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行为矫正案例(学生版).doc

合集下载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word版本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word版本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案例-智障儿童攻击行为的矫正一、学生基本情况姓名:冯某性别:男出生年月:1996年7月健康状况:良好智障程度:中度智障原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家庭及教养情况:冯某的妈妈是军人,对孩子要求较高,有时会有暴力行为。

冯某的阿婆和爸爸较溺爱孩子。

受教育情况:冯某在普小随班就读到四年级,对于知识掌握少,除写字外不能独立完成作业。

在学校一些同学不懂事嘲笑辱骂他,加上课程难度太深无法理解,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发展到逃学厌学的地步。

现在天使国际特教学校就读。

二、主要问题行为描述1、不喜欢集体生活,感到一切都没有兴趣,不愿参加任何集体活动和课堂活动,上课时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并做自我暗示,例如我不喜欢上课,我不愿做作业等。

2、冯某对于与其发生摩擦的同学会进行谩骂,并嘲笑其他有障碍的孩子。

如果有人(包括家长和训练人员)阻碍其完成某事,他会大打出手。

3、冯某爱看奥特曼的动画片,有些沉迷其中,喜欢想象并模仿有各种能量的怪兽去破坏他不满意的东西。

4、心里承受能力差,如果遇到难题就会放弃并产生很严重的自责,如“我太笨了,我害妈妈受了一辈子的罪。

”三、确定终点行为冯某的攻击行为在训练和课堂教学中反复的表现出来,并且严重的影响到正常的康复训练,因此,被看成是严重的行为问题,需要介入一定的干预措施。

终点行为定为:通过矫正,使冯某逐渐减少攻击行为的次数,直至停止攻击行为。

四、问题行为及原因分析1、生理因素冯某因难产造成宫内窒息,导致智力受到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需求。

2、教育因素冯某一直在普小就读,但学习能力很差,由于学生较多,教师不能照顾周全。

冯某不能完成学业,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从而造成了学生自信心低下并使冯某形成了攻击行为。

3、家庭因素由于孩子有缺陷,其爸爸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从而产生了过分的爱护和溺爱,放任其不良行为。

另外冯某喜欢看奥特曼打斗的碟片,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

一年级不良行为矫正案例

一年级不良行为矫正案例

一年级不良行为矫正案例1. 小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经常在课堂上发出嘈杂的声音,打断老师的讲课,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

为了纠正他的不良行为,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老师与小明进行了一对一的谈话,详细了解他的原因和想法,并告诉他这样的行为对他和其他同学都是不公平的。

然后,老师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每天小明能够保持安静并专心听讲的时间,就能得到一颗小星星,累计到一定数量后可以兑换奖品。

通过这个奖励制度,小明逐渐改掉了嘈杂的习惯,变得更加专注听讲。

2. 小红是一年级的学生,她经常在课堂上与同学们打闹,打扰了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

老师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决定采取措施矫正她的不良行为。

首先,老师进行了一次班会,向全班同学宣布了纪律规定,明确了打闹行为的影响和后果。

然后,老师与小红进行了个别谈话,帮助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要求她写一份检讨书。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老师密切关注小红的行为,并及时给予表扬和批评。

通过这一系列的矫正措施,小红逐渐改掉了打闹的习惯,成为了一个守纪律的好学生。

3. 小华是一年级的学生,他经常不按时完成作业,并且经常忘记带书包。

这样的行为影响了他的学习效果,同时也给老师和家长带来了困扰。

为了改变他的不良行为,老师与家长共同商讨,并制定了一份行为计划。

首先,老师与小华进行了一次谈话,了解到他的困惑和问题。

然后,老师与家长一起制定了一个作业和书包管理的计划,要求小华每天按时完成作业并整理好书包。

为了激励他,老师还制定了一个奖励制度,每完成一天作业并带好书包,就能得到一颗小星星,累计到一定数量后可以换取奖品。

通过这个行为计划和奖励制度,小华逐渐改变了不按时完成作业和忘记带书包的习惯。

4. 小杰是一年级的学生,他经常在课堂上说脏话,影响了其他同学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秩序。

为了矫正他的不良行为,老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老师与小杰进行了一次个别谈话,让他认识到说脏话的不良影响,并要求他写一份检讨书。

然后,老师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脏话罚金箱”,每次小杰说脏话,就需要往罚金箱里投入一定数量的红花。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案例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案例

不良行为学生教育转化案例
___是一个性格外向但问题多多的学生。

他长期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因为父母长期外出务工,由祖父母照管。

加上前任老师的操之过急的教育,让他认为老师是仇视他的,对他有成见。

他常常故意惹老师生气,认为老师越生气他越开心。

这种行为让他在同学中没有好朋友,研究惯不好,研究态度不端正,成绩平平。

为了帮助___转变,我采取了多管齐下,以诚感化的策略。

首先与家长商量,希望___暂时离开“宠境”,让祖父母严格要
求他。

其次,耐心激励,换位认知,发现他的闪光点,及时表扬,私下进行个别谈话。

最后,量才而用,建立威信,让他当值___,负责纪律、卫生等工作,得到了同学和老师的重视。

现在___的脾气有明显好转,研究成绩也进步了。

这个案
例让我明白,要多方位强化管理,耐心激励,量才而用,才能帮助学生转变。

同时,也要注意家庭情况对学生的影响,避免家庭因素造成学生性格上的问题。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委托单位:某市工读学校受理日期:2023年6月一、案情概述某市工读学校的学生小明(化名),在过去的一年中表现出一系列严重的不良行为,包括欺凌同学、逃课、吸烟等。

