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艺”之“五射”新考-最新资料

合集下载

中医六艺与传统文化背景资料

中医六艺与传统文化背景资料

附件:关于六艺1.关于“六艺”(1)“大六艺”----孔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礼节(即今德育),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是关于社交能力的学问乐:音乐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镬、大武等古乐;是关于达情能力的学问;射:射箭技术(锻链体格,品格修养)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是关于知识能力的学问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周礼·地官·保氏》: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是关于主事能力的学问;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是关于记述能力的学问数:算法(计数)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科,是关于数算能力的学问;(2)“大六艺”---君子六艺:琴、棋、书、画、骑、射琴--泛指古筝棋--泛指围棋书--般都是指书法画--国画射--弓箭御--驾车骑--骑马(3)中医“小六艺”:砭、针、灸、药、导引(气功)、按跷(拔罐子、按摩等)砭:是中国最古老的医疗保健方法,是针灸的前身。

它作为一种独立的医术,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记载。

由于材料有限,现今只保留砭术分支的一些石疗及刮痧术。

基本方法包括感、压、滚、擦、点、刺、划、叩、刮、扭、旋、振、弹拔、温、凉、闻、挝法。

实际上现代砭石疗法主要就是刮痧了。

针:针最初确实是用石头做的,与砭不分,但是到了《内经》时代,就形成了铜针、金针、银针等金属针,成为独立的重要的治疗方法。

zuoye-最新版《论语》十二章2解析

zuoye-最新版《论语》十二章2解析

❖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 “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 得其数 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
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 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 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 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 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
患得患失 饱食终日,无所专心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
❖ .《论语》作者是谁?
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六艺”是指什么?
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 御、书、数。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 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 六曰九数。”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第四章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注释: 1、温故而知新: 翻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可以得到
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 了。”
第五章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注释: 1、罔: 2、殆: 翻译: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茫而 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疑惑。
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 “师盖云文王操也。”

----司马迁《史记》
.《论语》是一部什么书?——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共20 篇,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论语》的另两个“最”:还是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又是 出成语最密集的书。有人统计过,《论语》全书只有11750字,却
出成语174条。 下列成语就出自《论语》:
1、《论语》简介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记 录关于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

常识“古代六艺”知识点

常识“古代六艺”知识点

【常识】“古代六艺”知识点古代的“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一、礼礼主要指的就是礼仪,是古人日常的行为规范,是人与人交流的基本礼仪。

包括:吉礼(祭祀之礼)、凶礼(丧葬之礼)、军礼(军中礼仪)、宾礼(诸侯朝见天子的礼仪)、嘉礼(日常生活礼仪)。

二、乐乐就是音乐,当然还包含了诗歌和舞蹈,古代的诗歌都是有曲调可以唱出来的。

古代的乐器主要由“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鲍、竹,我们常见的编钟、磬、埙、鼓、琴、柷、笙、箫等。

三、射射就是射箭,古代主要以弓箭为主,后期有了弩,增加了射程,是古代考试的主要项目之一。

四、御御就是驾驭马车的技术。

古代的马车分为不同的等级,天子六马驾车、诸侯四马驾车、大夫有四马驾车也有两马驾车、上士两马驾车。

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考驾照,也是一门非常实用的技术。

五、书书是指识字、书法、绘画,还会引申为写文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都是古代的蒙学经典,书法和绘画也是古人必备的技能,四书五经、诗词歌赋以及科举制中的策论、八股文都是古人要学习的内容。

六、数数是指数术,“数”是数字,包括周易八卦中的“数、理、象”: “术”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技巧,通常指计算、数学的技术。

就相当于现在的数理化【课后练习】1.中国古代的“六艺”不包括下面哪一项( ).A.射B.书C.文D.御【答案】C。

解析: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

2.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包含体育因素的为( )。

A.射、御、乐B.射、书C.书、数D.礼、御【答案】A。

解析: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教学内容,培养文武兼备的统治者,其中射击、御及乐(音乐、舞蹈)中均含有体育的因素,这些内容正是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的发端。

古代六艺

古代六艺

六艺百科名片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 这就是所说的“通五经贯六艺”的“六艺”。

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目录孔子六艺(也称古代六艺)六艺现代解释儒学六经汉字六书六种字体诗经六义骑士六艺孔子六艺(也称古代六艺)六艺现代解释儒学六经汉字六书六种字体诗经六义骑士六艺展开编辑本段孔子六艺(也称古代六艺)礼:礼节(即今德育)五礼: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乐:音乐六乐:云门、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等古乐。

射:射箭技术五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白矢,箭穿靶子而箭头发白,表明发矢准确而有力;参连,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矢矢相属,若连珠之相衔;剡注,谓矢行之疾;襄尺,臣与君射,臣与君并立,让君一尺而退;井仪,四矢连贯,皆正中目标。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五御: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周礼·地官·保氏》:"乃教之六艺……四曰五驭。

