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进餐环节中的自我服务能力-最新年文档

提高幼儿进餐环节中的自我服务能力-最新年文档
提高幼儿进餐环节中的自我服务能力-最新年文档

提高幼儿进餐环节中的自我服务能力

、更新观念,树立“生活即教育”的理念

园领导要向教师传递先进的幼儿进餐理念,和教师一起探讨

自主进餐的组织方法。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和角色定位, 营造良好的物质和心理环境,努力做幼儿自主进餐活动的服务者和支持者,做幼儿快乐进餐的陪伴者。使教师明确放手不等于放任和放纵,注重幼儿个体差异,适度引导幼儿吃饱吃好、学会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教师从幼儿自主进餐的环节入手,抽丝剥茧,

深入探讨。纷纷提出自主进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其中包括提供

给孩子的勺子是否合适、使用勺子的方法、盛饭菜的顺序及教师

的指导用语等,并尝试提出各种解决办法。实践过程中,孩子从

拿餐具、盛饭菜等一系列看似简单的动作开始, 步步尝试为自我服务,而教师只是旁观者,提供给孩子餐具及饭菜等。

二、在观察中不断反思实践

教师在进餐和加点环节中尽量为幼儿创造自我服务的机会, 让幼儿得到各方面的锻炼。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反复观察幼儿在自主进餐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和解决策略。例如,活动室的格局是否合理、取餐桌的咼矮对幼儿是否适宜、餐具使用是否合适等问题。

通过以上系列问题的提出,引起大家思考,并制定解决对策, 如结合饭店的自助餐台形式,结合幼儿的坐高、餐桶餐盆的深度

和直径以及幼儿两个餐盘的宽度设计幼儿自主取餐车,解决了桶

高撒饭的现象;对于幼儿肌肉发展不灵活,使用大勺不灵活熟练,

我们就更换成轻便小巧的大勺盛菜汤,同时将餐具(大勺、夹子、筷子等)投入区域活动中,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练习大餐具的使用,进一步促进手部肌肉的发展,很快中大班幼儿就能够自如使用大餐具取餐了。

经过不断实践,我们又对自主取餐车进行了改进,使取餐车的高矮可以调节,并加上可以固定的车轮,不仅使用方便,更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自主取餐的需求。

三、创设宽松自主的用餐环境

首先,我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分析,什么样的进餐环

境更能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食欲和情绪,通过讨论将环境逐一列

出。如:没有大声喧哗的噪音;有话可以随时与同伴交流;进餐

中可以不吃或少吃自己不喜欢的食物; 播放优美的轻音乐等。针

对以上分析我们首先制定了进餐中的指导要点,使每个保教人员都能熟练掌握。其次,我们还结合幼儿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选择适宜的轻音乐作为进餐音乐。

当舒缓的音乐响起来时,孩子开始有序地自主选取餐具,自

取主食、菜品,自己舀汤,允许不爱吃的食物少取或不取,然后边品尝“美食”,边感受自信,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愉悦地享受美食,让吃饭成为孩子最快乐、最享受的事情。

四、建立幼儿为他人服务的意识

采用值日生制度,每天都让不同的幼儿做值日生。值日生的任务主要是早上迎接小朋友的到来、协助保育教师做好餐前准备和餐后整理活动,以及帮助教师完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例如,餐前准备时,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保育教师对餐桌进行第一遍

84 消毒和清水擦拭,然后幼儿进行第二遍清水擦拭餐桌(包括取餐车);在教师的指导下中大班幼儿可以独立按要求将擦嘴巾整齐地放入餐盘中,将进餐中所使用的餐具等逐一摆放在指定位置,帮助其他幼儿做好餐前准备。同样餐后整理值日生也是完全独立完成,利用工具收拾桌面的残渣并清洁桌面和地面的卫生。

中大班幼儿在前一天知道第二天的食谱,回家后在家长的帮助下了解第二天饮食的营养价值,在进餐前对幼儿进行餐前教育,不仅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自信心,更避免了挑食现象。

五、家园携手,共同提高幼儿进餐中的自我服务能力庭周末教育失败会抵消前5 天在幼儿园所养成的习惯,我们携手家长,开展同步教育。首先,通过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儿园开展“幼儿自主进餐”的目的、具体措施和做法,引发家长共鸣,得到家长的重视、理解和支持。其次,通过举办关于良好生活习惯和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讲座,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保持与幼儿园的同步教育。最后,通过网络平台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分享经验和做法。这样不仅能调动和激励家长参与试验研究,还能利用家长资源解决研究中的

为了避免教育学中5+2=0”的理论,即每星期中 2 天的家

实际问题,得到支持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在进餐环节中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研究的不断开展, 不仅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幼儿把进餐活动当做一件快乐的事情,还有效避免了食物浪费的现象。

