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15级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2015浙大培养方案

2015浙大培养方案

2015浙大培养方案一、引言2015年,浙江大学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制定了新的培养方案。

这个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系统的培养,使他们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2015浙大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二、培养目标2015浙大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主要分为三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需求,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教学和创新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置2015浙大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进行了全面的优化和调整。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通识教育课程通识教育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2015浙大培养方案通过增加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和内容丰富多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这些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2. 专业课程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浙大培养方案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设置了一系列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

这些课程涵盖了学科的基础知识和核心技能,为学生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3. 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2015浙大培养方案通过增加实践教学的时间和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这些实践教学包括实验课、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4. 创新实验创新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2015浙大培养方案通过增加创新实验的比例和丰富多样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些实验包括科研实验、工程实践和创业实践等,使学生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评价机制2015浙大培养方案还建立了全新的评价机制。

2015生物科学(10.8)

2015生物科学(10.8)

重庆三峡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学科门类:理学专业名称:生物科学(师范类)专业代码:071001授予学位:理学学士标准学制:4修业年限:3-6年二、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较强的敬业精神,能到中学或生物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教学、生产和研究的应用型人才。

2、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掌握体育和军事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生物学所必需的数学、化学和计算机等基础知识;掌握一定人文社科、应用写作和艺体等相关学科知识;掌握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掌握一门外国语(英语);掌握教育、心理和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教育法律法规。

(2)能力结构具备生物学所必需的实验和运算能力;具备熟练使用计算机及查阅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的基本能力;具备从事生物学教学的基本技能和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了解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最新成果,以及生物教育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和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一定的教学、科研能力。

(3)素质结构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专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受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具有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

三、主干学科生物学。

四、专业核心课程植物学、生物化学、植物生理学、动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人体解剖生理学、细胞生物学等。

五、创新课程《生物教育研究及论文写作》,《学科教学法(含中小学课标)》着重加强师范生的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的基础能力。

六、毕业生能力1、具备文化、政治、数学、化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实践。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五稿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五稿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专业培养方案(五稿)(2013年5月)培养目标借鉴世界一流大学的先进培养模式,整合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实施本博连读、国际化联合培养方式,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创新能力、国际视野、远大理想、领导潜能的生物医学复合人才。

培养要求遵循学校的办学原则,通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使毕业生在态度、知识和技能等方面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态度要求:(1)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有理想、有抱负,愿为生物医学事业发展贡献力量;(2)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充分认识到不断自我完善和持续学习的重要性;(3)尊重个人信仰,尊重每一个人,理解他人的人文背景及文化价值;(4)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研究态度,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怀疑、敢于分析批判的精神,具有为新知识产生、新技能发现做出贡献的意识;(5)尊重同仁,具有团队协作、国际合作和竞争意识;(6)树立依法进行科学研究的观念,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2.知识要求:(1)掌握数学、物理学、化学、行为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基础知识和科学方法;(2)掌握生物科学的重要知识、研究前沿和研究方法;(3)掌握医学科学的重要知识、研究前沿和研究方法;(4)掌握生命各阶段人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正常的心理状态;(5)掌握生命各阶段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掌握主要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预防与诊断、治疗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缺陷,当前的研究发现及不足。

3.技能要求:(1)掌握生物医学实验技能;(2)较强的科学思维、分析和表达能力;(3)较强的实验设计和实验实施能力;(4)较强的项目管理能力;(5)具有生物医学知识教学和宣讲的能力;(6)具有与团队成员、同行和其他人员进行有效交流的能力;(7)结合研究实际,能独立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研究生物医学问题,及获取新知识与相关信息;(8)能用英文交流、写作和演讲,能熟练阅读专业文献;(9)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浙大西湖大学培养方案 生物

浙大西湖大学培养方案 生物

浙大西湖大学培养方案生物生物是研究生命存在形式、生命运动规律、生物过程机制的一个理科专业。

生物科学是现代发展最迅速最活跃的基础科学之一,包括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遗传学、仿生学五大分支,分别在群体、个体、组织、细胞、分子等层面上,诠释起源、进化、发育、衰老、代谢、遗传、免疫、疾病等生物过程的运动机制。

