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与止血检查
单为民血栓与止血常规七项检测课件

项目三: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用于评估外源性凝血途径是否正常。
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正常范围一般在11-14秒之间。如果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可能表明外源性凝血途 径存在异常,如维生素K缺乏、肝脏疾病等。
检测项目
项目一: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时间检测主要用于评估血液凝固机制是否正常。
凝血酶时间是指血液中加入凝血酶后血液凝固所需的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正常范 围一般在16-20秒之间。如果凝血酶时间延长,可能表明血液凝固机制存在异常, 如血友病、肝脏疾病等。
项目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用于评估血液凝固过程中的纤维蛋白原 水平。
将血液样本离心,分 离出血浆和血小板
使用全自动凝血分析 仪检测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部分凝 血活酶时间(APTT)、 纤维蛋白原(FIB)、 D-二聚体(D-Dimer) 等凝血指标
对血小板功能进行评 估,如聚集功能和释 放反应等
综合各项检测结果, 出具检测报告,并由 专业医师解读报告。
02
检测后处理
采血后保持采血部位的清洁干 燥,避免感染。
根据医生或护士的指导正确处 理采血管和检测结果。
如检测结果异常,及时就医, 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THANKS
感谢观看
项目四: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检测用于评估内源性凝血途径是否 正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指标,正 常范围一般在30-45秒之间。如果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延长,可能表明内源性凝血途径存在异常,如血友病、肝 脏疾病等。
诊断学止血与血栓性疾病的检查

五、凝血时间(CT)
它与出血时间不同(BT),主要是测定内源性凝血途径中各种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质增多。
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是指血液离开血管,在体外发生凝固的时间。
单击此处可添加副标题
正常范围玻璃管法:4~12min;塑料管法:10~19min;硅管法: 15~32min。临床意义凝血时间延长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各型血友病;获得性(后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如重症肝病、维生素K缺乏等;纤溶蛋白溶解活力增强:纤溶亢凝血时间缩短高凝状态:DIC早期血栓性疾病
三、血小板计数 (PLT)
01
(125~350)×109/L。PLT< 50 ×109/ L常有自发出血倾向。
参考区间
02
下限<50×109/L上限≥1000×109/L。
危急值
危险!
血小板计数临床意义
血小板数量随时间和生理状态的不同而略有变化,午后略高于早晨;春季较冬季低;平原居民较高原居民低;月经前减低,月经后增高;妊娠中晚期增高,分娩后减低;运动、饱餐后增高,休息后恢复;静脉血血小板计数比毛细血管血高10%。
四、血块收缩试验(CRT)
四、血块收缩试验(CRT)
参考值定性法:30—60min开始收缩,24小时收缩完全血浆定量法:>40% 全血定量法:48%--60%临床意义血块收缩不良或不收缩:(1)血小板功能缺陷,收缩蛋白作用减弱,使血块收缩受限,如血小板无力症等。(2)血小板数量减少,使血块收缩作用减弱,当血小板数小于50x10^9/L时,血块收缩明显减退,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3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等。(4)红细胞增多症时,由于血块内红细胞多,体积大,影响血块收缩。
血栓与止血检测

靶向治疗
02
研究并应用针对特定分子靶点的药物,如单克隆抗体、小分子
抑制剂等,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副作用。
免疫疗法
03
探索并应用免疫疗法,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反应来预防和治疗血
栓性疾病。
预防血栓性疾病的策略
01
02
03
健康生活方式
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如 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等,降低血栓形成 的风险。
早期筛查与预防
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 和预防性治疗,如对家族 遗传性血栓形成疾病的患 者进行早期干预。
普及知识
加强公众对血栓性疾病的 认识和预防意识,提高自 我保护能力。
THANKS.
