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行为主义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通过关注个体的行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模式。
在这种疗法中,治疗师会通过正反馈、条件反射和行为塑造等技术来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自己的问题行为。
行为主义疗法注重实证研究和实践,广泛应用于临床和非临床的心理健康领域。
行为主义疗法的核心观点是个体的行为是可以通过刺激和反应的改变来实现的。
治疗师会与患者合作制定具体目标,并通过设定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来增强和弱化特定的行为。
例如,如果一个人想戒烟,治疗师可能会建议他通过给自己奖励,如购买心仪已久的物品,来增强他坚持不吸烟的行为。
这种方法强调患者的自主性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问题的解决者。
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条件反射。
这是在心理学家巴甫洛夫的实验中提出的原理,他发现通过一系列的刺激和反应,可以建立和改变特定条件下的反射。
行为主义疗法利用这一原理来解决一些不健康的反应模式。
例如,一个人可能有公共场合恐怖症,每当他在人多的地方时,就感到极度不安和惊恐。
治疗师可能会建议他利用渐进曝露的方法来逐渐增加在人多的环境中的停留时间,以减少恐惧感,并逐渐改变他的条件反射。
此外,行为主义疗法还通过行为塑造来帮助人们改变不健康的行为。
行为塑造是指通过逐步改变行为的元素,以达到期望的结果。
例如,一个有社交障碍的人可能会被要求每天主动与他人交谈,并逐渐增加交谈的时间和复杂度。
通过行为塑造,人们可以逐渐改变和发展有益的行为模式,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与他人的沟通能力。
行为主义疗法还注重环境对行为的影响。
根据行为主义疗法的观点,人的行为是由环境刺激所决定的。
因此,治疗师通常会关注患者所处的环境,并帮助他们发现并改变可能导致不健康行为的环境因素。
例如,一个人可能有拖延症,总是无法按时完成任务。
治疗师可能会帮助他分析造成拖延的环境因素,并提出适当的改变和策略,以增加任务完成的效率和准时性。
不过,行为主义疗法也有一些局限性。
行为疗法的原理在哪个章节
行为疗法的原理在哪个章节行为疗法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的原理主要在于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来改善心理问题和促进个人成长。
行为疗法起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将注意力集中在个体的行为上,并强调通过建立适应性的行为模式来减少和消除心理疾病的症状。
行为疗法的原理可以在心理学教材的几个章节中找到,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应用行为分析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行为是通过刺激和反应来形成的。
根据这一理论,心理问题可以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来解决。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面对压力时采取消极的逃避行为,这种行为可能会加剧他们的焦虑情绪。
通过行为疗法,个体可以学会更积极和适应性的行为方式来应对压力,从而减轻焦虑情绪。
认知心理学强调个体的思维方式对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行为疗法与认知行为疗法结合,通过帮助个体识别负面的自我认知和信念,并替换为更积极和实用的思维方式来改善心理问题。
例如,一个人可能认为自己是无能或不值得被喜爱的,这种自我认知可能导致抑郁。
行为疗法可以通过指导个体观察和挑战这些负面的自我认知,并替换为更积极和真实的自我认知来改善抑郁症状。
应用行为分析学是行为疗法的另一个分支,它关注个体行为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应用行为分析学认为,人的行为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通过改变环境因素,可以促使个体采取更积极和适应性的行为。
行为疗法可以通过改变个体与环境互动的方式来改善心理问题。
例如,一个人可能在家庭环境中受到暴力虐待,导致他的焦虑和恐惧。
通过行为疗法,个体可以学习更好地应对和适应这种环境,甚至可能找到逃脱这种虐待的方式。
行为疗法的原理在这些章节中具体阐述了如何通过行为的改变来治疗和改善心理问题。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行为疗法只关注个体的行为。
行为疗法的目标是通过行为和思维方式的改变来实现心理健康和个人成长。
所以,行为疗法的原理不仅仅限于某一个章节,而是结合了行为主义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应用行为分析学的理论和方法。
行为主义的常用方法
【tips】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要抓紧!
