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英口译中去繁就简的价值分析
目的论连贯原则在汉英外交口译中的体现基于现场口译的语料分析
在汉英外交口译中,一词多义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口译员需要准确判断源 语言中的词汇在目标语境下应该使用哪种含义。为了更好地应对一词多义带来的 挑战,口译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前准备:在得知口译任务的大致内容后,口译员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可 能会遇到的一词多义的词汇及其对应的翻译。这样可以减少在现场思考的时间, 提高翻译的效率。
在汉英外交口译中,一词多义可能会带来一些挑战。口译员需要准确判断源 语言中的词汇在目标语境下应该使用哪种含义。为了更好地应对一词多义带来的 挑战,口译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提前准备:在得知口译任务的大致内容后,口译员可以提前准备一些可 能会遇到的一词多义的词汇及其对应的翻译。这样可以减少在现场思考的时间, 提高翻译的效率。
总之,目的论连贯原则在汉英外交口译中具有重要体现。口译员应准确把握 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运用相应的翻译策略和技巧,确保目的语的连贯性和可理 解性。同时,口译员还需要现场情境和交际目的一词多义是英语中常见的现象。 一词多义指的是一个词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含义。在英语中,很多常用词都是多义 词。这些词在不同的语境下会有不同的含义。例如,“bank”这个词既可以指代 银行,也可以指代河岸或是储藏东西的地方。
感谢观看
目的论连贯原则在汉英外交口 译中的体现——基于现场口译
的语料分析
基本内容
本次演示旨在探讨目的论连贯原则在汉英外交口译中的体现。通过基于现场 口译的语料分析,我们将深入探讨口译员如何运用目的论连贯原则,准确翻译汉 英外交话语,从而确保交际目的的达成。
在外交口译中,目的论连贯原则是一种重要的翻译原则。该原则强调翻译应 以目的为导向,将源语言与目标语言进行有效转换。翻译还需保持前后话语的连 贯性,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
《2024年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研究》范文
《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汉英同声传译作为跨语言交流的重要手段,其准确性和效率直接关系到信息传递的成败。
在汉英同声传译过程中,简约现象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对翻译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分析其成因和影响,并尝试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
二、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主要表现为对原文信息的简化、省略和概括。
这种简约现象可能是由于语言结构差异、文化背景差异、时间压力等多种因素导致的。
在翻译过程中,译员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快速理解和处理,然后以简洁明了的方式传达给听众,这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一定程度的简化。
三、简约现象的成因1. 语言结构差异:汉语和英语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大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译员需要调整语言结构,以适应英语的表达习惯,这可能导致对原文信息的简化或省略。
2. 文化背景差异:汉语和英语所属的文化背景不同,导致对某些概念和表达方式的认知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译员需要根据目标语听众的文化背景进行适当调整,这可能也会产生简约现象。
3. 时间压力:同声传译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这给译员带来了巨大的时间压力。
为了确保翻译的流畅性和准确性,译员往往需要对原文信息进行快速处理和简化。
四、简约现象的影响简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和流畅性,使听众更容易理解。
然而,过度简化或省略原文信息可能导致信息丢失或误解,影响翻译的准确性。
此外,过于简化的翻译可能无法充分传达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降低翻译的质量。
五、应对策略1. 强化语言基本功:译员应提高自己的语言基本功,包括对汉语和英语的掌握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等。
这有助于减少因语言结构差异导致的简约现象。
2. 了解文化背景:译员应了解汉语和英语所属的文化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原文信息和调整翻译策略。
这有助于减少因文化背景差异导致的简约现象。
3. 把握时间节奏:译员在同声传译过程中应合理安排时间,确保在保证翻译准确性的同时提高翻译效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英会议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汉英会议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会议口译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其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至关重要。
特别是在汉英会议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使用广泛,这些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翻译的准确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生态翻译学作为翻译研究的新视角,强调了翻译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
本文旨在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探讨汉英会议口译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基础生态翻译学,顾名思义,是将生态学原理引入翻译研究的一种理论。
它强调翻译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包括语言生态、文化生态、社会生态等。
在这种理论框架下,翻译不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行为,而是一个在多种生态因子影响下的动态过程。
三、汉英会议口译中的文化负载词文化负载词是指那些蕴含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它们是某一文化中特有的表达方式,可能无法在另一种文化中找到完全对应的词汇。
在汉英会议口译中,文化负载词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特定的表达方式,成为翻译的难点和重点。
四、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针对汉英会议口译中的文化负载词,本文提出以下翻译策略:1. 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对于一些具有明确文化含义但不影响理解的文化负载词,可采取直译的方法,保留其原意和特定文化内涵。
同时,对于一些含有隐喻、象征意义的文化负载词,则需通过意译的方式,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其含义。
2. 归化与异化策略:归化策略注重翻译的流畅性和可读性,通过调整语言结构或词汇选择,使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异化策略则强调保留原语的文化特色和表达方式,让读者了解原语文化的独特之处。
在处理文化负载词时,可根据具体语境和目的选择合适的策略。
3. 注释法:当直译或意译无法完全传达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时,可采取注释法进行补充说明。
注释可以是对背景知识的介绍、对特定表达方式的解释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含义。
4. 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口译员应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交际习惯等。
去繁就简
下面举的例子中,有的是国家级的正式概念,有 的是某个单位自己的口号。其中第一个已经成为 英美对华关系和商界所接受、熟悉的说法。
三个代表 the Three Represents 四个第一 the Four Firsts 五个重点 the Five Focuses 五讲四美 the Five Promotes and Four Beautifuls 六个全面 the Six All-rounds
中文简化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经济效益不好的局面 lack of cost-effectiveness 经济效益不好
产生了没有希望的想法 beginning to feel hopeless 觉得没有希望
中文原文 参考译文
中文简化
逐渐形成了不愿意上学的心情 feeling increasingly reluctant to go to school 越来越不愿意上学
另一种类是,有一些字是用来强调语气的,实际 上没有增加新的意思。 例:“不断扩大”(有断断续续的扩大吗?扩大 本身就是一个发展过程的概念) “更新、更高的要求”(新要求是否已经包括了 更高要求的含义呢?或者说更高的要求不已经是 新的要求了吗?) “深入探讨”(那些探讨是肤浅的呢?) “反复重复”(反复的不就是重复的吗?)
