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

合集下载

脑卒中偏瘫上下肢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上下肢康复训练PPT课件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肢的康复训练
上肢的康复训练
人体的上肢以灵活协调和技能 性运动为主
偏瘫后不容易获得代偿 恢复比下肢差 目的:促进运动、恢复功能
一、双手上举训练
患者双手叉握、患侧拇指在上、掌心 相对
取仰卧位或坐位,健手带动患手上举 过头
作用: 恢复肩胛带、肩、肘、手各关节
的解剖关系 缓解肩痛及上肢水肿
患肢的体位摆放功能位 避免肩关节的拉伤 患手手指分开、手心向上 尽量使用患侧上肢、患手完成可行的动作
十七、利手交换
尽可能用患手完成力所能及的动作,恢 复患手的最大功能,不要废弃患手
因患手功能恢复困难,如患手是利手( 如右利者右手瘫痪)应将手的功能进行 交换,如可训练左手进餐、写字等。
瘫痪下肢 的康复训练
十、手的抓握与松开训练
前提:患手指已能活动且出现分离运动后,才能练习 手的抓握及控制能力
过早训练此动作可加重手指的集团屈曲,应特别注意 抓握的器具应选择直径较大的杯子、球开始,再慢慢
过度到铅笔、火柴棍等 练习抓握的同时,注意练习抓握后的松开训练 治疗者从患手中拉出握住的刷子可刺激屈曲、伸展
十一、滚筒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诱发促进 上肢的运动功能
患者取坐位,桌上置一训练用滚筒 患者双手叉握,有健侧带动患侧向前
方滚动滚筒,促进上肢的伸展运动
十二、木钉盘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手眼协调性,提高运动 和控制能力和运动水平
从粗木钉开始,逐渐过度到细木钉 患者取坐位,双手叉握,由健手协助患手抓起木
另一手控制膝部 嘱患者主动屈曲并缓慢伸展膝关节 刚开始时患者自己难以完成,治疗者可给一
定力量的协助 下肢屈伸的范围、角度从大到小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康复训练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康复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范围,诱发促进 上肢的运动功能
患者取坐位,桌上置一训练用滚筒 患者双手叉握,有健侧带动患侧向前
方滚动滚筒,促进上肢的伸展运动
十二、木钉盘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手眼协调性,提高运动 和控制能力和运动水平
从粗木钉开始,逐渐过度到细木钉 患者取坐位,双手叉握,由健手协助患手抓起木
背屈踝训练
十、利用内翻矫正板站立
患者立位 将患脚侧向踩于楔型板上 依靠重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
和内翻倾向 此项练习适用于足内翻、足下
垂严重的患者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讲:神经内科是救人 命,康复科治人病
✓ 康复开始的时间应尽早,康复效果最好 的时机是发病后3个月内
✓ 不能强化屈肌的训练(如:健身球、起 身绳)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行走 下肢瘫痪可造成行走困难 训练的目的是恢复其功能性活动
一、良肢位的摆放
髋关节下垫枕,使髋关节
保持内收 膝关节外侧垫枕使膝关节
保持内收 膝关节下垫枕,使膝关节
微屈曲 脚掌下垫支撑板使踝关节
背曲
二、诱发髋关节内收
此项训练适用与偏瘫早期 患者屈仰卧位,双髋、膝关节
于屈曲位时,增加健侧内收运 动的阻力,诱发髋关节内收
十、手的抓握与松开训练
前提:患手指已能活动且出现分离运动后,才能练习 手的抓握及控制能力
过早训练此动作可加重手指的集团屈曲,应特别注意 抓握的器具应选择直径较大的杯子、球开始,再慢慢
过度到铅笔、火柴棍等 练习抓握的同时,注意练习抓握后的松开训练 治疗者从患手中拉出握住的刷子可刺激屈曲、伸展
十一、滚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
目的:诱发、促进上肢的主动运动

浅谈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浅谈脑卒中偏瘫早期康复护理
பைடு நூலகம்
病人 早期康复护理有着极重要 的意义 。
时, 要充分利用健侧上肢 的力量支撑身体 , 身体 重心转移 至健侧下肢 , 移动躯 干, 将
1 脑卒 中偏 瘫 早 期 康 复 护 理 的 重 要 性 臀部摆至轮椅上 ; 当患者肌力达到 3级 上时, 可开始进行 站 训练 , 护 士站在患者 早期护理康复训练 町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 能, 减 少脑梗塞 的并 发症 , 提高患者 的正前方 , 让 患者 的健手搂住护士的腰部 , 护1 : 的一只手将 患侧手固定 予 一 侧腰部 , 的生活质量 。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和 能力 f . 存在代偿 和功能重 组 自然恢 复 另~ 一 只手放在患侧掖下支撑患者的躯干, 利用腰 部向上的力量站起 。重心先放在健 能力 。在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 复及提 高日常 生活能力方面 显著优于单 纯药物治疗 侧 下肢后逐渐转移至患侧下肢。在保证正确 的站姿后 , 护士站在患者的患侧保 证其 及恢复期恢复疗法 , 而且早期康复可能大大的减少肌 肉萎缩 、 肩关 节半脱化 、 关节萎 安 全, 为下一步的行走训练做准备。 缩畸形 、 足下垂或 内翻等脑血管病的继发障碍 , 为恢复期康复创造良好条件 , 这一点 3 2 3 步 行 训 练 是没有任何药物可以替代的。脑梗寨致肢体功 能障碍患者在 积极进行药 物治疗 的 步行 洲练强调患侧持 重能力及膝关节屈肌和踝背肌 的训练。当患者能 站 , 1 5
偏瘫是脑卒 中最常见的后遗症 , 大约 8 0 %患者伴 有不 同程度 的肢体功能障碍 。 下肢保持 中、 Z 位, 大腿稍 向内加紧并稍内旋 , 脚掌下垫枕或足板托, 脚背翘起 与床 面 脑卒 中即脑血管意外或脑中风 , 是一种能对中老年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带来严重威胁 垂直 , 以防止足下垂 、 足内翻和髋 关节内外旋 。在偏瘫状况有 所改进时 即进行床上 的临床常见病 , 大约 6 0 %的脑卒中幸存者伴有明显 的偏瘫 后遗症 , 对患者的心理产 翻身训练 , 首先让患者做好 翻身前的准备 , 即双手交叉 向前 平举 , 指导患者屈 肘、 用 生 了造成 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i 司 时也为社会、 患者家庭带来了重大负担。因此 , 做好 健手搭于病肘 , 将健腿插入病腿下方 , 在躯干旋 转的同时 , 以健侧带 动患侧 , 进行 向 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是脑 中风护理 】 作 的关键所在 , 同时 , 对偏瘫 健侧 翻身的练习 , 然后护士协助患者达到 良肢位 。在进 行向患侧 翻身练习 时, 可以 患者生活 自理能力的提高和早 日 康复具有积 极作用。急性脑血 管病是一 组急剧发 充分利用健侧上下肢的力 蜮 , 但要注意保持正确 的卧位 。 病, 造成病人死亡或症状 ( 可) 持续 2 4小时的局部脑血管病 , 又称脑卒 中或 中风 ( a p . 3 2 . 2 坐站 位 洲练 o p l e x y 或s t r o k e ) , 死亡率高 , 致残率高 , 居1 9 9 4 年我 国城市人 口死 因的首位, 为发 达 根据病情恢复情况 , 依次进行床上长坐位 、 床边坐位 、 从床 』 二 向轮椅 的转移 、 坐 国家 人 口前 三 位 死 因 之 一 , 各个年龄组均有发病, 但 中年 后 急 剧 增 多 , 以 往 医 生 只 是 站位 训练 。首先使患者用健腿将 患腿移至床边 , 用健手 支撑身体 , 肩部前倾 , 抬头 坐 注重疾病的治疗而忽视了早期康复功能 训练 , 导致较高 的致残率 , 因此, 脑卒 中偏瘫 起 , 重心移至臀部 , 护士应站在患侧保持患者 的坐姿 , 以防发生意 外; 在 向轮椅转移

