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谈进餐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合集下载

小班幼儿自主取餐教研(3篇)

小班幼儿自主取餐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的自主性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

自主取餐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一项基本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为了提高小班幼儿自主取餐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开展了此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标1. 了解小班幼儿自主取餐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讨有效的指导策略,提高幼儿自主取餐的能力。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过程1. 问题提出(1)观察小班幼儿自主取餐的情况,发现以下问题:①部分幼儿取餐时不会使用勺子,导致饭菜洒落;②部分幼儿取餐速度较慢,影响整体进餐时间;③幼儿在取餐过程中存在抢夺、推搡等不文明现象。

(2)教师讨论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①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缺乏取餐经验;②教师对幼儿自主取餐的指导不够明确;③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存在脱节现象。

2. 探讨解决策略(1)加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①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训练课程,如穿衣服、洗手、整理玩具等;②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幼儿了解取餐的步骤和注意事项;③在日常生活中,鼓励幼儿尝试自主取餐,给予适当的指导。

(2)明确教师指导策略①制定明确的取餐规则,如排队、有序取餐等;②通过示范、讲解等方式,让幼儿掌握正确的取餐方法;③关注幼儿取餐过程中的细节,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3)加强家园合作①定期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幼儿自主取餐的意义和方法;②鼓励家长在家中培养幼儿的自主取餐能力,与幼儿园教育形成合力;③建立家园沟通渠道,及时了解幼儿在家的取餐情况。

3. 实施策略(1)制定详细的自主取餐方案,包括取餐流程、注意事项等;(2)开展丰富多样的取餐活动,如角色扮演、比赛等,提高幼儿的参与度;(3)定期检查幼儿自主取餐的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4)收集家长反馈,不断调整和完善自主取餐方案。

四、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教研活动,我们认识到小班幼儿自主取餐的重要性,并探讨了提高幼儿自主取餐能力的有效策略。

从幼儿园教育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谈进餐环节的组织与实施.docx

从幼儿园教育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谈进餐环节的组织与实施.docx

从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谈进餐环节的组织与实施摘要:一日生活皆课程,那么幼儿进餐的过程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进餐的组织指导中也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让我们从“小细节” 看进餐环节中的“大学问”。

本文通过观察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环节的表现进行记录后发现了幼儿在进餐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幼儿能力不足、习惯不良,有的是教师管理、引导不善引起的,对此进行反思后提出了小班幼儿良好自主进餐习惯的有效组织策略,以增强教师对幼儿自主进餐现状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幼儿进餐教育的质量,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组织策略《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对3--4 岁幼儿有这样的目标: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结合《指南》精神和幼儿园的自主独立的理念,小班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开始尝试用勺子吃饭,尝试自己盛饭菜,端饭菜,在这一系列的自主生活体验中,他们感受着自主自立带来的快乐,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小细节需要重视、分享与解决。

一、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我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自主进餐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通察小班幼儿存在多普遍的。

1.自主餐秩序差(餐前)景一:午餐,孩子在等待餐程中消极等待,无所事事。

2.独立餐(餐中)景二:孩子一把抓住勺,开始吃,由于用力猛,米粒四。

3.生差(餐中)景三:餐程中桌面地面都洒了米粒。

二、小班幼儿自主餐状不佳原因分析1.幼儿心中有意,但是方法欠缺关于用餐,班幼儿已形成了他自己的餐公,但什么在行中却呢?幼儿在等待日生分餐期,西望或者随意站起来,教也缺少先的致思考与,从而使幼儿消极等待。

2.教有方法,但是支持不足幼儿餐程中,教的角色是多的:者、察者、支持者。

景二中,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然是需要教行跟的;景三中,我幼儿桌面地面都有很多掉落的米粒⋯⋯面的景,教没有及跟支持,而是用沉默“放弃”了可能的程活,其无意于幼儿一种暗示――教我的行表示了默。

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进餐环节是保育园的日常活动之一,其目的是为了满足幼儿
生理和社交需求,也是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团队合作意识
的重要机会。

然而,在小班进餐环节中,有些问题也需要我们去关注和改进。

比如,有些幼儿可能对食物挑剔,导致浪费;有些幼儿可能吃得过快
或过慢,导致进餐时间无法掌控;有些幼儿可能会争抢食物或者打闹,导致环境混乱等。

因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来提高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
1. 制定进餐规则,明确幼儿的行为规范,如不挑食、文明用餐等,并通过游戏、歌谣等方式向幼儿灌输,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
习惯和文明行为。