中文原文 参考译文
中文简化
应该考虑经济发展情况 should consider economic development 应该考虑经济发展 形成了人人谈世界贸易的状况 everyone is talking about world trade 人人谈世界贸易
中文原文 参考译文
[整理]汉语四字格的英译之文献综述
汉语四字格的英译之文献综述刘雯一、汉语学界对四字格的研究(一)、四字格的概念四字词语古已有之,其出现甚至可以追溯到先秦,如在《诗经》中即已出现了四字结构。
但“四字格”这个概念最初是由陆志韦先生于1954年提出来的。
后来,吕叔湘先生也沿用了这一概念,之后很多学者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然而,对于这个概念的涵义,各位学者却是认识不一。
如陆志韦认为,四个字(音节)在语法上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前后有比它更大、更明显的停顿,在语法上成立而且有意义的就是四字格[1]。
吕叔湘先生认为四音节熟语即四字格[2]。
马国凡则将四字格定义为:“由四个音节组成的单位。
”[3]这个定义显然过于宽泛,但他同时指出:“强调外部形态是确定四字格的主要依据并不意味着四字格可以是无意义的音节拼凑,四字格或是一个词,或是一个语,它是由四音节表意的不同程度的粘合体,而不是其他别的什么。
” [3]陈宏薇给出的定义是:一个包含四字汉语的词组。
[1]而《汉语语法修辞辞典》中的定义是:由四个汉字组成的一个固定的形式。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各位学者对于四字格的概念认识不一,主要分为狭义的理解和广义的理解两类。
狭义的理解如吕叔湘、陈宏薇等认为四字格主要是四音节组成的短语或词组;而广义的理解如陆志韦、马国凡等则认为,四字格不仅包括词组还应包括词,如盖世太保、歇斯底里等。
(二)、四字格的特点根据马国凡等多位学者的研究,四字格的特点可归纳如下:1.由四个音节组成,外部形态简单,内涵丰富;2.信息容量大,尤其是一些具有文化内涵或典故的四字格,还有一些为了凑成四字格的形式而省略了一些句子成分的四字词组,更是信息密集;3.既可用于口语又可用于书面语,使用面比较广;4.再造性强。
根据现有的四字格的结构或框架,可以通过更改其中一两个字创造很多同类的四字格;5.节奏感强,具有音乐性。
“四音节在声韵调三个方面可以有多种搭配”,这些搭配使得四字格富有音乐性,给人们增添了美感,也增加了它使用的频率。
rr_删繁就简_在企业外宣材料英译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 1000-5757( 2010) 11-0086-03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发展,中国企业日益 参与国际贸易,并成为国际市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为了 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不少企业都采取了 相应的对策,一方面通过提高产品质量来吸引更多的国内 外消费者,一方面不惜重金加大对企业、产品等相关信息的 宣传力度。因此,企业的产品介绍、公司简介、使用说明等 材料( 统称“企业外宣材料”,英文为 Corporate Promotional Materials) 就成了外国客户了解企业的重要途径,其翻译质 量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并创造可观的利润。可以说,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已是空 前繁荣。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目前一些企业外宣 材料的翻译质量却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甚至出现严重错误。 如某产品简介中将“该产品畅销国内,远销日本、港、澳、台 等国家与地区”一句译为 “It is warmly welcome in Japan, HK,Macao,Taiwan and other countries”( 此译文的严重错 误详见下文分析) ; 甚至有些翻译可以说是“惨不忍睹”,如 某超市将“干货区”译为“Fuck Goods”,将“一次性用品”译 为“A Time Sex Thing”。这些翻译不仅可笑、可气,而且直 接损害了企业形象,影响了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曾有外 国友人指出,“不少中国企业的招商目录中,有 30% 的英文 是不可理解的,这是中国招商引资中一个不被重视但却非 常可怕的障碍”。[1]9 由此可见,企业宣传材料翻译质量的高 低,往往会对顾客的心理产生相应的影响,一份通顺、地道、 达意的英文宣传材料,往往会使顾客产生好感,进而达到促 销的目的,反之亦然。 针对当前企业外宣材料翻译的现状,笔者选择了从德 国目的功能论 的 角 度 去 论 证“删 繁 就 简 ”这 一 翻 译 技 法 在 企业外宣翻译中的适用性,以期从译文预期达成的目的这
《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研究》范文
《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汉英同声传译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差异的复杂性,译员在翻译过程中常常面临诸多挑战。
其中,简约现象是同声传译中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及应对策略,以期为提高同声传译的质量和效率提供参考。
二、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概述简约现象指的是在汉英同声传译过程中,译员为追求翻译速度和流畅性,对原语进行简化、省略或概括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同声传译中普遍存在,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简约现象的产生与语言结构差异、文化背景差异、译员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三、简约现象的产生原因1. 语言结构差异:汉语和英语在句法结构、词汇使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这给译员带来了翻译难度。
为适应英语表达习惯,译员往往需要对原语进行简化。
2. 文化背景差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员在翻译时需考虑文化因素,有时为追求流畅性而进行简化。
3. 译员能力:译员的语言功底、文化素养和翻译经验等因素也会影响翻译过程中的简约现象。
优秀的译员能够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同时,合理运用简约策略。