生物标志物检测
研究并应用新的生物标志物,如微小RNA、蛋白质等,用于早期 发现血栓形成和止血异常。
影像学技术
发展新型影像学技术,如超声、MRI等,提高对血栓和止血过程的 可视化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个体化治疗的发展
精准医疗
01
根据个体基因、环境和生活习惯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预防和
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副作用。
诊断动脉血栓性疾病
通过检测血小板活性、凝血酶和纤溶酶等指标,有助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AMI)和脑卒中等动脉血栓性疾病。
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监测华法林抗凝效果
通过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凝血酶原时间(PT),评 估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效果,预防血栓形成。
监测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效果
通过监测抗Xa因子活性,评估低分子量肝素抗凝治疗的效果 ,预防血栓形成。
当血管损伤后,凝血酶原被激活为凝 血酶,促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 白,与血小板共同作用形成凝块。
血栓形成的过程
医学资料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医学资料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血栓与止血是与人体止血功能与凝血机制密切相关的医学领域。
下面将介绍血栓与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
血栓是指在血管内形成的凝块,它可以生理性存在在受伤血管内部以维持止血作用,但也可能在异常情况下形成,导致血管堵塞或栓塞。
血栓形成与抗凝机制紊乱、血管壁损伤、血液流动异常等因素密切相关。
血栓的检验包括血栓指标检测和影像学检查。
血栓指标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凝血功能检测:包括凝血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测定等。
这些指标可以检测血浆中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评估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2.凝血酶原时间(PT):它是用来评估外源凝血途径的活性,常用来检测凝血因子Ⅶ、Ⅹ、Ⅴ和Ⅱ的异常。
正常值为11-14秒。
3.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它是用来评估内源凝血途径的活性,常用来检测凝血因子Ⅻ、Ⅺ、Ⅸ、Ⅷ、Ⅹ和Ⅴ的异常。
正常值为25-35秒。
4.纤维蛋白原测定:纤维蛋白原是血栓最终形成的重要物质,测定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可以评估血浆中凝血酶和抗凝酶的平衡状态。
正常值为2-4g/L。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超声检查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
超声检查可以观察到血管内的血栓形态、大小和位置,进而评估血流情况和血栓的病理改变。
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高精度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准确地检测血管内血栓的存在与程度。
止血是人体维持循环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重要功能,它与凝血机制密切相关。
止血检验可以评估止血功能是否正常以及判断出血的原因。
止血检验的基本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时间(APTT):这两个指标的延长可以提示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异常,从而影响止血功能。
2.血小板计数:血小板是血液凝固的重要成分,它们可以粘附在血管壁并参与止血过程。
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导致止血功能异常。
3.凝血酶测定:凝血酶是血液凝固的最终产物,凝血酶测定可以评估凝血功能的最后阶段是否正常。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课件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P305
复习
纤溶系统
几乎在凝血开始的同时,纤维蛋白溶解 系统也被激活。
纤溶活性检测
筛选试验:
1、D-二聚体定性试验(D-D)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性试验(FDP)
诊断试验:
1、D-二聚体定量试验(D-D) 2、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定量试验(FDP)
D-二聚体测定(D-dimer,D-D)
子(TF或组织凝血活酶),观察血浆的 凝固时间即为凝血酶原时间。
【参考值】
① PT秒数:直接测定的时间
【参考值】 (12±1)s (超过对照 3s 以上为异 常)
② PT比值(PTR) :待测血浆PT/对照PT
【参考值】 PTR : 1.0±0.05
③国际正常化比值(INR): INR=PTRISI (ISI=国际敏感指数)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检测(FDPs)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和纤维蛋白降解 产物统称为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 (FDPs)。FDPs对血液凝固和血小 板的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
【临床意义】纤溶活性增强的筛选、确 诊试验。
1、原发性纤溶
2、继发性纤溶:DIC、恶性肿瘤、急性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肺血栓栓塞、深静 脉血栓形成、心、肝、肾疾病,溶栓治 疗等所致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时FDP含量 升高。
第七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和应用
下述4项为血管和血小板异常出血性疾病的检查:
出血象:
束臂试验
出血时间 血小板计数
初筛试验
血块收缩试验
下述4项为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检查:
凝血象:
APTT PT
初筛试验
Fg
TT
一、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一)一期止血缺陷筛检试验的选择与应用
血栓和止血常规七项的检测

反复性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反复性肺栓塞
2.5-3.0
心肌梗死、动脉血栓和人工瓣膜置换
2.5-3.0
14
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
间测定(APTT)
APTT旳临床应用
❖ 评估内源凝血因子缺陷
❖ 筛查狼疮样抗凝物
❖ 监测肝素旳临床应用
❖ 手术前止血功能旳筛查
16
❖ APTT旳临床应用
❖
❖
❖
❖
❖
❖
❖
❖
❖
手术前旳筛选试验
❖ 标本采集关注点;如静脉留置管
❖ 3.2%抗凝采血管使用,标本量!