偏瘫病人术后康复护理措施

偏瘫病人术后康复护理措施

一、引言偏瘫是脑卒中的常见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

术后康复护理是偏瘫患者恢复的关键环节,本文将详细介绍偏瘫病人术后康复护理措施。

二、护理目标1.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残疾程度。

2. 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3. 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三、护理措施1. 心理护理(1)了解患者心理状况,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给予心理支持和鼓励。

(2)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了解康复过程和注意事项,提高患者对康复治疗的信心。

(3)鼓励患者参与社交活动,增强患者的社会归属感。

2. 早期康复护理(1)肢体被动活动: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意识清楚的情况下,尽早开始肢体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2)肌肉按摩:每天定时对患者瘫痪肢体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紧张。

(3)关节活动度训练: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关节活动度,预防关节僵硬。

3. 被动和主动康复训练(1)床上训练:教会患者床上翻身、起坐、坐立等基本动作,提高患者床上生活自理能力。

(2)站立训练:在辅助下,逐渐增加患者的站立时间,提高患者的平衡能力。

(3)步行训练:在辅助下,指导患者进行步行训练,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

4. 生活自理能力训练(1)饮食: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排泄: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排泄方式,预防便秘和尿失禁。

(3)个人卫生:教会患者进行个人卫生护理,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5.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1)压疮:定期为患者翻身,保持床铺整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2)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进行足部运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3)呼吸道感染: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吸入性肺炎。

(4)尿路感染:保持会阴部清洁,预防尿路感染。

6. 家庭护理指导(1)家属培训:教会家属康复护理方法,提高家属的护理能力。

(2)康复计划:制定康复计划,定期评估患者康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3)心理支持:关注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康复期。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脑卒中,俗称中风,是因为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及时流入大脑而引起的脑组织损伤或坏死的高发疾病。

其发病突然、致残致死风险性极高。

而偏瘫是脑卒中最严重的结果,病灶常在内囊周围,当其发生损伤会导致对侧半身躯体感觉障碍,如肢体摆位不对称、口眼歪斜、针刺偏瘫一侧没有生理反应等。

不仅如此,还会出现双向性及同向性的对侧视野缺失,导致半侧偏盲,对病人的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早期的良肢位的摆放及康复干预有助于减轻或者是预防偏瘫痉挛姿势的出现,本文将带大家了解脑卒中偏瘫是如何进行康复护理的。

一、早期康复护理脑卒中偏瘫早期,采取正确卧床姿势,可以很好的对后期恢复起到一个“塑性”的作用。

为病人采取患侧卧位可以增加对偏瘫肢体的刺激,增加机体敏感度,可以有效控制患侧肢体抽搐。

尽可能的伸屈偏瘫一侧的肢体,使其形成肌肉记忆,但切记要适度,以免造成肌肉劳损。

指导病人自己翻身,学会控制协调各部分肢体的作用力,将阻力转化为支撑力。

为了增加偏瘫一侧的肌肉神经敏感度,可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给其施加压力,比如尝试让病人的身体重心落在偏瘫一侧,可以让患侧作为支撑点来变换体位。

此外,这个时期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及继发性损伤。

为了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经常给病人变换体位,检查病人长期受压部位有没有出现体温异常、皮肤颜色改变、皮肤溃烂流脓等,防止压疮的发生。

并给偏瘫侧患肢和骶尾部、肩肘部、足跟等压疮好发部位用按摩油进行向心性按摩,以促进肌肉血液循环。

为了减少压力,避免长期压迫同一组织,可以在经常与被褥摩擦的部位垫气垫。

不能给偏瘫患肢睡偏硬质的床,以免加重压疮程度;但也不能睡太软的床,以免病人活动无耐力。

可以在床上协助病人做简单的肢体伸屈运动,如握拳、伸屈关节、抬臂抬腿等,能够很好的锻炼肌肉活动度,同时避免肢体血流不畅。

此外,在协助病人康复锻炼的同时,要注意病人的安全,指导病人做正确的康复运动,不能强行去扳正患肢,要循序渐进,要避免病人出现过度肌肉劳损、肢体畸变的情况。

偏瘫康复训练的方法

偏瘫康复训练的方法

偏瘫康复训练的方法中国第一死亡原因是脑卒中!这陌生冰冷的词俗称脑中风,全球每6秒就有1人发生卒中,而我国每12秒就有1人发生卒中!偏瘫,是一种常见的脑卒中后遗症,严重的偏瘫患者会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生活需要家人的照顾,给家庭带来很大的负担。

想要偏瘫患者尽快的恢复身体功能,需要尽早的开始神经修复治疗和康复训练,从根本上来实现神经信号的正常传导,恢复神经功能。

康复是脑梗偏瘫治疗的重要环节,通过康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日常生活能力,让患者重返社会。

在神经修复的过程中,康复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康复训练八大原则1、正确的认识康复训练首先要知道的是,在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之后,才能开始康复训练,在这之前,还是要以内、外科的处理为主,使患者的病情稳定。

2、注重早期康复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之后,要尽早的开始康复训练,一般情况下,病情不再发展的48小时以内就要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在早期的时候,先注重一些良肢位的摆放,适当的进行一些被动的运动。

3、主动康复与被动康复相结合在早期的时候,患者的康复以被动为主,随着康复的不断进行,患者要进行主动的康复,全身心地投入到康复训练当中,将康复的效果最优化。

4、预防性康复康复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身体功能的康复,还对预防并发症的产生有好处,在注重身体功能恢复的同时,也预防偏瘫的二次发生,减少复发。

5、康复要循序渐进在不同的阶段,患者所使用的康复训练方法是不一样的,要根据患者自身的情况和康复师的建议,最大化地来实现康复效果。

6、康复是量变引起质变的过程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康复的过程中,不要着急,它是经过不断积累,而引起质变的过程,坚持是关键。

7、综合性康复康复不仅仅是运动功能的康复,它还包括言语康复、吞咽康复等,全面的来帮助患者实现身体各项功能的康复,旨在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8、康复的长期性不是说康复是某一时间段患者需要做的事情,需要患者长年累月地坚持。

减少偏瘫对身体的伤害,患者要正确的认识康复,尽早的开始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来实现身体功能的康复。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体会

脑卒中偏瘫的康复护理体会标签:脑卒中;偏瘫;康复护理脑卒中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脑循环障碍而导致脑功能缺损的一组疾病的总称。

美国每年约有近百万人患上脑卒中,是美国第三致死疾病、第一致残因素。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增加,脑卒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

