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行为矫正案例(学生版).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案例

——拒绝上课玩手机

摘要;上课玩手机逐渐成为大学课堂的普遍现象,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降低,学习效率也显著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本案例通过对Z同学上课玩手机行为的矫正,不断提高该同学的自制力和学习效率,帮助其成长和提高,也为众多的课堂玩手机者提供一个较好的矫正参考。

关键字:课堂玩手机控制矫正

一、案例介绍

主诉:Z是某师范院校一名大三学生。Z喜欢玩手机,而且是特定在上课的时间玩手机。由于玩手机,Z的成绩直线下滑。Z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但是自己又改正不了,很是苦恼。

个人陈述:大一的时候刚进学校,感觉什么都很不适应。特别是上课的教学与中学的时候很不一样。我适应不了,很是焦躁。一次上课的时候,拿出手机,随便点开一个软件来玩,感觉玩手机的时候心情放松,课堂氛围也不再那样令人难受。好像上课玩手机可以减轻课业压力。后来只要是上课,我都会拿出手机来玩。如果不玩手机,我就觉得好像心里有什么堵着,很不安。拿出手机,就算是不玩游戏,不进入网页,只是看看时间我都会轻松不少。后来一次期末考试,我考得很差,同学说我是上课一直玩手机影响了我的成绩。我自己也明白其中的原因,想要改正,但是一到上课时间我总会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机。下课的时候我又会收起手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这样让我的学习效率很差,考试也只能勉强及格。我试图想要改正这个不良行为,但是最多能坚持2节课。

二、矫正目标

此次矫正行为持续时间暂定位2个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了解Z的不良行为以及行为的具体情况,并和Z一起制定矫正计划,由室友(两人形影不离)X进行监督并提醒Z。此阶段的目标是使Z的问题行为明显减少,玩手机时间降低为每节课10分钟内,一天不超过一个小时。第二阶段查看Z的计划实行情况,将Z上课玩手机的时间降低到每天上课时间10分钟以内不玩手机并针对矫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起寻找解决办法。第三阶段是将Z的目标行为调整为每天课堂上手机关机,放在书包之内。第四次是追踪,并适时进行支持性厌恶治疗,以维持不良强化物的最低厌恶值,并最终确定有没有必要进行支持性治疗。

三、问题行为评估

1、行为描述:总是在上课时间就玩手机,玩手机可以放松心情,但是学习成绩却越来越差,并且沉迷于玩手机而不能自拔。

2、引入厌恶刺激:用橡皮圈自弹手腕至疼痛,每当当事人拿出手机玩耍便自己弹橡皮圈至疼痛,以至于能够专心上课。

3、选择奖惩物:Z喜欢收集明星卡片,因此,如果每周咨询结束达到目标时就奖励一张明星的小卡片。若Z出现放弃则惩罚其一周不得用手机而且不能上网,若没有达到要求则由X监督一晚上不得上网。

四、方案设计

1、时间安排:鉴于对象为学生,且行为问题发生在课堂,所以将时间定在每天上课前5分钟。每节课将由X进行监督和提醒。

2、使用方法和技术:此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习惯性负强化不断加强导致恶化的,由于玩手机是由负强化建立起来的行为一般很难消退,需要结合别的方法。因此,采用厌恶疗法和系统脱敏法。另外含有强化原理,奖励与惩罚原理等。

五、详细矫正过程

1、首先,和Z讨论上课玩手机的利弊。一方面,上课玩手机确实是能够缓解紧张无聊的心情,并且能够让Z心情愉悦,心理踏实;另一方面,上课玩手机其实是弊大于利的,因为上课玩手机不仅是破坏课堂良好秩序的表现,更加导致Z不能专心上课,直接的坏处就是Z的成绩不理想,基本上只是刚刚及格而已。但是,Z对于自己的情况有所认识,自己想改变上课玩手机的行为但是无能为力,很是苦恼。所以,我们为其设计了一个行为矫正的方案,并且向其介绍所要用到的方法,如厌恶法、奖励法等等。

2、详细步骤

第一阶段:和Z讨论使用的方案和方法,告诉她厌恶疗法、惩罚法和奖励法的主要原理和程序,并请X监督Z的上课情况。在本阶段,Z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将玩手机的时间降低为每堂课10分钟,一天不超过一个小时。如果Z超出了10分钟,则必须自行弹手腕上的橡皮圈至疼痛,打消自己想继续玩手机的冲动。刚开始Z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定进行,但是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Z的积极性便没有刚开始那么强了,有时候弹橡皮圈也是为了敷衍监督者X,这个时候X就应该和Z讲述上课玩手机的坏处,鼓励Z坚持下去。

第二阶段:总结第一阶段的情况,若Z的表现一直很好则对Z做出一些奖励性的行为,比如奖励其一张明星卡片,充分肯定其努力。如果Z没有达到目标则没收其手机并且不能上网。总结出在第一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并约定不再犯。并且要将Z上课玩手机的时间再次降低为每天10分钟(所有上课时间之内),并且按照第一阶段的实行方案进行。

第三阶段:现在的目标是Z不能在上课时间玩手机,注意是一秒钟都不行,包括看时间。在每堂课上课之前,X要监督Z将手机关机并且放在书包之内,手机不能出现在Z的视线范围之内。如果Z能够做到一节课都不拿出手机并且认真听课,可以奖励Z在课余时间将手机开机玩一些自己喜欢的游戏。但是X必须严格监督Z在下一堂课上课之前将手机关机放好。

第四阶段:追踪观察。在之前的三个阶段中,Z已经能够做到在X的严格监督之下上课时间不玩手机,但是最后一个阶段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Z不能坚持控制自己上课不玩手机,那么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必须鼓励Z严格要求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给予Z隐形关注,观察其在没有监督之下的表现。如果Z又在上课时间玩手机,则可以对其进行支持性治疗,直至最终确定不再需要支持性治疗。

六、结果

经过为期四阶段的治疗矫正,在正常教学过程中,Z能够遵守约定专心于课堂而不受手机的干扰,即使手机就放在眼前,继而课堂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受益颇多,具体矫正过程及

七、矫正行为的效果评估与分析

1. 效果评估

这是一则运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矫正,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过程。经过为期两个月的矫正治疗,Z同学逐渐达到上课专心于课堂而不受手机的干扰,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课堂纪律,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将该方法运用于生活其他方面,受益颇多。

2. 方案与过程的反思

在该矫正目标的实施过程中,监督者X作为其好友兼指导者,在给予厌恶刺激弹橡皮圈使其疼痛的过程中,很难较好地把握操度以达到真正惩罚的效果而又不伤害Z同学,因此厌恶刺激的操作需确保其规范一致性,更多考虑其可行性及实施效果,以及被矫正者的承受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