❖ 患者旳HCT
❖ 凝血样品旳保存
❖ ISI和INR旳设置
❖ 治疗手段
监测指标
❖ 口服抗凝剂
❖ (华发令)
PT-INR
❖ 肝素抗凝预防和治疗血栓 APTT、TT、AT、肝
素
浓度测定
❖ 低分子量肝素(LMWH)治疗 抗因子Ⅹa活性测定
(
百分比活性
MNPT (Mean normal PT)
ISI
(
INR=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Patient PT
PT旳临床应用
①
评估外源凝血因子缺陷
②
评估肝病(肝硬化、肝炎、黄疸)和维生素K缺乏症
③
监测口服抗凝药物
④
易栓症、血栓前状态和脑、肺等静脉血栓二级预防
⑤
手术前止血功能旳筛查
12
PT对华法林旳监测
❖PT反应4种维生素K依赖因子中旳三种:
七、D-二聚体(D-Dimer)
D-二聚体临床应用进展
伴随技术旳进步,临床应用也在不断进一步
血栓与止血检测

综合止
或束臂试验(CRT) 血管内皮细胞 血作用
血小板
2、出血时间(BT) 反应PLT量和功能
血管完整性和功能
凝血因子严重缺乏
药物干扰
3、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测定
血管壁检测 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原理】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CRT)又称毛细 血管脆性试验或束臂试验。给毛细血管以负荷, 检验一定范围内新出现旳出血点数目来估计血 管壁完整性及其脆性。
血友病、因子Ⅺ缺乏症;②凝血酶原重度降低,如 严重旳肝损伤等;③纤维蛋白原严重降低;④应用 肝素、口服抗凝药时;⑤纤溶亢进使纤维蛋白原降 解增长时;⑥循环抗凝物质增长。 2、见于高凝状态。
凝血因子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PTT)
【原理】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PTT试剂(接触因子激活 剂和部分磷脂)和Ca2+后,观察其凝固时间。本试 验是反应内源性凝血系统各凝血因子总旳凝血情况 旳筛选试验。
浆中存在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SFM)与纤维蛋白 降解产物(FDP)旳复合物时,则鱼精蛋白使其解 离释出SFM,后者自行聚合成肉眼可见旳纤维状物, 此为阳性反应成果。 【参照成果】阴性 【临床意义】 1、阳性 见于DIC旳早、中期,但在恶性肿瘤、上消 化道出血、外科大手术后、败血症、肾小球疾病、 人工流产、分娩等也可出现假阳性。 2、阴性 见于正常人、晚期DIC和原发性纤溶症,也 有假阴性。
【参照值】 5cm直径圆内:男性<5个; 女性及小朋友<10个。
【临床意义】新出血点旳数目超出正常为阳性。 见于:①血管壁构造和(或)功能缺陷,如遗 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单 纯性紫癜及其他血管性紫癜;②血小板旳量和 (或)质异常,如原发性和继发性血小板降低 症、血小板增多症、先天性(遗传性)和取得 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症;③血管性血友病。
血栓与止血检查

1)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被检者PT/正常人PT,参考值1.
• 整个凝血过程分为三期 2)缩短:见于血栓性疾病
其抗凝的主要机制在于它能结合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使这些抗凝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 ②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严重减少;
标本采集:同APTT,枸橼酸钠抗凝血2ml,mlml血液混匀,两者是1∶9关系。
其抗凝的主要机制在于它能结合血浆中的一些抗凝蛋白,使这些抗凝 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
黏附(GPI、VWF、胶原) 参考值: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血小板血栓 聚集 血小板血栓 聚集 释放反应Ⅰ ADP
释放反应Ⅰ 其肝抗素凝 :的是主一要种机酸制性在粘于多它糖能,结主合要血由浆肥中大的细一胞些和抗嗜凝碱蛋性白粒,细使胞这产些生抗;凝蛋白的活性大为增强。ADP
瀑布”样的反应链直至血液凝固。
• 凝血途径包括:内源性凝血途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共同途径
。
• 分三个阶段:即因子Ⅹ激活成Ⅹa;因子Ⅱ(凝血酶原)激活成Ⅱa(
凝血酶);因子Ⅰ(纤维蛋白原)转变成Ⅰa(纤维蛋白)。
瀑布学说
• 内源性凝血途径:从因子Ⅻ的激活开始,通过一系列的
作用,直至激活因子Ⅹ生成Ⅹa;
• 纤维蛋白形成期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除因子Ⅳ(钙)外,均为蛋白质。 2)反应性增多:急性感染、某些恶性肿瘤。
血栓形成
出血不止
参考值:16~18秒,超过正常对照3秒以上为异常。
若血管臂的结构和功能、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血浆vWF因子等有缺陷,则血管臂脆性和通透性增加,出血点增多。
