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句重组练习题
小学生语文乱句重组(方法+习题)

乱句重组是把错乱的句子排列好,这是小学阶段语文练习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必须好好掌握。
学会排列句子,不仅能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还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那么,如何学会排列好句子呢?我们可以按下列方法进行。
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
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
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根据这段话的特点,找出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
乱句重组-带答案版

乱句重组训练(一)﹙2﹚我急忙跑到居委会借来一辆三轮车。
﹙1﹚张大娘突然中暑昏倒了。
﹙5﹚陈阿姨掏钱为张大娘挂号,配药。
﹙3﹚邻居们七手八脚把张大娘抬上三轮车。
﹙4﹚朱大哥踩着三轮车把张大娘送到医院。
﹙6﹚看完医生以后,我搀扶张大娘走出医院。
¥﹙7﹚张大娘感谢邻居们的热情帮助。
(二)﹙5﹚淡红色的花串在上面摇动着,好像高兴地点头。
下面的绿叶丛中,还开着一串鲜艳的花。
﹙1﹚我家后院种着半人高的蓖麻,枝叶粗大,很神气。
﹙4﹚红花、黄花和绿叶相互映衬,显得格外艳丽。
﹙2﹚它的茎杆是浅绿色的,一节一节的,好象甘蔗一样。
节上还分出了好多枝丫,像棵小树。
﹙3﹚叶子呈八角形,边上还有细齿,一根茎上有四五种深绿色的叶片。
(三)¥﹙4﹚可是,苍蝇却嗡嗡地飞走了。
﹙2﹚忽然,从外面飞来一只大苍蝇,一会儿叮小卫的耳朵,一会儿叮小卫的鼻子,把小卫叮得烦死了。
﹙1﹚一天,小卫在窗前看一本有趣的书。
﹙5﹚小卫对着一堆碎玻璃,呆住了。
哎,谁叫他做事之前不好好地想一想呢﹙3﹚小卫想了想,拿起自动缩折伞,对准停在玻璃上的苍蝇,一按按钮,“当啷”一声,玻璃给打得粉碎。
(四)﹙3﹚我穿过院子向北屋走去。
屋门敞开着,一眼就望见迎面墙上的新彩画。
﹙5﹚我想:这就是我要访问的那位退休老教师吧$﹙2﹚院子里静悄悄的,收拾得干干净净。
一棵高大的槐树,枝叶长得十分茂盛。
﹙4﹚屋里坐着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年人,正对一群孩子讲着什么。
孩子们都睁大眼睛听着,不时发出一阵阵笑声。
﹙1﹚我轻轻地堆开门。
(五)﹙4﹚他又用我的小蜡笔左一下,右一下地涂上颜色,纸上出现了活泼的小鸟,美丽的孔雀,快乐的天鹅。
﹙3﹚舅舅看了看这三件东西,就拿起笔画起来。
﹙1﹚一天,舅舅来我家玩。
﹙2﹚我拿出几样心爱的小玩具,有小鸟,孔雀和天鹅,让舅舅画。
》﹙5﹚舅舅画得多好啊,那三个小东西就要从纸上飞起来一样。
(六)﹙2﹚放在蚂蚁窝前。
﹙3﹚一只小蚂蚁发现了。
﹙1﹚有一次,我抓了一条虫。
小学乱句重组练习题

小学乱句重组练习题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
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
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根据这段话的特点,找出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
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
乱句重组练习

( 3 )拾级而上,便到了龙亭殿前。 ( 2 )走进龙亭公园,穿过一丛丛争奇 斗艳的鲜花,便到了龙亭。 ( 1 )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去游览了龙 亭。 ( 4 )我们步入大殿,看到四壁雕刻着 飞龙光彩夺目,金碧辉煌。
( )到了雨季,这种树就生出一些 枝条和心形的叶片。 ( )所以,人们叫它瓶子树。 ( )在南美洲的高原上,生长着一 种高大、奇特的树。 ( )雨季一过,绿叶纷纷败落,红 花纷纷开放。 ( )这时,一棵棵树就像查慢红花 的大花瓶。
