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进餐环节组织

合集下载

幼儿园进餐环节流程

幼儿园进餐环节流程

幼儿园进餐环节流程
幼儿园进餐环节流程一般如下:
1. 洗手:进入餐厅前,幼儿需要先洗手,以保持手部的卫生。

2. 就坐:幼儿园一般会有专门的用餐区域,幼儿按照老师的指导找到
自己的座位,并就坐。

3. 祷告(可选):部分幼儿园会进行祷告,教导幼儿感恩和尊重食物。

4. 分发食物:老师或者食堂工作人员会分发食物,确保每个幼儿都有
合适的份量。

5. 进食:幼儿开始进食,注意吃饭的姿势和仪表,咀嚼细碎,慢慢品味。

6. 饮水:进食过程中,幼儿可以适量饮水。

7. 吃完饭:幼儿吃完饭后,将餐具放回指定的位置或者托盘里。

8. 清洁用具:幼儿将餐具放在指定的位置后,可以用湿纸巾或者以其
他方式清洁自己的嘴巴和手部。

9. 离开就餐区域:饭后辅导员或者老师会安排幼儿有序离开就餐区域,继续其他的活动。

幼儿进餐环节指导细则

幼儿进餐环节指导细则

幼儿进餐环节指导细则一、早餐前准备(7:50—8:00)指导细则:1、幼儿先放自己椅子,整齐摆在桌子旁。

2、值日生自己选择劳动项目,摆放擦桌子的布和残渣盘。

二、、早餐(8:00—8:30)指导细则:1、幼儿自己端餐盆、拿勺子,进餐时,一口饭、一口菜搭配着吃。

2、保育员观察大部分幼儿进餐后报菜名,激发幼儿进餐的愿望。

3、教师指导体弱儿或挑食的幼儿。

4、教师随时观察幼儿,饭菜吃完后盛汤。

5、提醒指导吃完饭幼儿擦桌面,把残渣放在桌子中间的盘子里;碗和勺子放到餐盆上端好送餐具(按照餐桌的标记放碗、盘子、勺子)。

6、按正确的方法使用餐巾纸擦嘴(餐巾纸折三次),用完后放在桌子旁的纸篓里。

7、漱口,漱三次,两次漱口,一次仰头漱嗓子;再取一张餐巾纸擦嘴上的水。

8、拿起小椅子进入活动区,如果区域不需要椅子,按自己班级要求放在指定地方。

三、户外后盥洗、入厕、喝少量水,幼儿自主活动、午餐餐前准备(11:00—11:20)指导细则:1、回到班内,提醒幼儿盥洗、喝水。

2、如果幼儿需要入厕,先洗手再入厕。

3、班长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餐前游戏。

4、保育员进行消毒工作。

4、等待消毒时间完毕后,保育员带领个别值日生进行餐前准备和值日生工作(如果是新入园的,不需要幼儿做值日生)。

(1)配班教师指导值日生摆椅子、摆放擦桌子的布和残渣盘。

四、午餐(11:20—12:00 )指导细则:1、在幼儿自主活动时,教师针对性提醒动作较慢幼儿洗手。

2、幼儿自己端餐盆、拿勺子,进餐时,一口饭、一口菜搭配着吃。

3、保育员观察大部分幼儿进餐后报菜名,激发幼儿进餐的愿望。

4、教师指导体弱儿或挑食的幼儿。

5、教师随时观察幼儿,饭菜吃完后盛汤。

6、提醒指导吃完饭幼儿擦桌面,把残渣放在桌子中间的盘子里;碗和勺子放到餐盆上端好送餐具(按照餐桌的标记放碗、盘子、勺子)。

7、按正确的方法使用餐巾纸擦嘴(餐巾纸折三次),用完后放在桌子旁的纸篓里。

8、漱口,漱三次,两次漱口,一次仰头漱嗓子;再取一张餐巾纸擦嘴上的水。

幼儿园进餐环节组织

幼儿园进餐环节组织

吃饭讲话,不专注吃饭乱走动‎挑食,吃饭慢进餐环节,各人员做什‎么,分工,站位幼儿进餐环‎节的细节组‎织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挖掘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资源,树立教育的‎整体观,适度把握生‎活环节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而幼儿的一‎日三餐又是‎生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目的地运‎用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的方式方法‎,科学的组织‎此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生活学习习‎惯和基本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幼儿方便,教师轻松。

