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
某某大学在线课程建设的项目总结

******在线课程建设的项目总结一、基本情况(一)项目背景在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的大背景下,慕课已成为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战略举措,《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中提到,“建设一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在线开放课程广泛应用”,并先后于2017年、2018年、2019年连续开展了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认定工作。
2018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中提到,“大力推进慕课和虚拟仿真实验建设。
发挥慕课在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方面的重大作用,制定慕课标准体系,规范慕课建设管理,规划建设一批高质量慕课,推出300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示范带动课程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
”2018年11月,吴岩司长在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做了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主题报告,提出要打造“线上”金课、“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指导学校利用在线开放课程探索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改革;推动中国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走向世界。
建立健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主体和课程平台的自我管理机制,落实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的工作规范,对课程平台的安全、运行及服务进行规范管理。
(二)项目意义及必要性2018年11月,吴岩司长在中国大学教学论坛做了题为“建设中国金课”的主题报告,提出课程是教育最微观的课程,但解决的是教育最根本的问题,课程建设是中国大学带有普遍性的短板、瓶颈、关键的问题,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提高课程的“两性一度”,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是高校面临的重大挑战。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教学信息化环境下全校课程建设以及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都面临改革,推动优质在线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一流本科课程,让课程优起来、教师强起来、学生忙起来、管理严起来、效果实起来,构建更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新时代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每个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区域性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与应用探析——以“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项目”为例

区域性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与应用探析——以“重庆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项目”为例李白燕;郑州【摘要】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时代创新的主题,“互联网+教育”正在全方位地影响并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包括教学管理现代化、教学资源集聚与利用、教学方法创新等方面.信息化与教学融合,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的出现,逐渐促进着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的转型,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顺应国际国内教育信息化发展新趋势,文章以“重庆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建设项目”为例,对如何建设满足教学实践的区域性课程资源服务平台、如何汇聚符合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机制等问题进行项目经验分享.【期刊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年(卷),期】2017(027)004【总页数】7页(P85-91)【关键词】融合创新;开放课程;平台建设;共建共享;可持续发展【作者】李白燕;郑州【作者单位】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重庆400020;重庆市教育信息技术与装备中心,重庆4000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57近年来,“互联网+”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兴起,融合与创新已成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词[1]。
信息化与教学融合,在线课程、翻转课堂等教学形式的出现,正以教育革新者的姿态,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逐渐使传统教学模式和方法转型。
如何创建符合教学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何建设满足教学实践的课程资源平台、如何创建先进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共享机制等问题,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之一。
“十二五”期间,国家“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催生了数万门各级精品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有力地推动了高等教育教学资源数字化的发展[2]。
为进一步提升区域性高校教育资源的共享水平,实现区域内各高校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从而建立完善的优质高等数字教育资源共享机制,2014年9月28日,重庆在召开的全市第一次教育信息化工作会上明确提出了“建立高校教育资源共享开放体系,探索建立市级统筹的高校大规模公开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实现跨校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提高高校数字资源服务教学科研和社会需求的能力”的目标。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

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在线开放课程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需求,我们制定了本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
一、建设目标本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目标是打造一系列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吸引力的课程,为学习者提供优质的学习体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共享。
具体目标包括:1、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习者能够系统地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2、增强课程的互动性和参与度,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扩大课程的受众范围,不仅服务于本校学生,还能吸引更多社会学习者参与。