( 2 )开始,小花苞穿着绿色的外衣。 ( 4 )又过了几天,花瓣全盛开了,在阳 光下向我们展开笑脸。 ( 3 )几天后,小花苞顶破外衣,长出几 片花瓣来。 ( 5 )现在,月季花已开满花坛,他们争 奇斗艳。 ( 1 )春天来了,月季花长出了一个个花 苞。
( )接着把小树苗放进坑里。 ( )最后给小树浇上水。 ( )二(1)班同学放学后在学校里种 树。 ( )然后培好土。 ( )大家先把坑挖好。
( )小明说:“可能要下雨了,咱们快走。” ( )早晨,红日高照,天气十分晴朗。 ( )我对小明说:“咱们去捉鱼吧。”小明愉 快地答应了。 ( )谁知到了中午,天上的太阳不见了,乌云 也多了起来。 ( )没过多久,天空果然下起
乱句重组

( ) 每天吃过晚饭,他便开始抄书。 ( )他就上山砍柴,把柴卖了买文具,又用木柴来代替油 灯。 ( )他抄书的范围很大,历史、哲学、医学、化学方面的 书都抄。 ( )晋代人葛洪,从小热爱学习,但家里很穷,无书可读。 ( )后来,他终于成为著名的思想家,在医学,化学方面 也有贡献。 ( )可是,有时书借来后还来不及仔细读就要归还了。 ( )他只好背上空箱子,到处去借。 ( )而要抄书,一是没有笔墨纸张,二是白天要劳动。 ( )唯一的办法,就是把书抄下来。
一、排列乱句子
( )它身体修长,洁白如银,肉细嫩无刺,滋味鲜美,一 直受到人们的青睐。 ( )夕阳西下,黄昏来临,美丽的湖面一片宁静,远处渔 舟点点,那是辛苦了一天的渔民正驾舟归来。 ( )船上,一条条银鱼,在落日余晖的照射下,银光闪闪。 ( )夜色渐浓,渔舟泊岸,四周寂然无声,一切有归于平 静。 ( )近了,近了,满怀喜悦的渔民使着劲儿摇,划破了如 镜的湖面。 ( )浩瀚的巢湖,盛产鱼类近百种,其中有一种值得称道 的鱼——银鱼。 ( )清晨,渔民们头戴斗笠,脚踩鱼船,把渔网洒向一望 无际的湖面。 ( )夏
乱句重组 练习

事情发展顺序 (先后顺序)
( )爸爸说:“你不是学过音序查字的方法吗?试 试看!” ( )当我写到“鸭子gā gā 叫”时“gā”字难住了 我。 ( )我用音序查字法,很快在字典找到了“嘎嘎” 这个词。 ( )晚上,我在家里写日记。 ( )我去问爸爸,“gā”字怎么写。 42513
4261 秋冬季
( )这样一快一慢,鱼鳞身上出现了一圈松一圈紧 的痕迹。 ( )鱼的生长跟气候有直接的关系。 总概括 ( )于是,人们根据鱼的“生长圈”,计算出鱼的 年龄。 后有“生长圈”的使用 ( )秋冬季节,气温低,鱼儿长得慢。 ( )有的科学家叫它“生长圈”。 先有“生长圈”的名称 ( )春夏季节,气温高,鱼儿吃得多,长得快。
31452
找关键词,先概括总体写,后具体写
416352
(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 硕果累累。 ( )田野的尽头,连绵起伏的山峰犹如大海里起伏 的波涛。 (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无忧无虑 地游来游去。 ( )山腰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带子飘向远 方。 说到什么,要紧跟着说它怎么样 ( )一条小溪从我们村里流过。 (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沉甸甸的麦穗,正 点着头报告丰收的喜讯。 352614
事情发展顺序(要了解柳树的生长发展的过程)
( )后,树叶一片片分开了,像绽开的花朵。 (紧随花骨朵) ( )三月里,柳树抽出了新枝,长出了嫩叶。 ( )要是你在远处看,柳树就好像是一团淡绿色 的雾。 ( )几个星期后,柳树的枝叶就变成深绿色 的。 ( )刚冒出的嫩叶儿,一片片抱在一起,像是一 个个绿色的花骨朵。
五年级乱句重组练习题

根据时间的变化来判断句子的顺序,是很重要的一点哦!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练习题
A ( )我的好朋友小静排在买鱼队伍的最前面。 ( )她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 ( )有一天,我去买鱼,买鱼的人很多,排成长队。 ( )我非常生气,还是好朋友呢? ( )我走到她跟前,悄悄地说:“让我排在你前面吗?”
