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操作规范(20100617)

穿刺操作规范(20100617)
穿刺操作规范(20100617)

胸膜腔穿刺术

胸膜腔穿刺术(thoracentesis) 是指对有胸膜腔积液(或积气)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胸膜腔穿刺,抽取积液(气)或胸膜腔内给药的操作过程。常用于检查胸腔积液的性质、抽液(或抽气)减压或通过穿刺胸膜腔内给药等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操作。

[适应证]

1. 诊断性穿刺:获取胸腔积液标本,以检查确定其性质。

2. 治疗性穿刺:⑴抽出胸膜腔积液或积气,减轻肺脏压迫症状,或减轻胸膜腔炎症反应;⑵通过穿刺,胸膜腔内给药治疗,或人工气胸治疗。

[禁忌证]

1. 有出血性疾病或正在使用抗凝血药物者;

2. 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有精神疾病,对麻醉药过敏者,患者有剧烈咳嗽或大咯血时,不宜穿刺。

3. 体质虚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者。

[准备工作]

1. 器械准备:消毒包、胸穿包、0.5%碘伏、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无菌手套、胶布,5m1、50ml注射器各2支,另备血压计、听诊器,化验单,留置送检标本的器皿(要求瓶口要大,避免污染)。

附:胸穿包内容物:外包消毒巾、弯盘2个、洞巾1块、止血钳4把(或布巾钳2把、止血钳2把),穿刺针(带延长胶管20cm)各2副,无菌纱布3块、无菌标本瓶1个、小棉球缸1个。

2. 患者及术者准备:

⑴了解患者病情及穿刺目的,核对适应症,察看有无禁忌症;明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⑵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并请其配合,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⑶术前测患者血压、脉搏,并对照辅助检查再次进行物理诊断,复核胸部体征;术前确定穿刺点并以龙胆紫标出进针点;

⑷将患者送至经过消毒的操作室内;

⑸术者洗手,戴工作帽、医用口罩。

[操作方法]

1. 摆放患者体位:抽取胸腔积液时,嘱患者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气胸穿刺时,患者取坐位面向操作者。尽量取较舒适的体位,并能充分暴露穿刺点。

2. 穿刺点定位:穿刺点应根据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最明显部位进行,胸液多时一般选择肩胛线或腋后线第7-8肋间;必要时也可选腋中线第6-7肋间或腋前线第5肋间。穿刺前应结合X线或超声波检查定位。气胸抽气减压:穿刺部位一般选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腋中线4-5肋间。穿刺点可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 穿刺点消毒:

⑴术者查看消毒包消毒日期,打开消毒包;助手协助准备0.5%碘伏消毒棉球或纱布;

⑵术者用0.5%碘伏消毒皮肤2遍,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15cm (注意第2次的消毒范围应该略小于第1次,棉球应由内向外擦拭)。

4. 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⑴术者查看胸穿包消毒日期,打开胸穿包,戴无菌手套,检查胸穿包手术器械 (注意注射器乳头是否与穿刺针吻合,穿刺针是否通畅,针头是否锐利);

⑵术者铺洞巾,用布巾钳(或胶布)固定。

5. 穿刺点麻醉:

⑴助手给术者准备好5m1注射器,并协助术者核对局麻药品2%利多卡因的名称、浓度及有效期,消毒安瓿,打开局麻药品,术者用5m1注射器抽取药品(注意针头不能碰到安瓿瓶口);

⑵术者用2%利多卡因在下一肋骨上缘的穿刺点处先皮内注一皮丘,再沿皮下至胸膜壁层做浸润性局麻(注意推麻药前要回抽,了解是否在血管内,同时要掌握进针深度)。

⑶助手在协助术者完成局部消毒、抽取麻醉药和给术者准备好50m1注射器等工作后,戴无菌手套。

6. 穿刺:

⑴术者用止血钳将与穿刺针连接的橡皮管(中外1/3处)夹闭,用无菌纱布包裹穿刺针,术者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穿刺针先斜向刺入皮内,再将穿刺针沿麻醉处经皮下(下一肋骨上缘)缓慢垂直刺入,当抵抗感突然消失时,接上50ml 注射器,打开橡皮管,缓慢抽液;

⑵助手戴无菌手套,待术者抽满后,夹闭橡皮管,术者取下注射器排空液体至标本瓶内,以便记量或送检。抽液时,助手用止血钳协助固定穿刺针,以防针刺人过深损伤肺组织。

也可用带三通活栓的穿刺针进行胸膜腔穿刺,进人胸膜腔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胸腔相通,进行抽液。注射器抽满后,转动三通活栓使其与外界相通,排出液体。

根据需要抽液完毕后可注人药物。

7. 穿刺完毕:

⑴抽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针眼处以0.5%碘伏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片刻,防止出血、气胸及渗水,胶布固定,送患者回病房。

⑵术后瞩患者静卧休息,穿刺点3天不能沾水;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表现及可能

的并发症,监测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按医疗常规处理抽出的液体或标本。

⑶书写穿刺记录: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 (患者信息);②手术时体位,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的方法;③手术名称;④麻醉方式;⑤手术步骤;⑥术中病情变化和处理;⑦术后医嘱;⑧标本送检情况。

[注意事项]

1.操作前应向患者说明穿刺目的,消除顾虑;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0.5 h给地西泮(安定)lOmg,或可待因0.03g以镇静止痛。

2.操作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昏厥等胸膜过敏反应;或出现连续性咳嗽、气短。咳泡沫痰等现象时,立即停止抽液,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1,或进行其他对症处理。

3.一次抽液不宜过多、过快,诊断性抽液50-100ml即可。减压抽液,首次不超过600ml,以后每次不超过1000ml;如为脓胸,每次尽量抽尽。疑为化脓性感染时,助手用无菌试管留取标本,行涂片革兰染色镜检、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作细胞学检查至少需1OOml,并应立即送检,以免细胞自溶。气体抽取方法同液体抽取法,同样应注意抽取的速度不应太快,一次不超过800ml。

4.穿刺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中要防止空气进人胸腔,始终保持胸腔负压。

5.应避免在第9肋间以下穿刺,以免穿透膈肌损伤腹腔脏器。

6.恶性胸腔积液,可在胸腔内注人抗肿瘤药或硬化剂诱发化学性胸膜炎,促使脏层与壁层胸膜粘连,闭合胸腔。

[并发症及其处理]

1.胸膜反应: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出汗、心悸、胸部压迫感或剧痛、血压下降。脉细、肢冷、昏厥等。发现胸膜反应,应立即停止抽液,让患者平卧。观察血压、脉搏的变化。必要时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0.3-0.5ml,或静脉注射葡萄糖液。

2.血胸:多由于刺破肋间动、静脉所致。发现抽出血液,应停止抽液,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症状严重可按外伤性出血处理。

3.气胸:可由于胶管未夹紧,漏入空气所致,不必处理。明显气胸多由于刺破脏层胸膜所致,可按气胸处理。

4.穿刺口出血,可用消毒棉球按压止血。

5.胸壁蜂窝组织炎及脓胸均为穿刺时消毒不严格引起细菌感染,需用抗生素治疗,大量脓胸应行闭式引流。

6.空气栓塞少见,多见于人工气胸治疗时,病情危重,可引起死亡。

[思考题]

1.胸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证有哪些? 2.胸腔穿刺术的常用穿刺点有哪些?

3.胸腔穿刺术的操作应注意哪些事项? 4.简述胸腔穿刺的操作要点?

5.简述胸腔穿刺术的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

腹膜腔穿刺术

腹膜腔穿刺术(abdominocentesis)是指对有腹腔积液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腹膜腔穿刺,抽取积液或腹膜腔内给药的操作过程。

[适应证]

1. 诊断性穿刺:抽取腹腔积液进行各种实验室检验,以便寻找病因,协助临床诊断。

2. 治疗性穿刺:⑴对大量腹水引起严重胸闷、气促、少尿等症状,使患者难以忍受时,可适当抽放腹水以缓解压迫症状。⑵腹膜腔内注射药物,如注射抗生素卡那霉素、链霉素或庆大霉素,如注射化疗药物环磷酰胺、噻替派、自力霉素等,以协助治疗疾病。或进行腹水抽吸浓缩回输。

[禁忌证]

1. 有肝性脑病先兆者,禁忌腹腔穿刺放腹水。有包虫病及巨大卵巢囊肿者,不宜穿刺放腹水。

2. 有出血性疾病或正在使用抗凝血药物者。

3. 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者,广泛腹膜粘连者,对麻醉药过敏者,不宜穿刺。

4. 体质虚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者。

5.大量腹水伴有严重电解质紊乱者禁忌大量放腹水。

[准备工作]

1. 器械准备:消毒包、腹穿包、0.5%碘伏、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无菌手套、胶布,5m1、20ml、50ml注射器各2支,另备血压计、听诊器、皮尺、多头腹带,化验单,留置送检标本的器皿(要求瓶口要大,避免污染)。

附:腹穿包内容物:外包消毒巾、弯盘2个、洞巾1块、止血钳4把(或布巾钳2把、止血钳2把),穿刺针(带延长胶管20cm)各2副,7#针头(诊断性穿刺用)、无菌纱布3块、无菌标本瓶1个、小棉球缸1个。

2. 患者及术者准备:

⑴了解患者病情及穿刺目的,核对适应症,察看有无禁忌症;明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⑵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并请其配合,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⑶嘱患者排空尿液;腹穿前测患者腹围、脉搏、血压,并对照辅助检查再次进行物理诊断,复核腹部体征;