"郑玄注:"五驭: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谓行车时和鸾之声相应;车随曲岸疾驰而不坠水;经过天子的表位有礼仪;过通道而驱驰自如;行猎时追逐禽兽从左面射获。

书:书法(书写,识字,文字)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算法(计数)数艺九科: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九数即九九乘法表,古代学校的数学教材。

编辑本段六艺现代解释何谓“礼”?礼者,不学“礼”无以立,《管子.牧民》所谓“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间婚嫁、丧娶、入学、拜师、祭祀自古都有礼乐之官(司礼),孔子上代屡为司礼之官,孔子少即习礼,“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史记.孔子世家》,在国家宗庙祭祀方面,古代官方常设太常寺、祠祭署等礼仪衙曹,设立读祝官、赞礼郎、祀丞等礼仪官。

考研《中国教育史》1-16章习题答案

考研《中国教育史》1-16章习题答案

答案目录答案 (1)目录 (1)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1)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3)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9)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教育 (17)第五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 (21)第六章隋唐时期的教育 (23)第七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教育 (27)第八章明朝的教育 (33)第九章清初至鸦片战争前的教育 (36)第十章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40)第十一章洋务运动时期的教育 (41)第十二章维新运动到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44)第十三章民国成立初期的教育 (49)第十四章新文化运动和大革命时期的教育 (53)第十五章国民政府时期的教育 (56)第十六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教育 (63)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一、填空题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和“庠”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三、简答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答: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教育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教育活动是一种交往活动,原始人的群居生活为成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基本条件,有利于年长一代向年青一代传授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的知识经验,使他们的身心获得发展。

原始社会的教育内容与原始生活的需要和生产技能是相应的。

原始人类的教育意识是一个逐步加强的过程。

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将知识传授给别人、向别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都很低,但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现和积累,教育的意识性、目的性、计划性不断得到加强,最终摆脱教育与生活混同的状态。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答:(1)生产劳动教育(2)生活习俗的教育(3)原始宗教教育(4)原始艺术教育(5)体格和军事教育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

教育学知识点 “六艺”

教育学知识点 “六艺”

教育学知识点“六艺”“六艺”不仅是中国古代奴隶教育的内容,也是中国最早的分科课程,关于“六艺”的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考试中经常以单多判填的方式进行考察。

六艺教育起源于夏朝,夏朝已经有六艺的雏形。

商朝又有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之更加发展和充实。

西周不论是国学还是乡学,不论是小学还是大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

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中心。

六艺中有大艺和小艺之分,其中礼、乐、射、御是大艺,书和数是小艺,一、礼乐奴隶主贵族的礼和乐是密切相关的,凡是行礼的地方,也需要有乐,礼乐贯穿整个社会生活活动,体现宗法等级制度,对年青一代思想政治,道德品行的培养有重大作用。

礼乐教育成为“六艺”教育的中心“礼”的内容极广,凡政治、伦理、道德、利益等皆为是,社会生活的各方面都不能没有礼。

学校中所教授的则是贵族生活中所必需的五礼“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

贵族子弟不仅要知礼,还要在行礼之时,在仪容方面有一定的要求。

贵族子弟学会了礼和仪,在政治生活和外交活动的场合,行动才会合乎规范,显示贵族的尊严,有利于任官和治民。

“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

《诗经》郑玄注“古者教以诗乐,诵之、歌之、弦之、舞之”表明其形式的多样化。

乐教是当时的艺术教育,艺术教育过程寓有多种教育因素在其中,它包含了德育、智育、美育的要求,具有实施多种教育的作用。

二、射御“射”指的是射箭的技术训练,贵族生下男孩,门左就要挂弓。

第三天就要背着婴孩举行射的仪式。

“御”,指的是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西周的武装力量,以战车为主,武士必须有驾驭战车的能力。

青年达到一定年龄就要接受训练。

西周人以人数较少的部族统治人数较多的其他部落,靠的就是有组织的军事力量。

贵族子弟都要学习成为能保家卫国的武士,射御是不可缺少的军事训练项目。

三、书数“书”指的是文字,西周的文字应用已广,数量比商代要多。

六艺中的乐_射_御与体育_美育

六艺中的乐_射_御与体育_美育

六艺中的乐、射、御与体育、美育杨向东(南开大学体育教学部,天津300071) 摘要:六艺是中国古代的教育内容。

在夏商之时,已有六艺教育的基本内容,但并不完善。

乐在当时是排在首位,礼是排在从属的位置。

到了周代,六艺的内容确定下来,形成了以礼为首,包含有德、智、体、美的完整的教育内容。

礼同乐、射、御等体育、艺术教育内容的结合,表现了中国古代教育中美育的特点。

礼的核心是维系宗法社会的根本,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身行事的基本准则。

它同乐、射、御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终实行政教合一,适应周代宗法社会的需要,为统治者培养合格人才。