就生命运动的研究模式而言,生物科学可分为纯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三大领域。

培养方案:侧重培养从化学角度探索生命存在形式及过程机制的研究素质,同时注重生命科学各分支(如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酶学、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生物信息学和系统生物学等)的平衡。

生物致力于培养适应新世纪生命科学探索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掌握先进的实验技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与团队精神,能胜任生物过程分子机制研究工作的理论人才与生物科学教育人才。

未来可在生物医药、轻工、化工、食品、环保等相关企业从事生产或者销售等工作;也可在商检局、海关、食品、药品检验所等从事检测与诊断等工作;通过进一步深造,可在高校、高等科研院所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从事科研与开发工作。

生物的前身是1958年由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和其它生物科学类研究所于上海科技大学联合创办、1972年调入我校的“生物物理化学”专业,1976年以“工业生化”专业招生,1977年更名为“生物化学”专业。

1998年执行国家专业目录调整时将“生物化学”专业改设为“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两个专业。

生物科学专业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之一,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和实验条件,设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学博士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三个理学硕士点。

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g 371E0020 形势与政策Ⅱ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5 2.0-1.0 一 秋冬 2.5 2.0-1.0 一 春夏 2.5 2.0-1.0 二 秋冬,春夏 4.0 3.0-2.0 三 秋冬,春夏 +1.0 0.0-2.0 一 +1.0 0.0-2.0 二、三、四
U (2)军体类
5.5+3 学分
ian ers 大类培养面向
g i 学生在入学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归属专业所在学院(系)管理。理学类(生
t 命、环境与地学)共有 10 个专业教育培养通道,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不同专业领域的成才发展需求。
U y 理学类(生命、环境与地学)培养主要面向的专业是:
n 1.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070503)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0 2.0-0.0 一 秋冬 2.0 2.0-0.0 一 秋冬
以及其他课程号带“G”的课程(不含程序设计类课程)
(5)通识选修课程
13 学分
Z通识选修课程包括人文社科组课程、科学技术组课程,以及通识核心课程(课程号带“S”)、
he 新生研讨课程(课程号带“X”)。其中,人文社科组课程包括:历史与文化类(课程号带“H”)、
Zh 4.0 4.0-0.0 一 春夏 e1.5 0.0-3.0 一 春夏 j4.0 4.0-0.0 一 春夏 i1.5 1.0-1.0 一 夏 an 4.0 4.0-0.0 二 秋冬 g 1.5 0.0-3.0 二 秋冬
2.5 2.0-1.0 二 春夏
University University (2014 年6 月26 日修订)
高和强化外语水平。
Z 课程号
课程名称
he 051F0020 大学英语Ⅲ

浙江大学2015级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2015级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1.5 1.5-0.0 三 春
r 07120390 细胞工程
1.5 1.5-0.0 三 春
s 07120700 序列与基因组分析
2.0 1.5-1.0 三 春
i 07191040 免疫学
2.0 2.0-0.0 三 春
ty 07120250 神经生物学
2.0 1.5-1.0 三 春夏
07120600 高级生物化学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0 +2
二短
07188190 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
U 2)选修课程
3 学分
n 课程号
课程名称
iversity 07120120 生物信息与数据处理
3.0 +3
二短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3.0 +3
一短
07188111 07188121 07188141
浙 发酵工程技能训练
江 基因工程技能训练
细胞工程技能训练

(4)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 8 学分
3.0 +3 3.0 +3 3.0 +3
一短 二短 二短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7189010 毕业论文(设计)
江 4.第二课堂
+4 学分


8.0 +10
三 春夏,秋冬
Zhejiang
浙 江 大 学
Zhejiang University
计划学制 4 年
最低毕业学分 140+6+4
授予学位
Zhe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j 1.通识课程
42+6 学分

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和工程学基础,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旨在培养适应生物技术领域发展需求的创新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生物工程领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具体目标包括:1. 掌握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生物工程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和解决生物工程领域问题的能力;2. 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在生物工程领域开展创新研究和技术开发;3. 具备良好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设计、操作和管理生物工程领域的实验室和生产线;4. 具备扎实的专业英语和信息技术水平,能够进行科技文献检索和科技论文写作;5. 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能够在多学科合作环境中开展研究和项目实施。

