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学前教育学的对象、任务及发展一、学前教育学的对象和任务
(一)对象
儿童年龄阶段的划分:
1、乳儿期(0—1岁),出生后的第一年。
2、婴儿期(1—3岁),托儿期,先学前期。
3、幼儿期(3—6、7岁),学前期、幼儿园时期。
4、童年期(6、7—11、12岁),学龄初期,小学阶段。
5、少年期(11、12—15、16岁),学龄中期,初中阶段。
6、青年初期(15、16—18、19岁),学龄晚期,高中阶段。
学前教育学就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的规律的科学。
(二)任务P3
(三)内容P3
二、学前教育学的发展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1632年发表了《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从
其它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学前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19世纪中叶。
(一)第一阶段又称孕育阶段
在十五世纪以前,学前教育学思想散见在各种著作之中。
我国:如谚语中……;古书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国外: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
(二)第二阶段又称萌芽阶段
十六世纪后,在一些教育论著中,包括有对学前教育的论述,随着教育学的建立,学前教育理论也逐渐丰富起来。
夸美纽斯的世界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母育学校》
(三)第三阶段又称初创阶段
从十八世纪后期到二十世纪前半期,学前教育学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
来,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初步
发展起来。
学前教育学是从德国教育家福禄培
尔开始创立的。
介绍五个人物:
国外:1、福禄培尔及恩物P10; 2、
蒙台梭利P12
国内:1、陈鹤琴P14 2、陶行知P14 3、张雪门
(四)第四阶段又称发展的新阶段
二十世纪中叶以来,学前教育学进
入了发展的新阶段,主要特征:学前教
育学的理论化和科学化的水平提高了。
第二章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前社会教育的产生
(1)随着人类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在资本主义大工业兴起后,母亲参
加社会的生产劳动,幼小儿童无人照管,
提出了在家庭以外建立学前教育机构的
社会需要;
(2)由于文化教育的发展,人们对儿童和儿童教养问题也逐渐重视起来,因而推动了学前社会教育的建立和发展。
1、最早的儿童教养机构,法国牧师奥贝尔林1776年建立的一所托儿所。
2、历史上为工人阶级创办的第一所学前教育机构,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罗伯特·欧文在1816年建立了“性格形成新学园”,其中包括收托两至五岁儿童的学前教育机构。
(二)我国学前社会教育的早期发展我国到清末才建立学前教育机构。清末为我国幼稚园的萌芽期。
第一次将学前教育列入学制系统,是1903年的《奏定学堂章程》。
1903年湖北武昌首先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官方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湖北幼稚园。
1922年颁布了新学制,幼稚园正式列入学制系统,招收六岁以下儿童。(三)我国学前社会教育的现状P27
二、学前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一)学前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关系
1、学前教育及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所制约。
2、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与手段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3、学前教育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二)学前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1、学前教育的性质受社会的政治的影响,并为政治所决定。
2、社会的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第三章学前教育和儿童身心发展的关系一、学前教育和其他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什么是发展?
心理:心理过程、个性心理。心理过程: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
性格。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
(一)遗传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遗传是指那些与生俱来的解剖生理特征而言。如:机体的构造(个子的高矮),形态(人种),感官(眼睛大小、鼻子高低)和神经系统的特征(气质类型)等等。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桑代克:人的智慧80%决定于基因,17%决定于训练,3%决定于偶然机会。
正确的观点:必须承认遗传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遗传素质提供了儿童身心发展的前提条件,为一个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没有这个条件人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但儿童心理如何发展,向什么方向发展,是由环境和教育决定的。
(二)环境和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发展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1、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一,家庭客观因素的影响
家庭规模:家庭的智力环境随家庭规模的扩大而下降,家庭中成人越多,儿童越少,家庭的智力环境越好。
残缺家庭(单亲家庭)对儿童心理发展是不利的。不过双亲不和家庭比双亲残缺家庭对儿童更有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第二、家长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家长的儿童价值观(养儿防老——责任,关心吃穿——关心儿童德智体全面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期望(皮格马利翁效应),家长的教养方式(溺爱、专制、放任、民主)
第三、出生顺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长子:得到父母更多的关怀与注意,被寄予较高的期望,杰出人才中长子较多。次子:出生时与长子共享父母关怀,更具有合作精神。幼子:在家里受到宠爱较多而承担责任的机会较少,长大后往往能力不足,依赖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