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社区矫正对象案例分析
社区矫正对象案例分析社区矫正是指对刑满释放人员、暂予监外执行人员、假释人员等进行监管、教育和帮助,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的过程。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社区矫正对象的案例,探讨社区矫正的意义、挑战和改进措施。
一、案例背景案例对象为一名吸毒成瘾的年轻人,已经刑满释放并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他在过去的几年中频繁犯罪,包括盗窃、抢劫等违法行为。
社区矫正机构对他进行监管,并提供工作机会和康复辅导。
二、案例分析2.1 问题分析案例对象在过去的犯罪行为中受到了很多负面影响,如毒瘾问题、社会关系紊乱等。
这些问题需要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得到解决和修复。
2.2 康复计划社区矫正机构制定了一份详细的康复计划,包括定期进行尿液检测、参加戒毒康复辅导、接受职业培训等。
通过康复计划的实施,案例对象逐渐戒除毒瘾并重建良好的社会关系。
2.3 职业培训为了帮助案例对象融入社会,社区矫正机构提供了一些职业培训课程,包括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
通过这些培训课程,案例对象可以学到一门技能,并增加就业机会。
2.4 心理辅导案例对象在矫正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心理问题,如自卑、挫折等。
社区矫正机构提供心理辅导服务,帮助案例对象解决心理问题,在心理上得到疏导。
2.5 家庭支持社区矫正过程中,案例对象的家庭支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社区矫正机构与案例对象的家人进行沟通,寻求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同时,家庭也需要接受相应的培训,提高对案例对象的支持能力。
2.6 就业机会案例对象完成职业培训后,社区矫正机构积极协助他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
通过这些就业机会,案例对象可以获得稳定的收入,并逐渐摆脱过去不良的生活方式。
三、社区矫正的意义社区矫正的意义在于帮助矫正对象重新融入社会,摒弃犯罪行为,实现自我救赎和社会重归。
它不仅给予个体第二次机会,也为社会减少了不必要的犯罪和危险因素。
四、社区矫正的挑战4.1 舆论压力由于一些社区矫正对象犯罪过重,公众对社区矫正持有负面看法。
社区矫正机构需要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舆论压力,并努力改变公众对社区矫正的认知。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社区矫正是指对于刑事犯罪分子进行的一种特殊矫正方式,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思想教育、心理疏导、职业培训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避免再次犯罪。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个社区矫正的典型案例,以期能够更好地理解社区矫正的意义和作用。
案例一,小明,男,25岁,因盗窃罪被判刑,经过一年的监狱生活后,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小明接受了心理咨询和职业培训,学会了木工技术,并在社区内的一家家具厂找到了工作。
通过努力工作和社会交往,小明逐渐摆脱了过去的不良习惯,重新树立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最终成功融入社会,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案例二,小红,女,30岁,因吸毒罪被判刑,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小红接受了戒毒治疗和心理辅导,逐渐戒除了吸毒的习惯。
同时,她还参加了社区组织的义工活动,帮助孤寡老人和残障儿童,通过这些活动,小红找到了重新融入社会的动力和价值。
最终,小红成功戒毒,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且成为了社区内的一名积极分子。
案例三,张三,男,35岁,因家庭暴力罪被判刑,进入社区矫正阶段。
在社区矫正期间,张三接受了家庭暴力治疗和情绪管理培训,逐渐控制了自己的暴力倾向,并学会了与家人沟通和包容。
通过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张三和家人进行了多次沟通和调解,最终解决了矛盾,重建了家庭和睦。
如今,张三和家人关系融洽,他也成为了社区内的一名志愿者,帮助其他有类似问题的家庭解决矛盾。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社区矫正对于犯罪分子的改造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多种方式的矫正手段,犯罪分子能够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避免再次犯罪,重新融入社会,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共同推动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为社会治安和和谐稳定作出更大的贡献。
社区矫正对象案例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介绍社区矫正对象是指那些犯罪行为轻微、能够接受社区矫正的犯罪分子。
本报告选取了一位社区矫正对象的案例进行分析,旨在深入探讨社区矫正的实践和效果。
二、案例概述该社区矫正对象名为李某,年龄28岁,因盗窃罪被判处缓刑并接受社区矫正。
李某犯罪动机复杂,主要源于家庭困扰和周围环境的消极影响。
他在被判决后意识到了自己犯罪行为的错误,主动申请接受社区矫正,希望能够改过自新。
三、社区矫正措施社区矫正机构根据李某的案情和个人情况,为其制定了一系列的矫正措施。
首先,社区矫正人员与家人进行沟通,帮助李某重建家庭关系,加强家庭支持。
其次,制定了严格的日常行为规范,监督李某的行为举止。
同时,安排他参加心理辅导课程,帮助李某解决心理问题,增强自我认识和控制能力。
四、矫正过程及困难在第一阶段的矫正过程中,李某首先面临的困难是他的家庭问题。
由于父母长期离异,他在家庭中缺乏稳定影响,导致他在成长过程中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社区矫正人员积极组织家庭治疗,帮助李某与家人重建联系,并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
五、心理辅导的作用心理辅导在社区矫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心理咨询,李某逐渐认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并明确了自己的改变方向。
他通过与心理辅导师的沟通,能够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六、矫正成效分析经过一段时间的社区矫正,李某的犯罪倾向减弱,生活品质明显改善。
他进一步提高了自我认识和控制能力,通过积极参与社区活动,与正能量的人群接触,逐渐融入到社会之中。
这一矫正过程对于李某的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七、社区矫正的优势社区矫正相比于监狱刑罚具有一定优势。
