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效平衡教案
等效平衡教案
等效平衡教案
高三专题复习《等效平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等效平衡的定义,理解常见的平衡等效类型,掌握分析平衡问题的几种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等效平衡的概念和类型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归纳规律和应用规律的能力。
情感目标:利用例题练习题的逐层递进,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一、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法
二、教学重点
常见的平衡等效类型、平衡状态比较的几种方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鞭(或激光棒)
四、教学过程
引入:在前面我们复习了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状态和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我们知道了如何利用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来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知道了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移动的方向以及移动后相关量的变化。
今天我们来探讨对于同一可逆反应的几种平衡状态之间的比较。
示例:T、V相等2SO2+O22SO。
高中化学 等效平衡 教案
第三节 第四课时 等效平衡 教案高二化学【教学目标】1、掌握什么是等效平衡2、在不同条件下,等效平衡的判断【教学重点】等温等容条件下等效平衡的条件等温等压条件下等效平衡的条件【教学难点】等温等容条件下等效平衡的条件等温等压条件下等效平衡的条件【复习提问】1. 什么是化学平衡状态?2、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讲解】一、 等效平衡1、定义:一定条件(温度体积一定或温度压强一定)下的同一可逆反应,只是起始加入物质的情况不同,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同一平衡还有一类特殊的等效平衡,不仅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相同,而且相同组分的物质的量也相同,这类平衡又称为同一平衡。
(同一平衡是等效平衡的特例)例:浓度/mol ·L -1间/s浓度/mol ·L -1 21间从正反应开始3、探究等效平衡的条件探究1:等温等容条件下等效平衡的条件相同物质的起始物质的量相等或按化学计量数折合后对应量相等。
(一边倒、投料量相同)例题:在一定温度下,把2 mol SO2和1 mol O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 2SO2+O2 ≒ 2SO3 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合物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mol)。
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
请填写下列空白:(1)若a=0,b=0,则c=___________。
(2)若a=0.5,则b=_________,c= _________。
(3)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______ ,_____。
探究2:等温等压条件下等效平衡的条件把不同的起始状态,通过化学方程式中的计量数,换算成同一边物质(反应物一边或生成物一边),如果各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则是等效平衡。
等效平衡教案
等效平衡教案嘿,大家好呀!今天咱来聊聊等效平衡这个有意思的玩意儿。
你说这等效平衡像不像搭积木呀?不同的积木块可以搭出同样形状的建筑。
在化学里呢,就是不同的起始条件,最后能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咱先来说说恒温恒容的情况。
这就好比是在一个固定大小的盒子里摆弄东西。
比如说有个反应,咱从这边开始放一堆反应物,从那边开始放另外一堆反应物,嘿,最后都能达到一样的平衡。
这多神奇呀!你想想,就好像你不管从哪条路走,最后都能到同一个目的地。
再说说恒温恒压,这就像是在一个可以伸缩的袋子里玩。
不管你开始放多少东西进去,袋子会根据情况自己调整。
就好比你不管带多少行李去旅行,你的背包总能装得下,神奇吧!那怎么才能搞清楚这些等效平衡呢?这可得有点小窍门。
咱得仔细分析反应的特点呀,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关系呀。
就跟你解谜题一样,得一点点找线索。
比如说,有些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那可就有讲究了。
你从这边放一点,从那边放很多,最后可能还是一样的效果。
这就像你不管是走大道还是抄小路,都能按时到学校一样。
还有啊,有时候得学会转化。
把一些复杂的情况变得简单点,就像把一团乱麻理清楚。
你说这等效平衡是不是很有意思呀?它让我们看到化学世界里的一种奇妙规律。
就好像生活中有些事情,看起来不一样,但本质上可能是一样的。
咱学习等效平衡,不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理解这个奇妙的化学世界呀!它让我们知道,在看似混乱的反应中,其实有着规律可循。
所以呀,大家可别小看了这等效平衡,它里面的学问大着呢!好好去探索吧,你会发现更多的惊喜哦!这就是我对等效平衡的看法啦,你们觉得呢?。
高中化学等效平衡教案
高中化学等效平衡教案
主题:等效平衡
教学目标:
1. 了解等效平衡的定义和原理;
2. 掌握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
3. 能够应用等效平衡解决化学计算问题。
教学重点:
1. 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定义;
2. 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
3. 化学计算问题中等效平衡的应用。
教学难点:
1. 等效平衡的原理理解;
2. 等效平衡的实际应用。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
2. 化学实验;
3. 互动讨论。
教学流程:
一、导入(5分钟)
1. 展示反应方程式2HCl + Na2CO3 → 2NaCl + H2O + CO2;
2. 提问:在这个反应中,HCl和Na2CO3的化学计量比分别是多少?