4、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推动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二、课程团队组建一支结构合理、专业素质高的课程团队是建设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关键。
课程团队应包括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教学设计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和教学辅助人员等。
1、课程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水平,能够把握课程的整体方向和质量。
2、主讲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教学能力,能够生动、清晰地讲解课程内容。
3、教学设计人员要熟悉在线教学的特点和规律,能够制定合理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案。
4、技术支持人员负责课程的平台搭建、视频制作、技术维护等工作,确保课程的顺利运行。
5、教学辅助人员负责课程的答疑、辅导、作业批改等工作,为学习者提供及时的支持和帮助。
三、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紧扣专业培养目标和社会需求,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前沿性。
2、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组织和编排,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
3、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实验操作等方式,提高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及时更新课程内容,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成果。
四、教学方法1、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项目驱动法等,以适应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和需求。
2、充分利用在线教学平台的功能,开展在线直播、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等活动,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1.教学内容与资源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颗粒化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形成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
每个短视频应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讨论题,以帮助研究者掌握研究内容或测试研究者研究效果,时长以5-20分钟为宜。
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学大纲、预备知识、教学辅导、参考资料、考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
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
对于高职类课程,应该覆盖该课程所有知识点和岗位技能点。
应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出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等先进职教理念开发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并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成果应用到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资源应力求丰富多样,在数量和类型上超出结构化课程所调用的资源范围,实现资源冗余,以方便教师自主搭建课程和学生拓展研究。
表现形式上,要合理使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虚拟仿真等各类素材,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化传统教学的优势,提高微课程、动画、虚拟仿真等资源比例。
应按照资源的内容和性质,科学全面地标注资源属性,方便资源的检索和智能重组。
资源的形式规格应遵循行业通行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2.教学设计与方法要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
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研究资源,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研究激励措施。
课程设计、教学安排和呈现方式符合研究者移动研究和混合式教学的需求。
开展在线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多种方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优先支持具有混合式研究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学活动与评价要重视研究任务与活动设计,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研究,通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辅导反馈,线上、线下讨论答疑,网上作业布置、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研究,加强师生课堂与课下的互动,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试行)

四川科技职业学院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试行)为进一步推动我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及《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认定范围和数量认定课程范围为:我校2019级人才培养方案内关于2019-2020学年的公共必修课、专业核心课程(人才培养方案内标识“★”的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完成两学期及以上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基础课程不少于一门)。
二、建设要求(一)课程团队课程负责人须为我校正式聘用的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
主讲教师师德好,教学能力强,积极投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
课程团队结构合理、人员稳定,确保线上线下教学正常有序运行。
(二)课程教学设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体现现代教育思想,符合《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等要求,具有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特征。
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建立教与学新型关系,构建体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课程结构和教学组织模式,课程知识体系科学,资源配置、考核评价方式合理,适合在线学习和混合式教学。
(三)课程内容坚持立德树人,能够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课程内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程内容规范完整。
无危害国家安全、涉密及其他不适宜网络公开传播的内容,无侵犯他人知识产权内容。
(四)教学活动与教师指导通过课程平台,教师按照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要求为学习者提供在线测验、作业、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及时开展在线指导与测评,按时评定成绩。
各项教学活动完整、有效,按计划实施。
(五)应用效果与影响课程在本校教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应用,将在线课程与课堂教学相结合,教学方法先进,教学质量高。
在其他高校和社会学习者中共享范围广,应用模式多样,应用效果好,社会影响大,示范引领性强。
