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林 产业经济学 第四版 产业结构演变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1章
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而且实现了
自动化。
马歇尔
马歇尔冲突:规模效益与垄断
(Alfred Marshall, 1842-1924)
在英文中,产业组织(Industrial Organization)与产业经济(Industrial Economy)是同义语;在西方,产业经济 学(Industrial Economics)也称产业组织 理论(Theory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20
1.4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4.1 系统方法 1.4.2 自组织理论方法 1.4.3 系统动力学方法 1.4.4 投入产出分析法
21
1.4.1 系统方法
系统方法是将对象视为一个系统,着 重考察对象与环境的关系、对象与内 部构成部分的关系以及对象内部分与 部分的关系,从而达到最优地处理问 题的目的的一种现代科学方法。
进行了分析。
大企业生产 及价格政策
梅森 E.Means
1939
产业组织理论
贝恩
Z.Bain 1959
成立了专 门研究产业 组织的小组, 培养了一批 产业组织的 研究人才。
系统阐述了 “结构-行为绩效”模式, 创立了产业经 济学研究的哈 佛学派。 10
1.1.3 产业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 史阶段
(2)产业经济学的形成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
40年代到50年代中期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 60年代中期以7后
43517_产业经济学(第四版)PPT教学课件_苏东水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五)两大部类分类法
❖是马克思为了解释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剩余价值 产生的秘密所采用的产业分类方法。 ❖生产生产资料的部门为第Ⅰ部类;生产消费资 料的部门为第Ⅱ部类。 ❖此种方法的缺陷:(1)不能涵盖所有产业、 不利于对产业经济的全面分析;(2)许多产品 难以归类,给产业经济的研究工作带来困难; (3)分类不够细化、不能深入地分析产业结构 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4)与其他方法相差 甚远,分析口径不一,而且不够细化,其分析结 果很难进行比较。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二、产业经济学的学科领域
(一)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所谓的“马歇尔冲 突”的难题,即产业内企业的规模经济效应与企业 之间的竞争活力的冲突。 ❖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主要是由张伯伦、梅森、 贝恩、谢勒等建立的,即著名的市场结构、市场行 为和市场绩效理论范式(又称SCP模式)。 ❖ SCP模式奠定了产业组织理论体系的基础,以后 各派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对SCP模式的 继承或批判基础之上的。
第一章 产业经济学导论
5.战略关联分类法: ❖ 主导产业:依靠科技进步或创新获得新的生产函数、
持续较高的增长率、较强的扩散效应。 ❖ 先导产业:对其他产业具有引导作用,但未必对国民
经济有支撑作用。 ❖ 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产业规模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较大的份额,并起着支撑 作用。 ❖ 重点产业:在国民经济规划中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 ❖ 先行产业:狭义的包括:瓶颈产业和基础产业
一、产业的涵义
(一)产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 三次社会大分工之后,实际上已形成了农业、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第四版)习题答案-02讲解
(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观点。
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后期在 对哈佛学派的批判中崛起的,其代表人物是施蒂格勒、德 姆塞茨、布罗曾、波斯纳等。芝加哥学派在理论上继承了 奈特以来芝加哥传统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信奉自由市场 经济中竞争机制的作用,强调新古典学派价格理论在产业 活动分析中的适用性,坚持认为产业组织及公共政策问题 仍然应该通过价格理论的视角来研究,力图重新把价格理 论中完全竞争和垄断这两个传统概念作为剖析产业组织问 题的基本概念,从而与哈佛学派在方法论上形成鲜明对照。 其主要观点如下:
第二章 理论演变
这种SCP分析框架所依据的微观经济理论,是将完全竞争和 垄断作为两极,将现实的市场置于中间进行分析的自马歇尔以 来的新古典学派的价格理论。因而这一分析将市场中企业数量 的多寡作为相对效率的改善程度的判定标准,认为随着企业数 的增加,完全竞争状况的接近基本就能实现较为理想的资源配 置效率。由于哈佛学派将市场结构作为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重 点,因此信奉哈佛学派理论的人通常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者”。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六)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析重 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七)试述产业组织理论的芝加哥学派的主要 观点。 (八)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九)产业组织理论的新奥地利学派的主要观 点有哪些? (十)博弈论在产业组织理论有哪些应用价值?
