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村卫生室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农村基层卫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农村基层卫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农村基层卫生工作一直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由于农村地区的特殊性和基层卫生机构的不足,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亟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卫生资源分配不均衡。
农村地区人口众多,但是很多基层卫生工作人员都集中在城市,导致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这就使得农村居民看病就医困难,容易造成疾病的延误和加重,对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农村基层卫生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也需要提升。
大部分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的学历较低,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无法满足居民需求。
而且,很多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态度不够友善,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训和教育。
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设施落后,设备不全,卫生条件较差,导致卫生服务水平低下。
许多农村医疗机构医疗设备老化,卫生环境欠佳,卫生设施陈旧,缺乏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无法满足居民的医疗需求。
这就限制了农村居民享受到优质卫生服务的机会,加剧了我国城乡卫生差距的问题。
面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以改善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现状。
应该加大对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投入,增加卫生工作人员的数量,提升综合素质。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和人才培训,吸引更多高素质医疗人才到农村工作,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应该加强农村基层卫生机构的建设和改善,提高医疗设备的现代化水平,改善卫生环境。
政府可以通过投资兴建新的卫生机构,提升设备设施水平,改善卫生条件,提高服务水平。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到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加强对农村医疗机构的管理和监督,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建立农村基层卫生服务标准和考核机制,逐步提升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整体水平。
解决农村基层卫生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加强卫生工作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提高医疗设备设施的水平,改善卫生环境,完善服务体系,推动农村基层卫生工作的发展,提升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与建议一、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水平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为了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首先应该提升医疗资源配置水平。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医疗机构的投入,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尤其是大城市一流医院的专家和医疗技术。
此外,还可以鼓励民营医疗机构进入农村地区,提供多元化的医疗选择。
二、提升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除了完善医疗资源配置外,还需要提升农村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通过组织医疗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医疗机构的设施建设,提供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和舒适的就诊环境。
此外,还可以引进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
三、推行“村医”制度在农村地区,村医是农民群众最直接的医疗服务来源。
因此,推行“村医”制度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村医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村医的经济补贴,提高他们的收入待遇,增强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四、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农村地区公共卫生意识相对较低,因此需要加强公共卫生宣传教育工作。
政府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渠道,开展农村公共卫生知识宣传。
同时,可以组织医生、卫生专家进村入户宣传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农民对公共卫生的认知和重视程度。
五、推动农村药品质量监管农村药品市场存在一些不合格产品,对农民群众的健康构成潜在危险。
因此,需要加强对农村药品质量的监管。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药店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药品的行为。
同时,可以建立药品安全信息发布系统,及时通报农村药品市场的风险情况。
六、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治理农村环境卫生问题直接影响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
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环境卫生治理的投入力度,加强农村污水、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同时,可以推动农村地区的生活污水处理利用,减少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七、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制度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制度是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省医改办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皖医改办〔2015〕5号
安徽省医改办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正文:----------------------------------------------------------------------------------------------------------------------------------------------------关于进一步深化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意见皖医改办〔2015〕5号各市、县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巩固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成果,完善运行机制,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意见:一、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补助政策。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更新、周转房建设资金以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经费等,由县级政府负责。