这些不良行为严重影响了校园秩序和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也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了不小的困扰。

为了帮助小明纠正不良行为,学校和家长向我们求助,希望我们能够通过专业的矫正措施帮助小明重新走上正轨。

二、个案分析1. 家庭背景小明来自一个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后由母亲抚养。

母亲长期在外打工,家庭教育比较疏松,对小明的教育管理能力有限。

这种家庭环境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给小明的成长和学习带来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2. 个人特点小明外表阳光、活泼,但内心孤独、叛逆,生活中缺乏自我约束和自律能力。

在学习上缺乏目标和动力,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不以为然,容易受到周围不良同伴的影响,导致了一系列的不良行为。

3. 行为原因小明的不良行为主要源于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同时也受到了同龄人的不良影响。

缺乏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导致了不良行为的频发。

三、目标设定1. 帮助小明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他人和自己的危害,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 引导小明重拾对学习的兴趣,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 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人际交往观念,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树立积极的人际关系观。

四、矫正措施1. 心理辅导通过与小明进行深入的心理沟通和交流,帮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心理辅导中,我们将采取探索式的方法,了解小明的内心需要,帮助他树立自尊、自信和责任感。

2. 学业辅导针对小明在学习上的困难,我们将由专业老师进行学业辅导,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计划和指导,帮助小明重新树立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我们将引导小明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

3. 行为矫正针对小明的不良行为,我们将进行行为习惯的矫正。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一、个案背景该学生名为小明(化名),今年16岁,就读于某市工读学校。

小明在进入该学校前是一个问题儿童,经常违反校规和家规,旷课、打架、偷窃等不良行为不绝于耳。

他的家庭环境复杂,家庭成员三分离,父母离异,母亲多次结婚,造成小明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安全感和优秀榜样。

二、问题分析小明的不良行为主要表现为攻击性行为、违法犯罪行为和逃课行为。

他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动手打架,严重破坏了校内环境。

小明在校期间多次被发现偷窃同学的财物,违法次数频繁。

他也经常逃课,成绩低下。

三、措施实施与效果评估为了解决小明的不良行为问题,学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1.心理疏导:学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与小明进行定期交流,并帮助他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情绪冲动,引导他调整态度。

2.家庭关怀:学校与小明的监护人保持密切联系,设置家校联络日,以了解家庭情况,并为小明提供家庭帮助和支持。

3.社交技能培养:学校组织社交技能培训班,帮助小明提升人际交往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4.案例分析讨论:学校组织案例分析讨论活动,让小明通过观察和分析同龄人的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状况,引发他的自我反思。

以上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效果:1.小明的攻击性行为逐渐减少,不再频繁发生冲突和打架的事件。

他学会了控制情绪,以积极的方式沟通和解决问题。

2.小明的违法犯罪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没有再出现偷窃同学财物的情况。

他逐渐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伤害。

3.小明的逃课行为明显减少,学习态度得到改善,成绩有了显著提升。

他逐渐明白了掌握知识的重要性,并体悟到通过努力学习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

四、个案总结通过针对小明的详细矫正计划和措施的实施,小明的严重不良行为得到了显著改善。

他如今成为学校的楷模生,并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这一成功案例也表明,工读学校对于有行为问题的学生具有重要的矫正改变作用,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案例

中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案例

中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案例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中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案例之一北京市密云县十里堡中学李海燕一、一般情况求助者:男,14岁,在校中学生。

二、求助者自述主诉:自己总是用牙齿肯手指甲,手指甲已经很短,很小,畸形了,总想改变这个习惯,但是总是改不了。

个人陈述:出生于教师家庭。

爸爸是一所中学的校长,工作很出色。

对我的管教也很严格。

妈妈也是老师,是区里的骨干教师,工作很出色。

因为上小学时,有一道奥数题做了很久,也不会。

那天妈妈很生气,看着妈妈阴沉的脸色,觉得很紧张,自己怎么就那么笨呢?想着想着,就不知不觉地咬起手指甲。

后来,经常啃自己的指甲。

爸爸妈妈发现了,总是教育我如何的不干净,有细菌。

更有甚者,他们多次说服教育不管用,以后只要在家里吃指甲被他们发现,爸爸或者妈妈就会用硬东西打我的手指。

当时很疼,但是一回就忘了,还那样。

现在因为每天都啃指甲,大拇指的指甲变得又短,又小,都变形了。

看着别人漂亮的手指甲,我真的难过死了。

为着,我都不愿意在同学面前伸出手来,怕别人笑话。

现在特别想改掉这个坏毛病,但是就是改不掉。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说话过程中大多数时间是低着头,偶尔抬头偷偷看看我,看看我对他所说内容的反应。