美育在乐、射、御中得到了具体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在造就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人格境界中得到升华。

关键词:六艺;乐;射;御;审美中图分类号:K 222;K 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4667(2002)0620098205所谓“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门科目的教育,其中乐、射、御中包涵有体育、美育的内容。

“六艺”教育之名最早出现在《周礼・地官・保氏》中:“保氏……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1]一般认为“六艺”正式确定是在西周的成康时期。

“六艺之教”的形成,是夏商以来教育的继承和发展。

《礼记・王制》:“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2]《通典・礼十三》注:“殷制大学为右学,小学为左学。

又曰瞽宗。

”[3]一、乐先于礼礼乐教育是从夏朝就开始的一项基本教育科目。

《礼记・文王世子》中说:“凡三王教世子,必以礼乐。

乐所以修内也,礼所以修外也,礼乐交错于中,发形于外,是故其成也怿,恭敬而温文。

”[2]礼严肃于外,乐和顺于内,内外交错和结合,以实现其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

礼、乐二教孰先孰后、孰轻孰重,因时代不同而有区别。

礼在夏、商时期就已存在,但并不突出,也不完备。

它既没有制度化,也没有成为教育的专项内容。

其内容主要是通过乐教的形式来体现。

国学囊括中华六艺五术

国学囊括中华六艺五术

国学囊括中华六艺五术国学囊括中华六艺五术,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五术指山、医、卜、命、相等五术,更有宽泛的解释,把百家之术,如儒、释、道、兵、法、墨等百家之说收于国学囊中,如此,则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都能称为“国学”,其中除了佛教是外来宗教,基本全是诞生于中华本土,所以,国学又称为“中国学”、汉学。

中华国学,其宗旨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其中诸子百家,包括“儒、释、道、刑、名、法、墨”等等各家,乃是“为天地立心”之学;其中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乃“为生民立命“之术;其中五术,乃是“为往圣继绝学”、“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包括“山、医、卜、命、相”,被今人疵垢为“迷信”,那些轻易否定一切“究天人之际”关系的学问的人,其实他们很少站在与人生存在状态息息相关的终极关怀的立场上,去认真的探究天人之际的真切意蕴与内在价值,去拉近生命存在与天人之际之间的间接和直接联系,在传统与时代、学问与生活中架设一架沟通的桥梁。

深究国学的本名原意,是指国家学府,如古代的太学、国子监。

单纯的说国学,乃独指中华学问一说,自西学东渐、文化分流转型以来,为区别于西学,中国学界把中国的“六艺五术”统统称之为“国学”,西学繁衍于东土,东学式微,现代自五四以来的新青年运动前后,一些国学大师们,为保护国学而开始和西学论战,西学派认为全盘接受西学,而国学家们则誓死保卫祖宗们留下的五千年菁华文化。

国学本为中国之独有,但在中华近代历史时期,由于中西之学的分野,国学与西学在国内开始逐渐分流发展,国学则兴起于20世纪初,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始盛;在中国大陆,国学曾因破除四旧而遭涂炭,文革结束的改革开放以来后,国人的思想学术文化自由逐步有所恢复,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的空间逐步繁衍扩大,枝盛叶茂,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国学”复起至今。

国学包括哪些领域和范围本身并不模糊,国学随着西学渐淫东学式微之际经波澜起伏而日渐风起云涌,走到今日实属不易,国学是伴随中国传统文化而生长的、伴随中国历史而发展的、在中国国学中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国学不是哲学,但是国学的发展史囊括着中国几千年来的哲学发展脉络,国学无法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单一的拣出来,希望设立学位如果要找基本依据,那么必须全面复兴中国的国学文化,包括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之说,国学的现代化就是把五术六艺诸子百家中的文化知识复兴起来、现代化起来。

什么是新六艺

什么是新六艺

六艺的说法有两种。

一种是,中国古代儒家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礼即礼节,乐即音乐,射即射骑技术,御即驾驭马车的技术,书为书法,数为算数。

还有一种说法将六艺解释为六经,即《易经》、《尚书》、《诗经》、《礼记》、《乐经》、《春秋》。

最近学习了成都孔裔国际公学学校的“新六艺”,结合现代全新诠释了“六艺”。

想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礼诠释为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包括道德修养、法制观念、自我管理、礼仪文化等。

教育学生遵守人类普适的道德准则和高尚的价值观念,具有高度的自律性。

通过祭孔大典、古法冠礼、奥斯卡红毯等礼仪活动,以道德修养论坛、商务礼仪课程等独特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育民族自豪感,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以“礼”胸怀祖国,以“礼”拥抱世界;让学生迈出校门、走向世界,继续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乐诠释为艺术修养之大成。