二、培养内容1. 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数学分析、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离散数学等;2. 生物学基础课程:包括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等;3. 工程学基础课程:包括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化学工程原理、生物反应工程等;4. 生物工程核心课程:包括生物工程导论、生物工程实验技术、生物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传感与仪器等;5. 专业选修课程:包括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工程、基因工程与蛋白质工程、生物能源工程、生物计算和模拟等。

三、培养模式1. 课堂教学: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知识和基本理论,培养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3. 实习实训:通过实习和实训活动,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科研实践:通过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和创新能力;5. 学科竞赛:通过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应变能力。

四、培养要求1. 学分要求:学生需修满规定学分,包括公共必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和专业选修课程;2. 实践要求:学生需完成一定量的实验、实习和实训活动,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3. 科研要求:学生需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活动,撰写科技论文;4. 学业要求:学生需完成毕业论文,具备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5. 综合素质要求:学生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素质,具备较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跨学科交叉融合能力。

浙大15级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浙大15级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ve 16121901 生物农业及生物技术
r 16122170 生物农业及生物技术实验
s (2)实践教学环节
9 学分
i 课程号
课程名称
ty 16188110 认知实习
2.0 0.0-4.0 二 春夏 2.0 1.5-1.0 二 春夏 2.0 1.5-1.0 三 秋 4.0 3.0-2.0 三 秋冬 3.0 2.0-1.0 三 秋冬 2.0 0.0-4.0 三 秋冬 2.0 1.5-1.0 三 冬 2.0 2.0-0.0 三 冬 2.0 1.5-1.0 三 冬 2.0 2.0-0.0 三 春 2.5 2.0-1.0 三 春夏 4.0 2.0-2.0 三 春夏 2.0 0.0-4.0 三 春夏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1.0 +2
一短
16188271 科研能力训练
6.0 +12
四 秋冬
16189081 农艺实践
2.0 +4
四 秋冬
(3)毕业论文(设计)
10 学分
Z从四冬学期开始
he 课程号
课程名称
j 16189160 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10.0 +15
四 春夏
浙 江
大 2015 级应用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现代农业科学、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工程技术等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具有国
浙 际视野,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外语综合能力以及良好的应用生物科学专业技能,德 江 Zh 智体美全面发展,能推动农业科学发展和我国农业现代化,成长为具有求是创新精神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 e 质创新型卓越农科拔尖人才。 大学 jia 毕业要求 n 专业要求学生系统学习并掌握应用生物科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与方法,并通过科学素养培养、实 g 践技能强化训练与相关业务的学习,形成能在农业生物领域从事技术与设计、应用与开发、经营与管理、

浙大15级农学专业培养方案

浙大15级农学专业培养方案

83 学分
(1)必修课程
浙44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061B0030 概率论 061B0200 线性代数

071B0070 生物化学及实验(丙) 071B0101 植物学及实验(甲)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1.5 1.5-0.0 二 秋 2.5 2.0-1.0 二 秋冬 4.0 3.0-2.0 二 秋冬 4.0 3.0-2.0 二 秋冬
学 (3)学生修读的各类综合性的分析类系列课程、工程设计类系列课程,以及各类具有专业
与学科特色的科研实践、人文成果、工程设计成果、学科成果等创新创造类系列课程。

课程号 16121430
江 大
16121800 16121420 16195990
学5.第二课堂
课程名称 现代园艺学概论 植物保护学概论 现代农业科学进展 生物科学进展
2 学分
2.0-0.0 三 秋
U 1.5-0.0 三 秋 ni 2.0-0.0 三 春 v 1.5-0.0 三 春 e 2.0-0.0 三 夏 r 1.5-1.0 三 夏 s 1.5-0.0 四 秋 ity 1.5-0.0 四 冬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2
一短
0.0-2.0 二 春夏,秋冬
+2
三短
A.农学方向

16121741 种子检验学 16122260 种子生产学

16122270 种子贮藏加工学
B.选修课程
大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16121700 细胞生物学导论 16121760 分子生物学概论
16120600 植物病理学
16121530 现代农业与管理
9 学分