《指南》背景下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研究

《指南》背景下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实践研究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如今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倍受家长的疼爱,导致幼儿形成以自我中心,缺乏自我服务能力。从幼儿小班入园起,身为老师的我们就开始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及能力,而真正体现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升华是在大班。因此我认为,大班幼儿,应逐渐改变老师时时处处呵护,提醒的方法,要充分培养其自我服务的能力,从中扭转幼儿过分依赖的性格、习惯,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为幼小衔接做好充分的准备! 关键词: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指南》指出,“幼儿的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的“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中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的发展目标。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生活技能。自我服务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自强、自信、自立的品质,感受快乐、分享与合作的情感,增强责任感、动手能力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本课题所说的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就是指3-6岁幼儿学习认知照顾管理自己衣、食、住、行等的历程。为此,我们开展了培养大班幼儿服务能力的研究,旨在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幼儿服务能力的提高。 一、创设良好环境,激发幼儿服务意识 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看似简单,但是如何让幼儿自主有序,自我安排和规划能力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时常在一日活动中我们会看到孩子在来园时往往会出现不知所措、不知道先做什么,常常会问老师接下来该做什么?生活运动准备中一片茫然,七嘴八舌,教室秩序纷乱、嘈杂;离园时幼儿丢三落四。孩子们的学习用品随处乱放等现象。在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中,物质环境的创设为重要的教育因素。因此,在生活环境创设中,创设杯标、饮水喝水量标志,进餐端饭来回路线图,盥洗洗手、入厕程序图,大小便异常图标,午睡鞋标、衣标、穿脱衣摆放程序标志及评比图,防烫、防电、防滑等安全标志等;在学习环境中创设中,我创设正确坐姿、站姿、举手发言姿势、保护眼睛标志、书包正确摆放标志、学具对应摆放标志及各种整理方法程序图;在游戏环境中创设中,创设各种交通标志、文明行为规范图、排队、下楼梯、爬栏杆及各

(完整word版)幼儿园进餐分餐制管理制度

幼儿园进餐分餐制管理制度 为营造有序的就餐环境,确保每位幼儿健康、安全、快乐地进餐,进一步深化和落实教育教学管理理念,特制定餐厅就餐管理制度,具体如下。 一、用餐时间 1、幼儿用餐时间: 早餐8:20——8:50 午餐11:10——11:40 晚餐16:20——16:50 2、教师用餐时间: 午餐:当日值班教师11:40——12:00 非值班教师12:00——12:20 晚餐:所有订餐教师18:00——18:20 3、后勤用餐时间: 午餐11:40——12:00 晚餐:18:00——18:20 门卫、保安实行替换用餐,确保大门口有人值班,坚决不因就餐空岗。 二、教师职责 1、幼儿就餐环节中,教师应始终有序组织学生按照指定的位置就坐,无哭闹、不洒饭、饭后桌椅面的清洁。 3、幼儿的就餐活动应控制到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特别关注迟到幼儿的动态,做好热情迎接及随时就餐准备。 4、就餐中不允许学生走入过道盛舀饭菜,以防烫伤或摔倒发生意外。 5、用餐后由当日负责整理餐具的教师同时整理桌椅,并有序归位。 6、小、中班幼儿就餐中会有频繁的入厕现象,要求每位幼儿入厕时务必由1位教师负责跟随看护,杜绝幼儿独自离开;大班、学前班教师可根据本班孩子身体发育特点引领至卫生间统一入厕。 7、教师应引导告知幼儿就餐时餐点切勿脱离餐具放于桌上,以防细菌

沾染影响身体健康。 8、教师盛饭时确保饭菜装入容器的2/3即可,杜绝盛饭过满或食物过分累积,欠佳优雅。 9、教师应密切关注学生进餐状态,及时为学生提供进餐协助和服务。 10、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由班主任在班内带领孩子做感恩活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11、各班饭菜必须由班级教师搬运,不允许学生运菜。 12、餐后由各班自己将干净食物、剩菜、碗勺分别盛放在相应容器内交回厨房,消洗间由厨房工作人员清洗消毒后再进入保洁间。 三、健医生职责 1、保健医生需每日提示早晨迟到的幼儿家长,为了孩子的进餐健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不迟到。 2、细致查看饭菜质量,调查幼儿用餐情绪和对饭菜的需求情况,每周六上午汇总整理向办公室汇报。 3、严格督察厨房人员及各班级教师在用餐期间的饮食卫生,如一次性手套的佩戴、头发的整理、学生洗手情况等。 4、查看厨房和各班就餐前后的环境整洁状况。 四、行政人员职责 1、值班中层主任每日在幼儿三餐开餐期间,应全程跟随发现不足,及时提出整改方案,快速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根据日常管理考核项目对照发现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便于整改。 3、教研室主任根据工作安排适时关注用餐状况,将发现问题作为教学主题课内容积极实践开展,促进生活与教育的统一结合。 4、园领导每周根据事务工作安排进行不定时跟随察看,以促进幼儿园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切实提高管理水平。 五、厨房人员职责 1、厨房人员要确保学生、教职工准时开餐。 2、每日按时将儿童餐具送至各班级。

【幼儿教育论文】浅议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浅议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 源初中教师 有研究表明:2~4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家长应抓住这个时期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简单劳动,培养其生活的自理能力,培养劳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有这样一则报道:一个独立生活能力极强的五岁男孩,能将自己的生活小空间整理得井井有条,还能主动帮妈妈干活。当记者问其母亲“你的孩子独立生活能力怎么这么强”时,这位母亲说:“不这样培养,将来他怎么能够生存!” 这才是一个对孩子终身负责的好母亲。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的培养,对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对家庭、社会都有深远的意义。今天的幼儿将要走父辈们没有走过的路,将会遇到许多父辈们未曾遇到过的困难和风险,需要应付各种挑战,依靠自己去创造未来的生活。如果家长不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将来他们就很难适应时代的要求。学前教育是奠基教育,独立能力及劳动习惯培养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基石。因此,有远见的家长应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视为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主要目标。下面笔者想就此谈几点认识和看法。 一、学会自我服务和学会劳动是培养孩子良好品质的重要途径 1.家长要认识孩子自理能力和劳动的道德价值。 让孩子学会自理,承担一些家务劳动,为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及家庭义务感和责任感,并由此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我们不仅要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一些生活劳动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思想、