• 外源性凝血途径:由因子Ⅶ与因子Ⅲ组成复合物,在有Ca2+
血栓与止血检验

一氧化氮是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活性物质,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舒张血管的 作用,与止血和血栓形成有关。
03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 用
血栓性疾病的诊断
01
02
03
深静脉血栓形成
通过检测血液中的凝血因 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等 指标,有助于诊断深静脉 血栓形成。
动脉血栓形成
检测血小板活性、凝血酶 等指标,有助于诊断动脉 血栓形成。
检验前准备
告知医生近期用药情况
01
如抗凝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以便医生根据情况调整检验方
案。
避免剧烈运动
02
在检验前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检验结果。
饮食注意事项
03
检验前应避免进食高脂、高糖、高蛋白食物,以免影响检验结
果。
检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遵守医生指导
在检验过程中,应遵守医生的指 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
避免干扰因素
在检验过程中,应避免吸烟、饮 酒等干扰因素,以免影响检验结
果。
观察身体反应
在检验过程中,应注意观察身体 反应,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
医生。
检验结果解读与报告
了解检验指标
在解读检验结果前,应了解各项检验指标的意义 和正常范围。
综合分析
在解读检验结果时,应结合患者情况和其他检查 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02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方法
血液凝固分析
01
凝血酶原时间(PT): 检测外源性凝血途径是 否正常。
02
03
04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检测内源性 凝血途径是否正常。
纤维蛋白原(Fbg):反映血 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与血 栓形成风险相关。
血栓与止血检验理论ppt课件.ppt

血小板收缩功能的模式图
6.维持血管内皮细胞完整性
• 血管内皮细胞和内皮细胞之间存在的空隙, 由PCL来填充
而且血小板还参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再生和 修复过程
故能增强血管壁的抵抗力,降低血管的脆 性和通透性
二、正常完整止血过程
血管期 血小板期 血液凝固期 血栓动力学变化期
血栓形成
第三节 血液凝固(coagulation)
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的功能及其分子基础 凝血机制
一、凝血因子特性
凝血因子:血浆中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 共14个,12个已编号(I-XIII),2个未编号(激
肽释放酶原PK、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
除FⅣ为Ca++外,其余均为蛋白质 除FⅢ外, 其余均存在于血浆中 除FⅣ、Ⅲ外,大部分在肝脏合成
大血管收缩:
特点:① 神经调节完成 ② 使血管平滑肌收缩 ③ 血流减少
2.激活血小板
3.促进血液凝固
4.抗血栓形成作用
血管内皮细胞的生物屏障作用 摄取和清除循环中一些促凝物质、血管活
性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物质
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和分泌一些物质:
舒张血管:PGI2(prostacyclin)、NO 抑制血小板聚集:PGI2(前列环素) 灭活凝血因子:PC(蛋白C)系统、AT、TM 、 促进血块溶解:t-PA
γ-羧基谷氨酸:具有结合Ca++的能力,并借助于 Ca++ 与磷脂膜结合,Ca++起“搭桥”作用
γ-羧基谷氨酸
Ca++
磷脂膜
在肝合成必须依赖VitK,VitK缺乏可导
致新生儿出血或获得性成人出血性疾病
II、VII IX、X
血栓与止血检验-平时作业试题及答案

血栓与止血检验-平时作业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凝血活性的敏感筛选试验,对于内源性凝血因子缺陷及相关抑制物的检测和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的筛检、肝素治疗的监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早期诊断、术前检查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
2.组织因子:是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跨膜单链糖蛋白,是人体不可缺少的。