由于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脑卒中患者的病死率有所降低,但其极高的致残率仍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及时有效的康复护理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功能下降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现有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者的自理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改善或恢复。

笔者对58例脑卒中患者从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心理护理、康复护理体位、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并应用中医特色疗法等几方面进行康复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2年12月,选择在本科住院的首发脑卒中患者58例,男48例,女1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41岁,平均55 岁;其中脑出血23例,脑梗死35例,均经CT或MRI确诊。

2 护理2.1 早期康复护理的时机脑卒中发生3个月内的康复即为早期康复。

在脑卒中发病后3个月内脑功能恢复最快,康复训练应尽早进行。

对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只要其生命体征平稳、意识清楚、病情不再发展,48 h后即可进行康复护理。

脑出血患者一般宜在10 d~14d后进行康复护理。

值得注意的是,康复护理应该贯穿疾病的始终,且尽可能在允许的范围内第一时间进行康复护理。

2.2 心理康复护理脑卒中患者由于在短时间内从健康变成疾病状态,心理上往往不易接受,加上偏瘫在床,行动不便,需要别人照顾,特别是担心以后生活不能自理,给家人带来许多麻烦而出现心理障碍。

大多表现出失望、焦虑不安、有的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等消极情绪,故心理护理是早期康复护理成功的保证。

护理人员应全面收集资料、评估患者病情后,及时与患者沟通,取的其信任。

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让患者了解脑卒中的相关知识,消除对疾病的不了解而产生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鼓励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还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使家属能配合护理工作,促使患者以最佳心理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指导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指导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指导脑卒中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对脑卒中的诊断、治疗、抢救水平的提高,此类患者的死亡率明显降低,但致残率明显升高,据报道可达80%,生活不能自理者的比例达43.2%[1] 。

偏瘫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为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实施康复训练指导至关重要。

1 心理护理指导脑卒中发生后,大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心理障碍,主要是焦虑、抑郁,心理护理直接影响康复效果。

1) 首先给患者提供脑卒中有关治疗、预后及相关疾病的可靠信息。

2)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鼓励患者及时表达自己的感受,使其正确对待疾病。

3)避免任何刺激和伤害患者自尊的言行。

4)让患者和家属参与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5)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耐心倾听,给予相应的措施,应用疏导法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请康复效果好的病友介绍康复经验,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指导。

2 肢体康复训练指导在发病48h 后[2] ,如生命体征稳定,病情未再发展,便可开始进行肢体康复训练。

2.1 首先将肢体放置于功能位[3] 1) 仰卧位:肩下垫一支撑软枕,使患肩上抬前挺,上臂外旋稍外展,肘与腕伸直,掌心向上,手指伸直分开至于分指板上,上肢放在一高度适宜的软枕上,患侧臀下放置枕头,使骨盆和髋前挺,大腿稍向内夹紧并稍内旋。

患腿下也放置枕头支撑整个大腿外侧,防止下肢外旋,足底与床尾放一硬枕,使踝呈90°,足尖向上,防止踝关节跖屈。

2) 健侧卧位:患者胸前放一枕头,使患肩前伸,肘关节伸展放在枕头上,腕指关节伸展,不得垂腕,大拇指与其余四指放置于分指板或用布条卷将其隔开。

患腿屈曲放在另一枕头上,髋、膝自然屈曲,下肢不能外旋,健腿自然放置。

3) 患侧卧位:将患臂小心轻轻拉出避免受压,患肩置于前伸位,肘伸直,前臂旋后,手指张开,掌面朝上,健腿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患腿在后,膝微屈,踝关节尽量保持90°。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

脑卒中康复治疗方案概述脑卒中是指脑血管疾病的一种,是由于脑部供血不足导致的脑功能障碍性疾病,常见的病因包括动脉硬化、高血压等。

脑卒中后,患者常常面临各种复杂的神经症状和生活自理障碍等问题,康复治疗是恢复患者功能和功能的必经之路。

康复治疗方案1.认知康复认知康复是通过训练患者的神经系统来帮助患者恢复认知能力。

主要针对以下方面进行训练:•记忆和注意力•语言和理解力•空间感知和方向感知2.行为康复行为康复是通过训练患者的精神和行为来帮助患者重新掌握日常生活的技能。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训练:•偏瘫的康复训练•手部康复训练•步态和平衡训练•生活技能训练3.运动康复运动康复是通过帮助患者逐渐恢复身体的运动能力来促进康复的过程。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训练:•肢体运动训练•平衡练习•柔韧性训练•恢复步态和步态控制4.语言康复脑卒中后,患者常常出现语言障碍,包括口齿不清、听力障碍和语言表达障碍等。

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语言康复可以帮助患者重新掌握语言沟通的能力。

康复治疗的注意事项康复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康复中需要注意以下一些事项:1.督促患者参与治疗,注意治疗的连续性和坚持性;2.针对患者的康复目标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3.应充分调动家庭和社会资源,鼓励患者积极参与康复治疗,提高其自我管理和照顾能力;4.应及时对康复进展进行评估,调整康复计划;5.应重视营养和心理护理,维护患者的身心健康。

结语脑卒中康复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患者的坚持和家庭的支持,医护人员也要持续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康复服务和关怀。

只有在全方位的康复治疗下,患者才能早日恢复健康,回归社会。

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计划

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计划

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计划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计划脑卒中偏瘫康复训练计划篇一: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计划脑卒中是一种致残率很高的疾病,其预后有着不同程度的偏瘫、智能减退、眩晕、失语等症状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脑卒中患者要尽早采取脑卒中的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训练治疗在减轻脑卒中造成的运动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现制定如下康复训练计划:1.脑卒中患者卧床期间,定时翻身,进行关节活动训练,健侧肢体被动运动,防止肌肉萎缩,卧床期间在床上完成进食、穿衣等日常生活运动训练。

2.循序渐进进行站立和步行训练。

训练内容包括坐位耐力持久、起立、站立平衡、步行、慢跑、日常生活作业,逐步加大强度,为重新恢复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康复组进行6-7周训练,训练强度因人而异,循序渐进。

具体如下:(1)由康复医生指导患者家属按摩腿部肌肉,做床上肢体伸展运动,一日2~3次,每次10分钟。

(2)利用主被动康复机及骑马训练器进行患侧下肢肌力训练,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

(3)利用平衡板与肋木或平行杠配合使用,用于训练患者的平衡功能,时间视患者的忍耐力而定。

(4)利用复式墙拉力器或肩关节回旋训练器或滑轮吊环训练器进行患侧上肢肌力训练,每日或隔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

(5)利用阶梯完成上下楼梯训练,或进行户外行走,每日2次,每次40分钟左右。

脑卒中康复训练时要注意活动量应逐渐增加,掌握时间,不宜过度疲劳。

同时还可做患侧上肢平举、抬高、上举等运动,以改善血循环,消除浮肿,平卧床可主动屈伸手臂,伸屈手腕和并拢、撑开手指,手抓乒乓球、小铁球等。

在能自己行走后,走路时将腿抬高,做跨步态,并逐渐进行跨门槛、在斜坡上行走、上下楼梯等运动,逐渐加长距离;下肢恢复较好的脑梗塞病人,还可进行小距离跑步等。

对上肢的`锻炼,主要是训练两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如自己梳头、穿衣、解纽扣、打算盘、写字、洗脸等,以及参加打乒乓球,拍皮球等活动,逐渐达到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分析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常见的后遗症之一就是偏瘫。