首先,社区矫正可以更好地与社会资源结合,提供更全面的支持和服务。
其次,社区矫正可以减少犯罪分子的再犯率,使其更好地融入社会,避免了对家庭和社会的二次伤害。
八、社区矫正的挑战社区矫正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人员不足的问题,社区矫正师资源紧张,无法满足所有矫正对象的需求。
一位听障小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一位听障小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案例听障生陈某,女,12岁,聋校五年级学生,有残余听力,能说会道,漂亮伶俐,聪明好学,一到四年级期间孩子在学习等各方面的表现都很出色,是班级的好干部,老师的好帮手。
大约从四年级第二学期开始,她思想转变得非常快,除了学习成绩保持优秀外,出现了以下的不良行为,一是说谎,你很难分辨她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二是好吃懒做。
班级每个同学带来的零食都要先“孝敬”她一点,吃完饭菜的碟子、碗,让班级里小的同学帮她洗;三是在班级称王称霸,班里的同学都很怕她;四是偷拿奶奶小店抽屉里二百元钱,并把喝喜酒亲戚给的一百五十元红包放在身上不告诉父母,留着自己用;五是逐渐喜欢与异性交往,开始与高年级的一个的男生偷偷传递小纸条。
问题分析这么聪明的一个学生是如何变成这样一个有着严重思想与行为问题的学生呢?1、孩子由于住校,半个月才回家一次,回家后父母工作又很忙,无暇顾及她的生活更谈不上教育,即便是做错事也听之任之。
2、从入校以来她一直在赞扬声中长大,这让她内心逐渐骄傲起来。
当她做错了事情,她为了能保持在老师心目中的良好形象便用说谎来掩饰自己的错误行为,久而久之便助长了她的这些不良的思想行为。
3、一直以来她都是班级的小干部,老师不在时她就是小老师,这就使她逐渐成了班级的“小霸王”,只要她吩咐的事情同学们不敢不听,她做什么坏事同学们都不敢告诉老师。
行为矫正措施1、首先要让她从思想上正确认知自己的不良行为,并通过老师、家长帮助她认识她的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行为是错的。
2、在撤消她在班级里的一切职务后,充分利用每天早晨谈话课和班队课时间组织大家对她每天行为进行评论,好的行为及时鼓励与表扬,不好的行为严肃批评与惩罚。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和事对其进行正反两方面思想和行为的教育,并结合她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
平时一旦发现她有良好的行为出现,就及时当着同学的面表扬她的进步,鼓励她把好的行为维持下去。
儿童教育,长久以来就是一个争论颇多的问题。
(完整版)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小学生问题行为更正的案例解析姓名 :郑宜昌学号: 039班级: 09 级应专心理学( 1)班授课老师:严云堂目录1.案例导入2.背景资料3.问题行为评估和归纳4.更正目标5.更正方案的设计6.更正的技术和方法7.更正方案推行(细则)8.更正结果9.注意事项小学生问题行为更正的案例解析一.案例导入小瑞(假名),男, 12 岁,汉族,某小学五年级学生。
据父亲母亲介绍,孩子在上了小学此后,就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行为,让父亲母亲摸不着脑筋。
主要表现有:1.性情浮躁,易激惹,家长不能够满足其要求就大哭大闹。
2.自制能力差,不能够准时完成作业,并经常谎话。
3.逃学早退,有时连续几周不去上课,近半年来,此类情况表现明显。
4.不喜欢出门,一个人呆在家里 ; 在学校的时候,不喜欢集体活动,朋友很少。
来访者在其父亲母亲的带领下找到咨询师,明显带有不配合的情绪。
咨询师观察到,小瑞衣着较得体,可是显得比较拘束。
二.背景资料经过访谈,咨询师得知,来访家庭经济情况优异,有车、有房,爸爸是民营企业的职工,妈妈是个体商户。
成长经历:小瑞不到两岁的时候,爸爸下岗。
素来以来,父亲母亲感情不好,经常为一些小事吵嘴。
小瑞 4 岁从前素来随着外公外婆生活,上了幼儿园后被父亲母亲接回。
从小,家人对小瑞就放任自流,要什么买什么,特别喜欢。
4 岁开始上幼儿园,但断断续续,随意性大。
从二年级开始就有无缘无故不到校上课的情况发生,但次数不多,老师也找过其发言,发言后行为次数减少。
四年级上学期这种情况又开始严重,家长焦虑生气,加上工作比较忙多天无论他了。
到此后,发展为有时连续一个礼拜不去上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瑞的功课落下了很多,本来学习还算中等的学生渐渐成了“特困帮扶对象” 。
三.问题行为评估和归纳咨询师针对父亲母亲提出来的问题行为对小瑞进行了单独访谈,情况基本真切。
经过解析,咨询师认为,性情浮躁,喜欢大哭大闹属于情绪感情方面的问题;自制力差,不能够准时完成作业是意志力单薄的表现,逃课和朋友少属于社会功能和社会行为缺失方面的问题。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
幼儿行为矫正案例一、案例背景小明,男,5岁,幼儿园大班学生。
近期,小明的母亲向我反映,小明在家里的行为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经常发脾气、摔东西,甚至对家人进行攻击。
为了帮助小明改善这种行为,我对其进行了观察和矫正。
二、行为表现1.情绪波动大:小明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时,情绪波动很大,容易发脾气。
2.攻击行为:在幼儿园里,小明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动手打人。
3.自我中心:小明在集体活动中,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谦让和分享。
4.依赖性强:小明对家人的依赖性很强,不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三、行为矫正策略1.增强情绪管理能力(1)引导小明认识情绪:通过讲故事、绘画等方式,让小明了解不同的情绪表现。
(2)教授情绪调节方法:教给小明一些简单的情绪调节方法,如深呼吸、数数等。
(3)设立情绪发泄区:在幼儿园设立一个情绪发泄区,让小明在遇到情绪问题时,可以到这个区域进行发泄。
2.改善攻击行为(1)强化正面行为:当小明表现出友好、合作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
(2)设置明确规则:制定班级规则,让小明明白攻击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3)引导小明换位思考: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小明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
3.培养分享意识(1)开展分享活动:组织班级分享活动,让小明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2)教授分享技巧:教给小明一些分享的技巧,如轮流玩、互相帮助等。
(3)树立榜样:让小明看到其他同学分享的行为,激发其模仿欲望。
4.提高独立性(1)设置小目标:为小明设定一些小目标,鼓励其独立完成。
(2)提供适当帮助:在小明遇到困难时,给予适当帮助,引导其独立解决问题。
(3)创造独立空间:给小明创造一个独立的空间,让他学会独立完成任务。
四、矫正效果1.情绪波动得到控制,遇到问题时能够冷静应对。
2.攻击行为明显减少,与同学相处更加融洽。
3.分享意识得到提高,能够主动与同学分享玩具和食物。
4.独立性增强,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
通过对小明行为矫正案例的分析,我们看到了行为矫正的必要性。
心理学实践的案例分析