四、简约现象的表现形式1. 省略次要信息:为提高翻译效率,译员会省略原语中的次要信息,只保留核心内容。
2. 简化长句:对于复杂的汉语长句,译员会进行拆分、重组,使其符合英语表达习惯。
3. 概括意群:译员将原语中的意群进行概括,用简洁的英语表达出来。
五、应对策略1. 提高译员素质:加强译员的语言功底、文化素养和翻译经验的培训,提高其处理复杂语言现象的能力。
2. 深入了解文化背景:译员应了解中英文化差异,以便在翻译过程中更好地把握语境和语意。
3. 合理运用简约策略:在保证翻译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运用简约策略,提高翻译效率和流畅性。
4. 使用辅助工具:利用同传设备、电子词典等辅助工具,提高翻译准确性和效率。
六、结论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产生原因与语言结构差异、文化背景差异和译员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
《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研究》范文
《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同声传译作为国际交流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其中,汉英同声传译作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在汉英同声传译过程中,简约现象的出现往往对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研究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表现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一)现象概述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主要表现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语的简化。
这种简化可能涉及词汇、句式、文化背景等多个方面。
例如,在翻译时省略一些次要信息,或采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式结构以适应口语表达的节奏和语速。
(二)产生原因简约现象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时间压力。
同声传译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翻译任务,时间紧迫导致译员无法完全准确地翻译原语;二是语言差异。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方式和思维习惯上存在差异,译员在翻译过程中需要进行语言转换和文化适应;三是听众需求。
为满足听众的听力需求和接受程度,译员需要在保证信息传递的同时,适当简化翻译内容。
三、简约现象的表现及影响(一)表现简约现象在汉英同声传译中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词汇简化。
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省略一些次要词汇或采用简单词汇替代复杂词汇;二是句式简化。
为适应英语口语表达的节奏和语速,译员常采用简单句式结构;三是文化背景简化。
为避免文化差异带来的误解,译员可能需要对原语中的文化背景信息进行简化或省略。
(二)影响简约现象对汉英同声传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能导致信息传递不完整。
简化过程可能使原语中的某些重要信息被遗漏或误解;二是可能影响语言的自然度。
过度的简化可能导致翻译结果缺乏地道性,影响语言的自然度和流畅性;三是可能削弱翻译的准确性。
在某些情况下,过于简化的翻译可能使原文的语义和情感色彩发生变化,从而削弱翻译的准确性。
四、应对策略针对汉英同声传译中的简约现象,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一)提高译员素质加强译员培训,提高其语言功底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英汉表述之“简”与“繁”解析
英汉表述之“简”与“繁”解析英汉表述之“简”与“繁”解析摘要:学术界有许多关于英汉表达差异的论断,这些论断多强调由各自思维模式、表达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体风格差异所导致的表述形式上的巨大差别,多数学者认为英语表达相对较为“繁琐”,而汉语则相对“简洁”;而实际使用中的英汉语并不完全符合“英语比较‘繁复’、汉语比较‘简洁’的论述”,有时“繁复”的是汉语而“简洁”的却是英语。
关键词:英汉;简洁;繁复论及英汉语言表述的差异,学术界已有许多著名论断,亦有不少人著书立说加以论说,但凡此种种,作者多强调由各自思维模式、表达方式、语法特征、修辞手段、语体风格差异所导致的表述形式上的巨大差别。
多数作者认为英语表达相对“繁琐”,汉语则相对“简洁”,理由是英语比较喜好采用形象化的语言,用委婉含蓄的句式,用平实的口吻对事物进行描述,而汉语则倾向于用白描手法,用华丽的语言直截了当的对事物进行陈述和描写,且汉语以简洁的形式所表达的声势和力度又远非“冗长”的英语表达所能比的。
但作者在长期研读有关英汉语对比的素材和论述及在几年的教学实践中经常碰到一些与上述类型截然相反的语言现象,即:实际使用中的英汉语并不完全符合“英语比较‘繁复’、汉语比较‘简洁’的论述”,相反,有时“繁复”的是汉语而“简洁”的却是英语。
一、英汉词汇的“简洁”与“繁复”1.1 英汉两种语言中都存在着很多修饰语,通过描述事物来表达情感,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尤其是用几个词语来修饰一个事物时,英语经常只需几个简单的词汇就可以把该物描述得很形象;但在汉语表达中,人们不仅需要采用与英语表达意思相同或相似的形容词来修饰,而且经常需要在每一个形容词前面加上一个相关词汇来使该描述更加简单易懂。
如: 例1:Keith:a little yellow, ragged, lame unshaven begat. ( John Galsworthy)基思:一个讨饭的`,身材矮小,面色苍黄,衣衫褴褛,瘸腿,满脸胡子。
《2024年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范文
《关联理论视角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策略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口译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汉英口译作为连接汉语与英语两大语言的重要桥梁,其翻译的准确性和流畅性直接关系到信息传递的效率和质量。
