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法制史 考试重点
外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外国法制史复习重点极其重要第九章英国法一、法律渊源(一)普通法形成: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统一司法机构的建立1、普通法院制度↗民事诉讼高等法院(私人民事案件)僧侣贵族\↗御前会议御前会议↑↘王座法院(刑事和国王民事案件)高级官吏/↘理财法院→理财法院(皇室财政税收案件)2、亨利二世司法改革(1)1179年,温莎诏令将巡回审判改为定期永久性制度(2)1166年,克拉灵顿诏令建立由陪审团参与审理的刑事司法制度(3)1176年,诺桑普顿诏令建立由皇室法官进行调查的刑事司法制度(4)1179年,大巡回审判诏令基本原则:遵循先例主要特征:程序先于权利(二)衡平法形成:社会经济关系快速发展普通法自身缺陷:1、保护范围有限,由令状确定2、在封建自然经济中形成,内容僵化3、以损害赔偿为主,救济方法有限(三)制定法种类:欧洲联盟法;国会立法;委托立法二、宪法(一)渊源:宪法性文件;宪法惯例;宪法判例(二)宪法性文件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臣民权益,成为《权利法案》的典范)1628年《权利请愿书》(重申《大宪章》对王权的限制及对臣民权利的允诺)1679年《人身保护法》1689年《权利法案》性质:奠定君主立宪制政体的重要宪法性法律之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内容:1、未经国会同意,国王不得实施或终止法律;不得征收和支配税款;不得征集和维持常备军;不得设立宗教法院和特别法院;不得滥施酷刑和罚款2、臣民有向国王请愿的权利3、议员在国会地自由发表言论而不受国会以外任何机关的询问1701年《王位继承法》1911年与1949年《议会法》(三)基本原则:议会主权原则;分权原则;责任内阁原则;法治原则(四)特点:英国宪法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具有极强的延续性英国宪法的内容很不确定英国宪法是柔性宪法三、信托制(一)概念:财产所有人为了第三人的利益,将财产交给受托人管理的制度(三)受托人的权利:有权按自己的意愿管理信托财产有权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出售信托财产并进行投资有权按规定取得报酬(四)受托人的义务:按规定将将信托财产的收益交给受益人,以公正态度对待各受益人定期向受益人提供充分的收支账目报告除非得到委托人或法院许可,不得把自己的职权委托他人行使不得从所经营的信托财产中牟利,不得购买信托财产始终善意地为受益人的利益进行管理四、对价制度(一)概念:以自己的诺言去换取对方的诺言;或,为了使对方做出有利于自己的行为而以自己对等的行为来作保证(二)原则:对价无需相等过去的对价无效履行原有义务不能作为新诺言的对价平内尔原则(部分免除无效)不得自食其言原则(衡平法上之禁止推翻/承诺禁反言)第十章美国法一、《独立宣言》时间: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内容: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为理论基础宣称人人生而平等列举英国殖民统治的暴行宣布殖民地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影响:鼓舞和推动美国乃至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日后诞生的美国宪法奠定政治和思想理论基础二、《邦联条例》时间:1777年11月15日,大陆会议通过;1781年3月1日起生效内容:没有实行三权分立原则中央政府的权力小,各州的权力大,保留各自主权国会采取一院制三、《联邦宪法》时间:1787年9月15日通过草案;1789年3月4日起生效基本原则:1、分权原则以列举方式授予联邦权力:联邦立法权;联邦司法权;外交权;军事权货币与度量衡;设立邮局;征税与计划福利;保障著作和发明专有权;接纳新州与管理州际事物;提出宪法修正案与修正宪法以禁止性条款规定各州不得行使的权力2、制衡原则(立法、司法与行政机关;联邦政府与州政府)3、限权政府原则影响:是美国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最高准则美国宪法所设计的制度对很多国家产生了影响四、法院组织(一)联邦法院/首席法官地区法院→(巡回)上诉法院→最高法院—8名法官联邦专门法院↗(二)州法院基层法院→上诉法院→最高法院五、美国法与英国法的联系与区别同:法律渊源相同;法律分类一样;法律风格一致;重视法律程序;法官作用突出异:因地制宜移植改造外来法;法律体系实行一国双轨多元制;制定法和判例法具有极大的伸缩性;重视成文法的制定和作用;独创许多重要的法律制度;带有浓厚的种族歧视色彩六、美国法律地位成为普通法系中与英国法并驾齐驱的又一代表性法律制定世界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宪法中所体现的分权、制衡、法治原则奠定资产阶级宪法基本格局首创违宪审查制度,开创宪法监督和保障制度的先河,推进宪政制度的发展创造立法与司法的双轨制,为中央和地方关系的协调提供经验刑法率先创造缓刑制度,将教育刑观念和人道主义观念引入刑法改革第十一章法国法一、《人权宣言》[背景无需记忆,仅作理解之用]背景:18世纪启蒙思想传播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陷巴士底狱,爆发法国大革命时间:1789年8月26日国民会议通过性质:法国大革命中具有宪法性质的政治纲领;法国近代第一部宪法性文件内容:集中体现启蒙思想家思想人权:天赋人权(卢梭)政权:主权在民(卢梭);三权分立(孟德斯鸠)法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罪刑法定原则;不溯及既往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影响:推动法国大革命对法国宪法与法制发展起到先导作用对法国乃至世界人权、公民权和权力分立等观念和法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二、《1793年宪法》背景: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推翻君主立宪统治外国法制史重点第3 页共8 页比较完整确立了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民事权利平等;所有权不可侵犯;契约自治;过失责任原则保留着旧制度的若干内容:维护父权制家庭的传统;重新确立夫权;有限的离婚自由;未给予非婚生子女完全平等的地位体例上继承罗马法传统,内容上注重实际效用影响:上承罗马法基本精神与内容,下接《德国民法典》统一法国民事法律,巩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巩固资本主义早期社会经济基础,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立法范本七、法国法与大陆法系[翻阅课本第272页]八、英美法系(普通法系)与大陆法系[翻阅课本第181页]重要第三章古希腊法一、德拉古立法时间:公元前621年内容:能够自备武装者才享有公民权将贵族会议选拔官吏改为公民抽签选举组成一个由公民选举产生的四百零一人议事会评价:维护贵族利益,开启雅典成文法发展二、梭伦改革时间:公元前594年内容:颁布“解负令”,废除一切债务以拥有的财产为标准重新划分公民的等级,废除贵族政治上的世袭特权设立陪审法庭和四百人会议采取鼓励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措施废止德拉古法,创立遗嘱继承制度评价:改良主义的民主革命三、克里斯提尼改革时间:公元前509年内容:根据地域原则重新划分居民。
外国法制史简答题 2

外国法制史简答题复习1. 简述古代印度法典的基本特点。
1) 与宗教密不可分:2) 严格维护种姓制度:3) 法律、宗教、伦理等各种规范相混合。
2. 日耳曼法的特点及历史地位。
? 特点:以团体为本位;贯彻属人主义原则;注重形式;缺乏抽象性。
? 历史地位:1) 日耳曼法是继罗马法之后在西欧占有主导地位的第一种法律体系;2) 日耳曼法导致和直接影响了封建法的形成;3) 日耳曼法以完全不同于罗马法的制度,向人们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法律观念、法律文化。
丰富了人类的法律宝库。
并提示我们多角度的来认识法律现象。
4. 雅典民主制的特点。
1) 实行直接民主制,2) 官制实行义务职和“合一制”;3) 监督制度完善而且发达。
6. 简述罗马私法的基本内容。
罗马私法的体系为人法、物法和诉讼法三个部分。
1) 人法:又称身份法,是关于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人的法律地位,各种权利的取得和丧失,以及婚姻家庭关系等方面的法律。
包括人和婚姻家庭两个部分。
2) 物法:是罗马私法的主体,实体法的核心,由物权法、继承法和债权法三个部分构成;3) 诉讼法:在罗马,诉讼分成公诉和私诉两种,公诉是指对于指对损害国家利益案件的审查,私诉是根据个人的申诉,对有关个人案件的审查。
7. 伊斯兰法的特点。
1) 与伊斯兰教有密切联系;2) 法学家对伊斯兰法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3) 受外来法律影响严重;4) 具有分散性和多样性。
8. 简述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1) 议会主权原则:2) 分权原则:;3) 责任内阁制:4) 法治原则:9. 英国侵权行为责任原则的基本内容。
1) 过错责任原则:2) 比较责任原则:3) 严格责任原则:11. 试述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
1) 分权原则:2) 制衡原则:3) 限权政府原则:12. 法国民法典的特点。
1) 法典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早期的民法典,反映了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的权利观;2) 法典比较完整的确认了资产阶级民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民事权利平等、所有权不可侵犯、契约自治和过错责任原则;3) 法典是革命和传统之间妥协折中的产物,保留着旧制度的若干内容;4) 法典在体例上继承了罗马法传统,内容上注重实际效用。