2. 优化进餐环境,让进餐环境更加温馨、舒适,如清洁、通风、安全等,并适当装饰场所,如餐桌、墙壁等,丰富进餐氛围。

3. 建立幼儿协作机制,鼓励幼儿相互尊重、分享食物、互帮互
助等,减少争抢食物以及打闹等现象。

4. 加强教师的监管和引导,及时发现和处理幼儿的问题行为,
以确保进餐环节的秩序和安全。

通过以上改进策略,我们相信能够更好地组织小班进餐环节,让
幼儿更好地享受进餐的乐趣,并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和良好
的团队协作精神。

小班幼儿进餐环节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幼儿进餐环节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幼儿进餐环节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小班幼儿进餐环节是保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在满足幼儿营养需求和提高营养健康水平的同时,培养幼儿参与良好餐饮礼仪行为习惯,为今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在营养、社交、情感和文化方面,进餐环节证实了“我们在一起”的概念,是幼儿营养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小班幼儿的进餐环节一般采取折叠桌凳组合的形式,由班级大班老师统一组织,利用小班特点,采取见面欢迎、鼓励参与、视言谈语调节等方式构建良好的进餐氛围,但由于个体、群体、文化等因素,存在幼儿进餐乱作阵图、服务员把进餐量分配不平衡等问题。

为进一步完善小班幼儿进餐环节的组织方式,更好地满足幼儿特点和发展需求,推荐以下三点改进策略:
首先,要加强大班老师的组织,在进餐前要及时使用讲解、游戏等形式,向幼儿讲解正确的就餐礼仪,结合幼儿活动兴趣、实际情况等,提出节省食物,严守卫生,控制音量等要求,做到有教无罚,逐渐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

其次,根据幼儿发育程度及进餐态度,给予不同程度的自主权,并为幼儿提供理想的就餐环境,例如适当提高桌垫,以及充足的用餐时间利于幼儿吃饭,并加强教职员的佴餐服务,给予幼儿更全面的服务,以积极表现实际效果,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就餐习惯。

最后,考虑到小班的特点,建议定下规范的餐桌礼仪标准,让幼儿体验合理、美好的就餐礼仪,以加强本班小组感,反映小班进餐文化,让幼儿主动参与良好、文明的就餐礼仪,为日后加入社会做好准备。

综上所述,小班幼儿进餐环节对于幼儿营养、发展和社交等具有重大的意义,它的组织也直接影响幼儿发展。

因此,采取以上三点策略改进小班幼儿进餐环节组织方式,既能满足幼儿营养需求、营养水平,也能培养幼儿参与良好餐饮礼仪行为习惯,为今后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幼儿园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幼儿园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

幼儿园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及改进策略发布时间:2023-02-08T06:19:08.425Z 来源:《素质教育》2022年9月总第426期作者:张悦[导读] 这就很容易会出现饭菜无法满足自身喜好的情况。

孩子们就容易出现挑食、或者偏食的习惯,幼儿在这个时候也会显得更加的挑剔。

北京市海淀区上庄科技园区幼儿园100089摘要:在幼儿进餐过程中,教师会通过合适的方式来引导幼儿自主进餐,也会借助进餐的时间来传递一些基本的生活知识。

其设立目的主要是为了能够帮助幼儿树立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最终形成完全独立的进餐行为,从而形成幼儿个人的全面发展。

通过对当前幼儿园内小班幼儿进餐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从而分析有哪些因素对幼儿教师进行进餐教育的最终结果产生了影响,来使幼儿意识到自己所吃的食物种类和鲜明特点,或是良好的进餐礼仪应该是什么,通过对各方各面的引导来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从而形成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进餐习惯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班进餐环节改进策略一、幼儿园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1.幼儿园小班进餐环节的组织现状分析。

存在的问题。

(1)就餐前不主动洗手或者洗手不认真。

幼儿在就餐之前往往不会想起要主动洗手或是敷衍了事,在水龙头下沾湿了手即为洗手完成。

通过跟家长的沟通可以意识到,本质上是因为很多幼儿在家里的时候就没有培养出认真洗手的习惯。

综上所述可以归纳为该问题之所以形成,就是因为很多幼儿并没有意识到,饭前洗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习惯。

即使幼儿教师在平时会频繁强调洗手,但由于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重要性,所以通常只是被动地去执行。