2016浙大生命科学学院主修专业确认细则

2016浙大生命科学学院主修专业确认细则

2015级生命科学学院主修专业确认工作细则2015级生命科学学院主修专业确认工作由本院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小组负责进行。

按照浙大发本【2010】128 号《浙江大学本科学生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实施办法》执行。

一、生命科学学院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小组组长:分管教育教学副院长成员:分管本科生思想工作副书记、各系主任、教育教学科成员相关、团委书记等二、各专业接收要求1. 类内学生:当申请人数低于第一轮容量时,申请学生都作为预接受学生;申请人数超过第一轮容量时,各专业可预接受的人数控制在第一轮容量以内。

超过第一轮容量时,按以下条件筛选:A.学分每学期不低于25分;B.所有课程平均绩点不低于3.5;C.英语成绩不低于80分;D.前置课程修读要求:微积分Ⅰ、微积分Ⅱ。

2. 跨类学生:择优接受第二轮容量以内学生。

筛选条件如下:A.学分每学期不低于25分;B.英语成绩不低于80分;C.前置课程修读要求:微积分Ⅰ、微积分Ⅱ。

成绩特别优异,可以不论前置课程。

以上类内、类外学生确认主修专业如超专业容量,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进行面试。

面试成绩占40%。

成绩要素按照如下排序:累计平均学分绩点、总学分、累计高等级评价课程门数。

综合绩点=累计平均绩点×60%+面试成绩×40%三、主修专业确认容量安排:生物科学专业:第一轮容量24+10三位一体第二轮容量 3 名生物技术专业:第一轮容量12+8三位一体第二轮容量 2 名生态学专业:第一轮容量18名第二轮容量 2 名竺可桢学院学生,不占专业容量。

四、主修专业确认工作的程序1. 学生本人在学校规定时间在现代教务管理系统中递交申请,并提交浙江大学本科生主修专业确认申请自荐表(附件) ;2. 主修专业确认工作小组审核;3. 组织对每位申请学生的面谈或面试环节;4.申请人数超过容量的专业进行筛选,必要时进行面试;5. 确认结果予以公示;6. 上报学校。

本细则由本院教育教学科负责解释。

浙江大学2015本科专业情况表

浙江大学2015本科专业情况表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专业情况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本科专业名称(中文) 哲学 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 政治学与行政学 国际政治 社会学 教育学 教育技术学 运动训练 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 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 汉语国际教育 古典文献学 英语 俄语 德语 法语 日语 翻译 新闻学 广播电视学 广告学 编辑出版学 历史学 文物与博物馆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信息与计算科学 物理学 化学 已停招 备注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应用化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地理信息科学 大气科学 海洋科学 地质学 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 生物科学 生物技术 生物信息学 生态学 心理学 应用心理学 统计学 工程力学 机械工程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电子工程 工业设计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测控技术与仪器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材料化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电子信息工程 电子科学与技术 通信工程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信息工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自动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软件工程
已停招 已停招
已停招
已停招
已停招
浙江大学2015年本科专业情况表 本科专业名称(英文) Philosophy Economics Public Finance Finance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and Trade Law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Sociology Pedagog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Sports Training Wushu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Sports Chinese Language & Literature Chinese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 Studies of Chinese Classical Text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ussi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German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Frenc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Japa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Journalism Broadcasting and TV Advertising Editing and Publishing History Antiquity & Museology Mathematics and Applied Marhematics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cience Physics Chemistry 学科门类 哲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经济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法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教育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文学 历史学 历史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理学

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系统的生物科学知识和工艺、工程设计知识和创新能力,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领域从事原始创新和现代生物过程设计、生产与管理,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厚基础、强能力、宽适应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培养要求学生主要学习数学、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过程工程原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生产工艺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微生物学、发酵过程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专业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在生物技术领域从事原始性创新、生物产品制造过程的设计、生产与管理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过程工程原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生化生产工艺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 掌握微生物、动植物细胞的培养与选育、生物反应与生物分离、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的基本技术;3. 具备在生物技术领域从事原始性创新、生物产品制造过程的设计、生产与管理和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应用的能力,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潜力;4. 熟悉生物工程学科的发展方向,能掌握生物工程相关领域内的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和进行文献综述的基本方法,能独立进行文献调研工作;5. 了解当代生物工业的发展动态和行业情况,熟悉与生物工程相关领域的法规。

