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长期照护保险协议照护服务机构管理模式的思考及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调研,
对长期照护保险协议照护服务机构管理模式的思考及建议
李勃雨钟兰翔
随着长照险试点工作在成都市新都区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失能人员选择
通过机构照护方式享受待遇。
成都市于去年7月1日开始试点 实施长期照护保险(以下简称“长照 险'’),经过半年多的运行,新都区 目前享受长照险待遇已有383人,评 审通过协议照护服务机构3家,签订 机构照护协议64份。在具体的操作经 办过程中,经办机构积极探索创新管 理模式以进一步保障长照险的顺利实 施,确保基金使用安全。
一,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协议照护服务机构内部管理落 后。协议照护服务机构对内部制度建 设重视不够,规章制度执行度差,信 息化管理程度低,管理队伍匮乏。
护理人员照护技术水平不高。协 议照护机构护理人员结构配置不合理,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照护服务缺 乏专业性,职业准入机制不健全。
经办机构对照护服务监管手段落 后。医保经办机构和委托经办机构(商 保公司)只能通过定期稽核、填写相 关照护记录单、协议照护服务机构满 意度调查等手段实现的照护质量日常 监管。
缺乏照护服务价格控制体系。医保经办机构和委托经办机构(商保公 司)均未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对长照险 协议照护服务机构的服务价格进行严 格约束,也未建立照护服务价格控制 体系。
缺乏有效政策激励机制,协议照 护服务机构积极性差。受国人传统观念、养老市场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养老机构申请成为协议照护服务机构 后,并未给机构带来实质性的收益。
二、对当前工作的建议
创新“医疗机构化”的照护管理
模式。根据现阶段协议照护服务机构
在照护服务质量、费用结算、信息系
统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通过结构梳理
和流程类比,可将‘‘医疗机构化”管
理模式引入长期照护保险协议机构的
曰常监督管理体系中,规范协议照护
服务机构自身服务行为,强化医保经
办机构对机构管理、服务行为、基金
支出等环境的管理,保障失能人员的
利益不受损害、长照基金平稳安全运
行〇
建立完善从业人员培养体系。依
托成都医学院、成都市新都区人民医
院、泰康之家等机构的护理培训师资
力量,建立适合长期照护保险机构护
理人员和居家护理人员的培养机制,
通过专业的失能照护护理培训,颁发
培训合格书,持证上岗,提高长期照
护保险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规范协
议照护服务机构护理人员准入机制,
确保失能人员享受到规范、标准和满
意的照护服务。
建立多方共享的长照险信息平台。
探索“互联网+人工监管'’的方式进
一步完善长照险监督管理制度,加强
对照护服务、费用结算等各关键环节
的风险防控。创建多方共享的长照险
信息平台,提升信息化管理的覆盖面,
实时获取失能人员基本信息和协议照
护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数据,实现事
中监管。同时制定约束力更强的管理
规范,消除人为操作风险,实现监管
无死角。同时,通过多方共享的长照
险信息平台共享照护服务评价、协议
照护服务机构价格公示、参保人员举
报投诉等,实现委托经办机构(商保
公司)、长照险失能人员及家属、协
议照护服务机构三方相互监督,相互
制约,形成良性竞争。
建立协议照护服务机构监管机制。
在成都市长期照护保险协议照护服务
机构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医保经办机
构和委托经办机构(商保公司)建立
协议照护服务机构照护服务质量的综
合评估制度,出台相关文件政策,严
格约束长照险协议照护服务机构的服
务价格,规范失能人员在协议照护服
务机构的费用结算流程。将协议照护
服务机构的照护服务质量、服务价格
标准作为对机构考核的一项重要考评
标准,促使机构不断提高照护服务水
平,规范费用结算流程。
鼓励协议照护服务机构提供居家
上门服务。在确保基金安全和照护服
务得到有效监控的前提下,经成都市
长期照护保险失能评定委员会评定为
重度失能的,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和需
要,自主选择协议照护服务机构,通
过协议照护服务机构专业护理人员提
供的居家上门照护服务、业务指导,
改善家庭卫生、提高基础护理、帮助
康复训练、指导老人饮食、规范健康
管理。这种由协议照护服务机构提供
居家上门服务的照护新模式,既可以
让失能人员享受更加专业、规范和满意
的照护服务,提升协议照护服务机构
的积极性,又能有效解决现阶段个体
居家人员照护服务监管难的问题。固
(作者单位:成都市新都区人力资源
和社会保障局)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