二、学习等效平衡(15分钟)
1. 解释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定义;
2. 讲解如何通过反应方程式得到等效平衡;
3. 举例说明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
三、实验操作(20分钟)
1. 进行一次模拟反应实验,观察反应过程;
2. 记录反应物质量和反应物质量之比;
3. 计算实验中的等效平衡。
四、应用练习(15分钟)
1. 给学生一组化学计算题目,要求用等效平衡解答;
2. 班内同学互相交流计算思路和结果。
五、总结(5分钟)
1. 教师总结等效平衡的重点和难点;
2. 给学生布置相关作业。
六、作业(自习)
1. 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2. 复习等效平衡相关知识。
教学反馈:
1. 收集学生对等效平衡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2.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等效平衡说课稿
等效平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等效平衡的含义,掌握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灵活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等效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图像或一个实例,引起学生对等效平衡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讲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理解等效平衡的含义。
重点讲解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包括串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和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计算。
3. 实例分析(20分钟)给学生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问题。
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或个人思考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4. 总结归纳(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等效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5. 拓展延伸(10分钟)给学生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学生所学的知识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并进行解答。
四、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包括概念讲解、实例分析和拓展延伸等内容。
2. 实例题集:提供给学生进行实例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材料:用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合作学习。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参与度,评价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能力。
2. 对学生的实例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江苏省海门实验学校人教版化学选修等效平衡教案
《等效平衡》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等效平衡的类型和解题方法。
【学习内容】一.等效平衡1.含义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对同一可逆反应体系,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同,而达到化学平衡时,同种物质的。
2.分析方法按照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把起始物转化为化学方程式同一边的物质,通过对比两种情况下对应组分的起始量是相等,还是等比,来判断化学平衡是否等效(即“一边倒”)。
3.分类及判断方法等效平衡有两类反应(即Δn=0、Δn≠0的反应)、两种状态(即恒温恒容、恒温恒压)。
(1)恒温恒容条件下体积可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极值等量即等效例如,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12mol 1mol 020 0 2mol30.5mol 0.25mol 1.5mol4a mol b mol c mol上述123三种配比,按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即SO2均为2mol、O2均为1mol,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
4中a、b、c三者的关系满足:,即与上述平衡等效。
(2)恒温恒压条件下体积可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极值等比即等效例如:2SO2(g)+O2(g)2SO3(g)12mol 3mol 0 mol21mol 0.5mol 2mol3a mol b mol c mol12中错误!=2∶3,故互为等效平衡。
3中a、b、c三者关系满足:,即与12平衡等效。
(3)恒温条件下体积不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无论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只要极值等比即等效,因为压强改变对该类反应的化学平衡无影响。
例如:H2(g)+I2(g)2HI(g)11mol 1mol 0 mol22mol 2mol 1mol3a mol b mol c mol12两种情况下,n(H2)∶n(I2)=1∶1,故两平衡等效。
3中a、b、c三者关系满足:,即与12等效。
【课堂练习】1.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2mol A和1mol B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1.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到平衡后,若C的浓度仍为W mol·L—1,该配比是()A.4mol A+2mol B B.3mol C+1mol D+1mol B+2mol A C.3mol C+1mol D D.1mol A+0.5mol B+1.5mol C+0.5mol D2.已知:H2(g)+I2(g )2HI(g)ΔH<0.有相同容积的定容密闭容器甲和乙,甲中加入H2和I2各0.1mol,乙中加入HI 0.2mol,相同温度下分别达到平衡.欲使甲中HI的平衡浓度大于乙中HI的平衡浓度,应采取的措施是()A.甲、乙提高相同温度B.甲中加入0.1mol He,乙不变C.甲降低温度,乙不变D.甲增加0.1mol H2,乙增加0.1mol I23.4.0 mol PCl3和2.0 mol Cl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PCl5(g).达到平衡时,PCl5为0.8 mol,如果此时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PCl5的物质的量是()A.0.8 mol B.0.4mol C.小于0.4mol D.大于0.4mol,小于0.8 mol4.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物质物质的量CO2H2CO H2O实验甲a mol a mol0 mol0 mol乙2a mol a mol0 mol0 molA.乙=丁>丙=甲B.乙>丁>甲>丙C.丁>乙>丙=甲D.丁>丙>乙>甲【课堂小结】【课后练习】1.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和2mol H2O(g),发生反应:CO+H2O(g)催化剂CO2+H2.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高温起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A.0.5mol CO+2mol H 2O(g)+1mol CO2+1mol H2B.1mol CO+1mol H2O(g)+1mol CO2+1mol H2C.0.5mol CO+1.5mol H2O(g)+0.4mol CO2+0.4mol H2D.0.5mol CO+1.5mol H2O(g)+0.5mol CO2+0.5mol H22.一定温度下,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若反应开始时充入2mol A和2mol B,达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为a%.其他条件不变时,若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平衡后A的体积分数大于a%的是()A.3mol C B.2mol A、1mol B和1mol He(不参加反应)C.1mol B和3mol C D.2mol A、3mol B和3mol C3.