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表达技巧汇总教案
现代文阅读题表达技术汇总教案

现代文阅读题表达技术汇总教案(一)的表达技术的分析鉴赏一、修辞手法(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必然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样说来:刻画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述对象生动形象。
要紧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要紧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要紧有反问和设问具体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情感。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情感,引发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刻画形象,表意丰硕)若是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情感,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到效。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增强气势、增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讲理,可把道理论述得更周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情感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夸张——能够引发丰硕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点,表达情感更强烈,引发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情感,强调爱憎是非,美丑加倍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拍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归纳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试探,突出成效。
引发读者爱好,引发读者试探。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发试探外,还有承先启后的过渡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切,脉络清楚。
答题格式:引发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试探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确信,表达鲜明,目的是增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到效强烈。
层层铺开,慢慢扩大,强化了的主旨。
高三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汇总获奖教案人教

高三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汇总获奖教案人教高三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汇总获奖教案人教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2。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
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
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
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
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教案

高三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高考语文阅读理解的基本题型和解题技巧。
2.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二、教学内容1.阅读理解题型分类及特点2.常见解题技巧和方法3.实战演练与巩固三、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阅读理解知识点,如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阅读理解题目的关键是什么?第二环节:阅读理解题型分类及特点1.讲解阅读理解题型分类,如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等。
2.分析各类题型的特点,如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等。
第三环节:常见解题技巧和方法1.指导学生快速浏览文章,抓住文章结构,了解文章大意。
2.教授学生如何抓住关键词、关键句,提高解题效率。
4.分析细节理解题的解题技巧,如寻找信息源、排除干扰项等。
5.举例说明各类题型的解题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环节:实战演练与巩固1.分组讨论,让学生针对某一题型进行解题训练。
2.老师点评,指出学生解题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3.学生再次进行实战演练,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互相交流学习经验。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课堂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解题技巧的掌握程度。
3.定期进行阅读理解测试,检验学生的进步。
一、导入1.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阅读理解解题技巧。
在高考语文中,阅读理解占据很大的分值,所以掌握解题技巧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2.请大家回顾一下之前学过的阅读理解知识点,比如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
二、阅读理解题型分类及特点1.阅读理解题型主要分为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两大类。
现代文阅读主要包括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古诗文阅读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和小说。
2.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各类题型的特点:(1)主旨大意题:要求学生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文章的核心内容。
(2)细节理解题: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寻找具体信息,对文章中的细节进行理解和分析。
如何阅读理解高考现代文?(教案)

如何阅读理解高考现代文?(教案)。
一、把握阅读文本结构现代文在文章结构上一般分为三部分,即开头部分、中间部分和结尾部分。
其中,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作用主要是引领文章的主题或主旨,中间部分是文章的最核心部分,也是我们重点理解的部分。
在阅读中,要把握文章的脉络和主旨,应先阅读标题,引出语,段首语或段尾语等提示性的语言,这样有助于我们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快速提高阅读效率。
二、策略性浏览文章在做现代文阅读理解时,下意识地想要通读每个单词,可能会导致浪费时间和注意力。
因此,策略性浏览文章是提高阅读效率的关键。
具体而言,策略性浏览文章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扫读文章题目、引言和首位段:这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2.仔细阅读每一段的主题句和结论:这可以帮助我们优先把握文章中的核心意义。
3.注重关键词:有些关键词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熟练掌握这些关键词可以让我们快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
三、掌握阅读技巧在阅读时,不能只注重读懂每个具体细节,我们更应该抓住文章的大意和主旨。
为此,掌握以下阅读技巧是非常必要的:1.意向阅读:提前通过文章标题等内容推断文章的主题和意图,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阅读。
2.依据推断:通过文章的上下文推断出生字或生词的意思,从而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旨。
3.阅读速度提高:通过有意识地加快阅读速度来提高阅读效率,这需要在平时进行大量阅读训练。
四、合理规划答题时间在高考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合理规划答题时间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考场上,我们应该正确分配答题时间,从而把握机会获取更高的分数。
