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国通货膨胀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2011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2011年通货膨胀原因分析

2011年我国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去年召开的两会中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2011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居民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自2010年5月份首次超过官方的控制目标3%之后,便逐月走高,截至国家统计局发布2011年2月份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本月CPI同比涨幅4.9%。

由此可见,目前我国进入通货膨胀阶段是不争的事实,有必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治理当前的通货膨胀。

造成我国现阶段的通货膨胀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货币超发严重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导致物价的上涨以及货币的贬值,从而也是形成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

在较大的外贸顺差及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背景下,我国当前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人民币在国际社会存在着较大的升值压力。

为了保持币值的稳定,央行只能买入美元,这同时也就卖出了本国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应。

但是如此大规模注入流动资金的做法将会引发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造成了这样的一种奇怪的现状:中国老百姓辛苦的劳动生产产品,然后低价出售给世界人民,其他国家的人民得到了廉价的商品,中国政府收到了外汇,人民得到了贬值的人民币。

另外,由于美国的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全球已形成的低利率环境造成大量资金四处流动,外汇资本在我国大量流入趋势仍然有增无减,而大规模资金流动势必将引发价格上涨。

还有,由于美元的持续贬值,使得以美元标价的基础性原材料价格上扬,盯住美元的人民币价格也相应上扬。

总体而言,人民币升值的政治和经济压力都很大,这就意味着央行为了保持币值稳定,加大基础货币投放的可能性也将继续存在。

2.投资结构问题中国不管从国家层面看还是从人民层面看,都不缺钱,但是,中国缺乏有效的投资渠道能够使用这些钱,一项调查表明,中国人主要的投资投向了房地产市场和股票。

当股票市场低迷是,更多的钱会涌入房地产市场,不仅会打乱国家调控的计划,同时房价的高涨也会强化人们的通货膨胀预期,有可能造成事实上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案例2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通货膨胀一 1979-1980年 6%二 1982-1986年 8.8%三 1986-1990年 18.5%四 1992-1994年 21.7%无 2006-2008年 6%央行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变化及金融影响作者/农行战略规划部【摘要】•过去30年基础货币投放经历了从再贷款为主转向外汇占款为主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1993年,再贷款和财政透支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

第二阶段:1994 -2001年,外汇占款和再贷款等并重。

第三阶段:2002-2011年,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投放主渠道。

•内外部环境变化致外汇占款增长放缓。

从内部原因看:一是人口红利减弱,出口品成本上升。

二是人民币接近均衡水平,资本项目顺差减少。

三是央行退出常态式干预,主动购汇减少。

从外部原因看:一是国际经济弱势复苏。

二是美联储QE退出。

三是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我国以公开市场操作投放基础货币主要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国债规模有限。

二是国债市场交易量小。

相对来说,再贷款、再贴现有两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再贷款不受证券抵押限制,投放相对灵活,且没有数量限制。

另一方面,再贷款和再贴现可实现定向、定价、定量投放,有利于实现特定领域定向支持。

•基础货币投放机制变化对金融体系和银行的影响。

一是影响资金价格中枢。

二是银行对公存款增长难度可能加大。

三是货币领域定向调控将加剧银行分化。

过去十多年,外汇占款一直是我国基础货币投放的主渠道。

但从2012年开始,外汇占款增速出现趋势性下降。

今年以来,外汇占款少增现象更加明显。

4月份新增外汇占款846亿元,月增量环比下降51%,同比下降70%。

未来一段时间,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可能将从外汇占款为主转向更为侧重再贷款、再贴现等途径。

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变化,将对金融生态和银行经营环境产生深远影响,商业银行需提前谋划应对。

一、过去30年基础货币投放从再贷款转向外汇占款1984年我国建立独立的中央银行体系,承担制定、执行和实施货币政策职能。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分析

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措施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加、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多个朝代都曾经历过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

一、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原因1. 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

在中国历朝,如果政府过度发行铸币或纸币,就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膨胀,进而引起通货膨胀问题。

这种情况通常与政府为了应对各种开支需要而大量发行货币有关。

2. 军事冲突和战争战争和军事冲突会导致财政紧张,政府为了筹集大量军费常常采取发行纸币等手段。

这种增加货币供应量的方式会加剧通货膨胀问题,因为战争导致生产力受到破坏,同时需求增加,形成通货膨胀的恶性循环。

3. 经济结构失衡在某些历朝时期,由于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工商业相对较弱,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整体物价的影响较大。

当农业产量下降或价格上涨时,随之引发的通货膨胀问题往往严重。

4. 外部因素的影响一些外部因素也会导致通货膨胀的发生。

例如,中国历史上屡次发生的黄金和白银的大规模流入,会刺激经济发展,但也可能导致通货膨胀问题。

二、中国历朝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1. 控制货币供应量为了应对通货膨胀,政府首先需要控制货币供应量。

合理的货币供应量能够保持稳定的货币价值,降低通货膨胀的风险。

政府可以通过合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实现货币供应量的控制。

2. 加强监管和执法加强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监管和执法,以防止非法金融活动和欺诈行为。

监管部门需要密切监控市场动态,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违规行为,并制定相应的处罚措施,以维护市场的正常秩序。

3.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经济结构的失衡是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原因。

政府需要采取措施促进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均衡发展,提高经济结构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有效控制通货膨胀问题。

4. 加强对外贸易管理外部因素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影响不容忽视。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的通货膨胀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货膨胀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而且会对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产生不利影响。

