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课间活动的有效开展
【摘要】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校体育活动形式,是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发挥着比锻炼学生身体更重要的作用。
大课间活动时间长、内容多、形式活、练习强度适宜,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调节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身心健康有着明显的实效。
同时,大课间活动促进了学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构建了师生交流的新型平台。
【关键词】大课间活动学生活动创新思考
一、大课间活动的背景
近几年来,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逐年呈下降的趋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许多,其中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学生缺少体育活动。
虽然一直以来我们坚持开展课间操活动与体育课,但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锻炼需要。
课间操是我国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增强学生体质、加强组织纪律与集体主义教育等方面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但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课间操虽然为中、小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提供了保证,带给我们思考和发挥的空间,但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构建新的课间操已迫在眉睫。
大课间活动由此产生。
大课间活动是近几年在传统课间操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学校体育活动形式。
为确保学生每天达到一小时体育锻炼的要求,把课间操扩展为大课间活动的组织形式,它在体育教师指导下,在校领导和班主任参与管理下,有组织、有计划开展起来的一种体育活动课程。
与传统的课间操相比,大课间活动时间长、活动时间一般多则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达到每天30分钟;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活,练习
强度适宜。
它不仅可以对学生紧张的学习起到调剂作用,而且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有明显的实效。
同时,大课间活动促进了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发展,构建了师生交流的新型平台。
因此,将大课间活动提升到课程的层面,列入学校课程总体规划,进一步发挥其特殊的综合教育功能,是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和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大课间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加强大课间活动的组织领导
大课间活动是对传统课间活动的发展,是应时代和学生发展的需求对传统课间活动的改革和创新。
开展大课间活动旨在贯彻学校体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确保“每天锻炼一小时”的要求,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兴趣,促进师生和谐健康的发展。
大课间活动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参与,共同合作,才会行之有效。
在实施大课间活动中,学校领导、体育教师和管理教师等就要分工合作。
作为学校领导,主要是把握教育方针,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把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负责活动计划的制订和督促实施,落实活动时间,落实管理人员,明确工作量与工作职责,保障开展活动所需的经费。
作为体育教师,主要是根据学校活动计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方案应根据学校的场地、器材、体育传统、特色等具体情况来制定,并能组织、指导和评价大课间活动。
方案要有活动内容、进退场设计、场地安排、器材分配、管理人员分工、评价办法、信息反馈等。
教师是具体操作,是大课间活动的主要管理者,一般由班主任负责。
主要按学校活动方案要求组织和指导学生有秩序的活动,并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只有管理到位才会保证活动质量,才会使大课间活动的制度落到实处。
(二)落实内容,规范管理,扎实推进大课间活动
1、活动时间的落实
只有把大课间活动推广起来了,才能真正落实一天1小时。
所谓大课间活动,就是通过作息时间的调整,在课间操的基础上,将时间拓宽至25~30分钟。
随着大课间活动的不断推广和蓬勃地开展,大课间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大课间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因此在时间上也要求变长。
大课间活动一般多则40分钟,少则25分钟,平均达到每天30分钟。
活动时间一般都是安排在早上第二节课后,学生在做完广播操后,然后根据当日活动内容,分散参加各类体育项目活动。
2、活动内容的落实
大课间活动的内容包括学校规定的集体项目和各班级的活动项目。
集体项目包括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班级活动项目是体育组根据学校的情况选定的一些项目,如篮球、羽毛球、跳长绳、素质训练等。
由学校统一安排,一定的周期内各班级可进行项目的转换。
另外,还应准备一套室内活动方案。
遇到阴雨天气,大课间活动也无需停止。
室内活动方案的内容安排可根据学生的情况,分组进行观看录像、阅读、棋类活动以及小型的室内活动。
3、活动组织形式的落实
长期以来,传统的课间体育活动仅限于学生做操,并且多年来同做一套广播体操。
内容单一、乏味、形式机械、呆板,学生早已厌倦,绝大多数学生只是敷衍了事,应付形势而已,因此,改革传统的课间操活动形式势在必行。
大课间活动内容多、组织形式灵活多样、强度适宜,这更适应现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般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1)先集体操后以年级、班级或小组为单位进行选项活动;(2)单个自编的校园操或特色项目;(3)不同项目定期轮换;(4)以某一项目为主题,开展竞技比赛。
4、活动场地与器材的落实
场地和器材的保障是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基本前提。
如何在全校范围内同时开展多项课间活动,场地匮乏成为制约大课间活动开展的重要因素。
学校可以努力的是怎样在有限的条件和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合理的利用各种空间资源,因地制宜,开展一些合适的活动项目。
根据各班级活动项目的需要,采取学校提供与学生自备相结合的方法。
这样,既解决了学校器材不足的问题,也保证了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养成爱护器材的好习惯。
