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潮流下,如何让课堂从“低碳”到“高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改潮流下,如何让课堂从“低碳”到“高效”

随着新课改的浪潮一波波地袭起,“低碳课堂”、“高效课堂”等教育名词如雨后春笋般层现,成了教坛上耳熟能详的热词。在这股潮流中,奋进者顺流而上,用心学习和钻研课改新理念,一头扎进了“低碳高效”的课堂实践浪潮中。当然,不乏有少数持传统教育观念的质疑者逆流而行,继续践行着教师单方面的“传道,授业,解惑”,不亦乐乎。可以肯定地说,大多数教育者还是被这一股教改潮流冲得雨里雾里,这个庞大的群体——迷茫者,他们面对新的教育改革,不知所然,甚至开始哀怨:教什么?怎么教?什么样的课堂教学又称得上是“低碳高效”?

这个问题最初也同样困扰我许久,总觉得力不从心——往往是老师下了力气,学生那边却收效不大,这是急死了!眼见自己在教学的讲台上已经有七个年头了,不由得质疑自己:在教学上难道也有婚姻中常说的“七年之痒”?是自己跟不上现代教育的节奏了?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了?还是在教学教研这块产生惰性了?不能与时俱进?……也因此,我常埋头去看一些有关课改方面的教育教学书刊,积极参加了课改教育教学活动,听了不少名师的亲身讲课,翻阅大量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不断地充电学习,并将理论运用于实践,不断地在学习中提高,在提高中进步,在进步中渐渐找回了自信,慢慢地摸索出了一条新路来。可以说,在课改面前,我们都是探索者,都在摸着石头过河,但探索的这个过程中我很享受,因为在课堂上我看到了学生的兴趣慢慢高涨起来学得兴趣盎然,从乏味到渐渐地爱上了我的课堂,由此我看到了自己教学上点滴的进步,这许是为人师最大的幸福收获吧,不得不承认这是属于我一步一步践行课改的成果,是课改的力量。

课改的提出已经不是一朝一夕了,它是教育改革的必然,是顺应时代的要求,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发展需要,课改直接指导着我们的一线教学——课堂,好的课堂教学必然是高能低耗,低投高产的,即打造“低碳高效”课堂。讲到此,那么何为“低碳高效”课堂呢?

低碳课堂:即课堂上教师使用简洁有效的语言,师生使用简洁有效的动作,简洁有效的教学材料,这就是一个去伪存真的,节约的课堂,是一个有效的课堂,也就是一个低碳、生态、自然的课堂。

我们知道,自2009年12月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召开之后,“绿色”、“生态”、“低碳”就成了全球最热门的话题,“低碳”的理念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及思维模式。然而反思我们的传统教育,却是高能低效的。

简而言之,教学活动中,让每一个孩子愉悦地学习,用较少的时间、较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就是“低碳课堂”。陶行知早在1919年的《新教育》杂志中就撰文指出:凡做一事,要用最简单、最省力、最省钱、最省时的法子,去收最大的效果。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真正的“低碳高效”课堂教学应该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是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当山东杜郎口和江苏洋思的教育模式搞得热火朝天之时,我们赶上了潮流,但我要反思了:他们的确是课改的先锋典范,故有其可取之处,但我们是否要一味地效仿潮流,跟着别人的特色走呢?我想未必,所谓特色一定是要搞适合自己学生切学生适应得了的教育模板,如果是跟风大可不必,生搬硬套,照本宣科的教学,只会是“东施效颦”适得其反,投入太多失去更多,代价惨重!要知道我们不是在拿教育对象做实验,拿教育当儿戏。

我们提倡课改,提倡教育要创新,也不要忽略了教育更要适合受教育者,找到适合学生且学生适应的教学之路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就好比穿了一双合适自己的鞋,脚舒服了,自然不怕路长。这就是我们要创设的课堂,是贴近学生心理需求的,愉悦的,自然的,和谐的课堂,不需要金雕粉饰的,去伪存真的,既切合时代要求又符合课改提倡的——“低碳”、“高效”的课堂。

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变得低碳而高效,就我践行课改以来的课堂教学来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有的放矢”整合教学目标