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2NH3(g)ΔH=—92.4kJ·mol—1):A.2c1>c3B.a+b=92.4C.2p2<p3D.α1+α3<14.在恒温条件下,有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为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乙容器为一个带有理想活塞(即无质量、无摩擦力的刚性活塞)的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两容器起始状态完全相同,都充有C气体,若发生可逆反应C(g)A(g)+B(g),经一段时间后,甲、乙两容器反应都达到平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平衡时C的转化率:乙>甲B.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乙>甲C.反应速率:乙>甲D.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甲>乙5.在相同的条件下(T=500 K),相同体积的甲、乙两容器,甲容器中充入1g SO2、1g O2,乙容器中充入2g SO2、2g O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化学反应速度:乙>甲B.平衡后O2的浓度:乙>甲C.SO2的转化率:乙>甲D.平衡后SO2的百分含量:乙>甲6.保持恒温、恒容,在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A(g)+2B(g)C(g)+3D (g).现分别从两条途径建立平衡:Ⅰ——从正反应开始,A、B的起始物质的量均为2mol;Ⅱ——从逆反应开始,C、D的起始物质的量分别为2mol和6 mol.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A.Ⅰ、Ⅱ两种途径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所消耗的时间相同B.Ⅰ、Ⅱ两种途径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状态的过程中,体系的总密度始终保持不变C.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A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D.Ⅰ、Ⅱ两途径最终达到平衡时,体系内A的浓度相同7.恒温恒压下,向某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 A和2L B,发生如下反应:3A(g)+2B(g)x C(g)+y D(g),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若维持温度、压强不变,将0.6 L A、0.4L B、4L C、0.8 L D作为起始物质充入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m%,则x=________,y=________.★8.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C(g)(1)若开始时放入1mol A+1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a mol 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2)若开始时放入3mol A和3mol 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 mol.(3)若开始时放入x mol A,2mol B和1mol 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为y mol和3a mol,则x=________mol,y=________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________(选填一个编号).(甲)大于2mol (乙)等于2mol (丙)小于2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 C,待再次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________。
等效平衡说课稿
等效平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等效平衡的概念,能够通过实例分析和解决与等效平衡相关的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 知识目标:掌握等效平衡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理解等效平衡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能够运用等效平衡的原理解决与力的平衡相关的问题,并能够运用等效平衡的方法分析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原理,能够应用等效平衡的方法解决力的平衡问题。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等效平衡的原理分析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入等效平衡的概念,例如一个悬挂在两个绳子上的物体,让学生思考这个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受力情况。
2. 知识讲解(15分钟)首先,介绍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定义,即在力的平衡问题中,可以用一个合力和一个合力臂代替多个力的合力和合力臂,从而简化问题的分析和计算。
然后,讲解等效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即通过平衡条件的分析,可以确定合力和合力臂的计算方法,进而解决力的平衡问题。
3. 实例分析(20分钟)通过几个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等效平衡的方法解决力的平衡问题。
例如,一个悬挂在两个绳子上的物体,一个斜坡上的物体等。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力的示意图,分析物体在平衡状态下的受力情况,并计算合力和合力臂的数值。
4. 练习与讨论(15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等效平衡的方法解决力的平衡问题。
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可以适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5. 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效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桥梁的设计、建筑物的支撑等。
让学生运用等效平衡的原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这些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等效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高二化学教案-【化学】2.3.3《等效平衡》教案(苏教版选修4) 最新
第三单元第三课时等效平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建立等效平衡的观点,理解等效平衡的特征。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归纳与综合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结合平衡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动态的等特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重点和难点等效平衡的建立和特征教学过程【引言】:1L容器800℃时可逆反应CO(g) + HO(g) CO2(g) + H2(g)途径1:起始0.01mol 0.01mol 0 0平衡0.005mol 0.005mol 0.005mol 0.005mol途径2:起始0 0 0.01mol 0.01mol平衡0.005mol 0.005mol 0.005mol 0.005mol 上述两种途径,同一可逆反应;外界条件相同;通过不同的途径(正向和逆向);平衡时同种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同种物质的含量相等)-----效果相同的平衡(等效平衡)一、等效平衡当外界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一定时, 同一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平衡时平衡混合物中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等,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二、建立等效平衡的条件1.在恒温恒容条件下,只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等,则两平衡等效。
___________________N2+3H22NH3则①②③的量相当。
例1: 某温度下,在1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 N2、3mol H2,使反应N2+3H2 2NH3达到平衡,测得平衡混合气中N2、H2、NH3分别为0.6 mol、1.8 mol、0.8 mol,如果温度不变,只改变初始加入的物质的量而要求达到平衡时N2、H2、NH3的物质的量仍分别为0.6 mol、1.8mol、0.8 mol,则N2、H2、NH3的加入量用X、Y、Z表示时应满足的条件:(1)若X=0,Y=0,则Z=___________。