外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

外国法制史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罗马法中,以下哪一项不是“十二铜表法”的内容?A. 私法B. 刑法C. 宗教法D. 诉讼法答案:C2. 英国的《大宪章》是哪一年颁布的?A. 1215年B. 1225年C. 1258年D. 1297年答案:A3. 美国宪法的制定和通过是在哪个世纪?A. 17世纪B. 18世纪C. 19世纪D. 20世纪答案:B4. 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哪部法典对现代民法产生了深远影响?A. 拿破仑法典B. 法国民法典C. 法国刑法典D. 法国商法典答案:A5. 德国民法典的制定是在哪个世纪?A. 18世纪B. 19世纪C. 20世纪D. 21世纪答案:B6.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法律体系主要借鉴了哪个国家的法律?A. 中国B. 英国C. 法国D. 德国答案:D7. 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A. 国家主权平等B. 国家领土完整C. 国家不干涉内政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8. 联合国国际法院是依据哪项国际条约设立的?A. 联合国宪章B. 国际法院规约C. 国际法委员会规约D. 国际刑事法院规约答案:A9. 欧洲联盟的前身是哪个组织?A. 欧洲经济共同体B. 欧洲煤钢共同体C.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10. 国际人权法的核心文件是?A. 世界人权宣言B.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C. 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是罗马法的渊源?A. 习惯法B. 市民法C. 万民法D. 教会法答案:ABC12. 英国普通法的特点包括哪些?A. 判例法B. 法官造法C. 法律的不确定性D. 法律的系统性答案:ABC13. 美国宪法的主要特点包括?A. 联邦制B. 分权制衡C. 人权保障D. 司法审查答案:ABCD14. 法国民法典的主要特点包括?A. 以个人权利为中心B. 强调契约自由C. 财产所有权的绝对性D. 法律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答案:ABCD15. 德国民法典的主要特点包括?A. 强调法律的科学性B. 强调法律的系统性C. 强调法律的实用性D. 强调法律的普遍性答案:ABC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6. 罗马法中的“市民法”仅适用于罗马市民。
外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第一章楔形文字法1.《乌尔纳木法典》: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
这部法典用楔形文字写成,除序言外,有条文29条,内容涉及损害与赔偿、婚姻、家庭和继承以及刑法等方面,它反映出当时私有制的一定发展水平以及法典对奴隶主利益和私有制的坚决维护,标志着古东方法进入了成文化阶段,并对以后的两河流域立法产生了深渊影响。
2.《汉穆拉比法典》:古巴比伦第六代王汉穆拉比完成了两河流域的统一,并制定了该法典。
汉穆拉比法典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之大成,它的制定,标志着楔形文字法乃至整个古东方法发展到完备阶段。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汉穆拉比时期两河流域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发展状况,而且比较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是研究楔形文字法最可靠的史料。
法典制定的直接原因:1实现法的统一的需要2调整新经济关系的需要3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法典的基本内容:1土地国有与有限度的私有并存的土地制度2社会结构3婚姻、家庭、继承法、债权法、刑法、诉讼制度。
第二章印度法3.古代印度法的渊源:古代印度法的发展与宗教纠缠在一起,法律的渊源亦与宗教经典密不可分。
按其历史发展,大致包括以下几类:(一)吠陀,印度最早的传世文献,婆罗门教最古老的经典,印度最古老最神圣的法律渊源(二)法经,用以解释并补充吠陀的经典,附属于吠陀(三)法典,婆罗门祭司根据吠陀经典、累世传承和古来习俗编成的教法典籍(四)佛教经典,佛教曾一度是印度的国教,早期佛教经典也是古代印度法的重要渊源之一(五)国王诏令4.古代印度法的基本特点:作为一种东方奴隶制法,古代印度法具有东方法与奴隶制法的共性,但又有其自身的特色:(一)与宗教密不可分(二)严格维护种姓制度(三)法律、宗教、伦理等各种规范相混合第三章古希腊法5.古希腊法的基本特征:1古希腊由于有许多城邦国家的存在,每个城邦各自制定和施行自己的法律,因而古希腊法并不是同一的法律体系。
2希腊缺乏可以和罗马法相媲美的完整而严密的法典。
电大外国法制史复习重点

练习题一、名词解释:1、种姓制度2.欧洲联盟法3.有夫权婚姻4.日尔曼法5.楔形文字法6.明治宪法7.贝壳放逐法:8.遵循先例9.违宪审查权10.教会法11.最高裁判官法12.不法申诉制度13.摩奴法典14.贝壳放逐法15.死抵押16.委身制18.《乌尔纳姆法典》19.人格减等20.纠问式诉讼21.有夫权婚姻22.教阶制度二、选择题(单项选择题):1.按《摩奴法典》所确立的种姓制,四大原始种姓中社会地位最低的是()。
A.婆罗门B.刹帝利C.吠舍D.首陀罗2.外国人与罗马人发生关系,应由()调整。
A.市民法 B.自然法C.万民法 D.罗马公法3.“分权与制衡”是法国著名的思想下孟德斯鸠提出的,最早用于实践的国家是( )。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4.伊斯兰法的渊源首先是()。
A.《圣经》 B.《古兰经》C.教会法 D.习惯法5.标志着日本法制从中华法系走向西方法制的事件是()。
A.大化改新 B.明治维新C.1891年新民法的颁布 D.1898年帝国6.被法制史学者称誉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的集成”的法典是()。
A.1871年德国刑法典B.1871年德国宪法C.1900年德国民法典 D.1876年北德意志联邦宪法7.12至13世纪研究和传播罗马法的中心在()。
A.波伦亚大学 B.拿不勒斯大学C.罗马大学 D.热那亚大学8.穆罕默德去世后,阿拉伯统治集团采取推选方式产生的新政教首脑,被称为()。
A.哈里发B.沙里阿C.逊奈D.菲格赫9.美国联邦第一部反托拉斯法上()。
A.谢尔曼反拉斯法 B.克莱顿反托拉斯法C.鲁滨逊—帕特曼法 D.联邦贸易委员会法10.素有“行政法母国”之称的是()。
A.英国B.美国C.法国 D.日本11.现在已知的人类最早的成文法典是( )。
A.《苏美尔法典》 B.《摩奴法典》C.《乌尔纳姆法典》 D.《汉穆拉比法典》12.古印度婆罗门教法最重要的一部法典是( )。
A.《摩奴法典》 B.《述杞氏法典》C.《那罗陀法典》 D.《布里哈斯帕提法典》13.按1949年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解决联邦与州之间争端的机关是( )。
外国法制史复习纲要1-4

外国法制史复习纲要1.产生与开展〔了解〕2.重要法律文件3.主要容4.特点5.地位影响第一章:楔形文字法一.楔形文字法指古代使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律的总称,包括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等建立的国家所适用的法律。
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律,有自己的特征,以《汉姆拉比法典》为代表法典,对人类法律的开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楔形文字法的产生:《乌尔纳姆法典》第一部成文法典●楔形文字法的开展《汉穆拉比法典》根本容:1.土地国有与有限度的私有并存的土地制度2.社会结构: 等级制度1、自由民:阿维鲁与穆什凯努2奴隶3.婚姻、家庭、继承法●婚姻:以契约为根底的买卖婚姻制度●继承:家继承原那么●家庭结构:家长制4.债权法⏹契约种类主要有买卖借贷租赁承揽存放合伙雇佣等⏹法典还极重视对借贷关系的调整,对借贷利息等具体问题做了明确规定5.刑法◆法典涉与的犯罪主要有:国事罪、侵犯人身的犯罪、侵犯财产的犯罪侵犯婚姻家庭的犯罪、诬告罪、伪证罪、职务犯罪◆还保存了同态复仇的氏族习惯6.诉讼制度●向世俗开展特点1.法典维护君主专制统治制度◆维护汉穆拉比王的专制统治地位◆确立自由民对奴隶的绝对统治权和支配权2.法典表达了团体本位思想:A.法典赋予公利时,强调以对国家和公社履行义务为前提B.个人的权利义务与公社团体成员资格相联系3.法典保存有原始习惯的剩余4.诸法合体,民刑不分三.楔形文字法1.法典的结构比拟完整,一般采用序言、正文、结语三段式体例。
2.法典容涉与面广,几乎涵盖了法的根本领域3.法典缺乏抽象原那么〔具体规定〕历史地位楔形文字法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形成的个法系它的形成和开展在世界法律开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它不仅标志着古法从习惯法阶段进入成文法阶段而且代表着人类成文法律的开端第二章:印度法一.产生与开展:略:〕自己看看书读读故事吧我二.渊源〔法的外部表现形式〕〔规性法律文件〕〔一〕吠陀〔知识〕:共四部《梨俱吠陀》《娑摩吠陀》《耶柔吠陀》《阿x婆吠陀》〔二〕法经:用以解释并补充吠陀的经典,附属于吠陀主要有《乔达摩法经》《阿帕斯檀跋法经》《涅达耶那法经》《伐悉私陀法经》《毗湿奴法经》〔三〕法典《摩奴法典》: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规定了种姓制度。