习惯、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责任感、独立自主自强的精神及坚强的意志,有了这些良好的思想品质,就可以“迁移”到学习、工作、事业等方面,对他们一生成长都有好处。 2.尊重并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热爱劳动的意识。 幼儿已有了独立意识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个“我自己”。随年龄增长,他们不仅要独立穿脱衣服、洗脸洗手,而且还要自己洗手绢、洗袜子,自己修理或者制作一些玩具,甚至还想自己洗碗、上街买东西,对于孩子正在萌发的独立意识,我们一定要予以重视、支持和鼓励。如果经常压制孩子的独立愿望,他将来可能会成为一个处世消极、无所作为的人,这样的孩子只会什么事都要等大人替他准备好。家长应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能自己做”的自信心。“我行”这种自我感觉很重要,因为它是孩子得以发展的动力。 3.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 对于幼儿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玩具等,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作为家长,应要求孩子克服困难,坚持让孩子去做事,不管孩子哭闹,不“心软”、“妥协”,依顺孩子。家长若感情用事,不仅不能给孩子勇气,无助于孩子克服困难、经受磨炼、战胜痛苦,相反,只会增加孩子的恐慌、软弱。 要孩子坚持独立、不怕困难,家长应“心硬”些。其实每个孩子刚开始学自理都会感到困难、力不从心,但要做个好孩子的愿望在鼓励着他们,他们会不断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直至成功,这就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增强幼儿克服困难的信心,幼儿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及成功的来之不易。可见,学会自理和劳动可让幼儿懂得尊重别人的劳动,增强责任感,促进其独立性的初步形成。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要讲究方法 1.应不失时机地为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和条件。

从幼儿园教育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谈进餐环节的组织与实施.docx

从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谈进餐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摘要:一日生活皆课程,那么幼儿进餐的过程中同 样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进餐的组织指导中也体现着教师 的教育智慧,让我们从“小细节” 看进餐环节中的“大学问”。本文通过观察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环节的表现进行记录后发 现了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幼儿 能力不足、习惯不良,有的是教师管理、引导不善引起的, 对此进行反思后提出了小班幼儿良好自主进餐习惯的有效组 织策略,以增强教师对幼儿自主进餐现状的认识,提高教师 对幼儿进餐教育的质量,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组织策略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对3--4 岁幼 儿有这样的目标: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 能力。结合《指南》精神和幼儿园的自主独立的理念,小班 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开始尝试用勺子吃饭,尝试自己盛饭菜, 端饭菜,在这一系列的自主生活体验中,他们感受着自主自 立带来的快乐,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小细节需 要重视、分享与解决。 一、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 我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自主进餐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

通察小班幼儿存在多普遍的。 1.自主餐秩序差 (餐前)景一:午餐,孩子在等待餐程中 消极等待,无所事事。 2.独立餐 (餐中)景二:孩子一把抓住勺,开始吃,由于 用力猛,米粒四。 3.生差 (餐中)景三:餐程中桌面地面都洒了米粒。 二、小班幼儿自主餐状不佳原因分析 1.幼儿心中有意,但是方法欠缺 关于用餐,班幼儿已形成了他自己的餐公, 但什么在行中却呢?幼儿在等待日生分餐 期,西望或者随意站起来,教也缺少先的致思 考与,从而使幼儿消极等待。 2.教有方法,但是支持不足 幼儿餐程中,教的角色是多的:者、察 者、支持者。景二中,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然是需要教行跟的;景三中,我幼儿桌面地面都有很多 掉落的米粒??面的景,教没有及跟支持, 而是用沉默“放弃”了可能的程活,其无意于 幼儿一种暗示――教我的行表示了默。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服务能力讲课稿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服务能力

如何帮助幼儿建立自我服务能力 自我服务作为一种最基础的生存技能,熟练者,能从自立走向独立,最终鹤立鸡群,走向成功。《幼儿园教育纲要》健康领域的目标第2点:“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教育要求中指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和爱护公共卫生的习惯;指导幼儿学习自我服务技能,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指南》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提出的3—6岁各年龄段儿童学习与发展的32个学习与发展目标中很多也是最终都是会通过幼儿自我服务而实现的。由此可见,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本次就是从幼儿的自我服务出发,围绕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可采取的策略、家长工作三个方面进行了教研,并得出如下观点,供全区教师参考: 一、影响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因素 (一)包办代替 1、隔代教育或过分溺爱造成的包办代替; 2、家庭、幼儿园的意识和重视度不够,包办代替现象频繁; 3、怕幼儿把事情做不好或做的过程中受到伤害,成人直接完成,幼儿失去了很多锻炼、尝试、发展的机会。。 (二)双重标准 1、家园沟通不到位,得不到家庭教育的配合; 2、隔代教育不理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宣贯。 (三)教育方法 1、日常生活中练习力度不够,练习的方式方法不当; 2、没有及时的赏识和鼓励; 3、缺乏耐心,急于求成,没有常态化教育。 (四)其他 1、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由当前经济条件、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等众多因素影响;