⑷将患者送至经过消毒的操作室内;

⑸术者洗手,戴工作帽、医用口罩。

[操作方法]

1. 摆放患者体位:扶患者坐在靠椅上,或平卧、半卧、稍左侧卧位。如大量放腹水,背部先垫放好腹带。

2. 穿刺点定位:选择适宜穿刺点,一般常选于左下腹部脐与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处,也有取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上1cm,偏左或右1.5cm处,或侧卧位脐水平线与腋前线或腋中线的交点(此处常用于诊断性穿刺)。对少量或包裹性腹水,常须B超指导下定位穿刺。穿刺点可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 穿刺点消毒:

⑴术者查看消毒包消毒日期,打开消毒包;助手协助准备0.5%碘伏消毒棉球或纱布;

⑵术者用0.5%碘伏消毒皮肤2遍,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15cm (注意第2次的消毒范围应该略小于第1次,棉球应由内向外擦拭)。

4. 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⑴术者查看腹穿包消毒日期,打开腹穿包,戴无菌手套,检查腹穿包手术器械 (注意注射器乳头是否与穿刺针吻合,穿刺针是否通畅,针头是否锐利);

⑵术者铺洞巾,用布巾钳(或胶布)固定。

5. 穿刺点麻醉:

⑴助手给术者准备好5m1注射器,并协助术者核对局麻药品2%利多卡因的名称、浓度及有效期,消毒安瓿,打开局麻药品,术者用5m1注射器抽取药品(注意针头不能碰到安瓿瓶口);

⑵术者用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处先皮内注一皮丘,再沿皮下至腹膜壁层行逐层浸润性局麻(注意推麻药前要回抽,了解是否在血管内,同时要掌握进针深度)。

⑶助手在协助术者完成局部消毒、抽取麻醉药和给术者准备好50m1注射器等工作后,戴无菌手套。

6. 穿刺:术者用止血钳将与穿刺针连接的橡皮管(中外1/3处)夹闭,用无菌纱布包裹穿刺针;术者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皮肤,右手持穿刺针经麻醉点先斜向刺入皮内,再经皮下垂直逐步刺入腹壁,待感到针尖抵抗突然消失时,表示针尖己穿过腹膜壁层,接上50ml注射器,打开橡皮管,即可抽取或引流腹水,并置腹水于消毒试管中留标本送检。

诊断性穿刺可直接用无菌的20ml或50ml注射器和7号针头进行穿刺。

大量放液时可用针尾连接橡皮管的8号或9号针头,助手用消毒血管钳固定针头并夹持橡皮管,用输液夹子调整放液速度,将腹水引流人容器中记量或送检。腹水不断流出时,应将预先绑在腹部多头绷带逐步收紧,以防腹压骤然降低,内脏血管扩张而发生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现象。根据需要抽液完毕后可注人药物。

7. 穿刺完毕:

⑴抽液完毕后拔出穿刺针,针眼处以0.5%碘伏消毒,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片刻,防止出血及渗液,胶布固定,送患者回病房。大量放腹水后,需束以多头腹带以防腹压骤降。如遇穿刺孔继续有腹水渗漏时,可用蝶形胶布或涂上火棉胶封闭。

⑵术后瞩患者平卧休息,保持穿刺部位在上方,以免腹水继续漏出;穿刺点3天不能沾水。并观察患者有无不适表现及可能的并发症,复测患者腹围及监测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按医疗常规处理抽出的液体或标本。

⑶书写穿刺记录: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 (患者信息);②手术时体位,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的方法;③手术名称;④麻醉方式;⑤手术步骤;⑥术中病情变化和处理;⑦术后医嘱;⑧标本送检情况。

[注意事项]

1.有肝性脑病先兆者,禁忌腹腔穿刺放腹水。术中应密切观察患者,如发现头晕、恶心、心悸、气促、脉快、面色苍白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适当处理。

2.大量放腹水时,注意固定针头,用输液夹调整放液速度,腹腔放液不宜过快过多,一般每次放液不超过3000ml-6000ml;肝硬化患者一次放腹水一般不超过3000m1(首次不超过1000m1),过多放液可诱发肝性脑病和电解质紊乱,但在补充输注大量白蛋白的基础上,也可以大量放液。若有腹水浓缩回输装置可放宽此限。

3.在放腹水时若流出不畅,可将穿刺针稍作移动或变换体位。

4.大量腹水患者,为防止腹腔穿刺后腹水渗漏,在穿刺时注意勿使皮肤至腹膜壁层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方法是当针尖通过皮肤到达皮下后,即在另一手协助下稍向周围移动一下穿刺针尖,然后再向腹腔刺人。

5.穿刺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防止腹腔感染。

[思考题]

1.腹腔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证有哪些?

2.腹腔穿刺术的常用穿刺点有哪些?

3.腹胸腔穿刺术的操作有哪些注意事项?

4.简述腹腔穿刺术的操作要点?

骨髓穿刺术

骨髓穿刺术(bone marrow puncture)是采集骨髓液的一种常用诊断技术。临床上骨髓穿刺液常用于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用于造血干细胞培养、细胞遗传学分析及病原生物学检查等,以协助临床诊断、观察疗效和判断预后等。

[适应证]

1. 诊断性穿刺:⑴协助诊断血液系统疾病、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细菌、寄生虫等病原体所致感染性疾病;⑵无法解释的外周血液异常,怀疑骨髓病变者;⑶恶性肿瘤怀疑骨髓转移者;⑷了解骨髓造血情况,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癌、免疫抑制等药物。

2. 治疗性穿刺:通过骨髓穿刺进行注射药物或进行骨髓移植者。

[禁忌证]

1.血友病患者;有出血性疾病或正在使用抗凝血药物者。

2.穿刺部位的组织有感染者,对麻醉药过敏者,不宜穿刺。

3. 体质虚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者,不宜穿刺。

[准备工作]

1. 器械准备:消毒包、骨穿包、0.5%碘伏、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无菌手套、胶布,5m1、10ml(或20ml)注射器各2支,另备血压计、听诊器、化验单,骨髓腔内注射所需药品、留置送检标本的骨髓培养皿、玻片等。

附:骨髓穿刺包内容物:外包消毒巾、弯盘2个、洞巾1块、止血钳4把(或布巾钳2把、止血钳2把)、骨穿针2副、无菌纱布3块、小棉球缸1个。

2. 患者及术者准备:

⑴了解患者病情及穿刺目的,核对适应症,察看有无禁忌症;明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⑵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并请其配合,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⑶术前测患者血压、脉搏,骨髓穿刺前应检查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

⑷将患者送至经过消毒的操作室内;

⑸术者洗手,戴工作帽、医用口罩。

[操作方法]

1. 摆放患者体位:采用髂前上棘和胸骨穿刺时,病人取仰卧位;采用髂后上棘穿刺时,病人取侧卧位;采用腰椎棘突穿刺时,病人取坐位或侧卧位。

2. 穿刺点定位:⑴髂前上棘:髂前上棘后1-2cm处;⑵髂后上棘:骶椎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⑶胸骨:胸骨柄、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隙的部位;⑷腰椎棘突:腰椎棘突突出的部位。穿刺点可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 穿刺点消毒:

⑴术者查看消毒包消毒日期,打开消毒包;助手协助准备0.5%碘伏消毒棉球或纱布;

⑵术者用0.5%碘伏消毒皮肤2遍,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15cm (注意第2次的消毒范围应该略小于第1次,棉球应由内向外擦拭)。

4. 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⑴术者查看骨穿包消毒日期,打开骨穿包,戴无菌手套,检查骨穿包手术器械 (注意注射器乳头是否与穿刺针吻合,穿刺针是否通畅,穿刺针与针芯是否对齐,针头是否锐利);

⑵术者铺洞巾,用布巾钳(或胶布)固定。

5. 穿刺点麻醉:

⑴助手给术者准备好5m1注射器,并协助术者核对局麻药品2%利多卡因的名称、浓度及有效期,消毒安瓿,打开局麻药品,术者用5m1注射器抽取药品(注意针头不能碰到安瓿瓶口);

⑵术者用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处先皮内注一皮丘,再行皮下至骨膜局部麻醉和骨膜多点麻醉(注意推麻药前要回抽,了解是否在血管内)。

6. 穿刺:

⑴将骨髓穿刺针固定器固定在适当长度上(胸骨约1.Ocm,髂骨约1.5cm), 用无菌纱布包裹穿刺针,用左手拇、食指固定穿刺部位,右手持针先斜向刺入皮内,再经皮下向骨面垂直刺入(胸骨穿刺时针体与骨面成30-40°角)。当针尖触骨质后左右旋转穿刺针,缓慢钻刺骨质,当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时,表示已入髓腔,如果穿刺针尚未固定,则应继续刺入少许以达到固定为止(助手给术者准备好10 m1注射器)。

⑵拔出针芯,接上(10 m1或20m1)干燥注射器,适力抽吸,若针头确在髓腔,此时患者感到尖锐酸痛,随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中。吸取骨髓量以0.1-0.2ml为宜,若做细菌培养,则需在第1次抽吸涂片之后,再抽1-2m1骨髓液。

⑶如未能抽出骨髓液,可能是针腔被皮肤或皮下组织堵塞,也可能是干抽。此时应重新插上针芯,稍加旋转或再钻入少许,拔出针芯,如见针芯有血迹时,再抽即可成功。

⑷将抽出的骨髓液滴在载玻片上,急速涂片数张。

根据需要抽液完毕后可注人药物。

7. 穿刺完毕:

⑴骨髓液抽取结束,术者重新插人针芯。左手取无菌纱布置于穿刺针孔处,右手将穿刺针拔出,以0.5%碘伏消毒针眼处,并将无菌纱布敷于针孔上,按压1-2min后,再用胶布加压固定。

⑵穿刺后注意局部有无出血,一般静卧0.5h,无任何变化可照常活动,术后嘱患者穿刺点3天不能沾水。按医疗常规处理抽出的骨髓液或涂片。

⑶书写穿刺记录: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 (患者信息);②手术时体位,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的方法;③手术名称;④麻醉方式;⑤手术步骤;⑥术中病情变化和

处理;⑦术后医嘱;⑧标本送检情况。

[注意事项]

1.骨髓穿刺前应检查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有出血倾向者行骨髓穿刺术时应特别注意,血友病病人禁止骨髓穿刺检查。

2.骨髓穿刺针和注射器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3.穿刺针针头进入骨质后要避免过大摆动,以免折断穿刺针。胸骨穿刺时不可用力过猛、穿刺过深,以防穿透内侧骨板而发生意外。

4.穿刺过程中,如果感到骨质坚硬,难以进人骨髓腔时,不可强行进针,以免断针。应考虑为大理石骨病的可能,及时行骨骼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5.做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时,抽取的骨髓液不可过多,以免影响骨髓增生程度的判断、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6.由于骨髓液中含有大量的幼稚细胞,极易发生凝固。因此,穿刺抽取骨髓液后立即涂片。送检骨髓液涂片时,应同时附送2-3张血涂片。

7.穿刺时应注意观察病人面色、脉搏、血压,如发现病人精神紧张、大汗淋漓、脉搏快等休克症状时,应立即停止穿刺,并予处理。

8.穿刺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免发生骨髓炎。

[思考题]

1.骨髓穿刺术的适应症、禁忌证有哪些?

2.骨髓穿刺最常用的穿刺部位是什么?

3.骨髓穿刺术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4.试述经髂骨行骨髓穿刺术的操作要点?

腰椎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lumbar puncture) 是指对有神经系统疾病的患者,为了诊断和治疗疾病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测定颅内脑脊液压力、获取脑脊液标本进行检查或网膜下腔鞘内给药的操作过程。常用于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对诊断脑膜炎、脑炎、脑血管病变、脑瘤等神经系统疾病有重要意义。也可测定颅内压力和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阻塞等,有时也用于鞘内(椎管内)注射药物等。

[适应证]

1. 诊断性穿刺:⑴收集脑脊液送检,以明确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脑血管病、变性病等的诊断;⑵测定脑脊液压力,了解蛛网膜下腔是否有阻塞病变者;⑶进行脊髓腔造影或脑室造影等特殊检查者。

2. 治疗性穿刺:⑴鞘内注射抗生素、抗癌药等;⑵腰椎麻醉;⑶某些脑膜炎、脑炎、正压性脑积水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时,可放取适量脑脊液以降低颅内压和改善临床症状。

[禁忌证]

⑴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

⑵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怀疑后颅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

⑶穿刺部位局部皮肤有炎症、化脓性感染灶、结核或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对麻醉药过敏者,不宜穿刺。

⑷开放性颅脑损伤等。

[准备工作]

1. 器械准备:消毒包、腰穿包、0.5%碘伏、2%利多卡因、0.1%肾上腺素、无菌手套、胶布,5m1、10ml注射器各2支,另备血压计、听诊器、化验单,鞘内注射所需药品、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等)、无菌Queckenstedt管等。

附:腰椎穿刺包内容物:外包消毒巾、弯盘2个、洞巾1块、止血钳4把(或布巾钳2把、止血钳2把)、腰穿针2副、无菌纱布3块、小棉球缸1个。

2. 患者及术者准备:

⑴了解患者病情及穿刺目的,核对适应症,察看有无禁忌症;明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

⑵向患者及家属说明穿刺目的、操作过程及可能的并发症并请其配合,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

⑶术前测患者血压、脉搏,并对照辅助检查再次进行物理诊断,复核神经系统体征;

⑷将患者送至经过消毒的操作室内;

⑸术者洗手,戴工作帽、医用口罩。

[操作方法]

1. 摆放患者体位: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部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抱住患者头部,另一手挽住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腰椎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

2. 穿刺点定位:以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汇处为穿刺点,此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间隙进行。穿刺点可用蘸甲紫(龙胆紫)的棉签在皮肤上作标记。

3. 穿刺点消毒:

⑴术者查看消毒包消毒日期,打开消毒包;助手协助准备0.5%碘伏消毒棉球或纱布;

⑵术者用0.5%碘伏消毒皮肤2遍,消毒范围直径不小于15cm (注意第2次的消毒范围应该略小于第1次,棉球应由内向外擦拭)。

4. 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⑴术者查看腰穿包消毒日期,打开腰穿包,戴无菌手套,检查腰穿包手术器械 (注意注射器乳头是否与穿刺针吻合,穿刺针是否通畅,穿刺针与针芯是否对齐,针头是否锐利);

⑵术者铺洞巾,用布巾钳(或胶布)固定。

5. 穿刺点麻醉:

⑴助手给术者准备好5m1注射器,并协助术者核对局麻药品2%利多卡因的名称、浓度及有效期,消毒安瓿,打开局麻药品,术者用5m1注射器抽取药品(注意针头不能碰到安瓿瓶口);

⑵术者用2%利多卡因在穿刺点处先皮内注一皮丘,再行皮下至椎间韧带作局部逐层麻醉(注意推麻药前要回抽,观察无血液后,方可推注麻醉药)。

6. 穿刺:

⑴术者用左手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针尖稍斜向头部的方向,将20号穿刺针(小儿用21-22号)经皮丘、皮下缓慢刺入;进针过程针尖遇到骨质时,应将针退至皮下待纠正角度后再进行穿刺(注意进针方向应在患着头臀方向水平移动)。成人进针约4-6cm(小儿约2-4cm)时,即可穿过韧带、硬脊膜而达蛛网膜下腔,此时,感到阻力突然消失有落空感。此时可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即可见脑脊液流出(助手给术者准备好无菌Queckenstedt管)。

⑵在留取脑脊液前先接上测压管测量颅内压 (测压前应嘱患者伸直双腿放松平静

O或40-50滴/min。

深呼吸1-2 min)。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

2

若欲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可做Queckenstedt实验。即在测定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然后再压迫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

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一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秒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为梗阻实验阴性,示蛛网膜下腔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不能使脑脊液压力升高,则为梗阻实验阳性,示蛛网膜下腔完全梗阻;若施压后压力缓慢上升,放松后又缓慢下降,示有不完全梗阻(也称为梗阻实验阳性)。凡有颅内压增高者或怀疑后颅窝肿瘤者,禁做此实验,以免发生脑疝。若初压超过300mmH

O时则不宜快速留取脑脊液,以防脑疝

2

形成,仅取测压管内的脑脊液送细胞计数及蛋自定量即可。

⑶撤去测压管,用无菌试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或作培养。

7. 穿刺完毕:

⑴脑脊液留取完毕,插入针芯后拨出穿刺针;穿刺点用0.5%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压迫穿刺部位数分钟,用胶布固定,如无异常情况,送患者回病房。

⑵术后处理:使患者去枕俯卧(如有困难则平卧)4-6 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术后嘱患者穿刺点3天不能沾水;按医疗常规处理收集的脑脊液标本。

⑶书写穿刺记录:内容包括:①一般情况 (患者信息);②手术时体位,皮肤消毒,铺无菌巾的方法;③手术名称;④麻醉方式;⑤手术步骤;⑥术中病情变化和处理;⑦术后医嘱;⑧标本送检情况。

[注意事项]

⑴严格掌握禁忌证,凡疑有颅内压升高者必须先做眼底检查,如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禁忌穿刺。凡患者处于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局部皮肤有炎症、颅后窝有占位性病变者均列为禁忌。

⑵穿刺过程中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以免发生感染。

⑶穿刺时患者如出现呼吸、脉搏、面色异常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并作相应处理。

⑷鞘内给药时,应先放出等量脑脊液,然后再等量转换性注入药液。

[并发症及其处理]

1.腰穿后头痛: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大多在穿刺后24 h出现。让患者平卧位可使头痛减轻,应鼓励患者大量饮水,必要时可静脉输入生理盐水。

2.出血:腰穿出血大多数为损伤蛛网膜或硬膜的静脉所致,出血量通常较少而且一般不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3.感染:较少见,如消毒不彻底或无菌操作不当,或者局部有感染灶等,可能导致腰穿后感染。

4.脑疝:是腰穿最危险的并发症,易发生在颅内压高的患者。如颅内压高者必须腰穿才能明确诊断时,一定要在穿刺前先用脱水剂。

[思考题]

1.腰椎穿刺术的的适应症、禁忌证有哪些? 2.腰椎穿刺术的穿刺部位有哪些?

3.腰椎穿刺时应注意哪些事项? 4.简述腰椎穿刺的操作要点?