外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外国法制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注:根据2012年-2019年试题真题总结,结合自考教材,亦可用作学士学位的复习资料。
题型:单项选择题25*1’+多项选择题5*2’+名词解释题5*现3分,即名词解释3’++简答题4*6’+论述题1*12’1.楔形文字法:古代西亚幼发拉底与底格里斯两河流域居民创造与发展起来的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制法的总称。
201310 3”由苏美尔人发明,楔形文字是公元前2700年前后一种古老文字。
2.《乌尔纳姆法典》:2016103” /201201 3”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公元前3000年代末期,乌尔国家统一了两河南部地,第三朝国王乌尔纳姆为为巩固统治、缓和社会内部矛盾所创制,开创了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法典化时代。
3.《汉穆拉比法典》:201604 3” /201301 3”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吸取两河流域原有楔形文字法的精华制定的法典,是流传至今的楔形文字法中最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
分为序言(以神的名义阐明了法典的立法思想和立法目的)、正文(保证法院公正审判的规定)、结语三(告诫后人)三个部分。
法典的基本内容:◆君主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将全体居民分为自由民(阿维鲁:直译为“丈夫”,享有充分权利的自由民,适用同态复仇的人身伤害;穆什凯努:直译为“小人”或“顺从者”:不享有充分权利的自由民,人身伤害以赔偿银子来解决)和奴隶两大类◆财产法:巴比伦实行土地公有制。
存在王室土地和公社占有土地两种形式。
◆契约制度:重要契约的签订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采用书面形式,买卖、借贷和财产租赁最为流行。
借贷契约的标的主要是钱款和谷物。
◆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婚姻关系实行的是具有买卖性质的契约婚姻。
无契约,无婚姻;子女在家庭中没有独立地位;男子才享有充分的继承权。
◆犯罪与刑罚制度:危害法院公正裁判罪(第1条诬告处罚);侵犯人身罪;侵犯财产罪(规定最多,处罚最严厉);侵犯家庭罪。
外国法制史重点整理

第二章楔形文字法一、楔形文字法的概念楔形文字法是指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6世纪适用于两河流域以及毗邻地区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楔形文字法的产生:《乌尔纳姆法典》2、楔形文字法的发展:《汉莫拉比法典》二、《汉莫拉比法典》一、历史背景1、政治统一要求法制统一2、维护新的经济秩序3、限制高利贷4、减轻人们的不安全感二、主要内容(一)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军人的权利(二)等级制度:1、自由民:阿维鲁与穆什凯努2、奴隶(三)财产所有权制度:1、王室占有2、公社占有(四)契约制度:1、买卖契约:注重形式2、租赁契约:严格保护出租人利益3、借贷契约:限制利率,限制债务奴役制(五)婚姻、家庭与继承制度:1、婚姻以契约为基础2、夫妻关系不平等3、诸子均分,妻子和女儿获得一定份额。
(六) 犯罪与刑罚制度1、四种罪名:危害法院公正裁决罪;侵犯人身罪;侵犯财产罪;侵犯家庭罪2、刑罚种类繁多,死刑较多,同罪异罚3、同态复仇(七)法院组织与诉讼制度:1、司法与行政合一2、诉讼制度较完备第三章古印度法一、古印度法的基本特点1、典型的宗教法2、以种姓制度为核心3、宗教、哲学、法律等的混合物4、具有稳定性第四章希伯来法一、《摩西五经》1、《创世纪》2、《出埃及记》摩西十诫3、《利未记》4、《民数记》5、《申命记》第五章古希腊法一、古希腊法的基本特征1、未能形成统一适用的法律体系2、未能编撰完善的成文法典3、忽视具体法律条文的适用4、私法落后、公法发达二、雅典“宪法”的产生1、德拉古立法:(1)第一部成文法(2)重刑主义2、梭伦改革3、克里斯提尼立法:(1)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2)提高民众大会地位,成立500人议事会(3)陶片放逐法4、伯利克里立法第六章罗马法一、罗马法的产生与发展罗马法指从公元前6世纪塞尔维乌斯改革到公元6世纪中叶东罗马帝国皇帝优士丁尼时期为止的罗马国家全部法律的总称。
一、塞尔维乌斯改革(一)、共和国前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3世纪):《十二表法》(二)、共和国中后期(公元前3世纪-公元前1世纪):市民法与万民法并存1、公元前267年内事裁判官处理罗马公民之间的诉讼2、公元前242年外事裁判官处理罗马公民与非罗马公民、非罗马公民之间的诉讼(三)、帝国时期(1世纪-4世纪)1、法学家的活动:解答、诉讼、著述、参与立法2、法学昌盛:普罗库尔学派与萨比努斯学派五大法学家(四)、东罗马帝国时期(4世纪-6世纪):优士丁尼《国法大全》二、罗马法的基本特征1、私法发达2、立法形式简便灵活3、法制建设与法学研究紧密结合4、深湛的原则与制度,科学的概念与术语5、卷帙浩繁、规模宏大的法律编纂三、罗马法的渊源与分类(一)、罗马法的渊源:1、习惯法2、民众大会或平民会议制定的法律3、元老院决议4、长官的告示和判决5、皇帝敕令6、法学家的解答与著述(二)、罗马法的分类1、公法与私法:乌尔比安:公法是关于罗马国家的法律,私法是关于个人利益的法律2、成文法与不成文法3、自然法、市民法与万民法4、市民法与长官法5、人法、物法与诉讼法四、罗马私法的基本内容一、人法(一)自然人:1、自由权:自由人与奴隶2、市民权:罗马公民、拉丁人与外来人3、家族权:自权人和他权人4、人格的减等(二)法人:1、社团:以人的集合为基础2、财团:以财产为基础(三)婚姻家庭:有夫权婚姻→无夫权婚姻二、物法(一)物权:权利人可以直接行使于物上的权利法定性1、自物权(所有权)所有权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
外国法制史重点整理

外国法制史复习重点整理一、名词解释1.楔形文字法指古代使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律的总称,包括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等建立的国家所适用的法律.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成文法律,有自己的特征,以汉姆拉比法典为代表法典,对人类法律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汉穆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代巴比伦王国国王汉穆拉比颁布.因铭刻在一黑色玄武岩圆柱上,故又称石柱法.内容包括诉讼手续、财产权、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婚姻家庭、继承、买卖奴隶等.是世界上保存完整的最早的一部法典.现存法国巴黎的罗浮宫博物馆.3.摩奴法典它是古代印度最重要的一部法律文献.它不是由国家正式颁布的,是婆罗门僧侣根据吠陀经典和历来的习惯编制而成.这部法典是对婆罗门法的总结和继承,是佛教法的渊源.4.种姓制度是摩奴法典中明确规定的制度,是印度法的特色,对印度整个社会影响很大.它包括四个种姓:第一种姓婆罗门执掌神权,地位最高贵,义务和职业是传授宣传吠陀,主持宗教祭祀,以及接受布施;第二种姓刹帝利担任国家的重要官吏,执掌军事和行政大权,地位仅次于第一种姓,这两个等级为特权者,免税;吠舍为第三等级,多为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和商人,主要从事“照料家畜,布施,祭祀,经商,放贷,耕田”等;第四种姓为首陀罗,最低贱,多为奴隶.5.十二表法旧译“十二铜表法”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法律.制定于公元前451年.因刻在十二块板上,故称.内容包括传唤、审理、执行、家长权、继承与监护、所有权与占有、房屋与土地等.是留传下来最早的古罗马成文法典.6.市民法是罗马固有的,仅适用于罗马公民的法律,罗马公民以外的外来人和被征服地区的居民不受其保护.由于它是在罗马奴隶制经济不发达的初期形成的,所以具有内容原始,范围狭窄和注意形式主义等特点.二、问答题1.楔形文字法的基本特征.(1)结构体系的完整性:序言、法律文本和结语(2)统治者将法律描绘为神的体现(3)内容缺乏一般的抽象概念和立法原则2.汉穆拉比法典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主要内容和特点:君主的权力来源于神;窃取神庙或宫廷的财产的处刑是:死刑;法典将自由民分为两类:阿维鲁和穆什凯努,前者包括僧侣贵族、高级官吏,也包括自耕农,独立手工业者,地位比后者高.3.古代印度法的渊源.古代印度法的发展和宗教密不可分,按其历史发展,主要渊源包括(1)吠陀:(2)法经:附属于吠陀,是对它的解释和补充,约成于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以散文体裁写成.它主要是祭祀的规则和教徒的生活准则,没有统一文本,各教派均有自己的法经,不同时期亦有不同的法经流行.(3)法典(也有人主张称“法论”,以区别于近现代的法典):婆罗门祭司编成的教法典籍,它所包含的纯粹法律规范比法经多.全部法典陆续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6世纪,其中最重要的为摩奴法典.摩奴法典约成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是印度法制史上第一部较为正规的法律典籍,具有相当大的权威性.它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吠陀的精义,规定了以种姓制为核心的基本内容.该法典对印度法制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传播至东南亚及远东地区.(4)佛教经典:是古代印度法的重要渊源之一,总称“三藏”,即:经藏、论藏、律藏.①经藏,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及其门徒宣扬的佛教教义;②论藏,佛教各教派学者对教义的论说;③律藏,佛教寺院规条.