等效平衡说课稿
等效平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等效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具体目标包括:1. 知识目标:掌握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理解等效平衡在电路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能够通过等效电阻的计算和电路图的简化,解决与等效平衡相关的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对电路原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电路图的简化和等效电阻的计算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简单的电路问题,激发学生对等效平衡的思考,如:在一个电路中,如何找到一个等效电阻,使得整个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不发生变化?2. 概念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幻灯片,向学生介绍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解释等效平衡的意义和应用,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计算方法(20分钟)通过示例演示和解析,教授等效电阻的计算方法。
分别介绍串联电阻和并联电阻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际电路图的简化,引导学生掌握计算过程和技巧。
4. 练习与讨论(25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并提供一些电路图和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计算等效电阻和简化电路图,解决相应的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合作,加深对等效平衡的理解。
5. 拓展应用(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效平衡在实际电路中的应用,如何通过等效电阻的计算和电路图的简化,解决更复杂的电路问题。
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案例,拓宽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向学生提问一些问题,检查他们对等效平衡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和思考,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1. 教学手段:投影仪、幻灯片、白板、黑板、计算器等。
2. 教学资源:教材、练习题、电路图、实际应用案例等。
五、教学评价与反馈1.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题的完成情况和课堂讨论的质量,评价学生对等效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等效平衡教案
等效平衡教案教案标题:等效平衡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掌握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等效平衡的定义和意义。
2. 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
3. 等效平衡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原理。
2. 运用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计算器。
2. 教学材料:等效平衡的相关教材和练习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你们是否知道什么是等效平衡?等效平衡在哪些领域中有应用?请举例说明。
步骤二:概念讲解(10分钟)1. 定义等效平衡:等效平衡是指在某种条件下,两个或多个物体或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的状态。
2. 等效平衡的原理:等效平衡的原理是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合力和合力矩为零。
步骤三:计算方法(15分钟)1. 计算合力:合力是指多个力合成后的结果,可以通过向量法或分解法进行计算。
2. 计算合力矩:合力矩是指多个力合成后对某一点产生的力矩,可以通过力的大小、方向和力臂的长度进行计算。
3. 计算等效平衡:根据合力和合力矩的计算结果,判断物体是否处于等效平衡状态。
步骤四:应用实例(15分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析,让学生运用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例如:问题:一个悬挂在绳子上的物体,绳子上有两个力分别为10N和15N,求物体的等效平衡状态。
解答:首先计算合力,合力=10N+15N=25N;然后计算合力矩,选择合力作用点为参考点,力臂为绳子的长度,合力矩=10N×L+15N×L=25NL;根据合力和合力矩的计算结果,判断物体处于等效平衡状态。
步骤五:巩固练习(15分钟)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讲解和讨论。
步骤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总结等效平衡的概念、原理和计算方法,并与学生一起思考等效平衡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如机械平衡、化学平衡等。
等效平衡说课稿
等效平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匡助学生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掌握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3. 能够应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2. 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能够应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2. 教学材料:教科书、练习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起学生对平衡的思量,例如:“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平衡的情况吗?能举个例子吗?”引导学生回顾并分享自己的经验。
2. 概念讲解介绍等效平衡的概念,即将一组力或者力矩的作用效果用一个等效的力或者力矩来代替,使得物体保持平衡。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匡助学生理解等效平衡的基本原理。
3. 计算方法讲解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包括力的等效平衡和力矩的等效平衡。
通过具体的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并解释计算步骤和原理。
4. 实例演练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进行计算和解答。
教师可以分组让学生合作解题,或者进行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5. 拓展应用引导学生思量等效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建造物结构的平衡设计、机械装置的平衡调整等。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量,拓展他们的思维。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强调等效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鼓励学生提问和解答问题,加深对等效平衡的理解。
七、教学延伸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等效平衡问题的探索和解决,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个人表现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内容包括学生对等效平衡概念的理解程度、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九、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对本节课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等效平衡说课稿