2、个体水平差异如:幼儿的惰性、独立性、自信、坚持性等; 3、教育观念与认识问题。 二、提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可采取的策略(幼儿园) (一)转变教育理念 1、根据《指南》等理论精神,要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注重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2、充分认识到自我服务能力建立的作用:自我服务有利于培养自己的独立生活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以锻炼自己的身体协调能力、动手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锻炼自己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以及团结的意识;在自我服务中,还有利于增强自己的智力,激发创新能力;在自我服务中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在自我服务中还利于调节气氛,增进感情,也会更珍惜自我服务成果; 3、耐心引导,敢于也用于放手,让幼儿自我服务; 4、关注意识培养,明确幼儿的自我服务是幼儿的自我需要,而且不仅只有生活自理方面; 5、把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建立,视为长期的必须持续进行循序渐进的工作坚持下来; 6、要集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关注个体差异; 7、关注幼儿年龄阶段的差异。 (二)建立幼儿自身自我服务的意识 (三)给幼儿提供自我服务的机会,亲身实践,合理赏识 1、可以纳入课程,进行课程体系建构,有目的、有计划,让教育常态化,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推进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提升 2、采用游戏形式,给幼儿更多机会;如:区角活动、创游、生活活动 3、设计有针对性的集教活动,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和内在意识方面的培养教育。如运用具有关于自我服务能力方面教育意义的故事、诗歌、歌曲等,采用集体教育的活动形式,而且注意坚持面向全体幼儿,坚持正面教育; 4、创设环境,为幼儿的自主、独立发展创造民主、宽松、愉快的气氛,尊重幼儿自主成长的要求,多提供能独立完成的事情;

最新幼儿园加餐进餐教学提纲

幼儿园加餐进餐环节安全操作规程 幼儿园应根据人员配备要求,对加餐、进餐环节合理分工安排,做到工作有序,配合默契。 桌面消毒工作:用桌面专用抹布以1:200“84”消毒液清洁,再用清水擦拭第二遍,桌面干净无残留物。 第一步:餐前准备工作 1、教师与保育员着齐服装后,分别进行餐具准备工作,将已消毒的餐具、餐巾放在指定位置,注意做好防蝇措施。 2、领取进餐食物时,器皿必须加盖保证卫生,并放在班级固定分餐区域,冬季饭菜注意保温,盛饭后及时加盖;夏季注意散热,避免饭菜烫伤幼儿。 3、教师创设安静、自主的进餐环境,便于幼儿自助取用食物(小班上学期前两个月除外)。 4、教师组织值日生有序地协助教师,进行力所能及的餐前准备辅助工作及报餐等工作。 5、主班教师负责核实个别对进餐食物有过敏史的幼儿,提前进行调控添减食物。 第二步:进餐组织工作 1、教师能结合保育小妙方的方法,组织幼儿有秩序盥洗,提醒幼儿入厕不争抢,便后会主动冲厕、整理衣物,女孩便后能正确用纸。 2、教师随时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洗手,洗后用自己的毛巾擦手,能相互谦让、节约用水,并保持地面清洁、干燥,注意幼儿盥洗安全。(洗手的顺序:撸袖子—打开水龙湿手—关水龙打肥皂—手心、手背、手指间搓一搓—开水龙冲洗手—冲洗水龙头—关上水龙—手在水池边甩三甩—用自己的毛巾擦干净) 3、根据活动室布局,合理组织幼儿自主取餐,及时提醒幼儿避免碰撞、撒饭、滑伤,幼儿能根据自己需要取用食物。 4、教师认真巡视,随时指导幼儿文明进餐(坐姿端正,餐具使用正确,专心进餐不浪费,保持餐桌、地面、衣物整洁),根据幼儿

身体发展需要调控进食量。 5、对进餐慢、肥胖幼儿和体弱幼儿,教师应及时提醒进食速度,合理添减调配进食量,并做好记录,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做好沟通。 6、进餐过程中或餐后提醒幼儿正确使用餐巾:打开餐巾——左擦一下合起餐巾——右擦一下合起餐巾,放在指定位置。 7、餐后幼儿会主动漱口:第一口水左右咕噜咕噜漱三下——吐掉——第二口水前后咕噜咕噜漱三下——吐掉。提醒幼儿避免将水溅到身上。 8、进餐后,提醒幼儿能将果皮或食物残渣倒入垃圾桶,将餐盘、餐巾等餐具分类轻放指定位置,离开就餐区,不影响其他幼儿进餐。 第三步: 餐后组织整理工作 1、保育员及时做好餐后清洁整理工作,保持室内桌椅、地面整洁,无饭渣、不油腻。 2、保育员按照消毒要求及时将餐巾、餐具进行清洗、消毒、晾晒工作。 3、教师注意观察幼儿进餐后的精神状态,做好个别幼儿观察记录。 4、教师合理组织幼儿餐后活动,避免幼儿剧烈活动。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力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期。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过程,既是模仿学习和社会化的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建立自信心与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家长对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模糊认识和误区分析 工作中经常发现:目前许多幼儿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在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如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吃饭、穿衣这些生活琐事,大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帮着做何必让孩子劳神费力;有的认为孩子太小,缺乏这种能力是很自然的,待孩子长大以后就可无师自通了等等。因此,长期以来孩子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机会处于被剥夺的状态,阻碍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二、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获得,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只有在双方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努力下方能实现。幼儿园的老师是接受正规幼儿教育训练的,具有现代幼儿教育的理论与技能的专业人员,因此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主渠道;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的许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通过对家长的模仿而习得。幼儿园与家庭在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如果存在着教

