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教育心理学A选择题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色标示的题就是常考的,还有真题大家也看看,看了真题就会发现真题里面的选择题就那些,翻来覆去的考,题不多,选择题又好记,建议大家都记住。基本上选择题就能保证18分以上(满分20分)。
1.一般认为,教育心理学成为独立学科是从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开始的,其出版时间为[B ]
A. 1863年
B.1903年
C. 1913年
D. 1919年
2. 20世纪30年代∽50年代是教育心理学学科发展的[ B ]
是
A.初创时期 (1903-20世纪20年代)
B.过渡时期
C.发展时期(50年代-80年代)
D.停顿时期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为学校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心问题的是[ D ]
A.学
B.教
C. 教与学
D. 学与教
4.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对被试学习心理活动进行直接了解的方法主要是 [ A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实验法
调查法:间接了解;自然实验:学校教育情况下,控制和变更条件
实验室实验法:特定心理实验室进行教育经验总结法:教
学经验做材料
5在教育心理学研究中,不是直接了解被试者某些心理活动表现,
而是通过其他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心理活动的方法主要是
[B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
实验法
6学校教育心理学最常用的和最适用的一种研究方法是
[C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自然实验法 D.实验室
实验法
7.个人逐渐接受一定社会或群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
价值观以及适应社会的能力的过程称为个体
[ A ]
A.社会化
B.人格化
C.价值化
D.人文化
8从心理学角度,把企求诱导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者工作制度
称为 [D ]
A.授课
B.班级
C.激励
D.教学
9.班集体有了核心人物的出现在班集体形成阶段的
[ C ]
A.组建阶段
B. 形成阶段
C. 形核阶段
D.发展阶段
10.20世纪50年代提出社会测量法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D ]
A.奥苏伯尔
B. 桑代克
C. 班杜拉
D.莫雷若
11. 莫雷若提出的收集关于班级和学校内学生非正式群体信息的手段是 [ B ]
A.观察法
B.社会测量法
C.实验法
D.行动研究法
12非正式学生群体组成人数大多为[ B ]
A.2人以内
B.2—7人女生3人以内,2人常见,男生5~7人
C.7—12人
D.没有限定
13教师的中心角色是[ A ]
A.教员
B.榜样
C.课堂管理者
D.权威人物
14.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 C]
A. 促进社会的发展
B.以学生为中心的发展
C. 以人为中心的发展
D.促进学校的发展
15.教学目标的心理功能有启动、导向、激励以及[ D ]
A.沟通
B.管理
C.评价
D. 聚合
16普遍认为,被称为当今学习目标之父的是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 [ C ]
A. 斯金纳
B. 奥苏伯尔
C.泰勒
D.布鲁纳
17美国学者马杰提出的学习目标应该包括的基本要素有行为、条件和 [ A ]
A. 标准
B. 评价
C.管理
D.沟通
18. 皮亚杰认为,7—11岁儿童处于认知发展阶段的[ C ](基本上是必考,只不过每次考的阶段不一样)
A.感觉运动阶段(出生~2)
B.思维准备阶段(2~7)
C.思维阶段(7~11)
D.抽象思维阶段(11~15)19皮亚杰认为,抽象思维阶段大体是出现在儿童[ C ]
A. 2—7岁
B. 7—12岁
C. 11—15岁
D.15岁以后
4皮亚杰在认知发展论中把促使过程系统化和组成连贯系统的倾向称之为 [D ]
A. 适应
B.转换
C. 平衡
D. 组织
20提出心理社会发展期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D ]
A.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
B. 斯金纳(操作条件反射)
C. 奥苏伯尔(认知接受学习)
D. 艾里克森
21学校教育心理学中最活跃、最重要、最核心的理论是[B ]
A. 教育目标问题
B. 学习理论
C.学校管理
D.人际关系理论
22.第一个系统提出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C ]
A. 奥苏伯尔
B.巴甫洛夫
C. 桑代克
D. 斯金纳
23.在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中是一项关键性因素的是[ B ]
A.评价
B. 强化
C.反应
D. 刺激
24.“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描绘的是[ B]
A. 操作条件反射
B. 经典条件反射
C.试误说原理
D.认知结构主义原理
25.提出“社会学习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B]
A. 奥苏伯尔
B.班杜拉
C.斯金纳
D.桑代克
26.如果看到他人的行为受到惩罚,就会削弱或者抑制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