自2015年1月1日起,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全面推行财政经费定项补助。
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入来源包括:县(市、区)财政部门按编制内实有人数全额核拨的人员经费(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离退休人员经费、社会保障经费、住房公积金);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的奖励;政府购买服务的基本公共卫生专项经费,实行项目管理,经考核后拨付,严禁将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冲抵人员工资。
县级财政、卫生计生、审计部门负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支监管。
(牵头单位:省财政厅)二、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考核。
各县(市、区)卫生计生部门要按照绩效考核的要求,结合实际制定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具体办法,主要考核管理绩效、服务质量和数量、合理用药、医疗费用控制、转诊率、公共卫生服务任务完成和村卫生室管理情况、群众满意度等。
考核工作由县级卫生计生、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组织实施,每年不少于1次,考核结果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资总额挂钩。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实行全额绩效分配和按月预分配、年终总结算制度。
落实院长(主任)分配自主权,提高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合理拉开收入差距,调动医务人员特别是业务骨干的积极性。
农村基层卫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
农村基层卫健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和意见农村基层卫健工作存在以下问题:1.医疗资源不足:农村地区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包括医疗设施、医疗设备和医疗人员等方面。
这导致农村居民在就医时面临诸多困难,如就医距离远、就医时间长等。
2.医疗服务质量不高:由于农村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相对较低,医疗服务质量往往不尽如人意。
这可能导致农村居民在就医时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3.健康教育普及不够:农村居民的健康知识水平相对较低,对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
这可能导致一些疾病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和流行。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和意见:1.加强医疗资源建设: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层医疗资源的投入力度,增加农村地区的医疗设施、设备和人员。
同时,可以通过引导城市医疗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水平。
2.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对农村基层医疗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技能。
同时,可以建立城市医院与农村基层医疗机构的合作关系,通过远程医疗、专家坐诊等方式提高农村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
3.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开展针对农村居民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健康知识水平和对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渠道进行健康教育宣传,让农村居民了解更多的健康知识和健康生活方式。
4.建立完善的卫生保健制度:政府应建立完善的农村基层卫生保健制度,包括基本医疗保障、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档案管理等方面。
这可以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卫生保健服务。
总之,加强农村基层卫健工作需要政府、医疗机构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增加医疗资源、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和完善卫生保健制度等措施,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卫生保健服务。
关于基层医改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关于基层医改的几点体会和建议第一篇:关于基层医改的几点体会和建议基层医改的几点体会和建议我县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自2010年8月中下旬全面启动以来,严格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稳步推进,圆满完成了基层医改的各项工作任务;基层医改是新生事物,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现就我县基层医改中的一些问题谈几点体会和建议:一、建立公益性管理体制的前提是首先要建立长效的人力和财力保障机制皖政【2010】66号文件明确规定,此次基层医改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推进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益性管理体制;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服务,而建立公益性管理体制的前提是首先要建立长效的人力和财力保障机制。
财政投入保障是推进医改进程的活水源泉。
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制度以后,乡镇卫生院的正常运转、发展建设经费主要来源于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投入。
医改政策的推行涉及多方利益调整,对各级财政压力很大。
只有明确中央、省、市、县各级财政投入的比例,强化政府投入职责,建立财政投入的长效机制,才能为医改运行注入活水源泉,才能确保基层医改工作长期有效持续推进。
各级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需要一个明晰的、具有操作性的测算口径,要明确各级政府的责任和财政投入比例。
如果在补助口径上只笼统地提出“差额部分由政府在预算中足额安排,容易让乡镇卫生院产生由政府财政包揽的错觉,容易诱导乡镇卫生院重回“等、靠、要”的状态,而事实上财政也难以兑现“兜底”的承诺。
必将导致乡镇卫生院再次处于入不敷出的困境,卫生院对政府有怨气,政府把卫生院看成无法承受的负担。
长期发展下去,有可能再次走向“甩包袱”的极端。
因此,对于乡镇卫生院“经常性投入”的测算口径,是改革中需要继续完善的一个焦点问题。
建议落实各级政府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对医改资金保障的投入责任,制定具体补助办法,各级财政要将医改资金纳入年度预算,提高预算资金执行力。
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村卫生室改革和发展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村卫生室改革和发展的建议基层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是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队伍,承担着为农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多发病、一般常见病初级诊治的职责,在农村卫生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村卫生室的改革和发展,县政协科教文卫体委组织调研组深入基层,就我县村卫生室的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一、我县村卫生室现状及其重要作用目前,我县共有民营村卫生室(包括村卫生室147家和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2家,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由村卫生室转型而来,规模比村卫生室稍大,人员比村卫生室稍多,其经营性质与村卫生室相同)169家,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21家。