等效平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原理,能够通过等效平衡的方法解决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2. 掌握等效平衡的原理和方法;3. 能够运用等效平衡的方法解决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4.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等效平衡的原理和方法;2. 教学难点:运用等效平衡的方法解决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和投影设备;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木块、绳子等;3. 教学实验设计和材料准备;4. 学生实验报告本。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采用“导入-讲解-实验-归纳-拓展-作业”等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纸,引起学生对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图纸上,哪些力在作用?这些力的合力是多少?如何计算合力?2. 讲解(15分钟)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意图,向学生介绍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
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
然后引入等效平衡的概念,解释等效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3. 实验(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每组分发一份实验材料和实验报告本。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通过测量和记录数据,验证等效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结束后,学生填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
4. 归纳(10分钟)学生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等效平衡的原理和方法。
教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学生对等效平衡有深入的理解。
5. 拓展(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等效平衡的方法解决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然后进行集体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和交流。
6. 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运用等效平衡的方法解决力的合成和分解问题。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等效平衡说课稿
等效平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等效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能够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等效平衡的含义,能够准确描述等效平衡的概念;2. 掌握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能够根据给定的条件计算等效平衡;3. 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应用等效平衡解决相关的物理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等效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际问题的方式,引起学生对等效平衡的兴趣和思考。
例如,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当我们坐在一个不平衡的椅子上时,为什么会感到不舒服?如何通过调整椅子的腿来达到平衡?2. 概念讲解(10分钟)介绍等效平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首先,给出等效平衡的定义:当一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如果将它看作一个整体,它的质心和重力作用点重合,这种平衡状态称为等效平衡。
然后,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进一步解释等效平衡的概念和意义。
3. 计算方法讲解(15分钟)详细介绍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
首先,讲解质心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即将物体分割成若干个小部分,计算每个小部分的质心坐标,再根据各小部分的质量和质心坐标计算整体的质心坐标。
然后,讲解重力作用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即根据物体的形状和重力作用点的位置计算重力作用点的坐标。
最后,结合实例演示如何计算等效平衡。
4. 实例演练(20分钟)通过多个实例演练,巩固学生对等效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理解。
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等效平衡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不均匀的杆,如何调整杆的长度和质量分布使其保持平衡?5. 拓展应用(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等效平衡在实际生活和工程中的应用。
例如,如何设计一个平衡的摇摆车?如何设计一个平衡的机械臂?6. 归纳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等效平衡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同时,提醒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等效平衡原理时要注意合理假设和适当简化。
等效平衡_高一化学教案_模板
等效平衡_高一化学教案_模板第二节化学平衡状态(二课时)[教学目标] 初步掌握等效平衡[教学重点] 判断等效平衡方法[教学过程]思考:化学平衡状态有哪些特征?(1)逆:可逆反应。
(2)动:动态平衡。
(3)等:v(正)= v(逆) ≠0(4)定: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
(5)变:条件改变,原平衡被破坏,平衡发生移动。
(6)同:不同途径可以达到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
结论:化学平衡的建立与途径无关;这两种过程属于等效平衡三、等效平衡1、定义2.判断等效平衡方法:(1)在定温定容下,对于任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一定时,该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是从中间状态(既有反应物又有生成物的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保持不变,加入的物质的量相当,则可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这便称为等效平衡。
极值转化法解等效平衡无论平衡从哪个方向建立,在判断时可根据题给条件,把生成物全部推算成反应物或把反应物全部推算成生成物,再与原平衡开始加入的物质的量想比较。
例1:对于合成氨反应,按A─C三种情况加入物质(恒容、恒温下):N2 + 3 H2 2 NH3A 2 mol 6 mol 0 molB 0 mol 0 mol 4 molC 0.5 mol 1.5 mol 3 mol例2.在一定温度下把2mol SO2和1mol O2通入一个定容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反应2SO2 + O2 2SO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反应混和物就处于平衡状态。
现在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今a、b、c分别代表初始加入的SO2、O2和SO3的物质的量,如果a、b、c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和物中三种气体的百分含量仍跟上述平衡时的完全相同,请填写下列空白:(1)若a = 0,b = 0,则c = 2 。
(2)若a = 0.5,则b = 和c = 。
(3)a、b、c 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a+c=2 、b+c/2=1 (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c,另一个方程中含b、c。
等效平衡专题教案
等效平衡专题教案一、学习目标1. 建立等效平衡的概念;2..掌握等效平衡成立的条件;3.会应用等效平衡思想解决问题。
二、重点难点三、重点:建立等效平衡的概念,等效的平衡成立的条件,等效平衡的应用;难点:运用等效思想解决问题。
三、教学设计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化学平衡,相信大家已经对邓小平衡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一起对化学平衡做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我们来一起学习一下等效平衡。
