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问题研究
摘要:2011年我们对于通货膨胀这个词也许并不陌生,不仅是因为cpi,gdp等在新闻媒体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还由于我们在日常消费中切切实实感受到了物价上涨带来的压力。本文将着重分析今年11个月来国内通货膨胀形势,以之探索今后政府面对的通货膨胀及调控压力。
关键词:通货膨胀;2011年
一、2011年通货膨胀的总体形势
2010年下半年开始,整个中国社会明显感受到了”通胀来敲门”。2010年12月15日央行公布的《2010年第四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最能说明其严峻性:居民对物价满意度创下此项调查实施以来(1999年第四季度)最低点,73.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
进入2011年,通胀成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头号难题。今年以来,cpi同比增幅从年初的4.9%一路高歌猛进至年中的6.5%,从8月份开始有所下滑,2011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4.2,从12月9号的最新cpi数据来看,11月cpi出现年内最大环比降幅。同时,货币政策的松动,也意味着中国通胀压力正在减小。总体来说2011年的通胀呈现出”前高后低”的特点,通胀高点主要集中在第三季度,cpi在三季度见顶后高位震荡,逐渐回落。
三、政府的调控措施及今后面临的压力
针对2011年的通货膨胀,政府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维持从紧。结合近期基准利率和存准率的密集上调频率以及对信贷的严格控制,足见央行的主动紧缩决心较为坚定,控房价、抗通胀成为政府政策的主基调。
为了调节货币供给,央行屡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至6月20
日存款准备金率已高达21.5%;同时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1年7月7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上调0.25个百分点,其他各档次存贷款基准利率及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相应调整。这是年内的第3次加息,也是自去年10月央行步入加息周期以来的第5次加息。经过5次加息后,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已由2.25%上调至3.5%,累计上调幅度高达1.25个百分点。不过,由于通胀形势严峻,在实际负利率的现实情况下,广大储户实际上是蒙受着因物价上涨导致存款缩水的损失。这样一来,出于社会和谐稳定的角度考虑,可以说加息已经箭在弦上。
同时由于本轮通胀的成因比较复杂,政策打出的也是多方面的”组合拳”。除了加息、提高存准备金率等,还加大强了囤积届奇、炒作的处罚规定,对于流通环节和炒作所带来的物价上涨有明显效果。中国的食品流通环节比发达国家要多,中间费用很高,容易被炒作,因此这轮涨价中农民未必获得多少收益。出台
的行政措施,对于抑制炒作和中间环节的不当牟利将会有一定效果。
伴随着政府对通胀的重拳出击,到2011年第四季度,cpi开始下滑,通货膨胀得到了一定的控制,同时,房地产市场上部分一线城市房价暴跌,多数人都认为房产市场出现拐点。因此中国现阶段还不能过多的投放货币,否则会重新陷入通胀的危险局面正当此时,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从2011年12月5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意味着货币政策预调微调的窗口正式打开。市场普遍预计,未来几个月内,中国央行将持续多次下调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主要金融机构的存准率将降至19%或19.5%,且调降举措将多集中于明年上半年。虽然11月份cpi下降到了5%以下,却不代表通胀压力已经完全释放,仍然要警惕通货膨胀的”假摔”。
笔者认为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并不是为全面放松货币政策打开空间,而是为未来通胀再度高企而需要收紧货币政策提供空间,毕竟从已经处于高位的存准率水平上再上调,银行压力将更沉重,今后高通胀反噬的风险将很大。虽然11月份cpi将会降到5%以下,却不代表通胀压力已经完全释放,仍然要警惕通货膨胀的”假摔”。他表示,中国现阶段还不能过多的投放货币,否则会重新陷入通胀的危险局面。
一方面,当前全球物价下跌的原因是欧债危机恶化,资本从新
兴经济体流向发达经济体避险。但全球流动性泛滥情况依旧存在,大量资金很有可能再度流向新兴经济体,从而推高大宗商品价格。另一方面,为解决债务危机以及刺激经济,欧美国家仍在不断释放流动性,这也为未来通胀高企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另外从中国来看,如果中国gdp增速放缓至9%甚至8.5%以下,中央政策就很可能转向以”保增长”为主,其间,势必伴随着一定的通胀上升。参考文献:
[1]cctv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直面通胀[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胡作华.等,”.中性偏紧”治理通胀新周期[j].瞭
望,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