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的差异,都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轻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重者还会产生反作用。因此,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幼儿园有义务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指导。 三、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 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取得家长的有效配合,在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通过家教沙龙,转变家长观念,形成家教共识 为了让家长明确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对孩子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及行为,我们开展了家教沙龙活动《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在我园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家长们就《喂养与健康》的话题,进行了广泛的咨询、交流,并达成共识。通过让家长观摩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竞赛《能干的宝宝》,发现幼儿自我服务的潜能;让家长们在聆听讲座、案例分析、经验分享、探讨交流等氛围中逐步转变观念。家长观念转变以后,家园的配合也就更趋一致。 (二)开展多种活动,加强实践指导,提供方式方法 为了让家长对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感性的认识,我们经常邀请家长到幼儿园观摩我们的各种教育活动,加强对家长实践能力的指导,教给家长具体的方式方法,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得到家长的认可和赞赏。 1、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与家长教养方式的调查 一、调查目的 从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看,年龄越小越单纯,可塑性越强,越容易接受各种影响和教育,此时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及习惯越易成功。学前教育是奠基教育,独立能力及劳动习惯培养无疑是一块重要的基石。因此,有远见的家长应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我服务能力视为面向未来、培养新一代的主要目标。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体力、智力的发展以及良好个性的形成,甚至对孩子今后一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尤其是幼儿园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实践证明:对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越早越好。我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为做好幼教工作,有必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国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做点贡献;家庭是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我们在日常观察和调查中发现,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想通过这个调查,来探索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与家长的教养方式存在的内在联系,同时,通过调查了解目前家长存在那些不良的教养方式,从而为我们正确指导家庭教育,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提供有效的依据。 二、调查内容

、家长方面:了解家长的教养方式有那些?对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情况如何了解多少? 、幼儿方面:自我服务情况 1、能否独立进餐和保持正确的进餐姿势; 2、是否会自己洗手、洗脸、洗脚; 3、是否会穿鞋子、裤子、袜子和衣服; 4、吃剥皮水果时是否会自己剥皮; 5、能否自己整理床铺; 6、用过的东西能否自觉放回原处; 7、玩过的玩具能否自己收拾好; 8、能否做简单的家务。 三、调查方法和过程 调查采用听介绍,召开座谈会、走访、平时观察和发放问卷等。具体开展了以下一些工作: 、我在全园6个班中抽取了两个班 幼儿进行调查,先后利用两个星期日分别召开了两个班的家长座谈会,在家长会上,我们具体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发放问卷,当堂完成,全部收齐;要求每位家长按照我们以上确定的8项调查内容对自己的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逐项进行具体分析、介绍;让每位家长介绍自己对孩子进行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认识及自己平时所采用的教养方式。 、召开了被调查的两个班级老师会议,让老师们充分对

幼儿园进餐环节的细节2016.10.10

幼儿园进餐环节的细节 餐前组织 1、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总是老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位老师在教室看护好教室里的幼儿,另一位教师要注意幼儿上厕所的安全和幼儿洗手的情况。 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节,如教师组织不当,先前孩子洗干净的手又要再次污染。 怎样减少多数幼儿的无谓等待,我园进行了多次的教研和相互学习,老师们积极开动脑筋,每个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方式,如有的班以不同的动物为名对幼儿进行角色分组,经过多次的观察,总结出每次进盥洗间幼儿合适的人数和所需时间,然后对音乐的长短进行调整,录制磁带播放,以相对应的动物音乐对幼儿进行有序调动,中间有目的穿插需要复习巩固的律动, 当两组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其余的幼儿正在专心地做律动。盥洗回来的幼儿随时跟进,既照顾到了幼儿间盥洗时间长短的差异,又照顾到全体幼儿,没有了无谓等待时间,孩子洗干净的手也不会再次污染。中间穿插的音乐律动会定时更换,有的班以手指游戏为穿插,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学习的开心,教师组织轻松。环节过渡不再是一个难题。 2、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努力在为幼儿进餐前创造温馨、宽松的环境。 主要的方法是开展餐前播报活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为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收集当天食谱的相关营养知识,在每餐前当小小信息播报员,向全体同伴播报当餐的食谱及其营养价值; 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够,对于饮食的营养价值认识不清。老师就事先了解当天的菜谱,利用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在餐前给孩子看,色彩艳丽的图片、加上教师生动的描述,不仅让幼儿了解每种菜对自己的身体生长的好处,还营造了孩子想吃、乐吃、爱吃的心理氛围,当保育员把饭端到班上时,用饭菜的香味再次调动孩子们的食欲。 就餐时的细节组织