心理学实践的案例分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心理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从教育领域到职场环境,从人际关系到个人成长,心理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接下来,我将为您分享几个心理学实践的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展示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强大力量。
案例一:儿童行为矫正小明是一个七岁的孩子,在学校经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和冲动的行为。
老师和家长都为此感到困扰,担心这些问题会影响他的学习和未来发展。
心理学家首先对小明进行了全面的评估,包括观察他在课堂和家庭中的行为表现,与家长和老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以及使用专业的心理测试工具。
结果发现,小明的问题主要源于家庭环境的不稳定和缺乏明确的规则。
针对这一情况,心理学家为家长提供了一系列的建议和训练方法。
首先,帮助家长建立稳定、规律的家庭生活节奏,为小明提供一个安静、整洁的学习环境。
其次,制定明确、具体的家庭规则,并确保家长和孩子都清楚了解违反规则的后果。
同时,教导家长使用正面强化的方法,当小明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例如小礼物、额外的玩耍时间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小明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在课堂上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更长,冲动行为也减少了很多。
这个案例充分展示了心理学在儿童行为矫正方面的有效性,通过了解问题的根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案例二:职场压力管理_____是一位在一家大型企业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近几个月来,他感到工作压力巨大,经常出现焦虑、失眠和易怒的症状。
为了帮助_____缓解压力,心理学家首先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了解他工作中的具体情况和压力来源。
发现_____的压力主要来自于过高的工作目标、紧张的工作节奏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
基于这些发现,心理学家为_____提供了一系列的压力管理策略。
例如,教导他如何合理地设定工作目标和计划,将大任务分解为小步骤,逐步完成,从而减轻心理负担。
同时,建议他学习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渐进性肌肉松弛,每天花一定的时间进行放松练习。
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行为矫正案例分析行为矫正案例分析:迟到问题案例描述:小明是一家公司的新员工,他在入职后的几个月里,频繁迟到。
每天早上上班时间是9点,但是小明经常在9点左右才到公司。
因为他的迟到问题频繁,导致其他同事对他产生了不满和不信任的情绪,同时公司的上司也对他的表现感到失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公司决定对小明进行行为矫正。
分析过程:1.了解问题原因:首先,对于小明的迟到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迟到的原因。
是因为交通拥堵?作息时间不规律?还是其他原因?通过与小明的沟通,我们发现他常常在晚上加班至很晚,导致他的作息时间紊乱,早上无法及时起床。
因此,他的迟到问题主要是因为工作时间安排不合理。
2.设立明确的目标:为了解决小明的迟到问题,我们需要设立明确的目标,并与他进行沟通。
公司可以要求小明每天准时到达公司。
具体来说,他应该在早上8点左右到公司,并开始工作准备。
这个目标需要小明自己意识到迟到的问题以及积极改变的意愿。
3.建立正确的工作时间安排:为了帮助小明建立正确的作息时间和工作时间安排,公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供工作时间规划建议:公司可以向小明提供合理的工作时间规划建议,帮助他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
- 鼓励休息:公司可以倡导员工适时休息,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造成的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 合理分配任务:公司可以合理分配工作任务,避免让小明长时间加班。
4.提供培训和支持:为了帮助小明适应新的工作时间安排和改善迟到问题,公司可以提供培训和支持:- 时间管理培训:公司可以组织时间管理培训,帮助小明学习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沟通支持:公司可以安排一位导师或者领导与小明进行定期沟通,了解他的工作进展和问题,并给予相应的建议和支持。
效果评估:对于小明的行为矫正方案,公司可以定期进行效果评估,评估的指标可以包括:- 准时到达公司的次数:评估小明是否能够按时到达公司。
- 所分配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估小明的工作效率和任务的完成情况,是否有明显的提高。
矫正工作案例分析报告
矫正工作案例分析报告一、案例背景介绍某省一家矫正机构近期接收了一名年轻犯罪嫌疑人,嫌疑人姓李,年龄24岁,因抢劫罪被判刑5年。
李在接受矫正期间表现出一些问题和特征,本报告将对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矫正措施。
二、案例分析1. 李在入狱前的背景李来自一个贫困家庭,家中长期缺乏父母照顾,成长环境恶劣,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
这种家庭背景导致了他对社会的认同感和合理价值观的缺失。
2. 入狱后的行为表现李入狱后与其他犯罪嫌疑人一起生活,他在监狱中表现出挑衅执法人员、与狱友起冲突等挑战规则的行为。
他的冲动性、缺乏控制力和冲突倾向使得他难以按照规章制度进行调整。
3. 心理特征分析通过与李的交流和观察,可以发现他在情绪上极度不稳定,容易被外界刺激引发攻击性行为。
他对自己的过错没有适当的自省,容易偏向于将责任推给他人。
4. 个人问题分析李在入狱后缺乏有效的职业技能和生活技能,这使得他在出狱后面临就业和社会适应的困难。
他对于犯罪行为的后果和其对社会的伤害认识不足,缺乏对正常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5. 社会适应性分析李在监狱中花费大部分时间与罪犯朋友进行交流,形成了与罪犯圈子依赖性很高的关系。
他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较弱,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
6. 基础矫正方案基于以上分析,建议给予李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适应社会的机会。
同时,通过心理辅导和教育,引导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自我认知,培养积极和理智的思维方式。
7. 就业安置帮助李寻找合适的工作和社会资源,激发他的职业热情,增强他的社会责任感。
可以与当地企业合作,提供工作机会,让他能够通过努力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