面部表情不安,怕自己说错话,紧张。

讲到自己想改掉这个毛病,又怎么也改不掉的时候,表情很痛苦。

求助者体貌特征,手指甲真的很短,已经变形了。

大拇指有白色硬茧子。

求助者出身于教师家庭,父母都是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家教严格,家境也很好。

由于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子,父母对其身体,学习都很重视。

求助者从小就在父母的得影响下,事事想做的最好。

害怕失败和落后于别人给父母丢脸。

长时间的紧张,压力,使他养成了啃手指的毛病。

最近因为父母的唠叨肯手指如何的不卫生,感觉自己吃到肚子里很多脏东西,有恶心、呕吐的感觉,食欲也很快下降。

鉴于对资料的真实性的考证,约见了他的母亲,与了解到的情况一致。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近年来,工读学校内的学生行为问题日益增多。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针对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通过及时干预、个别矫正等方式,帮助他们改正不良行为,重返正轨。

下面,本文就介绍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供参考。

此学生名为李明(化名),14岁。

入学时,李明状态较好,但在学校生活中,他表现出了较多不良行为,如旷课、打架、破坏财物等。

尽管学校老师和辅导员多次对其进行谈话和教育,仍没有太大改善。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的行为问题越来越严重,学校内部已经尽力,但难以解决。

学校随即联系到了社会帮扶组织,邀请社会心理专家到学校进行看望和矫正。

专家在与李明接触后,首先了解了李明的生活背景和成长经历,发现李明患有轻度抑郁症,并对他进行了专业的心理测评,并针对此情况,为他量身制定了个人心理矫治计划。

在矫治过程中,专家采用了各种方法,例如个人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训练。

通过与李明进行深入的个人交流,专家了解到了他不良行为的自身原因,即因为家庭生活不太稳定,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会发生争吵和冲突,而他则选择了不良行为来发泄情绪。

因此,为了帮助李明重回正轨,专家在他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采取了以下步骤:1.以及时、有效的行为矫正为主要手段,督促李明改善不良行为。

2.结合心理矫治计划,针对李明的封闭、压抑等情况进行心理治疗和解除压抑的训练,帮助他积极面对心理问题。

3.针对家庭矛盾,专家也进行了沟通与疏通工作,尽可能让家庭成员之间消除矛盾、解决问题。

通过以上方法,经过数月的努力,李明的行为问题逐渐得到了有效的改善。

同时,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提升,更好地融入了校园生活。

值得一提的是,在矫治过程中,学校辅导员也给予了他充分的关心,让他在慢慢成长,真正融入校园家庭。

最终,李明的不良行为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家庭矛盾解决,他也逐渐成长为一个健康、阳光的少年,最终取得了优异的学业成绩。

行为矫正案例

行为矫正案例

大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案例我不想整天唉声叹气一案例介绍:主诉:M 是某师范学院一名大二学生。

M 总是喜欢哀声叹气,每天叹气次数特别多,感觉做什么事前都想叹气,因此做事特别没劲,自己也意识到叹气太多了对自己的影响,想改又改不掉,很苦恼!个人陈述:高中时学习成绩一般,一般考试结束后成绩总不会特别满意,很无奈,我只好叹气了,可是有一次考的特别差,我就接连不断的叹气,感觉叹气叹完了能轻松不少,好像叹气能够减少压力,我是这么觉得的。

后来每当考试前我也想叹气,因为想到考完肯定又不理想我就叹气。

妈妈说“总叹气总叹气,叹的我都烦!”,叫我改,不过我总是改不了。

我也咨询过老师,老师说是我压力太大了,让我放轻松点,不要太大压力,可是没什么效果,高中时期怎么可能没压力呢。

后来也就这么不了了之,放任自流了。

上了大学后我以为会好一点,谁知道现在反而更加严重,以至于现在每次做什么事前我都要叹气,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也想叹气,每天都在不停的叹气。

感觉自己很没劲,特别难受,做什么事都不开心,整天都在不停的叹气中。

自己曾经也试图控制过,就是叫自己不许唉声叹气,但是特别难受,而且坚持不了俩天就不行了。

二矫正目标:此次矫正行为持续时间暂定位2个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了解M的不良行为以及行为的具体情况,并和M 一起制定矫正计划,由M 的室友W 进行监督并提醒M 。

此阶段的目标是使M 得问题行为明显减少但多少不限。

第二阶段查看M 的计划实行情况,将M 叹气的次数降低到每天30 次以内并针对矫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第三阶段是将M 的问题行为降低至每天10 次以内,甚至没有。

第四次是追踪,并适时进行支持性厌恶治疗,以维持不良强化物的最低厌恶值,并最终确定没有必要进行支持性治疗。

三问题功能评估1、行为描述:总是在遇到一点点难题或者自己不顺心的事情时叹气,每天次数不定,一般都会有五十多次,甚至更多。

叹气完了以后的确可以舒缓一下压力,但是却再也提不起做事的信心。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一、案例背景小明,男,5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近期,小明的母亲向我反映,小明在家里的行为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经常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对家人进行攻击。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这种行为,我对其进行了观察和矫正。

二、行为表现1.情绪波动大:小明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时,情绪波动很大,容易发脾气。

2.攻击行为:在幼儿园里,小明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动手打人。

3.自我中心:小明在集体活动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和分享。

4.依赖性强:小明对家人的依赖性很强,不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三、行为矫正策略1.增强情绪管理能力(1)引导小明认识情绪:通过讲故事、绘画等方式,让小明了解不同的情绪表现。