最新四大穿刺操作规范

四大穿刺操作规范 一、腹腔穿刺 1、适应症:检查腹腔积液的性质,协助明确病因;腹膜腔内注药;减轻压迫症状; 2、禁忌症:躁动、不能合作或肝性脑病前兆;严重肠胀气;妊娠;结核性腹膜炎粘连包块、包虫病、卵巢囊肿等 3 、穿刺部位选择: (1)反麦氏点(脐与左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 处);(2)脐与耻骨联合中点以上1cm 水平左右各 1.5cm 处;(3)脐水平与腋中线或腋前线交点(侧卧位);(4)B 超定位处。精品文档 4、方法:术前嘱患者排空膀胱;患者取坐位、半卧位、平卧位或侧卧位,腹水较少时取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巾,戴无菌手套,2%利多卡因局麻;左手示指与拇指固定穿刺部位皮肤;诊穿刺时,右手持带有适当针头的20ml 或50ml 消毒注射器,经麻醉处垂直刺入皮肤后以

45 度斜刺入腹肌再垂直刺入腹腔,当针头阻力突然消失,针尖已进入腹膜腔,抽取腹水20?100ml 送验。大量腹水时,用针座接有橡皮管针头,于麻醉处刺入皮肤,在皮下组织横行0.5?1.0cm ,再垂直刺入腹膜腔,助手用血管钳固定针体,以输液夹夹持胶管,缓慢放液,记量、送检。 放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消毒纱布,以手指压迫数分钟,胶布固定。大量放液后需用多头腹带包扎腹部,防止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血压下降或休克。 5 、注意事项: 腹腔穿刺前须排空膀胱,以防穿刺时损伤充盈膀胱;穿刺点因避开炎症感染;术中精品文档严格无菌操作;穿刺大量腹水的患者,应将腹部皮肤向外向下拉,或穿刺针进入皮肤后,斜行穿经腹腔,拔针后可使皮肤针眼与腹肌针眼错开,以防腹水沿针眼外溢;进针不宜太深,以免损伤肠管; 腹腔内积液为血性时,只能取少量做检查用,禁忌抽吸或放液;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如有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等,停止操作并处理;穿刺后腹水流出不止时,可用火棉封闭;放出腹水后,将多头腹带逐步收紧,放臵腹压骤减引起休克;大量放腹水可引起电解质

手把手教你桡动脉穿刺技巧(精美图文)

成功的桡动脉穿刺是建立桡动脉入路、顺利进行桡动脉介入操作的前提。相比于股动脉,桡动脉较为细小且易于痉挛,所以穿刺桡动脉的操作难度要高于股动脉,尤其是对于存在桡动脉发育异常、精神紧张等不利因素的患者,穿刺可能会变得更为困难。所以说,桡动脉穿刺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第一个技术难关。掌握规范、合理的穿刺技术有利于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本文将系统探讨一下桡动脉的穿刺技巧及常见问题。 桡动脉的胚胎发育 胚胎时期,颈部第 6 或第七节间动脉intersegmental artery 发出腋动脉并延续为肱动脉(Brachial),后者继续延续为前臂骨间动脉及手部动脉(图1A)。随着发育的进行,骨间动脉远端退化,代之以中间动脉(Median)供应手部(图1B)。中间动脉形成,随之骨间动脉继续分化出尺动脉(图1C)。尺动脉形成后,浅肱动脉(Superficial brachial artery)开始发育并向掌部延伸(图1D)。浅肱动脉与掌部血管吻合后,前者与肱动脉之间开始形成吻合支(图1E)。浅肱动脉与股动脉吻合支形成后,吻合后近端血管退化,远端延续为桡动脉(图1F)。 上臂动脉胚胎发育示意图 桡动脉的解剖及变异

桡动脉解剖变异与入路异常是初学者最常遇到的难题之一,也是导致TRI 失败的主要原因。桡动脉解剖变异与入路异常的总体发生率为22.8%,主要包括:桡动脉起源异常(高位桡动脉)、发育不良、走行迂曲、狭窄、桡尺动脉环及迷走锁骨下动脉等。 3 种高位桡动脉(1-3)及正常起源(4)示意图;高位桡动脉患者往往是因为胚胎时期的浅肱动脉没有退化或退化不全所致,所以动脉管腔大小不一,且部分与肱动脉主干之间尚有交通。这部分患者多数可以耐受5F 直径的造影导管,但因指引导管较为粗大,所以在通过时可能导致血管痉挛、夹层或破裂而出现并发症

腰椎穿刺术标准化操作规范

腰椎穿刺术标准化操作规范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①取脑脊液作常规、生化、细胞学、病原学、免疫学等项检查以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 ②测量颅内压或动力学试验以明确颅内压高低及脊髓腔、横窦通畅情况。 ③注入空气、碘油、碘水等造影即行脊髓腔、脑室系统造影检查以了解有无阻塞、狭窄、变形、移位等改变。 ④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 ⑤反复穿刺检查脑脊液对比各项化验的动态变化以助病情、预后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2.治疗性穿刺: ①选用治疗药物(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抗癫痫药、化疗药等)以治疗相应疾病。 ②依病情可注入液体或放出脑脊液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或引流有刺激性的脑脊液以改善症状。 ③腰麻以施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禁忌证】 颅内压升高伴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者和或有脑疝先兆者。如因诊治需要,应于术前脱水,并按颅高压操作实施穿刺术(穿刺针宜细,缓慢放出少量脑脊液),术后平卧并密切观察意识、瞳孔、呼吸、血压、脉搏变化,必要时可再行脱水治疗。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或脊柱结核者,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已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者。 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使用肝素等药物导致的出血倾向者,以及血小板<50,000/mm3者。 开放性颅脑损伤者。 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以及后颅窝有占位性病变或伴有脑干症状者。 【并发症】 1.腰穿后头痛,低颅压综合征

2.出血 3.感染 4.脑疝 【方法】 1.体位:合适的体位是腰穿成败的关键。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面垂直,头向前胸屈曲,两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成弓形;或由助手在术者对面用一手挽患者头部,另手挽双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以增宽椎间隙,便于进针。特殊情况下亦可取坐位进行穿刺,患者前躬,双臂交叉置于椅背上,使脊柱明显后凸。 2.确定穿刺点:双侧髂棘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会处为第4腰椎棘突,一般取第3-4腰椎棘突间隙为穿刺点,有时也可在上一或下一腰椎棘突间隙进行。 3.常规消毒皮肤,范围为穿刺点周围15cm,然后戴无菌橡皮手套、盖洞巾,用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椎间韧带作局部麻醉,应先打皮丘,然后逐层进针,每次进针后必须先回抽确定无回血后方可注射利多卡因。 4.术者用左手食指和拇指二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以垂直背部的方向缓慢刺入,针尖稍斜向头部、针体偏向臀部,针尖的斜面与躯干纵轴平行,成人进针深度约4-6cm,儿童约2-4cm。当针头穿过韧带与硬脑膜时,有阻力突然消失落空感,将针芯慢慢抽出(以防脑脊液迅速流出,造成脑疝),见脑脊液流出告成功。若无脑脊液滴出,可捻转针头,调整方向或更换间隙按上述步骤再行穿刺。 5.测压:穿刺成功后,立即接上测压装置测初压,并视需要行动力学检查。正常侧卧位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2O。 6. Queckenstedt试验(压颈试验):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①手试法:即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秒,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并同时观察时间与压力上升值至最高压力为止,放手解压后再观察其压力恢复与时间关系,以压力数值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压力变化曲线。 ②脉压带法:用脉压带绕颈测初压,再分别以20、40、60mmHg顺序分别加压以替代手法,同时以每5-10秒观察记录脑脊液压力上升,直至不再上升为止,再放压至0并同时观察记录脑脊液压力下降速度与时间,同样绘压力曲线图。压颈试验的结果是否正确,首先决定于穿刺针是否完全在蛛网膜下腔内,因此作压颈试验前必须先作压腹试验。用手掌或拳头深压腹部,脑脊液压力上升,压迫解除后压力迅速下降,证明穿刺正确。凡有颅内压增高者,禁作压颈试验。 7.收集标本:撤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检;如需作培养时,应作无菌操作法留标本。若脑脊液滴速过快,应将针芯部分插回穿刺针,调整脑脊液的滴速。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规范