行为主义的常用方法
(一)系统脱敏疗法
通过渐进性暴露于恐惧刺激,使已建立的条件反射消失,用以治疗心理或行为障碍,如:恐怖症的治疗。
(二)厌恶疗法
将令病人厌恶的刺激与对他有吸引力的不良刺激相结合,形成条件反射以消退不良刺激对病人的吸引力,使症状消退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三)放松训练
按一定的练习程序,学习有意识地控制或调节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达到降低机体唤醒水平,调整那些因紧张刺激而紊乱了的功能。
(四)生物反馈疗
借助仪器将与心理生理过程有关的体内某些生理活动信息,通过视觉或听觉的方式显示给人,人们通过学习和训练,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理心理活动,从而达到调整机体功能、防治疾病的目的。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一.厌恶疗法此疗法多用引起躯体痛苦反应的非条件刺激与形成不良行为的条件刺激结合,使病人发生不良行为的同时感到躯体的痛苦反应,从而对不良行为产生厌恶而使其逐渐消退。
此疗法对酒瘾、戒烟、贪食、吸毒和性变态者效果较好。
治疗时通常采用电击或药物作为非条件刺激手段,也可采用厌恶想象的方法。
以治酒瘾为例,一般用药物的方法,起初在酒瘾者饮酒的同时注射阿朴吗啡,使其饮酒后发生恶心呕吐而厌恶饮酒,后来改用酒中放入戒酒硫(antabuse)的方法,此药阻止体内乙醇氧化成乙醛后不再继续氧化成乙酸,导至体内乙醛积聚而引起恶心呕吐、呼吸急促、出汗、胸痛等痛苦症状,使酒瘾者厌恶饮酒。
也可采用电击的方法,在酒瘾者手腕或脚腕部安置电极,只要一饮酒即遭电击,产生剧烈疼痛不适的感觉,而使其不敢再饮酒。
另外也可令酒瘾者饮酒时就想象他酒醉后在大庭广众面前作出丑态百出的表演:如在女性面前脱裤、赤身裸体,或将饭菜呕吐一地或将呕吐物弄脏主人的干净床被,这种丢人的无礼行为在酒醒后何以再见亲友同事?这对有一定文化素养并决心戒酒的人来说采用厌恶想象法非常有效。
对性变态者例如同性恋者,采用电击法比较有效。
将金属环作为电极套在男同性恋者阴茎上,并令其观看各种裸体人像的录相或幻灯片,每当看到男性裸体形象引起阴茎勃起进就遭电击,产生剧烈的疼痛。
反复的疼痛刺激导致男同性恋者对同性不再引起性欲冲动。
决心戒烟的人也可采用此疗法,身边口袋里放一袖珍电刺激盒,将电极置于手腕或手指上。
每当他作出从口袋里掏烟的动作时,电极装置就自动启动,约半分钟后发出了警告信号(声音),而在他将香烟含在口中准备点火抽烟的瞬间,突然电击,电击持续约0.8秒钟,使病人产生剧烈疼痛。
电子电击装置从启动到电击有一段时间不固定的空隙,在此时间内抽烟者期待着即将来临的皮肉疼痛,造成心理上一定的焦虑紧张,从而失去了对抽的兴趣。
最简单的方法是在手腕上放一橡皮筋,每当病人出现不良行为时就用另一方不停地拉像皮筋,一拉一松使之产生疼痛,直至不良行为消失为止。
行为主义疗法
程序化训练
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进行训练,确保训练的有效性和可操 作性。任务分析有助于制定具体的训练计划和步骤,提高训 练效果。
03 行为主义疗法的应用领域
临床心理学
01
02
03
焦虑症
通过暴露疗法、放松训练 等行为疗法,帮助患者逐 渐面对和克服恐惧,减少 焦虑症状。
02 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则
强化与惩罚
强化
通过给予正向激励来增加期望行 为的出现频率。强化物可以是物 质的、社会的或精神的,例如赞 扬、奖励或正面反馈。
惩罚
通过施加不愉快的刺激来减少不 期望行为的出现。惩罚可以是体 罚、责备、剥夺某种权利或给予 负面反馈等。
模仿学习
观察与模仿
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模仿其行为模式来学习。模仿学习在人类社会行 为习得中扮演重要角色。
行为主义疗法
目录
• 行为主义疗法简介 • 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则 • 行为主义疗法的应用领域 • 行为主义疗法的主要技术 • 行为主义疗法的优势与局限 • 行为主义疗法案例分析
01 行为主义疗法简介
定义与特点
定义
行为主义疗法是一种心理学治疗方法 ,基于行为主义心理学原理,通过操 纵环境刺激和反应来改变个体行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
强调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改变,注 重奖励和惩罚对行为的强化作用,通 过系统脱敏、厌恶疗法、暴露疗法等 技术手段实现行为改变。
历史与发展
起源
行为主义疗法起源于20世纪初的 美国,以华生和斯金纳为代表,
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的影响。
发展
简述行为主义疗法中的自我管理技术。
简述行为主义疗法中的自我管理技术。
一、自我管理技术的定义自我管理技术是一种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自我控制能力,以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从而达到自我发展和提高个人生活质量的方法。
自我管理技术主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自我掌控能力,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行为,并学习更加自主地掌控自己的行为。
自我管理技术是一种行为主义疗法的方法,因其强调效果可验证、可观测和可控制,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自我管理技术的原理自我管理技术的原理基于行为主义的核心原则。
