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心理测试技术的应用

一、引言

心理测试技术俗称测谎技术,起源于19世纪末的意大利,之后在美国得到长足发展及应用。其原理是通过测谎仪对受测者进行提问,测谎仪将受测者心理引起的生理变化记录下来,最终形成图谱和数据,通过对图谱和数据的分析,得出受测者是否说谎的结论,即测谎结论。如何定位测谎技术及测谎结果深刻影响着实践部门如何使用测谎技术。理论指导实践。目前我国学术界对测谎技术及测谎结果的定位尚无统一认识。

本文从对心理测试的结果的定位的角度出发,结合对心理测试结果定位不准对时间工作的影响,针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性的解决方案,以期促进心理测试技术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考虑到测谎一词己为人们所接受,本文之后仍使用测谎代指心理测试。

二、公众对测谎的认识

(一)我国对测谎结论证据能力的态度

现阶段我国对于测谎结论的理论研究存在种种问题,学术界没有统一认识,主要有肯定说否定说有限采用说三种学说。理论的不统一影响了基层侦查人员的应用,导致了应用测谎技术时的混乱。

肯定说认为测谎技术应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第10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16条中规定的技术侦查措施,

同时测谎结论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19条规定的鉴定结论,与文件检验结论、指纹鉴定结论无本质区别。

否定说认为目前测谎技术还不够成熟,准确率不高,还未达到能独立作为证据的地步。

有限采用说既肯定了测谎结论的证明力,也从多方面限制了其证据资格。该观点认为测谎技术只能证明被测者是否说了真话以及对案件是否知情,并不能得出被测者是否实施了某种行为的结论,同时考虑到测试人员的主观因素影响到测谎结论的准确性,认为其不能独立的作为诉讼证据。

肯定说对测谎技术和测谎结论的归类是欠妥的,首先测谎技术不同于传统的技术侦查手段,使用测谎的前提是被测试者自愿同意,它所获取的心理变化数据也不像传统技侦手段所获取的材料可以直接反应客观事实:其次,测谎结论的产生目前没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规定,与指纹鉴定结论等鉴定结论在鉴定对象、鉴定方法等多方面存在不同,不能以类比的方法将其归类为鉴定结论。

否定说认为目前测谎技术不够成熟的观点是没有依据的。测谎技术至今己经发展100多年,在我国也己有20多年的研究,在正确的操作下其准确率不亚于DNA、指纹等传统鉴定结果。

相对而言,笔者认为有限采用说虽然在界定何种情况下可以讲测谎结果作为诉讼证据的问题上还较为模糊,但其理念值得肯定。

(二)对测谎的不断认识

建国后,我国一直认为测谎的结果是唯心的,而对测谎全盘否定,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公安部在派人到口本考察后才认识到测谎是有科学依据的,并决定引进测谎技术。1981年,引进美制MARK-II型测谎仪一台,在实际办案中取得明显成果,1991年,我国自行研制出PG-1型心理测试仪。

(三)眼球时代媒体影响力

公众对测谎技术的了解途径大部分是通过媒体的案例报道。例如,羊城晚报报道四川省公安厅有关部门首次通过测谎仪侦破邻水县12. 3邮政金库特大盗窃案。通过作案人数、作案时间、赃款去向三套测试对犯罪嫌疑人包勇安进行测试,确定了侦查的方向,侦破案件时距离案发仅6天是时间。

(四)中国文化传统对测谎的阻碍力

测谎技术则是通过对心理和生理的综合反应得出的一个结论。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下,人们很难接受以人体为研究对象的测谎技术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五)大众的好奇心态

其实这一点是中外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仅在测谎领域,对于每一个新技术,新制度来说,人们都会相应的产生一定的好奇心。

三、心理测试技术的使用误区

出于不同考虑,目前基层实践部门对测谎的定位可谓是乱象众出,对于测谎在侦查过程中的应有地位的概念没有能够深入基层侦查办案人员的思想,这种认识上的错误造成了侦查人员对于使用测谎目的的偏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