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应该在平时的训练中加强自己的时间意识。
在平时练习的时候,可以规定一个时间限制,尽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阅读和答题。
在考试中,我们也应该设定目标完成时间,例如前30分钟进行阅读,后30分钟进行解题等,从而不会将时间浪费在琐碎的细节上。
同时,在答题时,我们也应该集中注意力,避免心态波动或其他意外因素干扰。
总结:现代文阅读理解是高考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掌握好阅读理解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有效提高阅读效率和得分。
高一到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教案

高一到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教案一、引言语文课程在高中阶段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现代文阅读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掌握良好的现代文阅读技巧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关键性的影响。
本教案旨在帮助高一到高三学生有效提高现代文阅读能力。
二、技巧1:主题审题1.1 主题识别在阅读一篇现代文时,首先要迅速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
可以通过通读段落首尾、关注文章标题和首段,以及注意文章的重点段落和关键词汇,来把握文章的主题。
1.2 主题思维理解文章的主题不仅仅是简单地找出中心句或关键词汇,还需要通过思维方式深入挖掘文章背后所蕴含的意义和思想。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背景,通过与文章进行对话的方式来深入思考感悟文章的主题。
三、技巧2:结构解读2.1 文章段落结构在现代文阅读中,段落的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段落之间的过渡手段、段落之间的联系等,来揭示文章的逻辑结构。
2.2 段落要点概括每个段落都有其独特的发展逻辑,学生可以通过总结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和要点,将段落内容进行概括和纵览,从而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
四、技巧3:关键词识别现代文中常常存在一些关键词汇,学生要能够敏锐地辨别出这些关键词,并加以注意和分析。
关键词有助于学生找准文章的重点和核心内容,进而达到更准确的理解。
五、技巧4:推理与判断在现代文阅读中,学生需要运用推理和判断的能力来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章中的隐含信息。
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中给出的线索和细节,学生可以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推断出作者的观点和意图。
六、技巧5:背景知识运用现代文阅读中,有一些文章是以历史、文化、社会背景为蓝本而写成的。
学生要能够将自己的背景知识与文章内容相结合,推导出文章之外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
七、技巧6:修辞手法辨析在现代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起到增强文章效果的作用。
学生要能够识别和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并理解其在文章中的作用和意义。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等,学生需要通过阅读和解析来理解文章的情感和思想。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教案现代文阅读的考查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因此,要依照作者的思路来理解作品,多从原文中寻找答案。
但并不是直接摘抄,有时以文章中的词或句为基础略作改写来作答,有时要求综观全文,从各段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整合。
常考题型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X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细节)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作答。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思想品质)。
如何解答这类题型,一般可从四方面揣摩: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二、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文中写了XX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XX事物、XX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①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一是创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衬托、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起线索作用)。
②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③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
3、概括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②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现代文文学类阅读教案四---09表达技巧

现代文阅读教案四表达技巧鉴赏句子以及材料的作用该题型题干的一般表述方式:(1)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等)?(2)作者是如何写……(3)……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典型例题:(天津卷)敦煌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
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带子上舞过千年。
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流淌。
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
那是生命的狂欢。
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
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
(6分)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三个步骤--- 四个切入两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是指鉴赏艺术技巧题必须与文章的中心相结合。
要明确没有纯客观的艺术技巧,任何艺术技巧都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
如 :06年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第19题运用了白描拟人等手法描写羊群归家后的情景表现了阿尔卑斯山朴实动人的生活气息,(包含了对文章主题的把握)。
第二个结合是指答鉴赏艺术技巧题应该和语言相结合。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不论是评价文章的主旨,还是鉴赏艺术技巧,都离不开对语言的体味、把玩、涵泳。
否则一切鉴赏都是空谈。
三个步骤明确概念+具体解释+简述好处“明确概念”,就是说首先要明确这段话(或文章)运用了什么艺术技巧;“具体解释”,则是指结合文章的中心及相关内容,阐述这一手法是如何在文中运用的;最后,还应该简单地叙述一下这一手法运用的价值、意义或好处。
四个切入“明确概念”中艺术手法大致上可以从四个角度切入1.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夸张、对比、借代、对偶、设问、反问。
高考语文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ppt课件

需要补充的是,有时候词语本身不含修辞,要从
词语的特殊用法的角度去思考。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①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
而无视久矣。
答:“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特殊用法)
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解释语句
含义)的尴尬(情感)。
②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
只在人民掌握政权以后,海南岛才别是一番新天地。兴隆农场 是归国华侨经营的一个大农场。以前这里没有的若干热带作物, 如今都从千万里外来这里安家立业了。正像这里的工作人员,他 们的祖辈或父辈万里投荒,为人作嫁,现在他们回到祖国的这个 南海大岛安家立业,却不是“道旁石”,而是真正的补天手了!