1.目的 1.1定制我科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操作规范,以作为医护人员的实际临床操作依据,使该操作更科学合理,便于医务人员充分了解遵守,助于提高治疗质量。 2.范围 2.1我科医护人员均适用。 3.定义 3.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是指采用经皮穿刺技术送入球囊导管或其他相关器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或梗阻,重建冠状动脉血流的技术。 4.职责 无 5.标准 5.1简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包括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支架置人术、定向性斑块 旋切术(DCA)、斑块旋切吸引术(TEC)、斑块旋磨术及激光血管成形等。本章重点介绍PCI 的基本技术--PTCA 和支架置入术。 5.2适应证:确定PCI 的适应证主要是权衡其收益和风险。收益大于风险即可为相对适应证,反之则为相 对禁忌证。权衡收益和风险须考虑下列因素:①患者全身情况能否耐受操作;②心肌缺血严重程度;③病变形态、特征,手术操作成功的可能性;④处理并发症的能力;⑤远期效果;⑥费用。 5.2.1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5.2.1.1药物治疗后仍有症状、并有缺血证据,狭窄≥50%、单支或多支病变患者。 5.2.1.2症状虽不严重或无明显症状,但负荷试验显示广泛心肌缺血,病变治疗成功把握性大, 手术风险低。 5.2.1.3 PCI 后再狭窄病变。 5.2.1.4左主干病变不宜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 5.2.1.5 CABG 术后:CABG 术后移植血管局限性狭窄,近远端吻合口病变或自身血管新发生的病 变导致心绞痛或有客观缺血证据者。 5.2.1.6有外科手术禁忌或要经历大的非心脏手术的冠心病患者。 5.2.2无ST 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 波心肌梗死)对高危以及经充分药物 治疗后不能稳定的患者提倡早期介入治疗。 5.2.3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AMI) 5.2.3.1直接PCI: 5.2.3.1.1 ST 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AMI ,发病在12h 内,能在就诊后90min 内由有经验的术者开始球囊扩张者。 5.2.3.1.2 ST 段抬高或新出现左束支传导阻滞的AMI ,发病36h 内发生心源性休克,可 在休克发生18h 内由有经验的术者行PCI 者。 5.2.3.1.3 AMI 发病12h 内有严重心力衰竭和(或)肺水肿(Killip3级)患者。 5.2.3.1.4 AMI 发病12~24h 伴有严重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或心电不稳定或有持续心肌 缺血症状者。 5.2.3.1.5适合再灌注治疗,但有溶栓禁忌证的AMI 患者。 5.2.3.2溶栓后补救性PCI : 5.2.3.2.1溶栓后仍有明显胸痛,或合并严重心力衰竭、肺水肿或心电不稳定者. 5.2.3.2.2溶栓后仍有或新发生心源性休克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 5.2.3.3急性期后的PCI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 操作流程 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腰椎穿刺术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 一、适应证 ①检查脑脊液的性质,协助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或出血性疾病。 ②测定颅内压力、了解蛛网膜下腔有无阻塞。 ③作其它辅助检查,如气脑造影、脊髓空气造影、脑室脑池放射性核素扫描等。 ④对颅内出血、炎症或颅脑手术后,引流有刺激性脑脊液可关轻临床症状。 ⑤进行腰椎麻醉或鞘内注射药物治疗 二、禁忌证 1.有明显视乳头水肿或有脑疝先兆者 2.休克,衰竭或濒危状态的患者 3.穿刺部位或附近有感染者 三、术前准备:

①常规消毒治疗盘1套.内有无菌镊子1把(浸泡在消毒液中)%碘酒、70%碘酒、无菌棉签、敷罐1只(内盛纱布、棉球)胶布、弯盘1只、治疗巾及橡皮巾各1条、砂轮、止血钳、止血带。 ②无菌腰椎穿刺包。内有腰椎穿刺针、测压管及三通管、5ml注射器、7号针头、血管钳1把、洞巾、纱布、棉球、试管2个。 ③其它用物。无菌手套、2%普鲁卡因、弯盘、鞘内注射药物、酒精灯、火柴、按需要准备培养管1~2个。 四、操作流程: ①向病人解释穿刺目的及注意事项,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取得配合,嘱排尿。 ②术前做普鲁卡因皮试,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前,以屏风遮挡 ③病人侧卧硬板床上,取去枕头,背部齐床沿,铺好橡皮巾、治疗巾,头向胸前弯曲,双手抱膝,双膝向腹部弯曲,腰背尽量向后弓起,使用使椎间隙增宽,有利穿刺。 ④穿刺时协助病人固定姿势,避免移动以防针头折断,儿童尤为重要。 ⑤穿刺部位一般取3~4腰椎间隙、两侧髂脊连线的脊棘线为第3腰椎间隙。 ⑥穿刺部位严格消毒,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以2%普鲁卡因作局部浸润麻醉。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样本

腰椎穿刺术原则化操作规范 【定义】 腰椎穿刺术简称“腰穿”,是指用腰穿针从腰椎间隙刺入腰池,测定脑脊液压力,并收集脑脊液进行临床检测一种技术操作。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①取脑脊液作常规、生化、细胞学、病原学、免疫学等项检查以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如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某些因素不明昏迷、抽搐等疾病鉴别诊断。 ②测量颅内压或动力学实验以明确颅内压高低及脊髓腔、横窦畅通状况。 ③注入空气、碘油、碘水等造影即行脊髓腔、脑室系统造影检查以理解有无阻塞、狭窄、变形、移位等变化。 ④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 ⑤重复穿刺检查脑脊液对比各项化验动态变化以助病情、预后判断及指引治疗。 2.治疗性穿刺: ①选用治疗药物(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抗癫痫药、化疗药等)以治疗相应疾病。 ②依病情可注入液体或放出脑脊液以维持、调节颅内压平衡或引流有刺激性脑脊液以改进症状。

③腰麻以施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禁忌证】 ①颅内压升高伴有明显视乳头水肿者和或有脑疝先兆者。 ②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或穿刺部位腰椎有畸形或骨质破坏者,脊髓压迫症脊髓功能已处在即将丧失临界状态者。 ③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使用肝素等药物导致出血倾向者。 ④开放性颅脑损伤或伴有感染脑脊液漏者。 ⑤全身严重感染、休克或躁动不安、衰竭或濒危状态患者。 ⑥后颅窝病变或颅内占位病变有颅内压增高体现或伴有脑干症状者。 【办法】 1 穿刺前准备 消毒好腰穿包,局部消毒物品。对神志清晰患者,应向其阐明腰穿目和办法,消除紧张情绪,获得合伙,必要时术前应用镇定剂。 2 体位 患者普通采用去枕侧卧位,背部应与检查台垂直呈90°,低头屈颈,双手抱膝,使膝部尽量贴近腹部,脊柱前屈,使椎间隙张开以便于进针。 3 消毒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术者戴无菌手套,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盖无菌孔巾。

动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一)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二)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 (1)20G(小儿22G、24G)静脉留置针;

(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 (3)肝素冲洗液(~5μ/ml肝素); (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脉穿刺。针尖指向 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 时,再向前推进1~2mm,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后 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左右,后撤针芯,将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 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 穿刺成功。 5.电子测压方法:需压力装置、冲洗控制开关、压力传感器、管道及监测仪。穿刺前需将监测装置以无菌方法连接、排气,并要熟悉监测仪性能和操作程序,按步骤调节零点,穿刺成功后将测压管与套管针连接,即可在屏幕上出现压力波形与数据。6.并发症防治:血栓形成、动脉栓塞的预防方法: (1)Allen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2)注意无菌操作; (3)尽量减轻动脉损伤;

四大穿刺考核评分表

考生姓名:所在科室:评分: 患者姓名:住院号:病案号:床号: 评分项目评分细则满分扣分 准备阶段(20分) 准备用物 检查用品是否齐备:腹穿包、安尔碘、2%利多 卡因注射液、注射器、棉签、胶布、无菌敷料 5 着装穿戴工作服、戴口罩、戴帽 5 病人准备 向病人解释穿刺目的、消除紧张感、并嘱其排 空小便 5 病人(模型)坐在靠背椅上,或平卧、半卧、 稍左侧卧位均可 5 操作阶段(80分) 消毒铺巾 (20分) 定位:应以叩浊部为准;选择左下腹部脐与髂 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为穿刺点 8 常规消毒术区皮肤,直径15cm 5 戴无菌手套 2 覆盖并固定无菌洞巾 5 麻醉穿刺 (40分) 检查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胶管是否漏 气及破损 5 2%利多卡因局部腹膜壁层逐层浸润麻醉(皮肤 至腹膜) 5 用血管钳夹闭穿刺针后面的胶管,使之不漏气 5 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针头 3 右手将穿刺针在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 3 当进针阻力突然消失时,应用止血钳固定穿刺 针针体 4 接上注射器后,再松开止血钳 5 注射器抽满后用血管钳夹闭胶管,取下注射器 5 将抽出液注入弯盘及专门准备的容器中 5 穿刺结束 (20分) 抽完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 压迫片刻 5 用胶布固定覆盖术口,大量放液后患者缚以多 头腹带 5 将抽出液送化验、记量(诊断性取液取50ml, 放液一次通常为<3000ml) 5 术后嘱病人静卧。告诉病人有不适立即通知工 作人员 3 整理物品 2