(2)教授情绪调节方法:教给小明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数数等。

(3)设立情绪发泄区:在幼儿园设立一个情绪发泄区,让小明在遇到情绪问题时,可以到这个区域进行发泄。

2.改善攻击行为(1)强化正面行为:当小明表现出友好、合作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2)设置明确规则:制定班级规则,让小明明白攻击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3)引导小明换位思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小明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培养分享意识(1)开展分享活动:组织班级分享活动,让小明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2)教授分享技巧:教给小明一些分享的技巧,如轮流玩、互相帮助等。

(3)树立榜样:让小明看到其他同学分享的行为,激发其模仿欲望。

4.提高独立性(1)设置小目标:为小明设定一些小目标,鼓励其独立完成。

(2)提供适当帮助:在小明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帮助,引导其独立解决问题。

(3)创造独立空间:给小明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让他学会独立完成任务。

四、矫正效果1.情绪波动得到控制,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应对。

2.攻击行为明显减少,与同学相处更加融洽。

3.分享意识得到提高,能够主动与同学分享玩具和食物。

4.独立性增强,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通过对小明行为矫正案例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行为矫正的必要性。

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个案

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个案

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个案年级五年级班级五班学生不良习惯学生闫兴宇课上不能专心听讲,小动作多,还结伴贪玩,常说假话骗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作业量欠缺,在校园、楼道追逐打闹,乱扔果皮纸屑,不爱护学校环境,个人卫生习惯较差,在同学之间讲脏话、粗话等等。

学生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我们的小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特别是出身在文化层次居中的城市居民,望子成龙心切,但由于自己的文化修养所限或由于生活习惯的不良影响,或由于周围环境不够适应孩子成长之故,或多或少给我们的小学生的生活习惯或学习习惯,从不同程度上受到特殊的影响。

正如小学教育学所说的:"因为家庭是儿童首先接受教育和影响的地方,家长是儿童接触最多最亲近的人和第一位教师",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成长。

凡是家庭教育抓得紧,抓得好,儿童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学校里接受教育就比较快,反之就比较困难,进步得比较慢,甚至有的还会变坏,如:有些个体商户或进城务工的农民平时很忙,精力不在孩子身上任其自生自长,不忙时,有了大把钞票无事可干,就在家不是宴请亲戚朋友,就是玩麻将打扑克,这些家长(这些孩子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却无心去顾及孩子,更严重的是他们的言行举止、生活习惯直接影响着我们的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学校里,我们有的小学生,经常迟到,不爱完成作业,或作业质量欠佳,或者上课不专心听讲,小动作多,还结伴贪玩,爱说假话骗人等等,都和家长的影响或是这些小学生周围环境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这种现象在我们的每所学校,每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存在着,这些学生大多天资聪明,学习成绩却属于后进者,我们大部分教师颇感头疼,对他们产生厌恶或放宽尺度的方法来对待他们,这样下去将更严重地挫伤这部分小孩子的健康成长,甚至将来会给我们的社会输送一批不合格的人才。

矫正方法一、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

先哲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一、个案背景小明(化名)是一名就读于工读学校的学生,由于家庭环境的问题和个人行为偏差,小明在校期间表现出严重的不良行为,包括违纪、打架、逃学等问题。

在校园和社区中,小明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负面评价,对其个人成长和学校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

二、问题分析1. 家庭环境问题:小明的家庭存在诸多问题,包括父母离异、单亲抚养、经济困难、家庭暴力等。

这些问题对小明的成长造成了消极影响,导致他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从而产生逆反心理和不良行为。

2. 个人行为偏差:小明在学校表现出的不良行为,主要包括缺课、打架、言语粗俗、违纪等。

这些行为不仅影响了他自身的学习和成长,也对周围的同学和社区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干预措施1. 心理辅导:针对小明的家庭环境问题和个人行为偏差,学校安排心理专家对其进行辅导。

通过谈话和心理测试等方式,了解小明的内心需求和问题症结,帮助他缓解情绪压力和调整心态。

2. 行为矫正:针对小明在校表现出的不良行为,学校进行行为矫正和纠正教育。

通过规范教育、集体活动、个别指导等方式,引导小明认识行为的错误和后果,培养其积极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3. 家庭支持:学校积极联系小明的家长,了解家庭情况和需求,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通过与家长的合作和支持,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和人生观念,缓解其心理压力和家庭矛盾。

四、矫正效果经过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小明的不良行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矫正和改善。

在心理辅导和行为矫正的帮助下,小明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主动改正错误,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和活动,逐渐融入校园生活。

家庭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家长对小明的关心和支持也增加了,为其健康成长打下了良好基础。

五、启示与展望1. 平等尊重:在矫正学生不良行为过程中,学校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点,倾听他们的诉求,树立平等和理解的态度。

2. 多元支持:学校应当加强与学生家庭的联系和支持,多角度全方位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形成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合力。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个案背景:小明(化名),男,17岁,是某工读学校的一名学生。

他的家庭背景比较复杂,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小明选择进入工读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同时通过工读来换取一部分学费。

由于在学校表现不良,小明面临严重的矫正问题,需要进行个案管理。

问题描述:小明在学校表现出一系列不良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违反校规、挑衅师生、参与打架斗殴等。