为此,本文分析了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控制措施,旨在深入了解中国通货膨胀的情况。

一、原因分析1.货币发行量过大近年来,人民币的发行量不断增加,货币供应量大幅度增长成为通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金融机构对贷款需求的增加,央行不得不增加货币供应,导致了通货膨胀的加剧。

2.资产价格上涨资产价格上涨也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通过投资房地产等资产,资产价格的不断上涨也会带来经济统计上的通货膨胀。

3.进口价格上涨随着国际原物料价格上涨,中国的大量产业原材料需要进口,这使得进口价格上涨,随之产生的成本上涨也将进一步推高物价,导致通货膨胀。

二、影响分析1.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使得人们生活成本的增加,失去购买力,生产企业成本上升,对国内大多数企业和家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2.通货膨胀会导致货币贬值通货膨胀将导致货币贬值,这会在一些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加大资金的风险,投资者将面临未来货币购买力下降的压力。

3.社会稳定性降低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稳定性降低,许多人生活压力加大,很多家庭会选择更努力地工作,而这也将导致社会不公与犯罪的增加,给社会带来很多安全隐患。

三、控制措施1.抑制过度增长的货币供应抑制通货膨胀的最好方法是抑制货币供应,控制货币流通,保持货币政策的稳定,避免产生过度的通货膨胀。

2.加强监管政府应加强对价格的监管和管理,控制生产成本,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平衡发展,让市场经济得到更加公平、公正、透明的状况。

3.适当提高利率适当提高利率可以增加货币的成本,促使人们更加理性地购买,避免过度消费倾向,降低生产成本,抑制通货膨胀。

四、总结综上所述,通货膨胀不仅影响经济稳定和社会安定,而且令人忧虑。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通货膨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必须控制的重要问题。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原因、处理措施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原因、处理措施

中国的通货膨胀以及应对措施通货膨胀是宏观经济学的永恒主题之一。

通货膨胀不仅关系到我国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快速增长,还关系到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社会的稳定,因此研究起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在简略介绍通货膨胀同时、还将进一步分析通货膨胀的原因、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此外,本文将对抑制通货膨胀,提高就业水平的对策提出建议。

Inflation is one of the eternal themes of macroeconomics. As a monetary policy of our government, Inflation is not only related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sustainable stability, but also relates to the household living standard and social stability, so the rise has the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Based on the brief introduction about the inflation also, will also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infl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and the impact on the economy. In addition, the paper will be to curb inflation, improve employment levels of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关键词:经济;通货膨胀;影响;解决economic; inflation; influence; solve通货膨胀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货币银行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

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通货膨胀的成因及策略(3篇)第⼀篇: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对策摘要:中国通货膨胀形成的原因⽐较复杂,既有短期因素,⼜有长期因素。

受到的影响也是多⽅⾯的,包括内外需求、⾃然因素、市场波动、资源价格、经济结构调整等等。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规模⽇益加快,现阶段正是⼤⼒推动经济发展⽅式转变是我国加快宏观调控,取得经济改⾰的重⼤历史阶段。

从短期看需要经历阵痛期,从长期看,必须深化⾦融体制改⾰,完善货币调控机制,才能处理市场经济中各种各样的⽭盾,迎接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通货膨胀;特点与成因;对策分析2008年全球⾦融危机爆发。

我国经济也经历过了巨震。

当时采取了⼀系列应对措施并取得了很好的反危机成效。

但2010年下半年通货膨胀果然来临并逐步加剧,经济回落速度持续加⼤,经济多次触底,其迅猛之势波及到各⾏各业。

如何应对成为党和国家、政府、经济学家的最关⼼的问题。

各界都在为通货膨胀的形成与治理寻找出路与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现状(⼀)消费者价格指数指数呈现上升态势截⾄2016年3⽉,CPI虽然以前有过⼀个阶段的⼩幅下降,但整体⽔平⼀直呈现上升趋势。

尤其是在2016年1⽉以来,CPI始终处于较⾼⽔平。

再加上新常态下因为经济下⾏的压⼒央⾏采取了多种稳健宽松政策以刺激国内需求,通货膨胀压⼒出现了增加的情况。

(⼆)⽣产价格指数呈现上升⾛势随着外资资本的流⼊,我国⼈民币呈现了升值态势。

2016年1⽉以来央⾏对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持续增加,促使国内投资需求开始回暖,使得从2015年10⽉到2016年3⽉PPI同⽐增幅呈现上升趋势。

⼆、我国通货膨胀特点(⼀)我国的通货膨胀与世界很多国家是同步的本轮通货膨胀出现了全球⼀体化的特征。

因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平要⾼于我国⽬前的发展⽔平,因此衡量标准会有所不同。

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百分之三是⼀个分界线,低于这个数字即为温和型通货膨胀,⽽对于我国来说,这个数字是百分之五。

以美国为例,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之际,其CPI出现⼤幅波动,⼀度达到了百分之四以上,在采取了⼀系列措施之后,虽然有所下降,但不久就⼜抬起头来,上升接近到百分之六。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分析导语: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但伴随着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其中之一就是通货膨胀。

本文将对中国通货膨胀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对经济的影响。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通货膨胀是指一定时期内,货币的购买力持续下降,价格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通货膨胀通常以年度百分比进行衡量。

通货膨胀率较高时,会导致居民生活水平下降,资金收益贬值,经济不稳定等问题。

二、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产生是复杂而多因素的,以下是中国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1.货币供应过多:作为金融机构,中国央行负责货币政策。

