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08年高考作文试题模拟与导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2008年高考作文试题模拟与导写
钟能文
[文题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个“头”字,含义万千。头一天,头等,头一件……勇于创新,总不免“万事开头难”;面对失败,又何妨“从头再来”……。请以“从‘头’说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以独词字形式为话题的命题作文。面对一个“头”字,不少同学会感到无处落笔。写成记叙文还是写成议论文一时茫无头绪。是啊,若是选择记叙文,那就得有一个非常适合表现“头”字的具体事例。对照话题中给出的材料提示来看,能不能以某一次失败为起点,以表达从头再来的立意这样思考是可以的,只不过所写的立意会给阅卷教师一种“意料之内”的感觉。“呵呵,又是一个从头再来的故事啊!”因为这样的构思,无法逃避失败后东山再起的套路。因此,要给阅卷教师以“出人意料”的构思效果,就必得独辟蹊径,排除这种常规思路。如果换一种表达方式行不行呢看看写成议论文效果怎么样。要写成议论文。首先就要选好一个“意”。这个“意”也就决定了构思的思路走向。前面不是说“从头再来”吗那么我们不妨就这个立意基点来发散。这时我们需要调动的就是对自己的思维变通训练的积累了。假如我们平时注意采取一些发散性思考方式的训练,那么,我们这时候就完全可以采用“逆推”的方式来思考。于是我们就产生了这样一些追问,从头再来容易实现吗为什么许多人失败以后就一蹶不振了呢为什么有的人屡屡从头再来,却屡屡失败呢难道是什么冥冥因素在操纵着我们的行为吗这样一发问,我们的思考天宇就开阔起来了。以“为什么从头再来往往难以实现”为例,我们就可以作一番分析和判断,找出个中原委,提出个一二三出来:①从头再来往往只是人们的一种愿望表达而已,与付诸行动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所以从头再来往往只是旁观者对当事人的安慰词罢了;②从头再来不仅仅需要勇气和魄力,更需要一种深刻的反省与自我批判能力,不少人失败了以后,不是从自我找原因,而是怨天尤人,这样的心态,纵使有冲天的从头再来的豪气,也难以真正落实自己的宏愿;③人的思维具有很强的惯性定势,当他失败了以后,如果没有征服自我超越自我的坚强不屈的意志和毅力,往往只是把从头再来按照过去的老路再走一遍,这样一次次地重蹈覆辙,经受一次次的失败打击,他的信心也逐渐泯灭了。从头再来最后也化成了泡影。你这样调动平时的思维训练积累,分析出来的观点岂不比单纯地以失败了再从头来的记叙所带出的观点要新颖些[文题二]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狐狸想钻进一个葡萄园,无奈洞口太小,只好把自己饿瘦,才钻进了园子。在饱尝了鲜美的葡萄后,却发现自己又胖得钻不出去,只好再饿上几天,才得以离开。因而有人嘲笑狐狸:饿瘦了进去,又饿瘦了出来,什么也没有得到。其实,这只狐狸吃过了葡萄,也就获得了一种体验,拥有了葡萄香甜滋味的记忆和经验。体验无法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它有赖于生命的真实的经历。生活中,我们的经历有欢乐有痛苦,有成功有失败,但不论结果如何,这些体验都给我们以启示,都在丰富着我们的人生,成为人生的宝贵财富。
请以“体验”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具有比较强烈思辨色彩的话题。因为对高考作文来说,最为考生所习惯的文体是记叙文,其次才是议论文。但是“体验”话题要是写成记叙文的话。就必须有一个非常典
型的例子。这个例子,一是要带有“体验”的含义,二是要体现出自己的体验。因为体验本身就是身体力行的另一种说法。有的同学可能没经过多少思考,就简单地定下表达的文体,就选择记叙性表达方式。比如说,写自己某一次做饭的经历肯定人数不少。大致格局是,某一天父母不在家,我亲自做饭;叙述做饭的过程;点题,我学到了许多知识,尝到了劳动的滋味,也体会到平日父母日日操劳的不简单。你看这样的构思和《我第一次做饭》有什么区别
这样看来,选择记叙文,如果没有恰到好处的事例,就不一定能够显示出立意上的新颖与独特。而从来文章意为贵,没有一个好的材料,也就不太能够带出一个好的意旨出来。即便有一个好的意旨,如果没有相应的典型材料印证,也是枉然。因此,不妨试着写成议论文。写议论文对立意的要求更加严格。如果说记叙文往往因为事本身的真实性,容易弥补立意的不足。但是议论文就不一样了。你的立意确定后,不仅要旗帜鲜明地亮出来,还要进行深入的剖解。因此,我们要学着从“事”的中性跳出来,看看话题“体验”的前前后后,有没有一个翻新的空间。我们不妨把“体验”放在我们的现实处境中来观照。不妨试着这样问一下,“你体验过了吗”“你经常体验吗”“你有机会经常去体验吗”“你渴望什么样的体验”“你现在的学习是一种真正的体验吗”你看,这样一问,视野就变得开阔了。假如以《我多想体验》为题,以当下自己学习缺乏体验为“揭露”对象,进而反思我们的学习行为,那么这种“体验”就不仅仅是你个人的体验了,而是带出了对整个中国教育的某些不足的思考。文章的立意深度就变得更进一步了。
[文题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为什么每天都有许多人在看世界地图,而只有魏格纳得出了大陆漂移说有些人几乎天天见到猫晒太阳,可为什么只有斐塞司一人发现了日光疗法可能我们都认为,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比别人付出足够多的努力。其实在很多时候,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就在于能比别人多想一步。科学发现如此,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又何尝不如此呢
请以“多想一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所引用的材料,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题目自拟(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⑤不少于800字。⑥必须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文中也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
[写作指导]
这是一个比较适宜于生发议论的话题。话题材料中所给出的提示,也给我们选材打开了一条通道。顺着这条通道,我们可以想到很多类似的例子,譬如,牛顿看到树上落下的苹果,比别人多想了一步,才揭开了物理世界的一个真相,同样瓦特发明的蒸汽机,也可以说是由于瓦特在看到水壶冒出的蒸汽时,比他人多想了一步,才引发了人类历史上的一场产业革命。但是大家都这样去举例子,就显得不珍贵了。更为重要的是,从立意上看,话题字面上的意思是“多想一步”的作用,而如果我们还是因循着话题给出的材料中的例子说解的老路,那么,写出来的作文等于是在“验证”或“巩固”一下话题字面上的意思。我们常说看问题不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知道“为什么”。假如我们更深入一步来想一想,为什么我们许多人不能做到“多想一步”呢是什么原因导致我们浅尝辄止不能深入呢这样我们就可以从现在或历史中寻找一些“反面”的材料来“验证”这个疑问。比如我国历史上火药作为四大发明之一,闻名于世,但是后来随着火药的传播,西方一些国家逐渐开发出威力巨大的枪炮,而中国呢除了研究出火枪的雏形——突火枪外,火药就成了烟花爆竹之类的娱乐性质的东西了。为什么中国人最先发明了火药,最终却没有“多想一步”却让外国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门户呢假如能够依托于这样一件典型的材料,再做一些简要的分析,那么一篇与众不同的文章不就“生”出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