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都江堰市三大文化遗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都江堰市三大文化遗产

都江堰市文物局:付三云

一个国家、民族或者地区的文化要兴盛,离不开传统文化这块基石,而文化遗产就是这块基石的载体。当前,各地关于文化遗产挖掘及文化遗产保护的文章比比皆是,形成了蔚为壮观的文化遗产热。各地旅游部门乃至各地政府为扩大当地影响力,在旅游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而将一些归属地颇具争议的文化遗产纳入自己囊中。为此各地政府部门不惜唇枪舌战,甚至对簿公堂。

笔者作为一名从文物部门走出去投身旅游大潮,如今又再回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感知市场冷暖,感受文化旅游事业兴衰,感触他山之石,稍有感悟。今将自己眼中的都江堰市三大文化遗产的一点认识作扼要记述,以示方家,祈正。

化水害为水利的李冰治水

远古洪流滔天,人类逐水而居。蜀人也田于湔山发展农耕文明,殊不知江河猛于虎,一场暴雨后抑或一场山洪后使‚蜀人几为鱼‛。不论王者安民的责任还是起于草根的勇者,都站出来将治水视作己任。于是乎在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众多的治水名人,有人因水而王;有人因水而亡。成也是水,败也是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显然是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早期治水名人之一,但终因治水一事而魂断郊野。‚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

降民监德‛的大禹因治水有功,受舜禅帝位,始开历史上有记载的治水胜利之先河。‚鳖灵尸随江水上至那,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的鳖灵同样因治水巨功而受望帝禅王位。这一系列治水名人在历史文献中主要纪录其治水或堵或疏的事绩,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李冰治水之前,人类还停留在解除水患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这一层面上。

‚冰乃壅江作堋,穿郫江、检江,别支流双过郡下,以行舟船。岷山多梓、柏、大竹,颓随水流,坐致材木,功省用饶。又灌溉三郡,开稻田,于是蜀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谨,天下谓之天府也’。‛从上面这段历史记载可知,是李冰治水将人类引向了利用水为人类服务的层面上来。李冰治水的成功不仅仅是解除水患给人类带来的威胁,更体现了人类已经意识到水除了带给人类深重灾难的同时也能为人类带来更多的功用。不论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初衷是为了政治上笼络蜀地人心;还是为秦国逐鹿中原而奠定秦国在军事、经济上的基础;或者是为解决蜀地百姓生计等角度,都充分显示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代表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和利用跨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远远超越了李冰之前的人类思想境界,将人类从仅仅是解除水患威胁的层面带到了化水害为水利的高度上来。更是从实际意义上开创了‚水利工程”,而不仅仅是防洪减灾工程。从这一

层面讲,都江堰水利工程是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水‚利‛工程,她代表着人类思想的台阶性跨越。

发祥于青城山的道教是东方文明的根底

道教作为中华民族的本土宗教和传统宗教,生于神州大地,长于神州大地,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乳汁抚育而成。它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今的现实生活中都具有深刻的影响。

鲁迅先生在1918年8月20日《致许寿裳》一文中说:‚中国文化的根底全在道教‛。不论鲁迅先生讲这句话的出发点是怎样的,道教于中国这个东方文明的代表国度在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不论儒家和释家思想在中国如何兴盛,道教在中国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作用根深蒂固确实是不容臵疑的。汉代的张陵在对道家文化思想的吸收上继续深化,并以此为文化基因在青城山开创了传世千年的一大教派,这本身就是人类思想上的一大进步。道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为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道教在其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吸收了道家思想、儒家的伦理纲常、墨家思想、《易》学和阴阳五行思想、谶纬之学、古代鬼神信仰、黄老思想、巫术及神仙方术等多方面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它的营养成分,成为它的思想渊源的一部分,说明了道教的思想来源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国古代的许多传统文化采取了兼收并蓄的态度,所以许多中国古代的文化思想,都汇集在道教之中,并借道教的经典留

存下来,得以流传至今。这便是为什么说中华传统文化的根柢在道教的一个方面。

另一方面,在道教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又对中国传统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产生过巨大而复杂的影响和辐射作用,并留下它不可磨灭的身影。其某些影响至今在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构成中仍然不可忽视。诸如:道教在我国学术思想领域中曾产生过众多而且著名的学者,他们的著作对后世哲学思想影响深远。道教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和‚物极必反‛的阴阳互为转化哲学如今也是世界科学界、哲学界所秉承的法则之一。道教千百年来对我国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政治领域、道德伦理、民族心理及性格、民间风俗习惯及信仰、民族凝聚力等领域都产生了较为深刻的辐射和影响作用。唐代青城山道士梅彪撰于公元806年的《石药尔雅》被誉为世界上第一部矿物学专著。清代青城山道士张孔山所整理七十二滚拂《流水》被确定为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一。道教劝善惩恶的道德标准对巩固和维护我国封建社会的道德秩序有其功不可没的一面。道教清静无为的思想及道教饮食如今也是现代人类养生法则之一。现如今我们自称‚黄帝子孙‛其源流也出自道家和道教思想。

可见道教于中国文明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道教的出现和发展代表着人类思想又一次的台阶性跨越。

均平富的口号是人类社会对财富分配的思考例证爆发于公元993年我国北宋王朝初期的青城山王小波、李顺茶

农起义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无数起义里面本无足轻重,可是因为王小波等人提出的‚均平富‛这一口号使得该次起义被永载史册。其原因就在于王小波等人提出的‚均平富‛口号代表着青城山茶农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在思考人类社会财富分配这一现实问题。尽管如今我们认识到在现实世界中真正实现均平富这一超现实行为的高难度,可这也是建立在诸如‚王小波、李顺‛这样一些敢于思考和探索的古人对阶级社会财富分配的思考和探索的坚实基础上的。

北宋太宗淳化四年 (993)王小波(?~994)、李顺在四川发动农民起义时曾说:‚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皇朝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十三),他们提出了‚均贫富‛的口号。‚均贫富‛是针对以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所形成的财富分配不均提出来的。‚等贵贱、均贫富‛思想否定了那种维护封建制度的‚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天命观,是人类社会在思想意识方面的又一大进步。

当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始社会发展到阶级社会以后,阶级社会所固有的各种社会问题就自然凸显出来。作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一次农户起义,王小波、李顺等人首次明确提出‚均贫富‛的口号,更加鲜明具体地反映了人类思想的进步及人类对自身社会问题的反省和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思考和试探,从人类社会对于财富分配这一社会问题的思考和进步上来讲,王小波、李顺起义所提口号是具备划时代意义和代表人类社会思想进步的一大例证,是人类思想史上又一次台阶性的跨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