从2010年开始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以来,全县许多民营的村卫生室通过硬件设施改造、药品统一配送、实施信息化诊疗等措施,有效规了医疗行为,已成为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补充,在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本土特色的医务人员更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
在村卫生室343名医务人员中,本地户籍占83.09%,承担主角的医生岗位大部分都是本村村民,在与村民的长期接触中,对于其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等了如指掌,有利于其对疾病的诊治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据统计,目前我县有80%以上的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负责本村村民健康档案建立及动态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参与农民健康体检等工作。
居民问卷调查显示,49.77%的居民在患病时首诊选择到村卫生室就诊,33.21%的居民会选择到乡镇卫生院就诊。
(二)软硬件的同步提升逐步规了基本医疗行为。
自2010年开始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以来,全县有112家硬件设施落后的村卫生室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整合”等方式,改变了以往“低、少、差”及功能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大部分的村卫生室已经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诊疗活动,实行门诊电子处方,统一电子收费发票,规了村卫生室医疗行为。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随着我国医疗体系的不断完善和改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
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是连接的“首站”,是医疗和卫生服务的第一道防线。
既然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如此重要,我们就应该加强它的发展,下面就是我的建议。
一、推进医改,加强医生队伍构建推进医改是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的医疗服务资源仍然不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服务不平衡,这严重影响了基层卫生服务的水平。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需要聚焦人员建设与管理,从医生的角度出发,大力推进医疗人才培养,建立符合现代管理理念的医生培训体系,提高医生的综合素质,以此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益。
二、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我们需要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并将绩效考核与奖惩机制挂钩,将优秀的基层医生进行奖励,激励其进一步提升技能水平,提高发挥工作效益。
同时,对那些工作效益明显不到位的人员采取问责等措施,促进其进一步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优化卫生服务。
这将切实提高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动力。
三、建立先进的技术体系在培养医生队伍和完善工作效益的同时,我们也需要推广先进的医疗技术,建立先进的医疗技术体系,以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更加优质。
通过科技创新,提高疾病预防和诊断、治疗的效果,缓解社区卫生保健问题,促进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为提高基层卫生服务的规范化、制度化、便民化和质量控制水平,需要严格按照管理制度进行管理。
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健全医疗卫生服务标准和规范,实现一站式服务,提高工作效益。
五、完善配套设施和保障制度要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保障制度。
例如,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医疗卫生设施和服务内容,建立便民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张公庙镇位于澧县西南边界,与临澧县接壤,素有澧县“西大门”之称,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也是市、县主要领导的重点联系乡镇,全镇现有人口近2.8万人,18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
张公庙镇中心卫生院1995年由原张公庙卫生院和澧西卫生院合并组建而成,2003年被省人民政府、省卫生厅批准为全省首批中心卫生院,承担着全镇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和健康教育等职能,并承担着对全镇19所村卫生室进行技术指导和业务培训工作。
卫生院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979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面积3284平方米。
现有固定资产近650万元。
现有正式职工4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6人),退休职工18人,编制床位50张,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中医科、口腔科、理疗科等临床科室,能诊治各种农村常见病及多发病,能开展部分中下腹部手术、骨科手术及妇产科手术。
三、存在的问题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
①九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一项惠民工程,是一种政府行为。
在基层实施的时候,不能以乡镇卫生院来取代政府为主体来开展工作。
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没有细化相关部门的工作任务,缺乏可操作性。
③已经建好的纸质健康档案,由于没有实行计算机管理,利用起来比较困难。
2、乡村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方面绩效工资分配方案是卫生院职工最关注的问题,也是卫生院管理中最棘手的问题。
目前,临床业务人员的绩效工资大都是与业务量挂钩,以至于与非业务人员的绩效工资差距太大,绩效考核机制尚未细化,容易引起一些不稳定因素。
3、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方面。
农村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人才是关键。
目前,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两大难题:一是人才引进难。
乡镇卫生院在引进优秀人才,辞退富余人员等方面缺乏自主权。
二是人才留住难。
乡镇卫生院与县级医院相比,无论从工资待遇还是工作环境,都是相差甚远。
以致于卫生院中一批优秀的业务尖子动用各方面的关系调往县城工作,卫生院很难留住技术人才。
医疗机构加强乡村卫生室振兴计划工作的意见1
医疗机构加强乡村卫生室振兴计划工作的意见一、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1.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重点培养农村医疗人才,包括医生、护士、乡村医生等,提升他们的专业技能和服务能力。
2.加大培训力度:对乡村医生进行定期和系统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3.设立奖励机制:吸引城市医生到农村卫生室工作,通过提供良好的薪酬和职业发展空间,鼓励优秀人才向基层流动。
二、优化卫生资源配置1.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提升乡村卫生室的医疗设备和药品配备水平,改善就医环境。
2.加强建设监督管理:确保卫生室建设质量和安全性,防止资源浪费和工程质量问题。
3.建立资源共享机制:推动农村医疗卫生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提高医疗服务覆盖面。
三、推动信息化建设1.加强信息化投入:提升乡村卫生室的信息化水平,引入先进的医疗信息管理系统。