其中尤以律藏的法律意义最为明显.佛教法的中心内容是“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淫邪、不妄语、不饮酒.(5)国王诏令:其中最为人注目的是阿育王的诏令,要求人们遵守佛法、服从官府等.4.如何认识古希腊法的历史地位.是欧洲最早形成的法律体系,在西方法律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上承埃及和两河流域法,下启罗马法,在东西方法律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古希腊的公法比私法要发达,而公法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雅典“宪法”.一、名词解释1.国法大全国法大全是由东罗马帝国时期,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及死后不久新编纂的,它是查士丁尼法典、钦定法学阶梯、学说汇编、新律四部法典汇编的统称,也是奴隶制时代历史上一部最完备的成文法典.2.公法是指国家或国家与个人之间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部门的总和,包括行政法、组织法、财政法、刑法等.公法与私法的划分源于古代罗马时期,一直沿用到今天的欧洲大陆法系.3.习惯法习惯法作为一类社会规范,它是独立于国家制定法之外,依据某种社会权威确立的、具有强制性和习惯性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既非纯粹的道德规范,也不是完全的法律规范,而是介于道德与法律之间的准法规范.4.人法(1)自然人:由三种权利组成——自由权、市民权和家族权,只有同时具备这三种身份,才具有完全的权利能力,否则就是人格减等,又分了几个等级.法人:古代罗马没有形成完整的法人制度,也没有产生法人的概念和术语,只是出现了一些特殊的法律团体.(2)婚姻家庭制度:罗马法上婚姻的分类:有夫权婚姻(前期流行)和无夫权婚姻(流行于帝国时期)5.日耳曼法是公元5-9世纪西欧早期封建制时期适用于日耳曼人的法律.这种法律是日耳曼各部族在侵入西罗马帝国,建立“蛮族”国家的过程中,由原有氏族部落习惯逐渐发展而成的.它的范围,从地区来看,凡古代日耳曼人所建立的国家的法律都包括在内;从时期上来看,大体上是公元5-9世纪.6.教会法广义上,泛指罗马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教的其他教派的各种法规.狭义上,专指在中世纪占有重要地位的罗马天主教的法律.主要是关于教会本身的组织,制度和教徒生活守则的法规,同时,对教会与世俗政权的关系,以及土地,婚姻家庭与继承,刑法,诉讼等也都有规定.因此,它的适用范围不限于教会事务,也适用于许多世俗事务.按其本质来讲是一种封建法.二、问答题1.罗马法各个时期有何基本特点.1)十二表法的制定:共和国前期的法律以市民法为主十二表法是罗马法从习惯法向成文法转变的标志.十二表法的特点是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推动了罗马法的发展.2)从公元3世纪始,罗马法的主要特点仍然是市民法占统治地位,但罗马的另一新体系——万民法已逐渐兴起,共和国后期市民法与万民法并存3)公元1世纪至公元2世纪,是罗马帝国兴盛时期,也是罗马法发展的“古典时代”.这一时期,促进罗马法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罗马法研究和法学家活动的不断加强.帝政前期是法学昌明时代,法学家的解答成为法律的重要渊源.4)公元3世纪以后,罗马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即全面整理和系统编纂时期.国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的阶段.2.日耳曼法的基本特点.1)日耳曼法的团体本位的法律2)日耳曼法是属人主义的法律3)日耳曼法是具体的法律4)日耳曼法是注重形式、注重法律行为外部表现的法律5)日耳曼法是世俗的法律3.教会法的基本渊源.1)圣经2)教皇教令集3)宗教会议决议4)世俗法的某些原则和制度4.伊斯兰法的主要特点.1)与伊斯兰教有密切联系2)法学家对伊斯兰法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3)受外来法律影响严重4)具有分散性和多样性一、名词解释1.圣训意思是先知的言行及默示,是仅次于<古兰经>的伊斯兰法的基本渊源.穆罕默德去世后,通过下降古兰经来立法的活动停止了,为了解决新发生的,在<古兰经>中又找不到答案的问题,哈里发政府和圣门弟子就按先知的前例办,也就是按先知处理类似问题的言论,行为或默示处理当前的问题.这就是圣训.2.伊斯兰法原阿拉伯封建势力范围内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其他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由于都是以<古兰经>圣训和初斯的伊斯兰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具有共同的特征和历史联系,故被称为伊斯兰法系.开始形成于9世纪,不仅在中世纪支配过广大地区,而且在近现代各穆斯林国家中仍不同程度地维持着效力,是一个历史很长,影响很大的法系.3.普通法从法源的意义来看,普通法指的是普通法院创立并发展起来的一套法律规则.它既区别于由立法机关创制的4.衡平法现代意义上的衡平法仅指英美法渊源中独立于普通法的另一种形式的判例法,它通过大法官法院,即衡平法院的审判活动,以衡平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5.陪审制一般认为,英国是现代陪审制的发源地.但英国的陪审制并非土生土长,而是从法兰克移植而来.法兰克的一些封建君主为了巩固王室权力,发展了一种调查程序,召集若干熟悉情况的地方人士,宣誓证明有关古代王室的权力,以削弱诸侯的势力.诺征服以后,这种制度被带到英国.1166年,享利二世颁布了克拉灵顿诏令,将陪审制正式确立下来.6.统一商法典19世纪末,美国以统一法律为目的,兴起统一州法的运动.1892年成立的全国统一各州立法委员会拟定的单行商事法规草案经全体会议通过后,建议各州采用.为了现代商事实践的需要,改变各州商法混乱的局面,进一步协调和统一商事法律,1952年统一各州立法委员会和美国法学会共同制定了统一商法典.二、问答题1.普通法的特点及对英国法律的影响.它的封建性较强,它的保护方法以损害赔偿为主,不能对当事人颁发禁令,等等.但它最重要、对整个英国法律体系影响最大的特征是程序先于权利.2.衡平法的特点及对英国法律的影响.衡平法在其发展过程中,创制出许多新的救济方法,及时确认和保护了当事人的权利,对英国法律体系的完善做出重要贡献.直至今日,衡平法仍是创造新原则和补救规则的重要手段.另外,衡平法优先的原则也在1981年最高法院法得到重申.因此,衡平法仍在英国法律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不过它已不能独立发展,没有了单独适用的法院.3.英国法的陪审制和辩护制.陪审制曾被认为是保障个人政治自由和民主权利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民主司法的最佳途径,是英国法对世界法制的一大贡献.因为普通公民参与司法过程,可以防止法官徇私枉法,以及判决考虑不周等弊病;同时,由于陪审员是通过抽签的方法从社会各界选出来的,能够更清楚地反映出社会上普通人的观念.对于陪审制,各派观点针锋相对,莫衷一是.但作为一种有深刻社会背景的诉讼制度,短时间内完全被废除似乎不可能,关键是如何改进.辩护制:早在希腊、罗马时代,法庭辩论制度就已经出现,当事人既可为自己辩护,也可以委托他人为自己辩护.罗马帝国后期,职业法学家在法庭上为当事辩护已十分流行.英国人继承了这项制度,并加以发展.由于英国普通法的形式主义及其程序复杂性,职业律师参与诉讼更有必要.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英国逐渐发展出一套与大陆法系国家完全不同的对抗制诉讼方式和独特的律师制度.4.普通法系的特点.1)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2)以日耳曼法为历史渊源.3)法官对法律的发展举足轻重.4)以归纳法为法律推理方法.5)在法律体系上不严格划分公法和私法.一、名词解释1.司法审查权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司法审查权,指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有权通过审理有关案件解释宪法,审查联邦和州立法机关颁布的法律、联邦和州采取的行政措施,宣布违反联邦宪法的法律和行政措施为无效.它是美国司法制度中最有特色的一项权力. 2.大陆法系又称罗马—日耳曼法系、民法法系或成文法律.它是资本主义国家中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影响最深远的法系.它以欧洲大陆法国和德国为代表,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法律成分,逐渐发展为世界性的法律体系.3.法国民法典制定于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又称拿破仑民法典,是法国资产阶级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法律制度,巩固大革命的胜利成果的产物.4.魏玛宪法1919年1月德国召开国民会议,改组政府,着手制定正式宪法.宪法草案经过几个月的反复讨论和修改,六易其稿.由于当时柏林工人运动正处于高潮,为使制宪工作免受其影响,国民会议在远离柏林的魏玛城召开制宪会议,于1919年7月31日通过新宪法,并决定8月11日颁布施行.这就是德意志共和国宪法,简称魏玛宪法.5.日本六法以1889年明治宪法颁布为标志,日本法的西方化又进入德国化阶段.继宪法之合,日本政府又按照德国法的模式,先后编纂颁布了商法、民事诉讼法典、刑事诉讼法典、民法典、法院组织法和刑法典,确立了以大陆法系为模式的日本近代资产阶级法律体系.6.欧洲联盟法是指以建立欧共体的国际条约为基础逐渐发展起来的、适用于欧洲聪明各成员国的、有关欧洲聪明机构及其职能的条约、立法、判例等法律规范的总称.二、问答题1.大陆法系的特点.(1)全面继承罗马法:吸收了许多罗马私法的原则、制度,如赋予某些人的集合体以特定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所有权的绝对性,取得财产的各种方法,某人享有他人所有物的某些权利;侵权行为与契约制度;遗嘱继承与法定继承相结合制度等.