他经常逃课,旷工,以及对学校设施进行破坏。

他的不良行为不仅影响到他自己的学习和成长,也给其他学生和教师带来了困扰和威胁。

问题分析:通过与小明的交流和观察,我们发现小明的不良行为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 家庭环境:小明的家庭经济困难,家庭关系紧张,缺乏稳定的家庭支持和教育。

2. 自卑心理:由于学业不如其他同学出色,小明的自尊心受到了打击,他试图通过不良行为来获取一些自尊和认可。

3. 朋友圈影响:小明的朋友圈多为不良学生,他们之间相互影响,形成了一种以不良行为为标准的价值观。

4. 缺乏目标和动力:小明缺乏明确的人生目标和学习动力,对学校和未来缺乏信心。

干预方案:为了帮助小明纠正不良行为并提升他的学习和成长,我们制定了以下干预方案:1. 家庭支持:与小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问题,并提供适当的家庭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重建稳定的家庭环境和关系。

2. 心理辅导和培训: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和培训,帮助他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增强自信心和学习动力。

3. 建立积极朋友圈:组织小明参加一些正能量的活动和课程,让他接触到一些积极向上的朋友,逐渐改变他的朋友圈和价值观。

4. 培养目标和动力:与小明进行个人谈话,帮助他树立个人目标和学习动力,并提供相关的资源和支持,鼓励他积极参与校内外的活动和竞赛。

5. 行为规范和奖惩措施:对小明的不良行为进行规范,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相应的奖惩措施,以引导他良好行为和自制力的培养。

6. 职业教育培训和指导:针对小明的职业培训需求,提供适当的职业教育指导和培训,帮助他获得实际技能并增加对未来就业的信心和竞争力。

行为矫正案例

行为矫正案例

行为治疗案例09370141 代亮被矫正者基本情况:姓名:小K 性别:男年龄:10岁,在读小学四年级智力正常不良行为:小K上课总爱随便插嘴,有时站起来离开座位与同桌讲话,严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秩序,老师父母的批评和说服都无效。

辅导过程确定行为矫正:减少小K上课随意插嘴的次数,不影响课堂正常教学。

测定行为基准线:采用观察法。

在上课4 5分钟内记录随意插嘴的次数,为求准确性,选择不同节次的数学、语文课,共观察5天,假如:观察数学平均每节课插嘴4~6次,语文约5次。

选择强化物:通过家庭访谈和与小K 沟通,得知有效强化物“X”详细过程与结果:我事先和小K,帮助他进一步认识上课随便插嘴行为的不良后果,增强他减少这一不良行为的意愿,向他说明如果他上课少插一次嘴就奖励一张代券,三张代券就可换得一个”X"。

取得该生的同意后,订立口头契约。

阶段一:减少数学课插嘴行为。

“强化技术”在旁边观察小K的上课行为,若做到一节数学课插嘴次数比基准期少1次,可得代券1张;少2次,可得代券2张,以此类推,3张代券可换1个“X"。

若超过基准线平均数1次。

则罚代券l张,以此类推。

阶段二:数学、语文课上同时控制。

“惩罚和强化并用”数学课要求保持第一阶段的平均3~5次,就可得l张代券;若少1次。

可得2张代券;超过4次,罚券l张。

语文课也以基准期5次为界,减1次奖1张券。

超1次罚1张券。

其他以此类推,时间4周。

阶段三:为追踪期,取消增强物。

这一阶段是很重要的,由于要结束矫正过程,不能每次都是用代券,而且时间长了会产生饱厌现象,因此,当阶段一,阶段二达到一定效果时,就要改变强化策略。

改用老师的表扬和鼓励,若小K在课堂上插嘴的次数很少了,下课时,老师给予表扬和称赞。

并逐渐改为“间歇性强化”,即有时下课时表扬,有时下课时不表扬。

逐渐强化小K上课少插嘴的良好行为。

预期:通过矫正,小K能明显减少上课随意插嘴行为,保持良好的上课秩序。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一、案情综述XX(化名)是一名17岁的工读学校学生,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法继续在普通学校读书,因此选择进入工读学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由于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学校适应不良,XX在入学不久后就出现了严重的不良行为问题,包括校园欺凌、违纪不良行为等。

在学校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关注下,XX接受了严肃的矫正行为,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二、问题分析1. 家庭环境问题XX的家庭环境并不稳定,家庭经济拮据,父母长期外出打工,无法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教育。

这导致了XX在家庭中缺乏温暖和关怀,常常自行解决问题,无法获得积极的心理成长。

2. 学校适应问题进入工读学校后,XX并没有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由于之前在普通学校的学习习惯和社交方式与工读学校存在较大差异,他很难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对学校管理制度也存在抵触情绪。

3. 不良行为问题由于家庭环境和学校适应问题的影响,XX在学校中频繁出现了欺凌同学、打架斗殴、违反纪律等不良行为。

这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学业和发展,也对其他学生和师生关系造成了负面影响。

三、矫正行为过程1. 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干预得知XX的不良行为后,学校老师立即与XX的父母取得联系,沟通了解家庭环境和问题的根源。

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了积极的家校互动氛围,加强了对XX的关注和教育。

2. 心理疏导和辅导学校为XX安排了专业的心理老师,对他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辅导。

通过让XX了解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找到自我改正的动力和信心,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职业技能培训除了对XX进行行为矫正和心理辅导外,学校也注重对他职业技能的培训。