五年级乱句重组
乱句重组学习要点
1.事情发展顺序 起因 经过 结果
• 2.地点转换顺序 首先 然后 最后
• 3.时间顺序 春夏秋冬 早晨 中午 晚上
事情发展顺序
事情发展顺序六要素; 起因 经过 结果 时间 地点 人物
起因;事情发生的原因 经过;事情发生的过程 结果;事情最后的结局
地点转换顺序
地点转换顺序是地点之间的转换来判断的 如;
1.我先来到了广场放鸽子;又向学校走去;然后来到池塘边摸小鱼; 摸小虾,最后来到教堂······
2.今天爸爸妈妈带我去玩耍。我们先去了游乐场,过山车真是刺激! 我们又去了小河边钓鱼,我可厉害了!钓了3只鱼哦。最后,我们 又来到了冰淇淋车买了一个香草味的冰淇淋,真是美味啊!今天我 真开心!
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从大的角度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季节顺序, 一类是按照生活中时间的变化。
按照事情发展顺序练习题
A ( 2 )我的好朋友小静排在买鱼队伍的最前面。 ( 4 )她连连摆手说:“不行!不行!” ( 1 )有一天,我去买鱼,买鱼的人很多,排成长队。 ( 5 )我非常生气,还是好朋友呢? ( 3 )我走到她跟前,
乱句重组(3年级)

乱句重组1、()它的身上有许多法宝。
()啄木鸟除虫的本领可大啦!()它有一个凿子嘴,又尖又长,能凿开坚硬的树皮。
()它回闻声啄树皮,能把舌头捅进树皮,钩出害虫。
()它有两只隔木耳。
()它还有一对铁钩爪,别看它腿短,却十分有利,一上树就能将树干抓得牢牢的。
2、()田野的尽头,连绵的山峰像大海里起伏的波涛。
()溪水是那么清澈、明净,水里的小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
()小溪的另一边是田野,如今黄澄澄的,正向农民报告着丰收的喜悦。
()一条小溪从我们的村子里静静流过。
()山腰上的公路,像一条银灰色的绸带飘向远方。
()小溪的一边是果园,春天,花香弥漫:秋天,果实累累。
3()是啊,为人民服务,雷锋是永远不知道累的。
()他看到旅客很多,连忙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老人。
()这天,雷锋因公出差上了火车。
()一些旅客不住地招呼他:“同志,看你累得满头大汗,快歇歇吧!”()“我不累”。
()他又看到列车员很忙,就帮着拖地板,擦玻璃,收拾小桌子,给旅客倒水,帮助中途下车的旅客拿东西。
4()不知什么时候,天渐渐地变阴了。
()看着没被雨淋湿的麦子,张大叔叔真是又累又高兴。
()上午,天气晴朗。
()张大叔忙把场上的麦子一袋袋往家里运。
()傍晚,天空乌云密布,眼看就要下雨了。
()张大叔在场上晒了许多麦子。
()当他刚把最后一袋麦子运回家,大雨就“哗哗”地下起来了。
5()后来,列宁不幸被捕,但仍然经常写信要家里人设法为他借书。
()他就常去监狱图书馆借书。
()在彼得堡的时候,列宁整天呆在图书馆里,读了许多书。
()列宁是善于利用图书馆读书的典范。
()在监狱里,列宁被关了十四个月,也整整地用图书馆读了十四个月的书。
()当听说监狱图书馆可以借书,他高兴极了。
()他一生中大多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
6()所以,诗人写道:“春色先以柳荫归”,“春风杨柳万千条。
”()你看,在那冰雪初融的时候,不是暗暗泛青的芽首先把春意带到人间吗?()在北方广大地区,感受春意最早的乔木是垂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乱句重组练习题一、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有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在排列时,应仔细分析句与句之间的联系。
常见的错乱句子,往往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或者活动的具体过程。
那么,我们就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
如:他想,这是谁丢的,真不讲卫生。