行为主义将行为看作是一种对刺激的反应,行为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改变。
在行为主义疗法中,自我管理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对个体行为的分析和评估,找出行为中的问题,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
自我管理技术的原理还包括自我监测和自我强化。
自我监测指的是个体要求自己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持续的监视和评估,以便及时发现和纠正可能存在的行为问题。
自我强化是指通过奖励和惩罚机制来增强或弱化一种行为,从而建立合适的行为模式。
自我强化可以通过奖励自己早期的行为和遏制不良的行为来建立新的行为模式,同时也会减少不适当的行为。
三、自我管理技术的技术1. 自我监测技术自我监测技术是通过行为记录和数据分析,让个体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行为变化。
自我监测技术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设立目标:个体设立要监测的具体行为目标,例如每天至少一次锻炼。
(2)记录行为:个体记录自己每天的行为,例如用文本或记录表格等方式进行记录。
(3)评估数据:个体根据记录的数据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估,以便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
(4)自我反馈:个体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自己行为的优劣做出评价,为以后的行为控制作出调整。
2. 自我强化技术自我强化技术包括正向和负向强化。
正向强化是通过提供积极的奖励或激励,来鼓励和增强积极的行为。
负向强化是通过消除不舒适的刺激或可避免的问题,来增加积极行为的频率和持续性。
(1)正向强化:给自己建立积极行为的奖励机制。
例如:完成早晨锻炼,可以给自己买一件心仪的衣服或掌声鼓励。
第八章行为主义疗法。
三、社会学习理论
班杜拉(Bandura)认为模仿学习可以在既没 有模型也没有奖励的情况下发生,个体仅仅通 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反应就可以达到模仿学习的 目的。 社会模仿学习一般经过四个过程: 注意——保持——再现——动机建立 影响模仿学习的一些因素:被模仿人的特征, 观察者的特征,观察者的参与程度。
不可观察的目标行为: 克里斯能够在数学课上能成为一名出色的 男孩。 朱利亚能够在草场上表现出合作性的行为。 吉尔在练钢琴时能够管住自己。 迈尔在小组活动时能够与其他儿童相处好。
例
2.
使用行为数据制图
一张显示两周的行为记录的频率数据表
案例
一位母亲诉说:小雄是她家3岁的男孩, 每到吃饭的时候,全家总被他弄得鸡犬不 宁。没坐上二、三分钟他就会从椅子上溜 下来,躲在桌子底下发出怪声或拉人的脚; 到厨房里东摸西弄,还会打开抽屉,把东 西倒出来。如果我们将他拽到椅子上,他 就会嚎啕大哭……。总之,不管怎样,每 天,他一定会闹得一家人没心情来好好吃 一顿饭。
第八章 行为疗法
三、行为治疗的过程 1、行为分析 定义目标行为 分析目标行为的“前因”“后果”(功能分析) 确定目标行为的基线 2、行为治疗 确定目标行为 选择方法技术 实施治疗计划 3、反馈与评估
目标行为
——具有特定性特点。 ——目标行为必须是客观的,可观察和可测量 的。 可观察的目标行为举例: 克里斯能够在数学课上完成当堂作业。 朱利亚能够在回家之前完成所有的课堂作业。 吉尔能够每天练一小时钢琴。 迈尔在家中打扰别人的时候能够说“对不起”
UCS
如:注射、疼痛 身体不舒服 拥挤的车厢
第三节 行为主义治疗理论(心理咨询学)
三、满灌疗法
满灌疗法,又称“暴露疗法”、“冲击疗
法”和“快速脱敏疗法”。它是鼓励求治 者直接接触引致恐怖焦虑的情景,坚持到 紧张感觉消失的一种快速行为治疗法。 满灌疗法常被用来治疗焦虑症和恐怖症。 但在具体运用时,还要考虑求治者的文化 水平、需要暗示的程度、发病原因和身体 状况等因素。对体质虚弱、有心脏病、高 血压和承受力低的患者,不能应用此法, 以防发生意外。
25
满灌疗法的一般原理
由于恐怖是经过经典和条件作用而学习得来 的,因此,恐怖行为是一种条件反应。某一 事物或情境在一个人身上所引起的恐惧体验 ,会激发他产生逃避行为,而不管此事物或 情境是否真的构成了对他的威胁。这种逃避 行为会影响恐惧体验的强弱,从而起着负强 化的作用。 由此,专家们认为,与其逃避,不如让 患者面对。一旦患者毅然正视恐惧,恐惧就 者将榜样的特征纳入自己的行为之 中并赋予自身人格的特征。
4定型:当模仿的行为得到外部或自我的 不断 强化之后,习得行为相对稳定建立起来并保持 一定的型态。
14
四、行为疗法的基本步骤
1、确定“靶行为” 2、“靶行为”量化与标定 3、矫正目标的制定 4、确定强化物和干预计划 5、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
27
四、强化疗法
1、行为塑造法 这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设计 出来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即奖励)而造成某 种期望出现的良好行为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 一般采用逐步进级的作业,并在完成作业时按 情况给予奖励(即强化),以促使增加出现期望 获得的良好行为的次数。有人认为最有效的强 化因子(即奖励方法)之一是行为记录表,即要 求患者把自己每小时所取得的进展正确记录下 来,并画成图表。这样做本身就是对行为改善 的一种强大推动力。