(2)不主动吃饭,等着喂。

处于小班阶段的幼儿,已经拥有了独立吃饭的生活能力。

反观现如今的小班幼儿,在进餐的时候往往需要老师喂食才能够完成进餐。

其中的根本原因主要在于家庭教育没有正视孩子的独立能力。

如今很多家庭对孩子过于溺爱,会代替孩子去进行一些事情。

也有很多家长是担心孩子自己进食吃饭,很有可能吃不饱,长此以往孩子就养成了等着喂饭的不良习惯。

幼儿园小班自主用餐教研(3篇)

幼儿园小班自主用餐教研(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园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自主用餐作为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饮食习惯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开展小班自主用餐活动,提高幼儿的用餐质量,我们特开展了本次教研活动。

二、活动目的1. 了解小班幼儿自主用餐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

2. 探讨有效的策略,提高小班幼儿自主用餐的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三、活动时间2021年X月X日四、活动地点幼儿园会议室五、参与人员小班全体教师、保育员六、活动流程1. 主题发言:由小班年级组长就小班幼儿自主用餐的现状进行主题发言。

2.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针对小班幼儿自主用餐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3. 互动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体教师共同探讨提高小班幼儿自主用餐质量的策略。

4. 总结提升:总结本次教研活动,提出改进措施,明确下一步工作方向。

七、活动内容1. 主题发言小班年级组长就小班幼儿自主用餐的现状进行了主题发言,主要内容包括:(1)小班幼儿自主用餐的基本情况:大部分幼儿能够独立完成用餐,但部分幼儿存在挑食、浪费等现象。

(2)存在的问题:部分幼儿用餐速度慢,容易造成拥挤;个别幼儿用餐时不注意卫生,影响他人;部分幼儿对餐具使用不熟练,需要教师提醒。

2. 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环节,教师们针对小班幼儿自主用餐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以下解决方案:(1)针对用餐速度慢的问题,可以设置用餐时间限制,鼓励幼儿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用餐;同时,可以开展用餐比赛,激发幼儿的竞争意识。

(2)针对用餐不卫生的问题,要加强幼儿的卫生教育,培养良好的用餐习惯;同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针对餐具使用不熟练的问题,可以开展餐具使用技能培训,让幼儿熟悉餐具的正确使用方法。

3. 互动交流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全体教师共同探讨提高小班幼儿自主用餐质量的策略。

从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谈进餐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从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谈进餐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从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谈进餐环节的组织与实施幼儿进餐是一个综合性的活动,需要教师在组织和实施上有一定的体系性。

但是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教师在进餐环节中缺少系统性的策略,只是单纯地按照惯例进行管理和引导,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教育策略,导致幼儿自主进餐能力的提升受到限制。

三、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的有效组织策略1.建立有序的进餐环境在进餐前,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故事、游戏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进入进餐环节,建立有序的进餐氛围,提高幼儿的参与度。

2.引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引导,让幼儿掌握正确使用餐具的方法,避免因用力过猛或不当使用餐具而导致的饭菜四溅的问题。

3.营造干净整洁的进餐环境教师需要及时清理幼儿进餐时掉落的饭菜或餐具,保持进餐环境的整洁和卫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惯。

4.加强教师支持和引导教师在进餐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幼儿的问题,给予及时的支持和引导,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进餐惯和自主能力。

总之,进餐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也是幼儿自主独立能力的重要体现。

通过有效的组织策略和教育引导,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自主进餐惯,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During mealtime for young children。

there are many pointsof concern for teachers。

___。

enjoyable eating。

___。

with so many points to focus on。

teachers often lose sight of some areas and may not have a comprehensive n plan。

follow-up strategy。

or specific methods for each child's needs.___ in small children。

there are two organizing strategies:1.Sort out the points of ___.2.Identify the real ___ and methods.1) Respect the differences een children and find the real ___。

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一、小班自主进餐实施的现状(一)餐前活动:活动类型较为单调,教师对于餐前活动不重视笔者对小班6 个班级的教师进行了访谈,结果发现:1.对于餐前活动普遍认为是营造安静的氛围,维持进餐活动的秩序。