(六)课程平台支持服务课程平台须按照《中国互联网管理条例》等规定,平台运行安全稳定畅通,课程在线教学支持服务高效。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doc

福建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一、课程建设总体要求1.课程内容与资源。
体现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及时反映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和教改教研成果;根据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按照教学单元、专题或模块的框架,合理、有序的设计知识单元和拆分、配置知识点及技能点。
课程基本资源系统完整,视频、音频、教案和演示文稿等经过精心设计和制作,内容准确、系统、完整,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进行了统筹、集成,应用效果好,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拓展资源能反映本课程教学特点、建设优势,应用于教或学的某一环节、支持教学或学习过程。
2.教学设计与方法。
能够根据专业特点及学生层次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本身与每个教学单元、专题都有明确的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目标实现与否可以测量;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以教学目标为导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和教学资源,明确学习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
3.教学活动设计。
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能综合运用多种方式、多种手段开展学生的学习活动,积极开展案例式、混合式、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模式的学习,活动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在线异步讨论、笔记、信息提醒、测验、教师答疑、作业、同伴互评、线下讨论、问卷、实时讨论、维基和一对一辅导。
4.学习评价设计。
根据课程特点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探索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有明确合理的课程整体评价策略和各学习周、知识单元的评价策略,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须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及评分的标准等;反馈及时;能记录学习和交互过程,并用于学习评价和教学研究。
评价类型包括但不限于随堂小测验、单元测验、单元作业、讨论、调查、线下考试、期末考试和作业,原则上每个一级单元至少有一份习题作业。
山东省高等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

百度文库 -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1 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 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 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
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
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
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三)强化共建共享。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
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
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类和B类课程。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五批海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五批海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
放课程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海南省教育厅
•【公布日期】2021.01.26
•【字号】琼教高〔2021〕8号
•【施行日期】2021.01.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高等教育
正文
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第五批海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
琼教高〔2021〕8号
各高等院校:
根据《海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第五批海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工作的通知》(琼教高〔2020〕163号)要求,经个人申报、学校推荐、专家评审,共遴选《会展概论》等44门课程为省级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课程,现予以公布(名单见附件)。
希望各高校高度重视,严格按照《海南省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共享课程建设质量标准及管理办法》要求完成课程建设,积极组织、精心打造,建设出更多具有影响力的一流线上“金课”。
我厅将按照“先建设后认定”原则,于2021年4月组织
专家对已获得完成立项建设的课程进行认定评审。
附件:海南省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第五批立项建设名单
海南省教育厅
2021年1月26日附件。
项目一山东财经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与评价研究

项目一:山东财经大学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标准与评价研究一、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探讨开展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因素。
2.探讨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标准。
3.探讨在线开放课程质量评价及考核体系构建。
4.探讨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质量保障体系构建。
二、研究任务和研究目标1.基于以下三种层次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成多元课程建设标准:⑴基础建设层次的在线开放课程⑵深化应用层次的在线开放课程⑶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基于在线课程的数据挖掘分析,根据三种层次课程特点,构建我校在线开放课程全过程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质量保障的对策建议。
3.形成三种层次课程的相应激励机制和管理办法。
三、建设成果1.形成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意见、管理办法。
2.发表1-2篇教学研究论文。
3.形成1份详实的研究报告。
四、申请人须具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验。
项目二:山东财经大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研究一、拟解决的主要问题1.针对我校不同课程特点,探索多元的、科学的、适宜的考核方式。
2.探索利用考试平台和考试库等技术手段促进考核方式的变革。
3.通过考核方式改革,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自主性。
二、研究任务和研究目标1.构建全面多元的我校课程考核综合改革方案。
2.以考促学,增强我校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我校课程考核的信息化水平。
三、建设成果1.总结和提炼我校课程考核的核心理念。
建设和汇编一套适合我校教学定位和人才培养需求的课程考核制度、管理办法、实施方案等。
2.对我校课程进行分类汇总,按类匹配相对应最佳的考核模式,制定每种考核模式的具体方案和实施细则。
3.制定强化教学过程的连续考核方式,并形成相关制度。