3.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如玻璃、白陶土、硫酸酯、胶原等)接触而启动。
4.外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加的凝血因子并非全部存在于血液中,还有外来的凝血因子参与止血。
这一过程是从组织因子暴露于血液而启动,到因子Ⅹ被激活的过程。
5.纤溶系统:血液凝固过程中形成的纤维蛋白被分解液化的过程,叫纤维蛋白溶解[现象]fibrinolysis(简称纤溶)。
纤溶活性异常增强,即纤溶亢进。
纤溶亢进又分为原发性纤溶亢进和继发性纤溶亢进,可致出血。
血纤维蛋白溶酶作用于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能将其多肽链的赖氨酸结合部位切断使之溶解的现象。
由此产生的分解产物为FDP。
纤溶过程也称血液凝固的第四相。
二、简答题1.简述D-二聚体测定的临床意义?答:D-二聚体来源于纤溶酶溶解的交联纤维蛋白凝块,主要反映纤维蛋白溶解功能。
.D-二聚体的临床检测主要应用在静脉血栓栓塞(VTE)、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栓塞(PE)的诊断。
.增高: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也可导致D-二聚体升高。
2.简述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抗凝血酶活性的原理?答:发色底物法:受检血浆中加入过量凝血酶,使AT-Ⅲ与凝血酶形成1:1复合物,剩余的凝血酶作用于发色底物S-2238,释出显色基因对硝基苯胺(PNA),显色的深浅与剩余凝血酶呈正相关,而与AT-Ⅲ呈负相关。
《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

止血检测的方法和应用
常见方法
常用的止血检测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止血时间和红 细胞计数等。
应用领域
止血检测在手术、创伤和出血性疾病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
总结和讨论
1 掌握关键知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您将全面掌握血栓与止血的关键知识和技术。
2 深入讨论
血栓检测的方法和技术
1
技术进展
2
近年来,血栓检测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
包括ELISA、流式细胞仪等。
3
常见方法
血栓检测常用方法包括凝血时间检测和D二聚体术为血 栓检测带来了新的突破。
止血的过程和机制
1 止血的目的
止血是为了阻止大出血和恢复血管的完整性。
2 止血机制
血栓的定义和形成过程
1 什么是血栓?
血栓是血液在血管内部形成并阻塞血液流动 的固体块。
2 形成过程
血栓的形成包括血小板聚集、凝血因子激活 和纤维蛋白生成等多个步骤。
血栓的危害和相关疾病
1 血栓的危害
血栓可以导致心脑血管疾病、深静脉血栓形 成等严重健康问题。
2 相关疾病
高血压、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与血栓形成和 血栓相关疾病风险密切相关。
我们将进行深入的讨论,共同探讨血栓和止血领域的研究前沿和未来发展。
《血栓与止血检测》PPT 课件
这个PPT课件将介绍血栓和止血的关键概念和技术。我们将深入探讨血栓的形 成过程、危害和检测方法,以及止血的过程、机制和检测应用。
课程介绍
1 了解血栓与止血
血栓和止血是人体中关键的生理过程,对人 体健康至关重要。
2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员全面了解血栓的形成和 危害,以及止血的过程和检测方法。
血栓与止血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凝血酶原 凝血酶 纤溶酶原 纤溶酶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止血、凝血及纤溶机制 凝血标本的收集及注意事项 常用检验项目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抗凝血和溶血栓治疗实验监测 卫生部关于出、凝血时间测定操作规程 通知(摘要) 常用检验项目组合
血凝系统 纤溶系统 凝血系统与纤溶系统的动态平衡
组织 血液 组织 血液
PT检查结果报告方式: ① 直接报告时间(s)(12±1秒) ② 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即先以不同稀释度的血浆制成标准曲线然后从曲线上读取。(80-100%) ③ 凝血酶原时间比值(PTR):即病人的PT除以正常参比血浆的PT 所得的比值。
被测PT
= PT比值(0.82-1.15秒)
血管壁损伤
血管收缩 胶原 组织凝血因子的释放
血小板粘附聚集 内源凝血系统 外源凝血系统
凝血因子名称及特点
因子
同义名称
功能
作用
丝氨酸蛋白酶
依赖VK
Ⅰ Ⅱ
纤维蛋白原
底物
共同
-
-
凝血酶原
酶原
共同
+
+
Ⅲ
组织因子
辅因子
全部
-
- -
Ⅳ
钙离子
辅因子
全部
-
Ⅴ
易变因子
辅因子
共同
-
-
Ⅵ
不存在
Ⅶ
稳定因子
酶原
外源
+
+
Ⅷ
抗血友病因子
辅因子
内源
-
-
Ⅸ
Christmas因子
酶原
(凝块形成) (凝块溶解)
凝血标本的收集及注意事项