15.怎样理解“道旁石”“补天手”在文中的含义。(4分
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目。
( (1)四个动作分别指:
①友好地伸手;②恶意地握拳;③微笑;④伸出舌头做鬼脸。
(2)“秘密”是指平:面生活和立体生活的对立。
18
3.关注修辞 语言的使用是十分灵活的,一个词除了有词
典义,还有在语境中临时获得的特殊含义,特别 是因使用修辞手法而产生的种种修辞义,如比喻 义、比拟义、双关义、象征义、反语义等。遇到 这样的情况,要在把握词语固有含义的基础之上, 弄清其因修辞含义、作用与效果,如比喻义要弄 清比喻的本体和相似点,比拟义要分清是拟人还 是拟物及其作用,双关义要注意是它所指的另一 意思,象征义要弄清象征的对象是什么,反语义 要找出其反面的意思,等等。
•
(07浙江《泰山之思》)
•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 例4:本文是怎样谋篇布局的,结合原文简答。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8:剖析现代文阅读题所需技巧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教案8:剖析现代文阅读题所需技巧 #语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难点之一,而现代文则在其中占据重要地位。
对于现代文阅读题我们需要有所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在本节课中,我将会为大家详细介绍现代文阅读题所需的技巧。
一、理解问题概括在阅读时,我们需要关注文章的大意,概括文章讲述了什么。
随后,需要根据问题的要求,从文章中提取信息,找到与答案相关的部分。
二、解读词语现代文阅读中的许多重要信息都隐藏在具有深度意义的词语中。
有些重要的词语会出现在题干中,我们应该先看题干,再通读全文,精读文章内容,并找到相关的重要信息。
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大意。
三、理解句子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需要善于理解整个句子的语义。
有时,一个长句可能包含多个要点,或者一个短句却意味深长。
我们需要从句子中提炼出重要信息,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发掘,理解文章的意思。
四、关注语言之美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关注语言的美感。
现代文经常利用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感受。
在解读文章的同时,应该注意到语言的艺术效果,增强审美能力。
五、注重细节现代文阅读中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关注细节。
我们应该对文章中的具体细节进行分析,找到相关的信息和线索。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文章的全貌和深层意义。
六、多思维角度现代文阅读需要有多角度的思考能力。
有时候,相同的信息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呈现,例如对比、归纳和比喻等。
我们应该通过多角度的思考,理解文本中的复杂语言和意义,增强思维能力。
七、创造性思维在现代文阅读中,我们需要优化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这种思维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文章中的信息,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情感,以及应对考试中突发的问题。
在阅读时,我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总结:现代文阅读题的难度在于其语言深度和多层次的信息。
只有把握好阅读策略和技巧,才能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实力。
我们需要从大局出发,理解文章的基本思路和难点,通过细节、语言、角度和创造力等不同的方面,深入剖析文章的意义,增强自己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新人教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技巧方法教案

现代文阅读教案系列专题一理解与阐释考点连线这一部分主要复习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两个知识点: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
其中的“理解”还包含了“阐释”的要求,即:在选择题中能对词、句含义的阐释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表述题中能对词、句的含义做出准确的阐释。
应该明确的是,词、句是相对于段、章而言的语言单位;在文章中,词语和句子都存在于文段、文章这一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并与之构成了有机的语义联系。
因此,要理解和阐释词语和句子在文章中意思,除了要对这些词语和句子进行深入的分析和体悟外,还应当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明确它们与上下文的语义联系,利用上下文的语境来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和阐释它们。
窍门点击一、先谈理解。
1、具体地说,所谓“重要词语”是就它们在文中的作用而言的。
顾名思义,它们应是对文章的表情达意起到重要作用的词语。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包括:①理解与写作对象或文章主旨密切相关的词语(概念)的内涵;②理解指代词和具有指代作用的词语在文中的指代义;③理解同义词或近义词在文中含义的差别;④理解词语在文中被临时赋予的特殊含义和深层意义。
⑤运用修辞格和写作方法的关键词语⑥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⑦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的词语2、所谓“重要句子”,是指那些对文意表达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
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意包括:①从作用上说,指那些能点明主旨的语句,或能显示脉络层次的关键性语句,即人们常说的“文眼”。
②从语句特点上说,指那些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中心句、总结句、过渡句,理解对文脉的推进与转接有关键作用的句子。
③从内容上说,指那些内涵较为丰富而且具有提示性或引导性的语句。
;④从表达上说,指那些比较含蓄的有深层含意的语句。
⑤从结构上说,指那些结构比较复杂,对理解文意有直接影响的语句。
或:①、起始句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转承的作用。
②、主旨句它的位置不一,或开头或中间或结尾。