4.建设成一批高质量、题量丰富、应用性强的试题库,支持教考分离的试卷组题和学生自主练习。
建设成一批兼容性强、性能优良、技术先进的考核平台,在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中进行实际应用。
项目三:山东财经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方案一、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探讨出一套适合我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模式。
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

高校精选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试行)一、课程建设整体要求1.教课内容与资源。
依据预设教课目的、学科特色、学生认知规律及教课方式,环绕学科中心观点及教课内容和资源间关系,颗粒化组织教课内容及资源、设置教课情境,形成环绕知识点睁开、清楚表达知识框架的短视频模块集。
每个短视频应针对各模块知识点或专题设置内嵌测试的作业题或议论题,以帮助学习者掌握学习内容或测试学习者学习成效,时长以 5-20 分钟为宜。
每门课程应有负责人介绍、课程介绍、教课纲领、预备知识、教课指导、参照资料、查核方式、在线作业、在线题库和在线答疑等。
课程设置应与本校讲堂教课的要求相当。
高职类课程应可以覆盖该课程全部知识点和岗位技术点,应依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有关职业资格标准,从职业岗位能力剖析出发,鉴于工作过程系统等先进职教理念开发课程系统和改革教课内容,并将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成就应用到省级精选在线开放课程。
课程资源应力争丰富多样,在数目和种类上大大高出构造化课程所调用的资源范围,实现资源冗余,以方便教师自主搭建课程和学生拓展学习。
表现形式上,要合理使用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和虚构仿真等各种素材,充足发挥信息技术优化传统教课的优势,提升微课程、动画、虚构仿真等资源比率。
应依据资源的内容和性质,科学全面地标明资源属性,方便资源的检索和智能重组。
资源的形式规格应依据行业通行的网络教育技术标准。
2.教课方案与方法。
要依据有效教课的基本规律,联合在线开放课程教课的特色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课方案。
环绕教课目的精心设计教课活动,科学规划在线学习资源,明确学业评论策略和学习激励举措。
课程设计、教课安排和表现方式切合学习者挪动学习和混淆式教课的需求。
睁开在线学习与讲堂教课相联合、翻转讲堂等多种方式的讲堂教课模式,优先支持拥有混淆式学习等改革实践经验的课程。
3.教课活动与评论。
要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踊跃睁开事例式、混淆式、研究式等多种教课模式的学习,经过网页插入式在线测试,即时网上指导反应,线上、线下议论答疑,网上作业部署、提交和批阅,网上社区议论等,促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沟通和协作学习,增强师生讲堂与课下的互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023年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

《2023 年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上线开放课程在高等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推动上线开放课程的高质量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创新人才,国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建设标准。
2023 年的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建设标准更是在以往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细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课程目标明确国家精品上线开放课程的建设首先要求课程目标明确。
课程目标应紧密围绕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与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相契合。
明确的课程目标能够为课程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清晰的导向。
课程目标应具有明确的层次和维度,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还应涵盖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对于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课程目标可以设定为使学生系统掌握该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具有可衡量性和可达成性。
通过制定具体的评价指标和标准,能够对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目标达成情况进行科学的评估,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优质教学内容是上线开放课程的核心要素,优质的教学内容是吸引学生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教学内容应具有系统性和完整性。
课程应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涵盖该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点和关键内容,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要注重内容的更新和与时俱进,及时引入学科前沿知识和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动态。
教学内容要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
课程所涉及的知识和理论必须经过科学验证,符合学科的基本规律和原理。
教师在编写教学内容时要严谨治学,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错误和误导性的信息。
教学内容还应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
通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实验演示、动画视瓶等,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慕课建设项目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慕课建设)项目20西安交通大学创新创业在线课程群建设——系统创新、技术创新、系统设计创新与机器人实践、创业管理吴锋、弋亚群、朱爱斌、赵文红刘树林赵文红戈亚群侯宏宇资助项目21西安交通大学《化学与人类文明》全校通识类选修课在线课程开发唐玉海张雯关放高瑞霞许昭资助项目22西安科技大学安全学原理李树刚成连华刘纪坤张超李莉资助项目23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朱鸿亮彭蕾侯彦峰唐华张悦雷云飞资助项目24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级英语写作黑玉琴李杰郭粉绒郭淑青尚梅资助项目25西北大学欧洲文化概览胡宗锋苏蕊袁西玲徐琳李淑侠资助项目26西北大学电影作品读解张阿利曹小晶薛凌巩杰赵涛资助项目27西北工业大学技术经济学王莉芳缪小明张静文刘洪涛谢言资助项目28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食品标准与法规张建新于修烛夏效东葛武鹏徐春成资助项目29西北政法大学担保法理论与实务张翔陈凌云朱启莉付颖哲资助项目30延安大学红色经典导论惠雁冰马海娟申朝晖侯业智黄协资助项目31西安工程大学纺织品商检学郭晓玲申国栋本德萍印梅芬王香香资助项目32陕西师范大学《数字化学习资源设计与开发》MOOC课程建设乜勇周筠林亮亮马茜聂晓颖自筹项目33西安财经学院《税收学》李爱鸽铁卫王静周宇姜东升自筹项目34西安工业大学创新.创业学兰小毅苏兵王育晓吕美张冬敏自筹项目35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技术经济学张炜唐晓灵王旭嘉孔凡楼廖阳自筹项目36西安交通大学《大学日语》在线课程建设张文丽曹红荃赵蔚青孙莉朱程远自筹项目37西安理工大学中西语言文化对比和翻译李庆明、黄勇田晓蕾李军学王春霞张玲宋雨晨张媛陈峰自筹项目38西安美术学院素描与体验——原理与形式研究张元稼刘沛杨洋董文通自筹项目39西安石油大学大学英语王文化袁森张梅娟李红赵玮自筹项目40西安体育学院体操马海涛林春源赵树耀雷强冯俊彦自筹项目41西安音乐学院丝绸之路上的乐器曾金寿李西林张雨昕自筹项目42西北大学大学语文方蕴华郭茜张文利杨遇青杜学林自筹项目。