(人卫版第九版实验诊断第三章血栓与止血检测)课件PPT

包括易引起血栓栓塞的抗凝因子缺陷、凝血因子缺陷、纤溶因子缺陷以及代谢障碍等疾病。常见易栓症 可应用蛋白C及抗凝血酶的相关检测联合基因分析确定(quèdìng)其病因。 (三)动/静脉血栓
第三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四、DIC项目的选择(xuǎnzé)与应用
(一)临床诊断
第三章
血栓 与止血检测 (xuèshuān)
第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一节 血管(xuèguǎn)壁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测( jiǎn cè)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
第四节 抗凝系统监测
第二页,共三十八页。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测( jiǎn c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测 第七节 血弹力图检测
第八节 检测项目的选择(xuǎnzé)和应用
一、筛 检 试 验
1.血浆(xuèjiāng)D-二聚体测定 2.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测定 3.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第二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二、诊 断 试 验
1.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测定 2.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测定 3.血浆纤溶酶原激活抑制(yìzhì)物-1活性测定 4.血浆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试验) 5.血浆纤溶酶-抗纤溶酶复合物测定
(六)血浆血栓烷B2测定(TXB2)
TXB2是花生四烯酸代谢的较TXA2更稳定的产物之一,有促血管收缩和促血 小板聚集的作用。TXA2与PGI2具有平衡作用。
第十一页,共三十八页。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测(jiǎn cè)
第十二页,共三十八页。
● 诊断学(第9版)
一、筛 检 试 验
(一)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血栓与止血检测

血栓与止血检测血栓与止血检测介绍:血栓与止血检测包括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出血时间测定、血小板计数、血块收缩试验、凝血时间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这些试验中,前四项试验主要反映了血管壁和血小板在血栓与止血中的作用。
余三项均属检查内源性凝血的试验,以活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最敏感。
血栓与止血检测正常值:检查结果均无阳性反应,亦无异常数据反应。
出血时间测定TBT 法( Simplate Ⅱ型): 2.3~9.5minIVY 法2~7minDuke 法:1~3min(不超过 4min )血小板计数普通显微镜计数法:(100~300)×109L定性法:30-60min开始收缩,24h完全收缩。
血块收缩试验定量法Macfarlane法 48-60%血浆法:40%凝血时间测定普通试管法:5~10min硅管法:15~32min活化凝血时间法:1.1~2.1min复钙时间测定玻璃皿法:97~160s试管法(PRP法):90~160s(PPP法):90~200s(ART法):50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一步法凝血酶原时间:11~13s凝血酶原比值:0.82~1.15血栓与止血检测临床意义:异常结果:一、毛细血管脆性试验病理性CFT阳性见于:①毛细血管有缺陷的疾病:如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本试验较有价值,还有坏血病、过敏性紫癜、老年性紫癜等;②血小板有缺陷的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无力症、血管性血友病(von wi llebrand disease,VWD)、血小板病;③其它:偶见于严重的凝血异常;毛细血管造成损伤的疾病,如败血症、尿毒症、肝脏疾病、慢性肝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二、出血时间测定BT 延长( 1 )血小板数量异常: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紫癜、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可因药物、中毒、感染、免疫等原因引起);②血小板增多症,如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临床检验基础课件—血栓与止血检验

PT试剂0.2ml
混 匀
特点:操作简便、重复性差