5、活动音乐的落实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在选择活动内容的同时,根据活动的特点,选择优美的音乐,让音乐与动作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参加活动时既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根据大课间活动的特点,音乐伴奏因遵循着由热情、希望到激情、动感,再到轻松、柔和的原则。
在音乐的选择上,可以请音乐老师帮忙,选出适合活动那个内容的背景音乐。
6、指导教师的落实
大课间活动的有效措施,离不开体育老师与班主任的密切配合。
每天的大课间活动,班主任最熟悉班级的情况和学生的特点。
如果这项活动在班主任的能力范围内,学生可以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完成活动;如果超出了,此时体育老师可参与进来,与班主任共同指导学生活动。
7、活动安全的落实
学校体育工作要重视安全管理,更应重视安全教育。
大课间活动是全校师生在同一时间开展的一项活动,组织复杂而又严密。
基本模式一般是先集体做广播操,再分班活动。
特别是在分班活动中,大都涉及学生的自由活动,其组织管理要求更高,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组织纪律与安全的教育,并做到有效的管理。
学校还应组织人员定期
检查体育场地、器材、设施,确保学生能够安全使用。
学校要把安全放在首位,明确职责,确保大课间活动有效、安全的进行。
(三)严谨治学,务实求真,逐步建立大课间活动的评价体系
1、建立完整的评价制度
要保证大课间活动的持续发展,学校必须建立完整有效的活动评价制度。
首先,学校对班级落实大课间活动的检查评价,将其作为文明班级或教师工作的评定条件之一;其次,班级将学生的参与表现情况作为综合素质及体育课的评定条件之一;第三,各班级可建立班级内小组评价制度,让学生互相评定与监督,促进相互学习,提高活动质量;第四,各班级可利用班会、晨会等时间,定期安排学生进行个人对参加大课间活动的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参与的自觉性与实效性。
2、工作量的确认
大课间活动工作量的确认也是保证活动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
短期内,老师会有奉献精神,但长此以往,工作就会被动,管理也将疏于松懈。
每天的大课间活动其实就是每个班增加了一节课,大课间活动是学校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学校在安排课务分工时,应把大课间活动作为课时量安排给班主任与体育教师。
三.大课间活动可持续发展的改进与建议
(一)创新是生命力的源泉
任何事情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发展,才更会有生命力。
大课间活动应该不同于传统的课间操,它旺盛的生命力在于学生对它的浓厚兴趣与积极参与。
如果一套模式一成不变,活动内容不更换不补充,再好的东西学生也不会喜欢,逐渐失去兴趣。
我们现在推行的大课间活动也应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不断补充,不断创新,永保其旺盛的生命力。
否则学生玩多了,玩久了,自然也就会缺乏新鲜感。
因此,大课间活动开展一
段时间后,需要教师及时收集实施过程中的各种信息,正面的意见可以得到肯定发挥,并进一步强化,负面的信息可以借鉴参考,促使我们不断地修改调整,做到最好。
从组织形式、活动内容、音乐选择、评价办法等方面不断创新,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活动质量。
(二)提高重视程度
学校作为体育活动开展的基础单位,学校领导要提高重视,从素质教育的角度理解体育活动的意义,真正高度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方面沉重的学业负担,激烈的学习、升学竞争给学生带来巨大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而体育活动是非常好的一条缓解疲劳、疏导压力的途径,通过体育活动能够很好调整状态,让学生以更好的身心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另一方面,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面对社会的诱惑,诸如网络之类的时候会迷失自我,所以要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
而体育活动是健康有益的活动形式,喜爱体育,就拥有了健康的生活。
体育活动在这两方面的优势,正契合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出的人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健康的人。
(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当然作为执行者——体育教师同样要不断从自身出发,不断提高,不断改进。
第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自己拥有指导学生开展各项体育活动的能力。
第二要有创新意识,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寻找更适合我们学生发展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各个学校在体育活动开展方面走出有各自学校特点的路。
第三要有克服困难勇气和能力。
面对制约大课间活动的种种因素,抱怨是无济于事的,只有想方设法利用各种有限资源,发动其他老师、发动学生,甚至能够发动家长,把活动效果最大化、最优化,既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又要群策群力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
大课间活动的实行是必要的,从课程、生活、文化的层次等方面研究开发学校体育教育资源而言,它是现代教育的一种创新。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全员参与的,融音乐艺术、体育于一体,寓师生身心健康发展于一炉的快乐大课间体育,它更能激发师生的运动兴趣和热情,为学生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和谐、发展”成了21世纪学校教育的主流。
然而,生命的和谐,健康的和谐是一切发展的基础。
学校体育在这个“科技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历史变革时期,体育与健康作为国家课程设置的一门必修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任重而道远。
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只有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的特殊教育功能,才能真正做到“以体养德、以体启智、以体陶美、以体育人”。
【参考文献】:
1.杨森、卢翔飞:《关于中学大课间活动的初步探索和思考》
2.曲宗湖、刘晓:《大课间体育活动值得大力推广》
3.刘勇:《大课间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周志勇:《略述“大课间运动”在中学体育中的组织与实施》
5.罗英姿:《大课间的管理》
6.殷志江:《开展大课间要注意的八个方面》
7.纪成周:《宁波市中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调查研究》
8.孟宪劼:《开展大课间活动的几点思考》
9.唐日伟、:《对学校大课间活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