近几年我园‎在狠抓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细节管‎理中,把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出现的共性‎和个性习惯‎问题,也作为重点‎,开展集体研‎讨活动,切实解决教‎师在日常进‎餐管理中的‎难题,促进了教师‎相互交流及‎自我反思,提高了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

现从餐前组‎织、进餐细节、餐后组织三‎个方面做如‎下分享:一、餐前组织:1、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总是老‎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位老师在‎教室看护好‎教室里的幼‎儿,另一位教师‎要注意幼儿‎上厕所的安‎全和幼儿洗‎手的情况。

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节,如教师组织‎不当,先前孩子洗‎干净的手又‎要再次污染‎。

怎样减少多‎数幼儿的无‎谓等待,我园进行了‎多次的教研‎和相互学习‎,老师们积极‎开动脑筋,每个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方式‎,如有的班以‎不同的动物‎为名对幼儿‎进行角色分‎组,经过多次的‎观察,总结出每次‎进盥洗间幼‎儿合适的人‎数和所需时‎间,然后对音乐‎的长短进行‎调整,录制磁带播‎放,以相对应的‎动物音乐对‎幼儿进行有‎序调动,中间有目的‎穿插需要复‎习巩固的律‎动,当两组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其余的幼儿‎正在专心地‎做律动。

【幼儿园必备】 幼儿进餐环节常规教师指导要点

【幼儿园必备】 幼儿进餐环节常规教师指导要点

幼儿进餐环节常规教师指导要点一、托小班幼儿用餐环节常规教师指导要求(一)进餐前1.教师穿好配餐服、带上配餐帽,洗干净双手。

2.营造宽松温馨的进餐氛围,安抚幼儿情绪,为愉快进餐做好心理准备。

3.餐前15分钟做好桌面消毒工作。

4.帮助幼儿有序做好餐前如厕、洗手活动。

5.指导幼儿参与摆放餐具的活动。

6.用形象有趣的语言,向幼儿介绍饭菜营养,激发幼儿进餐欲望。

7.注意夏季散热,冬季保温,保证幼儿食物温度适中。

取来的饭菜放在餐桌安全处,避免发生烫伤。

(二)进餐中1.盛饭菜时动作要轻,能根据幼儿进食量为幼儿盛饭,少盛勤添。

2.帮助幼儿尝试自己取饭,提醒幼儿端平、慢走,轻拿轻放。

鼓励幼儿爱吃各种食物,在教师帮助下能吃完属于自己的那份饭菜。

3.指导幼儿学习使用小勺进餐,提醒幼儿喝汤时两手端平饭碗,避免洒饭。

4.引导幼儿知道面食和菜、干点与稀饭要搭配着吃。

5.关注个别不会咀嚼、吞咽有困难的幼儿,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6.帮助、指导幼儿尝试学习吃带壳、带皮、带核食物的方法。

7.以亲切的口吻帮助吃饭慢、胃口不好、身体不适等幼儿吃饱吃好;纠正个别幼儿吃汤泡饭的习惯。

8.引导幼儿懂得不把饭菜放在别人碗里。

9.关注生病、有食物过敏史、少数民族幼儿的进餐,适当调整食物搭配。

(三)进餐后1.帮助、指导幼儿学习掌握饭后擦嘴、洗手、漱口的正确方法。

2.指导幼儿学习将餐具分类放在固定的容器里。

3.组织幼儿餐后进行安静的区域活动。

4.等待幼儿进餐结束后进行湿性扫除。

5.有计划地组织幼儿餐后散步、户外观察等安静活动。

6.新生入园初期要详细向家长反馈幼儿进餐情况,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二、中大班幼儿用餐环节常规教师指导要求(一)进餐前1.教师穿好配餐服、带上配餐帽,洗干净双手。

2.引导幼儿学会餐前要保持愉悦心情。

3.餐前15分钟教师带领值日生做好桌面清洁、消毒工作。

4.指导幼儿自主有序地做好餐前如厕和洗手。

5.指导值日生分发餐具,摆放整齐,轻拿轻放。

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进餐环节是保育园的日常活动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幼儿
生理和社交需求,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的重要机会。

然而,在小班进餐环节中,有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改进。

比如,有些幼儿可能对食物挑剔,导致浪费;有些幼儿可能吃得过快
或过慢,导致进餐时间无法掌控;有些幼儿可能会争抢食物或者打闹,导致环境混乱等。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来提高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
1. 制定进餐规则,明确幼儿的行为规范,如不挑食、文明用餐等,并通过游戏、歌谣等方式向幼儿灌输,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
习惯和文明行为。