行为主义疗法精品PPT课件
华生 巴甫洛夫
1
目录 CONTENTS
系统脱敏疗法
暴露疗法
3
厌恶疗法
示范疗法
5
生物反馈 注意事项
7
2
斯金纳
4
行为塑造疗法 代币疗法 契约法
6
自信训练 自控法
1
理论基础
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 (Ivan Petrovich Pavlov)
俄罗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 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 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 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 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年荣获诺贝尔 生理学奖,是第一位在生理学领域获诺贝 尔奖的科学家。
三、评价
• 优点:提供了很好的行为矫正的方法,见效快,疗效巩固
• 缺点:就像人们对行为主义理论予以很高评价一样,人们对行为主义 理论也给予了最严厉的批评
1. 过分强调环境而失去了人心理本身的内容 2. 理论来源于动物并很少关心人的高层次需要,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未必适合
人类 3. 一些阴性刺激是否人道仍是问题
(1878—1958)
华生认为学习就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 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 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 (S-R)联结而形成的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 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小阿尔伯特实验
华生根据此实验发表 了实验报告,然而他的 研究引起轰动的同时也 给当时的孩子造成了伤 害。
(1849—1936)
巴甫洛夫的狗
无条件刺激
中性刺激
时间上多次重合
条件刺激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 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行为疗法
行为疗法一、概述行为主义产生于20世纪初的美国。
在20世纪20年代发展到高峰,成为从20年代到50年代整整30年在美国心理学研究中一直处于统治位置的美国心理学史甚至世界心理学史上都绝无仅有的一大学派。
行为主义的主要观点是认为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
在研究方法上,行为主义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而不使用内省法。
行为疗法也叫行为矫正法,它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心理咨询方法。
其基本认识是:人的问题行为、症状是由错误认知与学习所导致的,主张将心理咨询的着眼点放在来访者当前的行为问题上,注重当前某一特殊行为问题的学习和解决,以促使问题行为的消失或新的行为的获得。
二、代表人物1、旧行为主义——华生约翰·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年1月9日—1958年9月25日)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广告大师。
1915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对心理学发展的贡献为:(1)确定了以行为作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消除了传统心理学的主观性,恪守一般科学共有的客观性原则。
(2)发展了客观的观察方法,使心理学在方法上益趋精进。
华生的预测与控制行为的观点促进应用心理学的发展,他的环境决定论观点影响美国心理学达30年。
环境决定论的经典表述:“请给我十几个健康而没有缺陷的婴儿,让我在我的特殊世界中教养,那么我可以担保,在这十几个婴儿之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可以训练他成为任何一种专家--无论他的能力、嗜好、趋向、才能、职业及种族是怎样的,我都能够训练他成为一个医生,或一个律师,或一个艺术家,或一个商界首领,或者甚至也可以训练他成为一个乞丐或窃贼。
”2、新行为主义——斯金纳斯金纳,即B.F.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是行为主义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被称为“彻底的行为主义者”。
也是世界心理学史上最为著名的心理学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学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疗中仍然被广为应用。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系统脱敏法,亦称为缓慢暴露法,是行为治疗的一项基本技术。
由沃尔帕创立。
治疗原理基于对抗条件反射。
沃尔帕曾对此作了简明的概括:“如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造成一个与焦虑不相容的反应,则能引起焦虑的全部或部分抑制,削弱刺激与焦虑之间的联系。