通过让XX 学习一门技术,让他在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自豪感,帮助他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四、矫正成果和展望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和教育,XX的不良行为得到了有效的纠正,他也在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更重要的是,他学会了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工读学校是为了帮助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适应常规高中学习环境的学生而设立的特殊学校。

这些学生通常具有学习障碍、行为问题或家庭问题等,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帮助。

即使在这样的特殊学校里,也会出现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的情况。

本报告将从一个具体的案例出发,分析并总结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

个案概况小明(化名),男,17岁,就读于某市某工读学校。

小明的父母离异,他和母亲住在一起。

由于父亲长期不在身边,母亲工作繁忙,小明缺乏家庭关系的支持和教育,从小就显露出叛逆、暴躁的性格。

小明在过去的两年中,曾多次因为在校打架、辱骂老师、逃学等行为而受到学校的处分。

严重不良行为表现最近一次事件中,小明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导致校园内发生一起严重的打架事件。

事后,学校对小明进行了严厉的处分,并决定对其进行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正。

矫正措施1.心理辅导:学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学会适当的情绪管理技巧。

2.行为训练:学校安排教师和辅导员对小明进行行为训练,通过各种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教会小明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解决矛盾,并培养他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

3.家庭关系重建:学校联系小明的母亲,加强家庭教育,帮助母亲理解小明的困境和问题,让她能够更好地关心和支持孩子,给予他更多的爱和教育。

矫正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努力,小明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逐渐学会了控制情绪,与同学之间的冲突也有所减少。

小明和母亲的关系也有所好转,母亲更多地关心和支持他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的教师和辅导员也对小明的变化表示赞赏和肯定,他们相信小明的未来会更加光明。

总结与展望小明的案例表明,即使是在工读学校这样的特殊教育环境中,也会出现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

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不能简单地用惩罚和处分来解决问题。

通过心理辅导、行为训练和家庭关系重建等措施,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改变不良行为,重新融入社会。

专门教育矫治案例(3篇)

专门教育矫治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男,16岁,初中生。

因涉嫌盗窃被公安机关逮捕。

经调查,小明曾因偷窃同学钱财被学校处分,此次盗窃行为更是性质恶劣,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

在审讯过程中,小明表现出较强的抵触情绪,对犯罪行为没有深刻认识,心理扭曲严重。

为了帮助小明重新融入社会,当地司法机关决定对其进行教育矫治。

二、矫治目标1. 帮助小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认识到犯罪的危害性,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2. 培养小明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其成为遵纪守法、有责任感的公民。

3. 恢复小明的心理健康,使其具备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

三、矫治方法1. 心理咨询与心理疏导针对小明心理扭曲、抵触情绪严重的情况,矫治人员为他安排了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通过与小明深入沟通,了解其心理状况,帮助他分析犯罪原因,消除心理障碍。

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小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示愿意改正。

2. 家庭教育与亲情关怀矫治人员与小明的家人取得联系,了解家庭背景,帮助家庭改善亲子关系。

同时,鼓励家人给予小明更多的关爱和支持,让他在家庭中感受到温暖,增强其改过自新的信心。

3. 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组织小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社区服务等,让他亲身体验劳动成果,培养责任感。

在实践过程中,小明逐渐学会关心他人,体会到助人为乐的喜悦。

4. 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小明文化程度较低的情况,矫治人员为他提供文化教育,帮助他提高文化素养。

同时,根据小明的兴趣和特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为其就业创造条件。

5. 法制教育与社会公德教育通过组织小明参加法制讲座、观看法制宣传片等形式,加强法制教育,提高其法律意识。

同时,开展社会公德教育,使其明白遵纪守法、尊重他人、关爱社会的重要性。

四、矫治过程1. 初期阶段:矫治人员与小明建立信任关系,了解其心理状况,消除抵触情绪。

同时,为其制定详细的矫治计划,明确矫治目标。

2. 中期阶段:通过心理咨询、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活动,逐步引导小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案例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案例

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案例一年前我新接手二年级二班的班主任兼数学教学工作。

我班有一位女生叫苏友玲,当时8岁。

她长期不交作业或不按时交作业,有时甚至不做作业,对老师谎称作业做了放在家里忘带来了;课堂作业拖拉,十次中约有八九次不能即时完成;书本杂乱无章;常常蓬头垢面来上学;总是向爷爷奶奶(她的父母在外地打工)撒谎“作业做起了,交给老师了”。

这个女孩主要存有注意力不集中和自控力较差两方面的问题。

这些问题会导致她的学业失败,我不能对她失去信心,我要经过多方面的努力去协助她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我知道培养学生任何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都需要做长期、细致的工作,但我作为班主任责无旁贷。

我指定家住在街上(学校就在街上)的优生李柳莹作她的“小老师”,跟她同桌,一起做课堂作业和家庭作业,规定她们师徒俩每天的数学家庭作业都在学校做完才回家去。

李柳莹负责提醒她快快做作业并检查她写完没有,在她需要时还要协助她、教教她怎么写作业。

老师在班上经常公布她的作业进步情况,即时表扬她按时完成作业和准确率提升的状况。

根据她的进步水准,在期末时对她师徒俩同时实行奖励。

我在讲桌里准备了一把梳子,一张毛巾,教室卫生角准备了一个水桶。

又指定生活委员每天检查全班同学的手脸和女生的头发,发现脏手、花脸、乱头发的同学就责令他或她在教室外处理好了才准进教室读书。

在家里由家长给她规定一个位置看书或写作业(主要是语文家庭作业),并把学习用品摆放好或即时放进书包,家长要督促检查。

通过老师、家长、学优生和她本人一年来的共同努力,该生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作业能够较好的按时完成,上课能认真听课,个人卫生、行为习惯也有了可喜的转变。