还接受了罗马法学家的整套技术方法,如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人法、物法、诉讼法的私法体系,物权与债权的分类,所有与占有、使用、收益权地役权以及思维、推理的方式.(2)实行法典化,法律规范的抽象化概括化.(3)明确立法与司法的分工,强调制定法的权威,一般不承认法官的造法功能.(4)法学在推动法律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法学创立了法典编纂和立法的理论基础,如自然法理论、分权学说、民族国家理论等,使法律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任务由法学家来完成.2.德国民法典的特点及地位.1)法典适应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需要,在贯彻资产阶级民法基本原则面已有所变化.2)法典规定了法人制度.3)法典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4)法典在立法技术上讲究逻辑体系系严密、概念科学、用语精确.德国民法典是资产阶级民法史上的一部重要法典,它的颁行对统一德国法制作用巨大,并成为德国民法发展的基础.乃至当代,经多次修改,仍然是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民事法律规范的核心部分.3.日本法的特点.1)日本法是在借鉴外来发达法律制度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2)日本法巧妙地融合了两在法系的特点,被称为“混合法”.3)日本法是东西方法律文化的有机结合.4)完备的日本经济法对于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5)日本法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较为发达的、完善的法学理论6)日本法律制度保留了封建社会的许多残余.4.苏联社会主义法律制度对世界法律发展的影响.苏联时期,创造了全新的法律思想,制定了全新的法律制度,构筑了全新的法律体系并不断完善,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社会主义国际制定和发展本国法的主要参照物,从而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社会主义法系.苏联解体后,苏联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整体上已告终结,但其对于世界法律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仍然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最新中央电大外国法制史考试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1、楔形文字法:是指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两河流域以楔形文字镌刻而成的奴隶法的总称。
后扩展到周围其他国家和地区,构成楔形文字法系。
2、《乌尔纳姆法典》:是指创制于距今4000年两河流域的乌尔第三王朝国王乌尔纳姆时期的法典,它是迄今所知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它的出现为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发展开创了法典化的时代。
3、《汉姆拉比法典》:是制定于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代国王汉穆拉比时期的一部法典,它是流传至今的楔形文字法中最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分序言、正文和结语三部分,具有君权和神权相结合的特点,它是楔形文字法的典型代表,对后来西亚地区的法律制度有着重要影响。
4、外国法制史的对象是什么?外国法制史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世界上各种类型具有代表性的法律制度产生、发展、演变的规律,基本包括法律发展史和法律制度史。
其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立法的历史、执法的历史、法律对经济政治和文化进步所产生的作用、各法律制度发展演变的规律5《汉姆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历史地位。
主要内容和特点:维护君权与神权相结合的君主专制制度;肯定了奴隶制度和自由民内部的权利不平等;实行土地国有和公社所有的公有制形式;在契约方面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书面形式;肯定买卖婚姻和家长制家庭关系;犯罪与刑罚未成为独立部分,散布于其他各条文之后,刑罚保留了原始氏族制度的残余;规定了以国王掌握最高司法权和以发誓、神明裁判为主的诉讼制度。
历史地位:它是楔形文字法最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属于奴隶制早期成文法典的高峰;对后来西亚地区的法律制度有着重要影响;它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比较完整的楔形文字法的成文法典。
6楔形文字法的主要特征(P10)1 法律结构体系比较完整,一般采用序言、正文和结语三段论式的表述方法,贯彻“君权神授”的思想,强调法典的“公平”、“正义”和神圣不可侵犯性。
2 法律的内容涉及面较广,包括民法、刑法等各方面,有君主专制制度、奴隶制度和自由民内部的权利不平等、实行土地国有和公社所有的公有制形式等。
外国法制史重点

外国法制史重点一:名词解释1.楔形文字法:是古代使用楔形文字镌刻的法律的总称。
包括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赫梯人等建立的国家所适用的法律。
2.伊斯兰法:在中世纪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关于穆斯林在宗教、道德和社会生活方面应遵守准则的总和。
3.古印度法:4种不同理解a等同于“传统印度法”b等同于“印度教社会法”c 印度法即印度奴隶制法d婆罗门教法。
其具体概念是印度奴隶制时期法律制度的总称,包括婆罗门教法,早期佛教法及国王政府颁布的敕令。
4.罗马法:指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罗马法律。
5.古希腊法:泛指存在于古代希腊各个奴隶域邦和希腊化时代所有法律的总称。
6.万民法:即“民族共有的法律”,是继公民法之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罗马司法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用来调整罗马公民和异邦人之间以及异邦人和异邦人之间民事法律关系的罗马法系。
7.教会法:泛指罗马大主教,东正教,基督教等其他教派总称。
专指西欧中世纪罗马天主教的教会法。
8.类比:比照最相似的规定处理。
指遇到的新问题,按照<古兰经>和圣训的相似规则处断,类似于近代法律中的类推原则.9.普通法:12世纪前后由普通法院创制并发展起来的,通行于全国的普遍适用法律。
10.衡平法:是英国法的又一重要渊源,14世纪左右由大法官审判实践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法律法规。
以衡平法官的“良心”和“正义”为基础发展起来。
11.受益制:是英国普通法中财产法的一项制度,即财产所有人为了第三人的利益而将财产交给受托人管理的一项制度。
12.日本六法:1889年明治宪法,民法典,商法,刑法典,诉讼法(民事、刑事诉讼)法院组织。
二.简答(1).楔形文字法律的主要特点和历史地位特点:1.法律的体系结构较完整,序言、法律正文和结语三段论。
2.法律的内容涉及面较广。
3.楔形文字法大多是司法判例的汇编,缺少抽象概念和原则。
4.虽被描绘为神的意志的体现,但内容中宗教色彩并不浓厚。
外法史重点整理

外国法制史重点复习笔记提纲一、罗马法的产生和《十二表法》的制定(一)罗马法的产生1、罗马法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
2、古罗马奴隶制国家和罗马法的产生(二)《十二表法》的制定1、制定背景《十二表法》是罗马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结构与内容特点为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序法优于实体法3、历史地位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
二、罗马法的渊源和分类(一)渊源1、习惯法2、议会制定的法律3、元老院决议4、长官的告示5、皇帝敕令6、具有法律解答权的法学家的解答与著述(二)分类1、根据法律调整的不同对象可划分为公法与私法2、依照法律的表现形式可划分为成文法与不成文法3、根据罗马法的适用范围可划分为自然法、市民法和万民法4、根据立法方式不同可划分为市民法和长官法5、按照权利主体、客体和私权保护为内容可划分为人法、物法、诉讼法三、罗马法的发展(一)市民法与万民法两个体系的形成查士丁尼将两者统一起来(二)法学家活动的加强普罗库尔学派和萨比努斯学派五大法学家:盖尤斯、伯比尼安、保罗、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三)《国法大全》的编纂《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查士丁尼学说汇纂》、《查士丁尼新律》。
至公元12世纪统称为《国法大全》或《民法大全》。
《国法大全》的问世,标志着罗马法已发展到最发达、最完备阶段。
四、罗马法的基本内容(一)人法1、自然人(25岁的成年男子才享有完全行为能力)2、法人(1)必须具有物质基础;(2)社团要达到最低法定人数;(3)必须经过元老院的批准或皇帝的特许3、婚姻家庭法罗马法的婚姻有两种,即“有夫权婚姻”和“无夫权婚姻”。
