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做功快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周道俊老师“电流做功的快慢”的评课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5-15来源:《中国育才》209年第2期供稿文/李劲
[导读]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摘要】电功率是初中物理的重要概念之一,老师从复习电功、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入手引入概念,从运用公式解答直接套用公式题目、变形公式应用题目和分析“桥”式题目中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公式运用;教学效果Zhou Jun of the teacher, “the current pace of Work” of the Class Li Jin 【Abstract】Junior high electric power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oncepts of physics, teachers from the review of Electric Power, more current to start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Work pace, directly from the use of formula to apply the formula to answer the topic, the topic deformation formula and analysis of the applicat ion of “bridge” for students to type the title Institute of flexibility in the use of the school to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entire teaching process closely, and achieved a very good teaching results. 【Key Words】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formula to us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周老师所上的“电流做功的快慢”是沪科版九年级第十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它是继电流、电阻、电压、电能之后学习的又一个电学基本概念,也是生活中用电器铭牌上一个重要指标,电功率既是对电能知识的深化、具体化,让学生了解用电器工作时消耗电能快慢与电功率关系;也是为下一节“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学习作理论上的准备;同量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之一。
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电功率的概念以及理解用电器的额定电功率和实际电功率。
难点是:熟练运用电功率的公式解题。
周老师的这堂课教学重点突出,对难点进行了化解。
普通话流畅,语言准确生动,有激情,富有感染力,教态亲切自然,亲和力强。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但学生自主性、合作性略显不足。
练习题围绕电功率精心设计,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巩固了已有的电阻、电压、电流的知识,又掌握了新知。
对教材资源大胆取舍,补充。
只是我觉得有一些微小的不足:一是语速有些快;(我觉得物理学科要留有学生思考回味的时间,老师可以通过控制语速和节奏来办到。
或许是二中学生比较优秀适合快节奏,这只是我的个人看法);二是例题解题有些不态规范;三是课时安排是否恰当;四是有些环节是否可以有些改动。
下面就具体谈一谈我的一些看法。
本节内容较多,涉及四个知识点:①电功率概念;②用电器的额定电功率;③用电器实际电功率;④生活中电功率的测量原理。
教材内容丰富,既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同时头绪多而杂,给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既要知道
电功率的定义、定义式、单位、能区分千瓦和千瓦时,还要让学生将电能的多少和消耗电能的快慢区分开来,都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电功率的物理意义的理解就是“电流做功的快慢”的教学难点。
鉴于这节课的地位、作用和教学资源,我认为安排2课时比较合理。
第一课时可安排电功率的概念和千瓦时的来历,包括观察电能表转动快慢与电功率的关系,体验电功率对用电器的影响,经历从资料中提取信息处理的活动,经历观察用电器铭牌并交流其意义理解的活动,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这节是很好的素材。
我把这些内容概括为一大部分:电功率。
第二课时安排额定功率、实际功率的教学。
我把它概括为:生活中的电功率。
周老师安排为一课时,显得容量太大,课堂节奏太快,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没有思考回味的余地,在例题的讲解中很仓促,也就没有正规的解题板书过程,有的解题是用媒体来演示解题过程我个人为认为也不太好。
因为学生的解题格式书写习惯都会自觉不自觉的跟着老师学习,用媒体演示学生根本还没来得及细看,更不可能仔细思考了。
所以,这个过程我认为最好不用媒体演示,既教给了学生正确的书写格式,也留给了学生充余的时间思考。
另外,周老师对课题的引入采用媒体展示:100W电灯泡和1000W微波炉接在家庭电路中的图片,提问:使用哪个用电器时电能表表盘转得快,哪个转得慢?来引入课题的,应该说周老师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生活情景,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引入新课,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这种形式很好,只是我觉得是否可以不用媒体,而用实物演示。
比如,用一个家庭电路示教板(各实验室都应有,没有可自制:用一电能表固定在一木板上,安装一个灯座和一个开关,电源进线用一插头)先接通100W灯泡,让学生观察电能表表盘是否认转动?转动意味着什么?再分别接入200W 和25W灯泡,再让学生观察电能表表盘转动情况,问:表盘转动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再用媒体投影两只电泡实物的铭牌,学生注意到“220V 100W”;“220V 25W”字样。
问:这些量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和电能表显示的耗电快慢有什么关系?在这个环节,老师通过演示实验,了解学生对比观察,让学生对不同的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不同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并通过两个灯泡的比较及铭牌的对比,引出课题。
这样多种方式,多种角度的观察使学生体验更丰富,印象更深刻。
用问题驱动教学、推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思考学习。
本堂课的重点是电功率的概念的建立。
我觉得周老师的讲解结合八年级第九章第五节学习过的机械功率,定义和定义式,较自然地引出电功率的定义和定义式。
但我总觉得过度有些快。
物理概念的形成和理解过程也是物理思维的培养过程。
在这里我认为可否这样处理:用媒体再实物投影几种不同功率的用电器及铭牌,让学生读数并说出其意义。
让学生读出其个用电器的功率,并回答:(同时媒体展示)1、电功率值的意义是什么?2、如果它工作1秒钟、1小时会消耗多少电能?3、比较两种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快慢;4、比较两个用电器消耗电能的多少。
老师通过启发引导,让学生在具体的现象中抽象并形成概念。
从现象中认识意义,从类经中形成定义,再通过对具体电功率的解读来理解电功率的定义和意义。
这样讨论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深入。
第4个问题是个陷井,初学者常常会认为电功率大的用电器消耗电能一定多,这样设计可让学生在纠错中深刻理解电功率的概念。
第2个问题是一个简单的计算,从1秒到1
分钟学生容易解决,到1小时学生就感到困难了,这为后面千瓦时的学习埋下伏笔。
周老师在得出电功率定义时,得出定义式P=W/t,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得出:功(W)单位J、时间t单位s、那么电功率(P)单位J/s。
在这时里用前一环节中某用电器在1小时内消耗的电能不好计算为例,提出:如果电功率用千瓦(KW),时间t用小时(h)做单位,电能的单位该是什么?让学生进行推导,学生已具备了基本的数理推导能力,容易推导出千瓦时和焦耳的关系。
老师在请学生推导后强调:在公式P=W/t中单位的对应关系。
这里让学生体会到焦耳作为电能的单位时数值过大,不好记录,另一方面学生在上一节已经接触过千瓦时,很容易在推导中产生顿悟的喜悦,并体会物理量之间对应关系和物理表达的简洁奇妙。
周老师的讲、学、练的形式我非常欣赏,既巩固旧知,掌握新知,非常有效。
而且周老师练习题的选编,都是围绕本节知识重难点进行,做到了让学生学以致用。
只是觉得个别题型有没有改一改的必要。
如:“例1:小刚利用电能表和手表测量某个用电器的电功率,当电路中只有这个用电器工作时,测得15min 内消耗电功0.3KWh,则这个用电器电功率是W?”这个例题中工具是我们每个同学们手边都能找到的工具:电能表和手表,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家都可进行的电功率的测量,这种形式的题材很好。
只是我觉得这两种工具在短时间(15min)内,或用电器功率较小时,直接测出电功用“KWh”是根据两次读数之差计算出来的,会有较大误差,可否改为:“用标注有”1200R/KWh“字样的电能表,表盘转过360转”。
这既是对电能表技术参数的复习,又通过该题让学生明白,表盘转过一周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的多少,对于实际测量更有帮助。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教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