幼儿进餐环节的细节组织

幼儿进餐环节的细节组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挖掘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资源,树立教育的整体观,适度把握生活环节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而幼儿的一日三餐又是生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目的地运用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的方式方法,科学的组织此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生活学习习惯和基本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幼儿方便,教师轻松。近几年我园在狠抓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细节管理中,把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出现的共性和个性习惯问题,也作为重点,开展集体研讨活动,切实解决教师在日常进餐管理中的难题,促进了教师相互交流及自我反思,提高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现从餐前组织、进餐细节、餐后组织三个方面做如下分享: 一、餐前组织: 1、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总是老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位老师在教室看护好教室里的幼儿,另一位教师要注意幼儿上厕所的安全和幼儿洗手的情况。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

节,如教师组织不当,先前孩子洗干净的手又要再次污染。怎样减少多数幼儿的无谓等待,我园进行了多次的教研和相互学习,老师们积极开动脑筋,每个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方式,如有的班以不同的动物为名对幼儿进行角色分组,经过多次的观察,总结出每次进盥洗间幼儿合适的人数和所需时间,然后对音乐的长短进行调整,录制磁带播放,以相对应的动物音乐对幼儿进行有序调动,中间有目的穿插需要复习巩固的律动,当两组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其余的幼儿正在专心地做律动。盥洗回来的幼儿随时跟进,既照顾到了幼儿间盥洗时间长短的差异,又照顾到全体幼儿,没有了无谓等待时间,孩子洗干净的手也不会再次污染。中间穿插的音乐律动会定时更换,有的班以手指游戏为穿插,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学习的开心,教师组织轻松。环节过渡不再是一个难题。 2、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良好的进餐环境有利于孩子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激起用餐食欲,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产生好的影响,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努力在为幼儿进餐前创造温馨、宽松的环境。主要的方法是开展餐前播报活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为了锻炼幼儿的表

家园合作提高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探析

家园合作提高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探析 摘要: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增强责任感、动手能力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保持一致,有机地结合,双方本着尊重、合作的原则,争取更多机会地交流与沟通,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大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有所提高,为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自理能力;快乐;家园合作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基本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自己管理自己,这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生活技能。幼儿期是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年龄越小,可塑性越强,因为我园大班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这批大班幼儿很多以自我?橹行模?缺乏自我服务能力。因此,我们也展开了一些针对性的研究探索。 据前期调查,我园大班幼儿自我服务方面,存在以下情况。生活自理方面:大部分幼儿不会根据天气的变化增减衣服,整理床褥、收拾书包文具,丢三落

四的现象很严重;学习习惯方面:独立完成任务的意识和遵守规则的意识较差。由于我园的家长多为农村居民及外来务工人员,很多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认为这些都是小事,大人随手可以做,何必让孩子费心机;还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还小,缺乏应有的能力,一切代劳也是理所当然的,其实,这都是害了孩子。很多的家长在物质方面是积极给予,忽略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和能力培养。其实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方法很多,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析。 一、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含义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就是以3~6岁幼儿为主体,依靠老师和家长,在学习认知和照顾管理自己衣、食、住、行等的历程,以及独立照顾自己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劳动习惯。 二、提高大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途径 (一)加强意识,认识幼儿自我服务的价值和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机处处都有,培养成良好的习惯,乐于参与,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如:扫地、洗碗、擦桌子、系鞋带、穿衣服、倒水、吃饭、择菜等等,让孩子明白,作为家庭成员的一分子,自

新整理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10篇)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10篇)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第1篇: 幼儿观察记录:让幼儿愉快的进餐 观察对象:杰杰 观察时间:2014年12月6日 观察环境:教室 观察目的:让幼儿愉快的进餐 观察实录:我班杰杰在学习各方面都还不错,但吃饭让人费神,问题表此刻对食物不感兴趣,胃口不好,食欲差,吃饭时不但吃的慢,还经常边吃边玩,把饭菜含在嘴里,不咽下去,别的小朋友两碗都吃完了,他还在吃第一碗,这让教师很着急。 观察分析:幼儿在家都是独生子,爷爷奶奶都比较溺爱,养成了在家吃放要喂的坏习惯,并且经常吃零食多,吃饭少。 措施: 1,与家长沟通,培养孩子吃饭的良好习惯 2,与孩子交流,让幼儿明白吃饭多才能长得高,长得快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第2篇: 大班进餐时个案记录 下个星期就轮到我们班的小朋友当升旗手了,为了激励小朋友,我就向他们说了一些当升旗手的骄傲与自豪,并鼓励他们为当升旗手而努力。第二天一回来,胡淑韩的妈妈就跟我说,胡淑韩想当升旗手,要我选她,刚好胡淑韩也在那里站着。