包括音乐鉴赏、诗歌绘画、戏剧表演、声乐表演、舞蹈表演、美工设计、电影赏析等。

开设音乐鉴赏及乐器演奏、戏剧表演及舞蹈、绘画及摄影、建筑设计、电影赏析、中外艺术发展史等课程,为学生搭建一个艺术平台,以高尚艺术感染学生,提升学生自身修养,升华学生精神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特长、陶冶情操、洗涤心灵,培养学生屹立于精英云集的国际舞台。

射诠释为项目竞技和团队竞技。

培养技能,养成强身健体的本领与习惯,传授学习竞技之道,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以“孔、孟、颜、曾”四大HOUSE为单位,学习体育竞技课程、开展户外拓展训练、举行个人及团体比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将学生从沉重的学业负担中解脱出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协作能力,平衡技能和体能,全面提升学生担当未来领袖而亟需的精英素质。

御诠释为驾驭力。

包括领导力、自信心、自律性、策划-创新-执行力、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

新君子六艺修炼指南

新君子六艺修炼指南

新君子六艺修炼指南
纪嫣然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0(000)040
【摘要】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周礼·保氏》“礼、乐、射、御、书、数”被称为“君子六艺”。

是古代男子安身立命之本,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本素质,或者说是基本技能。

【总页数】2页(P12-13)
【作者】纪嫣然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
【相关文献】
1.从“君子六艺”中感悟领导艺术
2.孔子后人延续孔子周游列国教育之路新六艺被认证为世界通达的“孔子文凭”——专访孔子第七十六代传人、“新六艺”孔子文凭教育体系创始人孔令涛
3.孔子后人延续周游列国之路新六艺被国际权威认证为孔子文凭新六艺提升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专访孔子七十六代传人、新六艺孔子文凭创始人孔令涛
4.“新六艺”为中国国际化教育注入新活力——专访孔裔国际公学总校长、“新六艺”创始人孔令涛
5.禄鼎生“君子六艺茶空间”品牌文化创意纪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化常识基础知识专项练习(共20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化常识基础知识专项练习(共20道选择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基础知识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1.下列对相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号,又称别号、表号。

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

B.古代城墙有内外之分,里边的一道为“城”,外边的一道为“郭”。

《登泰山记》“望晚日照城郭”一句中,“城郭”指城市。

C.古文中说地理位置常用“阴”“阳”,表示与山水的位置关系。

山北水南为阳,例如:湖南省的“衡阳”就地处南岳衡山之北,河南省的河阳则地处黄河南岸。

D.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如“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

2.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即充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杭州、梁州、雍州。

秦居雍州,后“九州”成为中国的别称。

B.黔首,战国时期和秦朝对百姓的称呼,与“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意思相同,都指百姓。

C.少牢:羊、猪各一头。

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指祭祀用的牲畜。

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

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战国四公子,是指齐国的孟尝君、赵国的春申君、楚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他们都出身贵族,以招揽宾客著称。

3.下列句子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陶朱”就是春秋时的范蠡,他自称“陶朱公”,因善于经营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B.“山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为“山东”,秦以外其他六国都在山东。

C.“八州”指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

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凉州,六国分居其他八州。

D.“七庙”指天子的宗庙,我国的宗庙制度是儒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孔学堂 新六艺 介绍

孔学堂 新六艺 介绍

孔学堂新六艺介绍引言孔学堂是中国古代的一所教育机构,以培养士人为主要目标。

在孔学堂的教育体系中,六艺被视为重要的学科,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这些六艺是古代中国士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也被视为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详细介绍孔学堂新六艺的内容和意义。

一、礼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之一,也是孔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孔学堂的教育中,礼仪是必修的学科。

学生需要学习各种场合下的行为准则、礼节和规范,以及如何与他人相处和交往。

通过学习礼仪,士人可以培养出端庄、谦虚、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乐乐是古代中国音乐的代表,也是孔学堂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学生需要学习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乐理、乐曲演奏和乐队指挥等。

通过学习乐,士人可以培养出审美能力、音乐才能和对音乐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三、射射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技能,也是孔学堂中的一门学科。

学生需要学习弓箭的制作和使用技巧,以及射箭的姿势、目标和技巧。

通过学习射,士人可以培养出专注力、精确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御御是指驾驭车马的技能,也是孔学堂中的一门学科。

学生需要学习如何驾驭车马,包括驾车的技巧和驭马的方法。

通过学习御,士人可以培养出自律、耐心和对动物的关爱和尊重。

五、书书是指书写和阅读的技能,也是孔学堂中的一门学科。

学生需要学习书法的基本技巧和书写的规范,以及阅读和理解古代文献的能力。

通过学习书,士人可以培养出文学素养、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六、数数是指数学的学科,也是孔学堂中的一门学科。

学生需要学习算术、几何和代数等数学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习数,士人可以培养出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孔学堂新六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六艺,士人可以培养出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涵盖了人的品德、智慧和技能的各个方面,对于塑造一个完整的人格和培养一流的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孔学堂新六艺的学习和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

“六艺”是什么?