山东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意见》(鲁办发〔2016〕19 号)精神和《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力争到2020 年,在我省布点较多的学科专业的主要课程中,基本实现省级在线开放课程全覆盖,基本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建成基本适应学生、教师和社会学习者学习需要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一)更新教学观念。
鼓励高校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设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适合网络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促进形成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师生合作研讨的教学模式,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以课堂为主向课内外结合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二)发挥联盟作用。
积极发挥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以下简称“课程联盟”)作用,遴选资源优势突出、同类高校认可的课程,优先建设,推广应用。
鼓励高校之间、高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协同创新、集成创新方式联合建设在线课程,聚集优质资源,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与应用。
专业学习参考资料(三)强化共建共享。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在线课程多种形式的应用与共享,推动在线自主学习、在线测试考核、在线质量监控、线下深度学习等广泛应用,促进教学改革与相关制度建设。
(四)加强规范管理。
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程序,加强在线开放课程质量审核把关。
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二、课程类型(一)根据受众面需求,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最大限度地扩大受益面。
(二)根据课程应用和共享范围,省在线开放课程分为A类和B类课程。
A类课程面向全省高校共享共建,B类课程面向不同区域、不同学科、不同类型高校共享共建。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23年度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23年度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公布日期】2023.11.22
•【字号】陕教高办〔2023〕40号
•【施行日期】2023.11.22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教育其他规定
正文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公布2023年度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
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1〕35号)和《陕西省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若干措施》(陕政办函〔2022〕80号)文件要求,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部署和陕西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试点工作,进一步深化新发展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速推进陕西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和创新发展,省教育厅组织开展了2023年度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工作。
经学校推荐、材料审查、专家评审、结果公示等程序,决定立项建设218门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各课程团队须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开展课程建设工作,提升课程质量,扩大应用范围。
各高校要加大支持力度,加强过程管理,要以本次课程建设为契机,将数字化转型理念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全过程,全面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2023年度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立项建设名单
陕西省教育厅办公室
2023年11月22日。
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

重庆市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为加强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推进课程开放共享,提高高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全面优质的教育资源,重庆市教育厅决定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
二、建设目标1.培养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提高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
2.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学资源共享和利用效率。
3.加强与国内外高校和企业合作,引进和开发优质在线课程资源。
4.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三、建设内容1.课程选题重庆市高校可以根据学科特点和发展需要,选择具有重点、交叉、前沿、引领性的课程作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对象。
2.课程建设重庆市高校可以借助国内外优秀在线课程资源,结合自身特色和实际情况开展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具体包括以下步骤:(1)进行课程教学设计,确定课程目标、内容、教学方法等。
(2)进行拍摄录制课程视频,制作课件、教学辅助材料等。
(3)进行课程审核和评估,确保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3.课程开放重庆市高校可以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开放,供全国甚至全球学习者免费学习和分享。
四、建设支持1.重庆市教育厅将提供课程建设经费和技术支持。
2.重庆市高校可以申请国家和地方相关课程建设项目的支持。
3.重庆市高校可以与国内外高校和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和推广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五、建设成果1.取得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果的重庆市高校,将获得国家和地方相关奖励和荣誉。
2.取得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成果的重庆市高校,将在全国和国际上获得良好的声誉和影响力。
3.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成果,将促进重庆市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发展,推动重庆市高等教育事业的提升和发展。
江苏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江苏省教育厅

附件1“十三五”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施案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是以全省高校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 号)要求,为做好“十三五”我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以下简称“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案。