而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效果影响极大。

本文将就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及效果进行分析。

一、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措施1. 早期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患者在患病后的早期需要进行康复训练,早期康复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各种康复训练手段,促进患者的肢体功能恢复。

比如进行主被动训练,促进患肢活动,防止肌肉萎缩;进行平衡训练,增强患者的平衡感,减少跌倒的风险等。

2. 心理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

护理人员需要通过耐心的沟通和心理抚慰,帮助患者树立信心,调整情绪,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3. 日常护理在日常生活中,护理人员需要给予脑卒中偏瘫患者全方位的护理。

包括帮助患者进行个人卫生;帮助患者进行床位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合理搬动患者,减少并发症等。

4. 营养护理脑卒中偏瘫患者需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合理搭配营养餐,确保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物质。

比如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促进肌肉的恢复和营养;合理控制脂肪的摄入,预防血管堵塞等。

5. 床旁训练对于不能离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人员需要进行床旁训练。

包括进行肌力训练、关节功能训练、平衡训练等,以促进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

3. 预防并发症日常护理和床旁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比如通过合理的床位翻身和搬动训练,可以有效地预防患者出现褥疮;通过适当的肌力训练和关节功能训练,可以降低患者的肢体肌肉萎缩的风险。

4. 促进营养吸收营养护理可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

适当的营养搭配可以促进患者的肌肉恢复和机体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5. 提高生活质量综合上述各项措施的效果,早期康复护理可以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和心理状态的调整,患者可以更快地融入社会生活,提高自理能力,减少对家人的依赖,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个案护理范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康复个案护理范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康复个案护理范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康复个案护理范文: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1. 患者背景与评估。

《一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治疗个案报告2300字》

《一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治疗个案报告2300字》

一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治疗个案报告目录一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肢体康复治疗个案报告 (1)一、病例资料 (1)二、康复评定 (1)三、康复计划 (2)(一)床上体位管理 (2)(二)肩关节活动 (2)(三)平衡功能训练 (3)(四)物理治疗 (3)一、病例资料张某,男性62岁,于2021年9月因突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接受入院治疗,表现为右侧肢体无力不能持物,且难以自行行走,存在明显头晕、头痛,且意识障碍明显,为进一步诊治将其收入神经内科接受检查,入院体格检查显示体温为36.5℃,脉搏为76次/min,呼吸为20次/min,血压为123/71mmHg;常规检查显示神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有一定的光敏感反射度无眼震,右侧鼻唇沟变浅,口角向右歪斜,伸舌偏右,颈软,无抵抗,双肺呼吸音粗,右侧肢体偏瘫,Brunnstrom分期显示上肢Ⅳ期,手Ⅲ期,下肢Ⅴ期,右上肢肌力4级,右下肢肌力五级,左侧肢体肌力正常,头颅磁共振呈现显示:(1)右侧放射冠及右侧额颞顶叶多发较为新鲜脑卒中,双侧基底节区、丘脑、放射冠等部分显示陈旧性梗死,(2)多发腔隙性脑梗死,软化灶形成。

送入医院后对患者采取溶栓治疗,将溶栓药物阿替普酶在50ml无菌水内溶解,先将10%的量采用肌肉注射,并将剩余90%液体稀释持续静脉滴注;完成溶栓后可在之后的两周内口服100mg阿司匹林和75mg氯吡格雷,此外,给予甘露醇、自由基清除剂、改善循环类药物等进行对症干预治疗。

二、康复评定发作时间为2021年9月3日,并于当天入院接受治疗,均为首次脑卒中发作,影像学资料显示右侧放射冠及额颞顶叶多发新鲜脑卒中,而双侧基底节、丘脑、放射脑等部位陈旧性梗死,存在多发腔隙性梗死。

对其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显示,上肢运动量表(FMA)入院时为29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33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35分,康复第三周显示为39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显示为入院时31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36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39分,康复第三周显示为42分;Brrthel指数计分法显示患者日常活动功能入院时为44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47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50分,康复第三周显示为53分;动作活动记录量表(MAL)包括动作使用频率和动作质量两个分量表,其中动作使用频率入院时显示0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2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4分,康复第三周显示为6分;动作质量量表在入院时显示为0分,康复第一周显示为2分,康复第二周显示为3分,康复第四周显示为4分。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计划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计划

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计划脑卒中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常常导致偏瘫等后遗症。

针对这些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他们恢复肌力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一种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计划,旨在帮助他们实现有效康复。

一、目标设定康复训练计划的首要目标是帮助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一定程度的运动功能。

具体目标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康复进展情况而定,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恢复平衡能力:通过训练,使患者能够在站立和行走时保持姿势稳定。

2. 改善肢体活动能力:通过特定运动以及物理疗法,增强患者的肌肉力量和灵活性。

3. 提高日常生活能力:训练患者独立完成日常生活中的基本动作,如穿衣、洗漱、进食等。

4. 促进神经再生:通过康复训练,刺激患者神经细胞的再生和恢复。

二、训练计划1. 基础训练a. 平衡训练:患者坐在平稳的座椅上,尽量保持坐姿平衡,逐渐延长训练时间。

b. 肢体运动训练:包括肌肉拉伸、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增强患者肢体的力量和柔韧性。

c. 康复器械训练:利用康复器械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例如步态训练机、肌肉力量训练仪等。

2. 日常功能训练a. 空间定向训练:使用视觉和听觉刺激帮助患者提高空间定向能力,如指向物体、找东西等。

b. 日常动作训练:通过模拟日常生活场景,训练患者完成自理、进食、穿衣等基本动作。

c. 手部功能训练:针对上肢功能障碍,进行手部灵活性和力量的训练。

3. 社交参与训练a. 患者之间互动:组织患者参与小组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b. 社会参与:鼓励患者参与社区活动或志愿者工作,增加他们的社会交往和参与感。

三、训练注意事项1. 个性化定制:针对每个患者的症状和康复需求,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确保个性化康复效果。

2. 渐进式训练: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强度到高强度,渐进式地进行训练,避免过度疲劳和损伤。