考生姓名:所在科室:评分: 患者姓名:住院号:病案号:床号:评分项目评分细则满分扣分 准备阶段(20分) 准备用 物 检查用品是否齐备:胸穿包、安尔碘、2%利多 卡因注射液、注射器、棉签、胶布、无菌敷料 5 着装穿戴工作服、戴口罩、戴帽 5 病人准 备 向病人解释穿刺目的、消除紧张感 5 病人(模型)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 椅背上,前额伏于手臂上;不能起床者取半坐 卧位,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5 操作 阶段 (80分) 消毒铺 巾(20 分) 定位:选择肩胛下角线或腋后线7-8 肋间作为 穿刺点;或腋中线第6、7肋间隙作为穿刺点; 包裹性积液,可根据X线或B超引导进行穿刺; 气胸穿刺点常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隙。 8 常规消毒术区皮肤,直径15cm 5 戴无菌手套 2 覆盖并固定无菌洞巾 5 麻醉穿刺(40分) 检查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胶管是否漏 气及破损 5 2%利多卡因局部逐层浸润麻醉 (注意穿刺点应选在下一肋骨的上缘) 5 用血管钳夹住穿刺针后面的胶管,使之不漏气 5 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 4 右手持穿刺针沿麻醉部位经肋骨上缘垂直缓慢 刺入 4 当有突破感时停止 2 接上注射器后,再松开止血钳(诊断性抽液 50-100ml;减压抽取首次不超600ml,以后每 次不超1000ml) 5 注射器抽满后用血管钳夹闭胶管,取下注射器 5 将抽出液注入弯盘及专门准备的容器 5 穿刺结束(20分) 抽完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 压迫片刻 5 用胶布固定覆盖术口 5 将抽出液送化验、记量 5 术后嘱病人静卧(态度和蔼)。告诉病人有不适 立即通知工作人员 3 整理物品 2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临床技能操作规范 气管插管术 [适应证]:各种原因所致的呼吸衰竭,需心肺复苏以及气管内麻醉者;加压给氧;防止呕吐物分泌物流入气管及随时吸除分泌物;气道堵塞的抢救;复苏术中及抢救新生儿窒息等。 [禁忌证]:明显喉头水肿或声门及声门下狭窄者、急性呼吸道感染者。 [用品]:麻醉喉镜、气管导管、气管导管衔接管、牙垫、导管管芯、吸痰管、注射器以及供给正压通气的呼吸器及氧气等。 [方法]: 1、患者仰卧,头垫高10cm,后仰。术者右手拇、食、中指拨开上、下唇,提起下颌并启开口腔。左手持喉镜沿右口角置入口腔,将舌体稍向左推开,使喉镜片移至正中位,此时可见腭垂(悬雍垂)。 2、沿舌背慢慢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抵达舌根,稍上提喉镜,可见会厌的边缘。继续推进喉镜片,使其顶端达舌根与会厌交界处,然后上提喉镜,以撬起会厌而显露声门。 3、右手以握笔式手势持气管导管,斜口端对准声门裂,轻柔地插过声门而进入气管内。放入牙垫于上、下齿之间。退出喉镜。听诊两肺有呼吸音,确定气管导管在气管内,且位置适当后,妥善固定导管与牙垫。 4、气管导管套囊注入适量空气(3-5ml),使导管与气管壁密闭,便于辅助呼吸或控制呼吸,并可防止呕吐物、口腔分泌物或血液流入气管。 [注意事项]:

1、插管前,向患者家属说明目的意义,签协议书,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嘱患者排尿;检查插管用具是否齐全合用,特别是喉镜是否明亮。 2、气管插管时患者应呈中度或深昏迷,咽喉反射消失或迟钝;如嗜睡或浅昏迷,咽喉反应灵敏,应行咽喉部表面麻醉,然后插管。 3、喉镜的着力点应始终放在喉镜片的顶端,并采用上提喉镜的方法。声门显露困难时,可请助手按压喉结部位,可能有助于声门显露,或利用导管管芯将导管弯成“L”形,用导管前端挑起会厌,施行盲探插管。必要时,可施行经鼻腔插管、逆行导管引导插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引导插管。 4、插管动作要轻柔,操作迅速准确,勿使缺氧时间过长,以免引起反射性心搏、呼吸骤停。 5、插管后吸痰时,必须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持续时间一次不应超过30s,必要时于吸氧后再吸引。经导管吸入气体必须注意湿化,防止气管内分泌物稠厚结痂,影响呼吸道通畅。 6、目前所用套囊多为高容低压,导管留置时间一般不宜超过72h,72h后病情不见改善,可考虑气管切开术。导管留置期间每2-3h放气1次。 胸腔穿刺术 [适应症]:胸腔积液性质不明者,做诊断性穿刺;大量胸腔积液压迫,导致呼吸循环障碍者;结核性胸膜炎化学疗法后中毒症状减轻仍有较多积液者;脓胸、脓气胸患者;肺炎并发胸膜炎胸腔积液较多者;外伤性血气胸;脓胸或恶性胸液需胸腔内注入药物者。 [禁忌症]:病情危重,有严重出血倾向,大咯血,穿刺部位有炎症病灶,对麻醉药过敏。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腰椎穿刺技术操作规范 一、【适应证】 1、诊断及观察疗效检查脑脊液性质、压力,鉴别各种脑炎、脑膜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2、治疗椎管鞘内注射药物(如脑膜白血病)。 二、【操作方法与程序】 1、器械准备 (1)治疗车上层放治疗盘、腰穿包、手套2副、口罩、帽子、消毒测压管,下层放中单或棉垫、消毒液及穿刺过程中用过的物品。 (2)消毒腰穿包(包括带针芯腰穿针、镊子、无菌瓶数个、棉球、纱布、5ml针管)。 (3)治疗盘中有2.5%碘酊,75%乙醇,2%普鲁卡因。 2、方法 (1)患儿侧卧,膝髋屈曲,双手抱头,充分低头弯腰。应由助手协助患儿,以取得最大程序的脊椎弯曲,充分暴露检查部位的椎间隙。 (2)术者位于患儿背后,左手在头侧,用示指、中指摸好两侧髂骨嵴,此联线中点为第3、4腰椎棘突之间,在

此处穿刺即可达3、4腰椎间隙。小婴儿脊髓相对较长,穿刺部位可选择4、5腰椎间隙。 (3)常规消毒,用拇指固定第3腰椎棘突,沿棘突下方用1%普鲁卡因局麻,边进针边推药,深至韧带,用消毒纱布压迫,拔针后稍等片刻。 (4)右手持腰穿针,左手拇指固定住第3腰椎棘突,沿其下方穿刺,进皮稍快。进入棘突间隙后,针头稍向头侧倾斜,当有阻力后有落空感时停止进针,拔出针芯,可见脑脊液流出。用无菌瓶2个,每瓶接1-2ml脑脊液分别送检常规、生化或培养。如检测颅压可事先准备好测压管测量压力,此管内脑脊液也可作化验用。如操作过程脑脊液流通不畅,可以转运针尾,助手压迫颈列脉,穿刺针亦可略调深浅。 (5)重新插上针芯,无菌纱布紧压穿刺处,拔针后胶布固定,让患儿平卧(不用枕头)。 三、【注意事项】 1、当患儿有颅内压增高、视乳头水肿,若病情需要,应先用脱水剂,降颅压后再穿刺,并且患儿放脑兴液时应用部分针芯堵在针口上,以减慢滴出速度,以防发生脑疝。 2、由于患儿年龄和胖瘦的不同,达到脊髓腔的深度也不同,对瘦小者穿刺时应多加小心,刺入后徐缓前进,以免进入过深引起出血。 3、新生儿可用普通注射针头进行腰穿,较用常规腰穿

腰椎穿刺术操作规范Word文档

腰椎穿刺术标准化操作规范 【定义】 腰椎穿刺术简称“腰穿”,是指用腰穿针从腰椎间隙刺入腰池,测定脑脊液压力,并收集脑脊液进行临床检测的一种技术操作。 【适应证】 1.诊断性穿刺: ①取脑脊液作常规、生化、细胞学、病原学、免疫学等项检查以助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如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脱髓鞘疾病和变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某些原因不明的昏迷、抽搐等疾病的鉴别诊断。 ②测量颅内压或动力学试验以明确颅内压高低及脊髓腔、横窦通畅情况。 ③注入空气、碘油、碘水等造影即行脊髓腔、脑室系统造影检查以了解有无阻塞、狭窄、变形、移位等改变。 ④注入放射性核素行脑、脊髓扫描。 ⑤反复穿刺检查脑脊液对比各项化验的动态变化以助病情、预后的判断及指导治疗。 2.治疗性穿刺: ①选用治疗药物(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抗癫痫药、化疗药等)以治疗相应疾病。 ②依病情可注入液体或放出脑脊液以维持、调整颅内压平衡或引流有刺激性的脑脊液以改善症状。 ③腰麻以施行下腹部及下肢手术。

【禁忌证】 ①颅内压升高伴有明显的视乳头水肿者和或有脑疝先兆者。 ②穿刺部位有化脓性感染灶或穿刺部位腰椎有畸形或骨质破坏者,脊髓压迫症的脊髓功能已处于即将丧失的临界状态者。 ③血液系统疾病有出血倾向者、使用肝素等药物导致的出血倾向者。 ④开放性颅脑损伤或伴有感染的脑脊液漏者。 ⑤全身严重感染、休克或躁动不安、衰竭或濒危状态的患者。 ⑥后颅窝病变或颅内占位病变有颅内压增高表现或伴有脑干症状者。 【方法】 1 穿刺前准备 消毒好的腰穿包,局部消毒物品。对神志清楚的患者,应向其说明腰穿的目的和方法,消除紧张情绪,取得合作,必要时术前应用镇静剂。 2 体位 患者一般采取去枕侧卧位,背部应与检查台垂直呈90°,低头屈颈,双手抱膝,使膝部尽量贴近腹部,脊柱前屈,使椎间隙张开以便于进针。 3 消毒 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术者戴无菌手套,局部皮肤常规消毒,铺盖无菌孔巾。 4 穿刺点 腰穿一般在腰3~4椎间隙进行,穿刺点相当于双髂前上嵴最高点的连线与脊柱中线相交处。婴幼儿脊髓下端的终止水平较低,故穿刺点宜选择腰4~5或腰5~骶1椎间隙。