8. 自助社区矫正计划引导李参与社区服务和自助活动,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务,增强他对社会的认同感,提高他的社会适应能力。
9. 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提供定期的心理辅导服务和社会支持,帮助李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对未来的信心。
鼓励他参与犯罪后纠正改正的活动,通过亲身经历分享给他人,树立榜样效应。
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行为矫正案例分析行为矫正是一种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心理和行为改造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为矫正的实际效果和应用方法。
下面,我们将结合一个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行为矫正的作用和意义。
某某案例,小明,男,25岁,因盗窃罪被判刑入狱,服刑期间表现不佳,多次违规。
在狱中接受了一段时间的行为矫正辅导后,逐渐表现出改正错误的积极态度,参加了一些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还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和劳动改造。
在矫正期满后,小明顺利获得了假释,重新融入社会并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目前生活稳定,没有再犯罪行为。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行为矫正对小明的改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通过心理辅导和教育培训,小明的态度发生了积极的转变,他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接受改造。
其次,通过文化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小明学到了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为他重新融入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再次,体育锻炼和劳动改造使小明的身心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增强了他的自律和自信心。
最终,小明成功获得了假释,并找到了工作,过上了稳定的生活,这说明行为矫正的效果是可持续的。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首先,行为矫正是一种有效的矫正手段,可以帮助犯罪分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改正错误的态度和行为。
其次,行为矫正需要综合运用心理辅导、教育培训、体育锻炼和劳动改造等手段,全面提升犯罪分子的素质和能力。
再次,行为矫正的效果是可持续的,可以帮助犯罪分子重新融入社会,实现社会再次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行为矫正对于改造犯罪分子、维护社会安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行为矫正工作,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工作质量,使更多的犯罪分子得到有效的改造,重新回归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引言工读学校是为了帮助那些在传统学校中无法适应的学生而设立的,这些学生可能出于各种原因无法适应传统的教育模式,他们可能有学习障碍、家庭问题或者行为问题。
然而在工读学校中,仍然会遇到一些行为问题严重的学生,他们可能行为不端、不愿意学习或者有各种不良习惯。
本文将以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为例进行分析和报告。
个案介绍小明(化名)是一位17岁的工读学校学生,他从小就因为家庭问题未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导致他在学业上一直表现不佳,在传统学校中更是经常与老师和同学发生冲突,最终被转送到了工读学校。
在工读学校中,小明的不良行为更为严重,经常在校园内吸烟、欺负同学甚至教师,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对小明进行了干预和矫正,下面将具体介绍学校对小明进行矫正的过程和效果。
干预和矫正的过程学校首先对小明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发现他的不良行为主要是因为学习上的挫折、家庭问题和人际关系的困扰。
学校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对小明进行了一对一的心理辅导,通过与他交流、倾听和理解,帮助他找到了宣泄情感的途径,并了解了某些行为的后果。
学校还对小明的学习进行了重点关注,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为他提供了更多的学习辅导和支持。
学校教师还利用小组活动等形式,让他了解到合作和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提高他的人际交往能力。
学校还对小明的行为进行了严格管理和纪律要求,对于他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了批评和制止。
效果分析经过学校的不懈努力,小明的状况发生了积极的改变。
在心理辅导的帮助下,他学会了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能够更理性地对待生活中的问题,减少了与他人的冲突。
在学习上,他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在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小明的不良行为也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他不再在校园内吸烟和欺负同学,对老师的言行也更为尊重。
学校的严格管理和纪律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使得小明对自己的行为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学会了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
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报告工读学校是为了帮助那些因为各种原因无法适应常规高中学习环境的学生而设立的特殊学校。
这些学生通常具有学习障碍、行为问题或家庭问题等,需要特殊的教育和帮助。
即使在这样的特殊学校里,也会出现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的情况。
本报告将从一个具体的案例出发,分析并总结一例工读学校学生严重不良行为矫正的个案。
个案概况小明(化名),男,17岁,就读于某市某工读学校。
小明的父母离异,他和母亲住在一起。
由于父亲长期不在身边,母亲工作繁忙,小明缺乏家庭关系的支持和教育,从小就显露出叛逆、暴躁的性格。
小明在过去的两年中,曾多次因为在校打架、辱骂老师、逃学等行为而受到学校的处分。
严重不良行为表现最近一次事件中,小明因为与同学发生矛盾,导致校园内发生一起严重的打架事件。