他看见地上有一团白白的东西。
忽然,他看见有几个小同学在打扫操场,争做好事。
下课了,张良在操场上玩。
他连忙回头,不好意思地拾起刚才看到的那一团白纸。
想着,他就若无其事地走开了。
走近一看,原来是一团废纸。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叙述了张良在操场上看到了一团废纸,经过思想斗争,最后拾起了那团废纸的过程,层次清楚。
在排列时,我们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排列排列为4、2、6、1、7、5、3。
二、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对一些错乱的句子,我们可以找出表示时间概念的词语,如,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等词,然后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句子。
例如:华罗庚教授是一位自学成才的著名的数学家。
20岁那年,他得了伤寒病,一躺就是半年,病好后,一条腿残疾,但他毫不泄气,继续向科学城堡进攻。
他14岁开始自学数学,每天坚持自学10小时,从不间断。
1932年,22岁的华罗庚应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的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
从19岁起,华罗庚开始写数学论文。
在清华期间,他看了更多的数学书,并开始学习外文。
由于他肯下苦功,进步很快,25岁时,华罗庚就成了著名的数学家。
排列这段话时,我们可以抓住”14岁”、”19岁”、”20岁”、”22岁”、”25岁”这些表示年龄的词,也就是以时间顺序来排列句子,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正确的排列应是:1、4、2、5、3、6。
三、按先总述后分述的顺序排列有这么一个习题: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根据这段话的特点,”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这句话是个中心句,其他三句话都是围绕着这句话来说的。
显而易见,我们可按先总后分的顺序来排列句子。
排列的顺序为:2、3、1、4。
四、按空间推移的顺序排列所谓空间推移,就是由地点的转移,表达出不同的内容。
排列时,要十分注意,不要与其他的方法相混淆。
譬如:一听到这熟悉的叫声,我就猜准它一定生蛋了。
我高兴地把蛋拣在手里,还热乎乎的呢。
跨进屋门,果然,一个鹅蛋似的双黄蛋躺在鸡窝里。
一天下午,我参加学习小组后回家,老远就听到我家的那只老母鸡”咯咯哒”、”咯咯哒”地在房子里叫个不停。
这段话,我们可以抓住”屋外”和”屋里”两个不同地点,对句子进行排列,顺序是2、4、3、1。
排列顺序:1.老师讲课后让大家做八道数学题。
郑老师看见了,轻轻地走到他跟前,耐心地给他讲解。
不一会儿,小宁就明白了,他拿起笔,继续写下去。
上课的时候,郑老师认真地讲课,同学们专心地听。
小宁有一道题不会做,举手问老师。
2..柳树、杨树的叶子枯黄了,飘落了。
纷纷飞舞的雪花飘洒在它那耀眼的、绽开的花瓣上,它依然虎虎有生气。
牡丹、芍药也早已失去了它们那美丽的容颜。
冬天到了,寒风把银白的雪花带到人间。
还有些花瓣掩在白雪里,红白相映,色彩灿烂,令人一望而生羡慕之心。
在这万里雪飘、数久寒天的季节里,只有梅花独自开得那么盛,那么艳。
2.面对多次失败和爆炸事故,他毫不畏缩,后来终于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
长大以后,他对研究炸药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个消息很快就轰动了整个瑞典。
诺贝尔小时候就很用功,他刻苦学习英、法、德等国文字。
他不顾亲友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反复试验。
3.妈妈劝他不要躺在床上看书,说那样容易近视。
妈妈生气了,说小松不听她的话。