(二)物法1、物权2、继承3、债(三)诉讼法诉讼程序先后呈现三种不同形态:法定诉讼、程式诉讼、特别诉讼分享1楼发表于: 2008-03-20 08:21 PM| 短消息| 加为好友只看该作者| 小中大五、罗马法的历史地位(一)罗马法的复兴(二)罗马法复兴的过程1、注释法学派与罗马法的复兴2、评论法学派与罗马法研究、适用的新发展3、罗马法复兴的意义(1)商品经济得到比较顺利的发展,市民等级的力量不断加强(2)形成了一个世俗的法学家阶层,改变了教会僧侣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3)近代自然法学说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口号,其思想渊源正是罗马时代的自然法思想及自由人在私法关系上的地位平等原则(三)罗马法对后世的影响六、英美法的历史沿革(一)英国法的形成与发展1、英国封建法律体系的形成英国法的源头是盎格鲁。
《外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外国法制史》巴比伦法楔形文字法: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6世纪适用于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及毗邻地区的奴隶制法律规范的总称。
因此又称“两河流域法”。
一些西方学者把受《汉穆拉比法典》影响的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归属为一个法系,称为楔形文字法系,或者叫做美索不达米亚法系。
——名词解释世界上第一部保存较完整的法典是《乌尔纳姆法典》。
——选择《汉穆拉比法典》:前18世纪上半叶由古巴比伦第六王汉穆拉比颁布,两河流域法典中最著名的一部,世界上第一部保存较完整的法典。
选择《汉穆拉比法典》中的社会阶层:自由民(阿维鲁,享有完整权利的自由民;穆什钦努,不享有充分权利、失去公社社员身份的自由民,主要是佃农、王室附庸者)和奴隶。
——选择印度法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社会以种族和职业为基础的一种独特而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
公元前11世纪左右,种姓制度基本形成。
整个社会分为四大种姓和种姓外的贱民。
四大种姓是僧侣贵族婆罗门、军事贵族刹帝利、平民吠舍和奴隶首陀罗。
——名词解释、选择阇提:公元4世纪的笈多王朝时期,手工业部门猛增,自由民增多而奴隶减少,形成固定和排他性的职业团体,即阇提。
——名词解释对吠陀的注释,即《梵书》、《森林书》、《奥义书》。
《奥义书》涉及宗教伦理道德,具有高度哲理性,囊括了婆罗门教法的核心内容,如梵天是世界最高主宰、轮回转世、“造业”等。
——选择《所闻经》、《家范经》、《法经》。
《所闻经》是关于祭祀仪礼的规定,《家范经》相当于教徒的家庭法规,《法经》相当于民事、刑事法规。
选择《律藏》、《经藏》、《论藏》。
《律藏》记载了释迦牟尼订立的寺院规条。
印度教法一般禁止不同种姓间通婚,尤其禁止逆婚——高种姓女子下嫁低种姓男子,逆婚生产的孩子属四个种姓之外的贱民。
高种姓男子娶低种姓女子则为顺婚。
——选择希腊法雅典政制发展——选择(一)前621年,徳拉古(Draco)立法1、公民权取得的条件2、将贵族选拔官吏改为公民抽签选举3、成立公民选举产生的401人议事会。
外国法制史考点概要

第一节罗马法知识点一:罗马法的产生《十二表法》的制定(一)罗马法的产生(二)《十二表法》的制定其特点为诸法合体、私法为主,程序法优于实体法。
《十二表法》是罗马国家第一部成文法知识点二:罗马法的发展(一)市民法和万民法两个体系的形成1、市民法2、万民法(二)法学家活动的加强其间出现了最著名的五大法学家:盖尤斯、伯比尼安、保罗士、乌尔比安、莫迪斯蒂努斯。
五大法学家的法学著作和法律解释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三)《国法大全》的编纂1、《查士丁尼法典》。
2、《查士丁尼法学总论》3、《查士丁尼学说汇纂》4、《查士丁尼新律》。
知识点三:罗马法的渊源和分类1、罗马法的渊源2、罗马法的分类知识点四:罗马私法的基本内容(一)人法1、自然人。
【注意】人格权由自由权、市民权、家族权构成2、法人3、婚姻家庭法。
实行一夫一妻的家长制家庭制度。
(二)物法物法由物权、继承和债三部分构成。
1、物权。
2、继承。
3、债。
(三)诉讼法1.法定诉讼2.程式诉讼3.特别诉讼知识点五:罗马法的历史地位(一)罗马法复兴罗马法复兴的过程。
(1)注释法学派与罗马法的复兴。
(2)评论法学派与罗马法研究、适用的新发展。
罗马法复兴的意义。
(二)罗马法对后世法律的影响罗马法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影响是很大的,尤其是对欧洲大陆的法律制度影响更为直接。
主要体现在:一是正是在全面继承罗马法的基础上,形成了当今世界两大法系之一的大陆法系,亦称为罗马法系或者民法法系。
二是罗马法的有关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鉴与发展。
如《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就是对罗马法的继承和发展。
法、德两国的民法体系,又为瑞士、意大利、丹麦、日本等众多国家直接或间接地加以仿效。
三是罗马法中许多原则和制度,也被近代以来的法制所采用,如公民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以及权利主体中的法人制度。
四是罗马法的立法技术已具有相当的水平,它所确定的概念、术语,措词确切,结构严谨,立论清晰,言简意赅,学理精深第二节英美法系知识点一:英美法的历史沿革(一)英国法的形成与发展1、英国封建法律体系的形成。
外国法制史00263 考前复习资料

外国法制史00263 考前复习资料外国法制史是一门研究外国法律制度发展历史的学科,对于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和法律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在备考外国法制史 00263 这门课程时,以下是为您整理的一份全面的考前复习资料。
一、古代法律制度(一)古埃及法律制度古埃及的法律以习惯法为主,成文法较少。
其法律特点包括诸法合体、民刑不分;法老拥有最高的立法权和司法权。
在司法实践中,注重宣誓和神明裁判。
(二)楔形文字法楔形文字法是古代西亚两河流域地区各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
其中最著名的是《汉谟拉比法典》,它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成文法典。
这部法典的特点包括:维护君主专制制度、保护奴隶主对奴隶的所有权、保留了原始公社的残余。
(三)古印度法律制度古印度法律以种姓制度为核心,将人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
其法律渊源包括吠陀经、法经和法典。
《摩奴法典》是古印度最重要的一部法典,它对宗教、道德、法律等方面都做了详细规定。
(四)古希腊法律制度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其法律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雅典城邦的民主制度较为发达,法律注重公民的权利和参与。
斯巴达则以军事专制为特点,法律强调纪律和服从。
(五)古罗马法律制度古罗马法律制度经历了从习惯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过程。
《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标志着罗马法的诞生。
罗马法体系庞大,内容丰富,对后世法律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中世纪法律制度(一)日耳曼法日耳曼法是西欧早期封建时期适用于日耳曼人的法律。
其特点包括团体本位、属人主义、注重形式、缺乏抽象性。
(二)教会法教会法是基督教教会制定的法律。
它在中世纪的西欧具有重要地位,不仅调整宗教事务,还涉及到世俗生活的诸多方面。
(三)伊斯兰法伊斯兰法是适用于伊斯兰国家的法律,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主要渊源。
其法律体系独特,对穆斯林的生活有着全面的规范。
(四)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法和商法随着城市的兴起,城市法和商法逐渐形成。
司法考试—外国法制史

教材串讲专题一、罗马法一、罗马法的发展罗马法的发展二、罗马私法的基本内容罗马私法的基本内容【例题·不定项】下列关于罗马法上法人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虽然没有明确具体的法人概念和术语,但罗马法已经存在初步的法人制度B.罗马法上法人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C.依照罗马法,宗教团体属于财团法人D.法人的设立须经过元老院的批准或皇帝的批准[答疑编号502758010101]【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法人制度。
罗马法上虽然没有明确的法人概念和术语,但已经有初步的法人制度。
A 项正确。
罗马法上的法人分为社团法人和财团法人两种,B 项正确。
社团法人是以自然人的集合为成立的基础,如宗教团体;财团法人是以财产为其成立的基础,如慈善基金。
因此,C 项错误。
法人的成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具备物质基础;二是社团要达到法定人数(三人以上),财团须拥有一定的财产,数额多少没有严格限定;三是必须经过元老院的批准或皇帝的批准。
因此,D 项正确。
专题二、英美法系一、英国法的历史沿革【例题·单选题】下列关于英国法律渊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衡平法实施范围广泛,普通法仅在衡平法难以救济的方面发挥作用,是对衡平法的补充B.衡平法适应社会发展,创制出信托、禁令等许多新的权利和救济方法,一般认为,衡平法没有受到罗马法的影响,完全是在盎格鲁-萨克森习惯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C.根据大法官的审判实践,逐渐发展出一套与普通法不同的法律规则、即根据公平、正义的原则形成的衡平法D.普通法重实质而轻形式,审判时既不需要令状也不采用陪审制,程序简便灵活[答疑编号502758010102]【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国法律渊源。