第二章 理论演变
(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 他经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
第二章 理论演变
2.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 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 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 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 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
产业经济学:原理及案例(第五版)课件第4章
他提出了产业空间集聚的三个基本原因:第一,
共享辅助性工业的服务,促进专业化投入和服
务的发展;第二,为具有专业化技能的工人提供
了集中的市场;第三,提供协同创新的环境,使公
司从技术溢出中获益。
32
一、产业集聚概述
(一)研究产业集聚问题的起源和发展 2.胡佛的产业集聚最佳规模论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埃德加.M.胡佛(Hoover,1937) 首次将规模经济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他认为,就 任何一种产业来说,都有: (1)单个区位单位(工厂、商店等等)的规模决定的经 济;(区位单位最佳规模) (2)单个公司(即联合企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 (公司最佳规模) (3)该产业在某个区位的集聚体的规模决定的经济。 (集聚体最佳规模)
一、产业布局理论的形成
(二)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1826年德国经济学家杜能撰写了著名的《孤立 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简称《孤立 国》)。在该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孤立国同 农业圈层理论。 杜能农业区位论背景:19世纪,德国的农业制 度改革;杜能本人是农业资本家;1826年,他 发表了《孤立国》,从“孤立国”的假想空间 出发,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 式,探索这种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
❖ 产业布局在这一规律的作用下进行,就能形成具有不
同特色的产业,做到合理地布局,产生巨大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26
二、产业布局应遵循的一般规律
(三)产业布局分散——集中——适度分散的变 化规律
❖ 集中与分散式产业布局演变过程中相互交替的过程。 ❖ 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等各个产业部门在地域上的
布局演变就表现为“分散——集中——适度分散”如 此循环上升的链环,后一阶段的产业布局较前一阶段 的产业布局在内涵上更为丰富、在形式上更为高级。
产业结构的演进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 理论界对产业结构比较有代表性的说法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观点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应反映产业结构变动的全部情形与内容。 第二种观点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对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状况而言,即总量平衡问题。
二、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第三种观点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反映产业间的数量比例关系,即产业间要按一定比例发展。
第一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优化的涵义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实现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的过程。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不是指产业结构水平的绝对高低,而是在国民经济效益最优的目标下,根据本国的地理环境、资源条件、经济发展阶段、科学技术水平、人口规模、国际经济关系等特点,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之达到与上述条件相适应的各产业协调发展的状况。
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研究再生产过程中的产业间关系和以比例为目的的产业划分法,依据再生产过程中各产业间的关系而进行的分类方法
农轻重分类法
霍夫曼的产业分类法
钱纳里-泰勒分类法
按要素的集约程度分类法
“农” :大农业,包含了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
“轻”:轻工业,轻工业的产出主要是消费资料的产品
资本集约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资本的需求依赖度较大的产业,一般可用资本系数来对其范围进行界定
技术集约型产业也称为知识集约型产业----在其生产过程中对技术的需求依赖度较大的产业
02
01
03
按要素的集约程度分类法
知识与技术创新
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也是产业结构变迁的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是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具体表现在: 技术革命催生新产业 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赵玉林产业经济学 第四版 第8章 市场结构
一、市场进入壁垒
(一)市场进入壁垒的含义: 指产业内已有厂商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 入该产业的新厂商所拥有的优势,或者说 是新厂商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 因素和限制。 进入壁垒的大小反映了新厂商在进入该 产业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大小。 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垄断和竞争关系的 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市场结构的一个基本 22 因素。
25
二、市场退出壁垒
含义 :退出是指某个厂商停止作为卖方的行为, 从那个产业撤退。 退出方式 转产 宣布破产
从理论上讲,某个厂商长期经营亏损、资不抵债 , 不能 正常进行生产经营 , 就应该退出该产业 , 转产或破产 , 但 实际上这样的厂商由于受到种种限制很难从该产业中退 出 , 那些对退出的限制就是该厂商在退出该产业时所遇 到的障碍,即退出壁垒。