2. 优化进餐环境,让进餐环境更加温馨、舒适,如清洁、通风、安全等,并适当装饰场所,如餐桌、墙壁等,丰富进餐氛围。

3. 建立幼儿协作机制,鼓励幼儿相互尊重、分享食物、互帮互
助等,减少争抢食物以及打闹等现象。

4. 加强教师的监管和引导,及时发现和处理幼儿的问题行为,
以确保进餐环节的秩序和安全。

通过以上改进策略,我们相信能够更好地组织小班进餐环节,让
幼儿更好地享受进餐的乐趣,并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
的团队协作精神。

【园所必备】幼儿园幼儿用餐环节教师工作流程

【园所必备】幼儿园幼儿用餐环节教师工作流程

幼儿园幼儿用餐环节教师工作流程✧幼儿用餐环节的细节组织,对班级教师来说是全天重要工作之一,从幼儿用餐准备,到用餐良好习惯的培养,再到餐后活动的组织,都需要班级教师有计划、有步骤、有序的做好如下各项工作:1、餐前准备✧班级教师组织好幼儿餐前盥洗,教会幼儿按七步洗手法有效洗手,做到不玩水、不浪费水。

✧幼儿餐前15分钟,幼儿不做剧烈活动。

✧幼儿餐前,教师不处理幼儿问题。

2、营造用餐氛围✧营造幼儿用餐氛围很重要,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及安静听音乐或故事两种形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餐前活动的组织是一日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充分利用好这段时间可以让小朋友有愉悦的进餐心境,带着一份愉快的心情吃饭。

3、分餐✧介绍当日饭菜的营养成份,激发幼儿食欲,食谱的介绍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知识,了解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同时还能让幼儿对每天的饭菜感兴趣,帮助孩子愉快的进餐。

✧关注过敏幼儿食物,避免出现误食。

✧饭菜不同碗、少盛多添,严禁汤泡饭。

✧严禁盆和勺从幼儿头上经过。

4、培养幼儿用餐好习惯✧教师要求幼儿进餐时保持桌面、地面和衣服的清洁。

✧坐姿正确,做到幼儿身体贴近桌边,两腿弯曲平放。

✧吃饭时要慢嚼细咽、干稀荤素搭配着吃,一口菜、一口饭,不说笑和打闹。

✧不剩饭菜,咽完最后一口饭菜后,再离开座位。

5、观察幼儿用餐✧幼儿用餐时,教师需注意观察幼儿的食欲和食量。

✧纠正幼儿暴食、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对挑食、厌食的幼儿进行帮助。

✧鼓励幼儿把自己的饭菜吃完,不挑食、不浪费,保证营养均衡。

6、遵守用餐原则✧严禁汤泡饭;✧用餐时间保持在20-30分钟;✧按年龄段使用勺和筷子;✧不催幼儿快吃饭,保证幼儿进餐时的情绪愉快。

7、特殊幼儿关照✧幼儿用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体弱儿、吃饭慢的幼儿及特殊幼儿进行特别关注。

✧可让体弱、吃饭慢的幼儿先上桌。

✧肥胖儿及超重儿先喝汤后吃饭,提醒他们细嚼慢咽。

✧对小年龄幼儿必要时给予喂饭。

8、餐后幼儿送餐具✧幼儿用餐结束后,教师要培养幼儿正确的擦嘴方法,并把用后的餐巾纸扔进纸篓的习惯。

小班幼儿进餐环节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幼儿进餐环节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幼儿进餐环节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幼儿进餐环节是保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在满足幼儿营养需求和提高营养健康水平的同时,培养幼儿参与良好餐饮礼仪行为习惯,为今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在营养、社交、情感和文化方面,进餐环节证实了“我们在一起”的概念,是幼儿营养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小班幼儿的进餐环节一般采取折叠桌凳组合的形式,由班级大班老师统一组织,利用小班特点,采取见面欢迎、鼓励参与、视言谈语调节等方式构建良好的进餐氛围,但由于个体、群体、文化等因素,存在幼儿进餐乱作阵图、服务员把进餐量分配不平衡等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小班幼儿进餐环节的组织方式,更好地满足幼儿特点和发展需求,推荐以下三点改进策略:
首先,要加强大班老师的组织,在进餐前要及时使用讲解、游戏等形式,向幼儿讲解正确的就餐礼仪,结合幼儿活动兴趣、实际情况等,提出节省食物,严守卫生,控制音量等要求,做到有教无罚,逐渐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其次,根据幼儿发育程度及进餐态度,给予不同程度的自主权,并为幼儿提供理想的就餐环境,例如适当提高桌垫,以及充足的用餐时间利于幼儿吃饭,并加强教职员的佴餐服务,给予幼儿更全面的服务,以积极表现实际效果,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最后,考虑到小班的特点,建议定下规范的餐桌礼仪标准,让幼儿体验合理、美好的就餐礼仪,以加强本班小组感,反映小班进餐文化,让幼儿主动参与良好、文明的就餐礼仪,为日后加入社会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进餐环节对于幼儿营养、发展和社交等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的组织也直接影响幼儿发展。