亦即使用放松方法以减弱患者对引起焦虑刺激的敏感性,鼓励患者逐渐地接近他所恐惧的事物,最后不再恐惧。
具体方法是治疗者和患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要患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怖事物同时放松,等到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
按恐怖事物分级表逐级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
实施系统脱敏法注意事项:1、系统脱敏法对焦虑症、恐惧症有明显的效果,如果结合认知疗法等其他疗法,效果会更明显。
2、在进行逐级放松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在前一个等级的焦虑完全消除后,才能进行下一个等级的放松训练,不可操之过急。
厌恶疗法,或称厌恶性条件法,是一种具体的行为治疗技术。
其内容为:将欲戒除的目标行为(或症状)与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结合起来,通过厌恶性条件作用,而达到戒除或至少是减少目标行为的目的。
厌恶疗法既可用于消除单个行为,如咬指甲、拔毛癖或吸烟等,也可用于强迫思想或强迫行为;还可用于酒精滥用、药物瘾癖、同性恋及各种性欲倒错者;对于婴儿孤独症或重度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自伤行为同样可采用厌恶疗法。
初期,心理学家把注射阿朴吗啡用作厌恶性的刺激;随后采用了痛性电击作为厌恶性刺激,还可以采用巨声、恶臭、烟熏或呼吸窒息药等;近年来一般采用随身携带的袖珍电刺激盒,或套在就诊者手腕上,随时可自弹致痛的橡皮圈。
实施厌恶疗法注意事项:1、能够应用正强化时,尽量不用厌恶疗法。
即使采用厌恶刺激,这些刺激应该是没有严重副作用的。
2、应用厌恶疗法时,一定要掌握厌恶刺激的量的大小。
不能因为太小,不起什么作用;也不能因为量过大,对患者产生身心伤害。
行为主义疗法的理论及思考
行为主义疗法的理论及思考
行为主义疗法是一种基于行为学理论的疗法,它认为人类行为是可以观察和测量的,并且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改变行为。
行为主义疗法的核心理论有以下几点:
学习理论:行为主义疗法认为,人类行为是基于学习的结果,通过不断的反复来学习新的行为。
操作性条件:行为主义疗法认为,环境因素对于人类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改变行为。
奖励与惩罚:行为主义疗法认为,奖励和惩罚是改变行为的有效手段,通过奖励来鼓励有益行为,通过惩罚来阻止有害行为。
计划性行为:行为主义疗法倡导通过计划性行为来改变不良行为,通过设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并进行评估来提高疗效。
行为主义疗法在许多临床领域都有应用,如治疗焦虑
症,抑郁症,强迫症等。
然而,它也有一些局限性,如忽略了内心因素对行为的影响。
行为主义疗法虽然在解决具体行为问题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复杂的心理问题,如自我意识、人格、情感等的影响,行为主义疗法并不能很好地解决。
因此,行为主义疗法通常会与其他心理疗法相结合,如心理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等来取得更好的疗效。
行为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
行为主义疗法的常用技术行为主义疗法啊,那可是很有意思的一套办法呢!咱就说这强化技术吧,就好像给人一个小甜枣或者小棒槌。
你表现好了,给你点奖励,让你更愿意继续这么干;要是表现不好,那可能就得接受点小惩罚啦,让你知道下次可不能这么干了。
这多像我们小时候啊,考好了有奖励,考砸了可能就得挨顿批。
还有消退技术,就像是慢慢把火给灭了。
比如一个人老是因为某种行为得到关注,哪怕是不好的关注,那他可能就会一直这么干。
但要是突然大家都不搭理他这行为了,时间一长,他可能自己也就觉得没意思,不这么干了。
这就好比一个小孩老是哭闹要东西,要是大人一直不理他,他慢慢也就不哭不闹了。
再说说塑造技术,这简直就是在雕刻一个作品啊!一点一点地把人的行为往想要的方向引导。
每次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个肯定,慢慢地,就塑造出了一个新的行为模式。
这多像我们学新技能的时候,从一点点小进步开始,慢慢就变得很厉害啦。
模仿学习呢,就像有个榜样在前面带路。
看到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学,而且还学得有模有样的。
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
要是身边都是积极向上的人,那自己也会被感染,变得积极起来呀。
系统脱敏技术呢,就像是一步一步克服恐惧的阶梯。
把让人害怕的事情分成好多小步骤,一点一点去面对,慢慢就不害怕了。
这就像我们害怕爬山,那就从走一小段路开始,然后再走长一点,最后发现自己也能爬到山顶啦。
行为主义疗法的这些常用技术,真的是很实用呢!它们不是那种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理论,而是可以实实在在运用到我们生活中的办法。
比如说,想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习惯,那就可以用强化技术啊,读了书就给点小奖励。
要是想改掉一些不好的行为,消退技术也许就能派上用场啦。
在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都在不自觉地运用这些技术呢。