在口译过程中,隐喻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往往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层次的含义。
因此,从关联理论视角出发,研究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策略,对于提高口译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关联理论的基本观点关联理论是由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一种认知语言学理论,强调交际过程中的认知和心理过程。
在翻译过程中,关联理论认为译者需要根据语境和背景知识寻找最合适的翻译策略,以达到原文与译文之间的最佳关联。
在汉英口译中,隐喻的翻译需要译者充分理解原文的语境和含义,并找到与目标语言相匹配的隐喻或表达方式,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三、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的现状与挑战汉英口译中的隐喻翻译面临着诸多挑战。
首先,汉语和英语在语言表达和思维方式上存在差异,导致同一隐喻在两种语言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其次,文化背景的差异也使得某些汉语隐喻在英语中难以找到完全对应的表达。
此外,口译的即时性也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和复杂性。
四、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隐喻翻译策略在关联理论指导下,汉英口译中隐喻翻译可采用以下策略:1. 直译加注策略:对于那些在两种语言中都具有相似含义的隐喻,可以采取直译的方法,同时通过加注的方式解释文化背景和含义,以帮助目标语听众更好地理解。
2. 意译策略:对于那些在目标语言中无法找到完全对应表达的汉语隐喻,可以采取意译的方法,将原文的含义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重新阐述,以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3. 文化背景阐释策略:在翻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文化背景的差异,通过阐释文化背景的方式帮助目标语听众理解原文中的隐喻含义。
4. 意群翻译策略:将原文中的隐喻与其他信息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意群进行翻译,以保持信息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英汉结构的繁复与简短
英汉结构的繁复与简短英语的繁复与汉语的简明对双语翻译的影响摘要:简要说明在语言结构上英语的繁复与汉语的简短的鲜明对比,在分析造成两种语言差别的原因—英语的从属结构以及汉语的省略句、紧缩句等简短句,并介绍在英汉互译时如何把握。
关键词:繁复,简短,从属结构,简短句,互译<一>研究介绍:一.引言英语与汉语的结构差别显而易见,以汉语为母语的中国人在学习英语时,会因为两种语言之间的结构差别无法掌握英语的结构特点,最终导致无法很好把握两种语言;以英语为母语的外国人对汉语望而生畏。
而英语与汉语的结构主要差别则是英语语句的繁复与汉语的简短。
二.英语的繁复的表现形式及形成原因繁复的从属结构作为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与汉语的简短句形成明显差异。
“Subordination, the placing of certain elements in modifying roles, is a fundame ntal principle of writing.”英语书面语句长而复杂,主要是运用英语词语之间的语法关系而形成的从属结构。
英语可以通过安排语序来表达,与中文的语句顺序不一致,因此在翻译时容易造成中文翻译不地道。
It is probably easier for teachers than for students to appreciate the reasons why learning English seems to become increasingly difficult once the basic structures and patterns of the language have been understood. 一旦了解英语的基本结构和句型,再往下学似乎就越来越难了,这其中的原因,也许教师比学生更容易理解。
英语采用各种各样的表示关系和连接的手段,如介词、连词、关系代词、关系副词、连接代词、连接副词、非谓语动词、词的形态变化等等,使得读者无法理清语句头绪,难以理解。
汉英口译中的显化现象分析
汉英口译中的显化现象分析口译作为一种重要的跨文化交流方式,扮演着桥梁的角色,将一种语言文化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文化。
在汉英口译过程中,显化现象是常见的现象之一。
本文将对汉英口译中的显化现象进行分析。
显化是指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将源语言中的某个语言现象或文化元素在目标语言中明确地表达出来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汉英口译中尤为常见,因为中英两种语言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显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达源语言的信息和意图,使目标语言的听众或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
在汉英口译中,显化现象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是在词语选择上。
由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词汇差异,译员需要根据上下文和语言习惯,选择合适的词语进行翻译,以保证信息的准确传达。
其次是在文化背景和习惯上的显化。
中英两种文化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口译过程中,译员需要将源语言中的文化元素显化出来,使目标语言的听众或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背后的文化意义。
此外,口译中的显化还可以体现在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上。
译员需要根据语言特点和习惯,调整句子结构和修辞方式,使其在目标语言中更自然流畅。
显化现象在汉英口译中的应用有助于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传达效果。
