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与心理学浅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是心理学,电影的似动是心理学,库里肖夫效应是心理学,

所以电影剪辑依靠的是心理学

老经验往往是没有用的,老一套的经验在新事物面前简直是一筹莫展,只能遭到失败。老经验和老脑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中国的电影电视界表现得尤其明显。自从电影诞生以来的一百年里,可以说,中国电影理论界始终不敢认真的、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电影这个二十世纪科学技术的产物。中国影片的制作方法和留声机灌唱片是方法是一模一样的--仅仅是纪录其它的艺术。而且至今( 一百零一年) 如此。中国电影理论界在一百年中始终是在电影外围兜圈子,就是不研究电影本身是什么。甚至不敢触及人所共知的、电影最基本的元素:光波和声波。试看,在庆祝电影一百周年的活动中,有多少门外汉在活动啊。中国电影理论只能说是电影理论的史前史的东西,它根本不是电影理论。但是它在严重地影响着我们的创作。

可怕的是, 有一些已经高中毕业的“年轻人”,自己对本体毫无所知,连光波是

怎样作用于人的眼睛都没有弄明白,也不打算去弄明白,一旦听到有人谈电影的

本体,电影的幻觉,就居然反对起来,什么“是啊,但是....”(某些电影理论

家的惯用词 ),其实他根本不懂那“是啊”所包含的道理。不了解情况就没有发

言权。都高中毕业了,把本体论研究透了,然后再反对,也不迟嘛。真不知是哪

些不学无术者把我们的年轻人教唆成这样的废品。中学教会他们反对一切他们在中学没有听说过的事。

在和这些人争论时, 他们每提出一个反对的观点,就错一次,没有一句是对的。真叫人吃惊。就连心理学,不仅极少人认真地去研究这门与电影的本体有密切关系的学问,而且读都读拧了。电影电视是运动,可是有人在心理学里专读静态方面的视知觉,却把似动现象置于不顾。这是为什么?

不论现实的情况有多么严重,我们不仅要坚持研究电影的本体,而且要通过本体论彻底否定那非电影的“电影综合论”。中国电影受综合论的祸害已经到了使故事电影濒临灭顶的地步了。从制片的角度来看,综合艺术论也是赔钱理论。面对着好莱坞十大钜片的入侵,综合论束手无策,毫无抵抗能力,只会找到一些根本不能成立的理由来为自己开脱,什么好莱坞电影儿是用钱堆起来的啦等等。给你钱你会拍吗?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花了多少钱?还有一些不用钱堆起来的好莱坞电影儿,比如说《精神病患者》综合论者会拍吗?别说大话。我就拿出该片的一段来请哪些吹牛说中国导演就缺钱的所谓导演分析一下,如果你分析不出来,那就更不用说你会不会拍了。《精神病患者》是低成本影片,请哪一位对我说的话不服气的人,如郑雪莱先生,分析一下该片的第二场戏,即女主人公在家收拾行李准备携款潜逃的那十二个镜头。这十二个镜头我几乎在每个班上都分析过,在我的讲义里也有。这没有关系。现在你是导演,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拍的,想达到什么目的。我讲究实的,不喜欢那空对空的虚玩意儿。这样我们就可以弄明白拍电影的关键在哪里。

要研究电影电视的本体势必涉及到心理学, 而在大革文化命期间,一大批愚昧者把心理学归之为意识形态。于是中国最大、最有权威的北京图书馆就把心理学另册打入柏林寺分馆。而且在打倒四人帮后,象我们这些小小老百姓拿着本单位的党委介绍信也只能借所谓的蓝参书。我就老戆了。写了许多借书条,结果馆员告诉我,这本不能借,那本不能借。为什么?我有党委介绍信啊。你那信只管借蓝参。这本书是红参。那红参什么人能借阅?部长级。这我就不明白了,中央政府只有八个部长,加上两个主席和几个总理也超不过二十人。他们会对心理学感兴趣?就算他们有这样的学习精神,他们可会把所得知识传给我们这些小小老百姓?他们怕我们得到更多的知识,否则怎会叫“大革文化命”呢?这就是实际情况。有人会说,你提的是旧事。对的,旧事也实在太多了,提不胜提,防不胜防,堵不胜堵。可是旧事在当时也是新事啊,假设我们回到当时,我问你,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呢?那时不是要我们大革文化命吗?这就说到点子上了。为什么不痛痛快快承认了这人所共知的事

呢?竹筒倒豆子嘛!这不是什么奇谈逸事,而是严重地影响了后来的历史事实。这必须写在教科书里。我不会写那种枉顾左右而言它的、四平八稳的、假正经的所谓教科书。谁也别装三年早知道,那时有人要学心理学,还不被把打成反革命!在电影的基础教科书里,用强刺激都不见得起作用。中国习俗+当代中等教育的水平与方法+电影综合艺术论=?!?!?!?!有人说我偏激。不对。我没有烧书,倒是被迫处理掉60公斤的书籍,中国的知识是论斤算的,万岁!我没有主张全国停课,从而毁掉一代青年,后遗症遗留至今。我没有砸历史文物,毁我民族文化( 这也叫弘扬?) 我没有把心理学说成是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学说。偏激的不是我。

有人会注意到,在我们的宣传与广告中至今还没有运用心理学,还在哪里一千遍地大喊大叫和竖大姆哥呢。倒是把宣传品和广告品都冠以“艺术形式”的美名,连“广告美学”都出笼了。由此可见,我们的心理学不仅十分落后,而且在使用时,有些人难免会产生心理障碍。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的《电影艺术辞典》中对完形心理学的评语就充分流露出这种心理障碍。而且写出这一评语的先生( 姑隐其名,老同事了) 据我了解,他并没有研究过心理学,也只不过是读了爱因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最多还加上他的另外一本书《艺术与视知觉》,望文生义地就妄加评论起来。说老实话,如果是我,我可没有那个狗胆对一门我不熟悉的学科妄加评语,仅仅是因为我自认为自己是电影权威。如果我对一门学科发生兴趣,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我得先进行深入学习和研究。因为我怕别人说我是文化诈骗犯。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来看,即便我们在五十年代就已经翻译出版了爱因汉姆的《电影作为艺术》一书,但是并没有引起中国电影理论和创作界对心理学的广泛注意。就我本人来说,也没有例外。我是半路出家、领导分配来搞电影的。正如有些人说的,周传基懂什么电影,他是一个翻译。或者说,周传基不是电影学院科班出身的,他只是图书馆的资料员。甚至有人因为我在干校当泥瓦匠,也就在公开的学术讨论会上说,周传基是什么人,只不过是一个泥瓦匠。正因为我就是以上人们所说的那种种人,所以一开始学习电影了爱因汉姆的《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