想想看,当我们鼓励别人的时候,不就是在强化好的行为吗?当我们对一些无理取闹不理睬的时候,不就是在运用消退技术吗?行为主义疗法真的是无处不在呀!咱再深入想想,这些技术不仅能帮我们自己变得更好,还能帮助身边的人呢。
行为主义疗法课件
12
2012-8-12
系统脱敏疗法的理论基础是学习理论,即
经典的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 行为治疗家认为,症状就是适应不良的行 为或习惯,不承认有“神经症”。 正如艾森克指出的,“在症状之下不存在 什么潜在神经症,仅仅是症状本身而已。 消除了症状也就消除了神经症。” 该观点认为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也是通过 强化改变不良行为的。
二、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
行为疗法的基本理论主要来自巴甫洛夫经
典的反射原理、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原 理和模仿学习原理。 巴甫洛夫 的狗; 华生(J.B Watson) 的小阿尔伯特; 斯金纳做了老鼠在“斯金纳箱”里学习推 动横木获取食物的实验; 班杜拉的观察学习和强化。
7
2012-8-12
23 2012-8-12
治疗时要掌握几个要点:第一,帮助患者
建立对治疗的信心,说明系统脱敏法对恐 怖症有良好疗效,要求患者积极配合,坚 持治疗。第二,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存在时, 要求患者不发生任何回避行为或意向。因 为回避能强化恐惧的心理生理反应。第三, 每一次暴露治疗后,要与患者进行讨论, 对患者的成功加以赞扬,以强化患者适应 性行为。随着治疗的不断进步,患者的自 信增强,由于自信与恐惧是拮抗的,恐惧 反应会进一步减轻乃至消失。
18
2012-8-12
案例
金X X,女,从童年起她就害怕雷雨,每当
天气预报有雷雨可能时,她就要躲到楼梯 下的一个角落里去。她的回避行为严重地 影响了她的生活,每年有很多天她不敢出 去工作。这是一例雷声恐怖症(thunder phobia)。
19
2012-8-12
治疗目标是克服雷雨的恐怖性回避行为。
有某种不适,如患病、尿湿等。但长期的哭闹, 而且抱着时即不哭闹者,往往是由于不良的强化 过程造成的,典型的哭闹婴儿只能抱着睡觉。 对哭闹行为产生强化作用的因素包括不适当的注 意和过多的怀抱、摇晃。这种行为形成以后,婴 儿在缺少注意或者躺卧床上时即大哭大闹,哭闹 往往又随即可引来大人的注意,从而进一步对哭 闹行为产生正强化作用。消退法,即是撤除这类 多余的注意,让婴儿定时躺在床上,即使哭闹也 不给予理会。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可以使哭闹 行为消退。
行为主义疗法治疗案例
行为主义疗法治疗案例
一个少年,带着邪恶而扭曲的笑容,他酗酒、滥交,有暴力倾向,带着与他年纪相仿,爱好相同的伙伴们到处寻欢作乐。
他们痛打街边的流浪汉,对一个欲强奸少女的流氓大打出手,抢劫一位作家的公寓,闯入一位富婆的家中,少年漫无边际地游荡,恣意释放本我的冲动,原想如此放浪下去,没想到这一次他栽在了自己人手里,不仅被警察逮捕,还以杀人罪被判入狱14年。
这是电影《发条橙》中主人公亚历克斯的遭遇。
在亚历克斯放下了手里的物品,脱光了衣服接受狱警检查时,观众是否期待,几年之后亚历克斯会改头换面,重新做人,重新回到社会,变成一个“新人”?
亚历克斯的确接受了改造,和普通的犯人改造不同,在行为主义心理学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当时的政府对像亚历克斯一样的青年采取了实验性的治疗措施,也就是行为主义疗法。
亚历克斯在被注射过某种药物之后,医生用个人电影的方式给他呈现极端残忍、血腥、暴力、色情的犯罪事件,用仪器撑开他的眼睛,画面不断放大,强迫性地给“实验品”提供刺激。
在药物的作用下,亚历克斯的本我欲望和身体变化指向了不同的方向,先天的快感和药物引起的呕吐感让他非常难受。
最终实验成功了,亚历克斯变成了一个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没有性欲且绝对不会危害社会的“新人”。
看着亚历克斯从精神抖擞的小混混变成了木讷的傻瓜,许多人咒骂政府官员的愚蠢和医生的无能。
此言差矣。
不要以为他们在用一种奇怪的方式摧残自己的同类,从医生的观点来看,他们在拯救走向堕
落的同类,而使用的方法则来自一个伟大的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
医生给亚历克斯使用了经典条件反射、厌恶疗法,可谓行为主义疗法之最高代表。
行为主义疗法.ppt
第2次治疗时,鼓励病人单独乘车1一2小时, 虽然是单独乘车,但他能够对付,焦虑程度比前一 次轻。医生对他的成功加以赞扬,并告诉他,下次 重复训练进一步将得到巩固。事 实确实如此,4次 暴露之后病情显著好转,已不必由医生作进 一步治 疗。其妻也肯定了他的病情确已改善。
此例证明,快速暴露法适用于高度合作的恐怖 症病人。有明确的治疗目标。早期暴露的成功,适 当时间的讨论。医生的热情鼓励和对暴露成功的赞 扬,都是治疗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来自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桑代克
使用观察记录老鼠走迷宫的方 法,研究行为的学习过程,并提出 了著名的“尝试-错误”定律,开 创了使用心理学的实验方法和量化 手段,研究动物行为学习的先河, 比巴甫洛夫早三年。
华生(B.Watson,1878~1958)(美国)
行为主义创始人之一。
1)他认为心理学要成为一 门科学,必须摒弃一切主观 内省,确立心理学客观研究 对象,应该以研究行为取代 主观体验到的知觉或意识;
对由环境决定,人有认知能力,认
知能力是参与、获得和维系行为模
式的重要因子,甚至也参与着人的