7
二、市场集中度的计算
(一)产业集中度
产业集中度 ( Concentration ratio ) , 也称绝对 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的指标也是市场结构或垄断与竞争 程度的衡量指标。 通常用行业内在规模上处于前 m位的企业的有关 数值(产值、产量、销售量、职工人数等)的 累计数量占整个市场或行业的份额来计算. m n 用公式表示:
式中:EXY——x产品需求量对y产品价格的交叉弹性; dQY/QY——x产品(如橘子)的需求变化率; dPY/PY——y产品(如苹果)的价格变化率。
广告密度:
广告密度=AD/SL 式中:AD——产品广告费用的绝对金额; SL——产品销售额。
20
第四节 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
市场进入壁垒 市场退出壁垒
21
很高 很高 很高
高 高 高 中低 中低 中低
二、 市场结构对市场绩效的作用
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结构属于贝恩(Bain)的寡占Ⅲ 型,即垄断竞争性市场结构,市场集中度有较大提高, 但市场绩仍较低。 外资总资产和经营性资产只占行业总资产的21.8%和 28.4%,利润额却占行业利润总额的49%,利润率是15%, 而内资企业的利润率为8%。这表明,外资企业的投入 产出能力和盈利能力仍高于内资企业。 自主创新能力亟待提高。自主品牌乘用车占乘用车销 售总量的42.68%,市场占有率在不断提升,并且SUV销 售市场占有率为57.44%,逐步接近《中国汽车产业“ 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自主品牌乘用车国 内市场占有率提高到60%以上的目标。
产业经济学02理论演变(经济学10级)
产业组织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 要研究产业内企业之间的竞争与垄断关系。该理 论对于理解市场结构、企业行为和绩效等方面具 有重要意义。
产业关联理论主要研究产业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关 联关系,包括前向关联、后向关联和旁侧关联等 。该理论对于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和优化产业链具 有指导作用。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全球性产业经济发展问题, 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产业经济学的重要性
产业经济学对于理解市场经济运行、制 定有效的产业政策和推动产业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有助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
产业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产业组织
研究产业内部企业的市场行为、竞争 策略和组织结构,包括市场结构、企 业行为和绩效等。
产业结构
分析产业之间的关联、演变和相互影 响,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路径。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
研究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包括产业兴衰、 产业转移等。
产业政策
分析政府如何通过产业政策影响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发展。
04 产业政策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概述
产业政策理论是研究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手段对产业进行干预,以促进产业 发展、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率和竞争力的经济学理论。
产业政策理论的核心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即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和 角色。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1
产业结构理论是研究产业之间相互关系及其发展 规律的学说。
2
它主要探讨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为政府制定产业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3
产业结构理论是产业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于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产业经济学 第四版 第2 章 产业结构演变
2.1 产业分类 2.2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和趋势 2.3 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2.4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2.1 产业分类
你知道什么是产业吗? 请列举几个你所了解的产业。
产业
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 企业集合。
生产同类或有密切 替代关系的产品或 服务的企业集合。
使用相同原材料、 相同工艺技术的企 业集合。
业 4113通信 终端设备 制造业 4119其他 通信设备
制造业
2.1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
部门 包含产业
C 制造业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制造业 15饮料制造业 16烟草制品业 17纺织业 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品业
农业:
种植业、 林业、牧业、 渔业
加工取自自然 物质的物质生 产部门
工业:
采掘业、制造业、 自来水、电力、 蒸汽、热水、煤气
建筑业
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 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 财富的生产部门 物流业:
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 商业、饮食业, 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生活服务 文化服务、教育服务 公共服务
R
49~53
运输和储存
S
55~56
食宿服务活动
58~63
信息和通信
T
64~66
金融和保险活动
U
类 68 69~75 77~82 84
85 86~88 90~93 94~96
97~98
99
说明 房地产业 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 行政和辅助活动 公共管理和国防; 强制性社会保障
产业经济学(苏东水第四版)习题答案-02
第二章 理论演变
(六)哈佛学派是如何将市场结构作为分 析重点,来构筑他们的结构主义政策论的?