事后,学校对小明进行了严厉的处分,并决定对其进行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正。
矫正措施1.心理辅导:学校安排专业心理老师对小明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理解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学会适当的情绪管理技巧。
2.行为训练:学校安排教师和辅导员对小明进行行为训练,通过各种角色扮演和实践活动,教会小明如何与同学相处,如何解决矛盾,并培养他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心。
3.家庭关系重建:学校联系小明的母亲,加强家庭教育,帮助母亲理解小明的困境和问题,让她能够更好地关心和支持孩子,给予他更多的爱和教育。
矫正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努力,小明的行为有了明显的改善。
他逐渐学会了控制情绪,与同学之间的冲突也有所减少。
小明和母亲的关系也有所好转,母亲更多地关心和支持他的学习和生活。
学校的教师和辅导员也对小明的变化表示赞赏和肯定,他们相信小明的未来会更加光明。
总结与展望小明的案例表明,即使是在工读学校这样的特殊教育环境中,也会出现严重不良行为的学生。
这需要学校和社会对这些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不能简单地用惩罚和处分来解决问题。
通过心理辅导、行为训练和家庭关系重建等措施,可以帮助这些学生改变不良行为,重新融入社会。
行为矫正案例分析中班幼儿午睡玩闹
行为矫正案例分析中班幼儿午睡玩闹午睡是幼儿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有些幼儿在午睡时间却不愿意安静地睡觉,而是玩闹、说话、打架,影响了自己和其他幼儿的休息。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幼儿园的规则,也损害了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那么,如何对这些午睡玩闹的幼儿进行有效的行为矫正呢?本文将以一个真实的案例为例,分析午睡玩闹的原因。
案例描述:
小明是中班的一名男孩,平时活泼好动,喜欢和同伴一起玩耍。
但是在午睡时间,小明总是不肯躺下来睡觉,而是在床上翻来覆去,或者爬到其他幼儿的床上去玩。
有时候,他还会拿着玩具或者书本,在床上大声说话或者唱歌,打扰了其他幼儿的休息。
老师多次劝说、提醒、批评、惩罚都没有效果,小明仍然不改变自己的行为。
分析原因:
根据观察和了解,小明午睡玩闹的行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 小明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上起得太晚,中午不困,不想睡觉。
2. 小明对午睡的重要性没有认识,认为睡觉是浪费时间,玩耍才是快乐的。
3. 小明缺乏自我控制能力,不能按照规则约束自己的行为,只顾自己的感受,不考虑他人的需要。
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行为矫正案例分析行为矫正是指对个体不良行为进行干预和改正的过程,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使个体的行为得到矫正和改善,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和与他人和谐相处。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具体案例来进行行为矫正的分析。
某学校的一名学生小明,因为在课堂上经常打断老师讲课,与同学发生冲突,甚至有过打架的行为。
学校老师和家长对其行为感到非常担忧,希望能够对其进行行为矫正,使其能够改掉这些不良行为,重新融入到校园生活中。
首先,对于小明的行为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
从他的家庭背景、个性特点、日常生活等方面入手,了解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表现。
可能是家庭环境不稳定,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也可能是性格上的缺陷,缺乏自控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还可能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影响,导致其产生了这样的行为。
其次,针对小明的具体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行为矫正措施。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家庭教育、学校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小明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引导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的自控和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需要对小明进行监督和引导,给予他正确的指导和关爱,让他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支持,从而更好地走出不良行为的阴影。
最后,需要进行长期的跟踪和评估。
行为矫正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关注和帮助。
学校老师、家长和心理专家需要密切合作,对小明的行为改变进行跟踪观察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干预,确保小明的行为能够得到有效的矫正和改善。
通过以上的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行为矫正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针对个体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干预,才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希望通过对行为矫正案例的分析,能够更好地引起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为更多有行为问题的个体提供帮助和支持。
与进步接壤——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片 生 机 盎 然 。 同学 们 心 旷 神
的 环 保 自我 教 育 。 在 抗 击 非 典 、预 防禽 流 感 、
防 控 甲 型 H1 N1流 感 的 日子 里 , 同 学 们 积 极 参 加 到 这 一 场 场 没 有 硝 烟 的 战 斗 中 ,他 们 加 强 教 室 、宿 舍 的 开 窗 通 风 ,定 期 给 桌
热 情 , 能 培 养 学 生 对 环 境 的 亲 还 和 力 和 热 爱 大 自然 、 爱 生 活 的 热
高 尚 情 操 。 在 八 年 级 学 生 走 出
椅 门 窗 消 毒 , 持 勤 洗 手 、勤 洗 坚
衣 服 、 晒 被 褥 , 期 接 受 校 医 勤 定 体 检 , 常 收看 有 关 防 控 流行 性 经
每 天都 要 打好 几个 并 未 ‘ 犯” 侵 她
的 同 学 ,而 且 出 手 很 重 — — 扇 同 学 耳 光 ,拿 凳 子 砸 同 学 ,咬 同 学
路 时奶 奶就 背着 她 去 厂里 干活 赚
取 生 活 费 , 七 岁 时奶 奶 就 把 她 六
一
1 攻 击 行 为 产 生 的 原 因 .