分析、措施与效果: 胡淑韩一向以来,几乎都没有惹教师生过气,无论是上课还是游戏,无论是晨锻还是午睡都表现很出色。她又很好强,想了的东西就必须会努力去争取。于是我就看着胡淑韩说:是这样吗?淑韩?她有些害臊点点头。升旗手不仅仅上课很认真(幼教smtxjs.),爱思考,会帮教师收拾玩具,并且吃饭速度快,不挑食,你能做到吗?她又点了点头。那教师就要看看了,如果你能做到的话,教师就选你当升旗手了。果然,之后几天她吃饭的速度更快了,平时不吃的菜也能尝试着吃了。 幼儿园进餐活动观察记录第3篇: 又迎来了小班的新朋友。点点是其中一个,来园时她没有像其他孩子一样哭闹不止,还能在教师的陪伴下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就在我们都认为这个小丫头能较快的适应入园的生活时,她却哭闹起来,原因是她不愿意在幼儿园吃饭。点点看到餐桌上的饭菜瞬间就大声哭闹起来:我不想吃饭,我要回家,我要外婆。为了安抚她的情绪,教师就坐在她的身旁喂她吃饭,没想孩子却哭闹得更厉害了,说什么也不肯吃。 傍晚她妈妈来接她,经过交流我们得知孩子在家挑食现象十分严重,平时所有的肉类、鱼虾都不吃,只吃蔬菜。家里为了能让她吃饭,所有的菜都是按照孩子的口味来做。进入幼儿园后家长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帮忙孩子改掉这个挑食的毛病。 第二天中午,我特意让保育员给她多加蔬菜,少放了肉类。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自理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和屁股等。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下面针对孩子自理能力差,说一下原因: 1、家庭成员的溺爱包办。现在的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由于父母包揽了所有的家务劳动,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投资,轻视了对孩子自理能力的培养,在幼儿园凡是孩子能做的事,老师都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做,从小养成孩子做各种力所能及的事情的习惯。但回到家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常溺爱孩子,怕孩子自己吃不饱或太慢而急于去喂他,孩子一切生活全部由成人包揽,养成孩子事事依赖成人的坏习惯。 2、孩子没有掌握自理的方法和技能。孩子因年龄小,在自理时常不懂程序和方法,碰到实际困难,爸爸妈妈不是教会孩子,而是去代替孩子做,导致孩子不会自理。 3、缺少必要的反复练习的机会。孩子刚学会穿衣服时兴致很高,且常得到父母的鼓励表扬。但学会后孩子便失去兴趣而不愿再做,父母就代替去做,使得孩子失去了一次次练习的机会。 那么怎样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小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独立能力呢?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例如:小班的有的小朋友不会穿脱、整理衣服,刚开始,老师帮助他完成,但是要让他们仔细的看,争取学会,会了方法,下次要让他们自己来做,好吗?老师知道小朋友最棒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以提高他的动手能力。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老师适当的讲解图片,然后问幼儿哪个图片上的宝宝最棒,我们要向他学习这种好的行为,还可以举例用班上的小朋友作比较,来激发幼儿上进的意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如何刷牙以防长蛀牙虫时,我们就教给了幼儿一首蛀牙虫的歌,时时提醒幼儿每天早晚刷牙,而且让小朋友逐个亲自示范正确的刷牙方式,小朋友都认真仔细的看,表现的很棒。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例如:我们班的幼儿年龄差异比较大,所以对年龄较大的幼儿与年龄较小的幼儿来说,自理能力当

小班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的基本生活能力。相对来说,小班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主要包括自己用餐、如厕、刷牙、漱口、洗手、洗脸、整理玩具等。幼儿期是培养生活自我服务能力的关键期。幼儿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过程,既是模仿学习和社会化的的过程,也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建立自信心与形成正确自我意识的基础,对幼儿健康人格的形成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家长对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模糊认识和误区分析 笔者工作中经常发现:目前许多小班幼儿家长,并没有意识到培养孩子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在如何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方面存在着不少模糊认识:如他们普遍认为幼儿吃饭、穿衣这些生活琐事,大人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帮着做何必让孩子劳神费力;有的认为孩子太小,缺乏这种能力是很自然的,待孩子长大以后就可无师自通了等等。因此,长期以来孩子自我服务能力获得的机会处于被剥夺的状态,阻碍孩子独立能力的发展,这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十分不利的,应引起家长的重视。 二、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 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获得,有赖于家庭和幼儿园保持教育的一致,只有在双方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努力下方能实现。幼儿园的老师是接受正规幼儿教育训练的,具有现代幼儿教育的理论与技能的专业人员,因此幼儿园是培养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主渠道;而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幼儿的许多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是通过对家长的模仿而习得。幼儿园与家庭在对幼儿的教育和培养过程中,如果存在着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等的差异,都会对幼儿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轻者达不到应有的效果,重者还会产生反作用。因此,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培养,需要家园的密切配合,特别是幼儿园有义务对家长进行相关的指导。 三、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 笔者在长期的幼儿教育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取得家长的有效配合,在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家庭指导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进餐活动

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进餐活动 教学目标: 1.知道进餐的基本知识,理解进餐的常规要求。 2.知道进餐前活动组织的基本要求,理解进餐前幼儿的指导要点。 3.能初步诊断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的策略,理解进餐中幼儿的指导要点。 4.理解进餐后幼儿需要做的事,能分析进餐后幼儿的常见表现,理解进餐后幼儿的指导要点。 课后作业: 在走园过程中,选取一名幼儿,全程拍摄该幼儿的进餐过程,对他的进餐表现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教学后记: 本次课主要结合了幼儿进餐表现的照片,幼儿在进餐前表现及教师进餐前指导视频,幼儿在进餐中表现及教师进餐中指导视频,幼儿在进餐后表现及教师进餐后指导视频,让学生分析幼儿进餐的常规要求。但是学生仍存在照片分析不够准确全面,对应常规有遗漏的情况。学生直观地观察教师及幼儿的行为,学习餐前、进餐中、进餐后教师的规范操作,并了解幼儿的特点。学生结合视频分析比较到位。在第二部分,对比不同年龄段幼儿进餐前的指导要点时,相同点能够抓得校准,对于不同点部分的分析还有少量遗漏的部分,可以请学生在见习实习的过程中进一步观察幼儿进餐的表现及教师指导幼儿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讲授进餐相关的基本知识 (一)进餐含义 1.提问:你们知道在日托的幼儿园什么是进餐?一般会安排几次? 2.教师分析:进餐就是吃饭,有时也包含点心,一般的日托幼儿园至少包含一餐两点,但我们学习的进餐活动主要是指吃饭。 (二)《规程》中提出的进餐相关要求 1.提问:若幼儿园安排的进餐不止一顿,你知道两餐间隔时间是多少? 2.教师解答:《规程》中明确指出,两餐的间隔时间不得少于3个半小时。