一、总体要求1.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鼓励全省高等学校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和现代教育技术优势,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优质在线开放课程。
2.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量大面广的公共基础课(含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课、创新创业类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为重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完整为基本要求,以基本覆盖公共基础课和品牌专业的核心课程为目标,兼顾学科、专业、地域和层次的分布,实现课程资源的最大化共享,构建满足高等教育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要,适应教师、学生和社会学习者共同需求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二、建设原则1.突出建设重点。
发挥高校的主体作用,集聚优势力量和优质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和平台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支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深度融合发展。
2.注重应用共享。
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着力推动在线开放课程的广泛应用。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推动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实验、在线知识支持、在线测试考核、在线教学监测等广泛应用,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制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加强规管理。
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引进和对外推广的工作程序,重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的审核和把关。
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三、建设运行(一)建设模式1.省在线开放课程以政府主导、高校主体、企业参与、多元评价、共建共享为建设机制,采用省、校两级建设式,由学校申报或省教育厅指定确定选题,通过校、省逐级遴选的式实施。
高校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

高校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方案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和学校工作目标,学校决定建设一批涵盖高水平专业、骨干专业和特色专业,教学应用成效显著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结合学校工作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课程建设质量,建设适应新时代要求、具有学校办学特色的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高水网络课程为重点,规划在未来三年内建成25门校级、15 门省级、『2门国家级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三、建设原则1.坚持分类建设。
依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建设适应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要的职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适应成人学习特点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的继续教育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不同类型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全覆盖。
2.注重共建共享。
坚持多方共建课程,鼓励校企、校校共同开发课程资源和教法,普及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
坚持应用驱动、建以致用、以用促建,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3.突出特色创新。
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学环节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认真做好各在线教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把课程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努力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O5.加强规范管理。
坚持依法管理,明确学校和平台运行机构的主体责任,强化建设主体的自我管理机制,规范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程序。
完善课程内容审查制度,加强教学过程和平台运行监管,防范和制止有害信息传播,保障平台运行稳定和用户、资源等信息安全。
四、建设任务建设一批体现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类型特征,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课程应用与教学服务相融通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运行研究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运行研究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运行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创新的热点。
越来越多的大学和高等教育机构开始利用互联网资源,通过开放式在线课程(MOOCs)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学习机会。
本文旨在探索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运行的相关问题,并提供一些建议和实践经验。
首先,我们将讨论开放课程的定义和意义,接着介绍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运行的关键要素,最后探讨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影响和挑战。
开放课程(Open Course)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免费提供给任何人的在线课程,其内容包括视频、教材、作业和在线论坛等。
开放课程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限制,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并且可以自由选择课程,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学习安排。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运行需要关注以下关键要素:课程设计、教学团队、技术支持、学生参与和评估。
首先,课程设计是成功开展在线开放课程的核心要素。
教师需要确定课程目标、内容和学习任务,并与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结合。
其次,教学团队的组成和培养至关重要。
教学团队需要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技术能力,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第三,技术支持是保证在线开放课程正常运行的保障。
高校需要提供技术支持团队,保证在线平台的稳定运行和教师的技术培训。
第四,学生的参与与互动对于在线开放课程的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在线论坛、即时消息和协作工具等方式,学生可以与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互动交流。