当央行过度放宽货币供应时,市场上的货币量会迅速增加,引发通货膨胀。

2.需求与供应失衡:中国经济增长迅猛,需求不断扩大。

当需求大于供应时,价格上涨便是不可避免的结果。

3.成本推动:生产成本上升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原材料价格上涨、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都会推动商品价格上涨。

4.外部因素影响:不稳定的国际市场、能源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也会对中国通货膨胀产生影响。

三、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具体如下:1.降低居民生活水平: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购买力下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2.不确定性增加: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不稳定,投资环境不确定,企业难以制定长期计划。

3.债务负担加重:通货膨胀导致货币贬值,债务负担加重,对企业的经营和国家的经济稳定都会带来很大的挑战。

4.消费和投资行为转变:由于通货膨胀,人们倾向于将资金用于短期消费和投机行为,而不是长期投资,影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通货膨胀的应对措施为了控制通货膨胀,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1.紧缩货币供应:央行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息等方式来控制货币供应,限制通货膨胀。

2.调整货币政策:加强风险管理,提高政策效率,增加市场竞争力,促进货币政策的可持续发展。

3.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生产效率可以减少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从而抑制通货膨胀的发生。

2011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2011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

2011年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1成本上升仍是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随着提高居民收入政策的逐步实施和劳动力人口增速的下降,职工工资必然呈上涨的趋势;我国由于经济结构的不平衡,生产较低的部门的工人需求向生产高的部门靠齐结果导致整个社会工资增长率超过了经济增长率从而导致了通货膨胀。

另外,受宏观调控暂缓涨价的部分商品和服务,随着经营成本的上升,下半年可能进行调价,增加新涨价的因素。

似乎在短期内都没有改变的可能,所以2011年,依然是一个继续通胀上行的时代,没有最高,只有更高。

2货币供给增加最直接的原因是因为央行在大量印刷货币,是一种内生性通胀,说白了就是货币多了,央行为什么要滥发货币——①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

②政府主导的投资体系。

③联系汇率制度。

通货膨胀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产生,由于物价的流通,近几十年全球没有发生恶性的通货膨胀,反而是产生了不少次的通货紧缩。

而我们由于汇率管制,无法与国外市场同步,客观上导致了通货膨胀。

3我国农业的基础不牢固近年来我国粮价不断上涨,是由于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的,是供给出了问题。

农业劳动生产率低,农畜产品的商品率低;我国人口多,对农畜产品的需求旺盛,农畜产品的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价格必然呈上升趋势;如遇大的自然灾害,这种供求矛盾将更加突出,价格上涨也会加快。

4输入性通胀压力也就是中国进口的商品涨价了:原油、铁矿石、粮食、油料等大宗进口商品价格仍在高位波动,推高国内商品的价格,这种原因是存在的,自然带动下游产品成本增加,进而涨价。

在人民币不断升值的背景下,这种输入性通胀并没有那么厉害,有经济学家测算,这种涨价带来的通胀相关度也就是4~5%。

而且国外大额商品涨价往往最主要的理由就是中国需求大增。

5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改变因长期外贸顺差多发的货币和2009年前后大量的贷款还需要较长时间进行消化,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全球性流动过剩对我国的影响也还在发生作用。

6通货膨胀的隐性原因——生态系统失衡生态失衡是通货膨胀的内在原因——①当生态失衡后,稳定协调的生态结构遭到破坏,物质循环和能量流通的效率便会受到影响而降低,导致生态系统的有效物质和能量的产出减少,即生态供给量减少;加上人们的需求也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不断增加,使整个社会对生态的全面需求急剧增长,造成总需求大大高于总供给,产品供不应求,必然拉动相应的物价不断上涨,从而产生了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给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困难与对策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给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困难与对策

浅析我国通货膨胀给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困难与对策摘要:商业银行负债管理是银行经营方式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对商业银行、金融界和经济运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结合我国近几年的通货膨胀状况,对商业银行负债管理模式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系统的研究,着重于探讨我国通货膨胀给商业银行负债管理带来的各种困难,如商业银行的风险持续加大、“利差”的不断缩小、流动性管理面临严峻考验等。

并且,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该提高银行的风险判断能力;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收入渠道;及时调整经营战略等一系列的对策。

一、我国近几年通货膨胀状况分析所谓的通货膨胀(Inflation),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目前,衡量一国通货膨胀状况的指标通常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据研究,自1978年以来,我国共发生过5次通胀,分别是在1980年、1985年、1987年至1989年、1993年至1996年及2007年至2008年。

截至2008年,32年间CPI的历史均值为5.5%,而5次通胀峰值均高于这个平均水平,特别是1988年和1994年时通胀峰值分别高达18.8%和24.1%,创下改革以来物价最高水平。

我国的通货膨胀从2007年3月超过3%的警戒线后,便出现一路走高的现象。

自2007年5月份以来,中国居民的消费价格逐月上涨,而这一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8年第一季度的CPI总体涨幅为8%。

从2006年6月到2008年4月已经连续17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但是CPI指数却总体上一直呈波动性上升态势(参见下图)。

2009年总体还算平稳,到了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迅速上涨,据统计资料:4月份比上月增长了2.8%,创下了历史的新高。

由CPI历史趋势图也可以看出CPI在2010年保持继续上涨。

2010~2011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2010~2011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2010~2011国内通货膨胀状况调查分析一.通货膨胀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上涨,从年初的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5.1%的高位,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全年涨幅为3.3%。