“行成于思,毁于随。”故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课堂教学就是盲目的,低效甚至无效的。低碳的课堂,首先得有准确的目标,目标制定简洁明了可操作,才能真正起到导航的作用。然而,当前的阅读教学中,目标内容复杂化已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问题。例如,一位教师教学《月光曲》时拟订的教学目标是: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能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的意思和用法。2、技能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3、情意目标:学生在品味朗读的基础上,让知识生成智慧,使智慧与情感共生。这个教学目标是从三个维度分条表述的。乍一看,似乎清晰明了,而且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但是稍作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这位教师却硬生生地将它们割裂成三个部分,人为地造成目标的多元化与复杂化。事实上,“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个整体,它们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不可分割。然而这位教师确立的教学目标其实是对“三维目标”形而上的误读。

在教学的过程中,若要真正实现低耗高效的低碳课堂,教师拟订教学目标时,宏观上必须要有整体意识,即根据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统一”的特点,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有机地融通整合,从而拟订出一至两个能实施、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在微观上,教师必须对细节予以落实,即在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应尽可能对学生提出要求,先明确任务,然后学习。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教得轻松,学生才能学得扎实。如王崧舟

老师在《枫桥夜泊》一课教学中,不论是在“读”的环节上,在创设“想”的情境中,还是“问”的说话训练时;不论是在新课导入,是在版块内容的巧妙过渡,还是在意韵悠长的结课时,处处都可见到王崧舟老师匠心独运的细节处理,使课堂更加生动、活泼,精彩。

二、“去伪存真”,简化教学手段

我们当中有一些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一理念的理解不太到位,因而导致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非语文活动过多的现象,可以用白居易的诗句“乱花渐欲迷人眼”来形容。综观那些观摩课、评优课,有的教师为了博得评委的青睐,赢得观众的好评,往往在形式上大做文章:课堂上学生或唱或跳,或说或笑……还有的教师则热衷于运用多媒体软件和网络技术等。可以说,五花八门,这使语文教学表面上看起来热热闹闹,但由于很多活动游离于理解和运用语文之外,加之耗时太多,实际上使语文教学陷入了一种新的高耗低效的境地。我们诚然不能简单地否定以上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但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的各类活动使用的器材不能以语文学科基本特点的丧失、语文课程基本目标的迷失作为代价。那种为游戏而游戏,为表演而表演,为教具而教具……追求课堂表面热闹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其实,那些将语文教得繁杂、花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只有惘然和无所适从。真实、朴素、原汁原味的简约之美才是语文教学的归宿。“朴素是优雅的灵魂”。听于永正、薛法根等老师的课,我们会发出一种“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慨。他们的课堂,基本没有现代教育手段,只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就能让语文绚丽多彩、精彩纷呈。尤其让人钦佩的是,他们教学语言清新、质朴,没有华丽精致的辞藻,没有气势如虹的排比,但是学生却在他们的带动下充分地说,投入地读。它没有追求课堂的“奇”、“特”、“巧”,而是在真实、扎实、朴实的教学中谋求教学的实效、高效。例如王崧舟老师的《普罗米修斯》教学过程缜密而又大气开放,精致和谐而又恢弘奇崛。课堂一波三折,波澜起伏,而丝毫没有虚华花俏之感,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次难忘的充沛的情感经历。这样的课堂平凡之中见奇崛,平实之中透智慧。闲适而少功利的语文教学,才是最接近本真的语文教学,也是低耗高效的语文教学。

三、“取精去粕”,精化教学内容

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的语文教师往往认为给学生授课是教得越多越全越广就越好。或许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铺天盖地的教法,一篇文章,字、词、句、修辞、写作特点、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不一而足,面面俱到,把有生命的文章作为一个“标本”去解剖,难怪有的学生这样比喻语文课堂教学:“语文是可爱的小鸟,可教师却拿着一把解剖刀。”试想,谁愿意观赏一只被解剖得骨肉分离,没有生命的“小鸟”?有一首顺口溜对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鞭鞑可谓入木三分:“一本教材一支笔,先分段落后释义,中心思想字词句,学生不辨东和西。”由此看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实在不该贪多求全。特级教师薛法根说:“要想真正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教学内容的判断、取舍与筛选至关重要。如果判断准确、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