③、衔接句这种句子有承上启下作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整体教案

高考现代文阅读复习整体教案第一讲:现代文阅读的方法训练策略一、“扫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本的阅读方法现代文的阅读要求学生牢固掌握、熟练运用“扫读”与“对读”这两种基本的阅读手段。
把握思路运用的就正是“扫读”的阅读手段。
所谓“扫读”,是指对设置试题的文本的“初读”,也可叫“粗读”,即对文本的“扫描”。
扫读时,应鸟瞰全篇,力求整体把握文本。
因为整体把握文本后,就能自由地解答无论是从局部还是从整体设置的题目。
“扫读”,一要快速,有时是“跳读”;二要边读边“划要”,划要,就是在文本中划出能显示段落乃至全文要点的词句。
“扫读”应注意把握关键的信息点:1.文章的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借助标题,就可以尽快把握文章主旨,提高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2、从内容上看,要抓住能揭示文章题意、主旨的词句,抓住每一个段落中有概括段意作用的语句以及其他一些集中表现了文章主要内容、主要思想的词语。
3、从表达上,要注意文章中那些抒情和议论的语句。
(如以“见”“因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
)4、从结构上看,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表示过渡的语句,有重要指示代词的语句,位于文、段开头或结尾的领起性、总结性语句等等。
5、从修辞上看,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二、文学作品阅读解题步骤(一).纵观全篇、明确内容、把握主旨对所给阅读材料进行总体浏览,主要阅读文章的题目、开头、结尾及每一段的开头与结尾,心中略有一个文章的整体的了解。
确定所给材料是写社会人生的哪个方面的,是抒发人生情感方面的,还是讨论文艺问题的;是重在叙事抒情、写景抒情。
托物抒情,还是重在说理议事、追溯缘由、辨明真伪的。
那么,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呢?首先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注意理清内部的相互关系,从宏观上居高临下地驾驭文章,领会文章的主旨内涵。
其次还要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的注释等,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测文章的主旨,明确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这样解题就心中有数了。
高考语文复习 39、现代文阅读·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讲座(39)现代文阅读·鉴赏表达技巧一、什么是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复杂的概念。
广义地说,是指作品运用的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从狭义的方面说,是指灵活运用一般写作原则、规律、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方法。
我们关注的应是高考涉及到哪些表达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涉及的表达技巧,归纳起来说,有下列三方面: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以及议论、说明的技巧。
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铺垫,以及人称的变化等。
3.布局谋篇的技巧:如线索设置、过渡、以及前呼后应等。
上列各点,在历年的高考鉴赏性试题中都常常涉及。
二、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鉴赏表达技巧的目标主要有三项:1.指认文中运用了哪些技巧本项是从知识掌握的角度设题的,能级较低,极少出这样的试题2.分析某种技巧所表达的内容这样的试题往往兼具理解、分析和综合这样几个能级,属于中难度的试题,因此较多出现。
如第37讲“典型试题分析”第1题:“这篇散文题为‘黄土’,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黄土’的象征意义。
”就属于这类试题。
3.分析文中某种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这也是常用的题目。
如2000年全国卷第22题:“这篇散文,①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②第六估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年的第21题(见后文“典型试题分析”),都属于这样的试题。
三、鉴赏表达技巧应注意的问题主要应注意下列两点:1.坚持内容和形式的一致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以及谋篇布局等,都属于作品形式方面的要素,它们都是为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服务的,因此,鉴赏表达技巧一定要结合着分析所表达的内容,而不能就技巧谈技巧。
以《语文读本》(第二册)《牡丹的拒绝》为例。
这篇散文,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
要鉴赏这些技巧,首先得把握住牡丹“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的性格,把握住牡丹“虽美却不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的精神,而且鉴赏活动要紧扣这样的内容来展开。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教案第二课时 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专题训练: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教案第二课时基础知识点之二表达技巧一.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高中;2.学科:语文;3.课时:1;4.学生课前准备:复习内容口诀及解题思路。
二.教学课题现代文阅读(文学类)基础知识点之二如何分析文章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目标1.巩固内容口诀与运用;2.了解表达技巧的相关知识,牢记一句有关表达技巧的口诀,并能在具体题目中灵活运用;3.能够清晰地复述解题思路,养成解题时写草稿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牢记表达技巧口诀,并能灵活运用。
五.教学难点复述解题思路,养成写草稿梳理答案要点的习惯。