去年的物价上涨,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物价新鲜词”,例如“蒜你狠”、“豆你玩”、“油不得你”、“姜你军”到“糖高宗”等,各种新物价名词层出不穷,戏说中透露着物价高涨。

2011年这种趋势依然没有减轻,反而愈演越烈。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4月份 5.3%。

但是许多老百姓认为这一数据偏低,普遍认为2010年通货膨胀率为7.1%。

二.通货膨胀原因分析在查找相关资料之前,个人根据所学的内容对2010~2011年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个自己的分析。

通货膨胀的最直观表现就是物价上涨。

这两年新闻里最经常听到房价上涨,油价上涨,菜价上涨。

房价上涨自然是因为炒房热引起的。

油价基本是由政府控制的,油价上涨意味着政府要多收钱。

菜价上涨或许因为供不应求,这两年国家自然灾害比较多,导致农作物歉收,菜价自然要涨。

石油涉及到工业,石油价格涨了,许多生产的成本也就涨了,相应的产品价格就涨了。

菜价,房价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吃住问题。

综合这三类,物价统统上涨,而人们的生产并没有相应的增加,我想这些应该是导致物价的部分原因。

以下是我根据网上的资料整理的引发通货膨胀的若干要素,事实证明我还说对了几点。

(一)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农产品欠收2010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

首先,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至东部和南方地区;其次,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发生大面积干旱;再者,青海省玉树####族自治州玉树县4月份发生7.1级####,造成2698人遇难,失踪270人;同时,海南作为是重要的蔬菜供给地却在10月发生洪灾,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严重。

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2010~2011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2010~2011中国通货膨胀分析

2010~2011国内通货膨胀状况调查分析一.通货膨胀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上涨,从年初的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5.1%的高位,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全年涨幅为3.3%。

去年的物价上涨,使中国社会出现了大量的“物价新鲜词”,例如“蒜你狠”、“豆你玩”、“油不得你”、“姜你军”到“糖高宗”等,各种新物价名词层出不穷,戏说中透露着物价高涨。

2011年这种趋势依然没有减轻,反而愈演越烈。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4月份 5.3%。

但是许多老百姓认为这一数据偏低,普遍认为2010年通货膨胀率为7.1%。

二.通货膨胀原因分析在查找相关资料之前,个人根据所学的内容对2010~2011年的通货膨胀做了一个自己的分析。

通货膨胀的最直观表现就是物价上涨。

这两年新闻里最经常听到房价上涨,油价上涨,菜价上涨。

房价上涨自然是因为炒房热引起的。

油价基本是由政府控制的,油价上涨意味着政府要多收钱。

菜价上涨或许因为供不应求,这两年国家自然灾害比较多,导致农作物歉收,菜价自然要涨。

石油涉及到工业,石油价格涨了,许多生产的成本也就涨了,相应的产品价格就涨了。

菜价,房价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吃住问题。

综合这三类,物价统统上涨,而人们的生产并没有相应的增加,我想这些应该是导致物价的部分原因。

以下是我根据网上的资料整理的引发通货膨胀的若干要素,事实证明我还说对了几点。

(一)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农产品欠收2010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

首先,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至东部和南方地区;其次,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发生大面积干旱;再者,青海省玉树####族自治州玉树县4月份发生7.1级####,造成2698人遇难,失踪270人;同时,海南作为是重要的蔬菜供给地却在10月发生洪灾,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严重。

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

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相关推荐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近年来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及治理对策(本文自编,如有纰漏,还望包涵)内容摘要:随着近年来全球化的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改革发展中,我国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而通货膨胀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问题之一。

伴随信贷、股市、房产市场的逐步升温,通货膨胀与资产泡沫成为当前的需要妥善解决的问题,如何治理好通货膨胀,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最大化满足人民生活水平,将决定我国现代化主义建设道路能否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通货膨胀汇率调整结构调整控制物价从2008年到2011年,我国的物价总水平逐渐慢慢上涨,通货膨胀开始成为我国生活中一个热点话题。

通货膨胀一般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的货币而引起的纸币贬值、物价全面上涨现象。

由于全球化进程加快,我国通货膨胀不仅有受到来自国内的影响也有来自国外的影响。

美元贬值、黄金再创新高、油价上涨到高位,引发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胀预期。

从国内来看,天然气、自来水、汽柴油、电、食用油等基础性消费品已近开始悄声的酝酿涨价,有些已经涨价了。

物价持续攀升从国家统计局2010年统计公报了解到居民消费价格一季度同比上涨2.2%,二季度上涨2.9%,三季度上涨3.5%,四季度上涨4.7%,全年平均比上年上涨3.3%,其中食品价格上涨7.2%。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3.6%。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5%。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9.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0.9%。

从中不难看出,大宗商品的涨势推动下农产品市场也持续升温,粮食、猪肉等纷纷渐长,让消费者感到通货膨胀已经越来越近。

这些消费品涨价而引起的经济学现象通货膨胀的成因:一、经济持续高增长是形成当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内在因素我们按照过往30年我国经济增长与物价总水平数据所进行的计量分析剖明;在现有资本约束前提下,当经济增速为7.8%摆布时,物价总水平约为0;当经济增速为9%时,物价总水平约为3%;当经济增速加速约0.4个百分点,物价总水平则会上升1个百分点。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

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现状以及解决对策论文摘要: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普遍的物价上涨问题日益显现。

当前我国已经出现了全面的通货膨胀,其成因主要是投资和出口需求过旺、货币的流动性过剩、公众对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和国际市场上某些主要商品价格上涨。

