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的历程》读书笔记

《美的历程》以一种体悟与思辨相结合的方式,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展现了从史前文化到明清文艺思潮近八千年中国灿烂多彩的艺术境界与文化。书中对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艺术的审美把握既灵动恰切,充满个性体验与感悟;又理性思辨,洞悉艺术发展的内在联系与规律。同时,注重考察艺术品所在的历史文化语境,寻找其历史文化土壤和美学风格成因。

《美的历程》在总结普遍性、规律性艺术特征的同时,还注重个体审美感受和体验,灵动而个性地把提了历史分期与艺术类型的交叉关系。李泽厚以自身特有的对艺术的体悟力,对中国古代艺术史的把握以感悟内在审美特质和艺术美学风格流变为主,打破历史分期的时间局限,跨越中西的空间限制,对艺术的体悟可以穿越古今,纵贯中西。他并没有严格地按照历史分期,从史前到明清按部就班地描述中国古代艺术史和美学史(这是大部分艺术史和美学史书籍的写作方式),而是在基本遵循历史分期的基础上,或以某个时期的主要美学风格为中心,或以某种突出的艺术门类为线索来展现中国古代艺术的内韵,书中10个部分的标题就体现了这一特色。[3]?

《美的历程》全书共分十章,每一章评述一个重要时期的艺术风神或某一艺术门类的发展。它并不是一部一般意义上的艺术史着作,重点不在于具体艺术作品的细部赏析,而是以人类学本体论的美学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

作者认为,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的转变,并非艺术本身所能决定,决定它们的归根到底仍然是现实生活,故而考察一个时代的文艺,必先考察那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情况。本书的每一章都大致遵循着这一思想构架而展开。

在本书中,作者以细密的考察论述了绘画、雕塑、建筑、文学、书法等艺术门类在各个时代的兴起与演变。并在充足的个例分析之下以高度凝练的语言指出了各个重要对代的艺术精神:

汉代文艺反映了事功、行动,魏晋风度、北朝雕塑表现了精神、思辨,唐诗宋词、宋元山水展示了襟怀、意绪,以小说戏曲为代表的明清文艺所描绘的则是世俗人情。[1]

《美的历程》全书按历史时期分为十个部分:

龙飞凤舞

远古时期的审美与艺术并未独立或分化,它们潜藏在种种原始巫术礼仪等图腾活动中。龙是中国西部、南部部落联盟的图腾旗帜,而凤鸟成为中国东方集团的另一图腾符号。它们正是审美意识和艺术创作的萌芽。而原始歌舞正是龙凤图腾的演习形式,是巫术礼仪的活动状态。

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的几何纹样是由动物形象的写实而逐步变为抽象化、符号化,这正是一个从内容到形式的积淀过程,也是美作为“有意味的形式”的原始形成过程。美和审美在对象和主体两方面的共同特点便是积淀:内容积淀为形式,想像、观念积淀为感受。原始巫术礼仪中的炽烈情感便以独特形态积淀在线的几何纹饰上了。而就纹饰来看,新石器时代前期比较生动、活泼、自由、开放,而后期更为僵硬、严峻、静止、封闭、威吓,反映了权威统治力量的加重。

青铜饕餮

自夏代起,具有浓厚宗教性质的巫史文化开始了。此时的青铜器纹饰体现了早期宗法制社会的统治者的威严。饕餮纹,一种凶狠可怖的兽面纹,呈现一种神秘的威力和狞厉的

三圣像

美,正好可以作为那个充满战争、屠杀、俘获的时代的标准符号。它一方面是恐怖的化身,另一方面又是保护的神。以饕餮为代表的青铜器纹饰具有肯定自身,保护社会,协上下、承天体的祯祥意义。青铜艺术狞厉的美的本质正是客观历史前进的超人力量。它的神秘恐怖正只是与这种无可阻挡的巨大历史力量相结合,才成为美—崇高的。同时,它显现出人类早期的童年气质。随着巫术宗教传统的退色,青铜饕餮也失其权威,逐渐理性化、世间化,逐渐只能作为表现工艺技巧水平的艺术作品了。与青铜器同时发展成熟的,是汉字。甲骨文、金文开始了汉字美的历程,以其净化了的线条美表现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兴和气势力量,终于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书法。

先秦理性精神

先秦百家争鸣中贯穿的一个总倾向就是理性主义,主要表现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而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作为对立和补充。儒道互补是中国思想文化的一条基本线索。孔子用实践理性重新解释了原始巫术文化“礼乐”,将其纳入日常心理、伦理的社会人生中,这也是中国艺术和审美的重要特征。儒家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道家突出自然即美与艺术的独立,二者刚好补充而协调。先秦建筑的艺术风格仍然是实践理性精神。平面整体、严格对称的土木建筑体制蕴涵了实用的、入世的、理智的、历史的因素。

《诗经》中的民歌和氏族贵族们的某些咏叹,奠定了中国诗的基础和以抒情为主的基本美学特征,其中赋比兴的原则影响久远,而比、兴正是使主体情感与想象、理解相结合而得到客

观化的途径。先秦散文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赋的原则,但仍然是情感与理解、想象多种因素和心理功能的交融。

楚汉浪漫主义

当理性主义在北中国取得优势的时候,南中国仍保持和发展着绚烂的远古传统。楚国诗人屈原代表了充满浪漫激情的根底深沉的南方神话———巫术的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传统在两

屈原

汉得到继承,原始图腾、儒家教义和谶纬迷信在两汉交织共存,仍然是一个想象混沌丰富、情感热烈粗豪的世界。汉代艺术通过神话跟历史、现实和神、人与兽同台演出的丰满的形象画面,展示了一个琳琅满目的世界。汉赋、画像石、壁画和汉代精美的工艺品无不展示了这种琳琅满目的对象化的世界,体现了时代精神。而力量、运动与速度构成了汉代艺术的气势与古拙的基本美学风貌。楚汉浪漫主义是继先秦理性精神之后中国古代又一伟大艺术传统,它是主宰两汉艺术的美学思潮。

魏晋风度

魏晋时期门阀士族阶级占据了历史舞台的中心,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新思潮,其特征就是人的觉醒。对生死存亡的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叹成为时代的典型音调,而核心则是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人与人格本身而不是外在事物日益成为这一历史时期哲学和文艺的中心。文的自觉是这一时期文艺的新形式,从曹丕到刘勰的文论中,“文”被抬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从玄言诗到山水诗,则是在创作题材上反映这种自觉。五言诗、骈体、追求词采华茂则从外在形式上体现了文的自觉。书法这种把线的艺术高度集中化纯粹化的艺术也是由魏晋开始自觉的。外表轻视世事,洒脱不凡,内心却更强烈地执着人生而非常痛苦,这构成了魏晋风度内在的深刻的一面。陶潜和阮籍分别创造了两种艺术境界,一超然世外,冲淡平和;一忧愤无端,慷慨任气。他们以深刻的形态表现了魏晋风度。

佛陀世容

本章内容是从南北朝到宋朝的佛教艺术。南北朝时期长期分裂、战祸连绵,现实充斥着苦难,北魏的石窟壁画也多割肉饲虎等现实苦难的折射,沉重阴郁的故事表现出吸引煽动人们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