六.教学过程【导语】表达技巧,也称为“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是指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表达技巧主要包括:①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②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起兴,写景抒情、寓情于景,叙事抒情,直抒胸臆,顺叙、倒叙、插叙,卒章显志,象征,衬托、反衬、烘云托月,想象、联想,照应,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③选材剪材。
④行文的结构。
⑤意境的创设、人物形象的塑造、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夸张、对偶、排比、反复等)的运用等。
高考中涉及表达技巧的题目多数集中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和诗歌鉴赏中,也在语言综合运用中有所考查。
这里所讲的是现代文阅读中的技巧,主要是表现手法(包括修辞),其他的知识点(如结构、人物形象等)另有专章阐述。
【解题策略】考查表现手法历来受到高考出题人的青睐,多数考卷都直接或间接地问到该知识点。
对此,我们的解题策略是:第一步,检查有无修辞,确定运用了哪种(哪些)修辞手法;这里的修辞是宽泛意义上的修辞,包括一些写作手法,主要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烘托、叠字、顶真、双关、通感、仿词等第二步,检查有无描写,确定运用了哪种(哪些)描写方法;主要有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人物描写,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景物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反面描写等描写角度。
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学会文字表达技巧,轻松提升阅读水平

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学会文字表达技巧,轻松提升阅读水平。
一、学会文字表达技巧文字表达技巧是对文章进行思维、逻辑、语言等多方位分析的能力,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效率。
1、学会分析文章结构任何好的文章都需要一个清晰的结构。
学生们应该学会通过逻辑关系来辨认出文章中的结构,即拆分出主题句、分论点、论据和结论等内容,并分析它们之的关系。
这样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同时还能有助于写作。
2、学会处理关键词大多数现代文文章会提出一些关键词,它们体现了文章的内在主题和逻辑关系。
学生们应该学会搜索和分析这些关键词,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3、学会使用上下文上下文是指文章中出现的文字、句子、短语、段落等。
学生们应该学会读懂上下文,理解其所表达的意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并增强他们的阅读技巧。
二、分析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下面,我们将通过对一份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的分析,来了解一下如何通过学习文字表达技巧来提高阅读水平。
1、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文阅读,并学会使用文字表达技巧来提高阅读水平。
2、教学重点本教案的重点是帮助学生们分析文章结构,并学会使用上下文和关键词来寻找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3、教学方法本教案采用“听、说、读、写”四种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字表达技巧。
4、教学内容本教案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详细分析文章结构、使用上下文来理解文章和使用关键词来寻找文章的主题和内容。
三、如何学习文字表达技巧除了通过学习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教案外,学生们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文字表达技巧。
1、多读书阅读经典名著和优秀文章是提高文字表达技巧的最佳方法之一。
通过多读书,学生们可以了解不同作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并从中汲取营养。
2、培养文学素养文学素养是指熟悉文学史、辩证思维、感性觉察力等方面的能力。
学生们需要通过学习经典文学作品和练习文学创作来培养文学素养,从而提高文字表达技巧。
2024年高考语文文本阅读总复习学案15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学案15: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情感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使用。
高考试题的“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指准确判断诗歌所运用的手法技巧,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一般来说,“艺术手法”“表达特色”“表达技巧”“写作特点”“艺术特色”属于同一关系的大概念,它包括“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技巧”四个小概念。
(说明:“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与“艺术技巧”“表现手法”“艺术特色”“艺术手法”等概念含义一致。
)阅读下面的诗句,判断分别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并简要说明其表达效果。
(1)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
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钱珝《未展芭蕉》)答:答案比喻、拟人。
以“绿蜡干”“芳心犹卷”“一缄书札”喻“未展芭蕉”。
拟人,“怯”,娇怯含羞;“暗拆看”,暗暗拆开查看。
比喻、拟人的运用使“未展芭蕉”的形象生动可感。
(2)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劳劳亭》)答:答案拟人。
赋予无生命的事物——春风以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了送别时的怅然、感伤之情。
(3)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李白在同辈中排行第十二,故称李十二白)答:答案夸张、对偶。
高度赞扬了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读来朗朗上口。
(4)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李白《忆秦娥》)答:答案顶真。
“音尘绝”使上下词句紧密衔接,气势通畅,富有节奏感。
(5)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落梅花,即《梅花落》,古代笛曲名)答:答案通感。