冠脉造影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为冠心病病人的确诊提供了最好的手段。它利用穿刺针经皮穿刺动脉血管(股动脉或桡动脉)后置入细小造影导管于心脏冠状动脉开口,造影显示全部冠状动脉内情况。具有准确、直观、微创、痛苦少的特点,目前是冠状动脉疾病最准确的确诊方法。通过它可了解冠脉内情况,有无冠脉病变、部位、严重程度,同时为下一步药物治疗方案的确定、能否可以行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 PTCA)及冠脉内支架术重新疏通病变冠状动脉血管、还是需要外科搭桥手术等决策做准备,并对病人的预后做评估。 一、适应证 1、典型心绞痛发作,无创检查提示心肌缺血。 2、原因不明的胸痛,需除外冠心病。 3、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4、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或外科手术前明确病变特征;术后症状复发。 5、原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者。 6、特殊职业人员疑似冠心病者(飞行员、高空作业人员等)。 7、冠状动脉先天性畸形。 二、禁忌证 AHA/ACC对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禁忌证未作特殊规定。一般认为,下列情况属于相对禁忌。 1、不能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 2、严重心律失常。 3、发热及急性感染。 4、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5、严重肺部疾病。 6、周身动脉硬化。 7、凝血功能障碍。 8、碘制剂过敏。 9、低钾血症。 10、预后不良的心理或躯体疾病。 11、桡动脉穿刺禁忌证:无桡动脉搏动;Allen试验阴性,提示掌弓侧支循环欠佳。肾透析的动静脉短路。

心内科操作规范

心血管内科操作规范目录 1.冠脉造影术操作规范 2.PCI术操作规范 3.射频消融术操作规范 4.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操作规范 一冠脉造影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典型心绞痛发作,原因不明的胸痛, (2)原因不明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 (3)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治疗术前或外科手术前明确病变特征,术后症状复发(4)原发心脏骤停经心肺复苏者 (5)特殊职业人员疑似冠心病者(飞行员、高空作业人员等) 【禁忌证】 (1)不能控制的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 (2)发热及急性感染,严重肝肾功能损害 (3)凝血功能障碍,碘制剂过敏 【术前准备】 (1)了解上、下肢动脉搏动情况。了解过敏史,术前行抗血小板治疗。穿刺成功后注射肝素2000U。 (2)临时起搏器不作为常规使用,仅用于窦房结与房室结病变,高危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时 【操作方法】 1、选择穿刺动脉,2%利多卡因1mL在穿刺点上方局麻,扩张套管沿导丝旋转推送入动脉内。 2、推送造影导管,回抽血液以排气,持续监测压力。 3、左冠状动脉造影:右冠状动脉造影: 【并发症及处理】

1、心律失常,急性心肌梗死,栓塞,死亡发生率≤1%。 2、穿刺局部血管并发症:出血、血肿、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 3、其她:造影剂反应、迷走反射、导管打结、断裂、感染等 【注意事项】 2、整个造影系统应始终保持密闭状态,持续监测心电与血压。 3、左冠状动脉造影时勿直接将导管插入左主干, 4、右冠状动脉造影要特别防止导管尖端插入过深, 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TCA与PCI术操作规范【适应证】 确定PCI的适应证主要就是权衡其收益与风险。 1、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 2、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3、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AMI) 【相对禁忌证】 1、病变狭窄程度<50%,且无明确客观缺血证据。 2、左主干狭窄伴多支病变。 3、过于弥漫的狭窄病变。 4、在无血流动力学受损的AMI急性期不应对非梗死相关动脉行PCI;AMI发病已超过12h, 【术前准备】 1、术前用药及准备 (1)术前应继续口服原有抗心绞痛药物。 (2) 抗血小板制剂:(3) 患者术前应备皮、行碘过敏试验、酌情给予镇静剂。 (4) 医生应全面了解患者临床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器材的选择 (1) 引导导管 (2) 导引钢丝 (3) 球囊导管 (4) 支架 【操作方法】 1、血管入路:股动脉穿刺途径、桡动脉途径,个别患者可考虑经肱动脉途径。 2、球囊扩张的基本操作要点: 沿导引钢丝送入球囊导管,球囊送至狭窄病变部位后即可开始加压扩张。

四大穿刺考核评分表格

腹腔穿刺术考核评分表 考生姓名:所在科室:评分: 患者姓名:住院号:病案号:床号:评分项目评分细则满分扣分 准备阶段(20分) 准备用物 检查用品是否齐备:腹穿包、安尔碘、2%利多 卡因注射液、注射器、棉签、胶布、无菌敷料 5 着装穿戴工作服、戴口罩、戴帽 5 病人准备 向病人解释穿刺目的、消除紧张感、并嘱其排 空小便 5 病人(模型)坐在靠背椅上,或平卧、半卧、 稍左侧卧位均可 5 操作阶段(80分) 消毒铺巾 (20分) 定位:应以叩浊部为准;选择左下腹部脐与髂 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点为穿刺点 8 常规消毒术区皮肤,直径15cm 5 戴无菌手套 2 覆盖并固定无菌洞巾 5 麻醉穿刺 (40分) 检查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胶管是否漏 气及破损 5 2%利多卡因局部腹膜壁层逐层浸润麻醉(皮肤 至腹膜) 5 用血管钳夹闭穿刺针后面的胶管,使之不漏气 5 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穿刺部位的皮肤、针头 3 右手将穿刺针在麻醉处垂直刺入腹壁 3 当进针阻力突然消失时,应用止血钳固定穿刺 针针体 4 接上注射器后,再松开止血钳 5 注射器抽满后用血管钳夹闭胶管,取下注射器 5 将抽出液注入弯盘及专门准备的容器中 5 穿刺结束 (20分) 抽完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 压迫片刻 5 用胶布固定覆盖术口,大量放液后患者缚以多 头腹带 5 将抽出液送化验、记量(诊断性取液取50ml, 放液一次通常为<3000ml) 5 术后嘱病人静卧。告诉病人有不适立即通知工 作人员 3 整理物品 2 胸腔穿刺术考核评分表 考生姓名:所在科室:评分:

患者姓名:住院号:病案号:床号:评分项目评分细则满分扣分 准备阶段(20分) 准备用 物 检查用品是否齐备:胸穿包、安尔碘、2%利多 卡因注射液、注射器、棉签、胶布、无菌敷料 5 着装穿戴工作服、戴口罩、戴帽 5 病人准 备 向病人解释穿刺目的、消除紧张感 5 病人(模型)取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置于 椅背上,前额伏于手臂上;不能起床者取半坐 卧位,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5 操作阶段(80分) 消毒铺 巾 (20 分) 定位:选择肩胛下角线或腋后线7-8 肋间作 为穿刺点;或腋中线第6、7肋间隙作为穿刺 点;包裹性积液,可根据X线或B超引导进行 穿刺;气胸穿刺点常取患侧锁骨中线第2肋间 隙。 8 常规消毒术区皮肤,直径15cm 5 戴无菌手套 2 覆盖并固定无菌洞巾 5 麻醉穿 刺 (40 分) 检查器械,注意穿刺针是否通畅,胶管是否漏 气及破损 5 2%利多卡因局部逐层浸润麻醉 (注意穿刺点应选在下一肋骨的上缘) 5 用血管钳夹住穿刺针后面的胶管,使之不漏气 5 左手固定穿刺部位皮肤 4 右手持穿刺针沿麻醉部位经肋骨上缘垂直缓慢 刺入 4 当有突破感时停止 2 接上注射器后,再松开止血钳(诊断性抽液 50-100ml;减压抽取首次不超600ml,以后每 次不超1000ml) 5 注射器抽满后用血管钳夹闭胶管,取下注射器 5 将抽出液注入弯盘及专门准备的容器 5 穿刺结 束(20 分) 抽完液后拔出穿刺针,覆盖无菌纱布。稍用力 压迫片刻 5 用胶布固定覆盖术口 5 将抽出液送化验、记量 5 术后嘱病人静卧(态度和蔼)。告诉病人有不 适立即通知工作人员 3 整理物品 2 腰椎穿刺术考核评分表 考生姓名:所在科室:评分: 患者姓名:住院号:病案号:床号:

临床四大穿刺规范与考评标准

第一节胸膜腔穿刺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1、诊断性穿刺,以确定积液的性质。 2、穿刺抽液以减轻其对肺脏的压迫。 3、抽吸脓液治疗脓胸、胸腔内注射药物。 4、胸穿抽气。 【禁忌症】 1、应用抗凝剂、出血时间延长或凝血机制障碍者。 2、血小板计数<50×109/L者,应操作前先输血小板。 3、体质衰弱、病情危重,难以耐受操作者。 4、皮肤感染如脓皮病或带状疱疹病人,感染控制后再实施操作。 【准备工作】 1、向病人及家属说明穿刺的目的,签字同意后实施。对精神紧张者,可于术前半小时给安定10mg或可待因30mg以镇静止痛。为患者进行有重点的查体(复查)测血压、脉搏(6分),X光片、B超检查定位(4分),叮嘱病人在操作过程中,避免深呼吸和咳嗽,有任何不适应及时提出。 2、有药物过敏史者,需做利多卡因皮试。皮试阴性者实施。 3、器械准备(5分):胸腔穿刺包:弯盘1个、8号或9号穿刺针和玻璃橡胶套管1个、消毒碗1个、镊子1把、止血弯钳2把、消毒杯2个、纱布2块、无菌试管数只(留送常规、生化、细菌、病理标本等,必要时加抗凝剂);无菌洞巾、无菌手套(2个)、5ml、20ml、50ml注射器各1个、2%利多卡因。如果需要胸腔内注药,应准备好所需药物。 【操作方法】 1、病人体位选择(5分):患者取直立坐位,面向椅背,两前臂平放于椅背上,前额伏于前臂上。不能起床者,可以取半卧位,患侧前臂上举抱于枕部。 2、穿刺点选择(5分): (1)活动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先进行胸部叩诊,选择实音明显的部位,并在B超定位后进行穿刺。 (2)包裹性胸腔积液的病人,应在B超定位后进行穿刺。 (3)常选择肩胛下角线7~9肋间、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5~6肋间。均在下一肋骨的上缘穿刺。