专业核心课程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过程工程原理工业微生物学生化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教学特色课程双语教学课程:生化反应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细胞工程应用分子生物学计算机辅助生物过程设计讨论型和研究型课程:生化生产工艺学计算机辅助生物过程设计计划学制4年最低毕业学分160+4+5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生物工程类所依托的主干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 通识课程47.5+5学分见工学大类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知学院)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较好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食品、环保、农业、生物制药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产业经营及其它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各方面的能力的总体要求:1、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接受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3、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从事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2、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1、具备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了解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3、较好的掌握保健食品检测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了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和初步的写作能力,达到国家教育部基本要求。

7、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三、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等五大板块。

生物科学(求是科学班)

生物科学(求是科学班)

2019级生物科学(求是科学班)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研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关系到推动社会发展、应对人类未来重大挑战的重要基础学科。

求是科学班(生物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为:以世界一流生物学学科为标杆,培养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宽厚的自然科学基础、扎实的生物科学功底、并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广阔的国际视野、肩负使命、追求卓越的拔尖创新人才,有志于进入世界一流和顶尖生物学领域继续深造,进而有潜力成为生物科学未来的领军人物和世界一流生物学家。

毕业要求1.掌握扎实的生物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2.掌握必要的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的基础知识;3.具备较强的提出、分析科学问题和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4.具备良好的国际交流能力;5.具有创新精神和敢于质疑和分析批判的精神;6.具有成为国际一流科学家的远大志向和优秀素质;7.毕业生要求进入世界一流与顶尖大学继续深造。

专业主干课程进化生物学 生命科学概论Ⅰ 生命科学概论Ⅱ 生物化学 细胞生物学 遗传学 发育生物学 神经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 生态学推荐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50+5.5+6+8 授予学位 理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 生物科学类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84.0+5.5学分(1)思政类 14+2学分课程号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建议学年学期371E0010形势与政策Ⅰ+1.00.0-2.0一(秋冬)+一(春夏) 551E0010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0 2.0-2.0一(秋冬)551R0010中国近现代史纲要(H) 3.0 3.0-0.0一(春夏)551E003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 3.0-0.0二(秋冬)/二(春夏) 551E0040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0 4.0-2.0三(秋冬)/三(春夏) 371E0020形势与政策Ⅱ+1.00.0-2.0四(春夏)(2)军体类 8+2.5学分体育Ⅰ、Ⅱ、Ⅲ、Ⅳ、Ⅴ、Ⅵ为必修课程,每门课程1学分,要求在前3年内修读。

浙大15级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方案

浙大15级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方案

浙江大学Z he ji a ngU ni ve r s it y浙江大学Z he ji an g Un iv er s i ty浙江大学Z he ji an gUn i2015级植物保护专业培养方案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生命科学和农业科学知识,掌握植物保护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行业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专门人才。

毕业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学、现代农业科学、植物保护学以及其他主要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作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调研与防治等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训练,具有针对有害生物开展调查研究、预测预报、技术开发、检验检疫和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和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与管理科学基础,较熟练运用英语、计算机的能力;2.掌握生物科学和现代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3.掌握农业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检疫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7.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基础昆虫学 基础植物病理学 应用昆虫学 应用植物病理学 农药学等计划学制 4年 最低毕业学分 160+6+4 授予学位 农学学士学科专业类别 植物生产类说明 辅修专业:28 学分。

修读标注“*”的课程。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1.通识课程 42+6学分见应用生物科学类(农学)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2.大类课程 23学分见应用生物科学类(农学)培养方案中的大类课程。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

浙大竺可桢学院部分班级培养方案

2017级混合班培养方案培养目标:以“为杰出人才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宗旨,为培养造就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精神俱佳,具有国际视野和持久竞争力的高素质拔尖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奠定坚实基础。

毕业生在理工农医类等相关专业及领域暂露头角,主要从事博士或博士后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

毕业要求:通过厚基础、宽口径的通识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的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建立宽、专、交的多元化知识结构。

强化学科知识基础、多种思维方式及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训练,注重国际化培养和责任担当,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具有持久竞争力。