因此,采取以上三点策略改进小班幼儿进餐环节组织方式,既能满足幼儿营养需求、营养水平,也能培养幼儿参与良好餐饮礼仪行为习惯,为今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幼儿园进餐流程

幼儿园进餐流程

幼儿园进餐流程幼儿园进餐流程幼儿园进餐是幼儿身体和智力发展的重要环节。

为了使幼儿园的进餐流程更有规律和秩序,促进幼儿们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一般情况下,幼儿园的进餐流程如下:第一步:准备就餐环境幼儿园进餐流程的第一步是准备就餐环境。

幼儿园的餐厅通常会安排成固定的用餐桌和椅子,桌椅上摆放着幼儿们用餐所需的餐具,如碗、勺、盘子等,确保幼儿们进餐时能够舒适地坐在桌椅上就餐。

第二步:洗手准备幼儿进餐之前,需要进行洗手准备工作。

幼儿园通常会在餐厅边安置洗手池,供幼儿们洗手使用。

幼儿进餐前,老师会带领幼儿们去洗手,并讲解洗手的正确方法和注意事项,使幼儿们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第三步:取餐洗手完成后,幼儿们会按照老师的指令,依次到食堂取餐。

在食堂的取餐窗口,幼儿们会提供自己的餐具,工作人员会将食物分配到每个幼儿的餐盘中,确保每个幼儿都能得到适量的食物。

第四步:入座就餐取餐完成后,幼儿们会按照老师的指令找到自己的座位,坐下来准备开始就餐。

在就餐之前,老师会带领幼儿们一起做讲解性的活动,如唱歌、朗诵等,为幼儿们创造一个愉快和谐的用餐氛围。

第五步:正确进食在就餐过程中,老师会引导幼儿们正确进食。

老师会告诉幼儿们如何使用餐具,面包、米饭、牛奶和蔬菜等应如何进食,以及禁止大声喧哗、不规矩的行为等。

同时,老师也会和幼儿们交流,了解他们的饮食情况,并向他们传授保持健康饮食的知识。

第六步:用餐结束与清洁幼儿们用餐结束后,老师会组织幼儿们一起帮助清理餐桌。

幼儿们需要将餐具按照事先约定好的位置放置好,并帮助老师将剩余的食物倒入指定的地方。

清洁工作完成后,幼儿们会再次洗手,并做好其他清理餐具和用餐环境的工作。

总结:幼儿园进餐流程包括准备就餐环境、洗手准备、取餐、入座就餐、正确进食和用餐结束与清洁等步骤。

通过系统的进餐流程,可以培养幼儿们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卫生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模式,促进身体和智力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的进餐环节组织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指出:“全部的课程包括全部的生活,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

挖掘一日活动中各环节资源,树立教育的整体观,适度把握生活环节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皆课程”的重要表现之一,而幼儿的一日三餐又是生活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有目的地运用符合幼儿年龄段特点的方式方法,科学的组织此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生活学习习惯和基本能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也有助于班级良好常规的建立,幼儿方便,教师轻松。

对于幼儿在进餐过程中的出现的共性和个性习惯问题还有教师在日常进餐管理中的难题,我将从餐前组织、进餐细节、餐后组织三个方面做如下分享:
一、餐前组织:
1、用音乐律动和手指游戏等方式组织幼儿盥洗,减少等待现象
每餐前的盥洗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以往总是老师维护好幼儿的秩序,以组为单位进行,一位老师在教室看护好教室里的幼儿,另一位教师要注意幼儿上厕所的安全和幼儿洗手的情况。

从第一个孩子洗完手到最后一个孩子洗完手中间有一段时间差,从洗完手到端到碗吃饭又有一段时间差,是幼儿消极等待比较多的环节,如教师组织不当,先前孩子洗干净的手又要再次污染。