动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常规

直接动脉血压监测常规 (一)适应症 1?危重病人监测:各类严重休克、心肺功能衰竭等。 2?重大手术监测:如体外循环及其他心血管手术、低温麻醉、控制性降压、器官移植等。 3?术中需要反复抽取动脉血标本作血气分析及电解质测定等。 (二)穿刺途径 常用桡动脉、足背动脉、股动脉,其次是尺动脉、肱动脉。由于桡动脉部位表浅,侧支循环丰富,为首选。股动脉较粗大,成功率较高,但进针点必须在腹股沟韧带以下,以免误伤髂动脉引起腹膜后血肿,足背动脉是股前动脉的延续,比较表浅易摸到,成功率也较高。肱动脉在肘窝上方,肱二头肌内侧可触及,但位置深,穿刺时易滑动,成功率低,并且侧支循环少,一旦发生血栓、栓塞,可发生前臂缺血性损伤,一般不用。 (三)桡动脉穿刺插管术 1?定位:腕部桡动脉在桡侧屈腕肌腱和桡骨下端之间纵沟中,桡骨茎突上下均可摸到搏动。 2.Allen ' s试验:用本法估计来自尺动脉掌浅弓的侧枝分流。观察手掌转红时间,正常人5?7秒,平均3秒,V7秒表示循环良好,8?15秒属可疑,>15秒血供不足。>7秒者属Allens 试验阳性,不宜选桡动脉穿刺。 3?工具: (1)20G (小儿22G、24G )静脉留置针; (2)开皮用18G普通针头; (3)肝素冲洗液(2.5?5 p/ml肝素); (4)测压装置包括三通开关,压力换能器和监测仪等。 4?穿刺方法:有直接穿刺法、穿透法。

(1)直接穿刺法:摸准动脉的部位和走向,选好进针点,在局麻下(或诱导后)用20G留置针进行动 脉穿刺。针尖指向与血流方向相反,针体与皮肤夹角根据病人胖瘦不同而 异,一般为15?30。对准动脉缓慢进针。当发现针芯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1?2mm , 固定针芯而向前推送外套管,后撤出针芯,这时套管尾部应向外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2)穿透法: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角度同上。当见有回血时再向前推进0.5cm左右,后撤针芯,将 套管缓慢后退当出现喷血时停止退针,并立即将套管向前推进,送入无阻力并且喷血说明穿刺成功。 5?电子测压方法:需压力装置、冲洗控制开关、压力传感器、管道及监测仪。穿刺前需将监 测装置以无菌方法连接、排气,并要熟悉监测仪性能和操作程序,按步骤调节零点,穿刺成 功后将测压管与套管针连接,即可在屏幕上出现压力波形与数据。 6?并发症防治:血栓形成、动脉栓塞的预防方法: (1)Allen ' S试验阳性及动脉有病变者应避免桡动脉穿刺插管; (2)注意无菌操作; (3)尽量减轻动脉损伤; (4)排尽空气; (5)发现血块应抽出,不可注入! (6)末稍循环不良时应更换穿刺部位; (7)固定好导管位置,避免移动; (8)经常用肝素盐水冲洗; (9)发现血栓形成和远端肢体缺血时,必须立即拔除测压导管,必要时可手术探查取出血 块,挽救肢体。 (四)并发症及处理

动脉测压操作规程

建筑 直接动脉测压操作规程 一、适应症 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休克;术中出血量大,需严密监测血压变化;病情需要频繁采集血标本。 二、操作规程 1.血管选择 常首选桡动脉,优点是穿刺和管理方便,其次为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选用桡动脉必须先作 Allen试验以判断侧支循环情况,方法是将病人术侧手臂抬至高于心脏水平,使病人主动或被动下握拳,术者用两拇指用力按在患者前臂的桡动脉、尺动脉上,阻断血流,在持续加压下放低手臂并松开拳头,此时手臂可变苍白,放松尺动脉压迫, 6秒钟内手色泽回复,则为阴性,提示尺动脉通畅,掌浅弓完整,可行桡动脉插管。若回复时间超过 6秒钟,则为试验阳性,宜选择其它动脉置管。 2.用物准备 (1)动脉套管针,型号 16~20号,根据患者血管粗细选择; 5ml注射器、无菌手套、无菌治疗巾及 1%普鲁卡因。 (2)动脉测压装置。 (3)常规无菌消毒盘。 (4)其他用物:胶布和绷带。 3.操作方法 (1)一般采用经皮动脉穿刺置管法。 (2)以桡动脉为例。患者取平卧位,前臂伸直,掌心向上并固定,腕部垫 一小枕手背屈曲 60度。 (3)摸清桡动脉搏动,常规消毒皮肤,术者戴无菌手套,铺无菌巾,在桡 动脉搏动最清楚的远端用 1%普鲁卡因作浸润局麻至桡动脉两侧,以免穿刺时引起桡动脉痉挛。 (4)用套管针从穿刺点进针,套管针与皮肤呈 30 度角,与桡动脉走行相平行进针,当见到套管针内有血液呈搏动状涌出,证明穿刺成功。此时将套管针放低,与皮肤呈 10度角,再将其向前推进 2mm,使外套管的圆锥口全部进入血管

建筑 腔内,用手固定针芯,将外套管送入桡动脉内并推至所需深度,拔出针芯。 (5)将外套管连接测压装置,用纱块包裹压力传感器防止污染;绷带和胶布固定好穿刺针,防止脱出和打折。 (6)监护仪调零,观察动脉压力波形及压力值,监测血压。 三、注意事项 1.使用桡动脉穿刺时,一定要先作 Allen试验,以避免置管后并发血栓栓塞而引起手部缺血性损伤。 2.穿刺针及测压管均应固定牢固,以防止被患者自行拔出或自行脱出以导致大出血。 3.以肝素盐水持续冲洗测压管道,并在每次经测压管抽取动脉血后,应立即用肝素盐水进行快速冲洗,以防止动脉内血栓形成。 4.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术后定期换药消毒,防止管道污染。 四、常见并发症防治 1.远端肢体缺血 (1)桡动脉置管术前行 Allen试验以判断侧支循环情况。 (2)穿刺动作轻柔稳准,避免反复穿刺造成血管壁损伤,必要时行直视下桡动脉穿刺置管。 (3)选择适当的穿刺针,切勿太粗及反复使用。 (4)密切观察术侧远端手指的颜色与温度,当发现有缺血征象如肤色苍白、发凉及有疼痛感等异常变化,应及时拔管。 (5)固定置管肢体时,切勿行环形包扎或包扎过紧。 2.局部出血血肿 (1)穿刺失败及拔管后要有效的压迫止血,尤其对应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压迫止血应在 5min以上,并用宽胶布加压覆盖,必要时局部用绷带加压包扎,30min后予以解除。 (2)加强巡房,暴露穿刺部位,及时发现置管拔出或脱出导致出血等危急情况,一旦发生,应立刻行有效的压迫止血措施。 3.感染 (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测压管内无菌状态,定期消毒换药。

四大穿刺操作-适应症禁忌症

四大穿刺操作适应症禁忌症 1、胸穿:适应症:(3)明确胸腔积液的性质;穿刺抽液或抽气减压;胸腔穿刺给药。禁忌症:(4)严重心肺功能不全,极度衰弱不能配合的病人;剧烈咳嗽难以定位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有炎症;血友病患者。 【肩胛线或腋后线7~8肋间,腋中线6~7肋间,腋前线5肋间。首次600,以后<1000,诊断性50~100】 2、腹穿:适应症(3)明确腹腔积液的性质;穿刺抽液减轻腹胀呼吸困难症状;腹腔穿刺注药。禁忌症(3):肝性脑病前兆者;结核性腹膜炎有粘连性包块者;非腹腔积液患者(包括巨大卵巢囊肿等)。 【先排尿,量腹围测血压,取左髂前伤棘于脐连线外中1/3交点处,脐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上1cm,偏左或偏右1.5cm,或者取脐水平线于腋前线,腋中线延长线的交点处。错位进针,20~100送检,3000~4000,】 3、骨穿:适应症:(3)各种白血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随访;不明原因发热的诊断,鉴别诊断,骨髓培养及涂片找寄生虫;不明原因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增多或减少及形态学异常。禁忌症(2):血友病患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有炎症。 【髂前上棘后上方1~2cm处,髂后上棘,胸骨柄,腰椎棘突。1~1.5cm,干燥注射器0.1~0.2ml,涂片6~8张,骨髓培养2~3ml】 4、腰穿:适应症:(3)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脑血管意外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肿瘤性疾病的诊断跟治疗。禁忌症(3):颅内压升高者;穿刺点有炎症者;休克、衰竭或者濒死者。 【髂后上棘连线于后正中线交点,即第3、4腰椎棘突间隙,或者上一或者下一椎间隙,成人4~6cm,小儿2~3cm,正常侧卧位压力70~18.mmhg或者40~50滴/分,去枕平卧4~6小时】 5、导尿术:适应症(4):尿潴留;留置尿管或计每小时尿量变化;留尿做细菌培养;盆腔手术前准备,膀胱造影测压及探测尿道有无狭窄。 【0.5%碘伏或者0.1%洗必泰,14号导管,男15~20cm,女6~8cm,10~15ml 水固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