由笛声想到梅花,由听觉诉诸视觉,巧妙渲染了离愁。
(6)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欧阳修《蝶恋花》)答:答案拟人、借代。
“花不语”将花拟人化,突出少女与花同命共苦,无语凝噎之状。
以花的色彩“红”代替花,显得具体形象,画面感强,更突出了“花”的特征。
高三语文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教学案

现代文阅读常见题型及解题技巧教学案教学目标:①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②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重点:①了解高考现代文阅读常见的题型。
②掌握高考常考题型的答题步骤和技巧。
教学难点:①掌握高考常考题型的答题步骤和技巧。
②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知识梳理:高考常考题型及答案要点:一、A型题(设A为文章中的人、物、景)问法1、“围绕着A,作者具体说了哪些特点?”步骤:(1)审察每一段并用特定符号画出能显示特点的语句或词语(2)判定它们是否具有概括性(3)根据判定做出符合“答案类型”的答案。
问法2、作者写到了A(其变形是“画线句”或“某段”),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
步骤:(1)概括A本身要强调的意思(2)判定A与上下文(指文中某另外的材料)的关系(主要有对比、烘托、解说、铺垫、呼应、过渡等关系以及揭示或深化主题)(3)有无修辞方法,如果有,指出并说明作用。
问法3、几个A(或都写到A类),它们有何相同之处。
步骤:(1)考虑涉及的对象是否相同(2)涉及的时间空间是否相同(3)显示的感情是否相同(4)涉及的目的是否相同(5)表达方式是否相同(以上五点也可以反向回答,即回答有何不同)二、B型题(设B为某个句子)问法1、作者说B,依据是什么。
步骤:(1)审察每段并用特定符号画出与B能形成因果关系的句子或词语(2)判定是否具有概括性(3)依据判定做出符合“答案类型”的答案。
问法2、作者说B,如何理解B。
步骤:(1)画出B中的关键词(2)思考这些词的静态意义(本身固有的意义)、动态意义(在文章中特定的含义),有无比喻意义或象征意义(3)针对这(个)些意义,用特定符号画出与之对应的句子或词语(4)判定其有无概括性(5)根据判定做出符合“答案类型”的答案。
问法3、作者说B,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此问法一般是本题型中的“问法1”的变形,如果根据问法1的思路找不出答案,则是“问法2”的变形,就按问法2的思路回答。
现代文阅读理解技巧教案

现代文阅读理解技巧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现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3. 提高现代文阅读的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现代文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三、教学难点1. 如何正确理解现代文的内容;2. 如何通过技巧性阅读提高理解水平。
四、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1.与学生互动对话,引起学生对现代文阅读的兴趣。
Teacher: 你们在高中阶段会接触到许多现代文,你对现代文有什么了解吗?它和古文有什么不同之处呢?2.展示一些经典现代文作品的封面或书名,让学生猜测它们可能讲述的主题。
Teacher: 我们现在来看一些现代文的作品,你们能猜猜它们可能讲述的是哪些主题呢?Step 2 概念讲解1.讲解现代文的基本概念及其特点。
Teacher: 现代文是指一种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表达当代思想和情感的文学形式。
它通常反映现代社会的变迁、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感体验。
2.引导学生思考现代文与古文的区别。
Teacher: 现代文和古文有什么不同呢?Step 3 技巧讲解1.讲解现代文阅读的基本技巧。
a) 关注作品的背景信息和作者的写作意图;b) 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c) 注意作品中的隐喻和象征;d) 多角度思考和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
2.通过示例对技巧进行说明。
Teacher: 现在,我将给你们展示一些现代文的段落,请注意运用我们刚刚学到的技巧,理解其中的含义。
Step 4 拓展训练1.分组讨论并总结出每种技巧的应用方法。
Teacher: 现在请大家分成小组,讨论并总结出每种技巧的应用方法。
然后由每组代表进行汇报。
2.组内自主练习。
Teacher: 现在请同组同学相互交换自己的写作,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Step 5 小结与作业布置1.针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小结。
Teacher: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一下我们今天学到的内容。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教案二:现代文阅读技巧与方法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教案二:现代文阅读技巧与方法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语文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考生考试中需要掌握的重点之一。
那么在现代文的复习中,如何进行有效的阅读,掌握好相应的技巧和方法,是我们需要着重关注的。
一、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在现代文的阅读中,时间是比较宝贵的,如何提高阅读的效率,是我们在复习当中需要掌握的技巧。
1.掌握速读技巧速读是指通过有效的技巧使阅读速度快速提高的方法。
(1)跳读法如果文章的主题已经比较明显,那么我们可以利用跳读法,只阅读主要内容,略过其他无关信息。
(2)略读法略读是指对文章进行浏览性阅读,不必细读每一个字,只要掌握文章的主旨,可以在时间上更加节约。
(3)顺序读法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阅读方法,就是按照文章的顺序,逐句阅读,获取文章的信息。
2.培养阅读兴趣阅读的兴趣是阅读的动力之一,所以在复习时要培养一定的阅读兴趣。
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多读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这样可以增加自己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
3.加强语感训练语感是阅读理解的基础之一,加强语感的训练,可以提高对文章的感知能力,让自己更加容易理解阅读内容。
二、加强阅读理解的方法阅读理解是现代文阅读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复习中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才能做到更好的理解。