这种通货膨胀问题将扩大居民的收入差别、引发资本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降低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效率等,需要使用多种手段实行综合治理。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1月20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上涨,从年初1.5%一直上涨至11月份5.1%的高位,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全年涨幅为3.3%。

但是很多老百姓认为这个数据偏低,普遍认为2010年通货膨胀率为7.1%。

2011年这种趋势依然没有减轻,反而愈演愈烈。

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5.4%,4月份5.3%。

2010年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高0.8个百分点。

10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同比上涨5.0%,涨幅比9月份高0.7个百分点。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我国的CPI与PPI由负转正,并迅速攀升到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

近几年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攀升。

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成了政府重点注重和调控的对象。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和国内经济运行的新情况新变化,在2011年9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经济方面提出:要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关系。

本文尝试着对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的水准实行判定,分析了其成因,并提出了多管齐下的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现状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指“货币总量“相对“物品总量“持续增大而导致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升,即CPI指标长期的、持续的超过3%的警戒水平。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自2011年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水平逐月攀升,一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0%。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一、通货膨胀原因分析(一)结构型通货膨胀。

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农产品欠收,2010年中国农产品总体歉收,造成物价上涨较快。

首先,内蒙古干旱地区的沙尘蔓延至东部和南方地区;其次,贵州、云南、四川、广西等地发生大面积干旱;再者,青海省玉树4月份发生7.1级地震,造成2698人遇难,失踪270人;同时,海南作为是重要的蔬菜供给地却在10月发生洪灾,导致食品价格上涨严重。

这些自然灾害引发食品供应紧张,导致物价上涨进而引起通货膨胀。

同时,部分国家2010年遭遇干旱和洪灾造成粮食减产,因而国际农产品价格上涨对中国国内价格产生了很大影响。

2011年灾情:一方面,长江中下游旱灾——开始於2011年4月,发生在中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旱灾。

这起旱灾是自1959至1961年的旱灾后50年来最严重的一起旱灾。

旱灾所处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淡水渔业也相当发达。

由於严重缺水,该地区的农业灾情极为严重,渔业也大幅度减产,进而对2011年的中国经济、民生与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

导致长江中下游地区数千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49亿元人民币,大量面积的农作物和大量牲畜也因乾旱遭灾。

另一方面,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消息,截至6月11日统计,入汛以来全国累计有13个省份发生洪涝灾害,受灾人口848万人,因灾死亡94人,失踪78人,倒塌房屋2.71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74.45亿元。

(二)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其一,国家实施“拉动内需”政策,大搞赤字财政、大发国债,地方政府更是不遗余力地圈地,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导致投资性需求放大。

其二,由于中国的市场经济不太规范,中央政府调控房地产后,社会上的很多游资从楼市退出后对农产品进行严重炒作。

在当前流动性过大的情况下,资本的保值增值投机性需求造成了通货膨胀。

(三)货币供给量增加形成的通货膨胀。

货币发行量过大及热钱的进入。

自2008年金融海啸发生后,全球采取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发行大量货币,美国华尔街金融海啸后中国实施的经济刺激政策,货币量发行太多,理论上超过 GDP两倍,市场流动的货币偏大,当货币供应偏多的时候物价自然要上涨。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和原因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现状和原因分析

1绪论1.1通货膨胀, 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 因货币供应大于货币实际需求, 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应,导致货币贬值, 而引起旳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应(供远小于求)。

1.2其实通货膨胀旳概念在经济学上历来就争议不断, 许多学派从供需、成本和国际经济体系角度解释, 引申出需求拉动通胀、成本推动通胀、构造性通胀和输入性通胀。

有关通货膨胀, 经济学术界有两种见解, 主流旳见解, 可见之于萨缪尔森经济学教科书给通货膨胀所下旳定义:“通货膨胀意味着一般价格水平旳上涨。

今天, 我们用价格指数, 也即成千上万产品旳加权平均价格来计量通货膨胀。

”简朴地说, 通货膨胀等于价格总水平旳上涨。

若年物价总水平上涨3%, 一般就被觉得存在温和通货膨胀。

从技术上, 专家们倾向于关注CPI、PPI等等指标。

有关通货膨胀旳另一种见解, 说来很简朴:通货膨胀是一种纯正旳货币现象。

现代各国都实行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旳制度, 因而可以说, 仅从中央银行旳角度观测货币现象, 还是可以得出诸多可信旳结论。

所谓通货膨胀, 从技术意义上说, 就是中央银行发行了太多旳货币, 经济体中流通旳货币太多了。

1.3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3.1选题背景通货膨胀悄然来临, 影响着人民生活旳各个方面。

, 仍然是一种继续通胀上行旳时代, 没有最高, 只有更高。

回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旳五次通胀, 寻找通胀旳因素, 陈述通胀旳危害, 摸索治理通胀旳对策措施。

参照文献[1] 李为民, 试论通货膨胀旳成因[J], 贵州十年改革回忆与摸索, , (10).[2] 陶守梅, 近期我国通货膨胀旳成因及对策[J], 中国高新技术公司, , (2).[3] 许善达, 本轮通货膨胀旳特点和应对之策[Z], 经济界, , (3).一、通货膨胀旳含义及种类通货膨胀是指所有社会商品和劳务旳一般价格水平或平均价格水平旳持续上升。