“六艺”是什么?

“六艺”是什么?
“六艺”是什么?
杏林
“六艺”一般是指周朝贵族需要掌握的六门技艺:礼、乐、射、御、书、数。

礼是指礼节,有点像德育;乐是指音乐,现在时兴学钢琴,大概也算乐的教育吧;射,是指射箭,在当今社会不见了;御,就是驾车,搁现在,就是考驾证;书,即文学、书法等,包括阅读写作能力;数,算数和数论知识。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似乎是周朝人的文化,但《周礼》很有可能是战国人编的,真实性值得推敲。

此外,还有一种汉朝的说法是:儒以六经为六艺,即《易》、《书》、《诗》、《礼》、《乐》、《春秋》。

章太炎先生认为二者并不矛盾,他说“六经”是大艺,“六艺”是小艺,“语似分歧,实无二致”,由“六艺”进入“六经”,是学问必由之道。

最新学校体育学试题集(带答案)

最新学校体育学试题集(带答案)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体育2.大众体育3.竞技体育4."六艺"(西周)5."六经"二填空:(每空0.5)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年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至今不足()年3.现代体育是由()()()所构成4.全面发展的教育离不开()5.()和()是体育的本己目标6.学校体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7.以健身.娱乐等为主要目标的体育被称为()8.在中国,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9.我国西周时期有了以()()()()()()为主体的学校教育内容10."六艺"中的()和()可以被看成是我国学校体育的萌芽11.汉代董仲舒用以取代"六艺"的"六经"包括()()()()()()12.()年公布的<新学制课程纲要草案>把"体操科"改为()13.<体育之研究>的作者是()14.新中国实施全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最早年份是()15.新中国成立至今,共进行了()次"千名优秀体育教师"的评选活动和()次大规模的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查研究16.邓小平所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是()()()17.体育教学中的"三基"是指()()()三.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1."体育"一词最早产生于()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2.汉语中出现“体育”一词的历史不足()A:50年B:100年C:150年D:200年3.以“三基”为基本内容的体育被称为()A:大众体育B:竞技体育C:学校体育D:终生体育4.国民体育的基础是()A:大众体育B:竞技体育C:学校体育D:终生体育5.西周“六艺”中与体育有关的内容是()A:礼乐B书数C:诗易D:射御6.“武举制”最草产生于中国的()A:秦B:汉C:唐D:宋7.学校体育最早出现于()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8.“武学”最早出现于中国的()A:唐B;宋C:元D:明9.中国清朝可被称为“体育家”的是()A:乾隆B:康有为C:梁启超D:颜元10.“体育科”最早出现于()A:1903 B:1913 C:1923 D:1933 11.《体育之研究》一文的作者是()A:周恩来B;毛泽东C:恽代英D:颜元12.中央(北京)体育大学成立于()A:1950 B:1956 C:1957 D:1958 13.新中国统一的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颁发于()A:1955 B:1956 C:1957 D:1958 14.《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的颁布年份是()A:1977 B:1978 C:1979 D:1980 15.《学校体育工作条例》颁发于()A:1990 B:1991 C:1992 D:1995 16.学校体育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场外性B:竞技性C:技术性D:基础性四.双项选择(每小题1分,答错扣0。

【国学知识】六艺

【国学知识】六艺

【国学知识】六艺六艺有小六艺、大六艺(六经)之分。

小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大六艺(六经):《易》、《书》、《诗》、《礼》、《乐》、《春秋》。

《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

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束发,一般是指15岁。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指大学之始。

章太炎《国学讲演录》:“六经者,大艺也;礼、乐、射、御、书、数者,小艺也。

语似分歧,实无二致。

古人先识文字,后究大学之道。

”西周的学校分小学和大学,小六艺主要适用于小学课程,大六艺主要适用于大学课程。

小学为所有贵族子弟的必修技能,大学则是做官前的为人做事之道。

《公羊传》宣公十五年注云:“诸侯岁贡小学之秀者于天子,学于大学。

”《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这是指小六艺。

《汉书》:“古者八岁入小学,故周官保氏掌管国子,教之六书,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造字之本也。

” 既然六书是小学课程,其他并列的五礼、六乐、五射、五驭、九数当然也是小学课程。

相当于现在的小学、中学课程。

《礼记·内则》:“六年教之数与方名。

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

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後长者,始教之让。

九年教之数日。

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

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

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惇行孝弟,博学不教,内而不出。

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博学无方,孙友视志。

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

五十命为大夫,服官政。

七十致事。

”射、御、书、数四项皆在十三岁之前学习,可见属于小学课程。

学人多以为称六经为六艺始于汉代。

实际上最晚在孔子时期已经称六经为六艺了:《史记·滑稽传》:“孔子曰:‘六艺之于治,一也。

“射艺”为“六艺”之首

“射艺”为“六艺”之首

“射艺”为“六艺”之首作者:暂无来源:《教育家》 2017年第21期张诗亚《尚书》有载:“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宽。

