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概论期末复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地理信息:是指表征地理圈或地理环境固有要素或物质的数量、质量、分布特征、联系和规律等的数
字、文字、图像和图形等的总称;地理信息属于空间信息,它具有空间定位特征、多维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特征。
2、地理信息系统(GIS):是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不同的方法组成的系统,该系统设计支持空间数据的
采集、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显示,以便解决复杂的规划和管理问题。
3、地理实体(空间实体)---GIS处理对象:指自然界现象和社会经济事件中不能再分割的单元,它是一
个具体有概括性,复杂性,相对意义的概念。
4、栅格数据:是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络,在各个网格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空间实体的一种数
据组织形式。
5、矢量数据:是用欧氏空间的点、线、面等几何元素来表达空间实体的几何特征的数据。
6、拓扑关系:描述基本的空间目标点、线、面之间的邻接、关联、包含的关系。是明确定义空间结构关
系的一种数学方法。
7、拓扑数据结构:包括DIME、POL YVER、TIGER。点是相互独立的,点连成线,线构成面。每条线始
于起始节点,止于中止节点,并与左右多边形相邻接。
8、栅格数据结构:基于栅格模型的数据结构,是指将空间分割成有规则的网格,称为栅格单元,在各个
栅格单元上给出相应的属性值来表示地理实体的一种数据组织形式。
9、空间数据的编码(也称为特征码):是指将数据分类的结果,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系统
表示出来的过程,编码的结果是形成代码。代码由数字或字符组成。
10、地图投影:就是依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不可展开的地表曲面映射到平面上或可展开成平面的曲
面(如:圆锥面、圆柱面。椭圆柱面等)上,最终在地表面点和平面点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11、空间数据库:是空间数据库系统的简称,(包括——数据库:数据的集合;DBMS:软件系统;
应用系统:应用软件)。是地理信息系统在计算机物理存储介质上存储和应用的相关的地理空间数据的总合。
12、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能够对物理介质上存储的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语义和逻辑上的定义;提
供必须的空间数据查询、检索和存取功能;能够空间数据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更新的一套软件系统。13、空间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是关于数据和信息资源的描述性信息,它反映了某项数据
自身的一些特征。(举例重要)例如,上海到南京的距离是“303”,必须进一步说明是“按千米为距离单位”来计算的结果,这样“303”这个数据才有明确的意义,这里的“按千米为距离单位”就可以看做是“303”这个数据的元数据。
14、空间分析:是基于空间数据的分析技术,它是以地球科学原理为依托,通过分析算法,从空间数
据中获取有关地理对象的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形态、空间构成、空间演变等信息。
15、课件——空间分析的定义:空间数据的分析和数据的空间分析。
16、空间叠合分析的概念: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
行叠合,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叠合分析是地理信息系统最常用的提取空间隐含信息的手段之一。
17、空间邻近度:描述了地理空间中两个地物距离相近的程度度,其确定是空间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
18、空间缓冲区分析:是指根据分析对象的点、线、面实体,自动建立它们周围一定距离的带状区,
用以识别这些实体对邻近对象的辐射范围或影响度,以便为某项分析或决策提供依据。
19、空间网络分析:是一种特殊的线性分析,即一系列相互连接的线,依据图论和运筹学原理,依据网
络拓扑关系,通过考察网络元素的空间与属性数据,以数学理论模型为基础,对网络的性能特征进行多方面的分析计算技术。
二、选择题
1、地理信息系统之父——Tomlinson
三、填空题
1、矢量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数字化过程方法):手扶跟踪数字化仪数字化、屏幕数字化、扫描矢量化。
2、矢量数据获取方法:由外业测量获得、由栅格数据转化获得、跟踪数字化
3、栅格数据的输入(产生栅格数据的方法):扫描输入、遥感影像解译和数据结构转换。
4、栅格数据的获取方法:遥感方法获取(航天与航空);图片扫描获取(纸介质的地图等扫描);矢量数据转换
而来;由平面上行距,列距固定的点抽样而来
5、1949年,高斯—克吕格投影被确定为我国地形图系列中1:50万、1:20万、1:10万、1:5万、1:2.5万、
1:1万及更大比例尺的数学基础。
6、我国1:100万地形图采用了兰勃特投影,其分幅原则与国际地理学会规定的保持一致。
四、简答题
1、GIS的基本构成:
⑴系统硬件:由主机、外设和网络组成,用于存储、处理、传输和显示空间数据。
⑵系统软件:由系统管理软件、数据库软件和基础GIS软件组成,用于执行GIS功能的数据采集、存储、管理、处理、分析、建模和输出等操作。
⑶空间数据库:由数据库实体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组成,用于空间数据的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和更新等。
⑷应用模型:由数学模型、经验模型和混合模型组成,用于解决某项实际应用问题,获取经济效益和社
会效益。
⑸用户界面:由菜单式、命令式或表格式的图形用户界面所组成,是用以实现人机对话的工具。
2、GIS的功能简介
⑴基本功能:
①数据采集与编辑;—用于获取数据,保证GIS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内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
②数据存储与管理;—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③数据处理和变换;—数据变换;数据重构;数据抽取。
④空间分析和统计;(核心)—空间查询、叠合分析、缓冲区分析、数字地形分析。
⑤产品制作与显示;
⑥二次开发和编程。
⑵应用功能:
①资源管理;
②区域规划;
③国土监测;
④辅助决策;
⑤定位服务。
3、地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程——内涵演绎(P28图)
⑴20世纪60年代:开始起步(机助制图、CGIS、SYMAP)——地理信息系统(GISystem)
⑵70年代:巩固发展(人机图形交互、DIME编码、资源环境应用)——同上
⑶80年代:茁壮发展(PC Arc/Inf、NCGIA成立、GIS软件商品化)——同上
⑷90年代:应用普及(WebGIS、GIS互操作、虚拟GIS)——地理信息科学(GISciense)
⑸2000年:社会服务(网络GIS、移动GIS)——地理信息服务(GIService)
4、课件上的GIS的发展阶段
⑴60年代开拓期
✓1963年,加拿大测量学家P.F.Tomlinson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这一术语,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的地理信息系统—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统(CGIS);
✓美国的Duane F.Marble,在美国西北大学研究大规模城市交通,并提出建立GIS软件系统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