怎样减少多数幼儿的无谓等待,每个班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组织方式,如有的班以不同的动物为名对幼儿进行角色分组,经过多次的观察,总结出每次进盥洗间幼儿合适的人数和所需时间,然后对音乐的长短进行调整,录制磁带播放,以相对应的动物音乐对幼儿进行有序调动,中间有目的穿插需要复习巩固的律动,当两组幼儿进行盥洗活动时,其余的幼儿正在专心地做律动。

盥洗回来的幼儿随时跟进,既照顾到了幼儿间盥洗时间长短的差异,又照顾到全体幼儿,没有了无谓等待时间,孩子洗干净的手也不会再次污染。

中间穿插的音乐律动会定时更换,有的班以手指游戏为穿插,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孩子学习的开心,教师组织轻松。

环节过渡不再是一个难题。

2、创设宽松的就餐环境,开展餐前食谱播报活动,促进幼儿食欲。

良好的进餐环境有利于孩子促进消化腺的分泌,激起用餐食欲,对幼儿身体的健康发展产生好的影响,同时体验集体生活的快乐,有利于幼儿积极适应社会。

帮助幼儿调节情绪,让幼儿在良好和愉悦的情绪下进餐是餐前安静活动的主要目的,因此我们努力在为幼儿进餐前创造温馨、宽松的环境。

主要的方法是开展餐前播报活动,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为了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每天由值日生提前一天在家中和家长一起收集当天食谱的相关营养知识,在每餐前当小小信息播报员,向全体同伴播报当餐的食谱及其营养价值;中小班孩子自主性不够,对于饮食的营养价值认识不清。

老师就事先了解当天的菜谱,利用网络搜索菜肴营养价值的图文,色彩艳丽的图片、加上教师生动的描述,不仅让幼儿了解每种菜对自己的身体生长的好处,还营造了孩子想吃、乐吃、爱吃的心理氛围,当保育员把饭端到班上时,用饭菜的香味再次调动孩子们的食欲。

二、就餐时的细节组织
1、把握好幼儿就餐时间,掌握正确的就餐方法
专家指出,就餐时间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到孩子营养素的合理摄取,由于铁摄入不足,从而导致缺铁性贫血患病率增高。

儿保专家主张,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幼儿每次就餐所用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

因此,班级教师和保育员针对吃饭过快的幼儿,及时提醒其细嚼慢咽,对幼儿进餐环节中出现的边吃边玩、东张西望,把饭含在嘴巴里不肯吞下去,吃饭耗时过慢的幼儿,找出具体原因具体分析,可以尝试用贴花或多余的水果来奖励有进步的孩子,或用餐后活动如玩玩具、自主游戏等来吸引他们尽量吃快。

让幼儿逐步自觉调整用餐时间。

2、规范幼儿端饭线路,确保进餐中的安全
在进餐过程中总有个令老师头疼的问题,那就是不安全因素,尽管幼儿也是很有序的按顺序进行,免不了还是有因端饭引起泼洒或碰撞,老师也是天天强调注意安全,但还是不尽人意,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摸索,我们终于找到了其中的窍门,如果所有的幼儿能都围绕在固定的线路上(如逆时针从后到前)进行活动,那么就不会出现交叉现象,就能避免人为的碰撞,于是我们对幼儿分组端饭的线路进行统一规范,每组由组长带队,按固定的顺序进行,无论幼儿谁当组长,位置怎么调整都不影响线路,让每个孩子都能很快明白坐在哪个位置该怎么走,刚开始几天需要老师不断的强调提醒,慢慢就好了。

这不是对幼儿的限制,而是一个培养规则意识的极好环节。

3、关注幼儿的进餐心理健康
现代“健康”已不仅仅是传统上认为的身体健壮、发育正常、无缺陷,还包括心理健康,它涉及认识、情绪、情感、个性等多方面。

在幼儿园中要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教师不仅对幼儿身体发育加以照顾,还要对幼儿心理加以保护。

因此进食问题已不能仅从身体健康考虑,必须从心理健康的角度重新认识。

在幼儿园进食中,常常听到这样善意的提醒:“好好吃,别说话”“不要把米粒撒在桌上”……原本愉快的进食顿时严肃起来。

因为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普遍认为吃饭不说话是一种美德,有利于健康。

所以幼儿必须遵守这种传统的美德,时刻提醒自己按要求吃饭,从生理特点来看,当人的情绪低落时,消化腺受到抑制,就没有食欲。

教师对吃的慢的幼儿的催促,以及对规则不时的提醒,使幼儿的神经处于紧张状态,影响了食欲,引起幼儿情绪的反感、紧张,造成厌食、畏食。

芝加哥大学心理学家齐克森、默海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并认为在饮食中交谈,人们心情愉快、思维活跃、富于创造性联想。