通过显化,译员可以将源语言中的信息和意图更好地传达给目标语言的听众或读者,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
同时,显化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减少误解和歧义。
然而,显化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难点。
首先是在选择显化的程度上需要把握好平衡。
过度显化可能使目标语言的表达过于拗口,难以理解;而过度本土化可能导致语言和文化的失真。
其次是在处理文化差异时需要具备深入的文化理解和敏感度。
只有对中英两种文化有足够的了解,才能在口译过程中准确地进行显化。
综上所述,汉英口译中的显化现象是常见的现象之一。
通过在词语选择、文化背景和习惯、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上的显化,译员可以更好地传达源语言的信息和意图,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传达效果。
然而,显化也面临着挑战和难点,需要译员具备深入的文化理解和敏感度。
浅谈汉英笔译中译文的“简洁”
浅谈汉英笔译中译文的“简洁”作者:张颖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0年第09期【摘要】在汉英笔译中,语言是否简洁易懂是衡量译文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
但在学生的翻译作业中,句子逻辑松散、语言啰嗦的问题非常普遍。
要使译文简洁易懂,并非无章可循。
本文将结合学生作业,从准确用词、避免重复、抓好逻辑和多用主动动词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汉译英时如何化繁为简。
【关键词】汉英笔译;化繁为简【作者简介】张颖(1989-),女,汉族,四川崇州人,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汉口笔译。
【基金项目】1.2014 年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英语非限定补语的认知构式语法研究”(2014SKZ20);2.2015主持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培育项目“to 不定式构式与-ing 构式的认知语义研究”(2015PY07)。
在汉英笔译中,语言是否简洁易懂是衡量译文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准。
但在学生的翻译作业中,句子逻辑松散、语言啰嗦的问题非常普遍。
要使译文简洁易懂,并非无章可循。
本文将结合学生作业,从准确用词、避免重复、抓好逻辑和多用主动动词四个方面来谈一谈汉译英时如何化繁为简。
一、准确用词北外高翻李长栓教授在《非文学翻译》一书中指出,译者不仅要知道作者说什么,还要努力搞清楚作者为什么这么说。
清楚作者的意图后,我们就可以更好地选择翻译策略,否则,译文只能亦步亦趋。
也就是说,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前提下,译者可以优化原文措辞,在确保译文忠实准确的同时兼顾译文的简洁性。
但是在遇到原文表达不够简洁的情况时,不少学生都是原封不动地将其译为英文,其实只要稍加思考就会发现,用一个词就能恰如其分地表达原文意思。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
例1:原文:资本项目自由化一直被中国经济学家奉为圭臬。
对资本项目自由化持怀疑态度难免不被视为异类。
学生译文: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 has long been regarded as a golden rule among Chinese economists. Anyone who questions it is inevitably considered as heretics.仔细推敲可以发现,原文“对资本项目自由化持怀疑态度难免不被视为异类”表达不够严密。
汉字繁化的利与弊英语作文
汉字繁化的利与弊英语作文Title: Pros and Cons of Chinese Character Simplification。
Chinese character simplification, a process aimed at reducing the complexity of written Chinese characters, has been a subject of debate for decades. Advocates argue that simplification promotes literacy and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while critics contend that it erodes cultural heritage and linguistic richness. In this essay, we will explor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Chinese character simplification.Advantages:1. Enhanced Literacy: Simplified characters are generally easier to learn and write, especially forchildren and non-native learners. By reducing the number of strokes and intricate components, simplified characters facilitate faster acquisition of literacy skills, therebyincreasing overall literacy rates.2. Improved Communication: Simplified characters streamline communication, particularly in modern contexts such as digital platforms and international exchanges.Their straightforward forms allow for quicker comprehension, benefiting both native speakers and those learn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3. Economic Benefits: Simplified characters can lead to cost savings in printing, publishing, and education materials. With fewer strokes and simpler