在哈佛学派的SCP分析框架中,产业组织理论由市场 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这三个基本部分和政府的产 业组织政策组成,其基本分析程序是按市场结构—市场 行为—市场绩效—产业组织政策展开的。在这里,结构、 行为、绩效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即市场结构决定企业 在市场中的行为,而企业行为又决定市场运行的经济绩 效。因此,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绩效,最重要的是要通 过公共政策(产业组织政策)来调整和直接改善不合理的 市场结构。
第二章 理论演变
2.社会福利的提高源于生产效率而非哈佛学派 强调的配置效率,只要不是依赖行政干预,垄断企 业实际上是生存下来的最有效率的企业,这导致新 奥地利学派对大规模的企业组织持宽容的态度,认 为市场竞争过程本来就是淘汰低效率企业的过程。
3.在政策主张上提出以完全的自由市场来获得充 分的竞争,完全否定反垄断和规制政策,这使得该 学派理论的适用性有较大的局限性,但其在产业组 织理论中注重人类行为科学的研究,以及从不完全 信息出发,把竞争性的市场看作分散的知识、信息 的发现和利用过程,这些仍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第二章 理 论 演 变
第一节 产业组织的定义与理论渊源 第二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
第二章 理论演变
思考题
(一)试分析产业组织理论所考察的组织与其他经 济理论中组织概念的区别。 (二)如何理解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 进步的最大动因? (三)什么是“马歇尔冲突”? (四)简述产业组织理论的渊源。 (五)何谓“有效竞争”?它有哪些判断标准?
产业经济学赵玉林第四版答案
产业经济学赵玉林第四版答案一、名词解释: 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三章产业主体――企业(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产函数:是描述在生产技术状况给定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与产品的产出量之间的物质数量关系的函数式。
2. 厂商:被认为具有经济理性,它们具备有用的信息、精于计算、孜孜不倦地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即所谓“经济人”假定);3.企业:或厂商被看作是在市场经济中业已存在的、完全有效运转的、为赚取利润而从事商品生产活动的一个完整的经济单位,它可以是一个个体生产者,也可以是一家规模巨大的公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 4.0版
门类 A B C
D
E
F G H I
J
K
类 01~03 05~09 10~33
说明 农业、林业及渔业
采矿和采石 制造业
门类 L M N
35 电、煤气、蒸气和空调的供应 O
36~39
供水;污水处理、 废物管理和补救活动
P
41~43
建筑业
Q
45~47
批发和零售业;汽车和摩托车的 维修
21家具制造业 22造纸及纸制品业 23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部门 包含产业
第第二二章章产产业业结结构构演演变变
主要内容
2.1 产业分类 2.2 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和趋势 2.3 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2.4中国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和特点
2
2.1 产业分类
你知道什么是产业吗? 请列举几个你所了解的产业。
3
产业
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 企业集合。
生产同类或有密切 替代关系的产品或 服务的企业集合。
因关系到国民经济发展而必须优先发展的产业。广义的先行产业 是指根据产业结构发展的内在规律或自然规律必须先行发展以免 阻碍其他产业发展的产业
8
战略产业
衰退产业 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
初创期 成长期 成熟期 衰退期
图2-1 产业生命周期
9
2.1 产业分类
标准产业分类法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体系(ISIC)从1948年诞生 至今,已经过多次修订,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对 经济活动进行分类的最成熟、最权威、最有影 响力的产业分类标准。
产业分类方法
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分类法 农轻重产业分类法 霍夫曼产业分类法 三次产业分类法
钱纳里——泰勒产业分类法 生产要素集约分类法 产业地位分类法 产业发展状态分类法 标准产业分类法
6
2.1 产业分类
三次产业分类法(Clark 大分类法) 以产业发展的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作 为标准。
产品直接取 自自然的物 质生产部门
11
2.1.2 产业分类
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 2.0版(1968)