那么到底什么是等效平衡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一、定义: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当外界条件(等温等容,等温等压)一定时,该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或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从中间状态开始,达平衡时,任何相同的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均对应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那么到底什么条件下等效平衡才成立呢,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二、探究等效平衡的条件(2)分别比较①、⑤,②、⑥,得出什么结论?通过总结我们的探究过程我们发现只有哪几类情况才是等效平衡?经过总结我们发现等效平衡其实并不难,那么在我们的试卷中会怎样考察大家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三、等效平衡的考查方式考点1:恒温、恒压条件(非等体反应)下的等效平衡 例1、定温度下,把2mol SO 2和1molO 2通入一个一定容积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反应2SO 2+O 22SO 3,当此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就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若该容器中维持温度不变,令a 、b 、c 分别代表初始时SO 2、O 2和SO 3的物质的量。
如果a 、b 、c 取不同的数值,它们必须满足一定的相互关系,才能保证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三种气体的体积分数仍跟上述平衡时完全相同。
请填写下列空白:(1)若a=0,b=0,则c=。
(2)若a=0.5mol ,则b=,c=。
(3)a 、b 、c 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请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 和c ,另一个只含b 和c)。
例2、在一个体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 和1 mol B ,发生反应:2A(g)+B(g)3C(g)+D(g),达到平衡时C 的浓度为a mol ·L -1。
等效平衡专题教案(精品资料).doc
等效平衡专题教案(精品资料).doc一、复习预习1、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内容是什么2、影响平衡移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二、知识讲解考点1等效平衡定义对同一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常见的为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起始投料方式不同(从正、逆或中间等方向开始),若达到的化学平衡同种物质的百分含量均相同,这样的平衡状态互称为等效平衡。
考点2等效平衡的常见分类和状态以如下反应为例:mA(g)+nB(g)pC(g)+qD(g)(1)如果m+n≠p+q①恒温恒容:使用极限转化分析法,一边倒后相同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相等。
达到平衡后各物质浓度相等,百分含量相等,体积没变化,压强没有变化,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
唯一不同的是根据投料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反应热不同。
②恒温恒压:一边倒后相同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
达到平衡后各物质浓度相等,百分含量相等,体积可有变化,压强没有变化,达到平衡后正逆反应速率相同。
根据投料的量和方式的不同会导致反应热不同。
(2)如果m+n = p+q③一边倒后相同起始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相等。
恒温恒压的话,达到平衡后体积未必相等;恒温恒容的话,除了体积相等,达到平衡后各物质浓度、压强、正逆反应速率都可能不同。
两种情况下反应热根据投料的量和方式的不同而不同。
比较见下表1.表1 反应mA(g)+nB(g)pC(g)+qD(g)的等效等效平等效反反投料和原平衡相比形成不对于反应N 2(g)+3H 2(g)2NH 3(g),按照①、②、③的投料方式进行反应,(1)恒温恒容下,则所能达到等效平衡的状态为:①=②≠③。
③为①或②、④进行加压后的情况,对于这种△vg<0的情况,压强增大,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N 2转化率升高。
(=③。
对于反应H 2(g) +I 2(g)2HI(g) 按照⑤、⑥、⑦、⑧的投料方式(⑤基于上面几种类型的建模过程,对照表1可进行分析能量变化等情况,再应用于解题。
三、例题精析【例题1】【题干】2.0molPCl 3和1.0molCl 2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 3(g) +Cl 2(g) PCl 5(g),达到平衡时, PCl 5为0.4mol ,如果此时移走1.0molP Cl 3和0.5mol Cl 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到平衡,PCl 5的物质的量为()。
《等效平衡》优秀教案
授课课目等效平衡课型 2课时安排第1 课时(共 2 课时)授课时间2021年 10月2021日授课教师宋海清授课班级高二A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等效平衡的判定条件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等效平衡条件的例题学会如何识别等效平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学会如何判定恒温恒容和恒温恒压下的等效平衡教学难点学会如何判定恒温恒容和恒温恒压下的等效平衡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讨论法、探究实验法、练习法等。
使用教具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练习资料等。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在化学平衡的题型中有一种特殊的计算方法,可以方便解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讲授新课一、等效平衡1、概念:相同条件下,可逆反应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若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含量相同,这样的平衡互称为等效平衡。
2、特征:相同组分的含量相同。
3、概念的理解:(1)相同条件:通常是①同T同V,②同T同oA和1moB发生反应,2Ag Bg 3Cg Dg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方法改变起始物质,达平衡时C的浓度仍为Wmo/L的是(DE )A.4mo A 2mo BB.2mo A 1mo B 3mo C 1mo DC.3mo C 1mo D 1mo BD.3mo C 1mo DE、1moA练习2、将2moSO2和2moSO3气体混合于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SO2气O2气2SO3(气),平衡时SO3为n mo。
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相同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大于n mo的是(CD )A 2mo SO21 moO2思考、交流、讨论、回答教学过程讲授新课21moO2C 2moSO21moO22moSO3D 3moSO21moO21moSO32、恒温恒容时,对于等体积反应的可逆反应,只要起始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
等效平衡说课稿
等效平衡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等效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具体目标包括:1. 理解等效平衡的定义和作用;2. 掌握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等效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等效平衡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是运用等效平衡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师需要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实例和相关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学生需要提前预习相关教材内容。