structures, printing and typesetting become more efficient, resultingin reduced production costs for books, newspapers, and signage.4. Globalization: In an increasingly interconnected world, the adoption of simplified characters can enhance China's global influence and facilitat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implified Chinese is more accessible tonon-native speakers, contributing to the spread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culture worldwide.Disadvantages:1. Loss of Cultural Identity: Critics argue that simplifying characters diminishes the cultural richness and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embedded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haracters. Each character carries layers of meaning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simplification risks diluting this cultural identity.2. Difficulty in Recognition: For individuals accustomed to traditional characters, simplified characters may pose challenges in recogni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is is particularly relevant in contexts such as literature, calligraphy, and historical documents, where traditional characters remain prevalent.3. Linguistic Ambiguity: Simplification sometimes leads to homophones and ambiguous meanings, as different characters are merged into a single simplified form. This ambiguity can create confusion in written communication, especially in contexts where precision is essential, suchas legal documents or technical manuals.4. Resistance and Opposition: The adoption ofsimplified characters has faced resistance from traditionalists, scholars, and cultural preservationistswho view it as a departure from China's linguistic heritage. This opposition can hinder the widespread acceptance and implementation of simplified characters.In conclusion, Chinese character simplification offer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hile it promotes literacy,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and economic benefits,it also raises concerns regarding cultural identity, recognition difficulties, linguistic ambiguity, and opposition from traditionalists. Ultimately, the ongoing debate surrounding Chinese character simplificationreflects the complex interplay between language, culture, and societal change.。
口译“简译”法及其应用实例解析
口译“简译”法及其应用实例解析一、“简译”法及其可接受性随着国际交流日渐频繁,口译在不同的领域都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对于口译的研究也随之越来越丰富。
其中,在对于如何将源语言(source language)接收、加工、处理并表达为目标语(target language)的问题上,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方法,其中一种便是“简译”法。
所谓“简译”,我国资深口译专家胡庚申认为,“简译”就是在口译过程中,译员不拘泥于原语表面层次结构和语量的多少,也不是把原话一句不漏地用目标语重述一遍,而是在充分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对原话进行高度提炼和浓缩后摘取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并省略其次要部分,然后用目标语简洁地将其所包含的信息结构表达出来[1]。
口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口译即席性强;2)译员面对的是听众而非读者;3)语言特点常常是非正式的,口语化的;4)口译重点要求的是对源语言的准确理解而不是对原文每句话的准确记忆[2]。
而在口译标准上,一直存在有“直译”、“意译”等多种不同的翻译标准。
但正如季羡林先生所认为的那样,“不同门类的翻译有不同的要求。
有的需要严格对应,有的无需或很难对应。
能达意也行。
”[3]因此,“简译”在理论上可以说是符合口译特点和口译标准的。
在现实生活中,现代科技辅助下的交流方式,如计算机、投影仪的使用大大减少了口译所必需负载的信息量,为简译的实行提供了便捷的条件。
同时,中外交流日益频繁和深入,使交流双方在专业上使用共同语言、术语和符号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交流双方在专业知识上、工作语言上的“共通性”增强,为简译的实行提供了客观的便利条件。
