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护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急救护知识
一、现场救护基本概念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会在医院以外的环境下,遇到发生危重急症、意外伤害的人,当公众掌握了先进的基本救护技能,成为“第一目击者”在事发现场对伤病员实施及时、有效的救护,从而达到“挽救生命、减轻伤残”的目的。
二、基本概念
1、第一目击者
①是指在现场为突发伤害、危重疾病的伤病员提供紧急救护的
人。
②“第一目击者”包括现场伤病员身边的人(亲属、同事、EMS
救援人员、警察、消防员、保安人员、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等)。
2、急救时间
急救界有"黄金抢救4分钟"之说
当危重急症、意外伤害发生后,专业救护人员未到达之前,现场“第一目击者”在4分钟内对呼吸心跳停止的伤者进行心肺复苏救活率可达50%,而超过这一时间被救活的希望就很渺茫这是世界公认的“黄金抢救4分钟”。
3、心脏停止跳动后:
•3秒钟时病人感头晕。
•10~20秒钟即发生昏厥。
•30~40秒钟瞳孔散大。
•40秒钟左右出现抽搐。
•60秒钟后呼吸停止、大小便失禁。
•4~6分钟后脑细胞发生不可逆损害。
•10分钟后,脑组织基本死亡。
4、现场评估
判断现场的安全性,在紧急情况下,通过实地感受、眼睛观察、耳朵听声、鼻子嗅味来等对异常情况做出综合分析判断。
5、做好个人防护
• 现场救人一定要判断环境是否安全
• 做好个人防护,戴手套或用干净的塑料袋套在手上,口对口人工呼吸要用保护膜,防止传染病。
• 救人后一定要洗手
6、判断伤情
7、怎样判断呼吸心跳停止
• 突然意识丧失
• 胸廓起伏消失
• 大动脉搏动消失
•可能有瞳孔散大
8、现场救护的任务
1、检伤分类,分出轻重缓急,对伤病员进行分级处理
2、以救命为主,先救命,后治伤,保持气道通畅,氧的供应,
保证循环
3、迅速安全转移伤病员,尽量采取减轻伤病员痛苦等措施
9、现场救护的生命链
“生命链”是针对现代社区、生活模式而提出的以现场“第一反应人”为开始,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进行抢救的一系列而组成的“链”。
在“生命链”的五个环中,前三个环节可以完全由非医务工作者来完成。在生命最宝贵的黄金时间里越早实施心肺复苏、效果越好,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呼救
•来人呀,有人晕倒了;
•表明身份,我是救护员;
•请这位先生(女士)给120救护中心打个电话,
•打通后把结果告诉我;
•有会救护的请和我一起救护。
如有除颤仪,快把除颤仪拿来
如何打电话
注意!
1.确保EMS急救人员无任何疑问后再挂断电话;
2.有效电话号码,姓名;
、110 、120、999 、122。
三、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心跳呼吸停止后……
胸外心脏按压
打开气道
口对口人工呼吸
1、心肺复苏适应症(CPR)
适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如急性心肌梗塞、严重创伤、电击伤、挤压伤、踩踏伤、中毒等。
翻转伤病员体位为心肺复苏体位
2、心肺复苏操作步骤
(1)救护者的位置与体位
(2)被救护者的体位(仰卧体位---平坦、坚实的表面)背部垫一块木板
3、胸外心脏按压定位
4、胸外心脏按压的操作
救护员双手掌根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上半身前倾,双臂伸直,垂直向下,用力,快速有节奏的按压30次。按压时观察伤病员反应及面色.
技术指标
按压频率:不少于100次/分钟
按压的深度:胸骨下陷5cm
儿童下压深度约胸廓前后径的1/3-1/2按压放松比例: 1:1
按压30次做口对口人工呼吸2次
尽量不中断做五个循环30:2
5、清除口腔异物
45度
6、打开气道
(1)急救人员使用仰头抬颏法。
(2)口对口人工呼吸压、抬、捏、吹、看
技术指标
缓慢均匀吹气,吹气次数:2次
每次吹气时间:持续1秒以上
吹气量:(吹气看胸)见胸部起伏
(3)口对鼻人工呼吸
成人90度
幼儿60度
婴儿30度
5次30:2后重新评估
7、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伤病员面色、口唇由苍白、青紫变红润
•恢复自主呼吸及脉搏搏动
•眼球活动,手足抽动,呻吟
8、胸外心脏按压常见错误
•手掌根部贴在胸骨外,手指也压在胸壁上•定位不准,或偏下
•按压时肘部弯曲不垂直
•放松时抬手离开胸骨定位点
•放松时未能使胸部充分回弹
9、心肺复苏后复原体位
10、体外心脏除颤器(AED)的操作
1.开通电源
2.粘贴电极板
3.分析心律
4.实施除颤
心肺复苏(CPR):是在事发现场的第一反应人在专业救护人员未到达的情况下,在最短的时间内,用自己的双手和所学技能挽救病人生命的简单而重要的方法
四、气道梗阻的急救
1、气道梗阻的原因
中、老年人
进食时说话;
体内酒精浓度过高,进食时咳嗽反射动作迟缓;
吃大块硬质食物咀嚼不全,吞咽过猛,食物卡在喉部。
婴幼儿童
尤其三岁以下小儿,会厌软骨发育不成熟,功能不健全;
当口中唅物说话、哭笑、打闹;
剧烈活动时,容易将口中唅物吸入气管引起气管阻塞,导致窒息。
2、呼吸道异物患者“窒息痛苦样表情”
张口睁目
表情恐怖
捶胸蹬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