” 可见,官涉教育在中国缘起甚早。

上古之际的夏代已有“五教” 。

而《尚书》所倡之“五教” 便是以商契能身体力行之“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等“五教” 。

行此“五教” ,可使百姓以天伦而定其位,继而达社会安定祥和之效。

而行“五教” 之机构则是“校” 。

《孟子·滕文公》即言:“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学则三代皆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 “五教” ,也即是孟子所谓“明人伦” ,其旨都在教民懂得尊卑长幼,亲疏远近。

孟子又说“校者,教也” 。

那么,在“校” 中,何以“明人伦” 呢?马端临在其《文献通考·学校考》中言:“夏代以射造士。

” 其后之六艺,首行的即是“射艺” 。

换言之,“射艺”开“六艺” 之先河。

那么,何以以射艺为六艺之首,来教化先民,使之“明人伦” ?先看教民“明人伦” 之场所。

至殷商之际,照《孟子·滕文公》说法,学校即是“序” ,而“序者,射也” ,即是习射之场所。

《说文》解:“序,东西墙也,从广?,从予。

” 其所以“从广” ,即为东西两墙间之宽敞的空地。

此地,即为习射之场所。

就文字证据论,甲骨卜辞中已出现“庠” “序” 等字样;就古文献证据论,《周礼·地官·州长》中便有:“春秋以礼会民,而射于周序。

” 因此,无论文字,或是文献,均可表明:早自夏商周三代起,即有由官主办之学,而官之主办之学中,射,乃极为重要之内容。

而且,“射于州序”的记载,表明官学从上到下形成了等级体系,不仅序庠有射之教学,继而还有序庠学射后的射之比赛。

“射” 不仅是动作,技艺,本事,更重要的在于“射” 是“礼” 。

因“射” 之为礼,才被置于《礼记》之中。

有专章论述“射” 之“礼” 。

如《礼记·射义》中便说:“是故古者天子以射选诸侯。

卿大夫士。

射者男子之事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艺”之“五射”新考收稿日期:2013-09-25基金项目:平顶山学院民族传统体育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六艺”一词的历史发展“六艺”到汉朝时有两组内容,一组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另一组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

“礼、乐、射、御、书、数”在《周礼》中最早出现,“养国子以道,乃教之以六艺。

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①。

是文献史上第一次提出“六艺”一词以及对“六艺”的解注,但其文献来源《周礼》,成书年代不可详考(至少早于《史记》(约公元前104-前90年)之前)。

之后,《史记》中六艺:“孔子以诗、书、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②” “夫儒者以六艺为法,六艺经传以千万数”③ 。

这是最早的孔子私学教“六艺”的描述,但此时已经是孔子诞辰400多年,文中没有对六艺内容做出详解,因此孔子“六艺”教育在学术界的争议归集于此。

后来《汉书?艺文志》中详解了儒家六艺为诗、书、礼、乐、易、春秋。

最早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和儒家教学内容没直接的关系,但是西汉之后《周礼》被列入儒家经典,导致儒家典籍中“六艺”两种说法并存的局面。

并且这种混淆影响后世。

宋代《三字经》“礼乐射,御书数。

古六艺,今不具”④,说明“六艺”历史上两种版本并存,直到现代。

因此考证“射、御”等体育内容,必须从《周礼》开始。

2“五射”一词注解的演进“五射”一词第一次面世于《周礼?地官?保氏》:“……、三曰五射、……。

”《周礼》在汉代最初名为《周官》,其成书年限有争论,一说是西周周公旦所做,一说是汉初儒家之作。

《史记》曾引用过其中典故曰:“《周官》曰:‘冬日至,祀天于南郊,迎长日之至;夏日至,祭地祗⑤。

’”说明《周官》至少早于《史记》。

除《周官》外,其他类上古文献皆无“五射”之叙,因此“五射”之起源已定论,但一家之言而无其他佐证资料,造成了后世学者的各种争论。

东汉初,汉经学家郑众首解“五射”,以下为证。

东汉末,经学大师郑玄为《周礼》作注,并引用郑众的解释:“五射者,先郑云:‘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五御者,先郑云:‘鸣和鸾、逐水曲、过军表、舞交衢、逐禽左。

