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人地关系协调发展论
1、理论提出的学术背景:
人地关系的理论从决定论、或然论、适应论到协调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认识不断深化和创新的过程。这些理论在当时的科学文化背景下曾经代表了人们对人地关系认识的最高水平,而且对科学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因多种限制(社会的、技术的、历史的),难免有失之偏颇,甚至谬误之处,其中最严重也是几个理论共同的不足,就是忽略了对人地关系整体的、有机的(结构与层次)、动态的深入分析,从而引起人地关系认识的非此即彼的简中一化倾向。20中叶以来,以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为代表的新的思想观念与思维方法的出现,把人地关系纳入系统的轨道,认为人地系统实际上就是人类社会和他所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流动所联结起来的不断发展变化的整体。
2、理论倡导的观点:
第一、强调人地关系的整体观念和整体与部分(层次)之间的辨证关系。
第二、强调人地关系系统之间的协调。
第三、强调发展的观念。由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所组成的人地系统变化发展规律是通过二者之间的相互协调作用,使人地系统的状态不断达到新的水平。
3、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第一、可持续发展是人地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和表现。如有人已经指出的那样,可持续发展实际上是“人地关系”这个旧主题的新研究。人类通过前发展阶段、低发展阶段、高发展阶段而进入持续发展阶段,就是要建立起在合理的管理与干预下的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等的高度综合统一,是人地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和表现。
第二、人地系统的理论是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到诸如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技术科学、地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综合性课题。以系统思想为指导的联结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于一体的人地系统的理论,无论在深度上与广度上都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存在着与生俱来的一致性。
第三、加强人地系统的研究,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建设。从区域着手研究人地地域系统,从方法和手段上寻找新的突破点,以更好地发挥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建设上的作用。另一方面加强人地系统中具有地域特点的人文要素的研究,把人文要素的研究深入到政策和管理的层而上,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二、三种生产理论
1、理论提出的学术背景: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两种生产理论不可能对当今人类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危机给予合理的解释并提出解决途径。客观的社会现实要求我们对传统的两种生产理论进行反思,构建面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因此,作为社会发展的基本理论,三种生产理论代替两种生产理论是历史与逻辑发展的必然。
2、理论倡导的观点:
整个世界系统的生产过程包括人的生产、物资生产与环境生产等三方面内容。在三种生产中,人的生产是指人类生存和繁衍的总过程。物资生产是指人类通过劳动将自然资源转化为物质产品(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从而满足其自身生存与发展需要的总过程。环境生产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与非生物有机体,以及生物系统内部进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
从物质流角度看。人的生产向物资生产供给人力资源〔包括劳动力数量与质量),从环境生产中取用生活资源,同时排放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物资生产则从环境生产中索取生产资源,向人的生产供给生活资料,同时排放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然而,环境生产不仅需要向人的生产与物资生产供给环境资源,同时还被动地接受后两者所产生的废物。
从价值流角度看。在人的生产与物资生产所组成的系统中,生产者与消费者相互交换产品与服务而实现价值转移与货币的循环流动。当出现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时环境价值必须在经济系统中得到体现,以满足人类从自然的索取与对自然的反馈相平衡的可持续发展原则,这也意味着此时环境资源必须“有偿使用”。
3、理论与可持续发展
面对日趋恶化的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三种生产理论将追求三种生产之间的和谐作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目的。它要求对现有人的生产与物资生产的运行模式与发展方向进行调整,同时重新审视环境生产的地位与作用。
人的生产。人口数量是影响人的生产与物资生产、以及它们两者与环境生产之间关系的最主要因素。降低人口增长率以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人口数量对和谐三种生产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同时,提高消费效率与降低消费水平的物质含量应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的迫求目标。
物资生产,在当前自然环境对物资生产的输人与输出产生直接约束的前提下,降低产品生产所需求的自然资源量与减少排放的废物量,成为缓解人与环境之间矛盾的主要途径。
环境生产。虽然环境生产过程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人类可以通过投人人力资源与物质产品调整或改善其产出数量与质量,例如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人类需要在利用自然与改造自然(直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的同时补偿自然与改善自然(间接满足人的环境需要)。只有实现对自然环境的输人与输出的“等价值”动态平衡,才有可能维持环境的可持续性,才能为人类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资源永续利用理论
1、理论提出的学术背景: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结伴而来的人口增加、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日益恶化的问题,严重地阻碍经济发展和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在这种形势下,通过资源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己不再适应当今和未来的要求。循环经济、资源的永续利用被提出。
2、资源永续利用的途径
(1)建立从资源开发到综合利用的统一管理体系。国家要制定统一的资源普查、勘测开发、保护和综合利用的中长期规划和方针政策;制定统一生产过程中节约原材料、能源的规划、计划、目标、措施和任务;统一颁布生产过程中废弃物和生活废物的再生利用政策、法规和法令;统一设立资源的实物账户和价值账户,将资源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逐步改革造成资源严重浪费的不合理的管理体制、生产方式、价格体系、消费方式等,建立对资源实施从保护、开发、生产、流通、消费到再生利用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2)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要在生产的同时注意节约,据有关方而分析,我国今后国民经济所需的新能源一半靠开发,一半靠节约。对资源合理的开发利用,就等于增加了产出,减少了成本付出。
(3)依靠科技进步推动资源的永续利用。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鼓励和引导企业重视综合利用和新产品开发推广,培育和发展综合利用技术市场,通过技术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成果转让,为企业综合利用资源创造条件。
(4)建立合理利用资源的经济结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将高耗低效型的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