四、教学过程本课程分为以下几个部份: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入实际例子,引起学生对等效平衡的兴趣和思量。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通过教学课件和示意图,详细讲解等效平衡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重点强调等效平衡的定义和作用,并给出具体的计算步骤和公式。
3. 实例分析(20分钟)教师通过多个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运用等效平衡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例子,让学生在小组中进行讨论和解答。
4. 练习与巩固(20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互相检查答案。
教师可以逐个讲解练习题的解答方法,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量等效平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供一些相关的拓展问题。
学生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和分享。
6. 总结与反思(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与学生一起回顾学习过程和收获。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量等效平衡的优缺点,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预程度、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和思维活跃程度。
2. 练习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作业,评价他们对等效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延伸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等效平衡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拓展性的实验或者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探索等效平衡的原理和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TE 五星级专题系列化学等效平衡等效平衡问题:对于同一可逆反应,在同一相同条件下,无论反应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或从中间态开始,以一定的配比投入物质,则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例如,在同一相同条件下:N2(g) + 3H2(g) 2NH3(g)配比1(单位mol): 1 3 0配比2(单位mol):0 0 2配比3(单位mol): 1以上3种配比投入物质,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等)均相同.一、等效平衡概念在一定条件(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在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体积分数、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等)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注意:(1)外界条件相同:①恒温、恒容,②恒温、恒压。
(2)“等效平衡”与“完全相同的平衡状态”不同:“等效平衡”只要求平衡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或体积分数)对应相同,各组份的浓度、物质的量、反应的速率、压强等可以不同。
(3)平衡状态只与始态有关,而与途径无关,只要物料相当,就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
二、等效平衡的分类和判断方法(一):恒温、恒容条件下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发生变化的反应(即△V≠0的体系):判断方法:极值等量即等效恒温、恒容时,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比换算到同一边时,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同一组分的物质的量完全相同,则互为等效平衡。
此时一般不考虑反应本身的特点,计算的关键是换算到同一边后各组分要完全相同。
特点: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全等平衡).【例1】定温定容下,可逆反应N2(g) +3H2(g)2NH3(g)按下列四种不同投料方式达到平衡后,N2的体积分数都相等,请填写下面的空格。
N2(g) + 3H2(g) 2NH3(g) 平衡时n(NH3)/mol 起始量(投料1)/ mol: 1 3 0 a等效于(投料2)/ mol:0等效于(投料3)/ mol:4/3等效于(投料4)/ mol: a b ca、b、c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用两个方程式表示,其中一个只含a和c,另一个只含b和c):、。
(二):恒温、恒容条件下对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发生变化的反应(即△V=0的体系):判断方法:极值等比即等效恒温、恒容时,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不同的投料方式如果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比换算到同一边时,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的比例相同,即互为等效平衡。
此时的反应特点是无体积变化,计算的关键是换算到同一边后各组分只需要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即可。
特点: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相同,但物质的量、浓度按比例变化(等比平衡). 【例2】定温定容下,可逆反应H 2(g) + I 2(g)2HI(g)按下列四种不同投料方式达到平衡后,H 2的体积分数都相等,请填写下面的空格。
H 2(g) + I 2(g)2HI(g)平衡时n (HI )/mol起始量(投料1)/ mol : 1 2 0 a 等效于(投料2)/ mol : 0 1 等效于(投料3)/ mol : 0 1 等效于(投料4)/ mol : a b c a 、b 、c 取值必须满足的一般条件是 。
练习: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进行以下反应:)g (Br )g (H 2 )g (HBr 2 已知加入1mol H 2和2mol Br 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HBr (见下表已知项),在相同条件下,且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对下列编号①~③的状态,填写下表中的空白。
(三)恒温、恒压条件下: 判断方法:极值等比即等效在恒温恒压时,可逆反应以不同的投料方式进行反应,如果根据化学方程式中计量系数比换算到同一边时,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的比例相同,即互为等效平衡。
特点:两次平衡时各组分的百分含量、浓度相同,但物质的量按比例变化(等比平衡).【例3】在一个盛有催化剂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应:N 2(g) +3H 2(g)2NH 3(g)。
已知加入1molN 2和4molH 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 ,在相同温度、压强下,保持平起始状态时物质的量n (mol ) H 2 Br 2 HBr 平衡时HBr 的物质的量n (mol )已知编号1 2 0 a ① 2 4 0 ② 1 0.5a ③ mg(g ≥2m)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
请填写下面的空格。
N2(g) + 3H2(g) 2NH3(g) 平衡时n(NH3)/mol 起始量(投料1)/ mol: 1 4 0 a等效于(投料2)/ mol: 6 0等效于(投料3)/ mol: 1等效于(投料4)/ mol:m g(g≥4m)【例4】在一个盛有催化剂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的温度和压强,进行以下反应:N2(g) +3H2(g)2NH3(g)。
已知加入1molN2和3molH2时,达到平衡后生成amol,在相同温度、压强下,保持平衡时各组分的体积分数不变。
请填写下面的空格。
N2(g) + 3H2(g) 2NH3(g) 平衡时n(NH3)/mol 起始量(投料1)/ mol: 1 3 0 a等效于(投料2)/ mol: 2 6等效于(投料3)/ mol: 1等效于(投料4)/ mol: a b ca、b、c取值要满足的条件是:由上述讨论可知,最初投料方式与化学方程式计量系数比不一致时,各投料方式中的结果都是唯一值,而如果最初投料方式与化学方程式计量系数比一致时,各投料方式中的结果不一定是唯一值。
练习:1、(2003年江苏卷)Ⅰ:恒温、恒压下,在一个可变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A(g)+B(g) C(g)(1)若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C,这时A的物质的量为mol(2)若开始时放入3molA和3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C的物质的量为mol(3)若开始时放入x molA、2 molB和1 molC,到达平衡后,A和C的物质的量分别是ymol和3amol,则x=mol,y=mol。
