都必须实行社会养老保险。
对于第二个问题,我认为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刚刚起步到建立起完善的制度之间,还有很大的空间发挥,关键就在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符合农民的实际情况。
因此,为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要分类实施,针对不同的人群建立不同类型的保障。
对于这一点,不会有不同的看法。
关键是如何分类实施,笔者认为,根据当前农村人口的分化情况,可以把农村人口分为纯农业人口和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两类人群。
(一)分类实施的对策建议1、为纯农业人口(以经营土地为生的农民)建立农村养老保障。
在已经推行的农村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与改革。
最重要的是改变“个人缴纳为主、集体缴纳为辅、国家给与政策扶持”的原则,国家应该给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一定的财政投入,由国家和个人共同负担。
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国家投入一部分纳入到社会统筹基金,农民个人缴费和部分国家投入全部划入个人账户,国家投入要偏重于经济欠发达地区。
同时鼓励建立由集体补助的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式的商业养老保险。
2、为农民工建立社会养老保障。
农民工是一个流动不定、庞大而且复杂的群体。
有的农民工已在城市生活了较长时间并且有了稳定的工作和住所;而有的农民工则是初到城市或在不同的城市间流动。
可见,为农民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有一定的困难的,但鉴于农民工中的绝大多数客观上已经走上了非农化、城镇化的不归之路,并必然会因各种生活风险的客观存在和平等意识的觉醒而提出相应的社会保障诉求,应该从现在起开始启动建立这项制度,并根据进城务工农民的不同情况纳入有差别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为农民工建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协调好就业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对于已经在城市生活较长时间(5年及5年以上)、就业稳定的农民工建立类似于城镇养老保险制度,即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农民工个人缴费和企业部分缴费划入个人账户。
考虑到企业为农民工缴纳社会统筹养老保险金对企业吸纳农民工积极性的影响,在实行此项养老保险时,应该允许企业根据农民工的工作年限进行缴费。
工作年限短、缴纳费用低,工作年限长、缴纳费用高,但企业缴费费率(含划入个人账户部分)最高不得高于20%,个人缴费不得超过8%。
对于在城市从事个体工商的自雇性农民工,可以参照城镇个体工商户的养老保障,实行自愿原则。
对于刚刚进入城市的务工农民工,鉴于他们的就业、收入不稳定的状况,最初仍把它们纳入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当他们在城市工作超过一定年限,他们就可转入到为农民工建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针对农民工流动性较强这一特点,应该使农民工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随工作城市的转变而转移。
为了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全国的社会养老保险网络信息系统应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建设,使农民工在进入到新的工作地仍能连续缴费,保障其能够在交费达到一定年限后获得养老保险金。
(二)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的资金来源除了学者和专家提出的通过发行国债的部分收益和部分国有资产的部分收益进行融资外,我们还要注意到另外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就是把在城市化进程中的征地补偿转化为社会养老保障资金。
但是,农民的土地被征用之后,只能得到政府和用地单位支付的数额不多的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费。
据有关资料,目前在城市建设征用农用地的过程中,征地收入的分配比例大致是:农民得5-10%,集体得25-30%,政府及其机构得60-70%。
《人民日报》披露,一些西部地区的土地补偿和安置补助费最高标准为1.8万元/人(不含青苗和地上附着物补偿),仅相当于2002年当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5倍。
按目前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计算,只能维持7年左右的生活。
按目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计算,仅能维持2年多的生活。
如果把这仅有的补偿转化为养老保障基金是不现实的,对于建立养老保障基金也是杯水车薪。
因此,国家在今后应该提高征地补偿,从其中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保障基金。
但需要引起注意的是不能仅仅把这笔资金用来为失地农民建立保障基金。
如果认为谁的土地被征用谁得益的话,这样又会制造出新的不公平。
因此,征用土地的补偿应该为全体农民甚至全体城乡人民分享。
(三)要使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顺利实施还要做好以下工作1、要尽快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法律法规,使农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得以规范化。
2.提高各级政府和农民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障的认识。
各级政府要认识到经济发展是手段,人的生存发展才是最终目的,因此不能仅仅把经济工作当作政府工作的全部。
要改变观念和提高认识,把农村社会保障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各级政府要通过各种方式向农民宣传社会养老保险,使农民能主动接受。
3.农民工社会养老保障应与土地转让相结合。
如果被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障的农民不愿意放弃农村的土地,就不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因此,要对已纳入到社会养老保障的农民工的土地实现有偿转让,让纯农户对土地进行规模经营。
纯农户的收入提高了,参加社会养老保障的积极性自然就会提高。
4.继续倡导和推行家庭养老。
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需要二个过程,为农民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因此,在这一过程中,仍需要家庭养老继续发挥作用,为农民提供经济支持、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