在通货膨胀时期, 单位货币能买到旳商品和劳务旳量呈持续下降局面。

通货膨胀—公共经济学案例及解析

通货膨胀—公共经济学案例及解析

公共经济学通货膨胀案例和解析[案情描述]从2008年开始,中国的物价便经历了一路的全面上涨,从建筑业、服务业、大宗原材料,到日常用品、普通食品都经历了一定幅度的上涨。

极大的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的生活。

我们感触到最实在的通胀是在日常生活中,青菜、肉、油等价格都翻倍上涨,面对生活成本上涨而工薪小幅度上升的通胀压力,广大人名群众有很多的不满,恐慌,怨言和争议。

一种普遍的大众心态,从刚开始的抱怨到现在容忍了这种物价的上涨。

然而更多的政府部门,学者,专家开始寻找物价上涨的原因,改善的措施、政策等等,希望得到好的实施方案。

中国央行2010年以来已经10次提高存准率,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再次刷新历史纪录,达到20.5%的高位。

此外,09年10月以来,中国央行已经加息4次。

央行将综合运用好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利率等多种工具来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的发展。

[案情评价]公共部门的经济职能包括参与资源配置、协调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稳定。

所谓促进经济稳定,是公共部门运用宏观经济政策有意识地干预经济运行,尽可能地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基础上的经济增长。

经济稳定就是伴随较低失业水平和较低的通货膨胀水平的经济增长。

08年来,中国整体的物价水平出现了持续而显著的上涨,即通货膨胀,政府部门有责任采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其进行宏观调控。

由于市场的缺失,市场机制自身的调节,不能自发地实现经济的稳定,在这种情况下,应由政府进行积极地宏观调控。

通货膨胀分析:一是市场机制运行的因素。

国际市场大宗物品和原材料如石油等的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

这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和其他加工制造商品价格的上涨。

对人民群众的生活产生的广泛的影响。

二是市场机制失灵。

一些投机商在这种环境下,利用大众的焦虑不安心理进行投机,将大豆、小麦、生猪等农场品和其他商品的肆机炒作,严重干扰了市场经济的自行运转和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人民的生活,政府必须对此进行干预,以保持市场的稳定发展。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中国通货膨胀的实证分析

甘肃政法学院计量经济学》所在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班 级:08 级国贸一班通货膨胀的时政分二O一一年六月二十一日中国通货膨胀的时政分析一、通货膨胀的内涵通货膨胀的基本含义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于是单位货币的购买力下降。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例如: 例如货币总量100 元,实物总量10 个苹果那么一个苹果就价值10 元,如果第二年苹果产出增加了10,也就是市场上有20 个苹果,而货币增加了200 也就是300 元总量的货币,那么第二年每个苹果就价值15 元,推广到整个经济体,物价水平就上升了,于是就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主要有三种形式:地通货膨胀,急剧通货膨胀,恶性通货膨胀。

二、理论综述(1)货币主义对于通货膨胀最广为人知也最直接的理论是:通货膨胀导因于货币供给率高于经济规模增长。

此说主张以比较GDP平减指数与货币供给增长来做测量,并由中央银行设定利率来维持货币数量。

此观点不同于下述之奥地利学派者在于其着重于货币之数量而非实质。

在货币主义架构下,货币的聚集是重点所在。

货币数量理论,简单的说,就是经济体所耗货币总量取决于现存货币总量。

下列公式创自此说:p 为一般消费品物价水平,dc 为消费品总需求量,而sc 消费品总供给量。

公式背后的观念是:在消费品总供应量对消费品总需求量相对下降,或消费品总需求量对消费品总供应量相对上升时,一般消费品物价会随之2)商品与通货膨胀货币总量的观点,经济学者们以货币总量计算消费品总需求量。

于是乎,他们断定总开销与消费品总需求量随著货币总量提高。

于是相信货币数量理论的学者们同样也相信物价上涨的唯一原因就是经济成长(表示消费品总供给量正提高),以及央行因之以货币政策提高现存货币总量。

以此观点来说,通货膨胀的最根本原因是货币供给量多于需求量,于是“通货膨胀是一定会到处发生的货币现象”,弗里德曼如是说。

结合通货膨胀分析我国民生问题

结合通货膨胀分析我国民生问题

通货膨胀对中国民生问题的分析引言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供应过度增长,导致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经济现象。

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通货膨胀也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民生问题。

本文将对通货膨胀对中国民生问题的影响进行分析。

通货膨胀的原因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供应过度增长。

在中国,货币供应增长可以归因于多种因素,包括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银行信贷的扩张以及货币政策的宽松等。

这些因素导致货币供应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此外,供给短缺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当供给无法满足需求时,价格就会上涨,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对中国民生问题的影响1. 物价上涨通货膨胀导致物价上涨,直接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

物价上涨意味着人们需要支付更多的钱购买同样的商品和服务,对于低收入人群而言,负担加重。

例如,食品、房地产和医疗费用等涉及日常生活的重要支出,都会因通货膨胀而上涨。

2. 财富重新分配通货膨胀导致财富重新分配。

因为物价上涨,固定收入者的购买力受到压制,而资产拥有者则可能因为资产价格上涨而增加财富。

这加剧了贫富差距,导致社会不公平现象加剧。

3. 储蓄贬值通货膨胀对储蓄产生负面影响。

当物价上涨超过利率时,储蓄的实际价值就会下降。

这意味着人们需要更多地储蓄才能维持相同的购买力。

这对于退休人员和低收入家庭来说是特别困难的,他们的储蓄往往是他们未来经济安全的保障。

4. 社会稳定性问题通货膨胀对社会稳定性构成威胁。

当物价快速上涨时,人们可能会感到失望和不满,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安,导致社会不稳定。