1.熟练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2.系统了解和掌握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3.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终生学习能力。

专业主干课程:与学生确认的主修专业主干课程相同推荐学制:与学生确认的主修专业学制相同。

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竺可桢学院教学教务实施“2+2”管理模式,即前2年管理由竺可桢学院为主,后期由学生确认的主修专业学院(系)管理为主。

最低毕业学分:2+2学制:140+6+4+2+2;2+3学制:180+6.5+4+2+2授予学位:与学生确认的主修专业授予学位相同。

学科专业类别:与学生确认的主修专业学科专业类别相同。

交叉学习:在修读主修专业的基础上,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跨学科专业知识融合的学习,学生可通过跨学科专业修读课程或辅修、双专业/双学位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

培养说明:一、学生选拔实施优秀学生选拔制度。

每年在入学前,从全校新生中根据中学或高考表现、学校笔试和面试等基础上,择优录取学生,单独编班,成为浙江大学荣誉学生;第一学年秋冬学期结束,在全校一年级学生中根据大学学业、专家面试等基础上,择优录取优秀学生进入竺可桢学院学习。

二、特别培养1.宽厚基础。

实施通识教育和荣誉课程,强化数理化计算机等通识培养,为优秀学生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和确认主修专业提供多种通道。

浙江大学大类培养方案-浙江大学化学系

浙江大学大类培养方案-浙江大学化学系

浙江大学理学类培养方案(2009级)理学类培养方案包括大类培养特色、大类培养面向等内容,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主要安排通识课程和大类必修课程模块的推荐学习计划。

大类选修课程模块和专业课程的推荐学习计划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专业培养方案还包括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特色课程、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学科专业类别、授予学位类别、辅修及双专业/双学位课程修读要求、专业必修课程修读关系说明等内容。

各专业还可按需要在专业培养方案中设定本专业主修专业确认的前置课程3至5门。

大类培养特色理学类培养理科基础宽厚、综合创新与竞争力强,德才兼备的复合型学术与技术精英人才。

学生通过厚基础、宽口径的理科大类基础教育与自主性、个性化的通识和专业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模式,系统学习理科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若干个理科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系统接受若干个理科专业的基本科技训练,使自己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持久的综合竞争能力和灵活的专业方向转换能力等优良素质。

大类培养面向学生在入学一年后、两年内确认主修专业,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归属专业所在学院(系)管理。

理学类共有17个专业教育培养通道,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在不同理学专业领域的成才发展需求。

理科类培养主要面向的专业是:理学类有多条通道出,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特长、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本大类主要面向的专业是:理学院: 1.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含基地班、运筹学方向))2.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含信息处理与信息安全方向、计算机图形学方向)3.统计学专业(含生物统计方向、保险精算方向、金融数学方向)4.物理学专业(含基地班、电子信息方向)5.化学专业(含基地班)6.应用化学专业(化学生物学方向)7.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8.地理信息系统专业9.大气科学专业10.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11.心理学专业(含基地班)12.应用心理学专业(含心理咨询方向)环资学院:13.环境科学专业14.资源环境科学专业生科学院:15.生物科学专业(含基地班)16.生物技术专业(含基地班)17.生物信息学专业以上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专业课程和个性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计划学制、最低毕业学分、授予学位等详见各专业培养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 江
大 2015 级生物科学(生命科学卓越之星)专业培养方案 学
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全球视野、宽厚和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和研究技能,以及具
浙 有较高的科学素养的专业人才。能胜任本专业各领域,以及理、工、农、医、生态、环境等相关领域的教 江 Zh 学、研发、管理与应用等方面的工作,既能从事研究和教学型岗位的工作,又能从事应用型和管理型岗位 e 的工作,为国家相关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企业及政府部门输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和领 大 j 军人物。 学 ian 毕业要求 g 学生主要学习和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
Zh 4.0 3.0-2.0 三 秋冬 e3.0 3.0-0.0 三 秋冬 j4.0 3.0-2.0 三 秋冬 iang 3.0 3.0-0.0 三 春夏
浙 江 大 学
1)在以下课程中至少修读一门
4 学分
Z U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he ni 07120021 动物生理学及实验(甲)
力,受到生物学科学研究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规范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从事教学、研究与
Z U 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he ni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j v 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一门外语; i e 2.掌握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生态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发育生 a r 物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及细胞工程等生物科学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 n s 3.了解生物技术、生态、生物信息、医药、环境、农业、海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g it 4.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以及有较强 U y 的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 n 5.掌握生物科学研究方法,掌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文献检索、查询和相关信息获取的基本方法, i 了解本学科的国际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生物产业的现状与动态,具良好的学术规范和一定的科学研 浙 ve 究能力。 江 rs 专业主干课程 大 i 植物学及实验 动物学及实验 微生物学及实验 生态学及实验 生物化学 分子生物学 细胞生物学及实验 学 ty 遗传学及实验 生物统计与实验设计