晚上,小耸拿着一本小人书躺在床上看。
小松见妈妈生气了,赶快放下书,说他再也不躺着看书了。
让妈妈别生气。
小松不信,说他看了这么多书了,眼睛也没近视。
4.能亲临其境参加一场科学技术的大变革,在人类历史上来说,机会是不多的,大概是百年一遇吧!第二次技术革命出现在一百年前,发明了电的应用。
于是,纺织机、轮船、火车等相继出现。
第三次技术革命是从四十多年前的原子能应用、电子计算机应用开始的。
有了发电机、电动机、电报、电话、广播等。
第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在二百五十年前,那时发明了蒸汽机。
正在方兴未艾,迅速发展。
5.难道是小针在作怪吗?他拿这摇来摇去,发现里面的小针总是指着一个方向。
爱因斯坦小时候,爸爸掏出一只指南镇给他玩。
从此,他开始对科学发生兴趣。
他想,是什么东西吸着小针?打开一看,什么也没有。
6.秋天,石榴树结出像小灯笼似的红石榴。
夏天,它开出一朵朵的白花。
冬天,它的叶子落光了,只留下枝只杈杈。
我们家院子里有一棵石榴树。
春天,石榴树长出嫩绿的叶子。
秋天,我们摘柿子,吃葡萄。
7.夏天,我们在河里游泳。
河水清清,过了河是座山,山旁有一片竹林。
每到春天,我们上山采野花,爬树吃槐花。
我的故乡是一座小村庄,村后有条小河。
冬天,河水结成厚厚的冰,我们在河上滑冰。
8.然后才走了20天,有一个同伴就吃不消了,自顾自回家了。
徐霞客在安葬了静闻之后,仍然坚持旅行。
徐霞客在51岁的时候,约了三个同伴一起到西南地区去考察。
另一个同伴是叫作静闻的和尚。
他和徐霞客志同道合。
但是在广西南宁附近,静闻不幸得病,死在途中。
徐霞客在这样一来困难的情况下,依旧一人坚持考察,直到54岁时完成了西南考察才回家。
9.他一生中有许多时间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
为了写作《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一书,他在图书馆里翻阅了580多本参考书。
当他听说监狱图书馆可以借书,真高兴极了。
在监狱里,列宁被关了14个月,也整整利用图书馆读了14个月的书。
列宁是善于利用图书馆读书的典范。
在彼得堡的时候,列宁整天呆在图书馆里,读了许多书。
他就常常到监狱图书馆去借书。
后来,列宁不幸被捕,但他仍然经常写信要家里人设法为他借书。
10.螳螂屈着身子靠近去,想要捕蝉,却没料到黄雀在它身后。
园中有棵树,树上有只蝉,它高高地停在树上动听地唱着歌,喝着露水,不知道螳螂在它身后。
这三种小动物,都力求得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不顾它们身后的祸患。
黄雀伸长脖子想要吃螳螂,却不知道已有人在树下,举着弹弓瞄准它。
11.太阳出来了,湖里的睡莲迎着太阳笑着。
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湖里的睡莲就张开花瓣,面对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欣喜地等待着。
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
中午,太阳火辣辣的。
湖里的睡莲都慢慢地合拢了花瓣,似乎睡觉去了。
东方刚露出鱼肚白。
12.天快黑了,还余兴未尽地睁大眼睛在竹林里找呀,寻呀!捉上一对金色的笋子虫,折一根细细的竹枝穿在它的前足上,让它们去徒劳地扇动小翅膀。
他们在竹林里欢乐地追呀,跑呀!做着各种有趣的游戏。
我的家乡在江南,那里有许许多多翠绿的竹。
于是,这细小的翅膀扇起的凉风便把孩子们对竹林的依恋带回了家里。
那密密的竹林是孩子们的天堂。
13.同学们拿着话筒,举着小旗,来到大街上。
下午,老师带我们去宣传卫生。
过路的叔叔、伯伯都夸我们能干。
我们一遍又一遍地认真宣传着。
14.我又生气,又好笑,直想把小花猫唤来,狠狠地揍它一顿。
一天中午,我正在家里练大字,忽然好朋友王浩来约我到河边去钓鱼。
钓鱼回来,我发现桌上的墨水瓶倒了,墨汁顺着桌边滴到地上,大字本上也踩上了猫爪墨印。
仔细一看,很像几朵梅花。
可又一想,说不定是这个“小冒失鬼”在追扑老鼠时不慎才干出的。
这时我反觉得小花猫淘气得可爱。
说走就走,连墨水瓶、大字本也忘了放好。