’”⑥ 唐贾公彦进一步对《周礼(郑玄注)》做了注疏,描绘了礼乐射御书数的分类标准和分类特点:“……射,五射之法。

……射言法者,以其有升降揖让之法。

……⑥”并将五射注疏:“云白矢者,矢在侯而贯侯过,见其镞白。

云参连者,前放一矢,后三矢连续而去也。

云剡注者,谓羽头高镞低而去,剡剡然。

云襄尺者,臣与君射,不与君并立,襄君一尺而退。

云井仪者,四矢贯侯,如井之容仪也。

”⑥从此之后,文献中所有关于“五射”的解释都引用贾公彦的注疏,包括当代很多体育史教材的版本。

3对《周礼注疏》中“五射”注解的质疑3.1逻辑分类的质疑“射,五射之法。

”“射言法者,以其有升降揖让之法”⑥。

意在阐明“五射”不仅仅指射箭的技术技巧,而是包含揖让之法。

这种分类从现代逻辑学上讲并不符合分类逻辑,尽管文献中也点明了这种逻辑的存在,但暴露了《周礼注疏》中很多矛盾之处。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第30卷第3期2014年6月张克峰“六艺”之“五射”新考No.3 20143.2古代文献中“参连”一词的意义与《周礼注疏》相矛盾“参连”一词在西汉初期和宋代文献中都能查到,与《周礼注疏》的注解不同。

西汉刘向“不知公子王孙,左把弹,右摄丸,定操持,审参连”,这是古文献中“参连”二字首现⑦。

文中所提“审参连”指代弹弓技法,属于射击类项目的技巧而非单指射箭。

“审”的文意与用眼睛有关,说明“参连”是用眼睛来校正的。

《梦溪笔谈》记载射弩的原理“‘参连为奇’,谓以度视镞,以镞视的,参连如衡,此正是勾股度高深之术也”⑧,也佐证了刘向的文学记载。

正是现代竞技体育解释为射击项目的三点一线(缺口、准星、目标)瞄准的技法。

可推断“参连”一词在西汉已经出现,指代“三点一线”瞄准技法,宋代一直沿用“参连”一词而没有间断。

这一事实可以进一步推断出两个问题:其一,唐贾公彦关于“参连”一词的注疏明显存在错误;其二,贾公彦对“射”之类的体育类的技法知之甚少。

因此,贾公彦对“五射”的注疏不严谨,缺乏可参考性,除了“参连”之外,“白矢”“剡注”“襄尺”“井仪”的解释也需重新定位。

3.3从古代文献中推断“白矢”“剡注”“井仪”“襄尺”词义与《周礼注疏》的矛盾南朝《玄览赋》:“夕章程而钩股,亦剡注而参连。

⑨”此文献中“剡注”“参连”同出,且推断为递进关系,因为《玄览赋》文中“而”字用于词语的递进关系的句子很多,故推测“剡注”和“参连”的关系为递进关系,应该为射击瞄准前的一个动作要领。

古文献没有详细解释可考,从现代角度上讲应该与射击项目中的“校枪”的环节相似,即根据不同距离的靶位校订“缺口”的标尺高度。

古文中“剡”就是刀削的意思,“注”与眼睛有关,因此推断古代射击器械的瞄准器就是用刀削好一定规格的“准星”,然后固定到射击器械上用来定距离瞄准。

《梦溪笔谈》记载:“予顷年在海州,人家穿地得一弩机。

其望山甚长,望山之侧为小矩,如尺之有分寸。

原其意,以目注镞端,以望山之度拟之,准其高下,正用算家勾股法也。

⑧”也可考证宋代的考古学发现古人射击器械的瞄准器的用法。

“襄尺”可能就是安装“望山之侧”的“小矩”,“如尺之有分寸。

”通过康熙字典查“襄”字,意有多解却未有退让之意。

“尺”在先秦已经做为度量衡单位所用,因此“襄尺”一词有“安装标尺”的意思,指代调整弩机上用来瞄准的有刻度的标尺的技巧。

表1康熙字典中“襄”字在上古文献中的字义成书时间典故句子文献名称字意121年《说文》汉令:解衣而耕为之襄前87年《史记?谥法解》辟地有德曰襄,甲?儆欣驮幌迩?450年前怀山襄陵《尚书?尧典》上也前450年前思曰:赞赞襄哉《尚书?皋陶》上也前450年前墙有茨,不可襄也《诗经?庸风》除也前450年前葬定公,雨,不可襄事,礼也《左传?定公十五年》成也前450年前鱼服上襄《诗?郑风》驾也有关“井仪”的推断,仍借助《梦溪笔谈》记载:“汉陈王宠善弩射,十发十中,中皆同处。

其法以‘天覆地载,参连为奇,三微三小,三微为经,三小为纬,要在机牙’。

……予尝设三经三纬,以镞注之,发矢亦十得七八,设度于机,定加密矣。

”“‘三经三纬’,则设之于堋,以志其高下左右耳。

”这里的经纬设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井”字,因此推测可能“井仪”一词的来源与此有关,是射击靶子的设定。