2.推广远程医疗技术: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便捷的医疗服务,解决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3.建立电子病历系统:方便医生对患者信息的管理和查询,提高诊疗效率。
四、加强宣传教育工作1.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村居民对乡村卫生室振兴计划的认识和支持度。
2.普及健康知识: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提升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3.引导医疗观念:加强对传统医疗观念的引导和改变,推广现代科学医疗理念。
五、加强政策扶持与监管1.制定支持政策:包括财政扶持、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支持乡村卫生室振兴计划的实施。
2.加强监管力度: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防止医疗事故的发生。
3.鼓励社会参与:鼓励医疗机构与社会力量合作,共同推动乡村卫生室振兴计划的实施。
六、具体案例分析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该州在推动基层卫生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方面采取了多项措施:•建队伍:通过定向培养、招聘引进、培训提升等方式,充实基层医疗人才队伍。
•完善机制:提高乡村医生收入、建立健全待遇保障机制、开展等级评定试点等,稳定村医队伍。
•确保服务优:做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建设基层“中医馆”等,提升服务质量。
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
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卫生院任务是负责所在地区内医疗卫生工作,组织领导群众卫生运动,培训卫生技术人员。
并对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和会诊工作。
下面店铺为大家带来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希望大家喜欢!对乡镇卫生院发展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篇11、合理规划,分类发展。
将14个乡镇卫生院按优化配置、适宜发展的原则,分为重点卫生院、一般卫生院和偏远小型卫生院三类。
重点卫生院5个(樟湖、王台、西芹、峡阳、南山),按照中心卫生院功能需求,扩建医疗用房,设立急诊科,加强产科规范化建设,配备相应齐全的急救设备,能够开展一般常见手术和急救处理等工作。
一般卫生院5个(炉下、大横、夏道、塔前、太平),按“填平补齐”的原则,对医疗用房以改造为主,按“新五件”标准配备医疗仪器,主要提供农村预防保健和为农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处理等服务。
偏远小型卫生院4个(巨口、茫荡、洋后、赤门),以提供农村预防保健和门诊基本医疗服务为主,添置简单医疗设备。
2、完善设施,稳定队伍。
一是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
在积极争取省“年百所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工程”建设项目的同时,每年安排一定的卫生专项经费用于医疗设备添置。
二是建立农村卫生人才激励机制。
鼓励卫生技术人员到农村工作,大专以上医学院校毕业生和部分紧缺专业人员可直接入编入岗,缺编乡镇卫生院每年公开招聘卫技人员;医学院校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特别是边远地区工作上浮1档工资,并优先选送进修;乡镇卫生院可根据核定的专业技术岗位数自主聘任专业技术人员,对因专业岗位不足而未能聘任的技术骨干,下达专项聘任指标,重点卫生院可按未定等级的县级医院标准设置专业技术岗位;连续在乡镇卫生院工作5年以上的医学院校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奖励5000元;连续在乡镇卫生院工作30年以上的卫生技术人员,退休时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是改革用人制度。
实行全员聘任制,并相应进行医院工资、津贴分配制度改革;推行乡镇卫生院院长公开选拔聘任制度。
村卫生室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怎么写
村卫生室整改方案和整改措施引言村卫生室是农村地区群众医疗保健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农民健康,提高村卫生室的服务质量和环境卫生水平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村卫生室整改方案和具体的整改措施,以期提供一份有效的指导。
一、整改方案村卫生室整改方案是为了解决当前村卫生室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方向和具体目标。
下面是整改方案的基本要点:1.问题分析:对现有村卫生室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包括设施落后、人员短缺、管理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
2.确定整改目标: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明确的整改目标,例如提升卫生室服务能力、改进卫生室管理、提升医务人员素质等。
3.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的时间节点和具体步骤,合理安排资源和人力,确保整改按计划进行。
4.落实责任人:确定整改方案的责任人和各项任务的责任归属,明确各类问题的整改责任单位。
二、整改措施整改措施是具体的行动方案,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来达到整改的目标。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村卫生室整改措施:1.设备设施更新:为卫生室配备先进、有效的医疗设备,例如更新诊断仪器、增加急救设备等,提升卫生室的诊疗水平和应急能力。
2.人员培训与招聘: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同时,合理招聘医务人员,确保卫生室人员配置合理。
3.完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规范的卫生室管理制度和流程,包括加强医疗记录管理、药品管理、卫生室清洁卫生管理等方面,提高管理效率。
4.加强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卫生宣传活动,加强对农民的健康知识普及,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卫生室的健康管理。
5.加强卫生室卫生环境管理:注重卫生室的清洁、通风等环境因素,在卫生室周围设置垃圾桶、消毒设备等,保证卫生室的卫生环境符合标准。
三、整改效果评估整改方案和措施的实施后,需要进行整改效果的评估,以确保整改的效果和持续性。
评估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服务质量:评估卫生室的服务质量是否得到提升,例如诊疗效果、医疗安全等。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9.08•【字号】冀政办字〔2023〕117号•【施行日期】2023.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总类综合规定正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冀政办字〔2023〕117号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有关部门:《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9月8日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乡村医疗卫生体系健康发展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23〕3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如下措施。
一、进一步明确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服务功能(一)发挥县级医院县域医疗救治龙头作用。
县级医院提供县域内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诊疗,急危重症患者抢救,疑难杂症患者向上转诊服务;接收超出乡镇卫生院能力范围的患者;落实分级诊疗技术标准,畅通上下转诊通道,简化转诊程序。
(二)明确乡镇卫生院上下转诊中枢定位。
乡镇卫生院承担常见病、多发病咨询、诊检、治疗和危急重症病人的初步现场急救与转诊。
拓展乡镇卫生院康复医疗、医养结合、安宁疗护等服务功能,提升承接上级医院向下转诊患者的康复服务能力。
提高乡镇卫生院建设和装备标准,健全急诊急救和巡诊服务体系,使其能够开展常规手术。