3. 专业指导:由专业康复医师或理疗师进行指导和监督,确保训练动作正确、安全。

脑卒中康复知识

脑卒中康复知识

康复知识一、康复介入对偏瘫恢复的影响偏瘫恢复的过程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现代康复医学把偏瘫恢复方式分成两种,一种是自然恢复,一种是康复介入的恢复;现代医学非常强调偏瘫后的康复介入;康复介入,使病人能够及时得到康复医师的正确指导,采用各种康复治疗手段,改善机体的功能,从而使其达到尽可能好的恢复;资料表明,通过自然恢复而不落残疾或仅有轻微残疾的病人大约是17%,而80%以上者自然恢复是带有明显残疾的恢复;如果在发病早期能得到正确的康复指导,进行正确的、积极的功能训练等康复治疗,可以使本来可能丧失生活自理和行走能力的病人80%以上恢复生活自理能力,90%以上重新获得比较好的行走能力;二、中风病人有哪些康复方法1、运动疗法:主要是利用物理学中的力学因素,以徒手以及应用器械进行运动训练来治疗病人,恢复或者改善功能障碍的方法;2、作业疗法:为恢复病人功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从日常生活活动、生产劳动、认知活动中选择一些作业对病人进行训练,以缓解症状和改善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3、言语治疗:通过各种手段对有言语障碍的病人进行的针对性治疗;4、物理因子治疗:应用力、电、声、水和温度等物理因素来治疗病人疾病的方法;包括高频治疗、中频治疗、低频治疗、光疗、冷疗、超声波治疗、高电位治疗、激光治疗、温热治疗、磁疗、蜡疗、水疗、氧疗高压氧、常压氧等;5、传统康复治疗:针灸、推拿、拔火罐等;6、药物治疗:以营养神经、改善脑功能的药物为主;7、矫形器的装配和训练:矫形器是装置余人体四肢、躯干等部位的体外器具,用以预防、矫正畸形,增强、补偿功能,在康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三、为什么康复治疗对偏瘫恢复有效这涉及一个比较专业的叫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的名词;过去,许多人认为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是不可恢复的;而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证据已充分显示了大脑具有“可塑性”,脑功能在损伤后可以进行重组;由于过去对大脑功能形态学的研究缺乏必要的手段,而一直无法深入地进行;直到神经功能成像的出现,人类才真正可以从功能影像学的水平直接观察人脑在生理和病理状态下的活动,脑的可塑性和功能重组终于的到了客观和科学的证据;因此,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积极和有针对性地进行具有神经修复再生和功能代偿的康复训练,就具有重要的价值了;四、中风病人如何把握康复训练的时机康复训练的目的是尽可能地恢复偏瘫病人缺乏的功能,减轻后遗症,而早期康复训练,能通过对患病肢体的主动和被动的活动,改善肢体的肌张力,减少换肢废用性肌肉萎缩和畸形的发生;因此,把握开始训练的最佳时间,对病人实施早期康复很重要;早期康复是指病人生命体征呼吸、心率、血压稳定,神经症状停止发展时,即可开始康复治疗;一般脑血栓形成或脑血管痉挛的病人多在发病后3-4天,脑外伤或脑出血病人多在发病后7-14天,待病情稳定、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训练;五、认识康复医学康复医学是一门新学科,它是以现在人类保健和医疗的需求而出现的;“康复”是指“功能的恢复”,康复医学就是利用医学的知识和技术,去帮助那些因损伤、疾病、发育缺陷而致身心功能障碍者康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身体潜能, 从而达到生活自理,能参加学习、工作和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康复治疗的适应症不但是许多人所熟知“三瘫一截”偏瘫、截瘫、脑瘫、截止,实际上,它的适应症很广泛的,包括多个系统的多种伤病和多种障碍,如神经康复科、骨科康复、儿科康复、老年病康复、心肺康复、风湿科康复、精神康复、疼痛康复、癌症康复等;六、中风病人康复需要运动由于中风导致肢体功能降低,部分关节肌肉处于废用状态,患者关节强直,肌肉萎缩,故大多数懒于活动;此时,家属要督促和协助患者进行锻炼;从单个关节主动活动开始,直接多关节活动,运动时间尽可能带动患肢一起活动,在进行坐立行走功能训练时,家属要站在病人患侧,协助病人坐起、暂离和行走,行走时要求病人尽量抬高患肢;按摩患肢:按摩疗法能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患肢应处于功能位置,勿使肢体、关节扭转、弯曲、防止关节挛缩,按摩前要洗手、剪指甲,并可用滑石粉涂擦皮肤;七、早期康复对于患者来说有危险吗早期康复对患者是没有危险的,活动量也小,大体上分为床上体位摆放和关节的被动活动,床上体位是为了将来恢复更好,关节的被动活动是为了防止关节挛缩,这些都是由别人帮忙完成,患者没有任何体力负担和心理刺激,只会有利于患者,因为关节的活动有利于脑功能的恢复;总之,早期的一切活动都是让患者在一个不太费力的前提下进行的;八、为什么要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在康复病区住院的绝大多数患者都有一定程度的运动与活动功能障碍,一些右旧观念你的患者常常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卧床休息及用药,达到功能的恢复,这往往是不现实、不科学的,而且有很大的弊端,甚至是致命的长期卧床或不运动的坏处很多,包括的并发症有:1、肌肉萎缩,肌力减退,关节活动度受限,运动能力下降;2、血流速度降低,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机会增加,可能导致肺栓塞,后果严重;由于血栓形成冠心病心绞痛、脑梗死的机会大大增加;3、血管调节功能下降,容易导致体位性低血压,头晕、头痛;4、容易导致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5、呼吸功能减退,痰液增多,排痰困难,诱发支气管感染或肺炎;6、骨质疏松,容易引起骨折;7、泌尿系结石、感染机会大大加重;8、食欲下降、便秘;如果患者选择早期接受康复训练,包括运动疗法主动、被动、作业治疗、理疗、传统康复等,上述各种长期卧床或不运动的弊端会得以避免或大大减少,而康复训练产生的组织适应性改变、再生、修复、功能重塑等,均有利于患者的全面康复;九、康复训练有哪些好处增加患者肢体的血液循环,活动能力;放松痉挛的肌肉;防止关节挛缩;锻炼肌肉力量,加强肌力控制;学会用正常步态;帮助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包括吃、穿、洗漱、个人卫生等;帮助恢复语言的功能;十、中风患者的家庭应做哪些事情多理解、多鼓励患者,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督促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锻炼,如自己穿衣、进食、洗脸、如厕,鼓励患者保持余外界的接触,多与人交流;定期到医院复查;预防再次发生中风,一旦再发中风,应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尽量不动患者,迅速与急救机构联系以获得帮助;十一、脑卒中后肢体功能恢复的规律在脑卒中发作后经急救,病情逐渐稳定;这时病人躯干和四肢近端如肩髋的活动恢复较早;病人开始转动身体、翻身、而后靠坐、独坐,进而沿立到逐渐恢复行走,从身体部位来说,下肢比上肢恢复得早,大关节比小关节恢复得早;下肢活动的恢复顺序是髋部--踝部--足趾,而上肢恢复的顺序是肩部--肘部--手腕--拇指,在时间上,运动功能的恢复在经过3个月,进入可谓“运动恢复平台”即活动能力的改善,相对缓解,进展较为稳定的阶段,到6个月时,运动障碍基本稳定,了解规律有助于病人和家人保健;十二、运动的益处经常进行适量可改善健康状况,带来以下益处:1、加强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能及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2、锻炼肌肉,减少出现骨质疏松的机会;3、增加关节的灵活程度,延缓老化现象;4、消耗体内多余脂肪,有助控制体重;5、延缓紧张情绪,增强自信,有助扩大社交圈子,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十三、中风后可以复原吗中风后部分恢复是肯定,但完全复原以前一样的水平则较少;大部分患者在中风发生后最初6个月内达到最高的康复程度,以后复原较缓慢;十四、中风后如何尽快康复中风后应尽早接受康复治疗,建议脑血栓的患者在发病后2-3天内病情稳定则开始锻炼;脑出血的患者在发病后1-2周内开始康复锻炼;医生、治疗师、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努力,完成康复治疗;康复运动应有易到难;锻炼顺序是:床上运动、翻身→侧卧→到做起→坐位运动、坐位平衡→站立运动、站立平衡→步行、上下楼梯十五、中风康复就是疗养吗康复可能是最容易混要的词语,如休闲康复、旅游康复、桑拿康复、娱乐康复等,许多休闲疗养都同康复扯上关系;不少地方的疗养院转变为康复医院,所以有人认为康复就是疗养,其实不然;康复由于现代医学领域,主要是指身心功能、职业能力和社会生活能力的恢复;中风的康复治疗着眼于病人功能的保存和恢复,其目的不仅要将病治好,还要最大限度的保存和恢复其残存的功能和潜在的能力;而疗养是以延缓衰老、健身益寿为宗旨的一种自觉保健活动,主要适用于健康人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两者在本质上存在着区别;现代康复治疗主要应用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障碍处理、心理治疗及矫形器应用等方法,与中国传统医学中推拿、拳操、针灸等措施相结合,使中风病人从生理、心里、社会及职业等能力上进行全面康复,可以最大限度的改善病人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能力,以便其更好的适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最终回归社会;因此,康复治疗不但针对中风本身,更重视中风所导致的功能障碍的恢复,而一般意义上的疗养对中风病人起不到实际的针对治疗和功能恢复作用;十六、偏瘫超过6个月就没有康复的可能吗大多数学者认为中风恢复的时间基本上是在3个月内,在最初几周后恢复最快,6个月后瘫痪肢体的运动和步行功能进一步恢复的可能性较小;一部分病人及家属据此认为,中风病人的康复在半年以后就没有意义了,即使再锻炼,病人的身体功能也不会有更多的恢复;于是,许多病程大于6个月的病人放弃了继续康复锻炼的机会;事实上,随着康复理论及技术的进步,6个月以后继续进行康复训练,病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身体功能还是能得到较大改善的;这是因为脑的可塑性是终身存在的,只要坚持正确的康复训练,肢体的功能还是可以有所恢复的,只是6个月后恢复得相对慢些罢了;临床证实,中风后的言语、认知、平衡、家务等功能的恢复期限更长;对于那些病程超过半年甚至1年以上仍不能完全恢复、遗留下不同程度后遗症的病人,其生活自理能力仍可借助健侧肢体代偿训练或佩戴肢具等方式而获得提高,实现生活的最大自理;鉴于此,偏瘫病人及家属应坚信康复训练的效果,不可错过继续康复的时机;十七、只有住在医院才能进行康复训练吗中风的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急性期病人要住院做急诊和早期的医学处理,并尽可能早地进行康复训练,这样可以避免失用综合症和误用综合症的发生,是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的到最大的恢复;当中风病人病情稳定后,功能恢复到一定程度,就应回到家庭和社区继续进行家庭康复和社区康复;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住院康复成本较高,长此下去,许多家庭承受不起高昂的医疗开支;另一方面是因为病人若长期被限制在医疗机构里,不能参加正常的家庭生活与社会活动,病人在情感上会产生被家庭和社会孤立的感觉,不利于病人今后重新融入家庭及社会;另外,若冰人能生活在一个自己熟悉、舒适环境中,有家人的关心,有邻居和朋友等人际间的交往,则会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增强自信心和康复锻炼的主动性,有利于肢体的功能康复;十八、颅脑损伤的康复颅脑损伤是致伤外力作用于头部所导致的颅骨、脑膜、脑血管和脑组织的机械形变,引起暂时性或永久性神经功能障碍;在我国,其发病率仅次于四肢创伤,年发病率为10万人口;按损伤病理机制,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损伤;前者指在头部受到撞击后即可发生的损伤,如脑震荡、脑挫裂伤;后者是在原发性损伤的基础上而出现的一系列病变,如脑缺血、缺氧等;按损伤方式,可分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前者致头皮可有破裂,颅骨可有骨折,但脑组织不予外界相通,后者是指头皮、颅骨、硬脑膜、脑组织均有损伤,脑组织于外界相通;单纯性震荡有短暂的一是丧失,一般不超过6-12小时,无明显结构伤的变化,没有永久性的脑损伤,也不遗留神经功能障碍,患者几天后可恢复正常的生活;脑震荡后遗症:头痛、头晕、疲劳、轻度恶心、呕吐等,并有逆行性遗忘,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康复治疗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早期、恢复期和后遗症期;早期值得失病情稳定后以急症医院为主的康复治疗,患者处于恢复早期阶段;恢复期指得是经早期康复处理后,一般1-2年以内的治疗;后遗症期是指病程在2年以上,歌器官功能障碍恢复到一定水平,以社区及家庭重新融入性训练为主的治疗;。