形成和保持。
新行为主义理论观点(班杜拉)
1、 “替代学习”或观察学习。人能 够操纵符号,思考外部事物,预见可能性。 这种学习叫做。
2、“自行奖赏或批判”。人可以自我 评价行为,进行自我奖赏或批评,自我强 化。
行为主义理论在咨询与治疗中的运用
行为治疗的一般步骤: 1、“靶行为”发生的情境及其功能分析。 2、 “靶行为”的量化及标定。 3、矫正目标的制定。 4、制定增加积极行为,减少消极行为的干预
实施、检测、调整计划。 5、结束以及复发的处理。
行为主义疗法的主要适应症
(1)神经症:首先是恐怖症,其次是 强迫症和焦虑症等; (2)其他获得性适应不良性习惯,包 括职业性肌肉痉挛、抽动症、口吃、拔毛、 拔甲、咬手指(甲)、遗尿症、暴露发作 等; (3)药物依赖,包括嗜食性肥胖症、 神经性厌食、烟酒依赖及毒品成瘾等。 (4)包括阳萎、早泄、阴道痉挛与性 乐缺乏、手淫等;
行为主义疗法
行为主义疗法行为主义疗法,是心理治疗领域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它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个体的行为模式来达到治疗效果。
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认为问题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和反应的影响,通过改变环境刺激和个体的反应方式,可以改善个体的心理状况。
本文将介绍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理、技术和应用领域,并探讨其有效性和局限性。
行为主义疗法的基本原理包括:条件反射、操作条件和模型学习。
条件反射是指个体对于特定刺激的反应是通过条件培养形成的,比如负向刺激会引发焦虑或恐惧等不良情绪。
操作条件是指个体通过行为与环境的关联来达到某种目的,比如得到奖励或避开惩罚。
模型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并模仿其行为来学习。
行为主义疗法使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来改变个体的问题行为。
其中最常用的技术是系统性脱敏,它通过逐步暴露个体于引发其不良情绪的刺激,并通过深呼吸和放松来减轻其焦虑或恐惧。
另外,行为主义疗法还使用了行为激励和奖励技术,通过设定目标和给予奖励来鼓励个体进行积极的行为改变。
此外,行为主义疗法还使用了认知重构技术,通过帮助个体认识到负面情绪和行为的根源,并进行合理的认知重建来改变个体的心理状况。
行为主义疗法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焦虑、抑郁、恐慌症、强迫症、创伤后应激障碍等。
在治疗焦虑症方面,行为主义疗法可以帮助个体面对引发其焦虑的刺激,并通过系统性脱敏来减轻其焦虑反应。
在治疗抑郁症方面,行为主义疗法可以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行为模式,通过行为激励和奖励技术来增加个体的积极行为和有效应对策略。
在治疗强迫症方面,行为主义疗法可以帮助个体逐步面对其强迫行为,并通过逐步减少强迫行为来改善个体的症状。
尽管行为主义疗法在心理治疗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但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行为主义疗法注重个体的外部行为,对于个体内在心理过程的解释较少。
其次,行为主义疗法的效果可能有局限性,特别是对于长期存在的心理问题,可能需要其他治疗方法的结合使用。
此外,行为主义疗法在一些特殊人群中的应用可能受到限制,比如认知能力受损的患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暴 露 疗 法
二、暴露疗法
暴露疗法(又称满灌疗法)是指让病人暴露在各种不同的刺激 性情境之中,使之逐渐耐受并能适应的一类治疗方法。
行为主义疗法
华生 巴甫洛夫
1
目录 CONTENTS
系统脱敏疗法
暴露疗法
3
厌恶疗法
示范疗法
5
生物反馈 注意事项
7
2
斯金纳
4
行为塑造疗法 代币疗法 契约法Βιβλιοθήκη 6自信训练 自控法
1
理论基础
伊凡·彼德罗维奇·巴甫洛夫 (Ivan Petrovich Pavlov)
俄罗斯生理学家、心理学家、医师、高 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 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 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 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1904年荣获诺贝尔 生理学奖,是第一位在生理学领域获诺贝 尔奖的科学家。
2021/3/12
23
一、系统脱敏法
具体过程:
1.确定焦虑或恐惧的原因(真正的)
2.按等级排序
3.放松训练
4.想象脱敏训练
5.现实训练
2021/3/12
24
HOME DESIGN
案例分析
《儒门事亲》载:卫德新的妻子旅途中,在旅舍的楼上住宿,夜逢盗贼 烧房子,因受惊而堕下床来。自此以后,每听到声响,便会受惊昏倒不省 人事。家人也只得蹑足而行,不敢冒然弄出声响,逾年不愈。医师张从正 (号戴人)诊断后既让二侍女执其两手,按于高椅之上,在面前放一张小 桌几。张从正说:“娘子,请看这木头!”便猛击桌,其妇大惊。张从正说: “我用木头击桌,有何可惊呢?”妇人吓后稍显安定,张从正又击桌,惊已 显然减缓。又过一会儿,连击三五次,又用木杖击门,又暗中令人击背后 的窗子。妇人慢慢从惊恐中平定下来。晚上又叫击其卧房的门窗,接连数 日,从天黑直到天亮,一、二月后,虽听雷鸣也不惊恐了。
9