此外,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参加交流的人员对交流的实效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此,交流双方在面对冗余信息、次要信息过多感到不满,也从另一个角度催生了简译。
因此,“简译”在翻译实践中是可行的。
二、“简译”应用实例分析以下结合实例分析,来看看在哪些场合下可以应用“简译”,译员又是如何对简译进行应用的。
英汉语言比较之二:繁复与简短
英汉语言比较系列之二综合语(synthetic)的特征是运用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拉丁语、德语及古英语等都属于综合语。
分析语(analytic)的特征是不用形态变化而用词序及虚词来表达语法关系,汉语是典型的分析语。
现代英语是从古代英语发展出来的,仍然保留着综合语的某些特征,但是也具有分析语的特点:有形态变化,但不象典型的综合语那么复杂;词序笔汉语灵活,但相对固定;虚词很多,用得也相当频繁。
因此,现代英语属于综合-分析语(synthetic- analytic language)。
从语源(Etymology)观来说,英语属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汉语则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
二:繁复与简短:英语多复合长句,汉语多简单短句从属结构(subordination)是现代英语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从句和短语可以充当句子的主要成分和从属成分,从句可以环环相扣。
据统计,专业作者写的句子平均长度为20个词,受过教育的人写的句子平均长度为25个词。
汉语常用散句、松句、紧缩句、省略句、流水句或并列形式的复句,以中短句居多,最佳长度为7至12个字。
英语句子呈句首封闭、句尾开放。
定语修饰语可以后置,又有关系词与被修饰语连接,句子可以不断向句尾扩展、延伸。
英语句子,尤其是书面语的句子,常常是环扣相嵌,盘根错节,句中有句。
因此,这类英语句子结构被形象地称为“葡萄型”结构或“楼房建筑法”(architecture style)。
汉语句子呈句首开放、句尾收缩,句子不能象英语那样层层环扣、向后不断扩展延伸。
汉语词的先后顺次序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和逻辑关系来排列的。
换言之,汉语造句主要采用“流水记事法”,常用分句或流水句来逐层叙述思维的各个过程。
汉语句子的特点:句子松散、舒缓、活泼,显得简短,无冗长之感。
西洋人做文章把语言化零为整,中国人做文章几乎可以说是化整为零。
长句严密、周详、精确、细致,短句简洁、明快、活泼、有力。
汉英口译中去繁就简的价值分析
汉英口译中去繁就简的价值分析
吕兆杰
【期刊名称】《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5)004
【摘要】本文从Gile的认知负荷模型和法国的释意理论出发,结合口译实例,对口译中的去繁就简原则加以分析,并提出了替代省略,归纳概括等去繁就简的主要策略。
旨在为汉英口译的教学和实践提供帮助。
【总页数】2页(P95-96)
【作者】吕兆杰
【作者单位】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由“简”到“繁”,由“繁”到“简”——《常见的数量关系》教学设计与评析
2.“交际口译”、“语义口译”或“对等口译”?--谈文化负载词的汉英口译
3.语言简洁性策略在汉英口译中的应用——简析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答中外记者问的几段译文
4.“交际口译”、“语义口译”或“对等口译”?——谈文化负载词的汉英口译
5.基于主位推进模式的汉英口译策略研究——以2018年两会汉英口译转写文本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
2012-10-11作者简介:吕兆杰(1980-),洛阳理工学院讲师。
汉英口译中去繁就简的价值分析
吕兆杰
(洛阳理工学院,河南洛阳471023)
摘
要:本文从Gile 的认知负荷模型和法国的释意理论出发,结合口译实例,对口译中的去繁就简原则加以分
析,并提出了替代省略,归纳概括等去繁就简的主要策略。
旨在为汉英口译的教学和实践提供帮助。
关键词:英语教育;去繁就简;认知负荷模型;省略替代;缩略语中图分类号:
H315.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8881(2012)
04-0095-02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hanxi Coal-Mining Administrators College 2012年11月第25卷第4期Nov.,2012Vol.25No.4
作为一种翻译活动,口译是指译员以口语的方
式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译员收听源语发言人连续不断的讲话,随后把讲话人所表达信息准确、完整地译为目的语,口译对译员的要求很高,译员必须要熟练的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熟悉词汇,句型等差异,同时还要掌握口译的基本技巧,张维为提出了口译基本原则,除了“顺句驱动,随时调整,适度
超前,信息重组,信息等值”
外,他特别提到了合理简约原则,所谓“简约原则”,就是译员不拘泥于原语表面层次结构和语量的多寡,在充分正确理解的基础上,采取简化语言形式、解释、归纳、概述原语信息,对原话进行高度提炼和浓缩后,摘取最为重要的部分,省略其次要部分,用目的语简洁地将其所包含的信息表达出来。
根据汉英句子习惯以及口译翻译原则,在汉英口译中,译员可以采用去繁就简的策略,这样才能保证口译任务的顺利完成。
本文从理论上和实践中对口译中的去繁就简原则加以分析,提出去繁就简的主要策略。
一、理论基础
讲话者一边思维一边发布,不一定在什么时候都会显得富有逻辑性和层次感。
在口译场合,难免会出现语句结构松散或者使用某些辅助性语言的情况,因此口语最大的特征就是“信息的模糊与松散性”,毕竟语言内接近有50%冗余性成分,要对其进行了缩减或省略,从而简化了口译难度。
此外,在
认知负荷模型中,Daniel Gile 提出:(1)
SI =L +P +M +C L 指听力和分析,M 指短时记忆,P 指言语表达,C 指协调能力。
口译需要这几项能力。
作为该公式的
补充,他也指出(2)TR =LR +MR +PR +C ,即只有当
译员的能力总和能够满足要求总和时,口译才能成
功。
R 指能力要求。
此外,就每一单项任务而言,TR <TA ,LR <LA ,MR <M A ,PR <PA ,CR <CA (A 指译员的实际能力)。
根据这一理论,在口译过程中,译员应根据实际任务的要求,合理调整处理能力在各项任务中的分配。
译员应当在L 阶段就积极地分析源语信息的主要信息,为了最大程度的传递主要信
息,译员应当主动省略源语中的空信息、
错误信息以及与篇章无关的信息。