类 的 乐 园 。 ◎
校 园 、 与 社 会 的环 保 宣 传 行 动 参
中 ,我 把 全 过 程 拍 摄 记 录 下 来 ,
疾 病 的 专 题 新 闻 节 目 …… 我 及 时将 同学 们 的活 动 拍 摄 下 来 , 结
( 者 单 位 : 苏 省 张 家 港 市 作 江 特 殊 教 育 学 校 , 1 6 0) 2 50
有 人 了解 她 内 心 的 想 法 , 奶 每 奶 天要 在厂 里做 1 2个 小 时 , 本 没 根 有 精 力 和 时 间 去 管 教 她 。长 期 缺 乏爱 与温 暖 , 她 喜欢 独处 , 陌 使 对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
社区矫正典型案例前言社区矫正是一种非监狱刑罚的一种形式,通过对罪犯进行社区监管和矫正,以促使其改正错误,重新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的目标是通过帮助罪犯进行改造,降低再犯率,保护社会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社区矫正的典型案例,展示社区矫正的效果和意义。
案例一:小偷的改变张某在2018年因多起小偷盗案被判刑,并被安排进行社区矫正。
在社区矫正期间,他被分配到一家超市做清洁工。
刚开始的时候,他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经常迟到早退,不认真对待工作。
然而,通过社区矫正机构的辅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张某逐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社区矫正机构的工作人员也与他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
渐渐地,张某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他开始积极主动地完成工作,尽力弥补自己过去的错误。
社区矫正的工作人员还帮助他寻找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帮助他重新融入社会。
经过一年的社区矫正,张某积极改正错误,并打算继续留在社区矫正机构工作,为其他罪犯提供帮助和指导。
他的改变不仅对他个人意义重大,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社会的安全稳定。
这个案例表明,通过社区矫正,罪犯有机会改正错误,并重新建立起对社会的责任感和归属感。
社区矫正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机构的指导和帮助,以及罪犯的自愿与努力。
案例二:服刑人员的职业培训王某在2019年因犯罪行为被判刑,并被安排进行社区矫正。
他在刑罚执行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改变意愿,希望通过社区矫正重建自己的人生。
社区矫正机构为他安排了一份职业培训工作。
经过评估和分析,他被分配到一家汽车修理厂,学习汽车维修技能。
在培训期间,社区矫正机构提供了专业的指导和培训,使他逐渐掌握了维修技术和知识。
通过一年的努力学习和实践,王某成功完成培训课程,并获得了相关证书。
社区矫正机构帮助他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他成为汽车维修技术员,重新融入社会。
王某的案例表明,通过社区矫正的职业培训,罪犯有机会改善自己的生活状况,并为自己创造更好的未来。
XX社区矫正典型案例分析
社区矫正案例分析一关系的建立阶段(一)基本资料姓名:XX性别:男民族:汉文化程度:小学出生年月:1971年12月婚姻状况:离异家庭地址: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德孝路91号附24号犯罪及处罚情况:2011年9月22日,被告人XX和被害人廖某在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花行街东美皮鞋城门口从口角纠纷发展为相互推攘,后被告人XX用随身携带的一把折叠刀刺伤被害人廖某的腹部。
经法医鉴定:被害人廖某所受伤害为重伤、九级伤残。
经德阳市旌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审理,XX被判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
(二)背景资料1.家庭背景:XX离异,女儿XX,在德阳打工。
XX现单独居住生活。
2.生活经历:XX家住农村,2011年XX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有期徒刑3年,缓刑三年。
二矫正对象问题研究与诊断(一)对象的性格:XX的性格内向,不善交友,平时闷声不响,但易急躁,鲁莽,行事草率。
他平时的所思所想不外露,别人看不出,也掌握不了。
因此,XX案发时人们感到很突然。
(二)对象的心理:XX犯罪已受到法律制裁,长期的狱中生活使本就内向的XX越发趋于沉闷。
回来后,自认低人一等的XX所想所思羞于向亲朋故友交流。
甚至也不向自家兄弟吐露半句。
自卑感与日俱增,心态已不正常。
(三)对象的生活处境:XX回来后,很快到镇派出所和司法所报到。
就目前而言,XX经济上还有一些问题要帮助解决:一是在5.12特大地震后,自己家的住房已经成为危房,不能居住。
二是XX无专业技能,且文化知识又低,缺乏竞争能力,找工作比较困难,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
三社区矫正过程(一)认知与领悟:化解相关疑虑,接受社区矫正。
通过与XX的倾心交谈及实际行动,让XX感觉工作者是真心帮助他的,能够理解他的处境,他的行为,他的压力和痛苦。
从而获得XX的信任,打开心结,接受社区矫正和工作者的帮助。
(二)由针对性地对XX提供生产生活帮助:XX犯罪文化低下,知识贫乏,以及他本人的内向型性格,又没有什么技术,造成他找工作比较困难。
智障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
一例弱智学生行为矫正案例分析当阳特殊教育学校陈丽琴一、个案分析(一)、自然情况李某,12岁,培智三年级学生,出生在普通家庭。
(二)、初步评估1、生理情况:该生智商55,体质弱,常生病,其他生理方面无缺陷。
2、言语情况:但能够进行日常交流。
3、学习方面:观察能力较强,模仿能力强,记忆能力一般,理解能力一般,思维能力较差。
没有自信心,作业常不能按时完成,语、数主科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下等生水平。
4、生活自理:动手能力较差,生活不能自理,在老师监督下能参加一般学校劳动。