大项 1 2 3制造业 4 …… 9 0
中项
31 32 33 34 …… 38 金属制品 39
小项
细项
381 382 383 384 运输工具
3841 造船及修理 3842 3843 汽车 3844 航空工业 3845
12
2.1 产业分类
其他服务活动 家庭为雇主的活动;家庭自 用、未加区分的物品生产 和服务活动
国际组织和机构的活动
13
2.1 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
A 农业、林业、牧 业、渔业 B 采矿业 C制造业★ D电力、燃气及水 的生产和供应业 E 建筑业
……
…… R文化、体育和娱 乐业 S公共管理和社会 组织 T 国际组织
农业:
种植业、 林业、牧业、 渔业
加工取自自然 物质的物质生 产部门
工业:
采掘业、制造业、 自来水、电力、 蒸汽、热水、煤气
建筑业
派生于有形物质财富 生产活动之上的无形 财富的生产部门 物流业:
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 商业、饮食业, 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服务业:
生产性服务、生活服务 文化服务、教育服务 公共服务
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国家标准于1984年 首次发布,经过三次修订,最新的中国《国民 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从2012年 正式开始使用。
10
2.1 产业分类
标准产业分类法ISIC 2.0版(1968)
部门分类 包含产业 主要部门 1 农业、林业、狩猎和渔业 主要部门 2 采矿和采石业 主要部门 3 制造业 主要部门 4 电、气和水 主要部门 5 建筑业 主要部门 6 批发、零售、餐馆和旅馆 主要部门 7 运输、储存和通讯业 主要部门 8 金融、保险、房地产和商务服务 主要部门 9 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 主要部门 0 无法充分描述的活动
7
2.1 产业分类
产业地位分类法
产业 基础产业 瓶颈产业 支柱产业
主导产业
先行产业
在产业结构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并为大多数产业提供服务的产业, 是其他产业赖以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条件
未得到应有发展而已严重制约其他产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会 使产业结构体系的综合产出能力受到较大的限制
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一国财政收入的 主要来源,对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 要的作用 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上,本身成长性很高并具有很高的创新率, 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 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 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
业 4113通信 终端设备 制造业 4119其他 通信设备
制造业
14
2.1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T4754-2002)
部门 包含产业
C 制造业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制造业 15饮料制造业 16烟草制品业 17纺织业 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19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2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 品业
使用相同原材料、Hale Waihona Puke 相同工艺技术的企 业集合。4
身边各种各样的“产业”
5
2.1 产业分类
经典的产业分类标准与产业分类方法
产业分类标准
产品的最终用途不同 物质生产特点不同
工业生产的特点 产业发展层次顺序及其与自然界的关系不同
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不同 生产要素集约程度不同
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 产业技术先进程度与发展趋势 统计标准
R
49~53
运输和储存
S
55~56
食宿服务活动
58~63
信息和通信
T
64~66
金融和保险活动
U
类 68 69~75 77~82 84
85 86~88 90~93 94~96
97~98
99
说明 房地产业 专业、科学和技术活动 行政和辅助活动 公共管理和国防; 强制性社会保障
教育
人体健康和社会工作活动
艺术、娱乐和文娱活动
13 食品加工业
……
27 医药制造业
…… 37 交通运输设备制
造业
…… 41 电子及通信设备
制造业★
411 通信设备 制造业★ 412 雷达制造 业
413 广播电视 设备制造业
42 仪器仪表及文化、
办公用机械制造 业
…… 419 其他电子
43 其他制造业
设备制造业
4111传输 设备制造 业 4112交换 设备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