071B0010 071B0041

071B0101 07120710
大 07120930
学071B0081 07120041
动物学及实验(甲) 微生物学及实验(甲) 植物学及实验(甲) 遗传学及实验 生物统计与试验设计 细胞生物学及实验(甲) 分子生物学(甲)
(2)选修课程
12 学分
4.0 3.0-2.0 二 春夏 4.0 3.0-2.0 二 春夏 4.0 3.0-2.0 二 春夏
3.0 2.0-2.0 三 春夏
07120190 动物行为学原理
07120590 蛋白质组学
Z07120640 生物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hej (3)实践教学环节
i 1)必修课程
a 课程号
课程名称
ng 07188181 科研实践
8 学分 5 学分
2.0 2.0-0.0 三 夏 2.0 1.5-1.0 三 夏 2.0 1.5-1.0 三 夏
江 基因工程技能训练
细胞工程技能训练

(4)毕业论文(设计)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 8 学分
3.0 +3 3.0 +3 3.0 +3
一短 二短 二短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07189010 毕业论文(设计)
江 4.第二课堂
+4 学分


8.0 +10
三 春夏,秋冬
Zhejiang
浙 江 大 学
Zhejiang University
3.专业课程
浙64 学分
(1)必修课程
江 36 学分
课程号
课程名称
07120830 生态学基础及实验

071B0051 生物化学(甲) 071B0061 生物化学实验(甲)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4.0 3.0-2.0 二 秋冬 4.0 4.0-0.0 二 秋冬 2.0 0.0-4.0 二 秋冬
1.5 1.5-0.0 三 春
r 07120390 细胞工程
1.5 1.5-0.0 三 春
s 07120700 序列与基因组分析
2.0 1.5-1.0 三 春
i 07191040 免疫学
2.0 2.0-0.0 三 春
ty 07120250 神经生物学
2.0 1.5-1.0 三 春夏
07120600 高级生物化学
4.0 3.0-2.0 三 秋冬
j v 071B0091 植物生理学及实验(甲)
4.0 3.0-2.0 三 秋冬
i e 2)在以下课程或生物技术、生态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中选择修读
8 学分
a r 课程号
课程名称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n s 07120140 保护遗传学概论
2.0 2.0-0.0 三 秋
g it 07120220 微生物分子生物学
2.0 1.5-1.0 三 秋
U y 07120760 英语口语
1.5 1.5-0.0 三 秋
n 07190110 保护生物学
2.0 2.0-0.0 三 冬
i 07190240 肿瘤和干细胞生物学
2.0 2.0-0.0 三 短
ve 07120060 基因工程
计划学制 4 年
最低毕业学分 140+6+4
授予学位
Zhe 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j 1.通识课程
42+6 学分
i 见理学类(生命科学卓越之星)培养方案中的通识课程。
ang 2.大类课程
34 学分
理学学士
见理学类(生命科学卓越之星)培养方案中的大类课程。
U 注:大类培养方案中,如有第四学年的教学要求相应取消。本专业学生,必须在大二开 niversity 始,落实导师。大三开始做毕业论文。三春夏进行毕设答辩。
University
Zhejiang University
学分 周学188190 生物学综合野外实习
U 2)选修课程
3 学分
n 课程号
课程名称
iversity 07120120 生物信息与数据处理
3.0 +3
二短
学分 周学时 年级 学期
3.0 +3
一短
07188111 07188121 07188141
浙 发酵工程技能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