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专业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调研报告
为了更好的进行专业建设,更准确的进行专业定位,从2014年10月—2014年11月期间对计算机专业就业岗位、用人需求进行了市场调研,在调研过程中侧重了解用人单位的相关岗位能力、素质要求,主要地点是城区周边,现将调研结果总结如下:
一、调研的目的
此次进行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目标,能力要求以及行业的工作过程,以此来修改人才培养方案和进行课程建设。
二、调研的主要方式
1、要想了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最好的方式我认为就是看招聘启示,一个企业的
硬性需求都写在招聘启示中了。所以我首先上网查询本行业相关的大型企业的
招聘要求,了解行业所需的前沿知识。
2、由于计算机学科的特殊性,知识体系翻新速度非常快,了解整个行业的发展动
态有助于我们制定我们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所以我又在网上查找行业
的最新动态以确定我进行企业调研的方向。
3、走访及查阅其他院校,与他们的计算机应用专业老师进行研讨,了解他们的专
业定位,课程设置。
4、利用自己的人际关系进行电话访谈。
三、调研的主要内容
1、计算机行业的发展现状
2、计算机行业的人才需求状况
3、我们所培养的学生适合的岗位群
4、如何根据调研内容提出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改建议
四、调研结果
1、关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现状分析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以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不可缺少的工具,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发展迅速的学科,知识更新快,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特别是实用性很强,几乎所有企事业单位都离不开计算机的工作,而且随着家庭电脑的普及,学生自身基本操作水平也逐渐加强。
面对以上客观条件,如果在教学上仍使用以前的教学模式:即先是教师讲解10~20
分钟,其余时间学生练习,根本无法让所有学生都集中精神听讲,且容易感到枯燥乏味。
所以教师不但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更要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求知欲望,让他们形成自主探索局面,让计算机应用基础课课堂有效展开。
在众多学习方法中,“任务驱动法”最能达到这种效果。
我们所使用的这本教材,正是从强调实用性和操作性出发,采用主题引导、任务驱动的编排方式,将每一章的知识点分解并归纳为若干个主题,然后以每个主题为核心设计出相应的任务实例,再以任务实例为主体,以相关知识介绍为辅助组织教学过程,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知识与技能。
2、学生存在问题
我们的学生在毕业面对就业时普遍存在的问题:
外语水平,由于计算机专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英文阅读能力,但是目前我校学生的英文水平普遍不高,这是我校学生的普遍现象。
知识体系不完善。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以及计算机学科的多样性,所以在校期间不可能学习所有应用知识,学生通常掌握的是比较基础的知识点,对于周边知识的掌握反倒不够。
缺乏团队精神,不善人际沟通,以自我为中心。
盲目跟随认证,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
3、关于教学改革的一点建议
1.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定位
充分了解市场岗位及岗位能力需求,制定满足岗位需求培养放案。
2.课程设置的不断更新
随着计算机产业的发展,所需人才缺口不断加大,除了高校的大量招生之外,社会的职业培训也在不断壮大,所以我们在进行课程设置的同时也应该借鉴职业培训的课程体系,根据行业的发展不断调整课程体系。
3.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
目前陕西的大型企业较少,多数软件企业较小。多数企业希望应聘人员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和项目开发能力。
4.综合素质培养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毕业生紧紧掌握已有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专业素质。所以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注重再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此外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也是用人单位重视的重点。
5.强化学生就业指导
将学生推向社会时候,我们必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就业指导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也教会学生如何面对企业的面试。学生的接触面较窄,学校有义务为学生提供一些就业聚到,一方面要建立校企挂钩或校企结合的机制,一方面要形成适合软件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学生就业推荐模式,建立和疏通学生就业渠道。
五、调研感受
通过本次调研,我感触颇深,原来教育不仅仅是将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就可以,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计算机教师更应该了解行业的前沿知识,不可以固守书本。同时教育本身是为社会服务的,所以为岗位量身定做学生就是我们职教的职责,为学生量身定做人才培养计划更是我们教师的职责。相信通过本次调研,以及调研后的教学计划改革,我们一定可以使专业培养更贴近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