如以下教师的访谈:教师a:“进餐活动一般会组织一些安静的活动,介绍一下今天要吃的菜、带着幼儿一起做做手指游戏,但有时候因为时间的原因来不及进行餐前活动。

”教师b:“我觉得吃饭前首先要让孩子们保持安静,心要静下来。

以此从上一个活动过渡到进餐活动中。

”2.只有个别教师认为餐前活动要引起幼儿对于进餐的兴趣,同时考虑到了小班幼儿分离焦虑。

如以下教师访谈:教师c:“餐前活动最重要的我觉得还是要安抚幼儿的情绪,让幼儿对吃饭感兴趣,对于小班幼儿还要考虑让她们保持愉快的心情,因为可能还存在着分离焦虑。

”(二)自主进餐过程中:教师的组织与指导不深入、不全面“课程游戏化实施的过程中,焦点在幼儿,关键在于教师,幼儿行为折射教师的思想和作为[2]。

”笔者通过观察6 个小班教师组织自主进餐的情况,普遍发现:1.幼儿进餐时,教师重在营造安静的氛围,忽视了幼儿的内心情绪。

幼儿在进餐过程中,教师语言提醒的次数较多,主要提醒的内容是“不要讲话”和“不要发呆,快一点”,教师力求营造一种安静的氛围以及进餐的速度。

2.幼儿进餐时,教师忽视了幼儿兴趣和需求中的教育价值。

幼儿在吃饭时会讨论有关饭菜的话题,如:幼儿a:“这个红红的菜是什么呀?”幼儿b:“这个菜是小兔子吃的,小兔子最喜欢吃。

”这时,教师会提醒幼儿保持安静,认真吃饭。

说明当幼儿对饭菜展开讨论时,教师忽视了其中的教育价值,没有及时地引导,促进幼儿对于饭菜的认识、接受能力和喜爱。

(三)幼儿工具的使用:能控制自己的饭量,但存在困难在自主盛饭菜的过程中,大部分幼儿都能够把握饭菜的量,教师会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幼儿正确使用盛饭工具。

但笔者发现,幼儿园提供的盛饭勺较深,并且有一定的厚度,较难将饭菜勺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谈进餐环节的组织与实施
摘要:一日生活皆课程,那么幼儿进餐的过程中同样蕴涵着丰富的教育价值,进餐的组织指导中也体现着教师的教育智慧,让我们从“小细节”看进餐环节中的“大学问”。

本文通过观察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环节的表现进行记录后发现了幼儿在进餐中存在
着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幼儿能力不足、习惯不良,有的是教师管理、引导不善引起的,对此进行反思后提出了小班幼儿良好自主进餐习惯的有效组织策略,以增强教师对幼儿自主进餐现状的认识,提高教师对幼儿进餐教育的质量,更好的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关键词: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组织策略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中对3--4岁幼儿有这样的目标: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结合《指南》精神和幼儿园的自主独立的理念,小班幼儿在进入幼儿园后开始尝试用勺子吃饭,尝试自己盛饭菜,端饭菜,在这一系列的自主生活体验中,他们感受着自主自立带来的快乐,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了很多的小细节需要重视、分享与解决。

一、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
我对幼儿园小班幼儿的自主进餐活动进行了长期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小班幼儿存在许多普遍的问题。

1.自主进餐环节秩序差
(餐前)场景一:午餐时间,孩子们在等待进餐过程中消极等待,无所事事。

2.独立进餐难
(餐中)场景二:孩子一把抓住饭勺,开始吃饭,由于用力过猛,米粒四溅。

3.卫生习惯差
(餐中)场景三:进餐过程中桌面地面都洒了米粒。

二、小班幼儿自主进餐现状不佳原因分析
1.幼儿心中有意识,但是方法欠缺
关于用餐,班级幼儿已经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进餐公约,但为什么在执行中却问题频频呢幼儿在等待值日生分餐期间,东张西望或者随意站起来,教师也缺少预先的细致思考与组织,从而使幼儿消极等待。

2.教师组织有方法,但是支持不足
幼儿进餐过程中,教师的角色是多样的:组织者、观察者、支持者。

场景二中,幼儿使用勺子的方法显然是需要教师进行跟进的;场景三中,我们发现幼儿桌面地面都有很多掉落的米粒……面对这样的场景,教师没有及时跟进支持,而是用沉默“放弃”了可能的课程活动,这样其实无意于给幼儿一种暗示――教师对我的行为表示了默认。