脑卒中偏瘫如何开展居家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如何开展居家康复护理

脑卒中偏瘫如何开展居家康复护理脑血管病是导致世界人口残疾、死亡的一类重要疾病,我国每年的脑卒中新发病例数目多达200万,绝大部分患者因遗留残疾而失能。

预计2010年~2030年我国的脑血管病发生率将上升50%,疾病负担持续增加[1]。

脑卒中后的功能康复十分重要,但时间漫长,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只有部分患者在专业机构进行康复,即便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仍有80%的患者不得不在家庭中自己应对由疾病带来的诸多问题[2]。

我国医疗资源有限,脑卒中后康复体系尚初具雏形,绝大部分患者并不能在机构康复,而是出院后居家继续康复治疗,由家属负责患者的护理。

为了使脑卒中患者居家得到规范、有效的康复,本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如何开展居家康复护理作一介绍。

1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居家康复护理要点脑卒中康复具复杂性与有多样性的特点。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并不是单一方面的,而是要尽量做到整体性,如此方能使患者达到生理和心理的统一,以更健康的状态地回归社会。

恢复肢体运动功能是脑卒中偏瘫患者最迫切的希望。

此外,患者往往还存在不同程度的言语-语言功能、吞咽功能障碍、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居家康复护理要从康复训练、营养饮食、用药、心理支持、家庭环境等方面为患者提供精心而又全面的护理。

1.居家康复护理内容2.1康复训练介绍2种传统成熟的康复训练方法,这2种康复训练简单易操作、便于家庭开展,不会增加额外的经济负担,患者及家属容易依从。

康复训练的原则是保证安全,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1)作业疗法:训练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自主活动能力,减少日常活动功能障碍,同时亦能促进知觉、感觉、认知功能的恢复。

主要包括:①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如:摄食、洗漱、梳头、穿衣、大小便、上下楼梯等;②休闲娱乐训练:如:朗读、书画、剪纸、插花、拼图、拼积木、抓握球体等;③职业技能训练:如:刺绣作业、黏土作业等。

(2)运动想象疗法:只进行动作的想象,无实际肢体运动的输出执行,通过自发调动感官与知觉,在大脑中将运动情景进行反复的模拟排练。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中医康复训练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中医康复训练方法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中医康复训练方法脑卒中偏瘫是一种常见的后遗症,指的是由于脑卒中导致的中风或脑血管破裂引起的部分身体功能失调。

脑卒中偏瘫通常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或脑部血管阻塞导致的脑组织缺血或坏死时。

脑卒中偏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活和日常活动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此,早期干预和及时治疗对于预防或减轻偏瘫的后果非常重要。