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
甲:大于2mol 乙:等于2mol丙:小于2mol 丁:可能大于、等于或小于2mol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4)若在(3)的平衡混合物中再加入3molC,待再次达到平衡后C的物质的量分数是。
Ⅱ:若维持温度不变,在一个与(Ⅰ)反应前起始体积相同、且容积固定的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
(5)开始时放入1molA和1molB到达平衡后生成bmolC。
将b与(1)小题中的a进行比较。
甲:a<b 乙:a>b丙:a=b 丁:不能比较a和b的大小做出此判断的理由是。
2、(2007年高考理综四川卷)向某密闭容器中充入 1 mol CO和2 mol H2O(g),发生反应:CO+H2O(g)催化剂CO2+H2。
当反应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为x。
若维持容器的体积和温度不变,超始物质按下列四种配比充入该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O的体积分数大于x的是( )(A) mol CO+2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B)1 mol CO+1 mol H2O(g)+1 mol CO2+1 mol H2(C) mol CO+mol H2O(g)+mol CO2+mol H2(D) mol CO+mol H2O(g)+mol CO2+mol H23、在密闭容器中,加入3mol A和1mol B,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D(g),达平衡时,测得C的浓度为w mol/L,若保持容器中压强和温度不变,重新按下列配比作起始物质,达到平衡时,C的浓度仍然为w mol/L的是A 6mol A+2molB B A+B+1mol C+DC 3mol A+1mol B+2mol C+1molD 2mol C+1mol D4、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s)+2B(g)2C(g)+D(g);△H<0。
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此时控制活塞P,使乙的容积为甲的2倍,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1所示,隔板K不能移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 图2 图3A 保持温度和活塞位置不变,在甲中再加入1mol A和2mol B,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中C的浓度是乙中C的浓度的2倍B 保持活塞位置不变,升高温度,达到新的平衡后,甲、乙中B的体积分数均增大C 保持温度不变,移动活塞P,使乙的容积和甲相等,达到新的平衡后,乙中C的体积分数是甲中C 的体积分数的2倍D 保持温度和乙中的压强不变,t2时分别向甲、乙中加入等质量的氦气后,甲、乙中反应速率变化情况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t3前的反应速率变化已省略)转化率练习题平衡转化率=若要求某一时刻的转化率只要把平衡时的反应物浓度(或物质的量)改为某一时刻的反应物浓度(或物质的量)即可。
1、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X和3molY,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X(g)+3Y(g) 2Z(g),到达平衡后,Y的转化率为a%,然后再向容器中通入2molZ,保持在恒温恒压下反应,当达到新的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b%。
则a与b的关系是()A.a=b B.a>b C.a<b D.不能确定2、10.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气)+nB(固)pC(气)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3、一定量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A(气)+yB(气) nC(气),达到平衡后,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L。
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1倍,再达平衡时,测得A气体的浓度为L,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x+y<nB、该化学平衡向右移动C、B的转化率增大D、C的体积分数减小4、一定温度下,在一个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H2和2 molN2,建立如下平衡:N2(g)+3H2(g)2NH3(g)相同条件下,若向容器中再通入1 mol H2和,1 molN2又达到平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H3的百分含量不变B.N2的体积分数增大C.N2的转化率增大D.NH3的百分含量增大5、某温度下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 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 mol M和1 mol N的混合气体,则达平衡时M 的转化率为()A.20% % % %化学平衡图象1、在密闭容器,一定条件下进行反应,mA(g)+nB(g)pC(g)+qD(g)若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重新达到平衡,变化过程均如图所示,则对该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正反应是吸热反应B、逆反应是吸热反应C、m+n>p+q第1题图D、m+n<p+q2、600℃,A.B.C三种气体在密闭容器中,浓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仅从图上分析不能得出有关A的结论的是( )A、A是反应物第2题图第4题图第6题图B 、前4分钟,A 的分解率是C 、4分钟后,若升高温度,A 的转化率增大D 、4分钟后,若增大压强,A 的转化率减小3、对于可逆反应,A 2(g)+3B 2(g)2AB 3(g ),△H<0(正反应放热),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4、可逆反应2A+B 2C (g )△H<0;,随温度变化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如图所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 和B 可能都是固体B 、A 和B 一定都是气体C 、若B 为固体,则A 一定是气体D 、A 和B 可能都是气体5、已知某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A(g)+2B(g) 3C(g)+D(s)(放热反应),图中曲线b 代表一定条件下该反应的过程,若使曲线b 变为曲线a ,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大A 的浓度 B 、缩小容器的容积 C 、加入催化剂 D 、升高温度6、今有X (g )+Y(g)2Z(g); △H<0从反应开始经过t 1后达到平衡状态,t 2 时由于条件改变,平衡受到 破坏,在t 3时又达到平衡,据右图回答:从t 2→t 3的曲线变化是由哪种条件引起的( ) A 、增大X 或Y 的浓度 B 、增大压强 C 、增大Z 的浓度D 、升高温度第5题图第10题图第8题图第7题图7、由可逆反应绘出图像如图,纵坐标为生成物在平衡混合物中百分含量,下列对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中一定有气体B 、生成物中一定有气体C 、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D 、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反应:M(g) + N(g) R(g) + 2L 此反应符合右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正反应吸热 ,L 是气体B .正反应吸热, L 是固体C .正反应放热 ,L 是气体D .正反应放热 ,L 是固体或液体9、反应mA(s) + nB(g)eC(g) + fD(g)反应过程中,当其它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和压强(P )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达到平衡后,加入催化剂,则C%增大B 、达到平衡后,若升温,平衡左移C 、化学方程式中n>e +fD 、达到平衡后,增加A 的量有利于平衡右移10、在其它条件一定时,图中曲线表示反应2NO(g) + O 2(g) 2NO 2(g)(吸热反应)达平衡时NO 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图上标有A 、B 、C 、D 、E 点,其中表示未达平衡状态且V 正>V 逆的点是A 、A 或EB 、B 点C 、C 点D 、D 点第9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