3.教师心中有要点,但是体系缺乏
在幼儿的进餐环节中,教师有很多关注的点,例如:有序分餐、愉快进餐、不挑食等等,但由于进餐环节中的关注要点很多,教师常常会顾此失彼,在整体的进餐过程中,每个关注点幼儿的现状如
何,哪里需要进一步提升,教师没有全面的观察计划、跟进策略与具体方法。

三、小班幼儿良好自主进餐习惯的组织策略
1.梳理幼儿用餐环节的关注点,形成用餐体系
2.寻找幼儿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支持幼儿形成具体的操作步骤和方法
(1)尊重幼儿间的差异,寻找差异背后的真实原因
以使用勺子为例,是幼儿手部精细动作的缺失导致使用勺子时不协调,还是有能力做到但是缺少练习如果是前者,我们可以给予幼儿怎样的帮助,如果是后者,我们又该怎么跟进为了尊重幼儿间的差异,我们一改以往小班统一使用勺子的做法,在餐具的准备上提供了调羹和筷子,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x餐具进餐。

与此同时,针对幼儿精细动作、协调性等方面发展的差异,我们会在区域中添置相关的材料供幼儿在游戏中练习,用这样的方式支持他们发展。

(2)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幼儿形成基本的操作方法
很多时候,问题是最好的资源。

问题是幼儿生活中的有待解决的真问题,把真问题还给幼儿,他们便会有真的发自内心的解决策略,这样发自内心的主动比教师的生硬要求要有效地多。

比如我们把“用餐时桌面掉米粒”的问题抛给孩子时,孩子们这样说“我朝前坐一点,靠着桌子,就很干净了。

”“我们可以自己擦干净,擦到餐盘里。

”“手要扶住碗,不然碗会跑,这样就会掉米
粒了。

”……于是,孩子们吸取了互相之间的好方法,教师根据孩子的建议提供了擦拭桌面的毛巾,孩子们即使不小心掉了米粒也可以自己进行整理。

除此以外,教师对“细节”的补充也是很有必要的。

其中之一的“细节”,指的是具体形象的操作方法
比如说盛饭,如果仅仅和孩子说“我们端饭的时候当心点,不要洒”,这样的话一定是没有多大效果的。

到底怎样拿碗比较合适,才不容易洒呢我们可以就细节这样补充:右手紧紧握住勺子,大拇指朝上,稳稳地;左手大拇指扶碗边,其余手指托碗底。

这些具体的和“细节”相关的方法,才是教师对孩子的有效支持。

其中之二的“细节”,指的是环境与材料的细节调整
以值日生排队送餐为例,从观察中我们发现孩子端饭时容易发生碰撞,于是我们在地面标志线上进行了调整,从原来一路纵队调整为“一米距离”设置,第二位幼儿和第一位幼儿之间空出了一段距离。

除此以外,对盛好饭菜后往哪里走,也有了箭头标记。

这样的环境标记让分餐更加有序。

3.眼中有幼儿,心中有目标,及时跟进和指导
(1)发现问题,及时跟进
在进餐过程中,教师的眼中一定要有幼儿,看到了问题,要及时进行跟进和指导。

例如幼儿的进餐时桌面有了米粒,教师可以轻声提醒“小胸靠桌,桌上的米粒擦干净”;幼儿不会使用勺子,教师也要及时跟进,给与一定的帮助,总之,进餐过程中教师应该是
“有为”的。

(2)即时沟通,做好衔接
在进餐管理中,班级组三人之间应该有共同的目标和关注点,大家的目标一致,这样的教育行为才是有的放矢。

与此同时在交接换班用餐的过程,班组成员间一定要做好交流沟通,一定要做到延续,不然前一个教师离开,对个体幼儿关注就戛然而止,前面所花的精力也就半途而废了。

(3)小小“值日生”,发挥大作用
进餐中,有价值的关注点很多,教师很难面面俱到,如何能做到更好,不会顾此失彼呢对于中大班的幼儿,就要发挥起值日生的作用。

例如餐后的漱口环节,教师可以请先用完餐的幼儿做小助手进行“温馨提示”,这样锻炼个体幼儿的同时又关注了全体。

结语
小环节,大学问。

让我们从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出发,在小环节中体现《指南》精神,在小环节中看见幼儿的基础,在小环节中支持幼儿的需要,在小环节中落实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巧娜,杨珂璐,李哲羽.让饭香弥漫童年――《指南》精神下幼儿自主进餐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7):278-279.
[2]郭晓蕾.浅谈幼儿园幼儿自主进餐行为的问题与策略[J].考试与评价,201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