环境决定论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并在我自己设定的特殊环境中养育他们, 那么我愿意担保,可以随便选择其中一个婴儿,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 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小偷,而不管他的才能、 嗜好、倾向、能力、天资和他祖先的种族。不过,请注意,当我从事 这一实验时,我要亲自决定这些孩子的培养方法和环境。
13
经典性条件作用是刺激(S) -反应(R)的联结,反应是由刺 激引起的;
操作性条件作用则是操作(R) -强化(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 随操作后的强化,即刺激
2021/3/12
14
(二)强化
• 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一般的原则相联系:
➢任何反应如果紧跟强化(奖励)刺激,这个反应都有重复出 现的趋向
2021/3/12
(1849—1936)
4
巴甫洛夫的狗
无条件刺激
中性刺激
时间上多次重合
条件刺激
2021/3/12
5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件 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
第二信号系统:凡是能够引起条 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 件刺激
2021/3/12
谈梅生津
6
约翰·华生 (John Broadus Watson)
✓消极的强化:使努力除去某些有害刺激
2021/3/12
17
注意
在实际治疗中,只要治疗者对期望的某种行为予以奖励,这 种行为就会获得强化,反之就会消退。若施以惩罚,则会加快消退 的速度。
2021/3/12
18
三、评价
• 优点:提供了很好的行为矫正的方法,见效快,疗效巩固
• 缺点:就像人们对行为主义理论予以很高评价一样,人们对行为主义 理论也给予了最严厉的批评
华生认为学习就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 喷嚏、膝跳反射)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 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反射建立新刺激―反应 (S-R)联结而形成的是以一种刺激替代另一种刺激 建立条件作用的过程。
2021/3/12
8
小阿尔伯特实验
2021/3/12
华生根据此实验发表 了实验报告,然而他的 研究引起轰动的同时也 给当时的孩子造成了伤 害。
一、系统脱敏法
系统脱敏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又称交互抑制法, 是由美国学者沃尔帕创立和发展的。由交互抑制发展起来的一种心 理治疗法,当患者面前出现焦虑和恐惧刺激的同时,施加与焦虑和 恐惧相对立的刺激,从而使患者逐渐消除焦虑与恐惧,不再对有害 的刺激发生敏感而产生病理性反应。
➢任何能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激
2021/3/12
15
• 人们做了很多实验来讨论强化的作用,并最终根据结果把强化分为积 极的(正性的)和消极的(负性的)强化
✓积极的强化:使希望得到某些东西的反应增强的强化
2021/3/12
16
• 人们做了很多实验来讨论强化的作用,并最终根据结果把强化分为积 极的(正性的)和消极的(负性的)强化
美国心理学家,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 人。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 和实践、情绪条件作用和动物心理学。他认 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主 张研究行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研 究方法必须抛弃内省法,而代之以自然科学 常用的实验法和观察法。
2021/3/12
(1878—1958)
7
——华生
2021/3/12
10
哈洛的恒河猴实验
2021/3/12
11
二、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
经典性
操作性 (工具性)
条件——行为
应答性,由已知刺激引起, 被动做出反应
自身发出,主动操作适应 环境
2021/3/12
12
2021/3/12
斯金纳
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1904-1990),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 理论的创始人,也是新行为主义的主要代表。1904年3月 20日出生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1990年8月18 日逝世于马萨诸塞州坎布里奇。斯金纳引入了操作条件性 刺激。著有《沃尔登第二》(Walden Two,意译为《桃 源二村》)、《超越自由与尊严》(Beyond Freedom and Dignity)、《言语行为》等。
1. 过分强调环境而失去了人心理本身的内容 2. 理论来源于动物并很少关心人的高层次需要,所揭示的原理或规律未必适合
人类 3. 一些阴性刺激是否人道仍是问题
2021/3/12
19
2 治疗方法
系统 脱敏
暴露 疗法
契约 法
行为 塑造
代币 疗法
厌恶 疗法
示范 疗法
自信 训练
自控 法
生物 反馈
5 系 统 脱 敏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