总来说之,各方面都有了不同水准的良性变化。

不良行为矫正案例(学生版).doc

不良行为矫正案例(学生版).doc

大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案例——拒绝上课玩手机摘要;上课玩手机逐渐成为大学课堂的普遍现象,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降低,学习效率也显著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本案例通过对Z同学上课玩手机行为的矫正,不断提高该同学的自制力和学习效率,帮助其成长和提高,也为众多的课堂玩手机者提供一个较好的矫正参考。

关键字:课堂玩手机控制矫正一、案例介绍主诉:Z是某师范院校一名大三学生。

Z喜欢玩手机,而且是特定在上课的时间玩手机。

由于玩手机,Z的成绩直线下滑。

Z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但是自己又改正不了,很是苦恼。

个人陈述:大一的时候刚进学校,感觉什么都很不适应。

特别是上课的教学与中学的时候很不一样。

我适应不了,很是焦躁。

一次上课的时候,拿出手机,随便点开一个软件来玩,感觉玩手机的时候心情放松,课堂氛围也不再那样令人难受。

好像上课玩手机可以减轻课业压力。

后来只要是上课,我都会拿出手机来玩。

如果不玩手机,我就觉得好像心里有什么堵着,很不安。

拿出手机,就算是不玩游戏,不进入网页,只是看看时间我都会轻松不少。

后来一次期末考试,我考得很差,同学说我是上课一直玩手机影响了我的成绩。

我自己也明白其中的原因,想要改正,但是一到上课时间我总会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机。

下课的时候我又会收起手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样让我的学习效率很差,考试也只能勉强及格。

我试图想要改正这个不良行为,但是最多能坚持2节课。

二、矫正目标此次矫正行为持续时间暂定位2个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了解Z的不良行为以及行为的具体情况,并和Z一起制定矫正计划,由室友(两人形影不离)X进行监督并提醒Z。

此阶段的目标是使Z的问题行为明显减少,玩手机时间降低为每节课10分钟内,一天不超过一个小时。

第二阶段查看Z的计划实行情况,将Z上课玩手机的时间降低到每天上课时间10分钟以内不玩手机并针对矫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第三阶段是将Z的目标行为调整为每天课堂上手机关机,放在书包之内。

第四次是追踪,并适时进行支持性厌恶治疗,以维持不良强化物的最低厌恶值,并最终确定有没有必要进行支持性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不良行为矫正案例
——拒绝上课玩手机
摘要;上课玩手机逐渐成为大学课堂的普遍现象,使得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降低,学习效率也显著下降,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本案例通过对Z同学上课玩手机行为的矫正,不断提高该同学的自制力和学习效率,帮助其成长和提高,也为众多的课堂玩手机者提供一个较好的矫正参考。

关键字:课堂玩手机控制矫正
一、案例介绍
主诉:Z是某师范院校一名大三学生。

Z喜欢玩手机,而且是特定在上课的时间玩手机。

由于玩手机,Z的成绩直线下滑。

Z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但是自己又改正不了,很是苦恼。

个人陈述:大一的时候刚进学校,感觉什么都很不适应。

特别是上课的教学与中学的时候很不一样。

我适应不了,很是焦躁。

一次上课的时候,拿出手机,随便点开一个软件来玩,感觉玩手机的时候心情放松,课堂氛围也不再那样令人难受。

好像上课玩手机可以减轻课业压力。

后来只要是上课,我都会拿出手机来玩。

如果不玩手机,我就觉得好像心里有什么堵着,很不安。

拿出手机,就算是不玩游戏,不进入网页,只是看看时间我都会轻松不少。

后来一次期末考试,我考得很差,同学说我是上课一直玩手机影响了我的成绩。

我自己也明白其中的原因,想要改正,但是一到上课时间我总会不由自主的拿起手机。

下课的时候我又会收起手机该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样让我的学习效率很差,考试也只能勉强及格。

我试图想要改正这个不良行为,但是最多能坚持2节课。

二、矫正目标
此次矫正行为持续时间暂定位2个月,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了解Z的不良行为以及行为的具体情况,并和Z一起制定矫正计划,由室友(两人形影不离)X进行监督并提醒Z。

此阶段的目标是使Z的问题行为明显减少,玩手机时间降低为每节课10分钟内,一天不超过一个小时。

第二阶段查看Z的计划实行情况,将Z上课玩手机的时间降低到每天上课时间10分钟以内不玩手机并针对矫正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第三阶段是将Z的目标行为调整为每天课堂上手机关机,放在书包之内。