因此,控制通货膨胀对于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对中国民生问题产生的不利影响,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政策:1. 调控货币供应政府可以通过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限制货币的增长速度,以避免通货膨胀。

这可以通过限制政府财政支出、加强对银行信贷的监管和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来实现。

2. 提高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能力可以解决供给短缺问题,从根本上避免通货膨胀的发生。

2011年到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11年到2014年中国宏观经济分析报告

2011年到2014年宏观经济分析报告2011年世界经济的总体特点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异化程度降低,经济形势波动起伏,机遇和挑战并存。

美国经济进入复苏轨道,欧元区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但主导国家立足于机制性、根本性的解决思路逐步明朗,欧元区内部“小循环”与美欧“大循环”都着手设立。

我国经济总体运行平稳,通货膨胀预期管理取得良好成效,房地产市场的“拐点”隐现。

财政收支形势较好,公共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和民生建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

由于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复苏阶段的差异性,我国经济调控总体上表现出“逆调控”的特点,需审慎分析经济形势,坚持积极财政政策、稳健货币政策的调控搭配,在具体政策手段上侧重预调微调,侧重制度、机制建设,重视完善市场和引导市场力量,此外,在汇率政策上应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最为复杂多变的一年。

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

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居民就业和收入取得明显改善。

G D P总额达到471564亿元,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同比增长9.2%。

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3.13:1,较2010年有明显改善。

2011年全年平均失业率为4.1%,保持在较低水平。

物价调控取得良好效果,通胀压力有所缓解。

2011年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5 .4%,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涨幅达到高点6.5%后,涨幅连续回落。

需指出的是由于2011年物价总体涨幅较高,C PI指标在2012年的实际意义将有所下降,C PI不宜再作为2012年宏观经济分析和决策的关键因素。

工农业生产保持稳定,企业利润继续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47712亿元,比上年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220592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203260亿元,增长8.9%。

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638亿元,同比增长24.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中国通货膨胀问题分析卢庆杰(上海期货交易所发展研究中心,上海 200122)从2010年中国的商品价格变化趋势来看,市场上已经形成了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形成挑战。

2011年,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

央行将稳物价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将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

不过,央行年度工作会议并没有设定信贷额度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因为货币政策还要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宏观调控既要控制物价持续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又要防止货币、信贷、投资和工业下降过快引发经济衰退,还要兼顾经济结构调整。

一、中国面临的通货膨胀压力(一)2010年通货膨胀压力逐月上升2010年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5.1%,环比上涨1.1%,明显超出市场预期。

1月—11月,CPI同比上涨3.2%,超出政府年初确定的3%的预期目标。

从CPI同比涨幅2010年的走势来看,除3月份和6月份略有回调之外,总体上呈现一路上行的趋势。

食品和居住类价格上涨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11月食品类价格上涨了11.7%,拉动CPI上涨3.8个百分点,对CPI上涨的贡献率是74%。

2010年以来,大蒜、绿豆、生姜、食用油、白糖、苹果、棉花、中药、煤炭等商品价格涨势接连启动,使市场上形成了强烈的通货膨胀预期,对国家的宏观调控形成挑战。

为此,发改委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在经济手段上,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增加储备品种和数量,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等;在法律手段上,修订出台《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等法规,加强市场价格监管;在行政手段上,必要时启动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国务院物价调控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蔬菜价格持续上涨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

但由于本轮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成本推动引起的,同时国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使市场上充斥着过剩的流动性,中长期而言,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会因为发改委调控措施的实施而消除。

(二)推动物价上涨的因素依然存在2011年,推动物价上涨的货币超发、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热钱冲击等因素依然存在。

1、货币超发导致流动性过剩正如弗里德曼所指出的:“通货膨胀永远而且处处是一种货币现象。

”充足的货币供应使价格的上涨成为可能,也是通货膨胀形成的必要条件。

以马歇尔K值(即M2与名义GDP的比值)来衡量,中国的货币化程度高于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国家。

2003年,中国的M2/GDP已经达到1.6。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国的货币供应量更是快速增长,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年均达到25%,超过此前几年平均年增长率近7个百分点,2010年1月M1的增长率达到38.96%的历史高位(见图1)。

就2010年11月份的数据来看,M1和M2的增长率仍然分别处于22.1%、19.5%的较高水平,过多的货币供应形成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

数据来源:Bloomberg图1 中国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中国货币超额发行主要是源于外汇占款增加导致的基础货币的增加。

外汇占款增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原因:第一,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导致外汇占款增加。

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方的外汇占款主要是以外汇储备资产为主,当中央银行买卖外汇时,就要放出或回笼等值的本国货币,如中央银行出售外汇,则基础货币减少;中央银行买进外汇,则基础货币增加。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国际收支的双顺差,外汇占款一直持续增加。

基础货币的增加,再经过货币乘数的放大,货币和信贷也会大幅度上升。

第二,人民币升值预期和热钱流入是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重要因素。

由于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利率上调,投机资本流入也会增加,热钱流入将导致外汇供给上升,人民币升值压力也会随之上升。

2010年6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重新启动汇率体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并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

央行副行长胡晓炼还发文强调要从一篮子货币的角度看汇率,不片面地关注人民币与某个单一货币的双边汇率。

市场预期201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保持升值趋势,人民币的升值预期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了热钱的流入和货币的超发。