提升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实现国医堂(中医馆)建设全覆盖。
(三)强化村卫生室小病救治基础作用。
村卫生室承担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康复指导及危急重症的初步现场急救和协助转诊服务。
关于加强村卫生室、村医队伍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村卫生室、村医队伍建设的建议村卫生室是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网底,乡村医生承担直接为广大农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重任,在农村防病治病第一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为广大农民提供基本医疗、预防保健服务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随着全省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乡村医生的服务能力和待遇也有所提高,但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现状仍面临诸多问题。
一、乡村医生队伍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一)村卫生室环境较差,硬件设施亟待完善在家园建设的总体规划中,村卫生室建设遵从“规模适度,功能适用、装备适宜、经济实用”的原则,统一标准和标识进行建设,要具备“三室一房”,即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和药房,面积90平方米左右,要严格和生活区隔开。
对统一验收的卫生室由地方财政“以奖代补”补助1.5万元,对购制的设备以每个0.3万元予以补贴。
实际上,有的区县难以落实,以致多数的村卫生室依然是私人房子,生活和就医混为一团,卫生条件堪忧。
(二)乡村医生人员总量不足、年龄结构偏大以武汉市为例,全市约有乡村医生3400余人,承担全市数百万农村人口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乡村医生面临人员不足、年龄结构偏大的问题。
在调研某区时,全区乡村人口40余万人、全区乡村医生仅480余人,这意味着每名乡村医生平均每年要为837名村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其中51岁以上的147人,占30.3%,年龄结构明显偏大。
(三)乡村医生素质较低,存在执业隐患从乡医学历方面看,在上述480名乡村医生中,大学专科14人、占2.9%,中专151人、占31.1%,高中189人、占38.9%,初中及以下131人、占27%。
从乡医执业资格方面看,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只有6人,初级医师则为20人,其余459人未能达到卫生室从业的资格。
一些乡村医生执业行为存在一些随意性甚至违规现象,处置病人的经验不足,特别是遇到急危病人时,存在较大的医疗安全隐患。
(四)乡村医生待遇较低,缺乏社会保障机制目前,由于在岗乡村医生的医疗和养老保障机制缺失,其性质定位处于半农半医。
医疗卫生改革建议书
医疗卫生改革建议书医疗卫生是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也是国家和人民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
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面对着这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解决之道,提出更好的建议和办法,进一步推进医疗卫生改革的步伐。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是人民群众就医的首选。
如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能提供优质的就医服务,那么整个医疗卫生系统也将失去其应有的效力。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提高其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
具体措施可以包括:1. 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金投入。
政府应该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费投入,提高其设备设施和人员待遇,以吸引更多的优秀医疗人才来到基层。
2. 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可以让医生更好地了解病人的身体情况和生活习惯,提供更个性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3. 推广互联网医疗。
互联网医疗可以让人们更便利地获得医疗服务,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缓解门诊压力,更好地服务群众。
二、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机制健康档案是个人健康信息的载体,对于疾病的预防、治疗、监测和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立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机制可以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提供个性化、全方位的医疗卫生服务。
建议具体实施措施如下:1. 建立个人健康档案。
政府应该建立国家健康档案,鼓励人民群众建立自己的个人健康档案,并推广使用这些档案与医生进行交流。
2. 推行预防医学和慢性病管理。
政府应该加强对慢性病的管理和防控,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意识和饮食安全意识。
3. 实现医保信息互通互联。
可以通过建立医疗信息平台,实现医保信息互通互联,从而更好地管理医保信息和医疗费用。
三、加强公立医院的管理改革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力军,但是随着医疗服务的不断扩大和市场化运营的不断加强,公立医院的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我们应该加强公立医院的管理改革,提高其服务水平和筹资能力。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
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建议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方面,亟待加强。
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建议,以期能够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其发展对于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应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建设,包括增加投入,提高设施和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完善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教育和管理等。
在投入方面,应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规模,增加医生和护士的数量,提高医务人员的待遇和福利,以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优秀医学人才。
在设施和设备方面,应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施和设备的质量和数量,增加必要的医疗设备,如血压计、血糖仪、心电图机等,以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诊疗能力和水平。
同时,应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和设备的正常使用和运作。
在人员培训、教育和管理方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职业素养和技能水平,使之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提供服务。
同时,应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规范,规范医疗卫生机构的运作,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建立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机制。
