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登斯《社会学》读后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东尼•吉登斯《社会学》读后感最早接触“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因为看了本土一起很红火的节目──《天天向上》,当时邀请了一些就读于名牌大学的学子,其中有位来自香港中文大学女学生,她主修的就是社会学,我清楚的记得她当时简明扼要地诠释:“社会学就是研究人与人、人与社会、社会与社会的一门学科。”然而,这本安东尼•吉登斯定义的社会学是:“一门抛开我们个人对世界的看法,更加仔细地考察那些塑造我们的生活以及其他人生活的因素的一门学科。”这与我们现在正学习的社会学教材定义又有所不同,《社会学概论新修》说:“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动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的社会学科。”或许每个人、每本相关社会学书的作者对社会学的定义不同,有些定义通俗易懂,有些佶屈聱牙,目前状况下的我更偏向于前者女学生的定义,我也好奇:等到我对社会学这门学科有一定研究与体会的时候,我对这门学科又会有怎样一种定义呢?

关于安东尼•吉登斯的这本《社会学》,里面涉及到文化、全球化、两性家庭、日常生活、种族、犯罪、阶层等一些社会关系、社会现象;在最后部分还谈到了社会学研究方法和理论思维。我个人着重看了并思考了性别与性的问题。

在性别部分,说到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带来身体状况的差异。每一个国家的女性的预期寿命都比男性长。同时,女性的疾病发病率,也高于男性,特别是在生命的后期,女性更可能去寻求医疗服务,自报患病的比率也高于男性。男性少生病,但折磨男性的疾病更可能威

胁到生命。这里我联想到了自己的父母和外公外婆。在我近20年的记忆中,我的父亲只因一次肾炎住医院,平常很难听他说身体不适。相反,我的母亲,或许就在生我的时候住过医院。这二十年来都是些小病小痛,她经常会在家里呻吟自报某个身体部位不适,接着她会去看医生,然后拿回大堆大堆的药品,但是却从来没有严重到要住院治疗。我的外公一直身体状况精神面貌很好,生活里也也特爱讲究,但是就是一次在家接电话的过程中,人就中风瘫痪去世了。我的外婆自从过了花甲之年后,身体上毛病都浮现出来了,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大病小病总困扰着她,她一年365天每天都要吃药,每年进医院的次数数不胜数。

原本当今社会,我一直认为两性关系就是男女、女女、男男。朱迪斯•罗博就把人类的性认同区分为10种之多,即异性恋女人、异性恋男人、同性恋女人、同性恋男人、双性恋女人、双性恋男人、易装癖女人、易装癖男人(、变性女人、变性男人。

在我们这个年纪,关于同性恋的话题比较多,从自身出发,身边也有很多女女、男男同性恋例子,书中提及:“同性恋这个术语是在19世纪60年代创造出来的,指对其他同性表现出的性行为或者性爱情感,它存在于所有文化之间。”这句话写得很裸露,同时也让我联想到了如果根据这句话的定义来严格说,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同性恋例子,尤其是女同性恋列子是不能算真正的同性恋的。女同性恋中的角色有两种:偏男性化的简称:“T”,充当自己本身女性角色的简称:“P”。“T”类个性的形成常常与小时候的生活习惯有关,她

们中大多从小被家人当男孩养,外貌长得不甜美,家人喜欢男孩等这些因素,所以她们在内外因的作用下,慢慢压抑自己内心女生娇气的性格,她们从女性气质的否定方面来慢慢了解男性气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态势愈发明显。最后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她们便开始转变自己恋爱对象性别。她们在生活中属于男女通吃类型,与男生也玩得好,在女生中也很受欢迎,她们类似男生,胆子也大,和她们玩一起感觉很安全,很受保护。然后“P”类了形成,似乎不需要漫长的过程,这类女生大多处于一种懵懂模糊状态,寻找新鲜刺激。很多“P”都回顾之前的同性恋行为,大多都说当时在一起只是出于一种的心理慰藉,因为女性本身就比男性体贴细心,而且伤害程度也不会与男性交往程度大。

书中说到阿尔弗雷德•金赛的研究表明,同性恋在女性中的比例较低。大约2%的女性属排他性的同性恋。有13%的女人有过同性恋的体验,另有15%的女人曾承认产生过有同性恋的愿望,但没有付诸行动。但是我们得承认,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那种纯粹的同性恋列子。

男同性恋中的角色也是两种:偏女性化的简称:“受”,充当自己本身男性角色的简称:“攻”。相对于女性同性恋,男性同性恋往往受到更多的注意。“受”的那一方在行为举止上会表现得很女性化,而且他们的身材一般并非高大魁梧,都是属于瘦弱苗条型的,他们对自己的性别取向并不避讳,还显得落落大方,“受”的这一方情感细腻些,就是女性的那种心态,他们这个角色的转变跟女性同性恋中的“T”转变上只是一个性别上的不同而已。

同性恋的问题一直是公众话题,在一些非西方文化中,某些群体内的同性恋关系是被接受甚至是受到鼓励的。例如:北苏门答腊岛的巴塔克人允许男性婚前同性恋关系。男孩在青春期离开父母,与十几个年龄较长的男性住在一处,他们向新来者传授同性恋经验。然而在许多社会,同性恋是不被如此公开接受的。近年来,在许多西方国家中,对待同性恋的态度已经变得更为宽容,媒体和新闻界关于同性恋关系的正面形象也越来越常见,有些国家准许同性恋结婚,例如:丹麦:第一个承认同性伴侣同居法律地位的欧洲国家。1989年,发起了一项关于建立同性伴侣注册的议案。并于1989年10月1日起生效。接着还有挪威、冰岛、比利时、德国、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但是在我们国家,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同性恋行为一般都是不公开的。虽然同性恋由社会边缘向主流的转变还不彻底,但近年来取得的快速进展却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很多电视公众人物都是同性恋,比如台湾一档很火的娱乐节目──《康熙来了》节目主持人:蔡永康就是男性同性恋,还是已经逝世好几年的乐坛和影坛巨星──张国荣同样也是男同性恋。还有很多未公开的同性恋关系……

书中涉及到性别与性的部分,我就浅尝辄止地谈到这里,以上很多我的想法说法或许不成熟,或许无法体现出用社会学的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本书的开头让我很受启发的是,书中用了一个很简单的“喝咖啡”的例子,透彻的分析出5个问题,从咖啡这种饮品的本身到他它的历史,到喝它的这一行为,再到各国消费咖啡的差异性以及咖啡贸易引出全球化贸易,这种以小见大的分析问题的方法,是非常

值得我学习的。我反思自己似乎从未这么透彻具体把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从简单分析到复杂,我后悔自己似乎从小就没有培养出自己动脑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么多年来的学习中总是在等待着他人已经思考完的答案。社会学这么学科能培养人的思考的能力太多太多,是该大学生阅读学习的一门学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