2、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将使我国面临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美、日等国实施的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全球范围内流动性过剩,以及美国等发达市场经济体经济复苏拉动的需求增加将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根本动力。

第一,美、日等国的量化宽松政策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提供了货币条件。

在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过程中,美联储等央行采取了量化宽松政策助力于金融体系的恢复、刺激经济的发展;但由于市场对经济前景预期悲观,大量的流动性被以银行存款的形式留在银行体系内,并没有充实到实体经济中去。

一旦经济复苏的趋势确立,企业向新的经济增长点投资信心增强,银行体系发放信贷的积极性增加,留在银行体系内的流动性将被注入实体经济,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进而在流动性的增加方面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提供货币条件。

第二,实体经济的逐步恢复将促进需求的回暖。

始发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本轮金融危机的导火索是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危机的后遗顽症是就业市场的疲弱。

最近的数据显示,这两个市场都有回暖的迹象:美国劳工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就业市场虽然萧条(11月失业率为9.8%),但出现了额外的进展,劳动力就业状况可望于2011年持续向好。

同时,美国全国不动产商协会(NAR)公布,11月已签约成屋销售指数上升到7个月来的高峰,显示美国房市正在缓步复苏。

另外,美国制造业和零售业也有好转的迹象。

从这些指标来看,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在恢复。

我国重要资源的对外依存度高,根据200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为52.5%,铁矿石进口依存度为69%,80%的大豆需要进口。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必然会给我国带来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压力。

3、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资源的稀缺将导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我国出现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

中国上世纪80年代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至今已使中国的人口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中老年人口在上升,而年轻劳动力人口在下降。

据统计,20到44岁的年轻劳动力的总量在10年前已经达到了顶峰,以往中国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优势已经不复存在,面对的将是劳动力的短缺以及相应导致的工人工资成本的大幅增加。

亚洲开发银行在其发布的《2008年亚洲发展展望》中警示,中国在劳动力方面面临三大挑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人口红利”消失,熟练和半熟练工人短缺制约了企业制造水平,以及结构调整等问题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每年还在增加,但增加数量越来越少,理论预测2015年前后是我国“人口红利”拐点。

此外,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也呈明显下降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2007年在全国2,749个行政村完成的一项调查显示,74.3%的村庄认为本村能够外出打工的青壮年劳动力都已经出去,只有1/4的村认为本村还有青壮年劳动力可转移。

这个比例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分别为71.6%、76%和76.4%。

进入2010年以来,珠三角、长三角甚至湖南、安徽、四川等传统人力资源大省大量缺工,意味着劳动力开始从“无限供给”转而成为稀缺资源。

劳动力稀缺将引致工资上涨,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进而提高产品价格,形成通货膨胀的压力。

4、热钱冲击人民币进入升值和加息预期双通道,“热钱”流入呈上升态势。

自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体制改革以来,人民币一直呈现出单向的、持续的升值,人民币汇率变化没有不确定性,国际投机资本在中国的投资几乎是没有风险的,投机资本会绕过中国的资本管制,通过各种渠道流入我国的金融市场。

同时,中美利差的加大也为投机资本的流入提供了动力。

当前,美联储的基准利率是0~0.25%,我国一年期存款利率是2.75%,利差高达2.5%~2.75%,中美利差倒挂,进一步加剧了投机资本的流入。

美国等主要经济体持续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又使国际流动性溢出效应更加明显,进一步加剧了热钱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力度。

国家外汇管理局2010年12月30披露的数据显示,2月份到年末有73.4亿美元“热钱”因银行违规办理外汇业务进入中国,而房地产行业成为境外资金投资套利的重点领域。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居住类价格在2010年11月份同比上涨5.8%,拉动CPI上涨0.9个百分点,对CPI增长的贡献率是18%。

流入的热钱将投向房地产、食品等各个领域,形成价格上涨的压力。

二、央行将稳物价作为近期首要任务央行2011年1月6日召开的年度工作会议提出,稳物价是央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央行要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

不过,会议并没有设定信贷额度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目标,因为货币政策还要支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宏观调控既要控制物价持续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又要防止货币、信贷、投资和工业下降过快引发经济衰退,还要兼顾经济结构调整。

(一)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向“稳健”央行年度工作会议表示,2011年将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提高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有效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中国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最早可以溯源到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时期,为应对通货紧缩和经济下滑态势,中国开启了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配合以积极的财政政策。

当时稳健的货币政策的实质含义是指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一直到2007年的十年间,“稳健的货币政策”含义不断微调,既有扩张,也有收缩。

在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中央提出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定为当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稳健的货币政策在2008年首次调整为“从紧”。

然而,由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200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保增长”作为2009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货币政策由从紧转为适度宽松。

进入2010年,全球此前超发的货币引致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通胀抬头,中国先后六次上调法定准备金率、二次上调商业银行存贷款基准利率,货币政策逐渐回归常态。

因此,在实际操作上,2010年的货币政策已经向稳健灵活转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重新定调稳健货币政策只是强调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调控的立场,并不意味着2011年的货币政策比2010年有实质性的转变。

在国内通货膨胀压力高企、经济发展方式面临转变、国际经济形势不确定的背景下,2011年的货币政策将“边走边看”、灵活稳健。

(二)利率和准备金率水平上调空间受到限制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上,央行可以利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有公开市场操作、差别准备金率及常规的存款准备金、利率、汇率等。

由于2010年上半年的通胀形势更加严峻,市场普遍认为上半年政策出台的密度可能更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