保持试管倾斜角度 30度左右,不断轻轻 倾斜旋转试管,记录 液体凝固所需时间
同时启动秒表
37 ℃
(二)血凝仪的原理
检测原理
凝固法
底物显色法
免疫法
1.凝 固 法
凝血因子级联激活反应最终导致血液凝固。该过程在血液的生物物理特性上可表现为:电阻增大、粘度增强,浊度上升。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测可监测血液的凝固过程,进而反映凝血功能的差异
1.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
在待测血浆中加入过量的组织凝血活酶(III因子)和Ca2+,以此激活凝血系统进而观察血浆凝固需要的时间,是反映外源途径凝血功能的重要试验
PT报告方式及参考值
“秒” 成人:11~13s 新生儿:延长2~3s 早产儿:延长3~5s 较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有临床意义 “PTRPT 参考值:0.85~1.15
2.纤维蛋白降解产物测定(FDP)
来源:Fg、可溶性纤维蛋白、纤维蛋白多聚体、交联纤维蛋白被纤溶酶降解 临床应用 诊断原发/继发性纤溶 检测是否有血栓形成
检测原理
以被检物质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为抗原,制备相应的抗体,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对被检物进行定性或定量测定。 胶乳凝集法: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仪器法:免疫比浊法
3.纤维蛋白原含量(Fibrinogen Fg)
Clauss法(凝血酶法) 根据纤维蛋白原与凝血酶作用最终形成纤维蛋白的原理。以国际标准品为参比血浆制作标准曲线,用凝血酶来测定血浆凝固时间,所得凝固时间与血浆中纤维蛋白浓度呈负相关从而得到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PT衍生法 仪器法测定PT时,Fg全部转变为纤维蛋白,浊度与Fg浓度成正比 免疫法 根据抗原抗体反应原理测定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 常用方法:比浊法、酶联免疫等 测试结果与生理性Fg活性不一定平行
血栓与止血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

➢ ——补充了申请单和标本标识的内容(见4.3和4.4);
前言
➢ ——更新了静脉穿刺程序(见4.5, 2011年版的3.5); ➢ ——补充了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见4.6.1和4.6.3); ➢ ——补充了标本运送要求(见5.2和5.3); ➢ ——补充了标本准备的要求(见7.1.2和7.1.3); ➢ ——增加了自动化流水线的标本处理注意事项(见7.2.4); ➢ ——增加了信息系统的要求(见9)。
血栓与止血检验常用项目的标本 (WST 359—2024)
前言
本标准代替WS/T 359—2011《血浆凝固实验血液标本的采集及处 理指南》,与WS/T 359—2011相比,除结构性调整和编辑性改动 外,本标准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 ——补充了不同人群推荐使用针头的型号,如“成人宜使用 19G21G 的针头,对于新生儿、儿童或静脉较细的成人宜使用 22G23G 针头。”(见 4.1.1);
院患者); ➢ e) 唯一性标识; ➢ f) 申请检测的项目;
4 标本的釆集
4.3 医生申请单
➢ g) 标本种类; ➢ h) 诊断或主要症状; ➢ i) 使用止血、抗凝、溶栓等药物的情况; ➢ j) 申请医生签字; ➢ k) 申请日期和时间; ➢ l) 标本采集日期和时间; ➢ m) 患者联系电话(适用时)。
3 术语和定义
3.2 血液采集器具 blood collection device 真空采血管、注射器或者其他无激活表面的器具(如塑料
管)。 3.3 血液采集系统 blood collection system 由一些部件组成的系统,如导管、连接设备、注射器、针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 义] 本实验观察血管壁、血小板的 综合止血作用 出血点增多提示:毛细血管脆性、通透性 常见于:①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vitC缺乏,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②血小板质与量异常
2、出血时间(Bleediபைடு நூலகம்g Time,BT)
[方 法] 用标准弹簧针或刀片刺破皮肤23mm 深,观察出血自然停止的时间 [参考值] Duke法 Ivy 法 BT测定器法
1 .血管收缩 2 .一期止血 - 血小板血栓
(血小板黏附、聚集于血管破损处)
3 .二期止血 血浆凝固,纤维蛋白网加固血 小板血栓,
(凝血系统启动,纤维蛋白生成)
4. 抗凝血机制
(1)细胞抗凝机制:
单核-巨噬细胞吞噬清除凝血过
程中的有关物质和产物
(2) 抗凝血酶系统:
抗凝血酶(Antithrombin,AT) → 灭活Ⅱ、Ⅸa、Ⅹa、Ⅺa、Ⅻa;
1-3 min 2-6min 6.9±2.1min
>4min为延长 >7min为延长 >9min为延长
[临床意义]
主要反映血管壁和血小板的综合止血功能。
BT延长见于:
• • • • • ①血小板减少; ②血小板功能异常(如血小板无力症); ③VWD、DIC等; ④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⑤药物作用(Aspirin, 潘生丁)
等),增强血管收缩(TXA2,5-HT等)
4) 提供膜磷脂表面(PF3),提供凝血反应介质
5) 促使血块收缩(血栓收缩蛋白),形成稳固血
栓
3. 凝血系统
• 12个经典因子I-XIII(FVI=Va) 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和前激肽释放酶(PK) • 除IV(Ca++)外,均为蛋白质。大多数由肝 脏产生。FIII广泛存在。 • II、VII、IX、X 合成依赖于Vitk, 称Vitk依赖因子
体内最重要的抗凝物质,其抗凝作用占体内总抗凝血功 能的50%-67%,在肝素介导下起作用。
肝素辅因子Ⅱ(Heparin cofactor Ⅱ, HCⅡ) →灭活Ⅱ,Ⅹa(肝素和硫酸皮肤素促进,>1000倍) 注意:病理性抗凝物
(3)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
内凝途径 Ⅻa
凝血活酶 生成期
外凝途径 Ⅲ Ⅶa
Ⅺa Ⅸa Ⅷa Ca2+ PF3
Ca2+
Ⅹa
Ⅴa Ca2+ PF3
凝血酶 生成期
ⅩⅢ
凝血酶原 (Ⅱ) 纤维蛋 白原(I)
凝血酶 Ⅱa
共 同 途 径
ⅩⅢa
纤维蛋白 生成期
纤维蛋 白单体 (Ia)
交联纤 维蛋白
正常的止血机制 - 3个时相
血管破损后:
•
•
凝血因子质与量异常
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加
•
•
纤溶系统
综合因素
(一)血管壁/血小板检查
1.毛细血管抵抗力试验
(Capillary Resistance Test, CRT)
[方 法]血压计袖带上臂加压8min 在前臂直径5cm 圆圈内计数新出血点 [参考值]男性0-5个 女性0-10个 >10个为异常
③血小板分布异常:脾大、脾亢
• 血小板增多 ①一过性增多(反应性) :急性大出血、 溶血或脾切除术后,感染等。 ②持续性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慢粒、 真红、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等。
4.血块退缩试验
(Clot Retraction Test, CRT)
[原理] 血小板的血栓收缩蛋白促使血凝 块纤维蛋白网收缩,血清被挤出,血块 体积缩小。 [方法] 全血标本注入试管中,静置,观 察析出的血清占原有全血量的百分比 了解血块退缩的程度。
– 继发于凝血酶生成后,有纤维蛋白单体生成 及交联的纤维蛋白形成,而后发生的纤溶。
– FDP ↑, D-D二聚体↑
纤溶酶原激活过程
纤溶酶原
纤溶酶
FXIIa,FII
t-PA u-PA
止、凝血功能的实验检查
止、凝血障碍出血性疾病 的发病机制
• • 血管壁结构与功能异常 血小板质与量异常 一期止血缺陷 二期止血缺陷 纤溶系统缺陷
其他有关血管方面的检测: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检测) 免疫火箭电泳法 减低:VWD 增高:血栓性疾病
3、血小板计数(plt count)
[正常值](100-300)×109/L [临床意义] 血小板减少: 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再障、急性白血病、 MDS等; ②血小板破坏或消耗增加:ITP、 SLE、 TTP、 DIC以及 药物、感染等
凝血酶
纤维蛋白 单体 纤溶 酶
ⅩⅢa
交联 纤维蛋白 纤溶 酶
极附属物 Bβ 15-24 , , X ,Y ,D, , E FDP
多聚体,复合物 D-二聚体 , , , X ,Y ,D,E
• 原发性纤溶亢进:
– 凝血瀑布没有形成,无凝血酶生成,纤溶酶 活性↑,导致纤溶亢进,纤维蛋白原被降解;
– FDP ↑ • 继发性纤溶亢进:
[参考值]
• 30min-1h 开始退缩 • 18h-24h 退缩完全: • 析出的血清/全血量 40-50%
30min-1h
18h-24h
[意义] • 主要用于血小板功能测定的初筛 • 退缩不良见于:
血栓与止血检查
正常的止血机制
血管壁(vessel wall) 血小板 (platelet) 凝血系统 (coagulation system) 抗凝血系统 (anti-coagulation system)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fibrinolytic system)
1.血管壁
TFPI——抑制“TF-FⅦa”复合物和Ⅹa
TFPI
TF-FⅦa
FⅩa
(4) 蛋白C/蛋白S系统
凝血酶 凝血酶调节蛋白(TM)
PC
APC
APCI
灭活Va、 VIIIa,激活纤溶系统
(活化蛋白C抵抗现象-因子V Leiden 突变:DVT)
PS
5.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FPA, FPB
纤维 蛋白原 纤溶 酶 极附属物 Bβ 1-42 X,Y,D,E
1). 血管壁的完整性 与血小板及vitC有关 炎症(免疫因素)可破坏其完整性
2). 其他: 管腔收缩;分泌、释放促凝物; 暴露内皮下胶原
2. 血小板在止血中起重要作用
1) 维持血管壁的完整性,毛细血管通透性
2) 粘附、聚集在血管破损处,形成白色血栓
3) 释放活性物质,促进血小板聚集(ADP,ATP,P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