在观察中,而中、大班的孩子往往在吃饭时悄悄说话。

给幼儿适度的自由说话的权利,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也体现了教育的开放性。

那么,在进餐活动中,幼儿愿意相互交流或自言自语,没有影响其他小朋友或破坏进食活动,个性行为就不应受到纪律的束缚。

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到有些小孩喜欢干扰别的幼儿吃饭,这时老师就需要维持纪律,让幼儿了解纪律的重要性,才能自觉遵守,并逐步学会自控,使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4、良好就餐习惯的养成
养成良好的习惯是幼儿园生活教育的重要目标。

在现代生活一般都比较优越的情况下,许多幼儿形成了吃饭挑剔、边吃边玩等不良饮食习惯,如果没有形成与之相应的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规则,光有丰富可口的食物也是徒然的。

幼儿期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而摄取丰富的营养是健康发育保证。

因此如何让美味的饭菜吃进孩子们的肚子里,成了重要。

因而也探索出了一些不同的方法:
(1)故事引导、榜样示范法。

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爱表扬”的特点,利用集体的氛围感染他们,为他们树立榜样。

请吃饭干净整洁、动手能力强的幼儿示范吃饭样子给大家看,让幼儿明白自己动手吃饭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从而让依赖性强的幼儿开始自己动手吃饭。

(2)座位调整、小组比赛法。

把吃得快的孩子和吃得慢的孩子混搭在一起坐,这样,吃得慢的孩子看到自己周围的朋友吃得这么香,受到感染和鼓舞,渐渐也吃得快,吃得香了。

另外利用幼儿不服输的个性,平时吃饭时看哪组表现更好从而得到更多奖励,依靠集体的力量帮助他们养成良好进餐习惯。

通过比赛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增加了自律性。

5、公平对待每一位幼儿
这里的公平不是说所有的孩子吃的一样多,而是要根据每位幼儿的饭量添加适量饭菜,保证每个幼儿都能吃好,在盛饭时,应以中多量为准,不能为了减少麻烦一下分很多,一方面不利于孩子端,另一方面,容易让孩子产生畏惧心理,尤其是米饭,面条等,越吃越多要求一口饭一口菜等饭菜全部吃完才能喝汤,特别是胃口差的孩子,盛的饭不能太多,否则会使他养成剩饭的习惯。

反之则使他从自己独立喂完饭菜的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是我们每位幼儿教师必修的基本功,幼儿进餐时,老师应
注意到每个幼儿的进餐情况,包括速度和食量等。

不能催促幼儿,但要提醒他们时间,不能给幼儿养成偏食的习惯,不爱吃得可以少吃,但不能不吃。

与个别幼儿的谈话不能影响其他幼儿,让所有的孩子都在自己眼中。

三、餐后组织
1、餐后习惯的指导与养成充分发挥值日生的作用
幼儿餐后的习惯同样也需培养和养成,这也是一项重要的进餐礼仪。

内容主要有:引导幼儿将自己碗里吃干净,用毛巾擦嘴后,将自己的碗、勺子或筷子、毛巾轻轻地放入固定的容器里;然后用自己的杯子接饮用水漱口,毛巾的使用和漱口都有一定的要求。

因为幼儿进餐的速度不一,教师既要照顾进餐的幼儿,还要照顾餐后的幼儿,这时值日生就成了教师的得力助手,不同的分工,使值日生各司其责,提醒幼儿餐后各项习惯的养成。

2、餐后活动的组织
幼儿餐后需要一些安静活动,这个时间段也成了幼儿自由选择游戏的时间。

幼儿根据意愿选择如看图书、橡皮泥、搭积木、画日记、小组游戏等各种小活动,教师积极为幼儿创造一个与同伴融洽交往、师幼积极互动的场所,使幼儿在语言能力、知识经验、人际交往等方面有所发展,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幼儿持之以恒的努力。

当孩子们踏入人生的第一天开始,生活即与他们密不可分,生活中蕴含着取之不尽的教育资源,学习可以说是随时随地发生着,教师要善于把握教育的契机,把幼儿的学习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之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深入学习,逐步转变观念,重视幼儿园各生活活动环节,不仅仅是进餐环节,进一步研讨各环节的细节组织,逐渐形成相应的常规,促进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我们希望每一个常规不是孩子的束缚,而是孩子在集体环境中形成的自觉行为,最终为其一生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