对此类信息的省略和简化,可以减轻译员的认知负荷,使时间处理有意义的信息。
二、汉英口译的简约原则(一)指示语义替换。
重复,在修辞学上又称为反复,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
英语和汉语都有重复的表达方式,但汉语的重复在使用范围、出现频率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都远远超过英语。
英译时,对原文中重复部分省略、合并,来代替句中或上文已出现过的词语或内容,这是处理汉英口译中重复词语的最普遍方法。
使用人称代词,物主代词,指示代词以及用于非限定性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等来翻译重复部分。
(1)P154《口译教程》):“中国的科技发展离不
开世界,世界科技的进步也需要中国。
”如上原语如字面直译的话,口译员可以翻译
成:
China ’s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hat of the world ,and th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needs that of
·社会科学论坛·
95
China,too.但该译文会非常长,且不符合英文的习惯,显得译文冗余而且繁杂。
因此可以采用去繁就简的原则进行简化,这句话是前面部分和后面部分其实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又翻过来重复强调了一下“中国的科技发展与世界密不可分”,译文中的翻译既译出了后面的话,又不会显得啰嗦。
用不同的词来表示同一个人、事物或概念,有时也被称作“同名异称法”。
换词得当,可以避免单调乏味,使文字新颖别致。
(2)P478《高级口译教程》: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发展教育是科技进步的基础。
我们认为,全球范围内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归根结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
第一句中“科技进步”出现了两次,如果在口译中都译出来,会显得啰嗦,而且费时。
在口译中可以采用替代的方式,把第二个“科技进步”用“its或whose”。
这样译文显得简洁明了,符合英语的习惯。
在第二句中,“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字面上出现了“竞争”和“较量”,但这两个词组都是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一个“competition”来连接。
“归根结底”是虚词,可以不用译出来。
(二)叠加语料合并。
要使用省略原则,就要在不影响原文主要信息传达的基础上,对重复的汉语成分进行合并。
(3)(《英语口译实务(二级)》P.308):我希望各位嘉宾和代表能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启迪,开拓视野,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增强交流与互信,在交流中相互借鉴,在竞争中取长补短。
译文把重复的汉语成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互相启迪”合并为“feel free to air their opinions”,表面上丧失了汉语的语气和气势,实则是符合英文的习惯,殊不知这样的表达在英文里是十足的冗余。
(4)《英语口译实务(二级)》:2100万台湾同胞都是中国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
“骨肉同胞”与“手足兄弟”意义重复,故口译时删去“手足兄弟”(或“骨肉同胞”)。
在形式上也要养成习惯积累尽可能简短的表达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翻译中对信息的提取,Daniel Gile对言语信息的层次进行了划分。
他把言语分成以下四种信息:主要信息、框架信息、个人信息和语言构成信息。
这四类信息在意义提取时的重要性依次递减。
因此,在口译中可以省略意义不大的词句,这主要涉及到对个人信息和语言构成信息的省略。
(三)归纳概括。
在汉英口译中,有许多中国独有的表达方法,如"老、弱、病、残;五讲四美三热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多快好省地。
”这些许多中国特有的概念往往包含大量信息,很难找到英语对应的说法,通过归纳出实质,译为“the infirm,pro-mote moral standards,overall development,cost-effec-tively。
”归纳的使用一方面能使听众更好的理解,另一方面也极大的节省了译员的认知负荷。
此外,由于口语有如下特点:易位、追加、话语重叠、会话修补等等,如:
(5)陈德铭(汶川地震后商务部答记者问):当前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物资在成都是非常充裕的,甚至有的还是有点残羹阻在那。
“物资是充裕的”成为“最大的问题”不论在汉语里还是一文中,都是说不通的,译员通过语言修补,还原了“运输困难”这一现象。
这些语言特征都需要译员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既要达意又要简洁明了的目的。
(四)缩略语。
缩略语的国际化、规范化、标准化将是一个不可抗拒的历史趋势。
为此,英语中使用了大量的缩略语,缩略语通常按照字母连续读出。
(6)P224(《口译教程》):慎用“特保措施”,合理补偿因欧盟扩大对中方贸易利益的减损。
三、对口译教学和实践的启示
去繁就简原则在汉英口译中非常关键,其应用不仅不会影响译文质量,相反会意义更集中,重点突出,便于听众发现感兴趣的信息,达到他们作为媒体代表提问的目的,使泽文更流畅、简洁,更符合逻辑和表达习惯。
它是口译员常用的技巧,熟练掌握这些技巧可以更好的完成口译任务。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材料的难易程度进行去繁就简的讲解,帮助学生克服听到什么翻译什么的缺点;实践中,译员应重视使用这一技巧,在忠实于原文主要信息的前提下,有步骤的理解处理冗余信息,使翻译出的英文更通顺自然,符合听众的要求。
参考文献:
[1]Franz Pochhacker.Introducing Interpreting Studies
[M].R outledge,2004.
[2]鲍刚.口译理论概述[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
公司,2005.
[3]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
与研究出版社,2004.
[4]李长栓.汉英口译中应注意用词简洁[J].中国翻
译,1996,(6).
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