5、情感方面:好动,情绪易发怒,上课时注意力分散,上课好动,经常下位乱跑,内心不快时,常常摔桌子、砸东西、乱叫,以发泄内心不快。
该生又表现得很积极,喜欢别人表扬他。
6、社交人际:喜欢和同学一起玩,较愿意和老师接近,错误发生后,对教师的教育表面上能够听从。
害怕父亲,对父亲的管教较服从,不听从母亲的教育。
综上,由于父母教育方法不当,把学校当作托儿所,把教师当作保姆,在学习上未作要求,父亲对他的教育期望较高,认为他可以和正常孩子一样学习;母亲性情急躁,在教育是缺乏耐心,动不动就用武力来教训;孩子从小多有奶奶、爷爷喂养,奶奶爷爷又非常溺爱,所以在早期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由于智力原因,加上行为偏差,无法进行正常学习,2009年9月入我校就读。
二、问题陈述李某学习习惯较差,不知道上课和下课,学习上碰到一点困难就退缩,但对于自己感兴趣又有能力学的内容,积极性较高,读书的声音也很响亮,特别喜欢做小老师。
常常一个人独坐,重复刻板的动作,嘴里自言自语,活动要有老师领着,到哪手里都会拿样东西。
由此可见,李某的主要问题体现在:注意力不集中,无意义语言;做操、排队、跳舞时手脚不协调;惰性重,自制力差。
三、主要干预措施1、正强化策略。
我考虑到李某对物质奖励感兴趣,在实施矫正李某的惰性行为的过程中,就用了正强化。
例:语文课上,江某上课很认真,读书声音很响亮,但一听到写字,李某就会不正眼看老师,假装没听见,实际是想逃避。
社区矫正人员法律普及案例(3篇)
第1篇一、背景社区矫正是指对被判处管制、缓刑、假释的罪犯在社区内实施矫正的刑罚执行活动。
近年来,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日益受到重视。
然而,部分社区矫正人员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在矫正期间仍然存在违法行为,严重影响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
为了提高社区矫正人员的法律意识,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期间的违法行为,本文以一起社区矫正人员法律普及案例为切入点,探讨如何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法律教育。
二、案例介绍(一)基本情况陈某,男,30岁,初中文化,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判决生效后,陈某被纳入社区矫正对象。
矫正期间,陈某在社区表现良好,但法律意识淡薄,对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不足。
(二)问题1. 陈某在矫正期间,由于法律意识淡薄,对《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了解不足,导致其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正确识别违法行为。
2. 陈某在矫正期间,因与邻居发生纠纷,情绪激动,欲采取暴力手段解决问题,但最终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向社区工作人员汇报。
(三)处理1. 社区矫正机构针对陈某的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法律教育计划,包括定期开展法律知识讲座、组织观看法治教育宣传片等。
2.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与陈某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其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教育。
3. 社区矫正机构邀请法律专家为陈某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其解决法律问题。
4. 陈某在社区矫正期间,积极参加法律教育活动,法律意识得到显著提高。
三、案例启示(一)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法律教育,提高法律意识1. 社区矫正机构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法律教育计划,针对不同矫正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律教育。
2. 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要注重与矫正对象进行谈心谈话,了解其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教育。
3. 社区矫正机构要邀请法律专家为社区矫正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解决法律问题。
(二)创新法律教育方式,提高法律教育的实效性1.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手机等,开展线上法律教育,拓宽法律教育渠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问题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
姓名:郑宜昌
学号:039
班级:09级应用心理学(1)班
授课老师:严云堂
目录
1.案例导入
2.背景资料
3.问题行为评估和概述
4.矫正目标
5.矫正方案的设计
6.矫正的技术和方法
7.矫正方案实施(细则)
8.矫正结果
9.注意事项
小学生问题行为矫正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导入
小瑞(化名),男,12岁,汉族,某小学五年级学生。
据父母介绍,孩子在上了小学之后,就逐渐出现了一些问题行为,让父母摸不着头脑。
主要表现有:
1. 脾气暴躁,易激惹,家长不能满足其要求就大哭大闹。
2. 自制能力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并经常撒谎。
3. 逃学早退,有时候连续几周不去上课,近半年来,此类情况表现显著。
4. 不喜欢出门,一个人呆在家里; 在学校的时候,不喜欢群体活动,朋友很少。
来访者在其父母的带领下找到咨询师,明显带有不配合的情绪。
咨询师观察到,小瑞衣着较得体,只是显得比较拘谨。
二.背景资料
通过访谈,咨询师得知,来访家庭经济状况良好,有车、有房,爸爸是民营企业的职工,妈妈是个体商户。
成长经历:小瑞不到两岁的时候,爸爸下岗。
一直以来,父母感情不好,经常为一些小事吵架。
小瑞4岁之前一直跟着外公外婆生活,上了幼儿园后被父母接回。
从小,家人对小瑞就听之任之,要什么买什么,很是溺爱。
