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湖北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叫(品德)
2.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3.重视动机和潜意识现象的研究,强调本能对人格的影响,具有夸大潜意识作用倾向的学派(理论)是( 精神分析学派)
4.强调人的整体性,认为人的价值,尊严以及自我实现才是心理学研究的终极目的的学派(理论)是( 人本主义 )
5. 注重研究人的认识过程,既注意,感知,记忆,思维等复杂的心理活动,提出了一种研究人的认知过程内部心理机制的新模式的学派(理论)是( 认知心理学 )
6.确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程序等叫做( 微观设计)
7. 大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叫做(记忆)
8. 真正的心理健康者应该是其内心世界极其丰富,精神生活无比充实,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人生价值能够完全体现的人,既"自我实现者".此观点出自(人本主义 )
9. 有目的地观察被试者的外部表现,从而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生,发展过程的方法,叫做( 观察法 )
10.能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动力叫做(动机 )
11.新知识类属于学生认知结构的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观念。
这种知识同化形式叫做 (下位学习 )
12.根据奥苏伯尔的理论,大学生为了获得奖学金而学习的动机是一种(自我提高内驱力 )
13.根据皮亚杰的理论,7~12岁的儿童道德发展处于(自律道德阶段 )
14.比较强调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在教学上应用学者是(布鲁纳 )
15.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其原因的过程叫做(归因)
16.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一种顿悟的心理学流派是(格式塔心理学)
17.试误学习最先提出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
18.一个人通过观察另一个模型的行为反应而达到学习目的的学习,叫(模仿学习)
19.后来的学习对先前的学习的影响叫做(逆向迁移)
20.在复杂的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叫(高原现象)
二、名词解释(举例)
1.液态智力--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推理能力。
大部分是先天的和依赖于大脑神经解剖结构。
2.群体--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人以上的人群。
3.反馈—有机体在处理信息过程中,把来自运动器官的效应信息,再经过感受器传送到大脑神经中枢,获得有关动作的正确性、精确度或适合性的信息过程。
4.功能固着--是指解决问题时,个人只看到某种物体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他功能,从而干扰了问题的解决。
5.感觉记忆---指个体凭视、听、味、嗅等感觉器官,感应到刺激时所引起的短暂记忆。
保持时间小于一秒。
三、简答题
1.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般能力:又称为普通能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
如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其中抽象概括力是其核心。
一般能力也即通常所说的智力。
特殊能力:又称为专门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
二者的关系: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础,特殊能力的发展也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在活动中,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共同起作用。
2.简述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
参考答案:(1)言语信息:能陈述用语言文字表达的知识的能力。
解决“是什么”的问题。
(2)智慧技能:运用符号、概念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能力。
学习“怎么做”的问题。
(3)认知策略:表现为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学会如何学习。
(4)动作技能:习得的、协调自身肌肉活动的能力。
(5)态度:即品行,是习得的、决定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
3.简述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差异
参考答案:(1)从功能上看,前者是用于说明事物的状况、特点及关系,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后者是用于发出行为的指令,从而对某些信息进行识别和转换,作出某些动作,解决“怎么做”的问题。
(2)从测量的方式看,前者可以通过“陈述”或“告诉”的方式测量;后者只能通过观察人的行为间接测量。
(3)从心理表征看,前者主要以命题和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后者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4)从激活和提取的速度看,前者激活速度慢,其提取往往是一个有意义的搜寻过程;后者激活速度快,能相互激活。
(5)从学习和遗忘的速度看,前者学习速度快,遗忘也快;后者学习速度慢,遗忘也慢,尤其是运动技能,一旦达到熟练程度,几乎不再遗忘。
4.简述道德与品德的区别
参考答案;(1)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品德是一种个体现象,是社会行为准则在个体身上的反映。
(2)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服从于社会发展规律,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影响,还受个体生理、心理等内在条件的制约。
(3)道德是社会学和伦理学研究的对象,而品德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
5.简述有效人际沟通的条件
参考答案:(1)沟通双方对交流的信息的理解的一致性;(2)沟通双方都要有交往的愿望和兴趣;(3)双方要有一定的沟通能力与技巧;(4)要选用适当的信息通道来传送信息;(4)要重视选择性注意对沟通的影响;(5)沟通要有及时的信息反馈(6)沟通过程没有受到主客观不良因素的干扰,保证信息真实、可靠。
6.简述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及意义
参考答案:标准(1)智力正常;(2)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3)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4)人际关系和谐;(5)能动地适应和改造现实环境;(6)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7)心理行为特征符合年龄阶段。
意义: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几个方面简答即可。
四、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 心理学工作者者把20位学生随机分成2组,参加一个摸高试验比赛,看那一组摸得高。
A组10位学生,不确定任何目标,由他们随意制定摸高的高度;B组10位学生则让他们参加一个摸高活动,并在每个学生参与的情况下,给他们制定出比赛的期望高度,如
2.5米,2.6米等;然后,鼓励学生们力争达成目标。
(1)实验结束后,统计2组成绩,哪一组可能获胜?分析其获胜的原因。
(5分)
(2)这个实验给高等教育工作者的启示何在? (5分)
参考答案(1)B组可能获胜。
因为合理的期望和目标能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2)启示:高校教师应当充分了解学生;指导并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采用激励手段促进学生的学习。
2.王乐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但是比较贪玩,学习不用功。
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
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
试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你认为应该怎样归因为好?(3)教师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1)不正确。
他将考试失败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对自己的行为不负责任,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
(5分)
(2)他应该把成绩不理想归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的因素,如不努力。
从而相信自己只要努力,就可以获得学习成功。
(5分)
(2)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个性差异;有助于教师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学生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作用。
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归因。
(5分)
五、论述题(15分)
为什么说,“创新精神可以培养,也可以被扼杀”?请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参考答案:(1)因为学生容易受到暗示,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当学生有创新意识萌芽时,教师的肯定或否定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2)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等途径,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包括,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扩大学生的知识经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积极幻想等(联系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