那脑卒中偏瘫有哪些中医康复训练方法呢?以下我们来展开介绍。

1脑卒中偏瘫患者都表现为哪些症状?脑卒中偏瘫的症状通常与受影响的脑区域和程度有关。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脑卒中偏瘫症状:1. 肢体无力:脑卒中偏瘫通常表现为受影响一侧肢体的无力或无法主动控制。

受影响的手臂或腿部可能感觉麻木或失去力量。

2. 运动障碍:受影响的肢体失去正常的协调和精准的运动能力。

患者可能难以行走、抓握物体或进行日常活动。

3. 肌肉痉挛或痉挛性抽搐:某些脑卒中偏瘫患者会出现肌肉痉挛或抽搐,导致肢体僵硬、不适或疼痛。

4. 感觉异常:受影响的肢体可能出现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触觉变化等。

5. 言语障碍:在某些情况下,脑卒中偏瘫患者可能出现言语障碍,包括语言表达困难、失语或口齿不清。

6. 失去平衡和协调:由于脑卒中偏瘫会影响运动功能和平衡控制,因此患者可能失去平衡,容易摔倒或走路困难。

7. 疲劳和轻度认知障碍:脑卒中偏瘫患者可能感到容易疲劳,并可能出现一些轻度的认知障碍,如记忆力减退或注意力不集中。

2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有哪些中医康复训练方法?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中医康复训练方法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操作:1.针灸康复训练方法: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中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偏瘫的程度,选取相应的穴位进行针刺。

常用的穴位有合谷、曲池、身柱等,这些穴位可以刺激相关神经、肌肉和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针刺时可以运用不同的技法,如稳定插刺、提捻法、刺转法等,根据具体的康复目标和症状选择合适的技法。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护理
30 7
内蒙古医学杂 志 InrMo gl dJ2 1 n e noi Me 0 2年第 4 a 4卷第 3期
急性脑 卒 中偏瘫 患者 的康 复 护理
高 万 红
( 乌兰察布 市 中心 医院护理 部, 内蒙古 集 宁
0 20 ) 1 0 0
[ 要 ]目的 : 讨 早 期 康 复护 理 干 预 急性 脑 卒 中偏瘫 患 者对 肢 体 运 动 功 能 恢 复 的 影响 。 方 法 : 摘 探 选择 20 0 9年 1月~2 1 0 0年 1 1月间在我院 神经 内科住院 的急性 缺血性 脑 卒 中后偏 瘫患者 , 随机分 为 2组, 康复护 理 组 和常规护 理组 。2组病人 在康 复护理 干预前 和 1 4d时分 别进行 NI S卒 中量表 和 简式 F g —Me e HS ul y 肢
早期不 同护理方 案 的 临 床观 察 , 找 脯卒 中后偏 瘫 寻 更 为实用 有效 、 于推广 的护理 方法 。 便 1 资 料与 方法
1 1 一般 资料 .
选择 2 0 0 9年 1月 ~2 1 0 0年 1 1月 间在 我 院 神 经 内科 住院 的急性 缺 血 性 脑卒 中 后偏 瘫 患者 。 全部 患者均 符合 第 四届 全 国脑 血管 病 会议 制 定 的 标 准, 且首次 发病 3d内入 院 , 龄 < 7 , 意 识 障 碍 年 0岁 无 者, 随机分 为两 组, 康复 护理组 和常规 护理组 。康 复
12 2 常 规 护 理 组 ..
后 背用 枕头 稳固支持 , 患侧 上肢 前仲 , 躯干 的角皮 与 不小 于 9 。前臂旋 后 , 背 伸 ; 肢 健腿 髋 、 曲屈 0, 腕 下 膝
并 由枕头在 下面支 持。 患腿 保持 在伸髋 、 曲膝 的体 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现脱离协(共)同运动的活动: 能侧捏及松开拇指 肩00肘90下前臂旋前旋后 手指有半随意的小 肘伸直肩可屈90 范围伸展活动 手背可触及腰骶部 出现相对独立的分离运动活动: 肘伸直肩外展90; 肘伸直肩前屈30~90时前臂旋前 和旋后; 肘伸直前臂取中间位,上肢上举 过头 可作球状和圆柱状 抓握 手指同时伸展,但 不能单独伸展
脑可塑性--理论的提出

1930年,Bethe(贝蒂 )首先提出CNS可塑性概念。认 为可塑性是指生命机体适应发生了变化和应付生 活中的危险的能力,并认为这也是CNS在受到打击 后重新组织以保持适当功能的基础。他在实验中 观察了两栖动物被去除1-3个肢体后的功能恢复, 发现动物可以通过重新调整,以新的方式继续运 动。他依据研究得出结论:人和高等脊椎动物之 所以具有高度可塑性,不是由于再生,而是由于 动态功能重新组织或适应的结果,并认为 CNS损伤后功能恢复是通过残留部分功能重组的结 果。


在站立位可使髋外展到超出 运动协调近于正常:手指指鼻无 所有抓握均能完成, 抬起该侧骨盆所能达到的范 明显辨距不良,但速度比健侧慢 但速度和准确性比 围; (<5s) 健侧差 坐位下伸直膝可内外旋下肢, 能同时完成足的内外翻
脑卒中康复基础--恢复过程
卒中 运动功能降低或丧失 病人期望运动 肌肉和神经元 继发性改变— 挛缩、痉挛废 用改变 “代偿” 病人陷入无效的 刻板的协运动 通过训练促进 肌肉活动及运 动控制 + 创造环境、激励学习 恢复有效的 各种运动
周围性瘫痪
0 1 2 3 4
中枢性瘫痪
I 迟缓期 II 痉挛期 III共同运动
治疗的目标
IV部分分离运动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V分离运动 VI正常
说明:
•阶段Ⅰ:为脑卒中急性期,为发病后数日至2 周,患侧 上下肢体呈迟缓性瘫痪,肌力多为0级,这是由于锥体系 休克所至。 •阶段Ⅱ:为发病后约2周后,出现联合运动,肌张力开始 增高,痉挛、共同运动开始出现。 •阶段Ⅲ:痉挛加重,可随意进行共同运动, •阶段Ⅳ:痉挛开始减弱,出现部分分离运动。 •阶段Ⅴ:痉挛明显减弱,躯体运动以分离运动为主。Ⅳ、 Ⅴ阶段相当于病后第五周至3个月。 •阶段Ⅵ:痉挛基本消失,共同运动消失,分离运动基本 正常。
脑卒中康复基础--脑可塑性 →CNS损伤
后功能恢复的主要理论

脑可塑性
是指脑有适应能力,即在结构和功 能上有修改自身以适应改变了现实 的能力。
脑卒中康复基础--脑可塑性 →CNS损伤
后功能恢复的主要理论
19世纪创立了神经系统的功能定位学说。功能 定位是指脑的某一部分具有一定功能,该部分损 害即发生特定的障碍。而当时动物实验所得的结 果认为脑的组织不能再生,因此脑某一部位损伤 后所丧失的功能就不能恢复。结构与功能定位学 说将脑的功能限定于脑的特定区域,排除了脑其 他部分的参与,而脑神经组织又不能再生,一旦 患有脑的疾病就成为不可治的宿命论。 神经康复的发展,扭转了神经系统损伤后“不 可恢复”和“无所作为”的宿命论观点,为神经 系统损伤后功能的恢复开创了新局面。
脑功能重组--系统内功能重组
与突触效率改变有关的现象有: ①失神经过敏 ②潜伏通路和/或突触的启用 ③病灶周围组织的代偿