普通法是12世纪前后发展起来的通行于全国的普遍适用的法律。
普通法是英国法最重要的渊源;“遵循先例”是普通法最基本的原则;最重要的特征是“程序先于权利”。
在普通法中,令状成为诉权凭证,无令状就不能起诉。
自学考试《外国法制史》复习资料

外国法制史复习资料1、迄今为止世界上保留最为完整的一部奴隶制成文法典是(汉穆拉比法典)2、古代印度最重要的一部法典是(摩奴法典)3、引起罗马法复兴热潮的契机是发现了(《查士丁尼新律》原稿4、最早的一部国家商法典产生于(丹麦)5、依伊斯兰法,可以遗嘱处分遗产的最大份额是(三分之一)6、俄罗斯早期的法律汇编是(罗斯真理)7、最早产生独立的行政法院体系的国家是(法国)8、宪政发展史上被誉为“近代宪法之母”的国家是(美国)9、根据法国现行宪法,行使违宪审查职能的机关是(宪法委员会)10、宣布联邦享有“默示权力”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判例是(麦卡洛诉马里兰州案)11、为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发展开创了法典化时代的法典是(乌尔纳姆法典 )12、古希腊伯里克利立法规定,官职向所有等级的公民开放,执政官和其他等级行政官职均产生于(竞选)13、引起罗马法复兴热潮的契机是发现了(《学说汇纂》原稿)14、日耳曼法的特征不包括(属地主义)15、依伊斯兰法,可以遗嘱处分遗产的最大份额是(三分之一)16、俄罗斯早期的法律汇编( 罗斯真理)17、最早产生独立的行政法院体系的国家是(法国)18、宪政发展史上被誉为“近代宪法之母”的国家是(美国 )19、《德国基本法》规定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邦联制)20、领导日本起草旧民法的法学家是(保阿索那特 )21.为两河流域楔形文字法的发展开创了法典化时代的法典是(《乌尔纳姆法典》)22.《汉穆拉比法典》中借贷契约的标的主要是钱款和(谷物)23.古印度的“非再生人”是指(首陀罗)24.古代印度法的种姓制度严格实行职业世袭和(同姓婚)25.古希腊雅典的陪审法院由(选举产生)26. 14世纪意大利评论法学派的代表是(巴尔多鲁)27.来源于罗马法固有规范,同时也吸收了其他民族的规范的罗马法法律形式是(万民法(各民族共有的法律))28.最早的蛮族法典是(西哥特王国的《尤列克法典》)29.教会法规定一律处死刑并没收财产的犯罪是(信奉异教)30.13世纪,被教会法院废弃的原始证据制度是神明裁判和(誓证)31.1582年将历代教令集汇编成《教会法大全》的是(哥列高利十三世)32.12世纪后,随着大批城市的涌现,城市法进入法典编纂阶段,城市法典的问世在时间上和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是(意大利)33.根据票据的无因性商人们发展出票据背书转让制度的时间是在( 16世纪)34.公元10世纪,海商法庭依据商事和海商习惯做出判决,形成的判例汇编是(《阿玛尔菲法典》)35.伊斯兰法基本渊源中包含穆罕默德的非启示性言论、行为和生活习惯的是(圣训) 36.主张法典化,从而对19世纪英国的法律改革产生重大影响的法学派别是(功利主义法学派)37.1875年生效的对英国法院组织和程序法进行了划时代改革的是(《司法法》)38.英国最终完成对封建土地法的资本主义改造的时间是( 1925年)39.现代信托法基本上源于(英国)40.最高成就的美国法律是(《社会保障法》)43.古代雅典伯里克利在促进民主制方面的改革措施之一是(实行公职津贴制度)44.第一部官方的罗马皇帝敕令汇编是(.狄奥多西法典)45.借贷契约在罗马债权法中属于(要物契约)46.西欧大陆法律最分散的时期是(公元9—11世纪)47.引起罗马法复兴热潮的契机是发现了(《学说汇纂》原稿)48.被称为英国的查士丁尼的君主是(爱德华一世)49.《康梭拉多海商法典》编纂于(巴塞罗那)50.马克思所说的英国“血腥立法”,主要惩治(流浪者)51.按天主教教阶制,教皇的产生方式是(大主教选举)52.特伦托公会议确立的一项重要婚姻法律制度是(结婚必须举行宗教仪式)53.最早的一部国家商法典产生于(丹麦)54.编纂《阿拉利克罗马法辑要》的国家是(西哥特王国)55.依伊斯兰法,可以遗嘱处分遗产的最大份额是(三分之一)56.俄罗斯早期的法律汇编是(罗斯真理)57.英国创设最高法院的法律是(1875年司法条例)58.最早产生独立的行政法院体系的国家是(法国)59.近代第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刑法典产生于(1808年)60.被誉为19世纪“德国法律科学的集成”的是(德国民法典)二、多项选择题1、楔形文字法各法典的结构体系比较完整,一般表述方法为( 序言、正文、结语)2、公元前594年,梭伦立法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颁布“解负令”、提高民众大会作用、设立400人议事会、颁布促进经济发展条例)3、中世纪城市宪章是城市法律系统中具有根本法性质的法律文件,著名的城市宪章主要有(《斯拜尔特权宪章》、《马因斯宪章》、《伦敦城市宪章》)4、下列法律中,属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有(《保护贸易及商业免受非法限制及垄断法》、《塔芙脱——哈特莱法》、《诺里斯——拉瓜迪亚法》、《罗伯逊——帕特曼法》)5、1994年《法国刑法典》对法人犯罪规定的一系列刑罚有(罚金、对企业法定代表人实行监禁、禁止公开募集资金)6.中世纪城市法的渊源主要有(特许状、城市立法、行会章程、习惯和判例)7.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资产阶级宪法所确立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政教分离)8. 美国联邦反垄断立法主要有(联邦贸易委员会法、克莱顿法、谢尔曼法)9.1804年《法国民法典》的法律渊源有(习惯法、罗马法、革命前的王室法令、革命初期的各种民事立法)三、名词解释1.种姓制:是古代印度的一种等级制度。
外国法制史期末考试重点资料

外国法制史楔形文字法是古代两河流域各民族以楔形文字镌刻的奴隶制法的总称。
又称两河流域法,美索不大米亚法。
楔形文字法的特征:一、以楔形文字镌刻;二、法律的结构体系比较完整,形式上逐渐向序言、正文、结语三段式过渡;三、楔型文字法大多是司法判例的汇编,并无一般的抽象概念和立法原则。
四、属于非宗教法;五、是典型的东方奴隶制法。
巴比伦王国《汉穆拉比法典》的制定代表着楔形文字法发展的高峰。
法典的内容和特点1、古代东方土地所有制特点的公有制。
农业文明的标志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和国王的管理。
2、自由民中划分为阿维鲁和穆什凯努在法典上受到的保护不一样。
军人属于穆什凯努3、家内继承制家庭继承制产生的原因同样和经济不发达相关土地是主要的财产。
4、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限息、债务担保人质安全、债务奴役期限。
P25债务奴役制度5、刑事法、国事法刑罚手段残酷:广泛适用死刑,伤害肢体刑,同态复仇、血亲复仇。
6、诉讼由私人提起,诉讼制度中带有原始习惯残余。
证据制度中发誓和神明裁判占有重要地位。
神明裁判:在案件无法辨别是非的情况下,借助神力,判断诉讼当事人是否应负罪责的一种证据,它在古代以及中世纪一些国家或地区被采用。
汉穆拉比法典关于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一、废除终生债务奴役制度,将债务奴役的期限限定为三年二、债务人的家属作为人质在债权人家中做工,不能随意殴打,保证人质的安全。
三、对高利贷的借贷利率进行一定的限制,规定法定的最该利率。
古代印度法的渊源1、吠陀(吠陀经)诗歌体。
不仅是法律的渊源。
2、法经散文体。
相对吠陀而言,法律的内容明显增强。
奠定印度人永世不变的生活规则和行为规范的圣典3、法典许多规范的综合体。
婆罗门祭司根据吠陀经典、累世传承和古来习俗编成的教法典籍。
《摩奴法典》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2世纪。
两种翻译版本4、佛教经典 “三藏”5、国王诏令在古印度其法律渊源的作用受到宗教轻视,但阿育王的诏令除外古印度法的历史地位在印度法制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印度法系的母法种姓制度概念古印度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古印度发的核心四大种姓最高种姓婆罗门,即司种姓,账务宗教祭祀大权第二种姓刹帝利,即武士种姓,掌握军政大权第三种姓吠舍,从事商业或农业生产,使平民种姓第四种姓首陀罗,从事递减职业,多为奴隶婆罗门为万物之主所有权国王所有——村社占有土地占有形式以村社制为主;有限制的私有有等级的私有,不同种姓享有不同的所有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法制史考试重点第二章古印度法P15 古印度法的渊源吠陀:印度最古老的传世文献,婆罗门教最神圣的经典。
法经:解释并补充吠陀的经典,附属于吠陀。
法典:婆罗门祭司根据吠陀经典、习惯编成的教法典籍。
佛教经典:总称“三藏”,经藏(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及其门徒宣扬的佛教教义)、论藏(佛教各交学派者对教义的论说、律藏(佛教寺院规定),其中以律藏的法律意义最为明显。
国王诏令:是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其中最为后世注目的是阿育王的诏令。
P17 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法的社会等级制度,也是古代印度法的核心内容。
解释种姓制度的起源及其实质,说明各种姓的法律地位和权利义务截然不同。
最高种姓为婆罗门,即祭司种姓,掌握宗教祭祀大权;第二种姓为刹帝利,即武士种姓,掌握军政大权;第三种为吠舍,从事商业和农业生产,属平民种姓;第四种姓为首陀罗,从事低贱职业,多数为奴隶。
前三个种姓被认为是“再生人”,首陀罗是“非在生人”。
P17所有权古代印度的土地所有制形式以国有制或王有制为基础,土地占有的主要形式是村社制。
社员的土地使用权受到法律严格保护。
而不同的种姓享有不同的所有权。
P18 债法契约关系较为简单,而且比较注重形式;已经注意到契约的法律效果;对高等种姓的债权给予特别保护。
P21古代印度法的特征1.与宗教密不可分:渊源上,众多宗教带来不同的法律渊源;体例上,参照婆罗门教的四行期来安排;内容上,法典中直接体现了轮回等宗教思想,苦行赎罪、婚姻方式充满宗教色彩。