4岁开始上幼儿园,但时断时续,随意性大。
从二年级开始就有无缘无故不到校上课的情况发生,但次数不多,老师也找过其谈话,谈话后行为次数减少。
四年级上学期这种情况又开始严重,家长着急生气,加上工作比较忙多日不管他了。
到后来,发展为有时连续一个礼拜不去上学。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瑞的功课落下了很多,本来学习还算中等的学生渐渐成了“特困帮扶对象”。
三.问题行为评估和概述
咨询师针对父母提出来的问题行为对小瑞进行了单独访谈,情况基本属实。
通过分析,咨询师认为,脾气暴躁,喜欢大哭大闹属于情绪情感方面的问题;自制力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是意志力薄弱的表现,逃课和朋友少属于社会功能和社会行为缺失方面的问题。
咨询师在深入访谈的基础上对案例进行了分析:
1. 小瑞未能很好地完成“幼儿到学生”的角色转换。
根据调查和访谈,小瑞上幼儿园时断时续,这种经历可能致使其发生角色中断。
2. 人格特质。
小瑞小时候跟着外公外婆一起生活,老人过度的保护和溺爱导致小瑞性格内向、与人交往敏感、易激惹、自我保护意识强。
3. 家庭成长环境的不利影响。
(a) 父母长期感情不和、争吵使小瑞的心理与环境发生冲突,导致小瑞没有建立起安全的家庭依恋,家庭安全感缺乏。
(b)父母的教养方式属于过度保护型和溺爱型。
家长没能及时发现问题,并就问题行为和孩子的老师进行沟通,表现为沟通不够。
具体说来,父母长时间不正视小瑞的逃学问题,在出现第一次逃学行为后,对小瑞的行为放任自流,不良行为没有及时遏制。
4.学校学习环境不利。
小瑞长时间不到学校上课,学习时断时续;成绩不良,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嘲笑。
在班内感到孤独,被忽视或漠视,导致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地蔓延和内向性行为问题的发生。
5.社交恐惧情绪。
小瑞反复多次不到校上课,导致学业受阻;害怕学习,害怕老师批评,一种被漠视与自卑的感觉逐渐增强,在与老师、同学互动交往中产生恐惧、焦虑的情绪体验。
四.矫正目标
咨询师针对小瑞的情况给出如下矫正目标:
1.排解不良情绪。
2.端正学习态度,达到按时上下学,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
3.人际交往步入正轨,能和朋友同学正常交往。
4.培养自己动手干活的习惯和能力。
五.矫正方案的设计
1.咨询师与小瑞达到正常沟通交流的目的,排解抵触情绪。
鼓励其合理正当的
发泄,鼓励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针对其对于上课存在的偏见,可考虑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2.进行个体心理辅导。
分阶段看实际情况进行。
摄入性会谈了解基本情况,咨
询性会谈给出相应的指导意见。
注意咨询方法如共情、尊重特别是面质技术等的应用。
目的是让小瑞看到自己的的不足和优点,增强解决问题的信心。
3.运用塑造和强化等方法,指导和监督小瑞矫正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对其行为改
变的状况做出评估,达标奖励,巩固正向行为。
4.与小瑞的老师交流沟通,通过让他参加各种各样的班级活动,帮助他建立学
校生活安全感,培养他的学习乐趣,为他创造良好的学校生活空间。
5.家庭治疗(行为契约)。
观察小瑞的行为,对不良行为做记录,向他的家长反
映。
经常与家长和老师联系,了解状况,加强联系,共同做好该生的工作。
6.促进亲子间的沟通。
设计指导家庭互动模式。
使小瑞在温暖和谐的家庭生活
中体验到学习和生活的快乐。
六.矫正的技术和方法
1.强化技术。
正强化:给予一种好刺激。
为了建立一种适应性的行为模式,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
负强化:去掉一个坏刺激。
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
2.代币治疗。
一种行为矫正方法,其中的条件强化物称为代币,用它来增加参加治疗或教育程序的个体的希望性行为。
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代币管制可以成功地用于各种治疗环境中的儿童和成年人。
3.行为契约:是写出来的约定,用于想要提高或降低希望的或非希望的目标行为水平的个体。
4.心理咨询。
即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
七.矫正方案实施(细则)
1.咨询时间和方法,咨询师和小瑞共同商定为每周一次,在小瑞双休日没课的
时候进行,时间为每次一个小时左右。
在保密原则情况下,考虑例外,有一些情况和其父母进行了交流。
2.咨询师发现小瑞喜欢打乒乓球,抓住这一点,鼓励小瑞积极开展这项运动。
小瑞是每周三下午有一节体育课,鼓励其走出教室。
课余时间,指导其在完成作业的情况下,和小伙伴多互动,多谈心。
3.建议父母双方平时多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有什么分歧私下解决,不在
孩子面前吵架,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空间。
4.奖励正常行为(代币法的运用)。
和父母就此法交流,考虑到孩子年纪比较大,
采用金钱奖励的办法。
具体是:如果这一周你一节课都没有逃得话,妈妈就给你记录下来,每一个月算一次,给你多少钱。
或者是给你买什么样的礼物等。
5.父母利用节假日的时间多陪陪孩子,不要只是一味的忙工作,带孩子出来散
散步也是好的。
6.要求小瑞写日记记录生活,把自己的真实感觉写下来。
父母平时多问问孩子
在学校里的学习和生活情况。
7.行为契约。
两个方面:一,针对逃课的行为,父母多注意监督,逃课记X,
完成记O。
每两周总结一次。
二,针对不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每天晚上睡觉前父母检查,完成的较好记O,完成的不好或者没完成记X,一周进行一
次总结。
此过程中,注意鼓励正向行为。
八.矫正结果
1.不良情绪得以宣泄,小瑞能很好的认识自己。
2.小瑞发展了一项兴趣爱好(打乒乓球),人际交往活跃,朋友多了起来。
3.按时上下学,按时完成作业。
4.能帮家里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九.注意事项
1.咨询中要注意来访者的情绪表现,多观察,多分析。
2.设计的活动,提出的建议要科学可行,要识具体的情况而定。
3.行为契约是一个过程,指导者要耐心细致,不能急于求成。
4.遇到阻抗要冷静分析,不能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