第四次是追踪,并适时进行支持性厌恶治疗,以维持不良强化物的最低厌恶值,并最终确定有没有必要进行支持性治疗。

三、问题行为评估
1、行为描述:总是在上课时间就玩手机,玩手机可以放松心情,但是学习成绩却越来越差,并且沉迷于玩手机而不能自拔。

2、引入厌恶刺激:用橡皮圈自弹手腕至疼痛,每当当事人拿出手机玩耍便自己弹橡皮圈至疼痛,以至于能够专心上课。

3、选择奖惩物:Z喜欢收集明星卡片,因此,如果每周咨询结束达到目标时就奖励一张明星的小卡片。

若Z出现放弃则惩罚其一周不得用手机而且不能上网,若没有达到要求则由X监督一晚上不得上网。

四、方案设计
1、时间安排:鉴于对象为学生,且行为问题发生在课堂,所以将时间定在每天上课前5分钟。

每节课将由X进行监督和提醒。

2、使用方法和技术:此问题行为主要是由于习惯性负强化不断加强导致恶化的,由于玩手机是由负强化建立起来的行为一般很难消退,需要结合别的方法。

因此,采用厌恶疗法和系统脱敏法。

另外含有强化原理,奖励与惩罚原理等。

五、详细矫正过程
1、首先,和Z讨论上课玩手机的利弊。

一方面,上课玩手机确实是能够缓解紧张无聊的心情,并且能够让Z心情愉悦,心理踏实;另一方面,上课玩手机其实是弊大于利的,因为上课玩手机不仅是破坏课堂良好秩序的表现,更加导致Z不能专心上课,直接的坏处就是Z的成绩不理想,基本上只是刚刚及格而已。

但是,Z对于自己的情况有所认识,自己想改变上课玩手机的行为但是无能为力,很是苦恼。

所以,我们为其设计了一个行为矫正的方案,并且向其介绍所要用到的方法,如厌恶法、奖励法等等。

2、详细步骤
第一阶段:和Z讨论使用的方案和方法,告诉她厌恶疗法、惩罚法和奖励法的主要原理和程序,并请X监督Z的上课情况。

在本阶段,Z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将玩手机的时间降低为每堂课10分钟,一天不超过一个小时。

如果Z超出了10分钟,则必须自行弹手腕上的橡皮圈至疼痛,打消自己想继续玩手机的冲动。

刚开始Z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定进行,但是进行了一段时间之后Z的积极性便没有刚开始那么强了,有时候弹橡皮圈也是为了敷衍监督者X,这个时候X就应该和Z讲述上课玩手机的坏处,鼓励Z坚持下去。

第二阶段:总结第一阶段的情况,若Z的表现一直很好则对Z做出一些奖励性的行为,比如奖励其一张明星卡片,充分肯定其努力。

如果Z没有达到目标则没收其手机并且不能上网。

总结出在第一阶段所存在的问题,并约定不再犯。

并且要将Z上课玩手机的时间再次降低为每天10分钟(所有上课时间之内),并且按照第一阶段的实行方案进行。

第三阶段:现在的目标是Z不能在上课时间玩手机,注意是一秒钟都不行,包括看时间。

在每堂课上课之前,X要监督Z将手机关机并且放在书包之内,手机不能出现在Z的视线范围之内。

如果Z能够做到一节课都不拿出手机并且认真听课,可以奖励Z在课余时间将手机开机玩一些自己喜欢的游戏。

但是X必须严格监督Z在下一堂课上课之前将手机关机放好。

第四阶段:追踪观察。

在之前的三个阶段中,Z已经能够做到在X的严格监督之下上课时间不玩手机,但是最后一个阶段其实是最重要的,如果Z不能坚持控制自己上课不玩手机,那么就前功尽弃了,所以必须鼓励Z严格要求自己。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给予Z隐形关注,观察其在没有监督之下的表现。

如果Z又在上课时间玩手机,则可以对其进行支持性治疗,直至最终确定不再需要支持性治疗。

六、结果
经过为期四阶段的治疗矫正,在正常教学过程中,Z能够遵守约定专心于课堂而不受手机的干扰,即使手机就放在眼前,继而课堂学习效率有所提高,受益颇多,具体矫正过程及
七、矫正行为的效果评估与分析
1. 效果评估
这是一则运用行为矫正技术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矫正,促进个体健康发展的过程。

经过为期两个月的矫正治疗,Z同学逐渐达到上课专心于课堂而不受手机的干扰,严格要求自己遵守课堂纪律,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将该方法运用于生活其他方面,受益颇多。

2. 方案与过程的反思
在该矫正目标的实施过程中,监督者X作为其好友兼指导者,在给予厌恶刺激弹橡皮圈使其疼痛的过程中,很难较好地把握操度以达到真正惩罚的效果而又不伤害Z同学,因此厌恶刺激的操作需确保其规范一致性,更多考虑其可行性及实施效果,以及被矫正者的承受能力。

对于Z同学而言,该方案的实施是一个漫长而又考验意志力的过程,需要Z同学的不断坚持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矫正初期,该同学会因新奇而坚持短暂的几天,即使有X 同学的监督也会是敷衍进行,也许应该从根本上调动其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我们行为的矫正效果。

在后期的跟进治疗中,该同学会因特别的需要而上课玩手机,也会因理解和宽容而被忽略,这个过程并没有预想中的那么完美和严格。

3. 启发
行为的矫正过程是一个不断完善而且需给予充分关爱和耐心的过程,它需要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持,更需要参与者的充分接受和积极配合。

在该参与过程中,共同的努力和信心尤为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