最后,评估是在线开放课程的必要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成果进行评估,检验教学效果,并不断改进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出现,对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首先,它提供了广泛的学习机会,打破了地域和资源的限制,让更多人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其次,与传统教育相比,开放课程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和自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由选择课程,提升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第三,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运行为高校提供了一个创新的途径,使教师能够通过新的教学方法和技术工具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做好2018年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与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
各普通本科高校:
为促进高等教育优质资源培育与共享,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教高〔2015〕3号),省教育厅决定由某某省高等教育MOOC中心组织开展2018年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申报工作。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项目设置
本次申报项目包括: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慕课建设),拟立项50项;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拟立项20项。
二、项目管理
—1 —
慕课建设项目研究时限为1年;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研究时限为2年,选题可参考《项目申报指南》(见附件1)。
项目管理参照《某某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管理办法》(陕教高〔2013〕42号)进行,项目评审、中期检查、验收由某某慕课专家指导委员会组织进行。
验收通过后的慕课需在中心上线共享。
三、项目经费
(一)资助项目。
慕课建设项目由中心资助30项,平均资助额度为5万元(用于课程录制),项目所在高校配套不低于5万元(含课程录制费用3万元),慕课录制由中心统一组织,经费不足部分由中心补贴。
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由中心资助10项,每个项目资助1万元,项目所在高校按不低于1:1配套。
(二)自筹项目。
除中心资助项目外,其余由所在高校参照资助项目额度自筹。
四、申报办法
申报限额:每类项目每校申报数不超过5项。
(一)申报材料。
1.学校申报公文和《2018年度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见附件2),各一式一份;
2.《某某高校慕课建设项目申报书》《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2 —
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申报书》(见附件3、4)各一式一份。
某某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8年3月8日
(全文公开)
附件1
2018年度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报指南
一、总体要求
为作好2018年度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指南列出的内容供各高校参考,其研究内容涉及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的方向,不是具体的项目名称。
申请人可在本指南的指导下,根据学校和个人的实际情况,
—3 —
确定具体的研究内容和课题名称。
二、立项指南目录
1. 某某省在线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1在线教育“十三五”规划发展战略研究
1.2在线教育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1.3高等院校在线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1.4在线课程学分认定和管理机制研究
1.5在线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1.6利用在线教育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1.7国际在线教育产业发展及趋势研究
1.8“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在线教育国际合作研究
2. 教育及学习科学的相关创新研究
2.1教育大数据应用的现状、挑战与展望研究
2.2教育大数据挖掘与学习分析研究
2.3基于大数据挖掘和分析的学习资源推送机制研究
2.4基于大数据挖掘与分析的在线教育效果评估模型研究
2.5构建虚拟学习社区及促进在线学习者学习粘性研究
2.6高校促进教育大数据应用的基础设施建设研究
2.7慕课环境下虚拟实验室技术与实践研究
2.8基于互联网的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3. 在线课程设计、应用与组织管理研究
3.1慕课课程质量标准研究
—4 —
3.2慕课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管理研究
3.3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3.4基于信息技术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3.5基于慕课的在线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3.6基于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效果评估体系建设研究
3.7基于慕课的学校间课程共享与混合式教学开展模式研究3.8学校促进在线教育及混合式教学发展保障制度研究4.其他
4.x申报者可结合高校教育教学实际,自行确定其他选题。
—5 —
附件2
2018年度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研究项目申报汇总表
推荐学校(学校公章):学校负责人:(签名)填报日期:年月日
注:1.此表由学校负责教改项目的工作人员填报,连同学校申报公文一并报送某某高等教育MOOC中心;同时将该表格电子版以excel格式填写并发送至zhangyingsha@。
2.主要完成单位是指项目所在学校,不是院、系或校内其他部门。
3.“选题类码”按附件1中“项目申报指南”中的编号填写;如申报项目不在所列范围内的,请填写“其它”。
—6 —
附件3
某某高校慕课建设项目
申报书
课程名称
课程负责人
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其他
所在单位(单位公章)
某某省高等教育MOOC中心制
—7 —
—8 —
3.课程情况
3-1 课程设计概况
—9 —
3-2 课程描述
—10 —
—11 —
—12 —
—13 —
—14 —
附件4
某某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
主持人
参与人
学校名称(学校公章)
联系电话
某某高等教育MOOC中心制
—15 —
申报人承诺
本人承诺对《申报书》所填各项内容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负责,保证没有知识产权争议。
课题组成员、合作单位(若有)均已征得对方同意。
若填报失实或违反有关规定,申请单位和课题负责人承担全部责任。
如获准立项,本人承诺以本《申报书》为有约束力的协议,遵循学术规范,恪守科研诚信,扎实开展研究工作,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某某高等教育MOOC中心有权使用本《申报书》所有数据和资料。
课题负责人(签章):
2018年月日
—16 —
填表说明
一、按表格填写各项内容时,要实事求是,表达要明确、严谨。
二、申请书为A4复印纸,于左侧装订成册,由所在学校审查、签署意见后,报送高教处。
电子文档按文件要求上报。
三、封面的项目“参与人”一栏应填写所有人员名单,并按照顺序填写。
四、封面右上角的“选题类码”按附件1中“项目申报指南”中的编号填写;如申报项目不在所列范围内的,请填写“其它”。
五、在“学校意见”一栏中,应明确学校在人员、时间、条件、政策等方面的保证措施和对配套经费的意见。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某某省教育厅办公室2018年3月8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