这不仅有利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全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应采取多种措施,包括加强对基层医生和护士的培训和教育,推动医学院校和培训机构向基层医疗卫生领域倾斜,引导和鼓励优秀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提高医学生对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关注和认识,增强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同时,应加强对优秀医生和护士的奖励和激励,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
三、推行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改革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举措,其目的是将医疗卫生资源分配到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机构中,使每个层次的机构都能够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提高诊疗效率和质量。
基层医疗机构医改现状及建议
基层医疗机构医改现状及建议基层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体系中的基础单位,承担着大部分的基本医疗服务工作。
然而,在医改中,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
为了推进基层医疗机构的改革与发展,以下是关于基层医疗机构医改现状及建议的分析:一、现状分析1.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待遇和发展空间相对有限,很多医护人员选择去二级、三级医院工作,导致基层医疗机构急需人才。
2.设施设备薄弱。
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相对较差,无法满足患者的需求,很多高端医疗技术无法在基层医疗机构普及推广。
3.医保支付问题。
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标准较低,导致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也无法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4.医患关系紧张。
基层医疗机构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存在质疑,选择去二级、三级医院就诊。
5.信息化建设滞后。
基层医疗机构的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无法实现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便捷服务,也无法与上级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
二、建议1.提高待遇和发展空间。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的培训和职业发展空间,提高待遇,吸引更多的人才留在基层。
2.加强设施设备建设。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投入,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满足患者的需求。
3.优化医保支付标准。
合理调整基层医疗机构的医保支付标准,提高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4.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加强对基层医疗机构医患关系的管理和培训,提高患者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
5.加强信息化建设。
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实现电子病历、远程医疗等便捷服务,与上级医疗机构实现信息共享。
6.加强协作机制建设。
建立基层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的协作机制,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
7.加强医疗质量管理。
建立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加强对医疗过程和结果的监管和评估。
8.推动综合医改。
基层医疗机构需要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机构等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综合医改的落地。
村卫生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村卫生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建议一、问题描述村卫生室是为了满足农村居民基本医疗需求而设立的医疗机构。
然而,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卫生室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村卫生室人员匮乏。
许多村卫生室由一名或几名乡村医生负责,他们不仅负责诊断治疗,还要兼顾药品采购、病史记录和人员培训等工作。
由于人员不足,他们无法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导致患者满意度不高。
其次,设备和药品短缺也是村卫生室管理的一个问题。
由于经费有限,许多村卫生室无法提供基本的医疗设备和常用药品。
这使得患者需要转诊到县级医院或城市医院,增加了患者的负担和时间成本。
再者,村卫生室的信息化水平较低。
由于缺乏专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医生们很难准确记录患者的病历和诊断结果。
这不仅增加了医生工作量,还可能导致信息丢失和医疗事故发生。
最后,村卫生室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需要提高。
由于乡村医生的专业水平相对较低,他们的诊疗经验和技术能力有限。
这导致一些疑难病症无法得到妥善处理,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二、解决建议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提高村卫生室管理的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下是几点建议。
1. 加大对村卫生室的资金支持。
政府应该加大对乡村卫生事业的投入,增加村卫生室的运营经费。
这样可以解决人员匮乏和设备短缺问题,提高卫生室的医疗服务能力。
2. 完善乡村医生的培训机制。
加强乡村医生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医疗水平和诊疗技术。
此外,可以引入专家团队,定期组织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乡村医生的学术素养和专业知识。
3. 推动信息化建设。
政府应该推广使用医疗信息系统,建立和完善村卫生室的电子病历和管理系统。
这样可以提高医疗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方便医生查看患者病历和诊疗进程。
4. 强化卫生室的管理和监督。
建立监督机制,加强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其按照规定提供医疗服务。
同时,鼓励患者对卫生室的服务进行评价和监督,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
5. 加强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
村卫生室应该开展定期的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农村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
关于深化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的建议
一、背景介绍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农村卫生一体化改革已成为国家重点工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我国乡村卫生工作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深化改革,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农民裙众的健康需求。
二、存在问题1. 乡村卫生设施建设滞后。
许多乡村卫生室设施陈旧,设备不全,严重影响健康服务水平。
2. 卫生人员缺乏专业技能。
一些乡村卫生室医生医术不精,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满足农民裙众的诊疗需求。
3. 健康宣教薄弱。
在健康宣传教育方面,乡村卫生工作薄弱,农民裙众的健康意识和健康知识水平较低。
4. 卫生服务体系不完善。
农村卫生服务对长期慢性病患者的服务较为薄弱,需要建立健全的长期护理服务体系。