1.辅助工具的运用在阅读中,我们可以运用笔记、标点、批注等辅助工具,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
(1)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文章的句子结构、逻辑关系,有利于我们正确地理解文章。
(2)笔记法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将自己的理解和分析写在纸上,形成一份读书笔记,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掌握文章的内容。
(3)批注法在阅读时,我们可以通过标注、划线等方式,在文章中标注出关键词语、内容,为答题提供更直接的依据。
2.注重信息梳理在理解阅读时,需要掌握信息处理和梳理的技巧,对于文章中的信息,可以进行分类、梳理,有助于我们快速地进行整体把握。
3.多练习题做题是检验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不断地练习,可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更好地掌握阅读内容。
高考现代文解析技巧教案

高考现代文解析技巧教案一、引言在高考现代文考试中,同学们常常遇到解析题目的困扰。
本教案旨在帮助同学们掌握解析技巧,提高解析题目的能力,从而在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解析题目的基本方法1. 仔细阅读题目:在解析题目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
理解题意是解析成功的第一步,确保自己对题目的要求有清晰的认识。
2. 确定文本关键词:在解析题目时,可以通过标记文本中的关键词来帮助自己理解和分析。
关键词通常是一些强调词、概念词或者关联词,通过找到关键词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本。
3. 分析文本结构:在解析题目时,了解文本的结构对于正确理解和分析题目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分析开头、中间和结尾部分来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主题,从而更好地解析题目。
4. 分析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在解析题目时,要注意文本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有时候,作者通过运用特定的修辞手法来传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通过分析这些修辞手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析题目。
三、解析题目的具体操作1. 理解主题和观点:在解析题目时,要理解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可以通过分析文本的中心思想、表述方式和论证方法来理解主题和观点,从而更好地解析题目。
2. 分析论证结构:在解析题目时,要分析文本的论证结构。
可以通过分析论据、论点和论证方法来理解作者的论证过程和目的,从而更好地解析题目。
3. 分析人物形象和情感表达:在解析题目时,要注意作者对于人物形象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可以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举止、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从而更好地解析题目。
四、解析题目的注意事项1. 注意分寸:在解析题目时,要注意分寸。
不要夸大或者曲解文本中的意思,要在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基础上,提炼出准确的答案。
2. 注意结合题目要求:在解析题目时,要注意结合题目要求来进行解析。
不要只顾着分析文本,而忽略了解析题目的要求。
3. 注意论证的严谨性:在解析题目时,要注意论证的严谨性。
要通过合理的逻辑和充分的论据来支持自己的分析和解释,避免随意猜测和主观臆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现代文阅读题表达技巧汇总教案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以下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请考生认真复习。
(一)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鉴赏1、修辞手法(1)确认所用的修辞手法,点明所用修辞手法。
(2)明确答题方向。
答题时,一定要结合语句内容分析每一种修辞手法的具体作用。
一般说来:描绘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使描写对象生动形象。
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结构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突出强调,主要有对偶、排比、反复;表达类的修辞手法作用为增强语气,主要有反问和设问具体如下: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
反复——紧凑、有气势、表达效果强烈。
层层铺开,逐步扩大,强化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生动活泼、使语言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引用:增添文句意蕴,丰富文章内容,增中表达效果,增强说服力。
(附:引号的作用: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破折号用法: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双关:表达含蓄,语意丰富。
一方面可使语言幽默,另一方面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表现力。
2、表现手法类解题思路:(1)、确认所用表现手法。
(2)、明确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如下文:(3)、明确所用表现手法并结合文句内容作答。
二、表现手法:象征、抑扬、衬托、对比、类比、铺垫、以小见大1、象征:借某个具体事物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
使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感情,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把不便明说的意思含蓄地表达出来,给读者以回味。
解题方法:若要求解答象征义,则要联系全文或上下文,找出体现象征物的象征义的有关信息加以综合理解判断。
例:(01年全国卷第22题)第三段中,作者说:"玻璃门根本不是门。
"请联系"门"在文中的主要含义,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分)答案:因为门的意义就是把隐藏在它内部的事物加以掩盖,给心灵造成悬念;而玻璃门是透明的,做不到这些。