系统内功能重组-与突触效率改变有 关的现象
失神经过敏

失神经后经过一定时间,局部兴奋性反而 增高的现象。 在一侧黑质损伤的旋转鼠中证实:正常时 黑质两侧对称,当一侧的兴奋性大于对侧 时,动物向对侧旋转。

侧枝长芽:是从最靠近损伤区的正常轴突向侧方伸出
分支去支配损伤的区域。由于轴突本身正常,再加上距离 近,因此能够迅速达到而恢复支配的目的。已证实在单侧 视皮层损伤后,在外侧膝状体和顶盖前核中出现侧枝长芽, 并使相应的功能得到恢复
脑功能重组--系统内功能重组
(2)突触更新

是通过突触后膜的致密部(PSD)进行的, 常见的形式是由呈小扁盘状、无孔的PSD 的直径逐步增大,达到阈值时穿孔、成沟、 分裂而形成新的轴突
图片
刘海若

2008新年伊始,凤凰卫视精心打造的全新 栏目将缤纷登场电视荧屏.其中新节目《海 若心出发》取自节目主持人刘海若之名, 自从2002年遭遇火车出轨意外后奇迹康复, 海若就致力于各项慈善活动,展现着她顽 强的斗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今,海若 重新回到主持台前的梦想终于实现。在 《海若心出发》中,刘海若将每周讲述一 个与慈善有关的话题。
脑卒中偏瘫的 康复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中心
图片

图片
列宁

1922年5月,列宁第一次中风,右侧部 分瘫痪,同年12月第二次发生中风后, 他停止政治活动。1923年3月,他第
三次中风后,直到去世一直卧床不起,也 不能说话。1924年1月21日莫
斯科时间18时50分,列宁在戈尔基村去 世,终年53岁。
脑卒中康复基础--不能恢复概念的 转变
奇怪的是,脑损伤患者家人, 由于不知道脑损伤后“不能恢 复”理论而继续积极给患者进 行治疗,结果却得到出人意料 的恢复。 其后一些学者也相继证实脑损 伤后确能恢复。

早期一些解释功能恢复的假说
一、功能在神经系不同等级上 再现说 二、替代说 三、功能与形态联系不能说
脑卒中--概述
脑卒中 , 是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是指突然发 生的、由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局限性脑功能障碍, 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引起死亡的临床症候群 (WHO)

分类:
• 缺血性卒中(Ischemic Stroke): 又称脑 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 • 出血性卒中(Hemorrhagic Stroke):包括 脑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
几个基本概念
1、联合反应 几 个 重 要 的 概 念
定义:患肢无随意运动时,由健侧肢体的运 动引起患侧的肌肉收缩 时间:偏瘫早期(软瘫期) 特点:上肢:内收、外展、屈曲对称性出现。 下肢:内收、外展对称性出现,屈 曲伸展为相反的表现。 优点:早期诱发患侧肢体的运动出现
2、共同运动 3、姿势反射
一、脑血管疾病后的功能障碍 1、联合反应 几 个 重 要 的 概 念 2、共同运动
脑卒中--概述
危险因素


与生俱来的不可改变的因素(年龄、 种族、家族史) 疾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 心脏疾病) 个人生活方式(吸烟,饮酒等)
脑卒中康复--主要功能障 碍


身体功能和结构方面 • 脑卒中直接引起的障碍 运动功能障碍(偏瘫、肌张力、共济、协调、平衡) 言语功能障碍(失语、构音) 吞咽功能障碍 感觉功能障碍(普通及特殊感觉) 认知功能障碍(意识、记忆力、失用、失认、执行功能) 心理-精神障碍(抑郁、焦虑等) 二便功能障碍 • 病后处理不当而继发的障碍 废用综合征 误用及过用综合征 活动能力障碍(生活自理、交流能力障碍) 社会参与能力障碍
功能在不同等级上再现说


Jackson(杰克逊)1884年提出 神经系结构由高至低分为不同等级,功能 并不唯一地存在于某一等级之中 一种功能往往在神经系不同水平上再现几 次。神经系较高等级的部分发展较晚,易 于兴奋,对功能起精细调节作用,对较低 级的部分有抑制性影响。当较高级的部分 损伤以后,较低级的部分就从抑制中释放, 并尽力去完成失去的功能。
临床上患者在恢复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差异性, 有的患者有可能停留在上述的某一阶段上不再进
Brunnstrom6阶段评定表
阶段 Ⅰ 上肢 无任何运动 手 无任何运动 下肢 无任何运动


仅出现协(共)同运动模式
可随意发起协(共)同运动
仅有极细屈伸
可作钩状抓握,但 不能伸指
仅有极少的随意运动
在坐和站位上,有髋、膝、 踝协同性屈曲 坐位屈膝90以上,可使足后 滑到椅子下方, 在足跟不离地的情况下能使 踝背屈 健腿站,病腿可先屈膝后伸 髋 站立位,重心落在健腿上, 在伸膝下作踝背屈
脑功能重组--系统内功能重组
(3)突触效率的改变 方式有:①侧枝长芽时使
突触的前端扩大,增加信息传输的面积和效率; ②侧枝长芽时使单突触变为双突触,使原有的效 率增加一倍;③使新生的突触更靠近细胞体;④ 增加突触间隙的宽度;⑤增加神经递质的数量, 并使之出现在以前不可能有的区域上;⑥使破坏 和灭活神经递质的机制失效;⑦改变细胞膜的通 透性,从而改变细胞的兴奋性;⑧改变突触间隙 内神经递质的浓度和回吸收的速度;⑨改变突触 后膜的敏感性;⑩改变树突膜的通透性等。
脑卒中--概述
流行病学----五高


高发病率200/10万/年 高患病率720/10万 高死亡率60---100/10万 高致残率70---80% 高复发率5年内复发率高达41%
死因前三位,每年新发病约150万,患病人数 600~700万,死亡约100万。约3/4存活者有 残疾,常见偏瘫,失语、认知、感觉障碍等 。
定义:由意志引起,但只能按一定的模 式 进 行的活动。 时间:偏瘫中期(痉挛期) 特点:一般而言,呈现上肢屈曲,下肢 伸 展模式。 缺点:对功能恢复不利,治疗中要避免 3、姿势反射 强 化这一种模式
第二节 脑血管疾病的临
床康复
一、脑血管疾病后的功能障碍 1、联合反应 几 个 重 要 的 概 念 2、共同运动 3、姿势反射
替代说


Munk (芒克)1881年提出 认为未受损皮质区能承担损伤区由于损伤 而丧失的功能 Munk假说成为以后功能重组理论的前驱
功能与形态联系不能说

Monakow(莫拉科)1914年提出 脑的一部分损伤后,使其他完好的脑组织 丧失了来自损伤区的正常传入冲动,这种 突然丧失会引起特殊类型的“休克”,它 是一种功能与形态暂时脱节的状态,因此 完好的脑组织也不能正常地发生作用而出 现症状。随着这种“休克”的消失,完好 区将重新恢复其功能,后来仅留下直接与 损伤区有关的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