三、建议改革措施1. 加大投入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乡村卫生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改善卫生室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品质。
2.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农村卫生人才培养机制,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加强对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培训。
3. 提升健康宣教水平。
建立健全农村健康宣传教育网络,加强对农民的健康知识宣传,提升农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4. 健全卫生服务体系。
建立完善的乡村长期护理服务体系,为慢性病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服务。
四、可行性分析上述建议措施均是有针对性的,能够有效解决目前农村卫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加强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有利于提升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这些措施的实施具有可行性,政府、医疗机构、农民裙众和社会各界均应积极配合,共同推动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效。
五、结语深化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是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加强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提升服务水平,才能更好地满足农民裙众的健康需求,实现全体农民的全面小康目标。
希望政府和社会各界能够高度重视,共同推动乡村卫生一体化改革工作取得更大进展。
村卫生室管理工作意见
村卫生室管理工作意见村卫生室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为当地居民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和健康教育,对维护农村居民的健康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开展村卫生室工作,提高卫生服务质量,以下是村卫生室管理工作意见:一、加强村卫生室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更新村卫生室在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更新上应该严格按照政府相关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使用。
针对村卫生室设施老旧和装备落后的情况,应根据财政支持力度和实际情况及时开展设备、器具的更新,确保村卫生室设施和设备达到国家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标准要求,保障群众的健康需求。
二、优化村卫生室人员队伍建设和培训村卫生室人员队伍是村卫生室正常运转的基础。
应该加强对村卫生室医务人员的培训和聘任,提高其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还要加强卫生防疫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规范管理流程,维护村卫生室的正常运转。
三、加强村卫生室疾病防控等各项工作的宣传和教育针对农村居民缺乏健康知识问题,村卫生室应按照群众实际情况,加强疾病预防和健康教育,在村级层面推广宣传预防传染病、保健科普知识,让健康科普知识深入群众,提高群众健康意识,促进群众健康。
四、优化村卫生室运营模式村卫生室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社区合作和以医保为主导。
应选择合理可行的村卫生室运营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提高村卫生室质量和服务水平,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五、完善村卫生室管理制度完善村卫生室管理制度,制定有关村卫生室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村卫生室运作机制,切实加强村卫生室的各项管理工作,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
以上是针对村卫生室的管理工作的意见建议,为促进基层卫生服务做出更大贡献提供一些可行性的方案,也是提高村民健康卫生水平的必要手段。
希望有关部门和管理层能够认真贯彻上述措施,做好村卫生室的各项工作,确保群众得到全面、高质量、便捷的卫生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村卫生室改革和发展的建议基层村卫生室作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是农村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队伍,承担着为农村群众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多发病、一般常见病初级诊治的职责,在农村卫生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和支撑作用。
为进一步推动基层村卫生室的改革和发展,县政协科教文卫体委组织调研组深入基层,就我县村卫生室的建设与发展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实地查看、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与讨论,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供县委、县政府决策参考。
一、我县村卫生室现状及其重要作用目前,我县共有民营村卫生室(包括村卫生室147家和村社区卫生服务站22家,村社区卫生服务站由村卫生室转型而来,规模比村卫生室稍大,人员比村卫生室稍多,其经营性质与村卫生室相同)169家,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21家。
从2010年开始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以来,全县许多民营的村卫生室通过硬件设施改造、药品统一配送、实施信息化诊疗等措施,有效规范了医疗行为,已成为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有效补充,在我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本土特色的医务人员更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
在村卫生室343名医务人员中,本地户籍占83.09%,承担主角的医生岗位大部分都是本村村民,在与村民的长期接触中,对于其家庭情况、健康状况等了如指掌,有利于其对疾病的诊治和基本公共卫生工作的开展。
据统计,目前我县有80%以上的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公共卫生工作,负责本村村民健康档案建立及动态管理,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的随访管理,参与农民健康体检等工作。
居民问卷调查显示,49.77%的居民在患病时首诊选择到村卫生室就诊,33.21%的居民会选择到乡镇卫生院就诊。
(二)软硬件的同步提升逐步规范了基本医疗行为。
自2010年开始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工作以来,全县有112家硬件设施落后的村卫生室通过“新建、改建、扩建、整合”等方式,改变了以往“低、少、差”及功能布局不合理的状况;大部分的村卫生室已经使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诊疗活动,实行门诊电子处方,统一电子收费发票,规范了村卫生室医疗行为。
问卷调查显示,82.87%的居民对目前村卫生室的环境感到满意,62.28%觉得村卫生室的服务态度很好。
(三)灵活机动的开诊时间满足老百姓就医需求。
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和药品零差率销售后,虽然实施了绩效考核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但是其固定作息时间的弊端导致群众看病买药不方便,尤其在公立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由于人员编制和经费等因素的限制无法下派更多的医务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特别是个别偏远地方群众意见较大。
而169家村卫生室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往往都是起早摸黑,没有节假日和休息日,群众上班前和下班后是其经营的高峰时段,能满足老百姓不同时段的就医需求,较受群众欢迎。