二、出示幼儿进餐照片,介绍进餐环节常规要求 (一)提问 引导语:我们可以通过看幼儿的表现分析进餐的常规要求,接下来我们来看照片,思考1.幼儿的表现如何?对应的进餐常规要求是什么? (二)分析 1.幼儿会用手进食;知道进餐前要洗干净双手。 2.幼儿进餐情绪不佳;能安静愉快进餐,乐意自己吃饭。 3.幼儿不会使用餐具;正确使用餐具(由会使用勺子到会使用筷子),逐步掌握吃各种食物的技能。 4.幼儿偏食,挑食;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知识,根据需要适量进食,知道均衡膳食对身体有益,爱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 5.幼儿撒饭;初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做到细嚼慢咽,不大声说话,不掉饭菜,保持桌面、地面干净。 6.幼儿餐后有序整理餐具,收拾食物残渣,做到餐后擦嘴,洗手及漱口。 (三)总结 进餐的常规要求体现在餐前,餐中和餐后 1.餐前:知道进要洗干净双手。 2.餐中: (1)能安静愉快进餐,乐意自己吃饭。 (2)正确使用餐具(由会使用勺子到会使用筷子),逐步掌握吃各种食物的技能。 (3)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知识,根据需要适量进食,知道均衡膳食对身体有益,爱吃各种食物,不挑食,不偏食。 (4)初步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做到细嚼慢咽,不大声说话,不掉饭菜,保持桌面、地面干净。 3.餐后:有序整理餐具,收拾食物残渣,做到餐后擦嘴,洗手及漱口等清洁工作。 三、观摩分析进餐前活动的组织视频 (一)前置问题,请学生思考

幼儿的进餐环节组织

幼儿的进餐环节组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挖掘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资源,树立教育的整体观,适度把握生活环节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而幼儿的一日三餐又是生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目的地运用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的方式方法,科学的组织此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生活学习习惯和基本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幼儿方便,教师轻松。对于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出现的共性和个性习惯问题还有教师在日常进餐管理中的难题,我将从餐前组织、进餐细节、餐后组织三个方面做如下分享: 一、餐前组织: 1、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总是老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位老师在教室看护好教室里的幼儿,另一位教师要注意幼儿上厕所的安全和幼儿洗手的情况。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节,如教师组织不当,先前孩子洗干净的手又要再次污染。怎样减少多数幼儿的无谓等待,每个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方式,如有的班以不同的动物为名对幼儿进行角色分组,经过多次的观察,总结出每次进盥洗间幼儿合适的人数和所需时间,然后对音乐的长短进行调整,录制磁带播放,以相对应的动物音乐对幼儿进行有序调动,中间有目的穿插需要复习巩固的律动,当两组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其余的幼儿正在专心地做律动。盥洗回来的幼儿随时跟进,既照顾到了幼儿间盥洗时间长短的差异,又照顾到全体幼儿,没有了无谓等待时间,孩子洗干净的手也不会再次污染。中间穿插的音乐律动会定时更换,有的班以手指游戏为穿插,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孩子学习的开心,教师组织轻松。环节过渡不再是一个难题。 2、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良好的进餐环境有利于孩子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激起用餐食欲,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产生好的影响,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努力在为幼儿进餐前创造温馨、宽松的环境。主要的方法是开展餐前播报活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为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收集当天食谱的相关营养知识,在每餐前当小小信息播报员,向全体同伴播报当餐的食谱及其营养价值;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够,对于饮食的营养价值认识不清。老师就事先了解当天的菜谱,利用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色彩艳丽的图片、加上教师生动的描述,不仅让幼儿了解每种菜对自己的身体生长的好处,还营造了孩子想吃、乐吃、爱吃的心理氛围,当保育员把饭端到班上时,用饭菜的香味再次调动孩子们的食欲。 二、就餐时的细节组织 1、把握好幼儿就餐时间,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 专家指出,就餐时间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到孩子营养素的合理摄取,由于铁摄入不足,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增高。儿保专家主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幼儿每次就餐所用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因此,班级教师和保育员针对吃饭过快的幼儿,及时提醒其细嚼慢咽,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东张西望,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饭耗时过慢的幼儿,找出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可以尝试用贴花或多余的水果来奖励有进步的孩子,或用餐后活动如玩玩具、自主游戏等来吸引他们尽量吃快。让幼儿逐步自觉调整用餐时间。 2、规范幼儿端饭线路,确保进餐中的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