(或:因为玻璃门是透明的,毫无隐秘可言,而一扇门的象征和奥秘在于它那隐秘的性质。
)解析:《门》第5段直接说明"门"是隐秘、回避的象征。
理解了门的象征意义,才能解答作者说的"玻璃门根本不是门"的原因。
2、抑扬(包括欲扬先抑和欲抑先扬):突出事物,更令人信服。
3、衬托、对比:对比——突出事物特征。
多方面的对比使内涵更丰富,使内容更集中突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主体事物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用相似的做陪衬叫"正衬",用相反的做陪衬叫"反衬"。
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
解题方法:在描述主要事物时,写到其他事物,目的一般都是起对比、反衬、烘托、补充的作用。
例:(04年江苏卷)第20题(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6分)答案:(1)写了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生后巨大声誉的对比,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和杜甫不计个人遭遇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僧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4、联想和想象:更生动,更丰富,跨越时空,联结巧妙,更有内涵,更富文学性。
解题方法:谈散文中联想和想象手法运用的作用,其表述程式可拟为"运用联想和想象手法,使......的表达更生动,更丰富,更有内涵,更富有文学色彩"。
5、用典:丰富文化(思想)内涵,增添文采和趣味性。
例:(04年福建卷第21题第二问)作者又怎样把文本写得情趣盎然?(7分)答案:(1)丰富而飘逸的联想和想象;(2)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3)化用典故,使文章包含深厚的文化底蕴;(4)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写。
6、寓庄于谐:用诙谐的形式表现严肃的内容。
使行文活泼幽默风趣,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深入的思考。
(二)表达方式类——一般针对段落或篇章中具体的表达方式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语段所用的具体的表达方式。
2、明确五种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
3、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知识储备:运用描写手法总的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表现人的性格特点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插叙丰富内容,深化主题,曲折有致倒叙设置悬念,吸引兴趣,波澜起伏叙后议论画龙点晴,点明题旨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描写(或抒情)方式:正面(又叫直接)、侧面(又叫间接)。
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议论文论据分类为:事实论据、道理论据论证方法:举例(或事实)论证(作用:具体实在,读者易于接受,增强说明力)、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注意表达的语言:记叙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描写了何对象的什么缺点或者何对象怎么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议论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论证了什么观点或通过批驳,确立了什么观点。
说明性语段的表达方式往往是:说明(介绍)了什么对象的什么特征(特点)。
(三)行文段落类——针对文章中句段的作用命题解题思路:1、确认指定句段在行文中的位置。
2、明确句段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具体赏析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写了什么,选材有什么独特之处);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等)结构上的作用如:A、开头段:开篇点题: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铺垫;总领下文;开门见山;上下文形成对照;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揭示主题。
B、中间段: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C、结尾段:点明中心,深化主题;照应开头;呼应前文;画龙点晴;升华感情;含蓄有余味;寄托作者感情。
使结构首尾圆合;言已尽而意无穷。
3、结合段落位置及在文章中所起作用作答。
(四)形象物象分析型1、人物形象的分析:首先,可以从作者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入手,了解人物的语言、外貌、行动、心理等。
每一神态、动作或语言的描写要与所表现出的优秀的品质一一对应,不能张冠李戴。
其次,揣摩人物形象,分析人物描写中揭示的内涵,即个性特征及形象的意义。
再次,体悟作者的创作意图,从作者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情感倾向中去分析人物。
2、物象的分析:宜从文章结构形式到内容主旨再到思想感情,多角度思考。
(1)对文章结构具体的思考角度:结构: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2)内容上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思考角度:A勾连上下文的线索作用;B对内容的充实作用;C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D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3)表达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五)人称表达类——可以针对某一人称的运用命题,也可以针对行文中人称的变化命题;或者针对称谓的变化命题。
解题思路:1、确认人称的运用或变化。
2、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
如:第一人称便于直接抒情、真实可信;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可使作者的态度更鲜明,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显得客观冷静,便于叙事和议论。
3、结合内容分析其具体作用。
看过""的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