15、它放射出万道霞光,把四周的云朵都染成玫瑰色。
夕阳忽地全部落下去,只剩下红色的晚霞在天边飘浮,就像一群仙女,穿着粉红色的纱裙在天际漫步。
为了看日落,我登上了顶楼。
夕阳渐渐下坠了,不那么耀眼了,显得更加红艳。
观看了日落的情景,我不禁赞叹:“多么美啊!”向西眺望,只见一轮红日悬挂在天边。
16、无论在早晨、黄昏、晴天或雨天,她都会呈现不同的面貌。
日月潭不但环境美丽,而且景色宜人。
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有散去,隐约看到天边的辰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
日落的时候,她又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神秘感。
在艳阳高照的天气里,整个日月潭都清晰的展现在眼前,使人们突然胸襟开朗起来。
17、他正想坐下来时,管理员对他说:“先生,这是马克思先生的座位。
”管理员笑着说:“是的,很多年来,他每天都到这儿来读书。
”那个读者问:“他每天都来吗?你是说他今天一定回来?”话刚说完,马克思果然跨进门来。
一天清早,伦敦博物馆里,有位读者,见有个座位空着,便走了过来。
18、一根芦苇应该说是渺小的、脆弱无力的,被大风一吹很容易折断。
盛夏时节,每根芦苇从杆到也都鲜绿鲜绿,翠嫩欲滴。
因此,只要有芦苇的地方总是成林成海,不惧风吹雨打,永远保持挺立。
它们潇洒淡雅,迎风摆动,显示出一种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这时候,你一点也不会觉得芦苇弱小,给人留下的是众志成城、气势磅礴的壮观。
也许芦苇深知自身的这个弱点,从来不会单独存在,而是集群而生、聚众而长。
19、在填出国护照时,他在“姓名”一栏中填错了年龄“十四”两字。
我国已故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原名李仲揆,天资聪慧,读书用功。
李仲揆就这样变成了大名鼎鼎的李四光。
由于这张表是花钱买的,他花不起钱再买一张,变急中生智。
把“十四”变成了李四。
他十四岁就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准去日本留学。
他又觉得“李四”不好听,便在“四”后加一个“光”字,四面都光明,前途无量,意思很不错。
20、现在,我总结了几条经验,平时要多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心记下来,还要用自己的话写自己的感受。
以后,我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写真实的事,作文果然有了进步。
老师在我写的文章后面批着:“不真实,要用自己的话来写真实的事。
”以前,我每做一篇作文,都要先找别人的文章来参考,自己不动脑筋,文章简直是七拼八凑。
二、乱句重组练习1、掰开橘皮,有鱼网似的橘络,小心翼翼地网着橘瓣。
十瓣左右的橘瓣,都裹着一层柔软的薄膜。
它那金灿灿的表皮,颜色鲜,光泽好,气味香。
剥开薄膜,橘瓢里排满着琥珀一样晶莹透亮的小颗粒,里面全是美味的汁。
成熟的黄岩蜜桔简直是大自然和人类共同精制出来的艺术品。
那比绿豆稍大点的橘核,像珍珠一样稀疏地嵌在橘瓢中间。
橘皮里面是白色的,它不像表皮那样光滑,却像牛、羊的“百叶胃”。
2有一次,李老师带着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到郊外游玩。
我奔跑着追赶蝴蝶,脱离集体。
在草地上,我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
读一年级的时候,我还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儿童。
蝴蝶漂亮的花衣裳,处处透着诱人的色彩。
这件事虽然过了这么久,但至今仍使我难以忘怀。
李老师发现后,不但没有制止,反而让同学帮我捉。
3据说他在小楼上弹钢琴,时间长了,手指在键盘上都磨得滚烫滚烫。
他的勤奋苦练十分惊人。
为了能长时间地弹下去,他在琴房里放了一盆凉水把手浸水中泡凉后又接着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