2.严格维护种姓制度:在古印度,法的基本内容都贯穿着种姓制度,几乎所有条文都是对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大原始种姓和杂种种姓权利义务的直接规定。
3.法典本身不是独立的法律规范的集合,而是法律、宗教、伦理等各种规范相混合。
P17~20种姓制度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1.所有权:在私人财产所有权方面,高等种姓和低等种姓所享有的财产权是有分别的。
(婆罗门被认为是“万物之主”,“世界上的任何东西全部是婆罗门的财产”。
而首陀罗除了维持生计的生活资料外,没有权利拥有其他财产。
)2.债法:对高等种姓的债权给予特别保护。
(如同是借贷者,对高等种姓和低等种姓收取的法定利息是不同的。
)3.婚姻家庭法:严格维护种姓内婚制,不同种姓不得通婚,如若通婚即丧失原有种姓,其后代则为杂种种姓(顺婚:高种姓男子娶低种姓女子为妻;逆婚:高种姓女子下嫁低种姓男子)。
高等种姓一夫多妻,低等种姓一夫一妻。
4.继承法:与种姓制度直接挂钩。
不同种姓继承人的应继份额完全不同。
(婆罗门依正顺娶4个妻子并有一子时,婆罗门之子等4份,刹帝利之子得3份,吠舍之子得2份,首陀罗之子得1份。
)5.刑法:高等种姓侵犯低等种姓时,可以减轻处罚;而低等种姓则相反。
6.诉讼制度:《摩奴法典》规定,杂种种姓不能作为证人。
当证人有分歧时,如两者数目相等,则采取高种姓者的证言。
第三章古希腊法P26~29雅典法的发展公元前8世纪,当时的执政官提秀斯进行了立法改革。
公元前621年,德拉古当选为执政官,他将现行习惯法加以整理编纂,颁布了雅典第一部成文法,史称德拉古法。
公元前594年,新兴的商业贵族梭伦当选为执政官,并进行了一系列的立法改革。
公元前509年克里斯提尼作为平民领袖当选为执政官,进一步推进了立法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从此确立起来。
公元前443~429年,民主派领袖伯里克利成为雅典最高执政官,进一步推进了民主的立法改革。
P27梭伦改革内容和意义内容:1.颁布解负令,取消一切债务奴役制;2.废除贵族在政治上的世袭特权,将雅典公民按财产多寡分为富农、骑士、中农、贫农四个等级,全都有参加公民大会的权利;3.设立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4.关于杀人罪的处理,保持了德古拉法的规定;5.在经济方面,采取鼓励工商业发展的措施。
意义:梭伦改革是雅典城邦历史发展中的重要里程碑,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有助于工商业的发展,调整了公民集体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使自身从事劳动的中、小所有者公民在经济、政治和社会上的地位得以保证。
第四章罗马法P38 市民法罗马共和国前期,形成了一个仅适用于罗马市民的法律体系——市民法。
市民法亦称公民法,是罗马国家固有的法律,包括民众大会和元老院所通过的带有规范性的决议和习惯法规范。
主要内容涉及行政管理、国家机关及一部分诉讼程序问题,其特点是体系不完整、带有保守性和浓厚的形式主义色彩。
P39 万民法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外来人口的增多,共和国后期形成了适用于罗马公民与非公民之间以及非罗马公民之间关系的万民法。
万民法是外事裁判官在司法活动中逐步创制的法律,它吸收了市民法和外来法的合理因素,但又有所发展和突破。
它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关于所有权和债权方面的规范,很少涉及婚姻、家庭和继承等内容。
P50 罗马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具体表现:1.罗马私法体系。
罗马法的有关私法体系,被西欧大陆资产阶级民事立法成功地借鉴与发展。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就是对罗马法的继承和发展。
2.罗马法中许多原则和制度,对资产阶级立法也有巨大影响,如法人制度、物权制度、契约制度、陪审制度、律师制度等。
3.罗马法中的许多概念、术语如法律行为、民事责任、债等,也为后世资产阶级立法所继承。
4.罗马法的思想学说及罗马法学发展的成果,也成为后世资产阶级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P50罗马法对后世立法的影响,原因在于:第一,罗马法是建立在简单商品生产基础之上的最完备的法律体系,它对简单商品生产的一切重要关系如买卖、借贷等契约以及其财产关系都有非常详细和明确的规定,以致一切后来的法律都不能对它做任何实质性的修改,成为后世立法的基础。
第二,罗马法的内容和立法技术远比其他奴隶制和封建制法更为详尽,它所确定的概念和原则具有措词确切、严格、简明和结论清晰的特点,尤其是它所提出的自由民在“私法”范围内形式上平等、契约以当事人之合意为生效的主要条件和财产无限制私有等重要原则,都是适合于资产阶级采用的现成的准则。
第三,罗马法中体现的理性原则、衡平观念等,也非常适合近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专制黑暗的封建法制、克服诸侯割据和政治分裂局面以及建立统一的资产阶级法制的重要武器。
第四,罗马统治阶级运用武力扩大其版图,强行适用罗马法律,以及被征服地居民折服罗马法的完备发达而自愿采用,是罗马法对后世,尤其是西方资产阶级立法发生巨大影响的又一个原因。
第九章英国法P102 普通法普通法是封建的中央司法权同原有的盎格鲁。
撒克逊习惯法结合的产物,是英国王室法院的法官在司法实践中,以日耳曼法为基础创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P104 衡平法衡平法是大法官为弥补普通法的缺陷,在司法实践中博采多种法律渊源而创造的规范体系。
P113 英国宪法的基本特点1.英国宪法是不成文宪法。
英国宪法不是专门的制宪机关按一定程序所制定的法典式文件,而是一个各种具有宪法内容的法令、判例和习惯等组成的混合体。
2.英国宪法的渊源具有多样性和分散性。
英国宪法的原则分散产生于不同年代的各种历史文件、法规、判例甚至惯例之中。
3.英国宪法是“柔性”宪法。
英国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不需要特定的制宪机关或国会两院按特殊的程序进行。
P116 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1.议会主权原则:所谓“议会主权”即国会在立法方面拥有最高权利。
(这种最高权力是与生俱来的,无需任何人任何机关的授权,甚至也不需要宪法的授权;任何人任何机关不得宣布国会通过的法律无效,亦无限制国会立法权;法院无权以任何理由拒绝适用国会通过的法律;只有国会自身能修改和废止原有法律。
)2.分权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之间的分立与制衡并不十分严格;体现了资产阶级宪法的共同特征,即权力分立。
(首先国会拥有制定、修改和废除法律的权力;并有权对政府行政进行监督。
其次,行政权由内阁行使,但必须向国会负责,接受国会的监督。
再次,英王虽然“统而不治”,但其象征性权力存在,在某种程度上也构成了对国会和内阁的制约。
最后,司法权由法院掌握,法官独立行使审判权,无经证实的失职行为得终身任职。
)3.责任内阁制:即内阁必须集体向国会下议院负责,是议会主权原则的体现。
4.法制原则:资产阶级宪法广泛采纳的基本原则。
P141 普通法系的形成普通法系是指以英国普通法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世界性法律体系。
它是伴随着英国的对外殖民扩张而形成的。
属普通法系的国家大都是原英国的殖民地。
普通法系的特点:(一)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二)以日耳曼法为历史渊源;(三)法官对法律的发展举足轻重;(四)以归纳法为法律推理方法;(五)在法律体系上不严格划分公法和私法。
第十章美国法P152 联邦宪法的历史渊源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的制定有其渊源,一方面参照英国法师原则,另一方面又依据100多年来殖民地政治制度和独立后11年的立国经验。
美国资产阶立宪的萌芽为殖民地时期1620 年的《五月花号公约》,美国立宪政治的奠基石之一,另一奠基石是《独立宣言》。
美国联邦宪法的一个值得一提的历史渊源是1781年联邦条例,它是联邦宪法生效前的美国根本法。
P155 联邦宪法的基本原则1.分权原则:宪法规定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分属于国会、总统和法院。
2.制衡原则:由前一原则所派生,宪法确立了制衡原则。
3.限权政府原则:政府职权和组织活动都由法律规定,政府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的法治原则。
P174 违宪审查权又称司法审查权,是指美国法院拥有对立法和行政行为是否符合宪法进行审查的权力。
确立及其意义:(1)违宪审查制指联邦最高法院可以通过司法审判,审查一切法规的合宪性;如果法院认为某项立法违宪可拒绝执行,从而使其失去法律效力; (2)1803年马伯里诉麦迪逊案确立了联邦最高法院的违宪审查权; (3)马歇尔法院的判决成为确立该原则的一个重要判例; (4)违宪审查制确立的意义在于维护了宪法的权威,提高了最高法院的地位,促进了分权制衡原则的实行。
P179 美国法律制度的特点以英国法制为基础,基本是从英国移植过来,两者共成一法系,即英美法系。
但美国法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具有些不同英国法制的独创性:1.美国采用英国法,是因地制宜地使用英国法适应美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进程,具有明显封建性和保守性的若干普通法原则未被采纳。
2.美国虽以判例法为基础,但重视成文法的制定,不仅颁布有成文宪法,而且进行大量法典编纂和法律汇编。
3.美国是一个联邦国家,按美国宪法规定,一部分立法权由联邦行使,一部分由州行使,使得美国联邦立法与各州立法之间存在某些差异,导致美国法律制度的多样化和多元性倾向。
4.自1803年开创联邦最高法院具有解释法律和违宪审查权的先例之后,使美国成文法较之英国法更具伸缩性。
5.美国法制的内容在某些方面充满着矛盾。
一方面倡导自由、平等和人权,另一方面体现了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