“白矢”,通过康熙字典查“白”字,从音帛,古代字形是“白字正下方一直竖”,恰像弓弩摆上箭的形状,上古白字有“饰”的意思,因此“白矢”可指代取矢上弩的技巧。

表2康熙字典中“白”字在上古文献中的字义成书时间典故句子文献名称字意东周前巽为白《易?说卦》饰也西汉恐非周公相成王致白屋之意《前汉萧望之传》白屋以茅覆屋也3.4《周礼注疏》中注疏“五射”属于射弩技巧的历史可能性从上述文献分析中可以看到,“白矢”“剡注”“参连”“襄尺”“井仪”这组词语并不是弓箭射击技术,而是弩射技巧的概括。

因为从古代弓箭的外形看,没有“三点一线”的瞄准设备,因此推断这些词组可能是郑众引用当代弩的射击技巧来解释《周礼》中内容而产生的误解。

表3汉代有关典籍作者年代对照表姓名司马迁汉武帝刘向郑众郑玄年代前145或前135-前87前156年-前87年前77-6年?-83年127年- 200年汉武帝时代,弩的制作技术和弩射技巧非常发达,在抗击匈奴的战场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推断弩射在当时的西汉军中甚至民间有相当的地位,弩射的技术术语必定非常丰富精练。

这也正是郑众注解“五射”的素材来源。

从时间上看,从西汉初到东汉的社会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是从乱世到治世,二是朝代更换致使东周礼乐更无生存空间,三是骑兵逐渐代替了车兵成为战场主流。

这三个变化势必给传统的射、御有关的行为和风俗习惯带来巨大的改变。

郑众解释“五射”的时期,孔子已经逝世了500年,而且与郑众同时代的班固已经将六艺归纳为六经,可见当时有关射技的内容已经很难考证。

唯独“射礼”以文本形式存在《仪礼》典籍之中。

郑玄解释“五射”的时代又往后推了100多年,而且郑玄作为文官去解释武官的技能难度更大,因此推断郑众借用当时的弩射或其他投射技能作参照而注疏有很大可能。

3.5先秦射艺内容考证不支持《周礼注疏》对“五射”的解释查阅上古文献内容做数理统计表明:《仪礼》在射和射礼方面有关技术和礼仪规格中几乎没有涉及到数字。

通过对《仪礼》中有关射礼的文字梳理能归纳出有关数的统计:四种射礼名称――乡射、宾射、燕射、大射;三个射箭场次――诱射、卒射、节射;比赛项目分类――卒射、节射。

还有四种箭靶。

关于五的数字实在难寻觅,对于射箭技术、技巧要点等细节在先秦只字未提,而且射箭的胜负决定方式只有“释算与不释算”――中与不中两个等级。

“仪既成兮,终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

”。

描述了习射“不出正”的完美结果;“大侯既抗,弓矢斯张。

射夫既同,献尔发功。

发彼有的,以祈尔爵”,也只提到了“有的”。

战国早期的宴乐狩猎攻战纹壶图饰,展现了弋射、习射、战射的图示,能展示出射箭运动在当时的繁荣,但没有告诉我们习射技术和比赛规则,更与“五射”很难扯上关系。

《礼记?射义》也是以讲述“射礼”的意义,而没有叙述射箭的技巧。

从现代体育学角度看,竞技规则对运动训练具有导向作用,可以推断射礼中胜负决定方式对射者技术练习具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卒射前司射命曰:“不贯不释”,节射前又命曰“不节不释”,仅此这两个射箭规则,其余全是礼(规矩)。

此二者必定导向“强弓劲射”技术为习射主流,具体可分为劲射、节射和速射三个练习要领。

劲射为贯侯,节射为得算,速射为适节前提,速度有余方能把控节奏。

《诗经》:“敦弓既坚,四?A既均,舍矢既均,序宾以贤。

敦弓既句,既挟四?A。

四?A如树,序宾以不侮。

” 就是对射礼中强弓劲射的描述。

此外,射箭还在畋猎活动中记载很多,恰好支持上述假设推断。

“舍矢如破”,“既张我弓,既挟我矢。

发彼小?^,殪此大兕”都是描述了强弓劲射的场景。

总之,无论射礼还是畋猎,射术是核心内容之一,“强弓劲射”是当时射箭项目的主流技术;但“五射”一词是否对应郑众、郑玄所注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难以立论,现代引用唐贾公彦关于“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的文言解释则有明显的缺陷。

此后文献中引用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等词语为来形容射的文献并不多。

章炳麟:“礼乐世变易,射御於今粗,无参连白矢交衢和鸾之技,独书数仍世益精博。

”其中参连、白矢的引用明显源自《周礼注疏》的影响。

4小结礼乐射御书数在《周礼》中称为六艺,其文中“射”以“五射”简解,没有具体详解,因此难以定论其具体指代。

郑众、郑玄所注的“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的术语文献上鲜有记载,仅“参连、剡注”二词可以祥考,可以断定参连是“三点一线”的瞄准技巧,因此推测这组注释是借用西汉时期射弩技术要领而得来,而非先秦射艺的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