(四)非基本药物的存在弥补基本药物制度的缺陷。
虽然在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零差价后,解决了一部分病人看病贵的问题,但是由于政策的刚性和目录的局限,一些常用药品无法购到,因此群众反映强烈。
而目前我县村卫生室的药品目录中除了基本药物外,还有一部分非基本药物的存在,在新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尚未出炉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这个矛盾,从而使得基本药物制度更加深得民心。
二、我县村卫生室发展存在的问题村卫生室作为我县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应有作用,但是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村卫生室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经营模式、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亟待解决。
(一)公益性难以很好体现。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的规定,村卫生室承担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两大职能,是公益性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这在70年代赤脚医生一片红的那个年代得以充分体现,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县村卫生室也从原先的村集体所有转变成为村医个人所有,医疗场所从村部移到家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逐步走向以赢利为主要目的,逐渐脱离公益本质。
目前,我省村卫生室公益性体现较好的是杭嘉湖地区的模式,按照规划政府出资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原村卫生室全部撤并整合,人员实行聘用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经费由政府补助,这是目前卫生部门推导的人财物完全统一的紧密型一体化管理模式。
另一种是上述这种紧密型模式与基本型模式共存,基本型主要是由卫生部门对非公办的村卫生室,进行行政、业务、药械、财务、绩效考核等管理,重点规范其医疗服务行为。
(二)政府投入长期不足。
长期以来,村卫生室一直游离于国家体制之外,无论是规划管理、财政投入,还是人才建设,政府给予的帮助支持较少,致使这个“网底”非常脆弱,整体功能难以很好发挥。
近年来,我县对乡镇卫生院实行标准化建设,硬件设施较好,但是村卫生室的建设却不容乐观,根据统计,53.75%的村卫生室设在村医家中,仅有12.5%村卫生室用房是向村委会租用的,且租金较高,其余的都是租用他人房屋或者村医自己投资兴建。
医疗用房和民房的设计要求完全不同,虽然大部分村卫生室都进行了改造,但是内部功能布局仍不能完全符合卫生学要求。
此外,村卫生室人员的进修、学习等费用,政府也没有给予经费支持补助。
(三)人才队伍建设严重滞后。
目前,全县村卫生室的医务人员有343人,从职称来看,有111位上岗人员没有职称,占32.36%,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仅占0.9%(3名);从学历来看,本科及以上学历仅占3.79%(13名)。
从年龄来看,197位本地户籍的医生中,年龄在50-59岁以上的占30.45%,60岁以上的占13.19%(26人),年龄最高为76岁;他们中既有乡村医生,也有国家执业(助理)医师,其中乡村医生资格的占55.1%,成为村卫生室的主力军,往往依靠经验的积累作为诊治疾病的基础,对于新知识新方法的接受能力较差。
据调查,36%的居民认为村卫生室技术水平较好,62.47%认为一般或不好;78.16%的村卫生室认为需要加强业务知识培训。
(四)医疗风险抗衡能力较弱。
由于村卫生室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运行模式,其经营特点决定其输液病人较多,导致医疗风险和医疗隐患较大,近年来出现医疗事故后赔款几十万元的案例也时有发生,基本上都是由村医自己负担。
2011年,县卫生局组织40多家村卫生室参加台州医疗责任保险共保体,但是由于其商业性营利性较强,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差,不利于建立长效机制,今年尚未延续参保。
调查显示,有78.03%的村卫生室希望可以参加医疗保险来降低风险。
(五)农医保定点报销覆盖面不广。
目前我县新农合参保率达到95%以上,但是村卫生室开通医保门诊报销政策的只有19家,仅占11.04%,群众对此需求较大。
通过调查,82.6%的居民希望自己就诊的村卫生室能农医保报销,58.05%的村卫生室认为实行农医保门诊定点报销政策有利其生存与发展,56.81%的村卫生室希望能够纳入农医保门诊定点报销单位。
(六)全面推行基本药物制度难度较大。
根据省卫生厅下发的《关于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通知》的有关要求,村卫生室要全部配备和使用国家基本药物和省增补非基本药物,所有的药品实行零差率销售,政府按照每年不低于2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
根据统计,目前我县村卫生室人均收入在5-10万元的占46.23%,10万元以上的占33.75%,个别收入在20万元以上;71.19%的村卫生室认为新医改实施后带来收入下降,67.80%的村卫生室希望新医改后仍继续从事村卫生室工作。
如果全部推行基本药物制度,按照省里的政策规定补助标准,在其基本收入无法得到保障的情况下,很多村卫生室会选择不再从事卫生室工作,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将会面临“人走网破”的威胁。
三、进一步推进村卫生室改革和发展的建议(一)制订政策,强化村卫生室建设职责。
县政府应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村卫生室的巩固和发展作为保护和增强农村群众健康的民心工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
要出台具体的推进村卫生室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组织发改、财政、人劳社保、卫生、住建规划、国土、药监等部门以及乡镇(街道)政府,成立村卫生室改革和发展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研究村卫生室建设和发展问题,制定具体的工作方案和年度计划,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确保村卫生室改革工作顺利推进。
要以居民出行20分钟左右可到达一个卫生机构为目标,并结合服务人口数量,重新规划布局村卫生室的设置;要将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作为社区、村居的公益性配套设施,纳入建设规划,因地制宜进行设计建设,并统一配备医疗设施;要设立村卫生室建设专项资金,对新建的村卫生室及设备添置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经费补助支持;要根据规划设置,扩大村卫生室农医保门诊定点报销的覆盖面,同时要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医保门诊报销的比例,根据国务院“十二五”卫生发展规划,到2015年新农合门诊报销比例达到50%,积极引导小病在农村基层,进一步发挥村卫生室健康“守门人”的职责,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的格局,有效缓解县级医院的就诊压力。
(二)分步推进,逐步实现村卫生室回归公益性。
要明确村卫生室的公益性质。
根据我县目前的实际情况,如果完全按照杭嘉湖模式进行改革,虽然能够一步到位使村卫生室回归公益性,但是来自财政经费增大的压力、村卫生室网破的压力、群众不方便不满意等压力较大。
我县实施的基本药物零差价非基本药物有差价销售的双轨运行模式,虽然得到了省卫生厅的认可,但是随着新医改的深入推进,基本药物目录的扩大,这一管理模式不符合改革政策而将被取消。
因此,要探索建立一套符合玉环实际、多种模式并存、逐步回归公益性的村卫生室管理体制与发展模式。
一是根据规划设置,在有条件的村居、社区以及中心村,由村集体出地建设或利用公有用房进行改建,成为村卫生室用房,人员由乡镇卫生院下派,实行统一管理,实施基本药物制度。
二是在公办或村集体办的村卫生室,实行人财物统一的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实行人员聘用制,村卫生室及其执业人员按有关规定承担相应职责,并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实行基本药物制度,经费由政府补助。
三是继续在符合条件的非公办村卫生室实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非基本药物有差价销售双轨运行模式,并逐步扩大部分基本药物零差价的品种,条件成熟后逐步向公益性转变。
四是在偏远的山区、公共卫生工作较好、收入不高的村卫生室,所有药品实行零差价销售,人员保留原来的身份,政府按照标准经考核合格后给予经费补助。
实施以上四种模式的村卫生室都要实行医保门诊定点报销政策,并不断扩大覆盖面。
(三)强化服务,实行基本公共卫生项目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